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财的概念

篇1

理财意为“财富管理”,也称为“个人财务管理”,是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规划和危机管理。每个时代不同的具有价值回报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成为理财的主要内容,随着金融服务的开放,证券化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今理财的首选。与企业会计不同的是,个人理财活动不需要过分强调制度化原则,而是更侧重于实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及均衡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实际效果,再完美的理财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同理,一个没有稳定状态的理财策略会破坏其收支平衡,足以使个人财务陷入困境。与投资不同,理财本身并不能主动创造财富,但可以利用合理的配置来尽量保护财产免遭侵蚀。投资需要承担风险,因而要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理财无需过多直面风险,但需防范危机发生带来的影响,所以更确切地说,理财应该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而危机及具体应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不良经济周期带来的危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滞涨都是经济恶化的不良现象。一般而言,当通缩出现时,受低利率影响,利率小于CPI时,投资者偏爱股权投资,利率大于CPI时,倾向于货币存款;通涨时,利率上升,人们又多倾向于实物投资以保本增值;而出现滞涨时,因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资金避险情绪浓厚,一些平常比较冷门的如期货交易、商品外币、权益类衍生品等,往往成为资本逐利的对象。在理财时,要清楚地知道身处何种经济环境当中,建立与之对应的理财框架,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经济周期的影响。

二是持购力下降导致的危机。持购力有两个含义,一是可持续的购买力,二是持币意愿。当经济环境日益困难时,货币贬值会导致购买力下降,人们压缩消费项目时更倾向于提高持币意愿。而实际购买力下降往往意味着物价普遍上升,迫使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更多的现金支付。虽然这时集中现金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但将大部分资产都转为现金(包括定期存款或其他储蓄类货币产品)实非最佳的理财方案。应在计划好支付现金的前提下,适当运用负债杠杆,如短期信贷和质押(负债杠杆应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并尽力避免负债投资),谨慎选择具有明确回报的金融投资,如中长期国债和资源类股票。以稳定的收益率来对冲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才能使个人财富不易受到货币因素带来的冲击。

三是政策波动及市场风险带来的危机。我国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类交易市场常因政策干预而剧烈波动,无论理财或投资,都需要格外留意政策波动及市场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理财的执行者,需要在平抑各类风险时加强个人财务的内部管理。而投资通常是在危机或风险已明确发生时综合评估市场变化并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最终的交易结果。当市场出现震荡时,纯粹的投资人比以理财为目的的投资者更容易产生交易冲动,前者可以躲避许多局部风险,但后者的盈利增长更趋稳定。在介入时机的把握上,投资需要等到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果断采取行动,理财则要考虑包括政策动向、实际利率、预期收益、回报周期、风险测试和支付压力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再从容渐次地介入到相应的市场。

四是职业生涯和健康衰退带来的危机。避免失业、保证收入、增加财富、对抗衰老,是“中年”阶段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及早制定以退休保障为核心的理财计划,可以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型的个人危机。建立货币储备,可以利用零存整取、长期储蓄、购买国债等固定类收益产品获得未来所需的现金流;构筑投资储备,可以运用基金定投业务、股票交易、认购权证和商业楼宇买卖等来获得资本收益的积累;形成资产储备后,再规划更适用的资产配置,以备保值增值。把握好投资与理财的尺度和方法

1.风险预估,投资理财各有不同

风险偏好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模式。风险承受力强的投资者会主动寻找交易机会,一旦市场表现偏离判断预期,便立即退出交易,这类投资者多以中短线操作为主,波段式滚动获利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有些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审慎怀疑的态度,此类投资者主张尽量减少操作次数,追求一矢中的,虽然风格保守,但安全性较高,多为中长期投资。占据市场主流的绝大部分投资者,既不喜欢四处捕捉先机,也不对市场变化无动于衷,但却鲜有频繁交易,惟有等局势明朗时,才会被动跟随,交易偏向中短线,具有明显的弹性和灵活度,更换投资品种、跨市场交易、操作上“顺势而为”,是该类投资者最大的特征。各种风格无所谓孰优孰劣,也并非一成不变,经过丰富的经验积累,投资者的交易思维可能会从某一类转化为另一类。只有深刻了解市场的本质,努力提高交易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识别风险,及时规避潜在的损失。理财无所谓风格划分,人天生是具有“损失厌恶”心理的,当市场出现重大分歧时,单纯的投资行为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波动,而理财却未必能够忍受。另一个是关于风险承受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区别:风险承受态度是指主观上是否有接受风险的意愿,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指客观经济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些风险。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未必愿意真正面临风险,往往会失去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而有较高风险承受态度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会显得比较激进,可能会带来财务上的危机。

