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耗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品耗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品耗材管理制度

篇1

我院畜牧兽医系有5个专业,包括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宠物养护、兽医医药和实验动物。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都在60%以上,除少部分(约10%)实践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外,其余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承担了所有实践教学任务的50%左右,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每天都要使用各种药品,其中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化学药品;有动物手术的麻醉药品;有疫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盒等。药品种类的多样化,管理难度较大,笔者在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室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主要问题

1.实验室药品存放分散。畜牧兽医专业经历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及“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新建了“胚胎移植中心”、“种禽繁育中心”和“宠物训养中心”三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了“动物医院”和“兽药生产与检测中心”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加上原本有动物药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手术、兽药检测等十五个实验室,便于教师进行实验,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都配备了药品,导致药品分散,达不到药品的共享,时间久了存在大量过期药品,尤其化学试剂过期的数量比较多。

2.教师的实验药品采购计划与开设的实验项目存在差异。学院耗材管理办公室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上报下学期实验耗材计划(包括实验药品计划),教师虽然有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但是通常还没有做出实验、实习及综合实训的教学计划,就报了实验耗材计划,这样就会造成耗材与实验内容不相符合,作为耗材一部分的药品也不例外,存在差异,导致药品多余或不足。

3.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药品是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必然在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除常规的药品管理制度之外,要完善特殊药品(麻醉药、毒性药品、生物制剂)的管理制度。

二、提高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药品申请、审核、审批制度。教师根据实验、实习和综合实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由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并统计,在清点库存药品的基础上,取消库存药品中的申购药品,综合考虑药品使用情况,适当的补充药品,进一步完善申报计划并签字。然后经系部主任审批签字,交学院中心实验室耗材管理办公室,根据学院经费情况审批并采购。药品申购只有层层把关,才能防止重复购买带来的过期浪费。

2.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药品分类及保存管理制度,降低损耗,防止事故发生非常必要。实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品试剂的性质、分类与存放保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实施分类摆放好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有以下几类:(1)化学药品:化学试剂按无机物、有机物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盐类中按金属活泼性顺序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品要分类摆放,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就不能放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产生爆炸。如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就要离还原性材料远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混合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也会产生危险;容易自燃、或者受撞击能爆炸的材料要单独放置,离其它材料远一些;易挥发的材料需放置在通风柜里,最好不要放在密闭的地方;有毒、有害的物品需要做出明显的标记。最后,在药品柜上的位置,标出药品名称,并且在记录本上写药品的数量。(2)兽用药品:根据畜牧兽医实验室常用药品类型,本着便于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原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注射剂种类多、数量大,按药理作用分为:抗菌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泌尿生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等几类。分柜或分层摆放这些药品。(3)生物制剂:根据试剂要求存放,使用时严

格按照说明书使用。(4)特殊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的特殊药品主要指麻醉药(如陆眠醒、舒泰、巴比妥类、静松灵等)和有毒化学试剂(如亚硝酸盐、丙酮、有机磷类),依照《药品管理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①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到指定兽药公司采购。②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③药品存放在加锁的铁柜内,专人负责保管和领取。④药品仅限本系兽医实验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未使用完及时归还库房登记入库。

3.建立生物制品低温保藏领取制度。畜牧兽医实验室生物制品主要有:疫苗、诊断抗原及阳性血清、疾病诊断液及生化试剂盒,具有价格贵、运输、保存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采取集中保存专人管理的有效措施。药品入库时,至少有两名人员参与,做到账物相符,使用时认真填写领取登记表并签上姓名日期,表示经手认可。有两点建议:一是后勤部门保证实验室冷藏设备的正常供电,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二是实验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掉电源停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想办法妥善保存好生物制品。

4.建立药品定期核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的库存清点制度,对库存试剂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有变质或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贮存条件和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处理。发现试剂瓶上的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兽用药品及生物制品要重点核查有效期。

5.建立完善的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对于兽用失效、过期药品,如注射剂、片剂、散剂、酊剂等,可以暂不处理,特别是过期药品出现变色、沉淀、分层、析出等变化时,可放在展示柜内,供学生在药理课上作为识别过期药品的样品。

6.实行药品计算机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全院范围内联网的管理模式。定期更新网上资料,有利于相关系部及中心实验室及时解药品情况,在审核采购计划时作为重要依据,控制了药品重复购置带来的过期报废损失。帮助使用者在网上快捷查找所需药品,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篇2

一、严格执行药品网上平台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给

加强药品及耗材采购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网上平台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及时了解药品需求动态及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保证了临床药品的有效供给。

