心理测试范文

时间:2023-03-14 13:2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测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测试

篇1

要什么呢?大家都在窃窃私语着,说法不一。

“同学们,”孙老师收住了脸上的笑容:“明天我让你们带几个土豆

来,你讨厌几个人就带几个土豆,还可以在土豆上写上他(她)的名字

孙老师一说完,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大家都在说:“做这个有什么用

啊?”        过了一会儿,老师对我们说:“现在从一组开始,一个一个的说你要

带多少个”“2个!”该干**说了,她抓抓头,皱着眉头说:“数不清

啊!”大家都吃惊地看着她。孙老师望着干**,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

情。后来大家差不多都是一个或者2、3个。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我要

带多少个土豆来呢?3个吧,不,我不怎么讨厌马**的,她还是不错的!

那王**和马*加起来,就带两个吧!这两个人真的很讨厌,不仅邋遢,而

且很浪费,拿同学的东西很随便,只知道看别人的作业。对,我就带两

个!这时该我们三组了,我心里还想着可爱小雪儿讨厌的那个人一定是

马*!不知不觉该我了,我站起来说:“两个!”……该四组了,马讯说

他要带六个土豆。大家目瞪口呆的。后来调查完了,有10来个说没有的

而1和2和3的人很多。孙老师让说没有的同学站起来,并且为他们鼓掌。

大家都面面相觑,老师这是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只见孙老师顿了顿说:“我为他们鼓掌的原因是他们很宽容,不斤斤

计较。而同学们,如果让你做操,跑步,甚至一辈子都带着你的土豆,

你觉得好吗?”当然不好!大家都摇着头。老师说:“其他班也做个这

个测试,结果有人说无数的,一百个,一千个……其实,我们应该宽容

一点,处处为别人着想,让尽量让着别人……”

“丁零——丁零……”下课了,我还在座位上想着,我是不是也应该

宽容一点了呢?这次小小的心理测试,可让我受到了大大的教育啊!我

看着以前我讨厌的同学,觉得他们都是那么得可爱了。我想,我们应该

篇2

“想知道你在职场上值多少钱吗?”“你能交到知心朋友吗?”“恋爱中的你最怕什么?”

很多人都喜欢做这种轻松有趣的小测验,但是,它真的有那么准吗?

心理测验的种类

按功能,心理测验主要包括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能力测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的结果,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智商高低。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则常常用于人才选拔。比如我们现在举行的公务员考试,就是一种能力倾向测验。而如果你要报考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那么要通过的就是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现在我们在各种媒体中见到的大部分心理测验都属于这一类。心理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人格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对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的态度。《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能在约45分钟的时间内测量出乐群性、聪慧性、独立性等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而且可以预测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专业成就的可能性、创造潜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尤其适用于升学、就业及生活问题的指导。

实施测验讲究多

心理测验的编制是一项高难度、十分耗时费力的工作,一般由心理测量专家承担此项工程。但即使是经过了各种检验证明其有效的专业的心理测验,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心理测验在人才选拔、评价、心理咨询诊断、司法及临床医疗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但是,只有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心理测验才能发挥它的效用,因此,实施心理测验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资格使用测验,使用过程必须严格依照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为了维护心理测验的有效性,许多测验的内容、器材和评分标准等都是需要保密的,绝对不允许在非专业刊物上发表,更不会在大众化的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登出。在美国,心理测量量表作为特殊商品,必须凭资格证才能向测量公司购买,这张证书至少要心理学硕士以上才能考取。

种种严格要求和保密措施,使心理测验显得神秘莫测,但这是保证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如果不考虑心理测验的使用范围和场合,不规范施测,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慎重,就会使测验失效,造成人们的误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某报刊载了对小学教师群体的心理测量结果,称上海48%的小学教师有心理障碍,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实上,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两个非心理测量专业的学者,用一个心理测量量表,得出的一个不专业的结论。

游戏不可当真

由此看来,现在社会上的各种所谓心理测验,既没有经过复杂严格的编制过程,也不是由专业人士主持测试,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根本就不能称为心理测验,充其量也就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心理小游戏。