2.投资需审时度势,理财准备好了即可展开

仅有主观的风险意识还不足以应付客观存在的投资风险。理财中还需要通过组合配置优化内部结构,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的安全性。这牵涉到一揽子投资计划、资产配置比例、投资组合管理等相关内容。与单纯投资强调技术指标不同,理财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但要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准备计划之上。由于理财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必然要牺牲一部分的投资机会。不容忽略的是,运用有效的选择方式,比如在理财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中运用“黄金与美元”的对冲效应、债券和股票间的“翘翘板”效应,针对不同市场的属性分散投资,也是转移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参考三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平均值计算各类投资品的收益率并进行对比,也有助于厘定出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

3.灵活搭配投资比例

在理财中必须解决资产的配置比重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理财资产数量越少,机会成本相应越低,根据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原理,可以集中在较高风险的投资领域。随着资产的积累,则要考虑在多个市场进行分类投资,存款、基金、绩优股、硬通货、贵重商品、不动产以及信用级别较高的各类债券均可构成理财的基础配置,而权证、期货、投资保险、外汇交易等一些较难驾驭的衍生产品,则可作为非常规内容补充配置,根据各自的市场环境可以形成短期、中期和远期交易,弹性组合最优化。同时要注意利率波动造成的影响,低利率时期应保持合理的个人负债(个人负债占比应严格控制在总资产的30%以下),只要市场还未出现明显的泡沫,原则上可以选择谨慎参与;如果利率持续上升,则需要增加货币类产品(负债者要逐步制定返还计划);而就单个市场论,基础比重不宜超过总资产的45(%下限为5%),补充配置不超过资产占比的30%,具体应视自身条件,或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灵活搭配。

篇2

题材概念股的启动阶段

题材概念股启动的条件:一是市场大环境良好,给题材股的炒作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这样就非常容易吸引跟风的资金参与;二是合适的题材概念配合,股市总是在讲完一个动听的故事之后接着讲第二个故事,之后不断地重复类似的动作,一只股票能疯狂上涨,往往是因为该股的主力把故事讲得非常动听,吸引来无数的“听客”,最后买单的自然也就是这些“听客”;三是陔股无主力机构资金重仓、流动盘小、股价低,炒作没有丰力资金机构重仓的股票,新主力就不会成为帮别人抬轿子的“轿夫”,流动盘小、股价低,这样主力炒作起来动用的资金就不会太多,比较安全,同时可以做到快进快出。

题材概念股启动的特征就是放量连续上涨,甚至连续放量封涨停,换手率一般在10%~30%之间,成交非常活跃,人气十足。同时还有非常热的概念题材配合该股做为炒作的“借口”,海上无风不起浪,股市无题材不热闹,所以在市场活跃向好之时,只要社会上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主力资金炒作的“题材概念”。题材概念股的启动阶段,股价能在3~10个交易日内快速上涨30%~50%,涨速非常之惊人。

题材概念股的强势调整阶段

强势题材概念股强势调整的特征:一是缩量调整,量能萎缩到启动阶段25%~50%,缩量调鲫寸的量能越小越安全,缩量调整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主力资金已经基本上控盘了,强势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一些短线浮筹清洗出局,方便第二波行情的拉升出货;二是缩量调整到10日均线处会有非常强的支撑,10日均线基本上非常接近主力的持仓成本,所以主力资金不会随意让股价跌破10日均线,特殊情况除外。

强势题材概念股在前期经过一波上涨之后,会进行短线强势调整,调整的时间一般会持续2~8个交易日,调整的幅度一般是启动阶段涨幅的30%~60%;强势题材概念股调整的时间短,幅度大,可以用“时间短而幅度深”来形容强势题材概念股的强势调整;

短线操作强势题材概念股,在均线的选择上非常重要,笔者经过大量的实战和研究总结出一个结论:10日均线是强势股的短期支撑生命线,该线是不会随意被跌破的;短线强势上涨的股票,10日均线基本上就是主力持仓成本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跌破“生命线”的。

投资者做短线强势题材概念股只要紧盯10日均线就可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跌破该线的,但是特殊情况下,就有可能“假跌破”10日均线。一种特珠情况是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强势整理之后,主力机构继续横盘吸收筹码,洗出短线浮筹,为下一步的拉升做准备,这种情况主力“假跌破”10日均线后,3天之内必会收复10日均线。另一种情况是指强势整理之后,遇到大盘短线快速调整,这样主力就有可能“假跌破”10日均线,向下寻找20日或者30日线的支撑。

题材概念股的第二波上涨行情

强势题材概念股经过短线强势调整之后,会进入到第二波的上涨阶段,该阶段的主力资金会在3~10个交易日内,把股价迅速上拉15%~50%的幅度,出货走人。该阶段的特征就是放量迅速拉升股价,成交量和启动阶段接近,股价拉升的速度也和启动阶段接近。

炒作强势股的第二波行情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风险套利行为。至于之后还有可能发生的第三渡行情,我们以后再另外讨论,炒作第三波的成功率基本上只能达到30%~50%左右,比较危险,要谨慎参与。

