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17 11:0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教材

篇1

论文摘要:现对中职教材编写提出几点建议:读者对象,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教材语体,以科技用语为主,兼具科普用语;学科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反映新进展;难点解释,配上括图;联系实际,辅以案例;章节小结,使用表格。

近十来年,笔者参加编写了几本中职教育教材,担任过编者、副主编、主编,对如何根据读者对象,编写出适宜实用的教材颇有些感慨,现介绍如下。

1读者对象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

如各章节的开头语,有的教材干巴生硬,直奔主题,前后没有联系;有的教材则用一两句通俗易懂的话承上启下,能吸引读者往下阅读。有些编者说:“留点余地,让教师发挥。要是都编好了,像教案一样,教师都不用备课了。”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要知道,教材的主要读者是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若不需太费笔墨,而又不必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也能读懂,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对细菌概述的讲解,如果一开头就直接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学生未必感兴趣。若在讲课之前这样导人:“并非所有的细菌都令人讨厌,有许多细菌其实还是我们的盟友呢!它们与我们终生相伴,对人体有过也有功。那么细菌如何帮助人体,又是怎样致病的?就让我们走进细菌的世界里探个究竟吧!”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往下阅读。而对于因篇幅所限只能简介的内容,则留给教师上课发挥。

2教材语体以科技用语为主,兼具科普用语

有人说,教材不是科普读物,用词应该严谨。教材当然不能等同于科普读物,医药教材也确实应该以科技用语为主,但若能适当辅以科普用语,增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也未尝不可。如不方便将其用于正文,用于文外链接部分也可。现在的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基础知识不同,教材的语言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若编出的教材多数学生看不明白,再符合科技用语习惯也枉然。有些专家学者编的教材,如《免疫学》教材,语言艰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我们有不少教师感慨:“为什么非要使用这样晦涩难懂的语言?难道让别人看不懂才显示自己高明?教师都不易看懂,学生怎么能看懂?”所以,有不少学生说:“读免疫学,就像读天书。”笔者刚担任免疫学教师时,拜读了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主编的《免疫学基础》这本教材,该教材中适当用简单明了的科普语言把复杂深奥的免疫学知识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免疫学产生了兴趣。为此,笔者不管是编写教材、著书还是讲课,都适当使用贴切的比喻,得到了读者和学生的好评。比如对抗原与抗体的比喻,前者如外敌,后者像绳子,抗体结合抗原,犹如用绳子把抗原绑起,虽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但可促进其他因素如吞噬细胞(像普察)、补体(像地雷)把抗原击毙。还可将这样的比喻编成歌谣,以文外链接的形式编人教材,既增加趣味性,利于学生阅读,又便于其理解和记忆。

3学科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反映新进展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差,但必须让他们经过3年学习后顺利通过行业准人考试并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编出的中职教材要贴近行业准人考试与岗位要求,知识要新、考点要全、叙述要明、篇幅要短、质量要高。为此,中职教材的编写切忌堆砌高深理论,实用、够用即可。

中职教材不能是大学教材的简单浓缩,应比大学教材更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体现自己的东西,比如新观点、新知识等,即使基本知识与前版一样,但内容的组织、语言的提炼、图表的创新、事例的列举等,应渗透有编者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若只是把前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稍微改动就形成新的教材,那么教材就没有新意、没有发展,这样的教材就没有改版的必要了。一些种类较多的内容,可用以点带面的形式处理,即着重介绍一两个代表种类,其余以表格形式简介。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中的病原球菌、其他病原菌、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就是如此处理的,既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又突出了重点。作为新教材,还应反映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如计划免疫疫苗的新种类和新规定、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若受篇幅限制,以文外链接形式出现也可。

4难点解释,配上擂图

有些知识需要冗长的文字解释才能说明问题,甚至学生看完文字解释,可能还是不得要领,若能配上简图,则往往会让人茅塞顿开。如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区别,学生经常混淆,配上一个简要图文说明则一目了然(见图1)。

