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健康宣教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疾病健康宣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疾病健康宣教

篇1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对医疗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将服务深入人心,如何提高满意度和病人的忠诚度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2008-2010年本科室在汲取了各家所长之后制定了以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儿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儿科病人的个体要经历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及青春期各个阶段。年龄小,发育快,健康需求旺盛,是儿科病人的特点之一。家长情绪急躁,怕孩子疼了,凉了,累了,不愿意配合治疗,但同时又对疗效期望过高。有些甚至一知半解,却坚持自己的那一套错误的理论,因此,满意度低。为此在儿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必要的小儿疾病的防治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医疗行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 制定方案

1.1 护士分组进行疾病宣教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将病房护士分为若干组,每一组负责两三个疾病的宣教知识,并要求每组护士必须掌握小儿每一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性和相应的健康知识的宣教。

1.2 根据不同疾病的专业特点,科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是由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学基础知识,并要求能从患儿及家长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制定宣教内容,提供家长和患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健康知识。

1.3 普通教育 小儿是处在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其生长发育遵从头到尾、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特点制定儿童各期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如早期教育,早期干预,辅食的合理添加与健康,口腔健康保健等。

1.4 专科教育内容 根据我科的特点制定了肺炎,高热惊厥和新生儿等护理要点及措施,手足口病,腹泻的预防与护理等多种疾病的健康内容。

1.5 健康教育特点 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反复教育。

2 护理人员的培训

2.1 病房组织培训 各病房根据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相关的卫生宣教内容,通过学习,要求护士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儿和家长讲授。

2.2 科内组织培训 对健康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安排专业老师示范讲课。鼓励护士查阅、制定宣教计划、宣教内容参考文献,并将宣教题目固定到人,个人准备讲稿,集体讨论,着重于预防疾病及患病后病机体的康复等重点知识。熟悉宣教内容并试讲,试讲合格后,才能给家长讲授。

3 实施方法

3.1 一对一的教育形式 病房的卫生宣教工作,是由护士直接面对患儿进行的,以促进患儿改正不良习惯,矫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康复。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比喻,使病人和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加以配合。

3.2 适时教育 选择一个合适宣教的时间,比在一个不适宜的情况下宣教往往事半功倍。不要在患儿和家长一来就马上宣教,因为那时病人往往关心的不是宣教内容,而是疾病的一些情况,等病人安静下来时再进行宣教,往往病人都愿意听。

3.3 按需教育 针对患儿和家长想要了解的相关疾病知识,首先进行宣教,那样更容易建立信用感,以后的宣教患儿和家长也更容易接受。

3.4 反复宣教 因为实施效果,陪护会不定期的更换,或者是一些老年陪护,这时就要耐心反复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4 实施效果

4.1 改善了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 通过病房护士对患儿家长一对一卫生宣教,不仅起到了引导患儿及家长自觉采纳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建议,而且家长也愿意找护士咨询关于小儿生长发育、健康卫生、疾病康复等方面的问题,缩短了护士与家长的距离。不仅密切了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为改善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关系的重要渠道。

4.2 提高了遵医行为 通过护士卫生宣教及科内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使家长对疾病恢复过程有所了解,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能自觉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4.3 提高了治疗效果 通过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和反复宣教不但拉近了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使得病人愿意相信护士,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就相应提高了满意度。

5 体会

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患病儿童的躯体得以恢复,生命质量提高,同时,可以促使家长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

篇2

预防接种是指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制剂(抗原)或免疫血清类制剂(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儿童的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病采取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它是目的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具体的预防接种实施。

我市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者,而我辖区地处城郊结合,具有交通便利、就业机会多等地域特点,更是引来了不少外来人口来我辖区打工居住,具统计,截止2013年6月,我辖区本地户籍人口 49363 人,流动户籍人口180606 人,人口的频繁流动、人们的经济条件、卫生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预防接种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知识认识不足给我们的免疫规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自2011年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现就我单位在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如下:

1 进行建卡前宣教

1.1 妇幼保健科与孕妇学校合作,倡导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在课程快结束时适时的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家长知道它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是儿童抵御疾病的最有效手段;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入园入学的重要凭证, 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发放宣传单。并在妇幼宣教大厅放置健康宣教资料,供孕妇取阅。

