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17-01
医学上把未满月婴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于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以黄疸为特征的病症。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1]。现对我科2010年1―10月收治的5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新生儿黄疸病患儿54例,其中男婴28例,女婴26名。患生理性黄疸29例、溶血性黄疸2例、感染性黄疸12例、阻塞性黄疸4例、母乳性黄疸7例。针对黄疸发生的原因,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54例患儿中1例因溶血性黄疸出现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 53例患儿经1-3周治疗均康复出院, 治疗有效率96.1%(见表1)。
表1 五组患儿病因比较
X2=9.6, 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部位和颜色的变化,以观察黄疸病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头面部和巩膜逐渐扩散到四肢,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病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黄疸患儿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应警惕新生儿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也可反映新生儿黄疸病的轻重,若尿液呈酱黄色,应考虑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若粪便由浅黄色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观察患儿喂奶量,也可诊断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2.2 新生儿黄疸病的治疗,对生理性黄疸采取静脉输入葡萄糖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 对大便内无胆红素患儿,应使用维生素A、D、K肌肉注射,或口服其水溶性制剂,如维生素K3、K4等。积极纠正缺氧、失水、酸中毒,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重视人工喂养, 对母乳性黄疸应及早用牛奶、米粉等人工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用方法是输血浆,每次25ml或白蛋白1g/kg,以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的处理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患儿水肿, 2-7天降低患儿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做好保暧,避免低体温,纠正酸中毒; 采取光照疗法降低新生儿胆红素[3]。
2 结果 54例黄疸病患儿中, 1例溶血性黄疸患儿因发生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53例患儿经过2-3周护理治疗均健康出院,治疗有效率96.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在一般情况下很多新生儿可在出身后2-5天内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经过输液等治疗后,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内消退,诊断为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在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病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顺序、黄疸发展速度、婴儿大小便颜色、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粘膜,因此引起黄疸的发生[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院适当用葡萄糖水输液或口服,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查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以预防黄疸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14.
[2] 蒋胜,张敬.临床医师[M].新世界出版社,2008,2(2):1273.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ZHOU Dan,CHEN Li,HUANG Gong-l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80 case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2011 .1~ 2013.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one side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All 80 cases were cured, no case of nuclear jaundi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process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Blu ray treatment; Nursi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且无严重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我院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男44例,女36;足月儿56例,早产儿2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32例,败血症1例,脐炎2例,感染性肺炎20例,新生儿窒息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颅内出血2例。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2.2胆红素检测方法静脉血测定血胆红素水平,经皮测量胆红素动态观察,1次/d。
1.2.3治疗采用戴维XHZ-90L单面黄疸治疗仪,根据黄疸程度决定蓝光照射时间,照射12h34例,24h32例,48h12例,72h2例。光疗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输注、茵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1.3护理措施
1.3.1光疗前护理光疗前检查光疗灯管是否全亮,若有灰尘要擦去,黄疸治疗仪要预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32~36℃),湿度保持在55%~65%。光疗前给患儿洗澡,这样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指甲要简短,防止抓破皮肤。对输液者双手要稍加约束,以防抓掉头皮静脉针。
1.3.2光疗中护理光疗过程中要增加喂奶次数,勤换尿布,脱水者按医嘱静脉输液,记录出入量。对特别好动者,可按医嘱肌注适量鲁米那钠,既可减轻黄疸,又可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两足摩擦破皮。2~4h翻身1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变化、尿、粪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患儿有无烦躁、嗜睡、发热、呕吐、腹胀、拒食,以及吸允能力和哭声变化等,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暂停照射,及时与医生联系,进一步检查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吸氧者,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光疗后护理光疗后给患儿全身沐浴或擦身,检查皮肤有无破溃,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严密监测体温蓝光治疗中新生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每2h测量体温一次。发热是蓝光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当在蓝光治疗中出现发热时,暂时关闭光源,并物理降温。本文8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6例出现发热,体温38℃~39℃,给予物理降温,暂停光疗,体温正常后继续照射。
3.2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脱水现象。蓝光治疗新生儿易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且蓝光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所以蓝光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每2h喂奶1次,如进食不佳者,应及时静脉补液,保证水分供给。
3.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红臀入蓝光箱前给新生儿剪短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红臀发生[3]。故蓝光治疗新生儿要勤换尿布,并加强臀部护理,采用鞣酸软膏涂新生儿臀部,能有效防止红臀发生。本文3例发生红臀,经以上方法护理臀部后红臀消失。
3.4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预防感染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带口罩,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并做好新生儿臀部护理、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蓝光治疗时新生儿的自动是仰卧位,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造成新生儿呕吐。而新生儿放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造成新生儿窒息。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在喂奶时采取45°角,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半小时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新生儿哭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喂奶,必要时给予鲁米那镇静。
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6.
