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科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毕业时在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操作水平两个方面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应该对外科学基础理论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笔者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多年,从临床实际出发,总结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的一些经验。
1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指导思想
我院外科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临床能力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重,以培养全面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过程以教育管理部门引导、监督、考核与导师带教相结合,两者既分工明确,又互为补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教学、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专业技术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以病历书写为核心的外科基础理论培养
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被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模块,而诊断又被分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两个部分,外科疾病的治疗又被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环节。这些模块和环节都与病历相对应,在教学与考核中,应以病历书写为考核的中心,并鼓励学生进行病历汇报。
2.1外科疾病的诊断水平的培养
外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病理特征实现;这些元素分别与临床病历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辅助检查等相对应,而鉴别诊断需要对该疾病特点以及易混淆疾病的综合了解并做出判断,并记录在病历;由此可见,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学习主要体现在病历之上,对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外科疾病诊断能力的培养也主要依托于对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教育管理部门监督执行病历的书写规范,导师在专业层面进行指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定期考评,考评形式则以经管患者的病历书写情况和科内病例讨论汇报为主,以求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对外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理解。
2.2外科疾病治疗思维的建立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方式。决定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手术指征和禁忌症的认识,对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外科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是由无数医学前辈在吸取大量教训而获得的经验的总结,其不仅包含了对外科疾病的认识,更是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验,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不仅是医疗原则,也是对医患双方的保护,并且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研究生招生绝大部分来自应届本科生,临床实习时间短,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较欠缺[2],因此,正确的引导,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外科治疗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对外科疾病治疗思路也体现在病历中(从入院诊断明确后到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本阶段的考评以科内术前病例讨论汇报以及专题讲座为主要手段。术后处理也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首先要学习术后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比如生命体征的变化、各种引流管的管理等,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并记录在术后病程中,这样既可以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还可学习处理相关并发症的技巧。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导师的协作,既要研究生认识到病历书写的重要性,更要引导研究生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和完成以病历核心的外科基础理论学习,而不是低效的重复劳动。
3外科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3.1临床基本操作的培养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临床“三基”训练要求的操作内容,如:体格检查、无菌术、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导尿术、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等,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基础操作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在第一年的轮转期间完成,并由医院组织考核。
3.2外科手术基本功的培养
外科手术基本功的培养主要由导师进行,在相关专业科室学习阶段完成。具体将其分为显露、止血、缝合三大模块。其中将显露又分为切开和术野的暴露两个部分。切开主要培养研究生对手术切口和手术入路的选择的意识,并且学习各种切口的解剖层次以及熟悉切口切开的操作。止血方面主要培养研究生对出血量的评估以及如何减少出血量形成初步的概念,并熟悉止血的主要操作方式(钳夹、结扎等)。缝合主要培养研究生对各种缝合方式(如:单纯间断缝合、褥式缝合、单纯连续缝合等)的运用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4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考核原则
考核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也可促进导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中期考核制度,包括轮转期间的考核与相关专业科室学习的考核。(1)规范性、客观性:考核制度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考核过程坚持客观性;(2)灵活性:制定考核标准,以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学生、导师、培养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考核指标;(3)全面性、完整性:考核指标结合各个专业的要求制定,力求全面覆盖所在二级学科;(4)可持续性:临床专业学位的培养尚在探索过程,考核既要做到对学生临床学习的考核,也应作为考评体系不断改进的材料。
5医学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多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研究[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是目前我国医德医风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而医生的人文素养应从医学生时代开始抓起[4]。正确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医学追求是非常有必要的。5.1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从6个方面[5]:(1)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荣誉感;(2)表现人文精神的具体实际行动和勇气;(3)同情并关怀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4)以救人生命为首要目的的医学医德医风;(5)对于人性和社会的积极向上的正面看法;(6)有关文史哲方面的相关人文知识来进行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毅力、勇气、正义感、忠诚、平等心、明事理六个素质。在实际操作中,让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医院和科室的运作,增加对医疗现状的认识以及作为临床医师的自身认同感,由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学习和讨论热门医疗事件,由科室定期组织相关医患关系交流心得学习。5.2专业技术追求的培养针对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出了:(1)扎实的理论基础;(2)精湛的手术技巧;(3)集众家之长为己用;(4)视病人为亲人的专业操守和追求;在临床工作中对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工作原则。并且将对外科理论知识分为三个阶段:(1)教科书阶段:充分理解外科学教科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维,并灵活运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2)专著:要求研读本专业专著,对常见及罕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3)大会发言:在大型学术会议的发言稿多是本专业的最新、最全面的信息的综合体,读懂大会发言可以将专业水平提高到非常高的层次。这三个阶段依次递进,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要求完成教科书阶段的学习,争取开始专著研读阶段。
6结语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能力的水平,不仅要求临床技能过硬,也要求较高的综合素质。我院的外科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J].中医教育,1998(5):3-4.
