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化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音乐 流行歌手 文化造假 宗教亵渎 密宗佛教
近两年来,一位原名周鹏、毕业于艺术学院的女战士,现在化名为萨顶顶的中国汉族通俗女歌手,凭借神秘的佛教色彩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包装粉墨登场并迅速蹿红国际流行歌坛。年仅二十五岁的她已经先后应邀在欧洲、美国、日本等顶级艺术殿堂进行专场巡演。2008年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赛中授予她“亚洲最佳歌手”奖。2009年除在悉尼歌剧院演出一场外,她还应邀参加了阿得雷德WOMAD国际音乐节。她的音乐更是获得了全球音乐最高奖“格莱美”音乐奖高级评委艾里克T.约翰逊先生(EricT.Johnson)以及多位资深评委的首肯。此后,“格莱美”方面甚至来函邀请萨顶顶赴美交流,这是“格莱美”成立亚洲地区常设机构几年来首次对华人歌手发出邀请……。
身披一连串顶极赞誉的歌手萨顶顶更是自豪的吹嘘声称:“我的歌曲的灵魂代表着中华的民族文化、梵文灵魂音乐就是我的音乐生命之源……”
但令人尴尬的是,萨顶顶在国内她独创的“萨式音乐”被业内人士嗤之为“非主流”,在流行乐坛上她“还只是个新人”;但是在国外,英国《卫报》居然称赞她为“第一个在西方世界获得一流名望的中国音乐人”。那么为什么对于象萨顶顶这样“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样一个人的评价居然能出现这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萨式音乐”所代表文化的认同上。那么,萨顶顶的音乐是不是民族的?绝对不是。萨顶顶的音乐是不是宗教的?更不是。那么,萨顶顶的音乐终究到底是什么哪?简言之,其根本就是商业利益下对宗教的亵渎和文化的造假。然而这也是为什么她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的原因。即便现在她的名字已经在国内被人提起,那也不过是因为外国人大肆吹捧,国内人反过来慕名追风而已。
商业利益下的文化造假
不得不承认,周鹏(萨顶顶)是个聪明绝顶的女人。2000年她曾参加过第3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银奖。但是强手如云的中国歌坛留给她的位置太小了,于是她剑走偏锋,蛰伏五年之后,在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佛教神秘色彩的华丽包装下完成了一次石破天惊的蝉蜕和变身。于是外国人惊呆了,为她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独一无二的风格、电音舞曲、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特有乐器、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讲话般朴素的民族原生态演绎等所吓傻了。但是中国人糊涂了,弄不清“萨式音乐”究竟属于哪个领域:原生态不是原生态,通俗不是通俗,民族不是民族,宗教不是宗教。
以悉尼音乐会为例,一开始,萨顶顶在炫目的灯光和华服的装饰下,带着一种人为、刻意制造的神秘,唱了一段佛教意味的《神香》,内容是六字真言“嘛呢叭咪恕薄=酉吕词撬唯一唱片的主打歌《万物生》,其中,萨顶顶提了一把折扇,用日本艺妓的些许动作和姿态作为舞蹈,这些形式与《万物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大相径庭。第三首歌曲是《锡林河边的老人》,原本要做出蒙古族音乐的韵味,但马头琴的旋律用二胡这种完全不同音色的乐器替代。多数西人可能昕不出来,但中国人是知道二者之间差距的。而演唱会后,几位西人朋友居然热隋的表示:“萨的声音很特别,她很民族,很宗教,了不起。中国文化,好!”
然而,一位母生于蒙古、父生于山东,当过女战士的人怎么就能可以惟妙惟肖地用古印度梵文歌唱出藏传佛家的终极智?那些用出产于欧美的电音器材做出的、以标准的欧美流行乐编曲方式制造的声音又是怎样与中国文化的终极智慧身心合一的?这些靠玩神秘和炒作拼凑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一种打着“中国制作”幌子愚弄外国人的伪文化!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萨顶顶自创的一门语言,那就是所谓的“自语”。萨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所以她创造了独特的“自语”式演唱,以无意义的随性哼唱来表达自己情绪,来期待心与心的纯粹交流和感动。这种演唱方式更被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麦克斯霍尔(MaxHole)称为“与神交流的语言”。听了以后才知道,那不过是歌者用随口的“咿咿呀呀”之类的气声词替代歌词而已。最后突然重复尖叫的高音仿佛也随意发生,根本不具备音准,并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嗓现象。
于是西方的所谓音乐评论家就跳出来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萨顶顶”三个字远不只局限在音乐上,而是从音乐的最本源出发,以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为广大背景,巧妙融合西方创新意味的电子音乐,同时随之而出的是高品质音乐融合文化,深厚而不固守,创新挑战而不脱离现实的前卫时尚气质。”对于老外授予萨顶顶的如此溢美之词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但是把“萨顶顶”看作中国某一个文化符号、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丝毫不过分,那就是:造假与市侩。
“萨顶顶式行为”在中国并不少见,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公然造假还有对2000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的大面积剽窃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文化中的这个现象有两个非常表面或直白的原因,一个是盲目跟从西方文化,另一个是盲目鄙视自身民族的本体文化。而这两个原因其实又是一个,那就是没有文化。
现在的“中国文化”这个原本伟大的词汇,现在已经是一句凌空虚蹈的梦呓。所谓当下中国文化,经过建国几十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剖腹式淘空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刀戈毕现的灌肠式清洗,并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这艘东方的诺亚方舟的底仓已经是空空荡荡,而甲板上正出现的是群魔乱舞,那只将衔回橄榄叶的白鸽子也是生死未卜,早已不见了踪影。
篇2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当前.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银行债券市场等在内的我国的全部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也已经完成;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逐步放开,对于存款实行上限管理,贷款实行下限管理。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即当一个主体,好比一个人或一个银行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的银行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的银行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博弈的参与人,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2)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3)博弈的行动空间,即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4)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5)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后的得失。博弈论是一种数学方法,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商业银行之间争夺优质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预计贷款定价的博弈将在各个银行间展开,本文突破用成本核算和风险溢价的方法研究贷款定价的思路,用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对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管制之后的贷款定价行为进行分析。
二、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博弈模型
为了便于问题的分析。从寡头垄断市场下的竞争情形谈起。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竞争因素、更接近于纯粹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在一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银行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银行在市场容量中占据很大份额的特点.决定了寡头垄断行业有别于其它类别行业的一个特点.也就是寡头银行之间存在着被认识到相互依存性。即每个银行无法自己单独地做出自己的策略,必须考虑到其他竞争者对它的竞争策略所做出的反应。我国目前的银行机构相对较少,规模较大,外资银行进入以后也难以暂时形成有效的竞争。从区域角度分析,由于寡头垄断市场类型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现状比较接近。因此下面将通过Bertrand的双寡头模型来进行分析。
1. 只有两家银行的情况。根据Bertrand的双寡头模型。考虑到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首先假设市场上存在两家商业银行A和B,两者的贷款需求量LA和LB具有完全的可代替性。用交叉价格弹性EAB来衡量产品的差异程度。EBA表示银行价格变化对A银行贷款量变化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其中,LA和LB分别是银行A和B的贷款市场需求量, iA和iB分别是银行A和B的贷款利率。由于银行A和B差异很小,EBA一定较大。
假设贷款的总需求函数为L:L=LA+LB=a-iA-iB
A银行和B银行的贷款需求函数分别为:
LA=LA(iA,iB)=a-2iA+iB
LB=LB(iA,iB)=a-2iB+iA
假设银行A和B的贷款边际成本为均为i0。
在构造的需求函数中。当一个单独提高自己的利率时,该银行的贷款量就会下降;但当它的竞争对手的利率更高时,它的贷款量就会增加。
银行A和B的利润分别为:
EA=(iA-i0)*LA=(iA-i0)*(a-2iA+iB)
EB=(iB-i0)*LB=(iB-i0)*(a-2iB+iA)
两个式子分别对进行iA,iB求偏导,并令其为O,由此可解得Nash均衡条件下的贷款定价
2. 三家银行的情况。假设存在3家银行,其需求函数分别为:
LA=a-3iA+iB+iC
LB=a-3iB+iA+iC
LC=a-3iC+iA+iB
假设银行A、B和C的贷款边际成本为均为i0。