1.2 入社区给家长和群众讲解各类疫苗的预防知识和儿童按年龄段应及时来接种哪些疫苗,在各村居及院内宣传栏进行一些有关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介绍各种疫苗预防的疾病,如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病,白百破疫苗可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病等。将过去一些儿童因未及时接种以上疫苗而发病所致的一些后遗症图像,以展版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宣传等。这样可加大力度促进群众及时和进一步地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使他们能相互转告,并及时带小孩来进行预防接种。

1.3 利用每年“4.25计划免疫日 ”,设计、印制并发放内容多样的宣传单,包括家长须知,各种疫苗及预防相关传染病知识的介绍等,以深化人们的卫生防疫保健知识。

2 建卡时宣教

2.1 预检分诊人员

首先观察和了解婴儿皮肤是否有黄染、生病不适或免疫缺陷病等,如有以上情况不宜接种,待病好后再来。因生病期间接种疫苗后,由于有一些疫苗的副作用可加重小孩的病情,另外小孩在用药期间,可影响疫苗在体内的应答反应,而达不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如无上述不适,填写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2.2 登记人员

按建卡程序填写各种疫苗接种的预约时间,同时建立卡、证各一份,卡留科入档备查,证交给家长保存,告知家长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并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程序的宣传:如儿童出生24h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1个月后第二针,6个月后第三针,儿童一个月后接种卡介苗一针。2个月后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第一次,3个月第二次4个月第三次。儿童3个月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4个月第二针,5个月第三针。儿童满8个月接种麻疹疫苗1次。并将上述接种程序打印成小纸条粘贴在接种证的第二面,使家长对接种疫苗的安排一目了然。并按预约时间来接种。

3 接种时宣教

接种人员接种疫苗后,对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宣教,首先将各类疫苗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设制成表格,以墙报张贴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向家长们宣教传染性疾病的危害,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避免传染病的侵袭,免除儿童及家长的身心痛苦,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4 接种后宣教

篇3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行为发育;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婴幼儿保健方面的关注也随之提升。如今,婴幼儿的养护需求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者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儿童的保健中对婴幼儿的家属其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婴幼儿保健活动的定期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婴幼儿易感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率、促进婴幼儿的行为发育等[1]。本文通过对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发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保证其对婴幼儿发育期间的开展定期的保健行为,对于改善婴幼儿行为发育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3月到我院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的社区婴幼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60例。所选取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体重、胎龄以及婴幼儿直系亲属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家庭构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选取的婴幼儿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年龄范围均在6-12个月之间;②上述婴幼儿在母体内期间以及出生时均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高危疾病;③两组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均为正常;④两组婴幼儿均未患影响行为发育的生理疾病或心理缺陷。

1.2方法将上述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后,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首次行为发育的评分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2]。对A组婴幼儿家属进行婴幼儿行为发育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并保证A组婴幼儿家属对该组婴幼儿按照宣教内容对进行行为发育的保健;对B组婴幼儿家庭不进行此类相关宣教。

对婴幼儿进行的行为发育保健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如何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来制定的相对的游戏,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婴幼儿的听觉、视觉、感受器、前庭蜗神经平衡感受器以及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训练[3]。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婴幼儿的行为发育水平进行首次评价后发现,两组婴幼儿行为发育的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通过对两组对象进行第二次神经智能测试评价发现,A组婴幼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社交行为这几个层面较B组婴幼儿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快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婴幼儿保健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儿童的健康检查及保健行为还没有像接种疫苗那样被家长所接受,大多数家长仍认为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手段。同时,大多数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知仍存在着局限性,认为婴幼儿保健仅仅是对婴幼儿身长、体重、头围等数据的测量。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传不到位,对我国婴幼儿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上述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研究,不难看出,通过加强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教、提高婴幼儿保健行为开展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儿童家属的保健意识,使这一群体充分认识到儿童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善了其传统喂养、教育的方法,促使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面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育[4]。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的保健工作中开展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健康宣教是提高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

[2]高燕勤,胡玲,曹文娅,张秀英,郭开英.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1(15).