[2]木胡牙提,刘志强,马依彤,张源明.临床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难点及解决对策[J].新疆医学,2008(5):129-131.
[3]许俊卿,陈泽涛.中英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103-105.
[4]杨自龙,张秀阳.医生的人文素养从学生抓起[J].中国校外教育,2010(9):33.
篇2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学科建设可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可直接反应医院的一个整体水平。21世纪医院的竞争就是重点学科的竞争,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加快建设有竞争实力的重点学科,尤其是临床重点学科尤为重要。
一、临床重点学科的定义
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一所医院的所有学科中,医学科技水平较高,医疗服务质量较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人才队伍梯队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较好,配套措施扎实,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称之为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水平和数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综合水平和学术地位。近年来,医疗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邯郸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瞄准了近年来医疗市场上发病率高、各种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及沉重经济负担的糖尿病足作为重点,成功开展了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长球囊扩张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糖尿病足局部换药新概念等课题的研究;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糖尿病足病工作室等新技术新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从中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医疗技术水平,有力推动了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重点学科建设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医疗机构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一个医院科技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的服务质量提升,都有赖于重点学科建设。因此,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就是抓住了医院发展的关键。我院领导深刻认识到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在医院的全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重点学科建设策略,树立龙头意识,充分发挥内分泌科的龙头效应;树立品牌意识,用重点学科辐射和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在全院形成特色优势学科群,使我院由最初1个省重点发展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发展到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发展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9个,市级重点发展学科7个;打造了6个区域治疗中心,1个市级研究所;大大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因此,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今天,发展建设重点学科尤其是临床重点学科是尤为重要的。
三、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的措施
1.人才梯建设
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学科带头人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本学科一定时期内的学术地位和水平。因此,学科带头人要具有一定高超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有完善各种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我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通过竞争上岗,执行目标责任制,由其承担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及发展任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内分泌科狠抓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专业队伍的建设,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瞄准医疗市场,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糖尿病足病工作室,打造了以内分泌科为龙头的邯郸市糖尿病治疗中心及邯郸市糖尿病研究所;从中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接班人,构建了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学术梯队,从中使学科优势得到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2.加强科学研究
科研是医院学科建设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学科的科学研究,要根据医疗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临床学科的科研结果要用于临床病人诊断和治疗。我院内分泌科以临床需要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人员和技术优势,有重点的加强临床及基础研究,联和攻关。鼓励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创新,开展了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研究,该研究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技术,积极跟踪和发展更高新的技术项目,促进“课题—论文—成果---应用”的有序生成,树立起自己的科技品牌,努力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明显效益的技术特色,使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同时积极完善激励政策,对获得各级不同层次奖项者,给予课题配套经费、通报表彰及金额奖励。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撰写论文,根据水平不同给予50-2000元不等的奖励,极大促进了大家、申报科研的积极性,科研立项和数量大幅增加。近三年全科共100余篇;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二等奖1项;从中使学科优势得到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加强学科建设的管理
重点学科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医院经济创收的主阵地,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力军。重点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是医院的品牌标志。本着重点学科重点建的原则,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健全管理机制,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在上级科研经费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了自我补偿机制,每年用于重点学科的科研经费占全院科研经费50-60%,集中财力优先保证重点学科有足够的经费进行重大和特色项目的研究。以我院内分泌学科为例,不仅扩建了内分泌实验室,增置了动态血糖监测仪、双向多普勒测定仪、臂踝指数测定仪、糖尿病足感觉阈值测定仪、足底压力感受器等仪器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同时购置了流式细胞仪,增建了百级实验室开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研究。扩建了内分泌病区,占地面积由原来1100平米增至2800平方米,居全省之最;开放床位由50张增至110张,有效地保证了重点学科医疗、科研活动的物质需求。使重点学科的学科特色日渐突出,科研成果不断增加。
总之,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今后,我们要更好的做好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以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同亭.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主要模式.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25
[2]雷勇、孙连军.大型综合型医院学科群建设相关因素分析.医院管理杂2008,15(7):649—651
[3]郑承杰.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4):374
篇3