二、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出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

上半年共购进药品785万元,出库762万元,购进材料221万元,出库214万元,药品收入634万元材料收入48万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严把质量关,有效杜绝了不良药品入库。同时,加强药品监督,根据药品的性质、储存、妥善保管,保持药品质量稳定。加强了特殊药品管理。

三、加强基本药物管理

上半年,按照上级要求基本药物占比67%。严把药品销售价格,依照相关规定销售药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微信及其他形式对全员职工进行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培训及宣传。所有药品均依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采用网上采购。

四、药事管理

上半年,认真执行药事管理制度,开展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收集临床用药意见38多条,新药申请41种,加大力度监督检查本院药品的合理使用及采购情况,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商讨本院新进或者淘汰的药品32种,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部分成员,采用询价比价招标等方式,购进了:儿科敷贴,防疫应急物资口罩,防护服等多种耗材,价格分别降幅为10-20%,有效的降低了购进成本。

篇3

一、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1.成本控制机制缺乏管理

当前公立医院基本都存在资源、人力浪费以及设备使用率低等问题,医院的管理人员会为了提高政绩而随意扩大医院规模,盲目的配备大型医疗设备,而使用率较低,另外各种消耗都缺乏严格的管理,而成本控制机制的缺乏导致医院经济很难平衡。

2.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很多违法、违背道德的问题出现,其一,由于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大量药品的经济管理方面滋生腐败;其二,当出现问题之后不能顺利的追究责任,缺乏可行性;其三,对违法的行为缺乏惩处法规。

3.缺乏资金风险意识

随着医疗机构的多样化,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很多私立医院通过先进的设备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缺乏资金风险意识的问题,这对经济管理水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医院的亏损。

4.绩效考评方案存在漏洞

当前的绩效考核方法为成本核算法,经济收支是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该考评方式不利于医院提高综合实力,且不符合当前我国医改的相关规定。公立医院要想提高服务的质量就必须改变发展模式,优化绩效考评方案。

二、增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实行全成本核算和数据分析

全成本核算属于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成本核算需要完成以下几点工作:其一,大力宣传成本核算的观念,培养全体员工对成本核算观念的认识;其二,制定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以此为基础来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收入、支出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措施;其三,公立医院要结合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的收支、人员的报酬、设备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尽快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其四,实现成本管理的技术经济性,也就是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聘请既懂财务管理又懂医疗知识的人才,组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才队伍,有效的减少了医疗成本。

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医院充分的融入当前市场中进行分析,结合同行业的特点,提高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各个环节的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资金成本,以此来推动医院更好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当前医院的实际状态,核心的工作就是要增强服务的质量,保障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3.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是增强自身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所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制定严格的预算制度,遵守预见性、严谨性等基本要求,保证目标的合理性,通过全面的预算考核等制度把公立医院运营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收支都划分到一起进行管理,同时还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另外作为公立医院中一项重要的构成部分,信息平台也必须要重视起来,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新医改的规定中要求药品、耗材零加价,对于医院常见病所需要使用的药品,医院在销售的过程中仅仅只能按照药品的进价进行销售,不能够加价再为医院创造额外的利润,就此医院的药品耗材就变成了较大一部分经济支出。新医改的推行改变了医院的整体收入结构,医院除了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以外,其另外一项比较大的收入为药品的销售,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的收入,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容易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就此加强药品耗材方面的经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优化综合绩效考评方案

要不断优化绩效考评方案,使绩效考核符合当前新医改的要求,要加强对前期的成本核算工作,改变发展思维,不断丰富绩效考评所包含的内容,过去的绩效考核对于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视的,而今要改变这种状态,实现服务、创新、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一方面,通过优化综合绩效考评方案能够使医院的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做能够使公立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另一个方面,通过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坚守成本控制理念,极大的节省了资金成本,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下去。

5.加强培训力度、增强人员素质

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完善员工培训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尽最大的可能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以及管理较为疏松的岗位要加强管理,聘请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工作。要改进“重引进、轻培养”的错误思想,要对新上任的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养,另外对于要求较高的职业来讲还要建立后备人才库。

三、总结

篇4

【关键词】医院 医用耗材 管理 问题 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各种新型的设备与材料逐渐被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中,从而导致医用耗材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仅次于药品的医院成本开支中的重要项目。随着医用耗材的深入应用,其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我国传统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中,其通常所遵循的是以价格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充分的适应医院殊医用耗材的管理需要。因此,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进行把握,并及时的发现其在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来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与解决,是每一个医务人员所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1]。