又如,试管凝集反应试验的结果观察,配以简图说明,胜过大段文字描述(见图2)。

插图应尽量创新,使之更贴近教材内容。要避免教材换了好几版,图表仍一成不变。要多想办法,多动手,一些简图是可以自己绘制的,或自己拍照,或利用网上的素材,自己加工改造,成为新的插图。上述两图,就是笔者自己绘制加工的,既便于学生理解,又给教材增添了新意。

5联系实际,辅以案例

有些知识只讲原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若辅以临床案例,则让人兴趣倍增。如在“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节,可以文外链接形式插人一些临床案例,比如幼儿使用青霉素后过敏、染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不仅使学生喜闻乐见,并且能加深其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每个临床案例,应尽量做到短小精悍,并用一句醒目的话语作为标题,更能吸引学生。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中的美发的代价”(染发引起的N型超敏反应);“小心生锈铁钉引起的外伤,’(破伤风梭菌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怀孕吗”(乙肝疫苗和乙肝抗体的使用);“她为什么嘴里长了白膜,’(念珠菌引起鹅口疮)等,为教材增添了实用而有趣的元素。

6章节小结,使用表格

小结是章节的画龙点睛之处,若使用比较式表格,更容易让学生抓住要点,并且表格在排版上与正文有别,不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如“病毒概述”一节,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既对该内容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又复习比较了细菌的特性,使学生印象更深(见表1)。

篇2

关键词: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设计 四个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经济生活或经营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要讲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就必须了解并熟悉利息和利息率。经贸类的学生,在《金融学》中会遇到证券投资和保险等,在《财务会计》中会遇到借款利息、融资租赁等,在《财务管理》中会遇到年金计算等,这些都是以《利息和利息率》为基础的;通过利率与利息的学习,还能了解国家是如何利用利率杠杆来调控宏观经济,以便在今后的投资、经营中随之作出相应的决定或决策。

由此可见,《利息与利息率》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新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经济专业类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兴趣不浓。如何防止出现“课上听得懂,课后无印象,再见利息重新学”这种普遍现象呢?在教学中,我不断进行思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以学生为本位

小学六年级就已经有单利的内容出现在数学教学内容中,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将这个与本专业相联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有畏难的心理。为了让学生敞开胸怀,乐于接受与巩固本知识,打好基础,我在教学目标上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知识实践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了解本金利息、期数、利率、本息,熟悉单利和复利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了解利率杠杆工具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是为今后学习其他涉及利息与利息率的经济类课程打好基础。

(二)情感目标,要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事例,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熟练运用知识带来的自信与骄傲。

(三)职业道德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熟悉金融政策,杜绝违法和犯罪行为发生,抵制非法集资高息的诱惑,避免自己成为上当受骗者。

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心理、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新理念。一方面强化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又提高学习能力;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另一方面又加强学生协同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多种结合

以往评价老师上课上得好的标准是“一支粉笔到底,不看教案,教材熟记在心”,可是有些老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望课生畏。

英国的社会学家斯宾塞在其著作《教育论》中提出:“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觉能力,反而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①情境导入,引入课题;②自主学习,探究新知;③利用新知,联系实际;④反思评价,课外实践。

在教学中,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分层教学法”,一方面是课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推进,另一方面是学习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课堂任务。

2.“创设情境法”,主要是从银行和储户的角度来创设情境。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相互合作、小组竞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提问、点拨、分析与练习吸引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并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在教学方法上构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相结合的这种思想。

三、学法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杜威说:“让学生从做中来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学生采用探究、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来获取知识,始终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老师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别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色出发,进一步感受利率与利息的经济意义。

四、教学程序设计引人入胜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我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新课:据说,美国纽约曼哈顿岛是在1626年以60荷兰盾约合24美元购得的,但是现在价值51万亿美元。从而提出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概念。