但为什么有人觉得这些心理小游戏很准呢?这是因为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有一种“验证性心态”,往往容易忽略不同点,而认同与自己相关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些敏感的、易受暗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篇3

昨天晚上我们是先把今天下午要上的那一节课给上完了,就是我们上的那个职业生涯规划嘛,然后当时我们做了一些测试心理题,有一道题他是这样子说,你是比较喜欢事先安排一下你的社交约会还是说想到就直接去做了,就是特别直接,不需要有任何的安排,然后其实自己就一直觉得好像这一种重要的活动吧,重要的约会就比如说你和对象的约会基本上都得事先安排好,事先说好吧,你不能说突然间想要找我然后你就来找我了,也不能说我想要找你,然后就直接跟你说现在去找你就是我总觉得我们还是独立的个体,我不应该去霸占你的时间,你也不应该说强行的就夺走了我的时间就会有这一种感觉。

毕竟当时我们确实也是这样子的相处方式,但是这样子的相处方式确实就很让我们不舒服吧,就当时也是有因此而闹了很多的矛盾,就可能自己就觉得你要是想要找我的话,那你就要提前好几天或者是说提前一天至少跟我说吧,但是呢,那个时候他要是没有跟自己说,然后突然间就说我们要出去吧,过来找你吧,自己就会有一些想要推脱吧,就觉得好像你并不把这件事情放在眼里,也并不把我放在心上,因为你想要来找我,但是呢,你确实突然来找我的,这就真的很排斥这种东西,就包括自己的那些朋友突然间要来找我,就不是先跟我说一下就直接跟我说,我在去你家的路上,这种就真的很让人反感,很让人排斥。

然后在做这一道题之前自己真的就以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但是没有想到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子吧,还是有一些人他就是真的就能够直接了当的说我想你了我就去找你这种情况,但是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我们当时的话他还是挺尊重自己的这种性格的人,其实他应该是属于那一种社交活动并不会提前安排的,但是好像他就察觉到自己是这样子的一种人,所以他要来找我之前他基本上都会去说一下的,只不过呢就还是会有一些矛盾,就自己在做这一道题的时候自己就去截图了一下,就说后来自己就发了那个动态嘛,就是说以后要是找对象的话一定要看好,就是要不然真的会气死人,其实自己当时就是想到了我们当时的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这一会想要去吐槽的时候又发现,其实那个时候他也是很体谅自己的。

篇4

往事不再提,平常心交往

对爱情有比较理智和客观的看法,而且不会为过去的一件事武断地宣判一个人的罪行。通常这种人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当然这只是心理上的记忆,意思就是说比较不会翻后账,也不会钻牛角尖,是属于大而化之的人。

另外,这种人也比较相信自己的观察,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所以,即使爱人曾有恶性抛弃别人的事,但只要自己觉得可以相信对方,就不会受影响。这种人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不过,哪一天遇到骗子,可能就会吃亏。

责问原因,要为受害者讨公道

会责问爱人以前的事,把自己当成法官,基本上是道德意识比较强的人,而且有点喜欢吹毛求疵,是喜欢翻后账的人。这种人有一点神经质的倾向,在安全感和归属感上比较薄弱,所以会一再检视自己和有关自己的事物,当然包括自己的爱人。

在表面上看来这种人很有正义感,要为先前的受害者讨回公道,事实上是为自己的安全要求保障,要让有前科的爱人发誓不再重施故伎,这种人面对爱情,心态上是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不仅搞得自己很累,对方也会因为筋疲力尽,能力不支而逃走。

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生活中,如果不能相信自己和相信对方,这种人的爱情路会走得很累。

不问原因,马上分手

心理上有洁癖的倾向,对于爱情,这种人的眼中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这种人的想法很不切实际,在心里总是认为爱情应该是绝对纯洁的感觉。所以,不管对方和自己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只要发现任何感情上的瑕疵,都会不惜一切地抛弃所有的感情和过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通常这种人是很固执的,只要发生事情,说任何理由都没有用。或许这种人在心理上有某些缺陷,这些缺陷和伤口是碰都不能碰的,所以他会拼命保护这些伤口,只要有伤害到他的地方,他会毫不考虑地斩断情丝。这种人成为单身贵族的可能性很大。