1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基本概述

1.1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说的医疗医用耗材,通常指的是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人体植入物和一次性的卫生材料以及经过仔细消毒之后能够再次使用的各项医疗器材。其中,特殊医用耗材指的是部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由医院专科所使用的能够对人体进行一定生命支持的医用耗材,其不仅自身的技术结构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与影响,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标准要求,从医疗医用器材的管理方面来看,其往往会被规划到第三类的医疗器材中,且特殊医用耗材已经被划分到以医疗安全为重要指导的管理模式中[2]。

1.2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必要性

医用耗材在整个医疗诊断的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在病患的后期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往往能够影响到患者的实际诊疗效果,是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得我国的医疗医用耗材也逐渐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医用耗材主要包括不可收费医用耗材和可收费医用耗材这两种。医院中的医用耗材收费越高,就使得百姓的医疗成本也越高,从而进一步折射出医院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完善的管理与控制,合理的降低医用耗材的成本支出,并努力提高耗材的质量,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

2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通常包括耗材的采购、质量验收以及相应的储存入库和发放出库等基本环节。现阶段,我国的各大医院在继续医用耗材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建立起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耗材的各项管理环节缺乏合理的监督与调控,从而导致其在进行实际的招标采购时缺乏合理的依据而使得采购过程过于盲目,且其并不能将医院中所需要的实际耗材总数进行科学的统计并对耗材的种类进行合理的分类工作,导致医用耗材的出库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这就不仅会使得医用耗材的管理使用成本过高,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疗工作中出现安全隐患,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用耗材的使用质量。

2.2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

我们所说的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通常指的是,通过合理的依靠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对医用耗材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促使其能够有效的降低耗材的管理费用,来进一步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耗材管理中所存在的弊端与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使得其不能充分的满足实际的医疗管理需要,而目前各大医院在进行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往往会使得其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而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导致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不能真正有效的满足医用耗材在物资管理中的实际需要,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损失[4]。

2.3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用耗材的管理情况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然而,受到传统的“重业务轻管理”思想的影响作用,使得我国的各大医院在进行医疗管理的过程中,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医院中大部分的管理工作者往往都是直接从医院各个科室人员中提拔上来的,受到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影响作用,使得其对于医院的管理与发展有着不同角度的认识与分析,其基本的只是构成往往决定了其更多的注重医院的业务水平而忽略了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5]。

3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完善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体系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管理工作,都需要其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依据,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全面而又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完善医用耗材的监督管理体系,来促使其在耗材的实际管理中能够具备充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完善医用耗材的采购制度,确保采购人员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之前能够及时的列出详细清单,并将其所列举的清单交由医院中的相关部门进行细致的检查与审核,待审核通过以后再向具有一定采购资质的公司与单位进行公开的招标采购工作,确保医用耗材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充分的公开与透明。此外,要求其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验收制度,确保其所采购的医用耗材的数量与质量都能够完全达到实际的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完善责任管理制度,将医用耗材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具体的落实到个人身上,来为其建立起一个更加层次立体且权责明晰的责任管理体系。

3.2努力强化医用耗材的管理意识

一般来说,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能够直接决定其实际的耗材管理质量与水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来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耗材管理意识,加大医用耗材管理的宣传力度,促使医疗人员能够在保证医疗质量与水平的前提下,来建立起充分的医用耗材节约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医用耗材的浪费现象。同时,要去其必须加强对医用耗材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对耗材库房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任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促使其能够在医用器材的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作用,来全面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6]。

3.3提高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医用耗材进行精确地统计与管理,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医用耗材计算机管理体系,合理的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来不断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促使其能够实现更加简便与高效且易于统计的耗材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耗材的管理成本。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来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促使其对医院中各个科室的实际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来降低工作量,同时也能全面的提高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

4结语

医用耗材在整个医疗诊断的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现阶段,我国各大医院缺乏完善的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且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使得其在实际的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就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医用耗材的管理意识,并进一步提高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鸣宇.关于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4,(35):85-87.

[2]王军.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药前沿,2014,(20):355-356.

[3]段效勇,曲秀君.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68-269.

[4]马玲.浅谈医院医用耗材管理[J].西部财会,2011,(4):44-45.

[5]曹雯.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2,(18):288.