一、可视化思维导图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使用可视化思维导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思维导图能发掘出大脑更多的潜能,它大量使用色彩、线条、维度、视觉等多种技巧来刺激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右脑皮层,增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更能激发广泛的联想,促使左右大脑协同作用。“可视化”一词,英文单词是“visualization”,意思是“可以清楚看见的”,作为专业术语是指将抽象不具体的事物通过图形图像,能形象地、直观地展示在人的面前。其本质就是将个人零散的、片面的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达出来,更直观地让人的感官全面接收。
二、可视化思维导图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传统教学中一直只注重于理论教学的具体知识细节,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一门课程讲授过后,当让学生归纳所学过的内容时,学生往往只能回答一些零散、片面的细节,而不能概括描述一门课的整体框架,更不要说能学有所用,解决临床中实际的病例;实验课教学只限于验证课堂讲授的已知理论,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三、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方法
为对思维导图有进一步科学、系统的研究,我们将2012级临床医学的学生中一部分作为实验对象,一部分作为对照组使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课程,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培训,并让学生按任务要求画出思维导图作品。
1.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的目的是系统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质量,促进主动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备课方式,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师对各个信息点进行创造性设计,备课笔记具有更直观的可视化特点,更便于修改和记忆,也减少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启发式思维导图教学。
启发式思维导图教学适用于复杂的教学内容框架或课程复习过程中使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最新表明,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动机可以增强行为促进学习,而所学习的内容反过来又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策略,正是凭借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步划分为多个互相关联的动态结构,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之后使用更加合理。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优点在于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四、结语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室共收治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53例,其中,宫外孕破裂所致休克13例,产后出血9例,子宫内翻出血3例,前置胎盘2例,剖宫产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17例,卵巢黄体破裂所致休克2例,胎盘早剥4例,腹腔妊娠所致出血3例。本组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均≥900ml,且≤40000ml。
1.2急救护理措施
当医院接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时,一边要迅速地向患者家属或者是120急救人员了解一下病人的基本病情和发病的全过程,另一边护士要立刻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抢救方法决策,并迅速成立紧急抢救小组,抢救人员要沉着冷静,使得各项抢救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要对其做出详细的记录。[1]在抢救室中,病人的下肢要抬高加20-30度左右,头部要抬高10-20度左右。给病人及时给氧,流量在3-4L/min,增加氧浓度,改善缺氧昏迷状态,若病人的舌头后坠,要用舌钳夹出,以便保持呼吸畅通。并立刻抽血送验血科,注意准确抽取病人血样本的同时要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对病人的血压、呼吸、体温、心跳、意识等生命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正常循环血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造成供血不足、缺氧的现象。所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扩充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病人的重中之重。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一条静脉通过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各种方法来扩容;另一条静脉给与止血,同时用于各种急救药液的输入。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尿量变化,失血性休克将会影响肾部血液流量的减少以及肾部血液的异常,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有研究资料表明,休克病人的尿量少于25mL/h,说明肾血容量不足或者是收缩压降低,肾血管痉挛。对此,我们要及时进行血液灌注,在正常情况下,当失血性休克症状好转时,尿量也会随之恢复的,当尿量在30~40mL/h,表明以上情况已经改善,尿液循环开始好转。对休克病人的尿量动态观察中,要给患者停留尿管,准确记录每一个小时的尿量。在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中,对休克病人除了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出了一系列的医嘱去执行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因为随着休克病人的病情变化,会伴随着各种危险现象的发生。如果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脸色苍白,血压降低、皮肤湿冷等现象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要考虑病人的病情是否会加重,对于出现的这些情况,要迅速向主治医师报告,以便医生能够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情。护理人员要注意药物、液体的使用顺序,并掌握好输液的速度。但病人的血压很低时,要适当地加快输液速度,由刚开始的20~30min注射500~1000ml,到现在1hour可加至1000~2000ml。当血压、尿量均恢复正常后,适当降低输液速度,保证每小时500ml即可;当生命的体征表现正常时,可以在24小时内输液在3000~3500就已经足够了。[2]
1.3抢救有效的诊断标准
经过抢救治疗后,休克病人能够恢复意识,由烦躁不安转为平和安静,由反应迟钝到说话自如,皮肤由苍白无色到红润,四肢由冰冷到温暖,口干舌燥感减轻,血压回升正常,脉搏跳动有力,尿量恢复正常。这些现象均表明抢救是有效的。如果休克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不是这样的,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同时要加强护理工作。[3]
2结果
在53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经过抢救人员的迅速、准确抢救护理,无论是临床症状环节之后再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的,还是在特护室里就地急救的病人,休克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顺利成功完成手术,及时挽救了病人的宝贵生命,全部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均以痊愈,顺利出院。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住院天数最短的是4天,最长的是87天,平均23.6天,抢救成功率达到了100%,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篇5
关键词:临床内科学;病例分析法;模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内科学涉及面广、基础性强,并对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日益增强,社会各医疗行业对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它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各高校应充分利用逐步改善的教学条件,对临床医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简介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兴起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可能性。在西方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法[2],实行网授、面授相辅相承的教学模式。借助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可观看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并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3]。通过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
