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防治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病虫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病虫防治

篇1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篇2

一、认清形势,加强领导。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和防治预案,加强对村(居)及相关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和协调,对出现重大病虫害的地方,立即组织专业队指导,加强统一防治。镇农技站负责全镇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调查、防治技术指导,向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虫害情况,印发技术资料。村(居)负责本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加强宣传,督促农民加强防范,及时报告病虫害发展情况;如有重大病虫害发生,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消灭病虫。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要切实做到每三天一查、一报。农技站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抓好田间调查,做好预测预报;镇上领导按平时工作分工驻片包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包社,使工作层层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推动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植保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深刻认识工作方向。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县属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区,根据调查统计,水田主要病虫害种类大约有10多种,旱田主要病虫草包括粮豆作物、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种类大约有30多种,尤其最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所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种植业产值的10%还多。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上,截止到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当然它的应用效果不容否定,但是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敲响警钟。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杀虫效力,人们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经为期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发生更严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药量,越加药量,病虫害抗药性越增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单独依靠一项其它的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证明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单一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确综合防治的科学概念。今天的综合防治的含义已经更为丰富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基本特点: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第二个基本观点: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第三个基本特点,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综合防治呢?

一是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人

转贴于

类一直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所困扰,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明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则可想而之。因此,综合防治不仅仅是植保工作方针,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政。

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素质。要利用广播、电视、材料等形式,全面宣传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清楚概念,教会方法,搞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把综合防治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

三是要建立综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直观、宏观认识,示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逐步走向综合防治之路,自觉实施综合防治工程。

篇4

关键词:北碚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持续开展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示范片,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作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减少农药药害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和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农村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

1.1发展历程

从2010年开始,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北碚区开始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扶持,从宣传到组建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在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和北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区植保部门和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1.2组织类型

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管理形式上有专业合作社型、大户主导型、企业基地型和应急防治型等,有代防代治、承包防治、项目配套防治等几种服务方式。应急防治组织的器械由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的应急防治,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组织申请,并在工商备案,由植保部门统一管理,每年根据防治面积补贴一定的物资和经费,工作相对灵活。

1.3组织规模

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队伍逐年增加。专业化防治从2011年的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2016年的7个。从分散小面积的蔬菜、果树逐步规范到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生产上实施专业化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全区共组建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10台,拥有机手1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200hm2,防治面积达333hm2次;2012年全区共组建2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20台,拥有机手2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000hm2,防治面积达1467hm2次;2013年全区共组建6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60台,拥有机手6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200hm2,防治面积达1630hm2次;2014年全区共组建7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70台,拥有机手7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333hm2,防治面积达1667hm2次。为了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专业化组织走上市场化运作的方向,2015年在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选择了市场效益较好的4个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2016年选取了市场效益较好的2个组织进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

2专业化防治成效

2.1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统一防治的效果较分散防治好。北碚区大春季粮食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已经威胁到了北碚区农业生产安全,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有限,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能够做到统一、快速、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2.2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在区植保植检站和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服务的,根据植保信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和减少施药次数。据调查,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北碚区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与农户自防比较,防治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节省防治成本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作物用药次数减少1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2.3减轻污染,保证安全

目前北碚区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农业基础知识,不懂得安全用药,习惯随意加大单位面积用药量,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对症用药,习惯随意用药,造成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移和农药流失严重,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加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这不仅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北碚区专业化防治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建设过程中,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主要依靠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的人力、财力有限,所起到的示范效益仍然十分有限。2)北碚区地处山区,主要使用的植保器械还是以半机械化产品为主,要靠人背负辅助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规模小,收费低,利润空间较低。3)目前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较小,满足现代农业要求有困难。常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6.7hm2万次左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仅达1333hm2次,且主要集中在水稻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农作物种类。4)专业化防治队管理相对松散,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专业化防治”仅是机手的兼职工作。

4发展策略

4.1发展目标

专业化防治组织应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工作。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4.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认可度不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收入低,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大量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扶持,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

4.3强化队伍建设

篇5

一、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今年的特大旱灾将导致小麦条锈病、小春蚜虫、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发展趋势;水田保水差,造成水田普遍失墒开裂,破坏了药膜覆盖层,使除草剂不能起到封闭土壤的作用,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喜高温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将加重;玉米由于墒情差,气温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将面临出苗差,草害、地下害虫、锈病、蚜虫、粘虫等危害加重;蔬菜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也将加重发生。为此,各级植保部门要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田间调查,预测预报病虫发生动态,结合病虫发生实况及时编发简报,提前做好农用物资储备,指导各地开展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药用药安全水平