篇5

关键词:剖宫产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各医院应见剖宫产率控制在15%以内,但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达到了40%-60%,该结果远远超出了预警线。剖宫产分娩无论是并发症发生率,还是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对剖宫产住院费用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其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利于剖宫产医疗费用的控制,同时还可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省。现对我院接诊剖宫产患者住院花费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已出院剖宫产病例,所有病例均具有非常详细的住院费用收费明细,住院费用包括:检查费、床位费、手术费、护理费、药品费等。

(二)研究方法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研究病例人均住院费用、总费用的关联程度与动态趋势进行研究。

二、结果

(一)住院费用构成情况

见表1。

(二)各收费项目与总费用灰色关联分析

见表2。

三、讨论

(一)剖宫产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住院费用直接关系到家属是否有能力支撑,以及孕产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本组统计结果来看,2013年-2015年我院剖宫产住院费用呈现为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并不大,这可能与地方消费水平升高有关,但控制住院费用仍非常有必要。因分娩是一种诊断较为明确,且措施相对简单的“病种”,故其个人住院费用的构成结构并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可实现对总体费用的有效控制。

根据灰色关联度及排序结果来看,不管医疗价格体系如何进行调整,检查、药费以及化验费均会致使住院费用受到影响,并且手术费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为此,要实现对住院费用的控制,就必须对不合理的化验、检验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并加大药费的管理。根据世界银行报道结果显示,在住院费用中一般国家药费占5%-20%,但日本、中国以及韩国其药品费用非常高,均达到了35%-50%的范围。根据本组资料显示,在剖宫产住院费用中,2013年药费占39.48%,2014年药费占37.89%,2015年药费占38.17%。该结论表示,我院2013年-2015年药费占住院费的比例均超出了世界银行公布的合理比例。引起药费过高可能与医疗保荐制度不完善、医疗价格不合理以及各种经济刺激致使医师过量开药等相关。

就本研究结果总体情况来看,药费、检查费与手术费是影响剖宫产住院费用的三大主要因素,尤其是药费对总费用的影响最大。导致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药物、耗材价格虚高:由于医疗生产流通的秩序非常紊乱,政府无法实现全面监管,这导致药品和耗材等的价格很难得到有效监控和制约;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有待提高:尽管国家用于医疗发展的资金投入量逐年递增,但在药品、耗材上主要是给予成本补偿,而医用耗材与药品的收入却直接关系着医生、医院的经济收入,故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不得不通过提高药品、耗材等费用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当前医疗服务收费价格非常畸形,并未充分展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剖宫产主要依靠手术、药品等手段,而治疗中的技术服务和人工服务价格非常低廉,导致费用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偏差,故护理费、治疗费与住院费用影响比重均较低。

(二)剖宫产住院费用控制对策

控制住院费用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这不仅符合患者的期待,同时也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针对影响住院费用的首要因素,药品费的控制,医院应对药品费用进行有效调配和科学管理,并对抗菌药物的运用进行规范,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高效抗菌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药费比重的全面控制;医院还应当尽可能地杜绝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提高检查有效率和运转效率。此外,医院还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全面把控,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同时,适度缩减住院费用。另过度的实验室化验与检查,无形之中致使剖宫产的总费用增加,为此,在通过深入开展剖宫产临床路径,精减患者的检查项目,避免不合理的大型设备检查和新技术的使用,最终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医院应当应根据我国医疗服务水平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能够获得真实的回报,避免由于技术劳动项目比例不均致使义务热源对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试图通过增加药费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酬劳。对医疗服务中价格扭曲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当前医疗收费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提升,适当增加技术劳务收费比重,充分展现科学技术与医疗知识的价值,让医生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合理的劳动收入。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加大药品、耗材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严禁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与药品收入、耗材收入挂钩。细化考核机制,对医院各病区进行病种费用、药占比、材料占比计算,并根据科室收治病人情况进行宏观测算及微观调控,制定考核标准,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除此之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剖宫产的费用进行测算,对各收费项目实施标准费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和收费,确保各项收费在满足医院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有效缩减。此外,在院内成立专门的费用检查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住院费用收费情况进行检查,严惩违法违纪现象,彻底改善乱收费等现象。

参考文献:

篇6

1低值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1.1低值物资的购置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属于政府采购范围,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与固定资产不同,实验试剂耗材类产品因其本身在采购周期、质量控制、保存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特殊需求,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这部分物资不适合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统一购置,另外,根据实验进度和实验结果的不同会对所需试剂耗材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往往使得科研项目中材料费的实际执行情况与申报时的预算明细有一定出入。