为提高临床内科学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相比于传统课堂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更加注重自学,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于临床内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对教与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针对临床内科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BB网络平台为载体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前将制作好的视频、PPT课件及相关知识的拓展资料上传至BB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设置并调整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敦促学生自觉按时完成相应的自学任务;教师应不定时地关注BB平台的讨论区,及时进行在线答疑,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建立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首先通过互动交流来考察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使学生不断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该课程教学重点为方向,着重讲解重、难点;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不断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效果评价
随机抽取40名采用翻转教学法的学生和4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期末测试。测试结束后,不同课堂学生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翻转课堂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得分均高于传统课题。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采用翻转教学法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病例分析法
(一)病例分析法简介
病例分析法是临床内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4]。病例分析法是指在向学生介绍某一疾病前,将准备好的临床病例直接发放给学生,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对该疾病做出初步诊断;说明诊断依据;说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等,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具体地分析病例。在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并系统地讲解该疾病的相关内容。
(二)病例分析法优势
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法取得的优势是显著的。采用病例分析法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病例分析法引入了实际的病例,能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和分析病例,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更好地去掌握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分析病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病例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其在后期复习时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采用病例分析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的病例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便未进行实际操作,也能很好地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三)病例分析法评价
虽然采用病例分析法有诸多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忽视其不足之处。病例分析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心从被动接收转移到了主动学习上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典型的病例并不能概括学生所要学的全部内容,而且采用该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如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敷衍,那么学习时仍会处于被动。因此病例分析法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
(一)案例模拟教学法简介
案例模拟教学法[5],又称作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其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旨在提高临床内科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不仅有助于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还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医生的催化剂。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联合实际的能力[6]。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一般来源于以往诊治的病例和一些专业期刊和著作等,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由带教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熟悉该病例的特点和检查的结果等。然后带教老师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案例,并且点评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路。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模拟教学法实施
不同于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旨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由于现代社会对临床实用型的医学生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进行模拟教学。而现在医学生要通过模拟教学学习的临床技能有模拟腹腔穿刺术、模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等。模拟腹腔穿刺术通过模拟场景,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判断,判断正确后,才能进行操作环节,以反复的训练和临床观摩来让医学生熟练掌握这项临床技能。模拟采集病史的临床技能要求配备标准化病人(SP),配合医学生的问诊技巧进行训练。体格检查是通过使用能模拟异常体征的体格检查模型来进行练习,过关后,就可以在SP身上练习,熟练后方可进行真正的临床实践。模拟教学法和系统的模拟体系,能让模拟练习更加接近真正的临床实践,为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运用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和临床操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对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是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文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和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三种临床内科学中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将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较好地调动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热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当然,临床内科学的教学手段众多,需要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各取所长、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探索临床内科学教学新方法,使临床教学日臻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万桂,龚权,任伯绪.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6):111~112.
[2]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91~1892.
[3]沈凯凯,文小平,都广礼,等.“翻转课堂”模式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7.
[4]兰萍,刘颖,邵锦霞,等.病例分析法在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59~60.
[5]卢书明,马亮亮,李艳霞,等.案例教学联合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29~3230.