图一为A股新大陆的局部走势图。当时该股炒作的题材是“物联网概念”。该股第一波行情的炒作在2009年9月15日~9月24日,然后缩量强势调整3个交易日,在“假跌破”10日均线后的第二天就收复均线。该股会“假跌破”10日均线的原因是大盘在当时正在进行短线调整,接着第二波行情的炒作在9月30日~10月21日。

图二为A股熊猫烟花的局部走势图。当时该股炒作的题材是“60周年国庆概念”。该股第一波行情的炒作在2009年7月29日~8月10日,然后缩量强势调整3个交易日,在“假跌破”10日均线后的第三天就收复均线。该股会“假跌破”10日均线的原因是大盘在当时正在进行短线调整,接着第二波行情的炒作在8月14日~8月26日。

图三为A股大恒科技的局部走势图。当时该股炒作的题材是“股指期货概念”。该股第一波行情的炒作在2009年11月30日~12月4日,然后缩量强势调整8个交易日,在“假跌破”10日均线后的第四天在20日均线处得到支撑并且当天就收复10日均线。该股会“假跌破”10日均线的原因是市场中弥漫着各种关于“股指期货”要推迟出台的传言,接着第二波行情的炒作在2009年12月18日~2010年1月5日。

图四为A股海德股份的局部走势图。该股当时的炒作题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该股第一波行情的炒作在2010年1月5日~1月11日,然后强势调整4个交易日,在10日均线处得到支撑,接着第二波行情的炒作在1月18日~20日。之后还有第三波行情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第三波行情的炒作比较特殊,我们以后再讨论,我们现在只讨论可以非常安全炒作的第二波行情。

篇3

财务管理教学中,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在脑海中构建的越强,越清晰,就会使他们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的能力越强,也就说明学的越扎实。而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概念图理论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从而达到建构主义认为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各种概念的连接,各种公式的搭配,一览无余,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

2概念图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近些年大力提倡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传授,而案例教学,或者是驱动式教学方法则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运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而且他的弊端就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一些概念和一些知识学会,才能应用。现实情况中,由于学校对课时的压缩,导致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无法很好的进行有效的平衡。而对于理论教学,也很少有人提出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所以,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概念图就可以被引进到我们的财务管理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或者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设计、编制、修改、反思、再设计的循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概念图。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成功的使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研究表明,经常绘制概念图或者看概念图的学生在知识保持的时间、知识面、思维活跃度等方面都要比没有进行过概念图方面训练的学生表现出色。

3概念图可以作为财务管理最终评价的手段

利用概念图理论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财务管理的概念图。可以作为一种最终的考察手段,一种评价工具。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特点是概念多、计算公式多、计算量大,是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非常头疼的一科,挂科率也极高。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恐惧心里,认为难度大,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教师在最后的期末复习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学生一些复习范围,在评价的时候采取一些人为的手段,等等。这样周而复始的,就导致了,这一门学科学生不愿学,教师教起来困难,最终评价的结果会让师生都不满意。概念图最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针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特点,概念比较多,可以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概念图。在期末的时候上传自己的概念图,教师给与评价。当然这会增加学生课下的负担和教师批改的负担,但是,效果是显著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把离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它完全可以成为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一种评价和考查的手段,当然,概念图的评价是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个补充,这样会使成绩的给出更富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4概念图可促进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反思

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的推广显得越发重要。本文论述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要点,最后分析了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绿色财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绿色财务管理[1]是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使四者和谐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首先要考虑的则是社会生态环境与企业的问题。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考虑特定的资金作为绿色成本的支出,绿色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的来源等[2]-[3]。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刘淑华[4]认为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包含社会责任和环境风险报酬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目标模型为:

上式中: ―企业价值; ―第t年企业经济报酬; ―第t年企业环境报酬; ―第t年企业社会责任报酬;t―时间;i―内含社会责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期望收益。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构建

1.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环境问题,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以或多或少损坏环境为代价的,因此构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人文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环境、资源提供了保障。完善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而且促进企业拥有良好的的生存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免受经济中的冲击。因此,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必要前提[5]。

2.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的是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时要把握其关键环节,逐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筹集资金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6]。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企业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且有固定的绿色成本支出。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一般来源于政府的支持、银行信贷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在筹资方式应积极借助于绿色负债和绿色股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上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加强其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投资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绿色管理体系下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方案的制定时,此过程中的绿色成本需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评估投资方案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配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延续与创新,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绿色公益金、绿色股利的提取和发放,以此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口,增加企业的绿色成本,不仅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绿色企业文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自身的绿色形象。

宣传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应投入足够的财力和精力,积极开展绿色宣传活动进行市场推广或企业宣传,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目前还是一种较新的理念,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携手。