1.2低值物资的涵义发生变化

一直以来,高校低值物资的概念是指价值在500元以下、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范围的仪器设备,或易于损耗的物品[3],也因为这些特点,使得长期以来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近些年的实际工作情况显示,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在高校固定资产中的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耗材已经不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低值易耗品了。单价几百元至上千元的试剂已经作为常规试剂,同时高值试剂及耗材在科研经费中所消耗的比例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以我校为例,2013年单价大于或等于5000元的试剂耗材支出经费占我校试剂耗材科研经费的大约36%,单价大于或等于10000元的试剂耗材支出经费占我校试剂耗材科研经费的近21%。这些数据体现了科研水平的深度及广度,反映了客观需求,但也由于试剂耗材的使用过程和去向具有难于追溯的特点,成为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因素,这是科研经费管理引发越来越多关注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资产管理部门,规范这些消耗性物资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1.3政策背景

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与否,影响着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影响着教职工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4]。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加强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要求:“高校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要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指导、管理、监督”、“科研人员要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坚持科研经费统一管理原则,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得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研经费,购买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设备、材料”;《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要求:“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以保障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作为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申请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

2低值物资管理工作实践

2.1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严格验收环节管理

我校的低值物资管理特别加强了验收环节的管理,部门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试剂耗材的验收工作,这些管理人员具备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常规药品的使用及保管特性。学校用户以及各附属临床医院用户都要求在指定地点,与供应商、我处管理人员一起进行试剂耗材的验收工作,同时考虑到各临床医院用户的工作性质,以及某些特殊药品的储存要求,我处特别安排了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工作,做到即来即验,兼顾质量与效率。另外对于高值试剂耗材,要求用户在合同中列出清晰的明细,对比货号、名称、规格,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进行验收,并要求用户对药品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周期等做出相应说明。

2.2即时结算保证科研经费支出进度

在财务结算环节,以往的工作模式中项目负责人自行负责财务结算,在项目经费支付进度要求的时间点以及项目终止的时间点,常常出现突击花钱、集中报销的现象,这不仅给财务部门带来大量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规划和使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处改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负责与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基本杜绝了上述现象的发生,并且由于科研经费能够定期支付,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了解,统筹安排教学和科研活动,更有利于项目执行的经济合理性,同时又保证了按时完成支付进度。对供应商而言,回款率普遍提高,曾经出现过的因为项目负责人在国外学习,经费款项几个月都未能结算的情况不再发生了,因此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供应商的普遍认可。

2.3注重部门沟通与配合,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有效性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强的工作,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经费管理的复杂性[5]。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人才强教”和“科研计划”的一些项目在执行时有一个项目负责人,再由这个负责人将项目经费分配给若干名教授负责具体执行。这些教授研究的领域不同,也可能属于一家或几家附属临床医院,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理顺其中的相互关系,同时在遇到问题时随时保持和学校人事部门、科技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各附属临床医院的沟通和联系。另外,在结算的最后环节经常出现因为一些原因无法支付的情况,或者在项目终止时间点还有来不及支付的经费,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相关的用户及部门进行切实有效的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4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材料费使用全程管理

是否存在以购买实验材料为名和挂账等形式向校内、外截留转移科研经费现象[6],是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内容及重点。信息公开是国家以及北京市对经费改革的总体要求之一,因此结合试剂耗材的管理特点,利用数据简便、高效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把试剂耗材的购置、验收和结算都纳入到统一的开放式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对经费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对材料费使用过程的各项数据的存储、汇总等,实现对每条操作的真实、准确记录,在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有利于各方监督,而采购合同的实时动态查询、分析和统计也简化了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管理的工作量。

3通过加强低值物资管理,推动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升部门保障职能

低值物资的购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本着规范又灵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低值物资管理制度,结合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逐步完善低值物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材料费的开支范围、审批权限和报销规定,方便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而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坚持正确引导、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的管理制度体系。

3.2加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宣传指导力度

按照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课题预算评审制度,课题预算一旦审批通过,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7]。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具体执行通常是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实验室的一个或几个教师或者研究生负责,有些教师或学生在不熟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情况下,用购置试剂耗材的材料费购置固定资产,在被告知不符合相关规定后,再办理退货等一系列手续;还有些科研人员认为资金是自己争取来的,自己能随意支配[8]。这样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日常的科研工作,还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作为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以保障学校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应协同相关管理部门,特别加强对科研人员、新职工和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生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宣讲政策法规、责任及监督机制,指导他们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同时大力弘扬优秀学术文化,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另外,还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的普及和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制作科研项目指导手册等多途径和多方法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3.3提高认识,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科研服务队伍