[2] 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81.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17.
篇3
1 黄疸的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2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3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2.4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2.5 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2.6 病情观察
精神状态 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皮肤颜色 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喂养奶量 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粪便、尿液 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生命体征 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篇4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配方奶; 干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8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近年来,由于食品使用激素、农药、添加剂等,母亲孕期不合理饮食,母婴同室对新生儿黄疸的筛查力加强,新生儿分娩后3~4 d,黄疸指数逐渐升高,笔者在母婴同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新生儿黄疸处于10~12 mg/dl时,给予合理的临床干预,可有效降低黄疸指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12月足月新生儿80例,体重2500~4000 g,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黄疸指数10~12 mg/dl,母亲无基础疾病和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1.2 正常胆红素诊断标准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1.3 筛查原理 采用JH20-1B型经皮黄疸仪,每天专人将仪器探头前端面紧贴新生儿前额,轻轻按压,氙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经探头外环的光导纤维导引到皮肤表面,并直射皮下。光波在皮肤反复散射与吸收,最终回到探头内环的光导纤维,通过计算450 nm和550 nm两种光波的光密度差异,得到经皮黄疸仪的测量值[2]。
1.4 方法 实验组添加配方奶早期干预,对照组以母乳为主日常护理。添加配方奶:当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达10~12 mg/dl时,在喂母乳之后,给予国际或国内正规品牌1段配方牛奶40~60 ml,小勺或杯喂哺,让新生儿有满足感,连续使用1~3 d。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补充配方奶1、2、3 d,黄疸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字2=3.84,P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最初几天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指数逐渐升高,出生3~4 d,黄疸指数峰值维持在10~12 ml/dl居多,此时如处理不当,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有部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胆红素值10~12 ml/dl时,添加配方奶1~3 d,黄疸发生例数明显下降(P
对照组转诊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P
总之,母婴同室经皮测新生儿黄疸已常规化,及时筛查出临界黄疸指数值,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提高人口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B):3-4.
[2] 杨锡强.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3.
篇5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篇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 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后遗症或死亡。现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还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使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还有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未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几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
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可间接增加肠蠕动[4],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排泄。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母亲哺乳。对纯母乳喂养后的孩子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其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增快,减轻黄疸。
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便,进行肛管刺激和人工排便。
4.2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食量及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抚触室室温28~30℃播放优美音乐,时间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常用妈咪爱来口服,给药时必须做好三查七对,新生儿药量少,为防止药物浪费和保证药量准确,最好将药用温开水(温度低于40℃)溶化在小匙上喂。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的活性,降低疗效。服药后观察新生儿有无呕吐、大小便及睡眠并做好记录。
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显著,大多数患儿早期干预后一般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口服退黄汤,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5]。口服退黄汤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汤每日一剂浓煎成3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应减少剂量或暂缓服药。
7 光疗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手段仍以光疗为主[6]。光照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作用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蓝光治疗时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插电,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以上,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勤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方哺乳上加喂10%葡萄糖或静脉补液。蓝光结束后,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足以保暖。
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得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时间之内大幅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完善各项检查,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同时做好换血出入量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和反应。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观察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术后2~4小时如患儿情况良好可试喂糖水,如无 呕吐、吸吮正常可正常喂养。