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对于绿色财务管理无疑是最有利的保障。事实证明,治理环境的成本大大高于造成环境污染所获得收益,因此,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避免发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在大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绿色财务管理,国家可以指定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或者企业必须遵循的强制性标准。

2.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对于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标。政府部门也可以采用奖罚并行的措施,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对污染企业进行重罚。

3.建立绿色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绿色认定制度也是政府部门引导、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一个关键。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在消费过程中如何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使其逐步改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绿色认证时,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最终成为一个全新的绿色企业。目前,ISO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拥有该ISO的认证,也就表明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绿色认证必须以规范化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前提。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认证制度是引导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关键。

4.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大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素质、外部环境条件、利益结构做出各种选择和判断以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转变其利益结构。企业在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前提是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加大环保的宣传。企业素质是企业行为的物质基础,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素质包括领导素质、员工素质、企业管理素质以及技术装备素质。加强企业的自身素质建设除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需要规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具有相关环保意识。因此,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要规范企业、加强自身的企业素质建设,还要推行绿色财务管理。

5.选择典型企业进行推广。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并获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只有在个别生产环节具有低碳、环保、清洁管理方式的企业,如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用完用尽,对废料废渣的重复利用等等,要使得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首先要挑选一些治理改革的典型企业,比如印刷、水泥等污染相对较严重的企业可以先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取得显著进步后再逐步推广。

6.学术界相关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为了避免因经济而造成的环境牺牲,企业很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主动采取综合性措施,而绿色财务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资料大多数都是由绿色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现在最需要的也是环境会计即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相关绿色指标的确定等。具体的绿色指标有绿色投资率、绿色项目资金吸引资金率、废物再回收利用率、绿色研发费用率等,这一系列指标直接反应了企业绿色化程度和发展前景。

四、结语

目前,绿色财务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财务管理会得到很好地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推广绿色财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去认可绿色财务管理的存在及其应用。学术界对绿色财务管理深入研究,相信绿色财务管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勤.论绿色财务与绿色财务管理.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20(5):105-106.

[2]王晓辉.绿色财务管理内容初探.内蒙古统计.2007(4):29-31.

[3]卿文洁.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的互动关系探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135):97-101.

[4]刘淑华.绿色财务管理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59-60.

篇5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具有极强的基础性,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丰富的数学素材,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伪存真,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概念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

对比素材;教材素材;游戏素材;有效建构

笔者近期聆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意义》。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学生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概念理解片面,认为同向变化的两种量才是相关联的量,这样的思维定势对后面的反比例的学习极为不利;二是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的抽象描述不能真正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只是以葫芦画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不够深刻,未能切实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导致课堂上素材单一,照本宣科,机械训练。学生未能经历在对比、发现、辨析、归纳中,逐步抽象概念本质的过程,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具有极强的基础性,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鉴于此,本文拟以《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丰富的数学素材,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樱去伪存真,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概念的认知体系。

一、设计对比素材,在比较中明晰概念本质

【教学片段】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游戏:跟好朋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比比谁赢的次数多,时间为20秒。如果赢一次得5分,在刚才的比赛中你赢了几次,得多少分?

(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抢答)

师:为什么他们得的分数不一样?

生:因为他们赢的次数不一样。

(出示:赢的次数变化,得分也随着变化,赢的次数和得分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出示:这四个材料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①64名同学排队做操:

排数: 2 4 8 …

每排人数: 32 16 8 …

②小红浇树时间和浇树棵数:

浇树时间/时: 1 2 3 …

浇树棵数/棵: 18 30 36 …

③王老师用计算机打字:

时间/分: 1 2 3 …

打字数量/个:60 120 180 …

④圆周率和圆的周长:

圆周率: π π π …

圆的周长: π 2π 3π …

交流汇报:

生1:我认为①、②、③中的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因为排数变化,每排人数也在变化……

生2:是因为排数的变化,每排人数才发生变化的,②、③中也是这样。

师:是呀,都是因为第一种量的变化引起第二种量的变化。

生2:(迫不及待)我发现了①、②、③中的两种量虽然都是相关联的量,但它们变化不一样。①中的排数在增加,但每排人数在减少,而②、③中的两种量都是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增加。

生3:②、③中两种量的变化也有不同,③中王老师每小时打字的个数都是60个,而②中小红每小时浇树的棵数不相同。

生4:④中的圆周率和圆的周长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圆周率是固定不变的量。

生5:我同意,前面3个材料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是变化的。

师:你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两种量,它们也是相关联的吗?

生6:这几天我正在看一本书,已看页数和还剩页数应该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7:我的年龄和妈妈的年龄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我的年龄变化,妈妈的年龄也在变化。

……

师:你们现在觉得怎样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呢?