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9]。试剂耗材这部分科研经费的管理属于预算执行这一环节,科学的管理工作要求资产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资产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对项目申报、执行以及监督的各环节乃至全过程都要有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对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规章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从而实现对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确保项目经费预算支出内容要与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关联匹配[10]。同时,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有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预警和防范,提升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另外,根据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形成理念创新、结构和规模合理的专业化、高素质科研服务队伍,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科研人员一起共同促进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

3.4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注重费用支出原始资料管理

试剂耗材的单次采购金额几十元至几万元都有可能,因此会产生包括采购合同、验收单据等大量的原始文件。这些由基础性资料组成的信息源,一方面是日常工作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是部门主要工作的集中体现,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整理,也就是对以自身工作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这些资料也是实施科研项目审计的重要文件,因此致力于构建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实现低值物资和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措施。

3.5强化部门协同管理,理顺管理流程

目前,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尚未联合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11]。通常高校的科技、财务、资产等部门都承担项目管理的部分工作,只是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包括了预算编制、立项管理、项目执行、验收结题、资产管理等方面,其中某2个环节的衔接不到位,都会产生管理脱节的问题。在低值物资的管理过程中,与各部门的沟通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的支付进度及规范化管理的各方面。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使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达成共识[12],因此强化部门间的协调管理、理顺各环节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是规范经费管理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篇7

(1)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没有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因而导致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缺乏原则性的指导,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与权力也没有明确的区分,导致医院资产管理陷人混乱,医院各种资产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资产利用效率较低。由于医院在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环节的力度不足,因而导致在资产管理上账目与实物不对应的现象经常出现。而且由于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论证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因而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资产闲置、资源浪费以及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流动资产管理方面药品、器械以及耗材的库存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以及预付款项回收困难,流动资产有效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也较为严重。

(3)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要求,设立了详细的资产管理账目,总账以及明细账的记录较为细致,这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部分医院忽视了对于医院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因而导致在管理上无法形成对于固定资产准确的盘点,对于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具体状况也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判断,制约了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医院资产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医院高层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于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自上而下的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医院资产的采购、使用、保管制度,资产的清查管理制度、资产的处置核销制度,重点针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医院的各个科室以及相应部门的具体岗位责任人,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

(2)完善医院资产的清查盘点。在资产管理方面医院还应该结合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及时的组织资产管理责任人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各种类型的资产进行细致的清查。通过盘点清查明确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并同时处理医院资产的盘盈、盘亏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及时准确的掌握医院资产动态,并为医院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料。

(3)健全医院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协助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首先针对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账目明细,重点包括资产的总账、明细账、科室卡片,确保医院资产的账目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其次,应该重点建立健全医院的资产变更监督管理,例如在资产的购置、转移或者是报废处理上,做好资产清查以及账册处理工作,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通过这些措施,对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形成全面的监督管理,确保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在资产管理上应该借助于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开展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用品、卫生耗材以及医院的后勤物资等各类资产信息进行录人管理,动态的反映医院资产的波动变化情况,进而为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调整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医院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成本核算;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基层大量投入医疗资金,国家颁布的医改制度的影响,以及医疗市场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面临严峻的挑战,成本核算及控制也变得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基层服务中心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成本核算和控制,说明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基层专业人员缺失

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会计行业必须持证上岗,很多核算人员不是科班出身,由于目前很多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办公环境简单,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很多财务都是用非专业人员负责,一人负责多个位置,根本不懂如何管理成本,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更是不能正常进行。而且基层和城里的待遇出现偏差很大,留不住专业医生,很多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不得不聘用工作经验较少的青年医生,这类医生容易引起居民的误解,导致居民对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产生不信任,进而经济效益变得不景气,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也变成纸上谈兵。

(二)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控制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整体税务的改革,基层社区医疗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自身效益,很多社区管理领导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忽视成本管理和不关注,仍然继续按照传统简单、落后的核算工作方式运行,工作人员往往只在收入上进行核算,进而忽略药品、医疗设备、医疗设施的支出,这种核算模式缺乏先进、科学,使得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变得混乱,经营效率大打折扣。工作人员对药品、设备、设施使用意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药品与耗材使用不合理,浪费大量药品和耗材,成本核算出现明显纰漏,成本管理效率降低,耗材的核算不能统一核算,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单独核算。

(三)成本核算、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随着高速的发展,基层社区变得越来越多,部分基层社区领导的不重视与不作为,未能及时根据当前形势完善和明确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内容和标准各不一致,基层社区没有规范、系统的实施操作流程,由于体制的影响,出现各种不合理和不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使得整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制度水平偏低,让成本核算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四)成本管理信息未能及时完善更新