银行A、B和C的利润分别为:
EA=(iA-i0)*(a-3iA+iB+iC)
EB=(iB-i0)*(a-3iC+iA+iB)
EC=(iC-i0)*(a-3iC+iA+iB)
利用极值条件对收益函数分别求偏导.可算出贷款的均衡利率和均衡利润:
从与以上比较可知,三家银行的均衡利率水平i/低于两家银行存在时的均衡利率i,均衡利润也在下降。由此可以逐步推算出,随着银行的增加,银行间的贷款竞争将更为激烈,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水平会逐步降低,利润会下降。
三、 合作博弈分析
从博弈的观点来看。价格战对于竞争双方长期来讲都是不利的,最后导致两败俱伤。因此银行应引入合作竞争的策略,来建立一种全新的“双赢竞争”模式。
模型的基本假设:
(1)假设只有两个银行A、B;
(2)市场中的总贷款供应量为L=LA+LB=a-iA-iB。
由以上可知,银行的长远利益在于合作。
四、 结论
篇3
关键词:新技术商业化 实物期权 期权定价 投资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企业通常需要做出的决策有:是否应用新技术改进原有产品、新产品是否应进行商业化以及何时进行商业化,在商业化过程中是否有中断的可能性等。这些决策的基础来自于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研发成功使得企业拥有未来新技术商业化的权利。本文所指的新技术商业化采用狭义上的定义,认为新技术商业化是指产品和技术形成中所包含的技术转让并创造利润的过程,这个技术转让的过程处于广义商业化过程的核心阶段。从这一定义上来讲,新技术商业化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产品开发),第二阶段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阶段视为两个不同的项目,它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第二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采用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DCF)对新技术商业化项目进行评价,则隐含如下假设:第一,项目投资不能推迟,所有投资在期初或某一时刻必然发生:第二,只要投资已实际发生,项目在投资期内就将持续运行,不存在中途发生变化或退出的可能。这两个假设的缺陷是未考虑到管理决策的灵活性及其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企业在经营和战略管理过程中会面对各种产出价格、市场需求、输入成本、利率、汇率、技术、竞争、国家政策、法律等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许多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或可逆的不同特征。这些不确定性和可逆与不可逆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和战略决策,从而影响项目价值。对灵活性价值的准确评估,实物期权方法(Myers,Ross)有独特的优点。实物期权,就是对实物投资的选择权,其标的资产不再是股票、债券、期货和货币等金融资产,而是某个投资项目。它们可以理解为该项目所对应的设备、土地和厂房等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方法认识到了管理者对项目的实施有延迟、冻结或者当项目已经启动后可以放弃的选择能力。
一个新技术商业化是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可以伺机在情况好的时候再实施投资,并不一定要立即投资该项目,即使这个项目的净现值(NPV)为正。这种选择权就类似于一个股票买入期权。把金融期权定价的思想和模型应用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投资决策中,可以方便地把一个项目构筑为管理者随时间变化的决策序列,有助于在项目评估中澄清不确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新技术商业化决策过程中蕴含的期权特性和类型,根据各种期权类型的定价方法,提出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框架和方法。
二、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期权特性及决策框架
(一)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
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的管理柔性存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为:V=项目NPV+柔性价值;V表示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是为了计算项目的柔性价值,与标准B-S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实物期权模型中各参数的实际含义是不同的。它们的差异性如下表所示:
实际上,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要比金融期权复杂得多,因为大部分投资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寻找标准化实物期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实物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同样可以建立在无套利均衡或数学上与之等价的动态规划基础上。因此,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构造适合的期权形式,由此确定期权价值。
Trigeogris(1996)把实物期权分为8类,延迟投资期权(option to defer investment)、扩张期权(option to ex―pand)、收缩期权(option t0 contract)与中止期权(option to stop)、停启期权(option to shout down and restart opera-tions)、放弃期权(option to abandonment)、转换期权(op-tion to switch to use)、企业增长期权(corporate growth op-tions)和分阶段投资期权(option to staged investment)。
(二)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蕴含的期权
chwartz和Gorostiza(2000)在研究IT项目投资决策时,把项目分成获得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获得性项目包括R&D项目或技术采纳,开发性项目包括新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和新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所以狭义上的新技术商业化实际就是指后一阶段。
根据新技术商业化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来看,在产品开发阶段,技术的不确定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解决。当技术难关解决之后,继续投资进人市场化阶段。所以每一步骤都包含一个退出期权(exit options)。产品开发阶段包含了增长期权,因为它为今后进行有价值的投资创造了机会。产品一旦开发成功,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投资平台(investmeut platform)一进一步投资进行成果转化走向市场的平台,投资者具备了把该成果市场化的权利。如果与该技术产品相关的诸如替代品的竞争和竞争者的反应等这些对利润的影响因素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市场化投资,直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解决为止。管理者如果观察到该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可以决定进入市场化阶段(时机选择期权)。如果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很乐观。公司决策者可以放弃该项目,但是可以把技术专利出卖以减少损失(退出期权)。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框架
实物期权的计算方法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按照DCF法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PV,即为项目的标的资产的价值:
第二步:估计各参数并选用合适的估值模型;
第三步:计算实物期权的价值;
第四步:分析实物期权的模型,对模型进行调整,并检验该模型的适用性。
通过上述分析,大多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两个阶段包含有三类期权,必须做出是否进行产品开发,是否进行新产品的商业化,何时进行或暂停甚至放弃新产品商业化的决策。根据各类期权的特性,考虑如下决策框架:
第一步:分析含有增长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决定是否进行产品开发。
第二步:如果进行了产品开发,则在下一阶段应分析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价值,决定是放弃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以期待市场的好转。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估计
(一)增长期权的价值估计
对于增长期权来说,类似于金融期权中的美式看涨期权。美式看涨期权可用标准的B-S模型来计算,根据John C,Hull的案例研究,美式看涨期权的价值用B-S公式来计算是有偏差的,但作为投资决策来讲,
该偏差不会对最后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增长期权价
各变量的参数估计为:
P是标的资产的现价,它可用项目未来税后现金流量采用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EX是项目的执行价格,它可用当前或者未来的投资额采用无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波动率的估计是期权价值估计的难点,通常的做法往往根据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历史方差或标准差来估计。但在技术价值评估中,由于实物期权本身并不能预测技术未来的现金流,现金流的方差参数也不能直接观察到。尤其是对新技术的评估,很难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必须以其他方式来估计。高建(2005)等学者总结出用预期现金流对数法、现值对数法、GARCH方法、管理层预测法和市场法等方法对技术购买项目的波动率进行估计,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二)时机选择期权的价值估计
时机选择期权用于项目现在投资或将来投资的决策,由于研发项目中投资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所以时间选择期权一般蕴含在技术商业化的阶段。如果商业化项目在时间上可以延迟(事实上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未到期的看涨期权。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并不意味着立即执行总是最佳的,也许等等更好(但不是一直等待是最佳的)。