装作不知道,心底暗提防

即使发现爱人有不可告人的前科,也不敢发表意见,甚至是装作不知道的人,可能是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完全依赖对方的低资者。这种人天生对自己没有信任感,只相信别人,所以依赖性很强,一旦对方心意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紧张得要命,怕自己也会被对方抛弃。

篇5

“当你在森林中迷路的时候,有人会来给你指路。你会选择:A.慈祥的老奶奶(前进到第4题);B.美丽的仙女(前进到第2题)……”

你也许会问,这是什么?是一个童话故事,还是一次语文考试?

都不是,这是流传在各大网站上的心理测试题目。类似的测试我们在互联网上见过很多,比如爱情方向自测等。测试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职业测试、社交测试、人格测试等。

心理测试 什么人迷

有一位男士,他最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尝试心理在网上作各种心理测试,有的结果还挺准。偶尔的“命中”使得他找来更多题目进行测试,并且将测试结果奉为“指南”,在日常生活中亦步亦趋地遵照执行。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作测试,否则这一天就会无所适从。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却欲罢不能。

有位哲人曾说过:了解自己是人类永远的命题。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我探索,希望借助心理学的工具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准确、更到位地塑造自我、调节自我。于是,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评也就应运而生了。有的人虽然是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心理进行测试,但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沉迷于网上心理测评的人往往对认识自己抱有很大的兴趣,却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探索途径。同时,青少年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有限,因此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也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能力,就更容易对此上瘾。如果做了不合适的测试题目,或得不到专业心理医师对测试结果的科学分析,很容易对“心理测试”入迷进而产生依赖心理。另外,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也更容易相信测试结果。

心理测试到底有多真

有一个面临职业选择的女孩在某网站做了一个“职业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最适合的职业是“厨师”,可是女孩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幼儿教师”。这个测试结果让女孩困惑了很久,她说:“如果不是后来咨询了专业心理医生,我差点就改行了!”在国外,某些网站甚至不负责任地进行自杀倾向测试和精神分裂倾向测试,发生误导受试者自杀、产生心理障碍的恶性事件。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评价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当心理测试的结果有部分与之吻合,人们就会信以为真。通常,一个专业的心理学量表其准确率超过30%就可以固定使用了。所以,心理测试只是一个探测你内心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否有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测试题目科学与否;是否根据受试者的需求设计个体化测试方案;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受试者的状态;测试的环境等等。心理测试、即使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其结果准确率为60%左右,达不到100%。

现在网上流传的心理测试大多是欧美、日本等地的"舶来品”,不适合国内人群的心理现状。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频率最高的人格与临床心理学测验之一。然而,在没有根据中国人心理特征进行校正的情况下,MMPI测出的中国人有60%~70%患有抑郁症!还有的网上心理测评是把科研用的心理学量表断章取义摘出几道题拼凑而成的。网上心理测评往往存在测试结果千人一面,解释片面、肤浅或夸大等“恶疾”。通常,测试的结论只有寥寥数语,而根本没有科学的分析,适时的建议,也缺乏进一步的帮助。

正规的心理测试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正规的心理测试操作必须是由专业人士来执行,并对结果给以建设性的说明和解释。这种专业人员,发达国家要求必须是心理学博士,经过专业考核获得专业认证资格,还要经过反复培训。

心理测试谁说了算

那么对于形形的网上心理测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首先,心理测试作为一种工具,就像我们都能买到的电子血压计一样,必须正确使用,并且与专业人士的诊断、治疗方案结合起来,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买合格产品,才能准确测量。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会有科学可信的数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测量,能够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但是,如果健康人频繁测量,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有了数据,还需要医生来诊断、设计治疗方案,才能够有效地治疗。

篇6

一了解基层官兵的心理状况的原因

通过几年基层中队任职,在大量与官兵谈心、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显示,感到部分官兵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怀疑、着急、怨恨、焦虑等六个方面:

一是担心处理不好上下左右的关系。部队作为一个大学校,当兵进入部队后,就意味着要在这所大学校中生存,就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有上下级关系,有战友关系,还有与地方政府、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就部队内部来说,许多战士入伍时父母亲友反复叮嘱他们:“到部队后要好好干,要与领导、战友搞好关系。”因此,不少战士到部队后希望找老乡,找熟人,找依靠,希望多交朋友,帮助实现自我价值,生怕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影响个人成长进步。有的新战士一踏进军营,就四处打听部队有没有老乡领导,一旦听说某某大队领导是老乡,就感到心里很踏实,似乎找到了靠山,一旦得知没有老乡当领导,就感到心里没底,觉得孤立无援。有的老战士面对个人成长进步问题不是先考虑自身素质、工作表现怎么样,而是先权衡自己与领导的关系“铁不铁”,愿望实现了,就觉得领导对自己“够意思”,愿望没实现,就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够“硬”。

二是害怕适应不了艰苦紧张的生活。基层部队作为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为一体的前沿部队,平常执勤任务十分繁重,加上人员少,训练重,工作多,导致每一名官兵都要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时刻保持高度警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年官兵中独生子女逐年增多,他们大多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从而部分官兵长期不能适应艰苦紧张的生活,时常感到焦虑、厌烦和紧张,特别是站岗、训练、考核、检查和执勤等时机,心理压力之大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是怀疑竞争不过同年入伍的战友。火热的军营生活充满着竞争;战友之间既要比学习、比训练,又要比内务、比养成。正是这些竞争,为部队建设注入了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有的战士由于在各种比试中存有差距,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当看到身边的战友取得成绩、同班的战友进步比自己快,一起入伍的老乡超过了自己时,心里总有点酸溜溜的感觉,有时还会感到“愤愤不平”,个别的甚至诱发成心理障碍和疾病。

四是着急实现不了父母亲友的期望。当前,由于部队官兵的生活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战士绝大多数是带着学技术、入党、考学、转士官等个人目的来到部队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当一些新战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理压力剧增。家人的过分期望给许多战士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

五是怨恨解决不了家庭带来的难题。当前,基层思想工作最难做的战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庭遇到涉法问题的战士,另一类是家庭不完整或父母感情不和的战士。面对社会、家庭带来的“烦心事”,他们中有的抱怨社会人情冷漠,有的不满地方官员腐败,有的痛恨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

六是焦虑排解不了生理发育的烦恼。基层部队官兵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青年官兵随着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也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困扰和烦恼。他们有着与异往的强烈渴望,但由于受客观环境的限制难以满足。有的战士成天想入非非,陷入幻想之中;有的见到异性格外兴奋,表现出不正常的激动;有的借机外出找驻地异性聊天,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法与异性接触;有的违反部队规定到驻地找对象,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二对基层部队官兵出现心理状况的建议

根据以上部队青年官兵出现的几种心理状况,我认为基层部队开展心理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注意:

第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确实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作为当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和,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迫切需要。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一定要带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严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基层部队政治干部和业务骨干要重视对官兵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特别要针对新兵入伍、老兵复员、干部调整使用、参加重大活动、战士入党、考学、转士官等敏感时期,认真分析官兵的心态,切实掌握工作主动权,把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

第二、要普及心理科学知识,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当前,基层部队心理教导和疏导工作还处于初步状态,这就要求基层部队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断地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要以总政编印的《心理科学知识读本》、《士兵心理指南》和《军人心理健康常识》等为基本教材,干部要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士兵主要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心理科学常识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纳入基层经常性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卫生常识课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逐步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还可以邀请地方单位心理学专家,医生给官兵上心理课,帮助官兵了解常见心理障碍或病症的起因,表现及治疗的知识,以便平时注意防止和消除这些病症的诱发因素,摆脱不良心理状态,达到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的目的。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心理教育、疏导和卫生工作服务机制。加强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重点在人才骨干队伍建设。基层部队要充分依靠思想骨干队伍,准确掌握和及时报告官兵的心理动态,广泛开展心理互助活动。部队上级机关要把心理疏导骨干培训的总体安排,每年政工干部培训都应把如何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实施心理调查、心理分析、心理引导的能力。基层部队要像重视分析思想形势那样,定期分析官兵的心理情况,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科学知识学习教育方案。有条件的单位,应尝试建立干部战士的心理档案或卡片,把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内容、任务和要求,纳入经常性思想工作之中。

篇7

日精灵(出生日是1、10、19、28的人)

你天生就有非常强的决断力,精力旺盛且关爱他人,拥有强烈的欲妄想要操控一切事物,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领导者:除了与生俱来的原创性外,发明的潜在天分和想法也都相当正面。骨子里,你可真不喜欢当老二呢!