篇6
关键词: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知识性技能人才:外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它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知识型、实用型技能人才。外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医学主干课程之一,为了适应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各专业学生对外科学课程的感到压力大、无从下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外科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会学习、会应用。树立会学习的观念,自觉地把有关医学知识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
1、课程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面对医学教育的新机遇和挑战,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外科学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支柱之一,社会需要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必须重视调整和改革外科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体系等方面来改革外科学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疾病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的学习观点,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使学院形成以培养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特色,培养具有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
2、教学学时的改革
教学时间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学时少、开设的课程多。对外科学授课学时适当调整,实现临床医学教育、基础医学和预防学教育、相关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等教育的和谐统一。我院三年高职08年级专业采用卫生部《外科护理学》第六版规划教材,总学时为102学时,理论课学时为70学时,实践学时为32学时。前15周为集中授课时间,每周六节课,后三周为集中实训时间、每周四节课。经常开展医学专题讲座,然后在理论课中系统地学习外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开展疾病防治的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教材为授课主要内容,按照教学规律,重点讲授实用性内容,并将相同、相近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块,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以此来组织实施教学。重点内容集中讲授,如肿瘤部分的肿瘤总论将病因、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重点讲授,然后把各论当中的肿瘤集中提上来一并讲授。重点放在各肿瘤疾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处理上。创伤部分总论与各论中的外伤也是这样。让学生能够掌握当今外科学的任务和治疗方法,知识的更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训教学改革
传统的外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以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内容为主。但由于教学内容过分侧重验证理论,实训方法落后,实验水平偏低,实验教学严重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呈现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象,不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及操作能力,不利于培养知识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加强外科学整体观念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1、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到实训室进行实验操作练习。2、安排部分实验课进入社区(如外科常见病评价、社区外科常见疾病的调查与疾病统计、分析、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采用问题式、病例教学法进行案例讨论(如水电解质失衡案例讨论、腹膜炎病人的描述性治疗、病例对照研究、突发性公共外伤事件应急对策(院外急救)、感染的具体治疗措施等),由学生自己组织实训教学(教师在旁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4、结合临床知识进行疾病的预防。如肿瘤病病人的早期诊断、分期及预防措施。5、重复的是步骤,课外练习的使用,增强学生练习打结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耐心的训练、用血管钳拣各种豆子、练习十字绣能力训练。既培养学习兴趣、又培养技能、耐心。6、集中实训与考试相结合,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与缝合,清创与换药、静脉置管、复苏、气管插管术等实行集中实训练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习阶段。为学生到医院实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与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医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点,实习基地建在各级医院。我院学生都安排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实习,对学生先集中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各科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知识、健康咨询,帮助社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
6、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篇7
【关键词】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并发症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是指非外伤原因造成的画着脑实质出血的病症,CH的病因较多,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血压升促使病变硬化的小动脉血管发生破裂所产生的自发性出血现象[1]。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BHP)患者中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CH,一旦出现CH的情况很容易死亡和留下终身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科保守治疗的原则主要是脱水、降颅内压、预防并发症,本次实验则在降压中使用不同两种药物,判断其治疗的效果,现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是从我院近年来收治脑出血患者中抽选的110例进行研究,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中男女性比例为31:24,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1.4)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为(1.8±0.4)h;B组患者55例,其中男女性比例为28:27,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1.0)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为(1.6±0.2)h,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大小便失禁,昏迷,意识障碍,血性脑脊液;CT检查显示颅内有卵圆、圆形高密度血肿且边界非常清晰[2]。
1.3方法
A组:(1)一般治疗: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静脉注射苯巴比妥片(国药准字 ;企业名称: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镇静剂;(2)降压:静脉注射浓度为20%的甘露醇(国药准字 生产企业: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溶液,120ml/次,4-6次/d;同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生产厂家: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10mg进行治疗,严密监视患者的血压指标尽量让舒张压≤ ,收缩压≤ ;静脉推注20mg的呋塞米进行利尿治疗。(3)补液:补液量应该严格以患者的排尿量为依据,比排尿量多约500ml为宜,补液时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剂量各占一半,同时需要及时补充白蛋白、血浆等。(4)并发症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立即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同时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药物防止出现感染情况;(5)雾化排痰治疗: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呼吸道堵塞的患者使用沐舒坦(国药准字 ;企业名称: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雾化稀释痰液[3]。
B组:同样进行一般治疗、降压、脱水治疗干预,其中降压药物则将地塞米松替换为强的松(国药准字 ;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甘露醇的剂量和A组保持一致,联合静脉推注20mg的强的松进行降压治疗,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做好详细的数据统计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数据行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用( )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存活率对比
A组患者存活率为85.45%;B组患者存活率为89.09%,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 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脑出血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统计资料显示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硬化的情况;而直接导致发病的诱因主要有以下3点:即生活习惯不规律、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及没有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等[4-5]。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脑出血发病率持续升高,绝大多数的患者均为少量脑出血情况,一般出血量在30ml以内及时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便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内科治疗相比于手术治疗费用明显更低且风险较小,因此少量脑出血患者则多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镇静治疗)、降压、脱水、补液等系统性方案。甘露醇一方面能够抑制脑脊液吸收和分泌从而降低脑脊液的总容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将脑组织的水经渗透进入血管,稀释血液的粘稠度从而改善红细胞的氧气供应能力,实现脱水降压的效果,尤其注意甘露醇剂量必须为常规剂量的1/2避免血脑屏障两侧的渗透压出现逆向梯度,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6]。地塞米松和强的松均是消炎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组胺的释放、炎性渗出起到消炎的
目的,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呋塞米是一种高效的利尿剂,具有起效快且半衰期短的特点,对于脑出血类等病情危重患者能够起到快速降压目的。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5.45%、89.09%均高于研究资料中的80%以上。
综上所述,使用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绝对休息、病房环境安静促进患者的情绪的稳定,及时的降压、脱水治疗是抢救的关键,合理的选择药物,科学的药物配比和使用剂量,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颅内出血、消除水肿。
【参考文献】
[1]秦浩珍.内科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4(12):233-234.