第三步是确定上行概率和下行概率,根据风险中性原理
R=(u-1)p+(d-1)(1-p),求得:p=(R-d+1)/u-d
上行现金流量=u×p,下行现金流量=d×(1-p)
最后根据逆推的方法求出期初项目价值。
如果含有时机选择期权的项目价值大于立即执行时的投资收益,则应该等待;否则应立即进行投资。
(三)放弃期权的价值估计
近来年,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放弃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特别是涉及到复合期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杨春鹏(2005)研究了放弃期权与增长期权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放弃期权的最优执行价格和放弃期权的实施概率,推导出了实物期权组合中放弃期权对增长期权影响作用的解析计算公式,该模型提供了理论上的放弃期权的解析模型,但是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要估算模型中的变量是比较困难的,相反用二叉树模型来估计放弃期权的价值,显得更加简洁和方便。
一个项目,只要继续经营价值大于资产的清算价值,它就会继续下去,反之则应当中止。放弃期权原理上是一项看跌期权,其标的资产是项目的继续经营价值,而执行价格是项目的清算价值。
二叉树模型计算过程同上述方法是类同的,不同的是,当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未调整的项目价值后,在每一节点应比较清算价值与继续经营价值的大小,如果清算价值大于继续经营价值,则节点处应该用清算价值代替。最后再通过逆推法求得调整后的项目价值。
如果经调整后的项目价值大于0,则进行时机选择期权的分析,决定是马上进行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否则,应放弃。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决策机制、方法;考虑了当项目具有复合期权情况下的决策方法。企业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必须注重从研发到最后市场化中各阶段的决策问题。
本文把研究阶段的投资视为是固定的,并且决策时间是已知的。现实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体现出时间上和投资水平的不确定性,后续的研究可考虑当研发阶段的时间和投资是随机情况下的最优决策问题。
进一步探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滞后因素的研究。当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竞争下,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会根据竞争企业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策略,因此也可通过期权博弈的方法研究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问题。参考文献:
[1]JohnC.Hulk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Avinash K.Dixit,Robert s.Pindyck.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M].朱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HakJKim,Martin B.H.Weiss,Benoit.MoreLP.ealoption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sessing teclmologymigration options in wireless industry[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8,5(4).
[4]Trigeorgis L.Real options Managerial Flexibility and Stragegy in Resource Allocation[M].Massachusetts,MITPress, 1996.
[5]高建,周游,郑敬辉技术价格评估中实物期权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5(8).
[6]刑小强,仝允桓.实物期权法评估技术价值及管理涵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篇4
相关数据指出,未来5年,中国的移动广告市场增长率将迅速超过美国,是一块急剧膨胀的大蛋糕。尽管前景美好,但从目前的付出和投入来看,中国移动营销市场的营销变现率还远低于美国。李淼指出,症结表现为三大难题:第一,如何走出产品红海,拼出体量和体验;第二,如何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做平衡;第三则是如何打破商业化模式的瓶颈。
究竟国内移动营销"路在何方"?如何快速、有效且稳定地从中国移动广告市场上获得收益?网易又是如何有效推进自己的移动营销呢?
李淼表示,在网易的整个移动化布局中,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有道、手机邮箱等产品都成为用户过亿的一线产品,从最早以网易新闻客户端和有道展开了商业化广告的尝试,到目前形成整个多元化的营销布局,不仅强调广告的变现,还推出有道教育平台的上线,推出内容营销包变现。在这个过程中,网易逐渐探索出面临以上三个难题时,该如何有效解决。
做APP,更要做品牌态度
移动互联时代,品牌仍在真正决定了产品能走多远,是否有商业化的溢价能力。李淼指出:"如果我们做的APP很好,同时又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不管是商业溢价,还是我们整个产品的后续发展,都能获得健康而深远的发展。"
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这款移动资讯产品在品牌上延续了网易门户"有态度"的品牌理念;在功能方面,网易新闻客户端继续保留了PC端的"跟贴"功能,让用户在"有态度"表达上无缝连接;在内容方面,网易新闻客户端打造了一系列紧贴"有态度"的原创内容,如《每日轻松一刻》刻》、《娱乐BigBang》、等数十个内容诙谐、图文并茂的原创栏目,都产生了网易"有态度"的品牌效应。
李淼表示:"正是这种"有态度"的品牌基因,催生了许多品牌合作,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商业价值"。比如,网易携手蒙牛冠益乳打造"健康定义王者"的健康态度品牌营销互动,汪峰、李冰冰、濮存昕等明星大腕纷纷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开机画面表达自己对健康的态度与宣言。
不要怕做广告,要怕不了解用户
网易是最注重用户体验的,但这不妨碍有序的商业化,真正需要怕的不是广告,而是你不了解用户的偏好,不了解用户的接受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易的多款产品秉持"深挖定向"的策略,真正了解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接受度,为移动营销做足了准备。
网易开发了有自己的定向投放系统,从地理位置、投放时间、网络接入、订阅兴趣、移动设备等8个方面精准评估用户需求,基于人的兴趣和需求打造与用户的共振,再借助新鲜的体验,包括多屏的互动技术等,针对精准用户引导他们对广告的体验,给用户带去创新的感受及乐趣。
基于兴趣和需求创造营销价值,在这方面网易已经积累了诸多经典案例。在即将到来的2014巴西世界杯报道中,网易新闻客户端将植入"世界杯闹钟"这一功能,为用户提供看球起床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令品牌客户植入生动而自然的到达用户。有道词典则通过用户学习汽车领域英语热词的过程,找到营销关键点,与汽车品牌客户达成营销共鸣,收获高度认可。
打破思维局限,商业化多元发展
当下,很多移动产品的商业化过多依赖广告时,网易的移动商业化已经通过广告、内容、服务、游戏展开多元化布局,其中又以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多元化尝试最为突出。
2013年7月,网易新闻客户端开创性地上线"积分商城",让用户的每一个线上体验行为都能产生超值的线下回馈,推出了如"体验咖啡制作领取优惠券"等诸多合作案例。目前,网易新闻客户端积分商城的网友总参与人次已过1亿,吸引了快消、汽车、IT硬件、通讯、餐饮、娱乐等行业top广告主的大规模投放。
李淼进一步介绍,世界杯期间,网易新闻客户端将继续延伸积分应用场景,重磅推出"球星卡"等活动,利用各类线上互动,与诸多主流移动产品结合,将用户与世界杯相关的任何行为和线下兑换绑定起来。
篇5
关键词:商业化;体育运动;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31-02
引言
在全球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的商业价值被人们认识,并不断挖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今天,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它在世界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看好,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从产业链到产业形式再到商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美国体育的产业化程度很高,每年体育产业的总值早已超过千亿;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每年体育产业的总值也能到百亿美元。我国体育的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还不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媲美;体育产业总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低,2014年体育产业总值占GDP的0.64%,而当年英国体育产业总值占到了GDP的2.93%。
依托体育进行的各种商业化运作,构成了现代体育产业的主体。研究体育运动商业化发展,分析和总结体育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总结出商业化发展中失败的教训,有益于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体育运动商业化相关要素
(一)体育运动商业化
我们仅从字面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体育商业化,简言之,体育商业化就是商业化了的体育。有研究对体育商业化进行了较为专业的定义。体育商业化就是指在体育领域内,根据一定的买卖原则和形式,把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各种体验、行为或事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各种经济活动。体育商业化主要是依托各种竞技体育来进行,获取最大的利润是体育商业化行为的主要目的;推动和促进体育运动良好发展是体育商业化一项重要的功能。