月精灵(出生日是2、11、20、29的人)

你刚巧和1号人相反,你很斯文、和善、体贴,具有说服力,想象力丰富,相当罗曼帝克,敏感又合群。不管环境产生何种状况,你都会很乐意去接受改变,配合度相当高。

木精灵(出生日是3、12、21、30的人)

一般来说,你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条件非常引为自豪,对未来充满了远景和企图心,个性独立,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摆布:只要是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就会毫不保留地付出一切,全力以赴争取。你非常重视良好的声誉,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社交高手。

天精灵(出生日是4、13、22、31的人)

你会认为自己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和别人不一样,天生有种说不出来的优越感,对于成就感,也另有一番解释。在你的思维和想法中,存在着隐而为现却相当的目的和远景。骨子里,你是多么渴望打破传统,抵抗毫无意义可言的常规啊!

水精灵(出生日是5、14、23的人)

交朋友简直就是你最拿手的专长,从你身上我们看到了“广结善缘”最佳的诠释了。你很喜欢变化,旅游是你的最爱,越稀奇古怪的事情越能挑起你的兴趣。又因为你太善于言辞的表达,因此要谨慎地运用语句,避免冲动才好。

金精灵(出生日是6、15、24的人)

你对于所有关于美好、舒适的事物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比如说流畅的音乐、丰富的色彩,以及触感极佳的布料或材质等。似乎追求美好就是你的天性,所以有关嫉妒、不协调之事,都将离你远远地。

海精灵(出生日是7、16、25的人)

基本上,别人在一开始和你接触时,都会觉得你比较保守、安静、低调。你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立的原味,可算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个体:从另一角度来看来你最喜欢的伴侣就是自己。

地精灵(出生日是8、17、26的人)

你有个相当深刻且强烈个性特质,总是比同年龄的人要早熟许多。对于生命,常会抱着一种哲学性的思维去看待它,是一个标准认真又严肃的人。积极努力的本性,使你在大众中容易获得成功。

火精灵(出生日是9、18、27的人)

篇8

当你闭上眼睛后,你的梦中阴影所呈现最突出的颜色是:

A) Orange and/or purple

B) White and/or blue

C) Black and/or green

2. Your dream car may be a Mustang but when you’re on foot you’re most often walking:

你梦寐以求的车或许是福特野马,但在梦中,你通常散步的地方是:

A) Up a flight of stairs

B) In place

C) Down a hill

3. Even if your day was pretty ordinary, at night you’re dreamed that you’re:

即使你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但在晚上你曾梦见自己在:

A) Flying

B) Taking an exam

C) Sick or hurt

4. Age is just a number, but in dreams digits can be meaningful. The number most apparent in your dream is: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在梦中数字却可能有某些含义。在你梦中最常出现的数字是:

A) 3

B) 7

C) 5

5. It may seem totally random, but you’re dreamed about:

这看上去挺随意的,但你曾梦见过:

A) Apples

B) Crowds

C) Tornadoes[龙卷风]

6. Settings are significant. In your dreams you’re often in a:

摆设很重要。在你的梦中,你经常会在:

A) School

B) Hospital

C) Messy[凌乱的] room

Tips小建议:

Keep a Dream Journal

做个关于梦的日志

Dreams are fascinating, so you may routinely[例行地] tell your friends all about the freaky[异常的] stuff that plays out in your sleep. But if you can’t remember enough imagery to have fun with this quiz, keep a dream journal for a week. Leave a pad and paper by your bed and write down what goes on in your dreams, taking note of things like colors, settings and images.