要加强对群众用药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利用各种培训会、防治现场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做好农民群众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指导和用药安全工作,深入防治现场,指导农民什么时候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药,不得多种农药同时混用。要加强稻田水浆管理,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要注意科学用药,适时用药,漏水田、台田不可用药,施药后保水是确保防效的关键,切忌漫灌、串灌,田间缺水时可缓灌,但不要淹没心叶;施药后保持水层3-5公分,一定要保水4-5天,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除草效果。

三、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治工作

(一)稻飞虱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稻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稻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等,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尽量考虑对天敌的保护,掌握在若虫盛期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000头,及可进行防治,必须进行统一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防治

寄生性天敌卵期主要有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期主要有纵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菲岛瘦姬蜂。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隐翅虫类、蛙类、蜻蜓类、瓢虫类等30余种,其中草间小黑蛛和表翅蚁形隐翅虫等捕食力最强。设置诱集田,缩小发生和防治面积,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减轻或避免受害。孕穗至灌浆期受害损失最重,蜡熟期次之,分蘖期最轻,因此孕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重点。常用农药有杀螟杆菌、杀虫脒、杀螟丹、辛硫磷、敌百虫、杀螟硫磷、杀虫双等 。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也可以通过品种布局设(来源:文秘站 )立诱杀田,减少施药面积。

2.生物防治:天敌对稻纵卷叶螟有强烈的控制作用。我国采用人工繁殖赤眼峰防治稻纵卷叶螟已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立了赤眼蜂生产线,为大面积生物防治打下了基础。生物源农药b.t.乳剂防治效果也较好。

3.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掌握在防治适期(孵化高峰至3龄幼虫前)施药。注意选择高效长效,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

(三)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较严重。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

2.症状表现: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受害茎部,产生稍凹陷褐色条斑,潮湿时,产生白霉,受害薯块,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②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的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地下害虫防治

1.预测预报:认真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组织防治。

2.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3.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ml,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篇6

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最先有日本、美国、韩国、巴西等国家研发应用,其中,日本是世界上应用植保无人机最早和进行农业作业最为广泛的国家。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2000多架农用无人直升机应用于农业作业,“飞手”14000人多。韩国自2003年,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日趋增加。美国在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上遥遥领先,无人机植保作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由此可见,农用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巨大。我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农用无人机;2010年,我国首架农用无人机试飞成功;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农用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副总理曾经5次视察河南某公司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对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鼓励与认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林州市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林州市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林州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收获均取得了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林州是“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进城务工,田间作物的管理越来越缺少劳力,严重地影响了林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植保作业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速度快,危害面积大,每年因病虫害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而导致减产10%~30%。面对大面积突然暴发病虫害疫情时,在短时间很难找到大批施药人员,病虫害防治成了农民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植保新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林州市地处山区,各家各户自成一统,地块小而分散,加上大部分地方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植保工作,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农用无人机能更好适应林州复杂地况的起降,对田间施药,不伤苗、不毁苗、方便快捷、防治病虫害效率高。

三、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优点

(一)操作简单无人机不需要专门跑道和起降机场,田间地头就能垂直起落。从几米到几十米施药防治病虫害,根据情况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飞行参数可预先设定,智能化喷防,作业高度低,漂移小,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度的农作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无人机整体轻巧灵活,容易操作,普通农民通过20d培训,就能掌握飞行要领并实施喷洒作业。喷洒前,提前采集农作物的GPS信息,规划好航线,飞机基本可实现自动喷施,成为容易操作的“傻瓜机”。无人机作业,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施叶面肥;既适用于小麦、大豆、水稻等低秆作物,也适用于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和林果带;同时还适用丘陵山区作业。无人机体积较小,利用面包车就可以实现跨区、跨省作业。(二)环保效果好,喷洒农药用量少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科学使用农药提出更高要求。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减少对环境农作物的污染。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农药中毒,大大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大农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防治6.67~8hm2,其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是人工作业的12.5倍以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尤其应对突发、暴发性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效果非常好。2016年,陕西局部地区玉米地黏虫暴发,农用无人机大展身手,对重发田块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虫情危害。(四)农药喷施质量高现在人们日趋重视粮食,大多数人更喜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人工喷药随意性大,不能精准喷药,容易造成某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农产品质量。农用无人机能更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四、2016年林州市无人机防治农作物情况