现在大部分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社区停留在用笔书写阶段,很多没有成本管理信息水平,数据处理也变成一大难题。很多基层社区使用信息录入平台还处于初始状态,只能进行简单数据录入、存储,成本核算、控制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确认和整理,信息作为唯一核算标准,信息的不完整让成本管理受到严重阻碍,使得信息在其中并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成本核算、控制改善措施

(一)成本意识提高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基层社区管理人员必须足够重视成本管理,充分认识到基层社区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成本核算、控制对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作用性,带头学习并领导、监督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学习,勇于摒弃陈旧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学结,提升和加强成本管理观念。

(二)成本管理制度改善

根据医疗经济形势结合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适合提升自身效益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明确成本核算使用的方法、内容及标准,工作人员必须规范操作流程,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调整和优化,树立和巩固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工作更加有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核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有严格的成本控制意识,及时淘汰综合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建立稳定的人才基础。2、对核算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职业深造等,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且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成本管理指导、讲解。培训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专业人员的考察,严格要求专业人员对培训知识的掌握和认识,使得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等到提高。

(四)成本核算、控制信息化提升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成为当前的主流技术,基层社区管理更需要利用高新技术完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同享、传递以及辅助办公更有效实施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信息技术能实施动态更新,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数据处理,能及时了解成本管理动向。积极建立成本核算、控制数据共享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管理,改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状态和自身效益。

三、总结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人口国,地域广阔,所以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更是数不胜数,这也使得国家财政不得不更多的资金投入,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新医疗制度的出台,成本管理必须严格实施,只有做好医疗成本管理核算,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才能更好地进入良性、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初探[J].财经界,2016(04).

[2]陈艳.浅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J].经济视野,2015(01).

篇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52-02

近年来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切中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就我院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及所取得的成效与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的具体做法

1.1 组织领导统一认识

统一认识,做好宣传教肓工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院领导班子办公会、院周会、院党委会和院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向各临床科室主任宣传切实做好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使大家从全面保障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院社会信用的层面上,正确认识开展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医药费用和价格的管理

为了加强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做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工作,我院制定了《医疗服务、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关于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与医务人员的晋升、聘任工作挂钩,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情节严重的,该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1.3 核定医药费用控制指标。

根据上级的《关于核定2006年医疗机构医药控制指标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医院的实际,将2005年第四季度出院者平均费用作为全院控制指标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并向各科室下达控制指标。

1.4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工作

全面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执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结合实际情况,医院为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实施细则,并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医务部门还制定了《医院临床药品用量监控办法》,使医院内部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院质控办、医务部门每月对病历进行抽查,特别对大额病历和用药前十名医生的病历进行详细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根本上控制了大额病历、大额处方、滥用抗生素药品和抗肿瘤药品等违规行为。

1.5 严格执行药品及医用卫生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对药品及医用卫生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招标药品及耗材的价格,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我院药品采购支出中85%以上的品种和金额,纳入集中招标采购,90%以上的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在确认中标药品和医用耗材时,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的有关规定执行。

1.6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医药费用情况的自查工作,规范医院收费行为

由科室认真组织自查,严格相应的自查自纠措施,同时由医院成立检查小组,对医院2006年以来医院加强收费管理的有关措施、规定文件、价格公示、按规定向患者提供费用清单情况,使用一次性医用卫生耗材加价与收费情况,门诊、住院病人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为配合社会监督,我院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医疗服务信息,同时采用电子屏幕、触摸屏和公示栏等形式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及医用材料价格,每日按规定向住院病人提供费用一日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1.7 开展出院病人费用审核工作。

为进一步搞好医药费用控制工作,2006年3月我院出台了《出院病人费用审查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出院病人费用审核工作,由住院收费处工作人员在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前,根据患者病历长短期医嘱的记录与执行情况,对实际收取的费用与出院清单明细项目逐项认真核对,该项工作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但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

1.8 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临床科室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进行考核

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临床科室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指标是:科室收入、出院人数、病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根据《医院关于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奖惩办法》,对控制较好、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低于核定标准且收入较上年呈增长趋势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控制较差,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超过核定标准的病区给予一定处罚。在考核的过程中发现个别病区出院人数不真实,被医院发现后予以通报批评。

2 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取得的成效

经过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减轻了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了病人“看病贵”问题。2006年我院出院者平均费用低于省卫生厅的控制指标1 223.38元,每门诊费用低于控制指标15.48元,两项费用均实现"零"增长,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48.4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8个百分点。