YOUR SCORE

Sweet Dreams (MOSTLY A’s)

甜梦儿(大多数选A)

Your dreams reveal happy or peaceful scenarios[场景] which probably means that everything’s going well for you. For instance, if you have a dream where things appear in trees, it indicates[预示] there’s growth or positive energy in your life. Sometimes a fantastic[怪诞的] dream can represent an action you wouldn’t actually take in your waking life.

Stressful Slumbers (MOSTLY B’s)

充满压力的睡梦(大多数选B)

Are you nervous about school or some big event? You might not realize you’re stressing while you’re awake. That’s what your anxiety[焦虑] dreams are trying to tell you. For instance, if you dream of crowds, a big decision is weighing you down. Hospitals often indicate you’re got a situation you need to Aure.?But just because you fail a test in your dream doesn’t mean you’ll do so in real life. So try to relax in your life.

Nightmare Nights (MOSTLY C’s)

篇9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29-02

一、假阳性的概述

假阳性即在心理测试中无辜被测人不能通过测试,结论为“不通过”或“生理反应特异”的情形。无辜被测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卷入侦查,往往由于其与案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是被害人的重要关系人,或者是重要知情人,或者是有犯罪前科且本案中形迹可疑,或者仅仅是案件在大范围排查中的被调查人。这类人员最终有证据证明并非作案人,但在测试中往往会出现,图谱上一个或几个相关问题(或关键问题)产生阳性反应,使测试人员难以给出“通过”结论的情形。

(一)CQT和CIT的假阳性表现

一般来说,准绳测试(CQT)更易出现假阳性现象,准绳问题测试法是通过对被测人在相关问题和准绳问题回答的反应强度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人是否在相关问题上说谎。在CQT中,假阳性被测人在案件相关问题上反应较大,且显著高于准绳问题,皮电反应尤为突出,而且在几次测试中均有表现,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隐蔽信息测试(CIT)同样存在假阳性现象,按原理来说,无辜被测人在CIT中对关键问题的反应应该是随机的,但实践中的确存在被测人猜中关键问题或故意隐瞒所了解到的案件真实情况,而对关键问题做出稳定而显著反应的情形。

(二)假阳性的危害

在刑事案件调查中,基于假阳性产生错案,会使无辜者莫名卷入案件,可能使其人身权及财产权遭受重大损失,这种错误是心理测试事业的巨大灾难,也是对心理测试结论合理信赖的巨大打击。著名的云南昆明杜培武案即为典型例证,杜培武在承受了连续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讯问后,在昆明市中级法院的心理测试中出现假阳性,无法通过测试,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灾难。在实践中,很多测试人员无法真正区分“假阳性”与“不通过”,甚至于不敢做出明确的结论。因此,心理测试中假阳性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降低假阳性的出现,才能提高心理测试的效度和信度,使心理测试事业得到最大保护。

(三)假阳性与不通过

“不通过”即表明被测人具有案件的相关心理信息,被测人极有可能是作案人或参与人。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委托单位过分信赖测试结论的情形仍然存在,“不通过”结论对被测人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存在假阳性的情形,测试人员在得出“不通过”结论时十分谨慎,甚至于不敢做出结论,笔者认为,做出“不通过”结论时应充分考虑,排除假阳性存在的可能。

(四)假阳性与不结论

“不结论”即测试中被测人的生理指标既未达到“通过”阈值也未达到“不通过”阈值,而落入“不结论”区域,只能宣告本次测试无法得出被测人是否通过的情形。测试图谱上尽管有些指标呈现“阳性”反应,但反应混乱且无规律,测试人员又无法找到假阳性理由时,可能会给“不结论”的结果。

(五)假阳性与有偏测试

当被测个体的生理状态未达到良好或心理信息受到干扰,但能够有条件的取得测试效果时,这时的测试即为有偏测试。在有偏测试中心理信息“污染”的个体出现阳性反应,其结论的意义将下降,其心理测试的“通过”结果远比“不通过”结果有意义,其不通过结果,被认定为“假阳性”的概率更高。

二、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一)被测人(被试)