体育运动商业化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是因为在此过程中其能较为平衡地达成各方面参与者的目的,达到互惠互利,它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新模式,也是竞技体育能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取得了前所未有大发展,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影响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二)体育运动商业化的主要形式
体育商业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在体育领域内实现商业行为还是比较容易的。目前,体育领域内商业行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体育赛事的运营、体育赛事或体育项目相关服务行业的营销、体育赛事或体育项目衍生行业的营销等。
体育赛事的运营主要包括赛事的开发、赛事的推广、赛事的管理等等;另外,场馆的运营、广告、赞助活动、电视媒体转播权转让以及球员转会等活动,是体育运动项目赛事开发中具体的体育商业行为。
体育赛事或体育项目相关服务行业的营销主要包括体育各项目的培训、体育经纪人、体育明星代言、体育保险等行业的营销。
体育赛事或体育项目衍生行业的营销主要包括各种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旅游等的营销行为。
(三)体育运动商业化的参与构成
体育运动商业化的参与主体有很多,消费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卖与买的完成最终实现了体育运动商业化的全部。因此,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营销主体和消费群体。营销主体主要包括体育赛事的主办方(管理方)、投资人、赞助商、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和团体组织;消费主体主要包括购买门票观看比赛的观众、媒体观众、接受培训的学员以及购买各种体育用品及衍生商品的消费者。
(四)体育运动商业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1.市场经济。体育运动是人们社会活动中一种方式,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体育运动只能依托商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长久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而市场经济又在不断地开发和拓展新的商业形式,体育运动是介于餐饮行业和零售行业的又一种商业活动形式。因此,体育与商业结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新技术发展。电视、互联网等新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如何吸引人的注意、抓住人的眼球成为各种商业营销极力解决的问题。竞技体育事因其强大的吸引力,能很好地实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这一问题,因此备受企业和投资人关注。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让更多的人能够观赏到精彩的体育比赛,同时借助体育比赛大力宣传自己的商品,销售更多的商品。
二、体育运动商业化运作成功的案例分析
现代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成功的商业化运作的案例,诸如奥运会、世界杯、NBA、英超联赛、F1方程式赛车等等不胜枚举的体育赛事,都是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成功的典范,这些成功的案例造就了今天规模宏大的商业帝国,同时也将竞技体育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体育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商业化运作最为成功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堪称体育商业化运作的教科书。
20世纪70年代,奥运会的生存出现了问题,面临夭折的危机,凡是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会出现巨大的财政亏空,欠下巨额的债务。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使德国这座著名的城市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民众们怨声载道;紧接着的1976年21届奥运会致使主办城市蒙特利尔欠下了9.97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直到十多年后加拿大才还清这些债务;1980年,第 22届莫斯科奥运会没能走出这种窘境,为了举办这一届奥运会前苏联共耗费了 90多亿美元。直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赔钱卖吆喝”的窘境才得到彻底的转变,通过商业化运作使得奥运会走出了困境。
在第23届奥运会筹备过程中,美国著名企业家尤伯罗斯将“赞助商”概念引入奥运会,并在商业运作的TOP计划中将赞助商升级为发起人。尤伯罗斯把发起人的数目限定为 30家,并规定在每一个行业里只选一家企业,底价为400万美元。这一行为将行业的竞争拉上了奥运会搭建的商业平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成功的。这一届奥运会不但没有亏损,还盈利了 2.2亿美元。新的商业化运作使得奥运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没有就此衰亡,而且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目前,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二)职业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经典――NBA
NBA是美国国家篮球联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与美国棒球联盟、橄榄球联盟、冰球联盟并称为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也是世界商业化运作最为成功的赛事联盟。NBA的商业化运作使得这一联赛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成功的全球化推广,NBA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职业体育组织之一。目前,NBA的比赛正以42种语言向212个国家进行直播,在NBA总决赛时段有超过6亿人在同时观看。
1984年前后,NBA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品牌市值跌到了仅有的1 550万美元,23支球队中有17 支濒临破产。就在这生死关头,律师出身的纽约人大卫・斯特恩出任NBA第四任主席,经过有效的商业化运作,NBA起死回生,比赛日趋精彩,NBA经济也得以复苏。我们要知道,NBA只是一个民间组织,而不是政府组织,下属的各个俱乐部也是私人所有的。因此,NBA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和补贴。为使庞大的联赛运行起来和运行下去,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如何获得巨额费用是NBA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NBA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尽量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使有关各方的目的都能实现,商业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
三、体育运动商业化发展的趋势
第一,内涵式发展将成为主流。竞技体育比赛是体育运动商业化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内涵式发展将成为主流,这也将成为商业化运作的基础。目前绝大多数的体育商业行为都是依托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来进行的,比如奥运会、世界杯、NBA、欧洲杯、欧洲五大联赛等。我们可以试想,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一个水平不高、管理混乱的体育赛事。今后,体育运动商业化的发展要求体育比赛要精彩,裁判执法更客观公正,赛事管理更为高效合理,赛事的品质将进一步提升。体育竞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不断扩大影响力,引起更多的关注。
第二,商业化的形式将更加多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运动的商业化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仅仅限于今天这几种商业形式,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体育运动商业化的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更加人性化。
第三,体育产业总量将持续增加。体育活动是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比赛,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体育消费群体的人数将大幅增加,体育消费的总额也将持续增加,美国体育产业市场向我们展示了体育商业化运作巨大的发展空间。
结语
很多体育赛事和体育组织在发展的最危难时刻,都是通过走商业化发展道路才摆脱了衰亡的命运。体育商业化是体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式。利用各种商I手段,体育赛事和体育组织可以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寻求更大发展。奥运会、国际足联都是通过成功地商业化运作,才得以起死回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得到空前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赛场上“假球”“黑哨”、兴奋剂、腐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如何解决体育竞赛中“假球”“黑哨”、兴奋剂、腐败等问题,是体育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商业化使体育换发出新的生机,推动和促进体育的发展。但是过度的商业化,有时会使体育比赛失去公平,完全成了一场闹剧,阻碍了体育的健康发展。体育商业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必须把握好体育商业化的度。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商业化发展只是体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调整,体育永远是最为核心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牛振喜.竞技体育商业化对其发展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1):77-79.