[2]Wang Yanxia. Intern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study [J]. Journal of health today, 2014, 2014 (11) : 32-33.
[3]肖秋玉.50例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08(18):95-96.
[4]王学松,任秀华.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2(09):86-87.
篇8
关键词: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综合素质;医德医风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4-01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项操作性强,需要丰富经验和很多技术作为支撑的工作。实际操作反应的是动手能力,而丰富经验和技术则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临床护理教学就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向实际临床工作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技术的一个方法。探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贡献。
1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思想道德品质永远是指引人们前进的重要风向标。只有具有高尚品德、优秀情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完美的奉献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效果达到最佳。肾内科临床护理,就是一个服务广大患者的“奉献性”工作,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具有奉献精神、满怀服务热情。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把握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增加信息量,更新知识组成,使教学质量得到加强和改进。在学生的实习期间、临床见习、临床带教的时候,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护理患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医德医风的培养。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充满服务意识,时刻清楚认识到患者既是服务对象,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上帝”,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热忱的服务,赢得患者的认可,融洽上下级的关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医德医风的新时代优秀临床护理医护工作者。
2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学科需要相对较强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同时作为一门临床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不论是专业性还是实际动手能力,又恰恰是教学中的两个难点。因此,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将覆盖面广、内容复杂的肾内科知识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随着医学科学越来越高度综合、高度分化,更加要求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综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肾内科临床护理知识,仅从知识层面上来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中不讲求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者为了教学而教学,肯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精华,同时大胆创新,改变思路。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到教学中。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单调、枯燥的专业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全面了解护理的前沿发展动态,抓住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实际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回归基础理论的思维,这样就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起来,实际工作以理论为指导,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大胆放手学生去做,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又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出现。
4 讨论
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以理论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点,以良好医德医风为培养目标,保证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更新前沿知识,与时展步伐保持一致。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探究,不断思索,为今后的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书华,姜小鹰,邱小雪.临床路径在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7):1583-1584
[2] 叶静.浅谈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J].激光杂志,2008(29):86
[3] 饶春燕.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02-103
篇9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09级护理本科班2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外科临床护理集中见习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2人)和对照组(113人),两组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性别、年龄、文化基础课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使用的教材、授课计划、授课时间及任课教师均相同。
本研究以4-6名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同时组内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仪容仪表、纪律、见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资料查询与讨论以及与见习带教及时沟通和对见习效果评价的汇总等工作。集中见习小组的学生进行临床见习,第二周回学校课堂实训,隔周交换,共四周。对照组以15-20人为一个小组,每组设小组长,由任课教师或病区护士长作为带教,负责各组的课堂纪律以及课后作业的收回工作。
(二)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管理
1.临床集中见习教学组织管理集中见习教师为《外科护理学》任课教师及各病区的带教。同时,学校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并与数据库负责人联系,为学生查阅文献提供条件。实验组教师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包括集中见习的内容、见习目标以及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疾病学生所要关注的不同知识点。实验组教师提前安排授课内容,并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且明确学生的预习标准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自行回答问题;课堂讨论。
2.临床护理分散见习教学组织管理
与集中见习不同,分散见习时间安排在每章的理论课程之后,约为2-3个学时。在开学前1周组织任课教师、见习带教(病区代课教师在见习时临时安排)集体讨论大纲要求、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的时间安排。
(三)临床护理的教学过程
1.临床护理集中见习教学过程
学生进入病区见习之前,带教首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估,了解见习小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本次课程的预习程度等;对见习方式进行评估并评价,提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了解学生易接受的见习方式以及对见习的认识。同时,带教要提前划定学生本次课程学习的范围或者简单介绍病区的典型病例。如在消化外科病区,教师应首先将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认识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不同症状疼痛引发的原因、疾病发展的过程、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等方面,为学生见习过程中的思考环节打下基础。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临床护理分散见习教学过程
第一周主要进行理论课学习,任课教师讲述各章节的重点疾病第二周由临床带教负责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进入科室,利用2-3个课时,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针对病区环境、病区主要病种进行讲述,学生的学习以听课和观察病人为主。
(四)临床护理的教学方法
1.临床护理集中见习教学方法