1.特殊人格。有实验证明,心理测试中个体皮电指标的变化在某些人格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实验通过MMPI人格量表测量被测人的人格,并记录心理测试中皮电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MMPI人格维度的责任感(Re)上得分高者皮电频率高、幅度变化大。责任感(Re)得分高者表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可靠、有集体的责任感,有固定的价值观。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都表明一向诚实,守信,有行为准则的人很容易被测谎仪鉴别出来。这可能是由于高责任感的个体,由于一向诚实、守信,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高度负责,偶尔的说谎会令他紧张与不安。可以推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被测人在心理测试中由于皮电反应敏感,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可能较大。

2. 心理信息“污染”。心理信息“污染”造成的有偏测试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案件调查期间被测人主动或被动的对案件细节有所了解,其心理信息受到干扰,同时其因为受到高度怀疑,通常会坚决否认对案情的了解,而导致CIT中出现假阳性。

3.近期应激水平。测试结果受近期应激水平的影响,比如测试前经历高强度的讯问或刑讯逼供,由于讯问中反复纠缠案件相关问题或者遭到刑讯逼供,使被测人对案件相关问题已形成类似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种被测人在CQT中对相关问题会产生反射式反应,很难通过测试。杜培武案件中,杜先是受到连续十天十夜的讯问,之后接受测试,其难以通过任何CQT实属情理之中。另外,生活中的创伤事件等也可能改变其心理应激水平,如亲人去世、离婚等。

(二)测试人(主试)的期望与偏见

测试人由于在事前查阅了案件的相关证据,在测试中难免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测试中出现假阳性可能与测试人的期望与偏见存在一定关系。主测人在测前谈话中的暗示,甚至在测试中对题目的宣读方式,语气、重音和语调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敏感的被测人有所察觉,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三)测前谈话与测试方法

测前谈话中无法获得无辜被测人的充分信赖,无法缓解其紧张和担心,同时被测人故意隐瞒知情情况,而测试人未能对被测人心理信息污染有较好的评估,这样的测前谈话是失败的,很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出现。而测试方法单一、测试题目单调且没有相互印证,也是导致假阳性出现的原因。

(四)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差,比如温度低、噪音大等一般更多产生无结论的结果,但在羁押场所的测试,如看守所、讯问室,会给被测人造成有罪推定的暗示,往往由于无辜者的过分担心受冤枉而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测试场所的中立、客观,也应当是考虑因素之一。

(五)图谱分析

假阳性的反应一般在皮电反应上,评图时过分倚重皮电指标而忽视其他指标,或者过分倚重电脑自带的评分系统,也容易产性假阳性的结论。

(六)系统误差

由于心理测试结论的依据为概率科学,根据信号检测论,存在系统误差在所难免。假阳性正是信号检测论中虚报的情况,若测试人的判断标准很低,即更倾向于作出不通过结论时,他必然会作出较多的虚报反应(假阳性),若为避免出现虚报反应,提高判断标准,就必然产生较大的漏报率(假阴性)。

三、解决假阳性的对策

(一)进行充分的测前谈话

充分利用测前谈话,测前谈话是控制假阳性出现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被测试人对测试仪器、测试技术以及心理测试员产生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测前谈话,使目标问题和准绳问题得以充分开发,使被测试人在测试中,对不同的测试问题都能产生正常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另外,在测前谈话中对被测人的人格特点进行初步考察,判断是否具有责任心过重、极其敏感或十分偏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

(二)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

第一,一般情况下CQT和CIT应当结合运用,相互验证来给出判断。在CQT中出现假阳性与人格特点以及高强度讯问关系较大,但此两种情况下,若具有案前保密良好的案件细节,采CIT可有效降低假阳性;同理,CIT测试的假阳性主要来自心理信息污染,若案件细节均已暴露无可用情节,可采用系统的多目标准绳测试。

第二,测试问题应当系统化,要求测试主题不仅具有独立性,同时须满足互补性和印证性。例如通过测试印证了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又同时印证了案件发生时的恶劣天气等具体情况,这样的测试才不是孤立的测试,才能使测试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可设虚拟案件加以验证,例如在测试甲地的一起盗窃案时,可以同时虚拟乙地发生了类似的盗窃案,将两起案件一起测试,对被测人的反应图谱进行比较验证,以确定是否是假阳性。