接着让学生考虑,如果将10万元存入银行,五年以后拿出来的话,还是10万元,那么存入银行究竟合不合算?为什么?再让学生交流,上一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回忆银行营业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的各类数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利息和利息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本节课中第一点讲的是利息的含义和来源,这个一般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掌握。

第二点介绍了利息率的含义和种类。通过课前了解,结合本点内容,学生分组得出结论,掌握利率的不同类别,尤其是熟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的转换关系,基本了解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我运用幻灯片的形式演示利率的分类。

本节课的第三点讲的是利息的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先用投影仪出示一张一年期的存款单。请学生观察一下,从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据?利用书本单利知识,分小组算出到期的本息和。通过合作交流,建立计算模型。这是最简单的单利计算题目。

接下来创设情境,假设学生现在是银行工作人员,现在有储户存款50000元,存期三年。让学生计算三年整存整取下的本息和,这是单利计算的一个提高。

到这时一些学生开始觉得知识枯燥。为了避免学生认识上的疲惫,这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白毛女》的故事,由杨白劳的卖女还债引入到旧社会民间借贷的利滚利,再过渡到本课金融基础中的复利计算。

我提出问题:对照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表,假定储户现在采用一年期整存整取、到期自动转存的存款方式,三年后本息和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三年期整存整取和一年期整存整取但自动转存,哪一种对于储户是比较合算的。同时介绍现实中银行的存款都是以单利计算,只有到期转存和某些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是采用复利计算的。一方面,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热爱本专业,并为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从而能为父母理财出谋划策而自豪。另一方面,为后面的股票、保险、证券等金融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

(三)利用新知,联系实际。

学了利息的计算,要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最后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布置任务,让两组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计算单利下五年期的本息和。另两组学生计算复利下五年期的本息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接着,我利用本课所授知识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告诉学生资金时间价值的实现必须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撑,国家要规定统一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就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混乱的利率制度产生的泡沫经济,从而冲击、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经贸类专业的学生要能认清利息本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熟悉国家金融政策,理性投资,同时提高警惕,不要被社会上披着各式各样外衣的高利息非法集资的假象所诱惑,避免发生损失。

(四)反思评价,课外实践。

最后,请各小组派出代表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完成相关习题。

如:2007年我国股市指数节节攀升时,提高银行存贷利率意味着什么?

在国家经济增长过快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提高银行存贷利率?

现今物价上涨指数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个人如何选择理财方式?经营者如何选择融资方式?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中;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

最近几年中职学校不断提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社会发展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冲击下,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中硬道理。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给出了中职教育的标准,学校结合教学特点按照国家专业标准,制定出模块化教学方式。在学校中进行角色互换,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尽可能工学结合即工作化、职业化、社会化、标准化,使之做到理论实操一体化,工作过程为导向思想。在中职教育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体现“学中做”和“做中学”,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做什么、学什么)学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学,教材以项目的方式或案例的方式展开进行,以任务的形式进行项目落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教材的深化改革:教材的内容不仅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中每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要结合岗位技能证书的职业标准,使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涉及的教学任务紧扣未来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体现了知识技能岗位化、岗位问题化、问题教学化、教学任务化、任务行业标准化。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备教材要体现多样性,特点性(个性),和选择性,现在教材内容在教学中的共性就是在所规定的学时中讲不完,就要求教师走进教材走出教材,处理教材,这样才能实际应用教材。

教才的深化改革:教才,就是培养学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得在教才培养中精心准备。我们知道中职类学生普遍的问题就是基础差,思想不稳定,很多是抱着混日子,甚至家长就是想着让小孩子再长大些然后到社会上去,等等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人才特点,就得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寻求更好的适应他们身心发展并且能让学生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句话说得好,到群众去从群中来,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着人才融资取长补短,然后处理人才,再实际应用人才去提高人才素质。