篇6
关键词:乡村治理;农村非政府组织;公益性;志愿失灵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72-02
基于当前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以及我国农村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必然选择不同于城市的发展轨道。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干预方式由于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开始逐步为政府指导下的新型乡村自主治理模式所替代。所谓治理,国内外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同,学者俞可平将其定义为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需要。也有学者从公共事物管理角度,认为“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或共同事务进行协同管理的体制、过程与效果。而不论何种定义,都同意治理与传统统治的本质区别在于,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则是多元的,它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NGO)、企业及社会志愿者。本文正是在治理视野下,旨在探讨农村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作用以及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所遭遇的困境即:其公益性定位与商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
一、农村非政府组织与乡村治理
(一)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农村非政府组织是指,在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农村社会团体和非企业性质的,内部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民办农村组织。农村非政府组织除具备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等非政府组织所共有的特性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首先,服务性明确。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存在目的是为广大村民的具体利益服务,在经济条件还很不完善的农村,这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其次,本土性较强。我国农村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血缘、亲情、乡情等各种关系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这就决定土生土长的农村非政府组织更易于得到农民的认同, 从而得以发展壮大。再次,管理运作方式较滞后。农村强烈的宗族文化氛围和村民有限的教育程度,决定了现代化的管理运作模式短时间内很难在农村非政府组织得到推广。
在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划分上,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区分,如根据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依附关系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官办型、半官半民型、和民办型三类,以及根据其是否经过登记注册分为注册登记且有法人资格的非政府组织,登记注册但无法人资格的非政府组织等。综合上述划分标准并结合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特性,笔者将农村非政府组织简单区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官办型非政府组织,比如村民自治委员会。在村民自治推行近二十年来,以村委会为代表的自治组织在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作用。但鉴于其在体制上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实践中浓厚的政治与行政化色彩,对其非政府组织地位的界定学界还有一定争议。
2.民间互助经济型组织。是指村民们在农村的基础上,基于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而自发联合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 也有学者将其统称为农民合作组织,包括各种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如蔬菜瓜果协会,以及各种特色农产品协会和经济互助组织等。农民合作社的设立旨在为村民提供各种商务、劳务等中介服务,或者为农户生产、出售农产品提供各类咨询和帮助,如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最新的农产品生产技术, 或者开展生产经验的交流以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等。这类NGO有的是完全由村民自发自愿组织而成,也有的是在政府指导和帮扶下成立的,但基本实行的是村民自愿加入,自主管理的运作方式,它们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提高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农村非政府组织。
(二)农村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农村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不足。如果完全由政府来为数亿农民提供公共产品,不仅管理成本过高,而且会效率低下。在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农村非政府组织通过自筹资金,如村民自愿缴纳会费等方式可以持续、有效地生产或维护自身所需要的公共产品, 如兴修或维护乡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等。
其次,农村非政府组织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生产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劣势,村民互助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助于克服这些劣势,有效推动农业走向市场化现代化,比如,引导农户有组织的开展生产,提供专业市场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以及组织农户生产进行经验交流等。同时,组建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降低单个农户的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 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有利于村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作为一种自治组织,农村非政府组织一方面有利于村民的自主决策和自主管理, 另一方面作为村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合法表达意愿的渠道并有利于培养增进村民的民主参与和权利意识。此外,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也有利于在农村引导积极向上的乡风民俗文化,打造和谐新农村。
二、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之困境:公益性定位与商业化经营的矛盾
(一)困境一:“公益性”与资金不足
公益性是非政府组织的本质属性,也是其灵魂之所在,应当始终贯穿于组织运作和发展的全过程。缺少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将会失去社会公信力,也失去其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性,公益性总是与非营利性密切联系,它们共同决定了非政府组织不能像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任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运作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难题,对许多植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非政府组织而言犹为严重。一方面是村民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资金的短缺又限制了村民合作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效率,使其在公益目标面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弥补经费的不足,农村非政府组织就只能通过商业化经营来自筹发展资金,如向农户适当收取服务费、中介费、会员费以及通过投资农业企业或农产品销售提成等来获取收入以弥补资金不足。
(二)困境二:商业化与“志愿失灵”
篇7
说说博客、微博和微信
微信,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最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可以群聊,仅耗很小的流量,适合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目前,微信5.0版已经进入内测阶段,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自然很多人把微信作为企业推广的一种营销工具,但微信的威力不仅于此。
曾几何时,认为博客死不了,微博火不长。经过三年,微博进入了低谷。此时,微信开始“占领”了我们的生活,并向着商业迈进了。
曾经价值300亿的微博转年折价30亿吸收了阿里巴巴的资本。微信风光无限,今年的价值是多少?明年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