3 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的改进措施

在执行“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我院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自查制度,小部分科室违规统计工作量的行为被发现并寓意更正。同时我院积极配合省物价局、省卫生厅各检查组对我院执行情况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4 今后还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内容

4.1 在科研方面积极研究和引进低成本、高效益的新技术、新方法,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病人住院天数,有效提高病床周转率。

4.2 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目前执行的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医药费用“零增长”政策,以及2006年7月国家八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都是以医疗机构的购进价为基础,将医院15%的加价空间减到最小。

药品采购实行集中招标也只是将购进价略微下调,并没有将药品生产商到医院的中间环节挤掉,可以说目前的药品政策解决的只是末端问题,即将医院在药品是取得的利益减少,但群众认为药费高的呼声依然高涨,因此要长效解决药费高涨问题,应从源头抓起。

篇10

一、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一)全面推广预约诊疗服务。拓展“智慧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号预约挂号服务范围,2020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实现预约诊疗。建立健全门诊治疗、日间手术、住院床位、健康体检、检验检查、双向转诊等预约服务制度,对预约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市一医院预约诊疗率≥5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0%,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率10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鼓励开展停车预约等延伸服务。

(二)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检验检查等候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出具检验、影像、功能检查和病理报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急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内出具报告,CT等大型设备和特殊检查24小时内出具报告,术中冰冻切片30分钟内出具报告。不断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在3天以内,严禁压床住院,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控制在8天以内、9天以内。

(三)推行日间服务模式。2020年底,市第一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严格遵循《第一、二批日间手术(操作)试点病种及术式推荐目录》,完善日间手术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思路,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手术时间。市第一医院2020年日间手术开展率≥5%,2021年间手术开展率≥10%。鼓励支持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为日间手术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缩短上级医院平均住院日。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提供日间化疗、放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

(四)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要完善重症疑难患者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在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及消化、呼吸系统肿瘤等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基础上,逐步扩大病种和专业范围,提高首诊准确率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进一步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次均住院费用。鼓励支持将麻醉、检验、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2020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

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五)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

(六)全面施行临床路径管理。市直医院要严格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将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骨关节植入和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治疗方案明确、技术成熟的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明确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严格入、出院标准。鼓励医院将临床路径文本嵌入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管理有关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降低变异率。2020年底,市直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不低于出院病例数30%,入组后完成率≥70%。

(七)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要求,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促进合理诊疗。重点加强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费用负担较重病种的全过程成本精细管理,严格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及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减轻不合理费用负担。

(八)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推广应用临床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介入等适宜技术,禁止疗效不确切、安全无法保证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日常监测与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对医师进行手术授权并动态管理,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安全、适宜、有效。

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九)完善医药费用管控措施。市直医院要科学制定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长幅度控制指标,原则不超过我市GDP增长幅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内在激励机制,严禁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调整医院收入结构,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比重,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

(十)规范临床用药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重点监控药品、抗肿瘤药物等重点药品使用管理,全面开展处方审核、点评和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严格落实药品用量“双排序”“双公示”制度,规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行为。市第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院不超过35种,其它医疗机构不超过2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厂企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十一)规范医用耗材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制订本机构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建立高值医用耗材院内准入遴选机制,严禁科室自行采购。实行医用耗材分级分类管理,将植入类耗材纳入术前讨论范围。建立耗材使用院内点评和超常使用预警机制,对超常规使用的医用耗材,及时进行预警;对存在或潜在问题实施干预,制定改进措施,促进耗材合理使用。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定期开展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价,对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市卫健局将进行重点监控、定期通报,并向社会公开,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十二)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市直医院要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严禁无指征输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确保临床合理用血。积极推行和倡导自体输血等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十三)规范检查检验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开具检验检查项目。凡是通过费用较低的检验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不得诱导患者再行其它同类检查项目;非疾病诊治需要,不得重复检验检查。依托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和影像资料共享有关技术标准,市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实行检查检验互认和共享,增加互认、共享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病例适应症的抽查和通报力度,提高大型设备检查的阳性率,市直医院大型X光机、CT、MRI检查阳性率≥70%,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N90%。

(十四)规范价格行为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收费及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清单和查询制度,完善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增加收费透明度,严禁自立项目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违规行为。落实《医疗机构内部价格行为管理规定》,三级、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分别配备3-5名、1-3名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人员,健全医疗服务收费内部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依法收费的自觉性。医疗机构要及时进行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和价格申报,规范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内部审核流程。

(十五)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坚持廉洁行医,严禁收受红包和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规范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情况与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挂钩。

四、强化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是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根本举措,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具体工作举措,明确目标任务,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