师相机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课始,教师采用学生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紧扣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赢的次数变化,得分也随着变化,从而为学生学习“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了有效的思维预热。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促成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教学中,注重运用比较策略,有利于学生把握区别,深化认识。上述片段中,为了凸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概念本质,教师精心选择了4个对比性学习素材,让学生判断每个材料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在比较、反思、举例中逐步发现:相关联的两种量首先是两种变量,它们的变化可以是同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可以是相除、相乘、相加、相减关系的两种量……学生依托教师提供的对比素材,主动感知,层层剥离,实现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明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概念本质,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内化,充实饱满,意味深长。

二、巧用教材素材,在类比中建构概念模型

【教学片段】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题: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

认真观察表中路程和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生1:我发现了时间增加,路程也随着增加,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2:我发现了每一组的路程除以时间的商相等。

生3: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都是80千米。

生4:时间每增加1小时,路程就增加80千米。

生5: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扩大几倍。

生6:任意选两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能组成比例。

……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计算、讨论、交流发现了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蕴藏着这么多规律。有了这样的变化规律,路程和时间就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正比例)

出示“试一试”: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支 \&1 \&2 \&3 \&4 \&5 \&6 \&…\&总价/元 \&0.4 \&0.8 \&1.2 \&1.6 \&2.0 \&2.4 \&…\&]

数量和总价也成正比例关系吗?(学生从例题的研究受到启发,自主进行探究)

汇报交流: ……

引导回顾: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觉得成正比例的量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生: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几倍,任意两组对应的数量能组成比例,每一组两种量的商或者比值是一定的。

师:说得真完整!数学家们又是怎样概括正比例的意义的呢?能不能再简洁些呢?

(生深思片刻)

生1:我觉得“正”字表示的就是这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增加”可以省去。

生2: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时,商也是一定的,所以只要留一个。

生3:(恍然大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当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时,这两种量必然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然相对应的两组数据也可以组成比例。所以把“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几倍,任意两组对应的数量能组成比例”也可省去。

生4:(迫不及待)原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特点就是:相关联,比值一定。

师:你真有眼光,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是一样的!(出示正比例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的富有个性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理解,结合已有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诠释。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出示例题,抛出开放性问题“认真观察表中路程和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了前面学习活动作铺垫,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展示了自己多样的认知表达,对正比例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此时,教师没有急于揭示正比例的意义,而是趁热打铁,再让学生尝试判断“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在判断过程中学生对正比例的各个零散的特点自觉地进行整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初步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数学家们又是怎样概括正比例的意义的呢?能不能再简洁些呢?”最后,教师适时提出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深思,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与其他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抽丝剥茧,一步步触及概念的本质,真正建构起概念模型。此时,正比例意义的揭示便水到渠成了。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充分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巧用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素材组织教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展开充分地思考、表达。虽然花时较多,但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回顾、分析、反思,去除“正比例的意义”的外壳,抽取概念本质,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效建构起数学概念模型。

三、改编游戏素材,在应用中强化概念理解

【教学片段】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播放“最强大脑”视频)

师:想不想运用我们今天刚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的知识也来玩玩这个游戏?

生:想!

课件出示:最强大脑在哪里?

生:在这里!(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伴随着“最强大脑”的背景音乐,先出示第一组数据1、15,数据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为2秒,接着出示第二组、第三组……)

张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表:

[时间/时\&1 \&2 \&4 \&6 \&8\&… \&生产零件数量/个\&25\&40 \&60\&180\&200\&… \&]

(学生们屏着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嘴里轻轻地念叨,口算着每一组数据的比值)

师:表中列出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

生(异口同声):不成正比例!因为时间和生产数量虽然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比值不相等!

师:看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关键看什么?

生1:比值是不是相等。

生2:首先要看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竖起大拇指)你是“最强大脑”,还想再玩吗!

(课件出示:做同一种服装,做的套数和用布米数如下表。)

(几个学生非常激动地举起了手)

生:老师,现在我就能判嗔耍∥掖印白鐾一种服装”上看出了:做的套数和用布米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布米数和做的套数的比值就是每套用布的米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生纷纷点头同意)

师:咦,看来,你们还能抓住关键词句来判断,“超强大脑”非你们莫属!

师出示数据验证:

[服装数量/套\&1 \&2 \&3\&4 \&5\&…\&用布数量/米\&2.2\&4.4 \&6.6\&8.8\&11\&…\&]

师:还敢接受挑战吗?

生:(信心满满)想!

课件出示:(1)圆的直径和周长。(2)小红的年龄和身高。

生: ……

师:还想继续吗?

出示: x和y成正比例关系,空格处应填几?