微博和微信,谁更有商业价值?微博主要是通过看和写来互动,微信则主要是通过听和说互动。听和说的增值业务开发难度远大于看和写,换句话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能更适合“手+眼”的互动。
博客更多是依靠大屏幕和大键盘,眼睛和手停留的时间越长,带来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微博更多是依靠小屏幕和小键盘,但仍没有脱离大屏幕和大键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链接,使其商业发展的难度比博客要大。微信呢,主要用于屏幕和无键盘,“看+听”的应用流行速度虽然很快,但开发的附加值却极高,因此也不难理解微信最近为什么拼命加速商业化了。
3G科技,微信更加鼓励企业对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简称CRM),通过与用户的直接沟通,腾讯未来更加希望把微信打造成一个功能性的平台。在微信5.0版中,将企业级服务号由每天推送一条信息,改为每月推送一次。部分企业认为,每月仅推送一次过于严苛,有时用户粉丝更希望能频繁的互动相关内容,也许不是每一天,但每月一次又太少了。目前,API开源性接口较为封闭,仅针对几家战略性合作企业开放,微信在接口方面应该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开放。未来大部分企业将会同时开设多种账号, 如订阅号和服务号,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号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反馈,而通过订阅号处理一些活动内容的推送。
微信是强关系型社交平台,更适合于作为品牌用户的服务传递渠道。而微博具有及时性、分享性等特点,更适合作为品牌曝光的媒介。
据相关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微信用户年龄在20—29岁,其中以大学生和IT从业人员为主,分别占27%和24%。
随着微信5.0支付渠道的开通,“扫一扫”等功能或许可以成为微信支付的又一个战略方式。微信未来的商业化应该更加注重深层次与商家的结合,同时实现一键支付功能,打通渠道,这样在未来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上,将会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谈谈微信的商业化
微信将从“被动商业化”过渡到腾讯“主动设计规则”的商业化。“如果错误地判断了发展的趋势,可能过去十年积累的成果会在一夜之间被颠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了他的担忧。
两年的时间,微信成为智能手机使用者必选的应用,近四亿的用户,月活跃用户近两亿,微信公众平台100万的公众账号,其中海外版本WeChat的用户超过7000万,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滚雪球式的用户规模增长及巨大的商业化想象空间,造就了“微信红利”,在全球最大广告集团WPP公布的全球价值排行榜中,腾讯首次超越社交巨头Facebook,排在第21位。
腾讯的老对手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感慨到:“微信在无线上已经是一个单极世界,它已经成了《黑客帝国》里无所不在的Big Brother。”目前,用户使用微信时间与其他应用的比例达到6∶4,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
流量广告和游戏是中国互联网百战百胜的商业化模式。微信如果放开四亿用户的社交关系链,超大的用户流量必然会让商家得到巨大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垃圾信息推送、信息过载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微信的用户体验。
较先介入的微信电商化模仿淘宝开店模式的微购物商城平台,但因后台简陋、转化率过低等原因,目前陷入困境。移动生活电商团队主导的线下o2o业务,初期曾摸索按会员数收费、单店收费等模式,但效果不佳,最后调整为向企业提供定制化的CRM解决方案。在影视音乐、付费文学等领域,微信也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在互联网业界有这样的比喻: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就像住在同一座山上,QQ用户安扎在从山底到3000米海拔的地段,新浪微博用户主要占据3000—5000米的地段,而微信用户却是从山底到山顶全面的占领。3000米以下的用户可以靠游戏、会员增值服务等B2C业务收费,3000米以上的用户价值虽高,却不好收钱,唯一的突破点在于B2B业务。而微信的切入点是帮助传统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转型,而绝不是“卖广告”。
微信可以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让任何人、任何企业轻易地通过微信提供服务。微信解决了人和人的通信问题,还有望解决人和企业的通信问题,甚至人和设备的通信问题。
微信商业化的摸索
从微信公众平台诞生开始,微信团队就一直在探索微信的商业化模式,频繁“触摸”每个领域,三亿用户成为其商业化最好的试金石,微信商业化的最佳渠道在哪里,大家都在观望。
事实上,微信商业化的路不止条,微信团队的策略是“渗透”,渗透到每个行业的尖端或者代表性企业中,于是,出现了大名鼎鼎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行的微信号引起互联网行业极大的关注,微信团队开始筛选有代表性和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接口开放,包括:微信路况、印象笔记、南方航空,以及小i机器人等,这些得到重点培养的公众号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微信路况是在 LBS以及交通查询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印象笔记有着数百万的用户和笔记资源支持;南方航空启用了微信订座的新渠道;小i机器人则是在语音聊天和智能服务上非常的强大,可以说这几个公众号在每个领域都各有千秋。
微信的用意十分明确,传递出能量后,等待不同领域商家的答卷,通过成绩判断其是否符合微信商业化的条件,结果很明显,招行的CRM服务以及南航的便捷式功能脱颖而出,成为第一道商业化模式,这个模式也让广大金融类和运营商疯狂地加入微信大潮,这其中也包括联通、移动和各大银行。
微信商业化的选择
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测试后,微信扩大了测试的范围,提供了更多类型的用户权限和接口,如政府类型的公安、自媒体类型的微杂志、娱乐类型的搞笑排行榜、电商类型的口袋通、工具类型的智能家居等,微信公众平台用这种形式在继续观望。
微信公众平台被广泛关注,大批的运营团队先后进入,当然这其中的团体良莠不齐,使得火爆的公众平台出现了些许的不完美,而这显然不是微信团队的本意。微信团队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撤销了大量的自媒体号、营销号和娱乐号。同时,公众平台也做了工具类号和服务类号的筛选,把最大的资源留给了企业服务类号,保留了较少的工具类号。
微信商业化的确定
从对微信5.0版的定义和解释大致能看出微信商业化的未来。主推企业服务号的意义,结合人事方面的变动,微信商业化的三大形态和三小辅助功能终于揭开“面纱”了。
三大商业化形态分别是:(1)用户服务:企业和政府的用户渠道沟通服务,通过微信渠道整合所有沟通渠道,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用户。(2)电子商务:微信5.0版是为电子商务和o2o量身打造的,“扫一扫”和微信支付打通了电子商务的渠道,也为微生活和线上线下购物公众号打下坚实的基础。(3)微信游戏:微信游戏和微信产品联袂登场也将是一大看点,天天连萌和天天爱消除会先行与大家见面,这也是腾讯移动游戏平台的发力点。
三小辅助功能分别是:(1)自媒体新闻:虽然撤消了大量的自媒体号和营销号,但用户对这些公众号还是有需求的,所以订阅号应运而生,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自媒体号和娱乐号进行订阅。(2)工具应用:目前,工具应用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在用户中还是有一定的使用比例,在彻底完成三大商业化形态后,我相信工具应用也会成为将来微信的一大新亮点。(3)小型娱乐游戏:娱乐性应用和小型网页小游戏可以给微信用户带去轻松和快乐,用户也自然会经常“光顾”。
篇8
关键词: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流; XQuery;空间数据
随着Web应用中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产生了大量不间断的数据流。由于XML已经成为Internet环境中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标准,数据流大量以XML格式表现。如何从不间断的XML数据流中匹配、抽取和转换部分数据流以满足商务应用的需求成为当前国际数据库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针对XML数据流的处理研究有很多,但研究的对象均是普遍意义上的XML数据流,对于以XML格式表现的空间信息及查询中需要空间关系运算的数据流处理研究较少。研究如何在目前的XML数据流处理中支持空间运算有着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针对XML数据流的研究中,其基本思想都是将用XPath表示的查询表达式转换为状态树型自动机,处理程序以流的方式接收并处理XML 文档,看其满足哪一个状态节点的要求以触发查询匹配操作。如果满足所有状态节点的要求,则向用户返回相关的文档或结果[1]。由于XPath表达复杂查询的局限性,W3C制定了专门针对XML的查询语言规范XQuery。XQuery 语言的核心是XPath 和FLWOR(for、let、where、order by和return) 表达式,复杂的XQuery查询语句很难用合适的状态机来表达。将XQuery直接改造成XML数据流的查询语言也引出了大量研究[2~5]。目前标准的XPath和XQuery规范均不支持空间数据类型及空间运算,且空间分析功能算法复杂。通过这些规范自身的数据类型定义和基本函数库来实现复杂空间数据类型以及空间分析功能的扩展很困难,使得这些研究很难应用到包含空间运算的数据流查询中。要在XML数据流查询中支持空间运算,需要先扩展XQuery规范以支持空间数据操作函数。自定义实现支持空间运算的XQuery引擎是理想的方法。文献[6,7]中已提出了直接扩展XQuery以支持空间功能的方法。但自定义实现XQuery引擎需要完整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查询规范化以及翻译执行等,使得这些方法均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实际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在商业化引擎基础上扩展XQuery空间功能的方法,然后以事件流处理方式接收XML文档以实现空间数据流查询的方法。