目前,林州市共有10架无人机,全部由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在林州农用无人飞机作业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小麦、玉米。2016年主要在林州市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和姚村镇作业,这10架农用无人机机型全部为QF80,无人机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不能有信号塔和高压线,距离信号塔和高压线至少100m以上。无人机作业效率为0.1hm2/min,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对人体不产生要害,其中,果树作业成本15元/667m2,小麦作业成本18元/667m2,玉米作业成本35元/667m2,全部由农民自付,政府暂无作业扶持措施。除在本地作业外,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还去外省作业。

五、林州市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83-01

涡阳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县境地势平坦,适宜农作物种植。涡阳县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3.13万hm2;201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6.93万hm2,播种面积24.27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平均产量5 130 kg/hm2,总产量124万t。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1.44万hm2,平均产量7 545 kg/hm2,总产量86万t;玉米播种面积4.33万hm2,平均产量4 440 kg/hm2,总产量19万t;豆类播种面积7.2万hm2,平均产量1 725 kg/hm2,总产量12万t。

随着农作物整体结构调整、品种抗病虫害性能提高、耕作制度逐渐优化,病虫害发生出现了频率快、范围广、抗药性强、持续时间长、程度加重等现象,不仅给农民防治病虫害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还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现结合涡阳县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对策。

1 病虫害发生概况

涡阳县农作物病虫害一般年发生73.33万公顷次左右。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赤霉病、穗蚜、红蜘蛛等;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茎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玉米螟、蚜虫、弯孢霉等;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枯萎病、叶斑病、食心虫、豆荚螟、豆天蛾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方式单一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但是目前涡阳县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方式单一,而多数病虫害只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种植条件,改进农业栽培技术和措施,使病虫害没有生存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同时部分农民认为预防无法直接显现出效果,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并不注意进行病虫害预防工作,综合防治效果较差,造成病虫害抗药性越来越强,不断出现生理小种,为进一步防治带来更多的困难。

2.2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用药量掌握不当

涡阳县部分农田管理粗放,劳动力缺乏,存在重虫轻病、重治轻防的现象,等到病害发生且较重时再进行防治已错过了其防治适期,效果不理想。在防治的过程中,部分农户无法正确掌握农药使用量,存在用药量(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的思想,有的甚至在不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混配农药,导致化学药害成为作物的又一危害,出现落花落果、叶片变色变硬、生长点封闭等现象,并且还造成大量的化学污染[1-2]。

2.3 科学防治水平低,统防面积小

在防治过程中部分农民还存在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不能正确选择药品以及喷洒配方存在经验主义,重视虫害防治,但不了解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农药的喷施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当,不能准确喷到发病部位,影响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普遍偏小,服务能力有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大多是一家一户进行防治,统防统治面积小。

2.4 农药市场不规范,技术与器械落后

部分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法律意识淡薄、监督检查不到位,存在办证意识不强、无证经营农药、“游击”经营等行为,大量假冒伪劣、过期低质、标签不规范、老药新名、一药多名的农药混入市场,农药质量令人堪忧。同时,在销售过程中,买卖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品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农药经营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根据农药的使用特性以及病虫害的特征进行对症下药,经常出现误导农民购药等问题。在生产使用器械上,涡阳县还普遍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此种器械不仅技术性能较差、制造工艺落后,而且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雾化质量差、雾滴大,使药效受到影响。除了器械使用落后外,涡阳县的技术服务也相对滞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服务方式与效率较落后,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无法真正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教育的需求。

3 防治对策

3.1 科学防治,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应摸索当地的病情、发生时间规律,根据不同种植品类分析不同的病虫害特征,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病虫害辨别,抓住最佳时机,对症下药,通过实践教育扭转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严格按照药液使用的浓度、药量配制,在使用前注意各药剂之间的搭配以及残留液的清洗和保存,掌握配施药技巧,包括喷药的合理时间、位置、角度及速度,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黏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

3.2 加强监测预报,注意综合防治

为增强农民防御认识,依托涡阳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全面推进测报调查的标准化,提高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化技术,及时、便捷地将信息传送到基层和广大农户的手中,从而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对症下药。在防治方面应通过多种方式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如选用优良抗病虫品种,确定适宜播种期,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增施有机肥、配方肥,合理密植,适时浇水施肥,及时清洁田园,摘除病虫植株的叶、果等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嫁接换根及起垄栽培等。

3.3 规范农药市场管理,引进新技术与新器械

为避免不规范农药市场,应加大农药登记管理力度和监管力度,严禁农药市场出现假冒伪劣农药、国家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新品种,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烟碱杂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生物制剂等,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保护天敌,维持生态平衡;大力推广机动弥雾机、热雾机和无人飞机施药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3-4]。

4 参考文献

[1] 曲建东.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7):178-179.