生1:我知道空格处应填7.2,因为2扩大3倍是6,所以将2.4扩3倍就是空格处的数据了。

生2:我用的是解比例的方法,列出的比例式是[22.4=][6y]。

生3:我是先求比值:2.4∶2=1.2,那么y∶6=1.2,y=1.2×6=7.2。

……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述片段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练习巩固巧妙地进行改编,使用学生非常喜爱的“最强大脑”游戏形式,在颇具神秘感的“最强大脑”的背景音乐中,数据短时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营造了紧张而有趣的练习氛围,此时的学生必然会抓住概念中最本质的特点,利用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否一定,进行快速判断。因而,材料2中学生根据“做同一种服装”这一关键句直接判断服装数量和用布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貌似“出乎意料”,实则“顺理成章”。后面的纯文字表述在前面的层层铺垫下,学生的正确判断也已不再是难点。在最后一道练习题中,正因为学生在探究中对正比例的特点有了丰富的认识,学生在解题时便能灵活地运用,出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游戏中身临其境的体验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在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活动中,学生变“认真听”为“主动想”,变“死记硬背”为“经验积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这样的应用、交流和积累中逐步深入、强化。

笔者认为,概念教学应摒弃让学生简单复述、死记硬背的做法,杜绝教师越俎代庖式的简单归纳,重视在丰富的数学素材中,引领学生走近概念、主动思索、智慧发现、明晰本质、升华认知。上述三个教学片段,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心打造丰富的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现的突破口,促使学生主动建立起对概念的整体认知。学生能透过抽象的概念,在脑海中映射出多样的、丰富的、个性化的理解,这样的概念建构是有生命力的、无痕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是深刻的、有效的。

篇6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材;部分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10-0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做好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人是一直处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做大量实验,有时较为成功,有时不令人满意,就随时思考、亲自动手,以改进实验。本人不断向同行学习,坚持学习各种纸质的、电子的化学文献,随时收集、整理有关九年级化学实验改进的内容,试用后筛选出较简单实用的改进实验。经多年积累,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材的单元、课题为序综述如下,供教学一线的九年级化学教师参考、研讨。因积累的时间很长、文献的辗转引用等,其中部分改进的原创者有误或缺如,请指正。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一单元课题2,上册12、13页探究实验]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教材是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此操作学生不易掌握好,火柴有的中间、两端都变黑了,甚至燃起来,有的中间、两端都不黑。有人改进为:用直的细铁丝或细铜丝平放在火焰上接近灯芯处,约1秒后取出。可明显地看到金属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内焰及焰心部分较暗,从而推断出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现象明显,操作容易。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以引燃蜡烛。教材是用火柴点燃白烟,由于白烟易摇摆飘散,点火时往往火柴离烛芯很近才能成功,学生会误认为是烛芯被直接点燃,说服力不强。对此,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三中学的张艳萍、王崇庆老师改进为:蜡烛熄灭后,马上在其上方罩上一个螺旋铜丝圈,白烟顺着该圈上升,这时在圈的上方点燃白烟,现象明显,说服力很强。教材用火柴点燃白烟,由于从吹灭蜡烛到划燃火柴的时间较长,有时又不能一次划燃火柴,白烟往往已散尽,蜡烛很难重新燃烧。对此,有人改进为:熄灭蜡烛前将打火机并排靠在蜡烛旁,吹灭蜡烛的同时按下打火机,即刻点燃白烟,引燃蜡烛。效果明显。本人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选粗蜡烛、长灯芯、大火焰,右手用镊子夹住一根直径约为0.2厘米、长约10厘米的金属管或玻璃导管,将下端接触燃烧很旺的蜡烛的灯芯,管倾斜向上,等约15秒上端管口飘出白烟,左手用打火机点燃,管口持续出现一个小火焰。现象很明显。

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二单元课题2,上册33页]

因教材中没有相应实验,学生不能直观感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有人增设了一个实验:取两瓶氧气,分别正放、倒放在铁架台上,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同时实验。观察到带火星木条都会复燃,不同的是,正放的那瓶氧气可以连续试验十多次,而倒放的那瓶氧气只能试验三五次。分析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单元课题2,上册34页实验2-4]

铁丝的选材,本人抽下废旧石棉网上的铁丝,用砂纸打磨除锈,若极细就将4~5根绕成一根,若较粗就只用一根,在粗金属丝(如燃烧匙的柄)上绕成螺旋状。有人不拴小木条,把螺旋状铁丝在无水酒精中蘸一下,立即点燃,立即伸入氧气瓶中。现象明显。

有人改用市场上卖的洗锅碗用的钢丝球(本身就薄且卷曲),剪成一小团。不必蘸无水酒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然后伸入氧气瓶中,会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非常明显。

四、分子运动现象──氨分子的扩散[三单元课题1,上册49页探究实验]

教材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氨水的用量较大、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对此,有人改为微型实验: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滤纸剪成小花形、用细铁丝串成一花束、插到一小块泡沫塑料上固定,向滤纸滴上酚酞试液,用小贝壳、瓶盖、装药片的空铝塑板等代替小烧杯,内滴入浓氨水,可看到小花由白变红。现象明显,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把实验微型化,节省了药品,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有人改进为: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小猫、小狗、蝴蝶等),把滤纸用窄胶带粘在大烧杯侧壁下部,向一个瓶盖注入浓氨水,将烧杯倒扣在瓶盖上,能较快看到滤纸上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现象明显,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良好感情。