2XQuery引擎空间功能的扩展
扩展XQuery引擎以支持空间运算,除了自定义实现支持空间运算的XQuery引擎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XQuery引擎进行扩展。目前的商业化XQuery引擎均提供使用外部函数的功能扩展方法,如目前知名的商业化XQuery引擎Saxon提供的功能扩展机制可以允许在XQuery查询语句中调用Java或.NET方法作为外部函数。其使用方法简单,只需要在XQuery查询语句中声明外部函数所在的名称空间就可以调用外部方法。这为XQuery引擎实现包括空间分析的查询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1空间数据类型的表达方法
采取调用外部方法来扩展XQuery引擎的功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空间数据作为参数传递的问题。以采用Java语言实现扩展方法为例。虽然容易用Java对象表达各种空间数据类型,但由于XQuery引擎规范本身不支持直接以Java对象表达的空间数据类型,为了使XQuery语句中支持空间数据类型并能够使空间数据在Java类和XQuery引擎中传递,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空间数据表达方法。
GML是一个用XML schema描述的XML语法,用来进行空间和非空间的地理信息建模、传输和存储。GML已成为Web应用中所接受并容易理解的一种空间信息的交换格式。由于GML文档本身也是一个XML文档,可以用DOM对象document来表达,在Saxon的XQuery实现中能够支持DOM对象的传递,采用GML表达空间数据以支持空间数据在XQuery引擎与外部Java类之间的传递成为自然的选择。将GML在XQuery引擎与外部方法之间进行传递,需要引入GML的schema描述。在GML规范中,feature.xsd定义了抽象地理特征模型,geometry.xsd定义了具体的几何形状信息,提供了点(point)、线(line)、多边形(polygon)、点集(multipoint)、线集(multiline)和多边形集(multipolygon)等基本几何图形以及复合类型(complex type)的几何图形。在本方法中只用到了空间数据类型的几何定义,所以引入geometry.xsd即可。在XQuery语句中定义如下:
import schema namespace GML="schemas.opengis.net/gml/"
at" geometry.xsd";
引入GML的schema后,可以将GML进行描述的空间变量定义为schema限制的element变量作为参数进行传递,定义如下:
Let$p=doc(′test.xml′)/schema-element(GML:linestring)
2.2空间功能的扩展
定义了空间数据的表达方式后,对空间运算功能的实现在外部方法中进行。参照文献[6]中定义的空间方法,本文定义了SPATIAL类封装,实现了部分空间方法。由于Saxon的XQuery 实现中,支持对Java类的静态方法调用以及实例化对象方法调用,但对于需要实例化对象的方法调用相对复杂。为了方便调用,所有空间方法均定义为SPATIAL类的静态成员方法。定义如下:
public class SPATIAL{
public static boolean WithIn(Document a, Document b){…}
public static boolean Toughes(Document a, Document b){…}
public static boolean Crosses(Document a, Document b){…}
……}
实现了上述定义空间方法后,通过该类就可以扩展Saxon的XQuery引擎。扩展方法很简单,只需在XQuery语句中声明该空间类的名称空间,在查询语句中需要空间运算的地方调用该类的各种方法即可。比如要使用空间包含的方法,先声明名称空间:declare namespace SPATIAL=“java:myclass.SPATIAL”;然后只需在调用方法前加入名称空间即可,如SPATIAL:Disjoin(…)。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扩展的方法返回值不是简单数据类型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本文方法只是返回空间的包含相交等关系是否为真,是简单的布尔类型,不需要进一步处理。
转贴于
3基于扩展引擎的空间数据流查询方法
扩展后的XQuery引擎可以处理带有空间信息的XML文档。但由于目前的XQuery引擎通常被设计来处理在内存中装配好的源XML文档,对于动态的数据流而言无法直接处理。为了能够对空间数据流进行处理,还需要借助SAX(simple API for XML)之类基于事件的XML解析程序辅助处理,以避免在采取操作之前需要存储文档的所有内容。
本文原文
SAX是事件驱动的XML处理器,允许正在读取XML文档时处理该文档。文档的读入过程也就是SAX的解析过程。其触发的事件主要包括:startDocument表示文档开始;endDocument表示文档结束; startElement表示元素开始;endElement表示元素结束;characters表示字符数据。将SAX与Saxon组合处理以XML格式表达空间数据流时,需要在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中调用XQuery查询语句。以一简单的物流监控为例,监控中心希望监控车辆在某指定时段内的指定区域的行驶是否符合预设路线。假设车辆每隔5 min将该时段内的行驶轨迹及状态信息以XML文档格式形成不间断的数据流发送给监控中心。其数据格式DTD定义如下:
〈xsd: complexType name="DTStateHistory"〉
〈xsd:element name=ID type="xsd:Integer"〉
〈xsd:sequence〉
〈xsd:element name="StateUnit" type="DTstateUnit"minOccurs=
"1" maxOccurs="unbounded"/〉
〈/ xsd:sequence〉
〈/xsd complexType〉
〈xsd: complexType name="DTStateUnit"〉
〈xsd:elementname="Time" type="xsd:Date" /〉
〈xsd:element name="Position" type="GML:Point" /〉
…(其他必要属性信息)
〈/xsd complexType〉
用SAX和Saxon组合处理该数据流,当数据流不断到达时,SAX处理程序监听数据流并触发相应的事件。在元素DTStateHistory的endElement事件到达时,将该段数据流转换为XML文档存入内存,以DOM数据类型表示作为Saxon引擎的数据源,由Saxon引擎执行预先设定的查询语句。查询的XQuery语句如下:
declare namespace SPATIAL="java:myclass.SPATIAL"
declare variable $Route as GML: MultiLineString external
for $StateUnit in datasource("cachedatastream")/DTStateHistory//StateUnit
let $p=$StateUnit/schema-element(GML:point)
where fn:timeWithin($StateUnit/Time, Duration) and SPATIAL:Disjoin($p, $Route)
return 〈alerttime〉{$StateUnit/Time}〈/alerttime〉
〈alertPosition〉{$p}〈/alertPosition〉
该查询语句检索存放在缓存中的XML文档,并将位置信息封装到一个element作为参数与设定的路径进行匹配。匹配工作由外部的SPATIAL类的Disjoin方法完成。如果该点不在预订路线上则返回该点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到新的XML文档。随着事件的不断触发,程序不断缓存数据并调用该语句进行处理,实现对数据流的处理。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一种处理XML空间数据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先扩展XQuery引擎的空间运算功能,然后结合XML流式处理方法对空间数据流进行处理,为空间数据流的查询和检索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扩展数据关联分析及趋势分析等数据挖掘等功能,结合XML数据流挖掘技术的研究,研究基于XQuery的空间数据流挖掘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军,杨冬青,唐世渭,等.基于树自动机的XPath在XML数据流上的高效执行[J].软件学报,2005,16(2):223-232.
[2]KOCH C, SCHERZINGER S, SCHWEIKARDT N, et al. Schema-based scheduling of event processors and buffer minimization for queries on structured data stream[C]//Proc of the30th VLDB Conference. Toronto:Eprint arXiv, 2004:228-239.
[3]FEGARAS L. The joy of SAX[C]//Proc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XQuery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s. Paris:Maison de al Chimie,2004:61-66.
[4]LI Xiao-gang, AGRAWAL G.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XQuery over streaming data[C]//Proc of the 31st VLDB Conference. Trondheim, Norway:[s.n.], 2005:265-276.
[5]BOSE S, FEGARAS L. Data stream management for historical XML data[C]//Proc of SIGMOD. New York:ACM Press,2004:239-250.
[6]GUAN Ji-hong. GQL: extending XQuery to query GML documents[J].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6,9(2):118-126.