9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4-117.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的早起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篇7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多见的症状,通常以测试其血清红素水平来评定黄疸程度。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是在出生后出现黄疸,但临床上仍要警惕部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有学者研究发现[1],未经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含有潜在神经毒素,高胆红素血症往往提示新生儿患有其它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长期未得到治疗,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全。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组的患儿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接诊的120例新生儿经检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实验组合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婴35例,女婴25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8.6±2.5)周,出生时体重2.5~4.8kg,平均体重(3.1±1.5)kg;血清总胆红素值240.1~487.9umol/L,平均(345.7±12.5)umol/;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2~12d,平均(4.8±2.0)d;对照组男婴34例,女婴26例,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8.3±2.2)周,出生时体重2.4~4.9kg,平均体重(3.2±1.7)kg;血清总胆红素值239.8~488.0umol/L,平均(346.5±12.7)umol/;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2~11d,平均(4.6±2.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治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包含饮食、生活,及相应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向新生儿家长讲解黄疸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生概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预后处理。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容易造成家长焦虑、不安,医护人员要安抚患者家长情绪,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消除患儿家长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哺乳因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母乳喂养,可有效刺激患儿肠胃蠕动排便,同时还可为新生儿处理肠道菌群,降低胆红素在肝肠内的循环。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要鼓励母乳喂养,并选用正确姿势喂养。如果患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应暂停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内可使用吸乳器将乳汁洗出,保证母乳正常分泌,方便患儿在黄疸消除后继续母乳喂养。
第三,病情因素;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体温、呼吸、脉搏等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要记录好黄疸出现时间、进展和相关症状。观察皮肤颜色、患儿哭泣声、吸吮力等,进而判断患儿胆红素代谢情况,同时警惕胆红素引发脑病,若出现则及时通报上级进行救治。
1.3 疗效判断
本次研究疗效判断为治愈、有效、无效[2];治愈:治疗5d后患儿血清红胆素恢复正常,黄疸完全消失;有效:治疗5d后血清红胆素降低,但未恢复正常水平,黄疸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5d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下分析
本次研究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5d后,实验组治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治愈3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时期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d,总胆红素水平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3d、5d后实验组总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8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科最常见症状及体征,尤其是生后一周内新生儿更多见。不少资料报道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诉者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可达30%-50%。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为肝脏胆红素负荷大和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差,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 umol/L,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57 umol/L,无其它异常症状及体征的,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期间内,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也很常见,若不积极治疗,可致核黄疸可能,可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正确干预治疗,显得极为重要。现将2012年6月份至2012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4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或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直接胆红素>34 umol/L[1]。其中男58例、女26例,男:女约为2.23:1,足月儿77例、早产儿5例、过期产2例,剖宫产分娩者45例。84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233-447.8 umol/L之间,直接胆红素在14.4-85.1 umol/L之间,肝功能均正常范围。
2 病因分析:
本资料显示:占第一位的是围产因素(53.57%),包括孕母和新生儿因素两方面。孕母因素:前置胎盘、胎位不正、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妊高征、产前应用催产素、镇静剂。新生儿因素:窒息缺氧、胎膜早破、头颅血肿、脐带绕颈、早产等。占第二位是感染因素22例(26.19%),包括新生儿肺炎、脐炎、脓疱疮。其次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3例(3.57%),原因不明14例(16.67%)。
3 治疗和转归:
治疗:入院后所有患儿均停母乳喂养,改新生儿配方奶喂养。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主要采取综合退黄治疗。
①光疗:所有病例均用蓝光箱蓝光照射治疗,根据黄疸程度决定单双面和照射时间。
②苦黄注射液:有促进胆汁排泄和保肝作用。而且毒性很小,安全性高。
③微生态制剂:选用双岐三联活菌散剂,为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
④其他治疗:对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早起应用临床效果较好。黄疸数值较高者可应用白蛋白,增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结合,减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
转归:19例治愈出院、55例好转出院、10例自动出院、无胆红素脑病发生、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本资料显示,围产因素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第一位(53.57%),包括母亲和新生儿两方面原因,这两方面原因均可导致新生儿缺氧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从而产生过多未结合胆红素。本组资料剖宫产所占比例较高(53.57%),据相关文献报道,剖宫产已成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手术中物通过胎盘到达患儿血液循环中,致红细胞通透性改变,存活期缩短而导致黄疸,剖宫产儿开奶延迟,早期喂养不足,肠蠕动减少,造成胆红素吸收增加,出现黄疸加重[2]。有14例黄疸原因不明,分析原因有以下可能:1.母乳性黄疸:目前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只能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后作试治性诊断。2.目前我国生理性黄疸数值偏低,导致一部分在临界值左右的高胆红素血症属于生理性黄疸。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对于一周以上的晚期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需考虑母乳性黄疸。
根据以上病因分析,为了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健康宣教,让家长了解病理性黄疸的特征。②重视围生期检查及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分娩方式。③加强护理,防止新生儿感染的发生。④对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患儿,生后24小时内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⑤产后教会产妇及家属早开奶,吃足奶,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性杀手”。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好、见效快,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广泛采用。蓝光是一种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是在425~475nm之间,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蓝光疗法就是使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对新生儿黄疸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科从2009~2010年对10例血清间接胆红素值超过224・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光照疗法,均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2010年对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照治疗。男7例,女3例,平均日龄5天,其中早产儿2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