[2] 李全启.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9):114.

篇8

关键词: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083-03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in Wuhan

ZHU Bo-hua1,LONG Yun-tian2,ZHU De-xiong3,TANG Shao-yun1, ZHANG Kai1, WANG Shuang-ning1

(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of Wuhan City, Wuhan 430016,China;

2. Wenhua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3. Soil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Station of Huangpi District, Wuhan 430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anings,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 of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in Wuhan, proposals for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and multi-channel investing capital; focus on supporting to cultivate a dominant forc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enhance service ability; expanding business scop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t.

Key words: Wuhan; crops; diseases and pests;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升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和“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将进一步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1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重大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害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现阶段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是“十二五”植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1.1是应对农作物病虫害不断发生变化的态势,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的需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武汉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种植结构多样化。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在武汉市发生范围广、危害重,西瓜病毒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也传入武汉市,严重威胁武汉市农业生产安全。而这些病虫的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仅仅依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是难以做到的,只有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提高防控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稳产丰产[1]。

1.2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促进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特别是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防治工作尤其难落实。这种现状为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推进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器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可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实现机手增收。

1.3可以促进科学用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武汉市目前农业生产仍以农民承包种植为主,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盲目、大量用药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而且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推进专业化防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2]。

2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

武汉市农业发展方向为“两型”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长期以来都很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自2005年以来,武汉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统防统治工作经验基础上,整合购机补贴及家园建设行动项目资金,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组织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构建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机制,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试点示范,并按照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的思路,逐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2.1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252个,其中机防队225个,机防队员2 310人,补贴购置机动喷雾器12 383台,覆盖作物包括水稻、油菜、棉花、玉米、蔬菜等,服务覆盖面积达30.08万hm2以上,其中全市水稻机防面积达60%以上。专业化防治杀虫效果达95%,防病效果达85%以上。据测算,水稻实施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主防治的效果提高15%以上,防治效率提高80%,平均减少2次用药,每公顷节省农药费用270元,节省人工费用450元,增加稻谷产值600元以上,平均每公顷水稻增产节支增收1 320元左右,全市增收13 728万元以上。

2.2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形式

目前武汉市专业化防治组织主要有5种形式:一是应急防控型。以街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组建应急防治模式,在防治关键时期开展应急防治;二是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集体防治模式,为本村或周边地区病虫统一防治服务;三是专业合作型。以协会、合作组织为主体,组建协会服务模式,对加入组织的农民提供优惠服务和对其他农民开展有偿服务;四是大户主导型。以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组建产业基地服务模式,主要服务生产基地,兼顾周边地区;五是配套服务型。以农药经营企业为主体,组建经营实体配套服务模式,建立群众植保机防组织。

2.3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方式

武汉市专业化防治组织本着“服务为主,自愿互利,合理收费”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取承包防治,通过阶段承包或全程承包等方式,由机手带药实行“五统一分”(即统一测报、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收费标准,分户防治),收取一定费用,每公顷按150~180元收取;二是采取代防代治,农民出药,机手施药,收取代治费,每公顷按90~120元收取;三是自防自治,购药、施药由龙头企业、种粮大户自己解决;四是统防统治,在应急防治的关键时刻,由政府统一调度,开展应急防控和救助防控,不收取任何费用。

3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不稳定,统防统治规模小,覆盖率低,防治对象大多限于水稻等作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资金投入不足

病虫害防治需要的植保器械前期投入很大,而病虫害属于生物灾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成灾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收益小、风险大,加之自身属于微利行业,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因此存在严重的经费不足问题。

3.2队伍不稳

虽然武汉市机动喷雾器数量达12 000多台,机防队达225个,但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少。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施用农药风险大,每年就防治几次,时间短,收入少,队伍稳定难。

3.3防治风险大

由于病虫害防治受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风险难把握。并且部分农户对病虫害达标防治认识不清,对防治效果要求过高,时常出现防效纠纷问题。