五、氢气燃烧[四单元课题1,上册79页实验4-5]

氢气火焰的淡蓝色很浅,白天不易看到,部分学生不觉得它在燃。有人在火焰后用黑色纸板衬托,稍明显。本人用小片餐巾纸放在管口,学生明显看到纸被点燃,对氢气在燃烧确信无疑。

氢气验纯后试管内本生有余焰,但是余焰不易被观察到。为了让学生确信试管中有余焰,天津市杨村第二中学的任培文、杨士祥老师增加如下操作:验纯后立即把试管口朝上、稍微倾斜浸没在水槽中,水进入试管,剩余氢气被排出,在试管口可看到氢气继续燃烧的火焰,现象明显。

教材是在带尖嘴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由于玻璃中钠离子的缘故火焰呈黄色,看不到淡蓝色火焰,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可将玻璃尖嘴导管改成金属针管(如气门针、注射针头),点燃氢气呈淡蓝色火焰。

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五单元课题1,上册92页探究实验]

可增做实验:取下火柴头2-3个放入试管中,在橡皮塞的导管上拴紧气球或塑料袋,用塞子塞紧试管,放在天平上称量。取下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火柴头在试管内燃烧,气球先膨胀,冷却后收缩。燃烧结束后放回天平左盘,天平仍然平衡,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以上有关人教版2012年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1~5单元部分实验的改进,定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以期更为完善,更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鲍正荣.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M]. 四川: 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2001:

[4] 高 芮.中学化学课堂实验的改革与创新[D].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10级,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86-03

一、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

(一)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专业。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二)背景与基本思路

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升级,要求高等教育迅速做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变革,要求工程技术人才既要掌握应有的知识,还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具备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大系统的理解与掌控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从事职业工作的工程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鉴于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模式与现代工业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制约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此背景下,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对培养具有良好工程能力和现代工程意识的应用型本科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决定积极主动地应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要求,以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引,以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为龙头,以团队建设和项目运作为着力点,以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激励机制与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内涵的科学分析

(一)能力本位

CDIO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能够领导新产品开发、实施过程控制和指导系统的创造与运行。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必须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来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其次,CDIO的目标强调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教学模式就是通过真实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社会实际环境下的系统构思和工程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

(二)“做中学”与“一体化”

CDIO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将工程产品、生产流程或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抽象为“构思、设计、实施、操作”4个阶段。其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联,以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这就要求正确处理课程的功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以全面落实由职场需求和学科专业要求确定的能力和态度目标,以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的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工程教育环境与产学合作

“工程”是科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精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产品。CDIO第一条标准就是关于环境的定义:产品、流程、系统的生命周期发展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是工程教育的环境。所以,对工程教育而言,就应该将职业的实践环境引入大学作为教育的环境,首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把产业界做过的项目来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把课堂学的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替代现代产业环境,只有经过真正产业环境训练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因此,必须引入产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实用的技术,更且在成本、质量、团队合作、劳动安全、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高。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

基于对CDIO内涵的分析,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导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要求和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正确处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将企业生产的实际引到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二)全人教育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习得,还要使教育者在世界观、方法论、智力、情商、道德操守、创造性、身体与心理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即培养“完整的人”。

篇8

关键词:工程模式;应用型;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15-02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这种人才多在基层,在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特征主要有:

1)善于在学习、工作、生产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以探索解决。

2)善于利用多种平台和手段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3)有协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的力,且与人为善。

4)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心理品质。

5)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一个好的应用人才,首先除了能够对一个问题深入追究下去以外,更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会做人、会沟通,关心一个团队的目标是什么,管理的需求是什么。好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这些概念,否者就不知道目标是什么。

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经具有完整的体系设计和高度的可操作性。《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而言往往存在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皆在培养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成为一个晗待解决的探讨问题。这里我们将探讨和研究并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选取

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操作两部分: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软、硬件基础,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宏观上对计算机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应用操作部分,使学生掌握各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操作方法,通过对应用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应用软件的操作,为其进一步从事计算机的应用奠定基础。

1.2 学科交叉内容的选取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也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其计算机的应用操作也是初次使用,熟练掌握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重点介绍基本理论外,还更加注重对操作技巧的培养和实践,以至于详细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在讲课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提高。据授课之前的统计(以20122013(1)学期1206201班级的授课为例)有67%的学生会进行简单的 Office操作,89%的学生从没有接触过 Photoshop及 Flash软件,3%的学生基本不会使用电脑。授课后,其90%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操作,成效显著。