带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见习周的每天早上准时带领学生到病房,由护士长接待并介绍病区情况,让学生参加病区早交班、晨会,安排学生跟随医生查房,学会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诊断分析等;安排学生参加护士的交接班工作,了解交接班的程序和内容,熟悉病人的病情,并在带教的带领下学会询问、观察病人的病情状况了解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学习详细的护理措施海日下午,组织学生汇报当天所见病人的病情、护理诊断及护理情况,并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查询和讨论。一周见习结束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生在见习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并反馈给带教,由相应教师于第二周理论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当学生看到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卧位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同卧位对体液的引流、血压、呼吸均有较大影响,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明确各种疾病的卧位情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该知识点。
2.临床护理分散见习教学方法
学生在理论课之后,由带教联系临床带教负责人安排学生分小组进入相关科室。临床带教给学生讲解本科室疾病的特点、用药情况及典型疾病的护理措施。分散见习以教师讲述为主,可以在病人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病情观察。
(五)效果评价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分为学生调查和教师调查两部分。根据分组的不同,学生的调查问卷也不同。实验组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是否赞同开展集中见习教学;集中见习是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集中见习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集中见习是否能够达到认识疾病、熟悉护理流程的效果等。对照组学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赞同开展分散见习教学;分散见习是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分散见习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分散见习是否能够达到认识疾病、熟悉护理流程的效果等。发放问卷之前,向学生说明问卷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目的,要求学生客观评论、匿名填写。
带教调查问卷主要是对每个学生在见习期间的表现和见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评,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具体内容如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见习过程中纪律是否良好;学生对见习内容是否准备充分,对见习内容是否掌握。
2.考核
每节课后,教师在每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进行现场考核,成绩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占30分)、操作质量(占50分)、操作报告(占20分),然后,分析和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的结果。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对两组学生外科护理实训课考核成绩80-89分数段和70-79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0-100分数段的人数高于对照组,60-69分数段的人数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
(二)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实验组学生选择见习有收获的占87.6%,选择了培养了动手能力的占77%,选择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的占56.6%,选择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占49.6%,选择培养了实践创新思维的占31.9%。总体上,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持肯定态度。
(三)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实验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其中集中见习的教学设施情况和对带教素质的满意度较分散见习高。集中见习教学突出了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学生面对的是具体的临床问题,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学生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三、讨论
(一)集中见习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基于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当准备对某个刺激作出反应时,该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作出反应时,强迫其作出反应则会使之产生苦恼。所以,集中见习在学生进入理论学习之前,给予了学生丰富的临床见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作出了充分的准备,能大大提高学生为此付出努力的兴趣。
(二)集中见习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集中见习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一个既独立又协作的学习氛围,并将单独学习变为合作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集中见习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适应护理者的角色在集中见习的授课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例有了形象的认识。在课堂与临床相结合的条件下,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护理角色,并以护士的角色去思考问题。集中见习组织学生对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参与、发言、练习,为学生创造了思考问题的环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集中见习教学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巩固实验组学生先临床见习,然后回学校课堂实训,隔周再交换。学生尚未取得执业护理师资格,不具备独立护理的能力,很多操作未能符合实际临床工作的要求,需要在带教的指导下进行。尽管这样,由于学生直接接触病例,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反复实践,其外科操作的熟练程度明显提高,因此,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逐渐提高,从而也巩固了教学成果。
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检验学院是培养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不断培养和提高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竞争力对于检验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临床检验仪器操作是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学习、工作和科研的重要部分,因此构建好《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检验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培养更多优秀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全面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1-3]。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和主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主动学习,师生共同解决各种问题。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4]。微课是在传统教案、课件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微课能够促进翻转课堂的形成和发展[5-6]。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围绕培养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结合《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专业特点,对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究,使本课程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1《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学模式的现状
迄今为止,检验医学已步入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7]。现代化的检验医学离不开各种现代化的检验仪器,检验仪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进步。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教育必须贴近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以临床医学实验室常用的基础仪器与先进的专业仪器为学习内容,反映了快速发展的检验医学仪器的现状,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执业上岗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8]。本课程是由多学科交叉组成的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和学习内容较枯燥等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及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完善和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1.2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应以适应时展的标准来培养检验医学专业人才。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应主动扛起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和科技支撑的责任,努力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新乡医学院是国内《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创始院校之一,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用高质量的课件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同时积极推进本课程微课的建设和广泛使用,坚持在完善教学模式上推进《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提高《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9-11]。