第四,有效控制测试人期待。为防止主测人员的期待和偏见,测前谈话并编制题目的测试人不再主持测试过程,而由另外一名测试人员实施测试。

(三)进行审慎的图谱分析

实践表明,说谎综合概率较高的涉案人(有罪者),其目标问题在呼吸和血压图谱上均有异常反应(说谎征候),尤其表现在呼吸图谱上。而对于图谱显示“说谎”的综合概率值较高的被测人(假阳性无辜者),其在呼吸图谱上均显示正常反应,无说谎征候,只是在皮电上的反应较明显,造成最后的“说谎”综合概率较高。过度敏感的被测人回答目标问题时,皮电会产生突发的瞬间变化,然而在呼吸图谱上,这种由敏感造成的瞬间的心理触动不会显示出两个以上呼吸波的异常,因此,目标问题上的呼吸图谱显示,在识别假阳性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CQT中“说谎”综合概率高但呼吸图谱正常的,可能是假阳性。

(四)合理运用观察判断

在心理测试中,尤其是测前谈话时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被测人有无说谎也是一种辅助手段。仔细辨别被测人言谈中的弦外之音和细微的矛盾点,以及仔细观察被测人非言语行为,包括表情、动作、脸色、姿势、语音、语调等,来综合判断其表现是否与测谎结论具有一致性,当图谱产生“不通过”结论但又与其行为表现不符合时,应考虑假阳性的情况。

(五)认真进行逻辑分析

测试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案情,系统掌握全案的证据,不设立场的带着疑问去设计题目,通过心理测试验证案件中的疑问,作出最终判断,任何时候都应当了结全案案情,从因果关系和客观逻辑的角度考虑问题,若图谱上“不通过”测试结论违背逻辑和常识,应考虑假阳性的存在。

篇10

一 心理健康测试的精简运用

虽然教育系统不断在招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目前拥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中小学校还是少数,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一些非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工作存在一些误区。部分学校和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测试,认为对学生进行繁多的心理测试,得出一沓沓厚实的心理测试数据和结果,才能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热度。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心理测试的繁多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让师生对心理健康测试产生误解甚至厌烦。心理测试次数过多,会使测试对象形成练习效果,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时,学校应明确测试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挑选测试量表。

二 心理健康测试的准确运用

一些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咨询中当需要运用心理测量量表进行测试来访对象的心理健康情况时,在众多量表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拿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给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而SCL-90的适用范围为16岁以上的对象,不适合测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量表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MHT量表仅仅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对象,而有些教师又将此量表用来测试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选择量表时,量表的适用对象应把握好。应加强教师对各种量表的认识和掌握,多参加各类心理测试培训。现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大部分培训针对的是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关于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的认识和操作这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对较少。

三 心理健康测试的规范实施

实施心理健康测试,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健康测试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步骤,非专业老师在测试过程中没注意到测试前的提示语的重要性,或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一些对学生有所影响的行为。这些都会导致测试结果无效或者出现偏离,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受影响的测试结果影响到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情况。无效和受影响的测试结果如传达或不慎落入学生手中,则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信息和暗示。在心理测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测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 心理健康测试的有效运用

部分学校响应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测试,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心理健康测试,明白了心理健康测试是什么,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有所收获和经验积累。但是,当心理测试结束后,一切就又归于平静。那些大量的心理健康测试数据和结果,并没有被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而是静静躺在档案袋里。心理测试的结束,其实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始。只有充分分析测试的数据,了解学校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关注部分达到预警线的学生,对从测试中显示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关心和咨询,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测试的作用。

五 心理健康测试的保密原则

心理测试的保密性原则是心理测试乃至心理健康教育能开展下去的重要支柱。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处理方式不恰当,将其随意公开,少则教师之间公布,多则学生之间公布,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还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伤害。甚至有学校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类、贴标签等,这样的行为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后果。在心理测试过程中,我们提倡保密“三知”原则:心理健康老师为第一知情人,必须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在有需要学生知情的情况下学生本人为第二知情人;在学生有心理问题需要联系父母或者老师且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父母和老师为第三知情人。

六 心理健康测试的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