篇4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是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将抗原物质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达到控制和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结合儿童计划免疫宣教,我院提高了儿童系统管理。

1、资料来源:

凡在我院产科住院出生的婴儿,以及其他公益性医院、民营医院出生的家住我院管辖社区的婴儿,及家住其他社区愿意在我院接种的婴儿。

2、建卡宣教:

2.1在给出生婴儿24h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的时讲解疫苗的作用和程序,同时告诉产妇,出院后按我院规定的时间带孩子来建卡和儿童体检,并将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回执单填写清楚交给家属,以便接种时带来建卡,同时问清家庭住址和是否愿意在我院接种。

2.2按建卡程序填写好各种疫苗接种的预约时间,证卡各一份,卡留科入档备查,证交给家长保存,并按预约时间来接种。

2.3介绍各种疫苗预防的疾病,如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病,白百破疫苗可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病等。将过去一些儿童因未及时接种以上疫苗而发病所致的一些后遗症,以及感冒发烧不接种疫苗的一些健康常识进行宣教。这样可使群众进一步地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3、接种前宣教

3.1为了小孩接种安全,接种前让儿童保健医生作健康体检,观察了解婴儿有无生病不适或免疫缺陷病等,如有以上情况不宜接种,或病好后再来。因为生病期间接种疫苗后,有一些疫苗的副作用可加重孩子的病情,另外孩子在用药期间,可能影响疫苗在体内的应答反应,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3.2宣教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不能浸温水,5周左右出现红肿及化脓点属正常反应,不能挤脓和擦药,让其自然结痂脱落留下卡痕。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前要空服2h,服苗后30min再进食,以免影响接种疫苗效果等。同时把各种疫苗接种程序进行宣传。

4、儿童健康体检

4.1儿童家长接受健康宣教知识后,主动带孩子到儿童保健科进行接种前儿童健康体检。了解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给予评价。同时观察婴儿皮肤是否有黄染、生病否或有不宜免疫等,如有以上情况不宜接种,或待病好后再来。使儿童家长做到接种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4.2通过计划免疫宣教和儿童系统保健,对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根据体检情况,指导喂养知识及如何添加辅食,并对适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同时建立、建全了儿童管理卡片,完善了计划免疫档案,对儿童的表、卡、证进行了规范的系统管理。从而明显地提高了我院的儿童系统管理率。

篇5

健康教育是指以病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豹行为,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根据这些霈求,我们在儿科病房为创建二甲医院积极开展了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王作,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的方法

1 .1交谈

交谈是护士与患儿、陪人沟通的主要形式,在交谈时,护士态度温和、语言亲切。根据病人需求选择教育内容,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也可多人同一问题的讲解或是病人家属提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有针对性问答。通过交谈,不仅可以向患儿及陪人传授健康教育知识,而且可以传递爱心,增进护患关系,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1.2技能的演示

护士指导患儿及陪人自我护理、保健和康复。如教母亲如何做好母乳喂养,如何为患儿拍背和做好皮肤护理等,示范时讲述概要,示范中分解步骤,反复多次,示范后让陪人模仿练习,并在一定时间内评价效果。

1.3陪人现身说法

安排同病房患儿及陪人主动交流经验,以达到宣教的目的。如让患儿家属互相交流护理高热患儿的体验。

1.4设立健康教育手册

我们科室通过在走廊放置制作内容丰富、简明易懂的各种疾病的书面宣教知识,张贴可爱的宝宝图画,同时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的内容存放在方便的地方,以方便陪人阅读。对陪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耐心、详细的解释,以取得陪人的配合。

1.5发放健康处方

健康处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我们科在走廊处存放有健康处方,患儿及陪人可随时获取所需的健康教育处方,以获得疾病的有关知识。

2健康教育的时间与场合

2.1常规时间护士可以在病人入院时、在给病人治疗、护理中或在出院时,根据患儿的需求进行。

2.2随机时间病人或家属提问时或遇到问题时,护士创造时机给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2.3场合陪人或患儿已做好学习准备,患儿处于身体较舒适、心理很放松的状态时进行,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在患儿病情危重、家长焦虑或恐惧时进行健康宣教,家长无心听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健康宣教内容

3.1患儿入院时,病区护士及时热情接待,帮助患儿及家属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等,稳定病人及家属情绪,促进护患合作,使之能够积极治疗和护理。