1.3 修改大纲和编写反应改革成果的配套教材

教学大纲是体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随着现代改革的深入和学科前沿的发展,两年来我们两次修改、补充、完善教学大纲,于此同时,积极参加新教材的编写,再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和参与教材编写,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学生也希望结合实际教学,学到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2 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2.1 削减理论课学时数,加大实验课程学时数

将原有的理论学时搬到实验机房授课,相对于加大了实验课程的学时,使学生有更多操作练习的机会,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改革

近两年,结合不同的应用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强调“少而精”贯穿整体优化原则。加强未接触课程的讲解,多练多操作。

2.3 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须。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法、启发式方法、参与式方法、导入式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真正做到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案例化。

3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必将得到重视和普及,也会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不断探索适合计算机基础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造就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计算机基础教育必将得到重视和普及,也会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不断的按照应用型学生学习规律追求和探索,科学施教,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居晓. 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1(54).

篇9

【关键词】CDIO;材料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Curriculum reform and research of material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based on CDIO concept

Zhang Xinjian Niu Li Duan Xianyo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241002)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material analysis and test course under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 on teaching reform of CDIO cours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design. Re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DIO concep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students generally reflect the teaching effect than ever before.

【Key words】CDIO; Material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砉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该模式以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全过程为载体,强调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工程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主动学习、团队交流及工程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能力[1-2]。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是我国理工科院校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检验、显微组织分析、宏观检验与断口分析、力学分析、无损检测等五部分内容,将CDIO理念引入到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系统观念、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后续专业的建设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1 传统理念下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内容

由于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前期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缺乏系统性的工程实践性项目,工程教育中融入的素质教育内容更少,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遇到工程问题不知从何分析、如何解决,缺乏团队精神及责任感等,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1.2 教学方法

灌输式单向传输教育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探索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出信息时代具备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学生。

1.3 实践教学

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实践性较强,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偏重于实践能力,然而现在多数高校中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实验仪器设备相对落后、仪器设备数量及利用效率相对不足、所开设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制约了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3]。

2 基于CDIO理念的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2.1.1 教学内容新颖化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反映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成果,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本学科相关的最近学术发展动态教授给学生,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参考的思路或可供选择的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4]。

2.1.2 教学内容实际化

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采用经典案例引入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结合工程实际及知识要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

2.1.3 教学内容综合化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综合工程设计教学和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

课程在维持总的课时基本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因此必须压缩授课学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2.2.1 开展研究型教学

通过大量的自学知识和讨论课程,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发言讨论、相互交流、互相点评,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

2.2.2 增加工程案例教学

通过工程讲座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进行工程实例讲解、工程事故分析,指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启发创新思维,学会现场调查,加强学生对材料失效问题分析及判断能力的训练。

2.2.3 开展学术报告讲座

通过邀请材料检验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认识、加强学术交流、获得最新前沿知识、了解新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3 优化课程实践体系

采用基于现代化教学方法、基于CDIO工程项目理念的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实践。比如传统教学的金相显微实验只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对验在将来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理解不深。在基于CDIO理念下的工程实验中,学生通过金相显微镜对断裂零件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进而确定材料种类及断裂的原因,并形成书面报告。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设计实验流程,进行断口分析、金相打磨、金相观察,这样的实验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3.1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在授课前首先明确提出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学生针对实验目标及内容进行分组,由学生项目小组查阅资料,确定实验原理(Conceive),收集实验资料,制定实验方案(Design),落实实验耗材,设计实验过程,安排实验操作(Implement),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和评价,经过进一步修改后进行重新设计和执行(Operate)。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做实验,实验效果将明显改善,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流程有充分的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在学生头脑中的留下深刻印象。

2.3.2 构建开放式材料分析CDIO创新实验室

以CDIO创新项目为载体,努力构建开放式材料分析CDIO创新实验室,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平台,学生进行一些验证、工程模拟和探索创新试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科研训练,鼓励学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探索性研究,自主设计创新性试验。学生项目小组通过调研,自行搜集资料,自行构思设计内容(Conceive),设计实验方案(Design),在操作过程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实验(Implement)和验证(Operate),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6]。

2.3.3 推行课程设计改革

针对材料分析及检验课程模块,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进行工程模拟、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将CDIO理念运用到材料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性和探索性项目为设计载体,将CDIO理念始终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促进深入掌握各门核心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工程实践领域,并且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先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培养高技能型创新性人才、实现特色办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纯翼,阳艳. CDIO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实践构思[J]. 科技信息,2013,02:4.

[2]赵竹,CDIO模式下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5,05:32.

[3]龙诺春,余丽红,于伟.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构建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3,Z1:65-66+68.

[4]周宇,王文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2:83.

篇10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元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元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第二个理财概念:剩下的才是财富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管家里要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

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的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请看如下图示计算: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总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现在中国,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第三个理财概念:先储蓄,后消费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