2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创建《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是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的主要必修课之一,是现代医学实验室的根基,是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临床实验诊断的前提和依据[12]。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改革,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和教研室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本课程2009年参评并获批为新乡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获批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批新乡医学院首批微课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圆满验收,2021年本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的建设工作。2016年,为了全面推进《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的构建,本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讲座,认真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微课的制作由教学设计、视频录制、资源完善3个阶段组成,其中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构建的基础。教师们围绕教学大纲全面梳理本课程的知识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开发的同时,把控好整个课程的系列化、专业化和完整化。在微教案设计、脚本润色、课件制作、软件使用和录制视频等工作过程中,积极开展研讨和观摩等活动,教师们互相交流学习,逐渐提高制作水平,如期高质量完成了《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所有微课的制作。同时,通过《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的成立与实践,对于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改进微课教学的措施做了分析:首先对微课的“微”应该理解得更到位,今后教师们努力在知识点的选择和把控方面做到更好;其次就是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合理安排课后和上课期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应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完整地展现给学生。
2.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
教学类的微课是基于课堂知识点的微视频,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教学的理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2.2.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实施工作开始于2017—2018学年第1学期初,任课教师在《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任务,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本课程的微课视频。预习的学习环境自由、轻松,时间较短,且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学生在微课的线上平台可以和教师自由地交流,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之余又感受到教师的关注。2.2.2课堂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这门课程侧重于理论(理论学时66节),其内容枯燥繁杂且识记知识点较多。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师在传统的讲和听的教学模式上,增设了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能提前预习本课程的微课视频。另外,教师在《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准实施课程改革,任课教师首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一部分知识点的授课,其中一目了然的理论内容不再赘述,同时在合理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讲述课程与临床的最新相关进展,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路、积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授课效果最大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节约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多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查找资料后,充分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广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有助于顺利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2.2.3课后的巩固和学生的考核办法为了考察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改变以往的考试形式,采用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将枯燥的随堂考试改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知识掌握多元结合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讨论过程及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等进行反思,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或表格、总结归纳、结论答辩等环节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其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答辩,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平时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兴趣和重视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临床检验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自2016年新乡医学院《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建立至今,医学检验学院的学生已经收获满满,不仅掌握了基本课本知识,也锻炼了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多位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团结合作、积极争取、不惧困难地参与录制了许多微课中的实际操作视频,将其制作成完整的小微课,并且参与了医学检验学院第一届微课大赛。2017年,2014级检验医学专业109位本科学生和2015级检验医学专业63位专科升本科学生均积极踊跃参与医学检验学院第一届微课大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原理》《穿过你的比色皿我的光》等20个优秀作品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另外,经过分析,发现2014级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检验医学专业知识充满了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绩: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等荣誉1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8篇;本届学生已经于2018年毕业,考研上线率为67%,录取率为50%,远大于上一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29.6%)。本课程教师团队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中获得微课建设奖,制作的《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与保养》等51个微课获得一等奖等多个单项奖。2018—2020年的每一学年,在2015~2017级检验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成功实施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和教师不仅收获了教学成果,也收获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在业余生活中,教师们经常通过面谈、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教学平台及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进行不断反思推敲和修正,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本课程微课的建立和翻转课堂的实施起到了榜样作用,带动了整个医学检验学院良好的学习气氛,对于提高整体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具有启发作用。
4认真做好工作总结
- 上一篇:农业资源的利用
- 下一篇:遥感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