3.2针对不同疾病的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解疾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预防保健知识,消除不健康的意识。

3.3做好用药指导介绍药物的作用、疗效、不良反应,特别对特殊用药应着重向家属交待清楚用药注意事项,如654―2药物用药后如何注意等。

3.4出院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患儿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出院时护士应详细交待疾病现状、继续用药、康复及定期检查和自我护理指导。

3.5病区护士长经常下病房征求陪人的意见,以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和效果。

4体会

4.1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丰富了患儿和陪人的医学知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实践证明,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及陪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篇6

【关键词】 医院,儿科;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审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篇7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还是健康扞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篇8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健康宣教;沟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075-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1]。健康教育在专科科室早已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门诊患者范围广、流动量大,周期性短,涉及多科室的护理健康教育。到目前为止门诊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我院干部输液室认真总结各科室的健康教育特点,初步摸索探讨了以有效沟通引导为特点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将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逐步渗透到护理领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输液室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就诊年龄20~60周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 000例,分为两组,每组1 500例。宣教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

1.2 健康宣教的对策

1.2.1 有目的地与患者沟通

由于门诊患者看了医生后,都是自己直接拿处方取药或治疗,往往造成护士给患者做完治疗还不知患者的病痛,整个护理过程十分被动,有悖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及康复[2]。所以,护士应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的主动性,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有效沟通,引出宣教内容,达到健康教育目的。

1.2.1.1优美的语言沟通: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护理手段。当一个人带着病痛来到门诊输液室寻求帮助时,常常处于一种陌生、恐惧、孤独、痛苦、期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要用温暖、安慰、鼓励、美好、关怀的语言,给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心理刺激,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早日康复。

1.2.1.2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听得懂。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解答要有耐心,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能让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在操作前一定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解除患者顾虑,可先与患者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其年龄、家庭、职业、业余爱好、发病原因,并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注意说话时的姿态,给患者带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患者乐于接受治疗。

1.2.2健康宣教方式

由于我院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流量大,相对停留时间短,健康宣教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需而异,主要以星点式宣教、一对一式宣教、图板式宣教以及电视DVD宣教四种方式进行。

1.2.2.1 星点式宣教:针对患者所需,讲解有关知识,不系统进行健康教育。语句简练,语言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患者易接受,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这种健康教育方式需要每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沟通的技巧,引出患者需求,立刻判断内容,向患者及家属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内容不局限,患者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讲解什么知识,包括疾病预防、饮食调理、用药常识、注意事项、心理调节等等。护士尽量做到语言亲切、态度柔和、仪表端庄,行为举止给患者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1.2.2.2 一对一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疾病特征等,由一位护士专门为其有计划地、系统化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适合知识缺乏、心理疾病较重、急需各方面给予帮助的患者。在门诊输液室一对一宣教比较少,不能大规模地进行此宣教。

1.2.2.3 图板式宣教:图板式宣教就是把普遍性的宣教内容,运用图板、图片、宣传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公共卫生、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老年病的预防、学龄前早教、学生的心理疾病等等。各种内容都可以用图板式宣教进行。图板式宣教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以吸引患者浏览。我院输液室各房间都设有移动式宣传栏,宣传板三至五天更换一次宣教内容。

1.2.2.4电视DVD宣教:我院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分别设有小儿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室、成人输液室、VIP输液室,每个输液室均设置了电视DVD,可以直观生动地播放各科室专家讲解疾病及相关知识。

2结果

3 000名患者中,对照组投诉4人次,宣教组零投诉,门诊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5.0%上升至98.5%。

3讨论

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3]。而护士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在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前提下[4],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使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5]。我们通过健康宣教,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也提升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1]祁满先.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任务[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76.

[2]海仙.健康教育在基层门诊的实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149.

[3]高中华.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1):133.

[4]王文生,邢艳会.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96-97.