[7]杨颖,韩忠明,杨磊. 数据流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发展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11):4-7.
[8]CHUNG W. An extension of XQuery for moving objects over GML[C]//Proc of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ding and Computing. Las Vegas:IEEE Computer Society,2004:142-147.
[9]Writing extension functions in Java, Saxon documentation[EB/OL].[2006].saxonica.com/documentation/extensibility/functions.html.
[10]RUSSELL G. TypEx:a type based approach to XML stream querying[C]//Proc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Web and Databases (WebDB).UK:ACM SIGMOD,2003:55-60.
篇9
关键词:金融制度;变迁;阶段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概要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制度的创新或变迁是商业银行在利益的导向下自主进行的诱致性变迁。西方商业银行典型的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是在“融合―分离―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演变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几乎没有界限,各国普遍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我国在金融制度改革初期,政府扩张国有垄断金融的产权边界,建立支持国企资本性融资的股票市场,通过政府特有的制度偏好“父爱主义”来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这不仅使我国基本确立起市场金融制度框架(从数量规模角度),而且强有力地支撑了经济产出的不断增加和整体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及社会稳定,同时也产生了国有企业、国有独资银行、地方政府等现有金融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并形成他们对目前金融制度的“稳定需求偏好”和刚性依赖。
二、相关理论
舒尔茨对制度的经典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V・W・拉坦将制度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舒尔茨和拉坦的定义被以后研究制度的学者们所广泛接受。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C.North)则认为,“一项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从而,“对于任何想要得到的制度而言,总有许多制度安排能实现这种功能”。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的选择是否真正符合“费用-效益”的分析。即当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时,是否达到最优的均衡。金融机构的功能比形式更为重要──不在于制度设计是否符合什么体系或标准,而在于制度变迁实实在在的绩效。
三、我国金融制度的相关回顾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
以“统存统贷”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运转了近30年后,1979年2月中央推出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即所谓的“放权”改革。“差额包干”确定“各级银行在存差完成,借差计划不突破的条件下,多吸收存款就可以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983年,银行系统开始又实行“全额利润留成制度”,把各项指标考核与利润留成挂钩。这一改革行动使国家储蓄动员的国家理性与下层金融组织扩大存款的组织理性共容,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效用都得到增进,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二)银行企业化改革(1985-1993年)
1985年国家实行“拨改贷”制度后,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也随之由“差额包干”过渡到“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7年,人民银行再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信贷计划与信贷资金分开,将过去有了计划额度就有了资金的做法改为通过组织资金实现计划。各专业银行开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营性质逐渐向企业化实体靠拢。
(三)银行商业化改革(1994-1997年)
1994年,国家开始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金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商业化改革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举措包括:(1)设立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2)对国有专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3)央行不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不再对财政透支;(4)按照1996年6月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会议上提出的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各专业银行开始注重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银行资金风险管理。
(四)1998年的中国信贷体制改革
1998年,中央政府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决定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五)2003年制度变迁绩效
以恢复合作制为基调的96改革,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使农村信用社始终缺乏基于自发秩序的演进主义特征,基层经济主体参与不足甚至抵制,这种情况下,“制度失败”是必然的。因此,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事实上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背离合作制后开展商业化经营的认可。
如上所述,我国的金融改革一开始就选择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基于这一制度演进模式的限定与约束,同时也为了减少改革与现存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之间的摩擦,我国金融改革路径选择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扩展上,如增设一些新的机构,引进一些新的工具,开辟一些新的市场等等。而对那些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则尽可能采取回避和拖延态度,把改革的矛盾和困难后移。即使是已经推出的一些金融制度安排,也仅具有创新的“外壳”,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离市场化要求甚远。
参考文献:
篇10
至于商业化,核心是大数据的变现,也是4亿用户价值何在的关键破题,背后既有垄断运营商的贪婪目光,也有腾讯不能再出现第二个soso的心魔。微信商业化这把刀迟早要落下,但很多人没想到是落在公众账号头上,而且居然有三刀之多。
第一刀:禁止公众账号强迫用户分享;
第二刀:实名登记强化公众账号监管;
第三刀:整顿认证清理“李鬼”账号。
抛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调侃,微信痛挥三刀绝不是简单的自律和净化,其真正核心是去自媒体化!为企业营销让路!微信的发展太快,以致于第一批公众账号的操作者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微博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多数人是平面和网络媒体的编辑甚至水军转行,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早期的企业微博和微信呈现出内刊的风范并不奇怪。
把公众账号变成企业自媒体,这个熟悉的思路完全不能发挥微信基于QQ真实朋友圈所带来的传播优势,相反可能因为公众账号话痨式的无节制推送导致审美疲劳,从根本上削弱公众账号存在的意义。在这个游戏中,腾讯面临的是死循环:公众账号的热情越高,用户对微信的抵触越是强烈。
不可否认,某些公知具有把微信的朋友圈变成了高效自媒体的能力,如同他们在微博中曾经做过的那样,但大多数企业公众账号只能传达给用户莫名的焦躁,不断出现的所谓新消息,考验着用户的耐心和承受力。对腾讯来说,如果竞争只局限于这个层面,单向微信绝不是开放微博的对手,这只是另一个不成功的腾讯微博而已。
未雨绸缪的腾讯试图把这些公众账号从自说自话的窘境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转向全新的O2O领域进行探索。这一次,腾讯首先瞄准生活服务和旅游企业,后者对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拓展潜在客户怀有本能的冲动,微信正好是传统地推和网络营销的补充。
初步的尝试从微生活开始,它是微信O2O的试验,前身是2011年创建的QQ美食,由腾讯收购的康盛创想负责落地执行。2012年微生活会员卡模式诞生,腾讯为它设计了按照会员留存和激活数量计费的商业模式,当然两个的成本都不低。
所谓留存是指关注了企业公众账号的用户,相当于新浪微博的粉丝,靠加粉就能卖钱,这是腾讯的独创,但也体现了对微信用户质量的信心。在腾讯作为案例的汉庭酒店项目中,微信用138天的时间给汉庭带来了40万留存,26万的激活会员,拉新的效率可圈可点。
微信会员卡营销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商业模式迎合了各类企业的需要:喜欢粉丝数量的可以用留存量合作;关注会员质量的可以打通CRM系统,实现微信会员卡和实体会员卡的绑定;重视效果的可以封装html5直接带来订单。
微信还接受更开放的玩法,通过接口开发定制功能,它一直通过类似于“骑行西藏”这样的账号尝试着诸如自定义菜单等各种可能的变化。这一套流程表面看起来是清晰的赢利模式,而且是微信和企业双赢,其实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企业心甘情愿的付出隐性成本,即使不算会员激活成本,仅是海报、硬广等资源的二维码配合,开卡的减免和折让,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维持会员的存活,还需要不断的刺激,持续的投入。
会员卡模式真正带来规模收益还需时日,但它为微信带来更多的可能,正在变成下金蛋的母鸡,会员卡模式更像是一种宣示,告诉企业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腾讯微博曾经错失的机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获得了会员,但更多是为微信的商业化完成了原始积累,推动了微信在移动入口上的强势,这将催生腾讯在更多赢利模式上的探索。
- 上一篇: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 下一篇:审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