3.4大面积统防统治少

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制约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农户存在惜本思想,不愿接受机防服务,只有在人手实在不足的情况下才聘请别人进行防治,使专业化防治工作大面积连片开展难度大,影响了专业化防治效率。

3.5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各乡镇农技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技术人员少,职能多,田间调查时间难以保证,技术宣传、田间指导显得滞后,而村级没有农技员,使得机防组织适期防治、科学用药难度较大。

4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对策

随着现代都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将建设专业化防治组织作为植保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这将是推进武汉市专业化防治发展的良好契机。

4.1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投入资金

一是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专业化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要争取固定的、长期的地方财政投入来扶持和稳定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争取上级业务部门专业防治的项目和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农作物病虫防控项目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从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等相关涉农资金中,重点支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与有关保险部门协商,争取办理专业防治有关保险。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取措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中来。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缓解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资金困难,促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快速发展。

4.2重点扶持,培育主导力量

围绕武汉市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板块基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资金、技术、物资等扶持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药经营实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特色、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培育一批信誉高、服务优、防效好、有活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发展规划、队伍稳定的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是落实有关政策。从植保器械、药剂、技术、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完善其服务方式、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增强发展活力,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的病虫害专业统治队伍,成为武汉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导力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示范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业防治的优势、做法和典型,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制定激励机制,重点对专业化统防统治先进单位及组织给予专项奖励。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全面推进武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4.3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一是帮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运作,使其尽快走上合作社制度管理和公司模式经营之路[3]。按照“十有”标准建设(即有注册登记、有章程、有规章制度、有组织牌匾、有办公咨询场所、有联系电话、有专业机手、有高效施药机械、有病虫发生信息栏、有示范区),实行“四上墙”(即服务公约、服务方式、收费标准、机手姓名及联系方式上墙)。在植保服务上,实行动态管理和建立跟踪服务档案[4]。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对专业化防治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健全防效认定机制,避免防治中出现纠纷,促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发展[5]。

4.4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能力

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与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紧密的业务指导关系,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选择本地种植面积大、易于开展统防统治的农作物为重点,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防效评估”的原则制定防治预案。二是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在防治适期前3~5 d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三是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高效的机械,如担架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四是办好技术培训班。对专业化防治组织骨干成员集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施药器械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使其达到“一能三会”标准,即:能维修机动喷雾器、会识别病虫、会正确施药、会检查防治效果。

4.5扩大经营范围,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周期短,季节性强,专业组织不能常年开展经营服务,可采取自立、兼并或联合其他合作社或组织等形式,通过向农户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来增加效益,如充实到农机专业化组织,可以从种到收实行机械化作业;充实到农药经销企业,可以实现供药、防治一体化;充实到农技服务中心,达到既开放卖药,又现场治病,可以实现病虫测报、田间防治一条龙服务。通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稳定专业化防治队伍,有经济实力提高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对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1]。

参考文献:

[1] 向子钧.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之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1(1):42-44.

[2] 黄光鹏,黄文九,贾雄兵.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思路探讨[A].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安全与现代植保[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5-19.

[3] 冀菊梅,郝兆宏,染晓青,等.洛南县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A].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安全与现代植保[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3-25.

篇9

一、**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及植物检疫现状

**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经全县5个乡镇街道办,全县有川台地10万余亩,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谷类等作物为主,以日光温室生产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受近年来暖冬天气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呈高发态势,全县农民普遍重视设施蔬菜及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忽视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盲目用药、不合理混配农药,有病虫就打化学农药等现象普遍存在,其它综合性防治措施推广应用步伐缓慢。截止2019年6月底,全县累计农作物防控面积**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防控面积**万亩次,蔬菜防控面积**万亩次,苹果防控面积**万亩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大田作物防控面积较少。过多依赖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目标任重而道远。全县广大群众对植物检疫工作概念不清,没有认识到搞好植物检疫工作是确保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为害我县农作物的重要举措,存在消极应付等现象,给我县植物检疫工作带来诸多弊端。