篇9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健康教育;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1],占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据报道,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8%。但患方对先心病治疗及护理的缺乏认识,加上先心病患儿的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它给家庭带来精神上、经济上的双重压力[2],这种心理压力不仅影响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患儿,并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手术耐受性。为此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520例病患开展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方对疾病的认知,从而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10月年在本院心脏中心确诊并收治的先心病患儿520例,其中男304例,女216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个月。全部均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方家属和健康照顾者、年长儿童从住院、手术、出院到随访均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资料收集与评估

包括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等。

2.2 语言教育

与患儿及家属直接交流,讲解先心病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危险性和预后,以及注意事项。教育过程是交流的过程,要让受教育者有提问的机会,并给予满意解答。对于重要内容应强调并多次重复。

2.3 心理教育

进行健康教育的护士[3,4],除具备护士的基本素质、学识和能力水平外,还要具备先心病及手术特有的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施教时语气要婉转中肯,态度要和蔼可亲,耐心沉稳。每个患儿及家属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社会、文化、职业等背景,而且对自身疾病的态度、认知程度不同,因此要求施教者既要了解患儿及家长群体共同的心理反应,又要考虑不同类型人的特点。根据不同患儿及家属的接受能力.用通俗的易于接受的语言.形象地讲解宣教。

2.4 资料教育

科室墙壁有健康宣教栏,并将教育内容印成宣传手册,运用绘画彩图,使患儿和家属有兴趣阅读。并在病房适宜位置,每间病房均放一份,作为住院时学习的指导材料,有问题时方便及时咨询。

2.5 随机教育

深入病房与患方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把健康教育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患方的心理,做出应答,易于患方的接受和记忆。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等机会随时讲解示范,并要求患方回示,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概念及技巧。教育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首先观察病情,处理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稳定患方的情绪,然后再开始健康教育。

3 健康教育的结果

本组520例病患经全面科学的健康教育,患儿家属在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遵医行为和护理依从性等方面明显高于一般口头教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患方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统计有非常明显的上升,医护人员在患方心目中的可信度明显提高。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入院常规教育

介绍环境及设施的位置、使用方法,陪伴探视制度,安全措施,患儿及陪人的搭食指引。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发放先心病的宣传画册。对疾病作初步介绍及外科治疗的程序,消除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帮助建立同一病种患儿之间的良好关系。

4.2 疾病知识教育

介绍先心病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采用心脏相关图片帮助患方了解心脏病变的情况,手术方案,手术目的,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解释可能出现的危险 及一般预后情况等。使患方对治疗有所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术前,术后的治疗及护理。

4.3 手术前教育

术前1天应向家长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说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并与监护室护士及手术室护士一起访视患儿,减轻患儿与家属由于即将手术而带来的恐惧紧张感。向其承诺服务宗旨及手术技术优势,消除其紧张忧虑情绪。

4.4 手术后教育

术后由于对预后的担忧,患方一般都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此时应及时把病情的发展告知家人,缓解其忧虑。同时向家人讲解术后的饮食,喂养原则,功能锻炼方法,伤口及管道保护等注意事项。使患方能遵照医嘱,促进术后的恢复。

4.4.1 饮食教育

术后一周内要严格控制饮食及水的摄入量,尤其病情严重者更应该注意,进食量应该掌握在平时进食量的2/3。应让家人明白,术后过多的液体吸入会增加心脏负担,水分过少又会影响需要量, 所以年龄2岁以上的患儿应配食用水量偏少,含渣多的固体食物,可以接近术前的一般饮食种类。一般根据病情轻重,出入量的差异而判断患儿的摄入量。

4.4.2 预防呛奶教育

人工喂养的婴儿,孔宜以省力而不引起呛咳为度,1岁半内的婴幼儿避免躺在床上吃奶,喂奶后家人应将患儿抱在怀中约半小时再放回床上予侧卧位,头部稍抬高,并做好出现呛奶紧急处理的健康宣教。

4.4.3 伤口及管道的护理

指导家长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敷料的外观,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化脓等。胸腔与纵隔等引流管未拔除前是要妥善固定,防止因脱管引起气胸,并指导出现脱管的紧急处理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 讨论

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人们健康管理的各个领域,教育体系从一般口头知识宣教到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个体化服务的理念进行健康教育,在临床各个手术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使患方更好的理解手术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及担忧,提高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护理的依从性,加快了健康的恢复。同时家长对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总之,在先心病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患方全程科学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方的心理压力,使其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既活跃了病房气氛,也增进了护患关系,使各个因素相互影响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最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达到良好的预后。

在此项研究中,护理人员是施教者,熟练掌握健康教育方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对患者正确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整个医疗护理质量,让更多的人文理念运用到各个护理领域,使护理工作更显人性化,也是今后护理工作更深层次纵向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春晖1,李平2,杨丛平1,应雪妮1,李满平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手术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5.