1.2方法首先将蓝光床内水槽加入清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蓝光床内温度到30~32°C,相对湿度为50%,调节光管,使光管距离患儿为30~50 cm。患儿于暖箱中央,用黑色不透光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以免造成损害。10例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均采用单面,每日1次,每次照射8 h。
2结果
6例经照射24 h后胆红素恢复正常范围,3例经照射40h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照射后8 h出现大便增多,绿稀,未经特殊处理,大便自行恢复正常,且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护理
3.1光疗前的准备
3.1.1心理干预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存在顾虑,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此项治疗方法,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3.1.2外环境的准备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前先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先预热,调试箱温33~34℃,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待箱内温度在32~34℃时再将患儿放入。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 h需要换新灯管。
3.2光疗时护理
3.2.1注意体温的变化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每4 h测体温1次,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37.5℃为宜。保持光疗箱内温度恒定,一般在30℃左右,夏天防止过热,冬天注意保暖。超过30℃时,若患儿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对体温异常者应及时处理。
3.2.2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多损失2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每日称体质量1次,以观察入量。
3.2.3皮肤护理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故应及时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擦干汗液、眼泪、呕吐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3.2.4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吸、脉搏变化及黄疸进退程度。观察患儿全身状态,有无腹胀、皮肤发红、皮疹、皮肤干燥、前囟凹陷、哭声、肢体活动姿势及吸吮能力。观察有无精神萎靡、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3蓝光治疗结束时的护理出箱前,先将衣服预热,在给患儿穿好衣服;切断电源,除去护眼罩,抱回病床,并作好记录。
3.4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行沐浴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及炎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
4 讨论
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蓝光是理想光源。影响光疗效果的因素:①皮肤暴露面积;②灯管与患儿的距离;③患儿是否便秘等。同时,光疗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光疗后影响胆管对胆红素的排泄,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68.4μmol/L或有肝功能损害时,皮肤呈青铜色,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并及早报告医生停止光疗,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使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主要是光照疗法。正确的护理,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今就我科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432 umol/L的临床病例,采用蓝光持续双面光疗照射45例的护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45例,所有病儿血清总胆红素均>432 umol/L,其中男26例,女19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 例。生后发病时间最早15 h,最迟17 d,
1.2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体检,处理后,即放入蓝光箱,我们采用持续双面光疗的方法,定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
1.3 方法
1.3.1 仪器 使用EKS-02A型双面蓝光治疗仪(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产),波长为425~475 nm蓝光,光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35~50 cm,光明强度为2152.0-4949.6LX。
1.3.2 环境准备 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空气新鲜,避免过堂风。
1.3.3 患儿准备 剪短指甲,处理皮肤、脐部,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带好眼罩,防止损伤视网膜,全身(只包小尿布),男性患儿保护阴囊。患儿进入蓝光温箱后注意记录入箱时间。
1.3.4 照射温度与时间 保持温箱温度为30℃~33℃,采用持续双面光疗。当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42 umol/L时,改为间歇光疗,每次8 h,1次/d,共照射18~30 h,平均为26 h。
1.3.5 观察项目 ①精神状态:好、一般、差;②吃奶情况:好、可、差;③体温:38.5℃;④心率:140次/min;⑤呼吸:40次/min;⑥黄疸程度;I度黄疸限于面、颈部,巩膜轻度黄染;II度黄疸遍及躯干及大腿;III度黄疸全身皮肤黄染,包括手心、足心和分泌物;⑦大便颜色;暗灰黄色、黄色、黄绿色;⑧皮疹。
2 结果
共治愈患儿43例,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为4.3 d。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未予治疗,1月半后并发胆红素脑病。光疗期间出现发热1例,皮疹2例,青铜症1例,均予暂停光疗后好转。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进入光疗温箱后,患儿取平卧头侧位,均给与人工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做好箱前交接班,特别是箱温要交接清楚,看清温度,24 h记录一次箱温,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每2~4 h记录一次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如光疗时体温上升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随时记录母乳量、呕吐量、尿量、大便次数及大便的颜色。
3.2 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新生儿蓝光治疗中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要洗手,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新生儿,若接触则需要戴口罩。要注意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2 特殊护理
3.2.1 患儿应裸位于床中央,以获最佳光照位置。如患儿因烦躁移动,护士巡回时应予以纠正。
3.2.2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被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后,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疗效。
3.2.3 全部使用双面蓝光照射,一般每2 h更换一次,可以昂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是应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吸。
3.2.4 严密观察病情,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大小便的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如有异常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4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治疗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临床使用广泛,熟练地掌握光疗的操作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准确估计和处理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条件[3-5]。笔者认为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密切注意光疗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观察呼吸、心率,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保护眼,生殖器等及吃奶情况。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孔德凤,马莉,主编.实用新生儿护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凤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争议,中国使用儿科杂志.
[3] 王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诊疗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