二、存在问题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防治意识较差。对玉米、豆类、马铃薯等大田作物忽视防治,特别是今年草地贪夜蛾从境外迁入我国为害,农民对其一开始并不重视,任其病虫害发生蔓延,蔬菜、苹果生产过程中只注重化学防治,忽视其他绿色防控措施。二是防治器械落后。95%以上的农户使用手摇式喷雾器,造成农药利用率低,跑、冒、滴、露成为常态,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县施药器械共计**台套,其中手动喷雾器**台套,背负式机动药械**台套,小型机动药械**台套,手持电动药械**台套,其他高效器械推广应用步伐缓慢。三是随意混配农药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农民为提高防效,随意将各种农药盲目乱配混用,用农药瓶盖代替标准量具称量,不考虑农药属性等,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极易造成药害。四是用药剂量偏高。每种农药都有规定的使用剂量,一方面绝大部分农民片面认为规定剂量太低,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任意加大用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规范用药,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土壤环境污染,导致防效下降而再次提高用药量。五是用药次数增多。有些农民为防止自家农作物遭受病虫危害,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而是不管有无病虫,每隔3—5天打一次“保险药”甚至病虫高发期每隔一天就打药一次,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六是施药时间和方法不当。用药时期:见虫就打药已成习惯,错过了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机,只好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次数。有的甚至不管有虫无虫,隔几天便打药。病虫害各有其发生、发展规律。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问题:一是全县农民自觉遵守检疫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据调查了解全县有30%左右的农民不了解《植物检疫条例》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不懂违反相关内容要接受相关处罚。二是种苗经销门店擅自调运种苗现象普遍,特别是蔬菜种子持证率低。三是全县部分农民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快速举报渠道不畅。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从事植保植检业务工作的全体技术人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植保新技术新器械培训,走绿色防控之路

通过定期召开课堂培训、现场培训、参观植保新技术、新器械试验示范点、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走绿色防控之路,实现减量控害目标,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植保新技术、新器械和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升知晓率。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识别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大农民群防群治自觉性,减轻为害损失,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安全。 

2、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精准施药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新技术,有害生物安全控害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新型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以及新型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新品种使用与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等。农药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安全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药使用中技术水平低,不正当操作引起的,因此,农药使用中的规范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购买三证齐全的农药。二是要合理混配农药。三是要选择高效施药器械。四是要适时对症用药。五是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禁限农药名录中的相关规定,严禁在蔬菜、瓜果等生产中应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紧扣绿色生产,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化

农药使用减量化,是绿色生产重要内容,是保障产品、环境安全的关键。推进农药减量化重在“控”字,我们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要认真研究生态防控、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应用农业措施达到防控的目的。大力应用现代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千方百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确实需要防治才能运用“替、精、统”,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现农药减量化,形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生产制度,满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需求。

4、强化种苗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形成检疫执法长效机制,围绕产地检疫、市场检疫、调运检疫、规范执法等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对种苗及其他植物产品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面监管,提高我县种苗经销企业的守法意识,种苗检疫持证率明显提高,植物检疫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苹果蠹蛾防控的重要性、长期性,千方百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菜豆象、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工作,将危险性有害生物阻截在县域之外。

5、改革创新转观念,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件事,一是改革体制,二是激活机制,三是创新科技。关键是更新观念。对我县农业工作而言,工作主线要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工作方向要向绿色生产转变,工作重点要向农民增收转变,增收手段要向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转变。对我县植保工作而言:服务对象要从千家万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转变;服务方式要从传统的发文件,向利用现代传媒转变;防治形式要从“单打独斗”向统防统治转变;技术措施要从有病有虫就防,向农药使用减量化转变,提高农药利用率,保护全县农业生态环境。对单位全体植保技术干部而言: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人才发展的意见,要破“城”而出,登高望远。要讲政治、顾大局、能吃苦、会干事、作风硬,变办公室指挥为田间地头指导,变为耕耘大地,变植保专家为农业专家,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所作为,为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奉献。

篇10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24号),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统一预防与治理的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围绕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害,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到年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区15个,县20个,县15个,县5个,县5个,县20个,县20个),使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积极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市已有的组织类型有公益服务型、产业协会型、村级合作社型、公司型和农户互助型等,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示范带动、典型宣传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积极鼓励、扶持果品、蔬菜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形成一批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企业。

(二)加强组织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571号),制订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细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效果保障等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运行机制。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鉴定以及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要在公益、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要求,逐步向作物生长全程承包服务的模式过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乡联防联控。在统防统治服务区域内,逐步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共赢。

(四)强化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切实抓好防治技术、施药操作、器械维修、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反应快、成效好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摆上服务“三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规划,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粮食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支持环节上,突出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在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害;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乡整村整建制示范带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时,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特别要支持专业化龙头企业购置先进的药械设备以及专业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