[2]张兰珍,吕伟枝,徐海丽.Down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

篇10

关键词:儿童 口腔急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家长们更加重视,因此儿童口腔夜间急诊已成为口腔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的常见疾病及病因,本文通过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夜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儿童病例,归纳分析儿童口腔夜间急诊主要病种及其病因,为预防和诊治儿童口腔夜间急诊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病例874例,年龄为0~12岁之间,男孩486例,女孩388例,对所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颌面部外伤:包括牙外伤、口腔颌面软组织外伤、颌骨或牙槽骨骨折及复合性损伤,共367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2%,男孩多于女孩,最多见软组织损伤,唇及唇周软组织、颏部皮肤为主, 其次为前牙区牙及牙槽突损伤或同时合并口周、牙周软组织及外伤,偶见颌骨骨折。

2.2 牙痛:包括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共30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35%,男孩、女孩病例数接近,多为乳磨牙、六龄牙龋坏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乳前牙、恒前牙少见。

2.3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包括间隙感染、牙槽脓肿、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等,共16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19%,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流行性腮腺炎也常见。

2.4 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异物嵌塞、拔牙后出血、过敏性疾病等,共35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均为较少见的儿童急诊疾病。

3. 讨论

目前口腔夜间急诊越来越受重视,我院为本地区唯一设有夜间口腔急诊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夜间口腔科急诊业务量逐年增长,其中有不少儿童病例,经对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儿童夜间急诊疾病谱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以外伤及牙痛为主,而又不乏其他方面疾病,要求值班医生具有口腔全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应对业务的发展,为本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因此,年轻口腔科医师需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委以值班任务,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外伤所占比例最高,尤其是1~2岁幼儿期儿童,探讨其原因,幼儿期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形成,对周围事物好奇及好动,而初学走路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致伤,因此多为口周软组织、前牙及前牙区牙槽骨的损伤,损伤程度不重,与国内陆东辉[1]、赵宁报道的病例相似;损伤较重的情况,如颌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户外活动或运动等原因造成。颌面外伤后导致的疤痕、前牙缺失等对儿童的美观、发音、咬合、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颌面部外伤,应对家长们及儿童针对儿童颌面部外伤的特点进行宣教,包括外伤的原因、地点、好发部位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外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率。

牙痛也是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夜间儿童就诊口腔科的原因。牙病是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以龋病及其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最为常见。分析引起龋病的原因,多为儿童喜好甜食及较粘食物,替牙期牙间间隙增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而儿童口腔卫生清洁意识薄弱,进食后多不漱口、刷牙,家长们亦不注意督促儿童进行口腔清洁,往往认为乳牙迟早会脱落,发现龋病后也不及时带儿童到医院治疗,以至很快形成龋病并发症,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医生的治疗难度,甚至影响乳恒牙交替继而引发恒牙牙体畸形及错牙合畸形等不良后果[3]。因此,需对家长们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宣教,家长们应该敦促儿童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同时做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从而可减少由牙病带来的牙痛,减少儿童的痛苦。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在研究中也有不少病例,一般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由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等发展而来。因此,预防这类感染还是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注意口腔保健,减少牙病的发生。而病毒性感染最多为流行性腮腺炎,其次为手足口病,这些患儿有很大一部分会先来口腔科就诊,因此,口腔科医生需要作出辨别,做好转诊工作,建议隔离患儿;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需教育儿童做好手卫生,同时避免与此类患者接触,患儿患病期间作隔离,如休学、避免到公众地方等,降低传染给其他人的机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儿童夜间急诊病例的统计,并进行病因分析,为广大的家长们及口腔科医生提供了参考,旨在减少儿童口腔急诊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提醒口腔科值班医生需具备口腔各亚学科的诊治技能,才能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夜间口腔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东辉.儿童颌面外伤630例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6):349—3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