教案的深化改革:老师的教案必须结合学生掌握课程的实际情况,语言表达做到生动,幽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都得有人文道德素质法制安全意识等备入教案当中,采用科学的实用的教学手段用心上好每堂课。备教案得体现出学位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能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换位思考,要多于互动,抓住课堂的主要矛盾,解决矛盾。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好的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才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好的课堂要做好课堂的监控兼顾学生之间差异做到和谐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指主体,老师是主导,做老师的就得给学生讲明白,学生才会感兴趣,学生就不乏困。完整的课堂需要真心、精心、耐心、用心、关心、爱心去准备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得在整个备课过程进一步改革。

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改革:即就是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各种观念都在发展变化,主体鲜明内容积极上进的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活动的中心思想和组织形式还有开展形式等等对提高同学们的素质是非常快的,也是同学们接受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最好途径。中职类学校开展的技能大赛也是对学生技能素质方面的一个提高,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工作精神。中职教育还可以拓展训练,对学生定期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很强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良好学习成长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模式的改革: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成长过程的,人的一生都是不断进取,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是学校和学生共同为之,良好的学习环境还需要良好的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模式两者相辅相成。中职类学生所在的场所要贴上醒目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号召感染力的图画、宣传海报等通过媒介传播高尚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宿舍和教室这两个场所得有相应的装饰品能起到引导学生什么是为之什么不可为之。除此外我们的教学设备和设施都得以学生为主切合实际情况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现在企业管理模式都是非常科学人文性的管理,在职业教育中良好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体现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管理制度还得健全和完善。最不用忽视的环境因素就是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能否把握好语言语气环境以及身体表情眼神等制造的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在良好的管理中茁壮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很好的环境氛围,同时环境有逆境和顺境的区分和结合。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模式改革:我们得发挥学生团体组织,进行学生管理学生,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立足学校服务社会。学生自己组织的先进集体是非常可观的很强大力量,得发挥积极作用,效果一定立竿见影。中职学生的自己约束能力和自己调节管理能力都相对差些,组织社团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吸纳一部分学生加入并带动其他学生,在先进思想指导下,久而久之让工作学习加之生活作风影响了一部分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并教育好自己,还可以开展学生管理培训班,让学生感兴趣的将来走向社会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深化教师队伍素质的改革: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想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得我们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行。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把人类知识的精华保留下来并传授给下一代。现在社会也给现在的老师造成很大压力,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易暴躁身心疲惫,对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动力没有耐心的给学生指导等等。这就给社会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消极影响,这个也是教育事业存在的大问题,所以深化教育改革还得给教师一个舒心愉快的教学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得自己学会解压和调整生过习惯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拓展运动等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遇到工作和生活问题得积极向组织和社会其他人员沟通,用良好的心态乐观地活着。中职类教育事业是很繁琐,也是很快乐的事业,一个有魅力老师一个素养很高的老师,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影响很大,完善自我修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继续奉献。

结束语:社会在进步,人类文明在进步,中职类教育也在进步,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得不断进取,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迫切明智的选择。在实践中探索与发现,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湛江市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湛江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

篇4

中职教材改革应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要重视突出职教特色,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它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

实用 职业特色 时代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此相适应,江苏省于2001年秋季在全省推广使用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我认为,这套教材还没有真正摆脱普教语文教材的模式,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教学目标过高。近年中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由于对此问题严重估计不足,使教材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几乎所有教师反映教材内容过多偏难,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感到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困难。中职教材改革应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二、教学内容随意。中职语文教材在选定内容时随意性较大,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改革注重知识传承、学科本位的倾向,倡导研究性学习”格格不入。三、整体设计思路陈旧。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设计上,有些地方仍保留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设计思路,有的教材编写还是沿袭高职院校教材编写的思路。例如“文学鉴赏”部分的编写沿袭了高校编文学史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与“理清文章思路”编排顺序违背认知规律。四、缺乏时代性。中职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模糊不清,过于强调所谓的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趣味性”,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时代性、实用性不强,反映现代社会风貌、现代生活、现代价值的材料太少,过多地从过去时代提供的作品中寻找素材,注重政治性、思想性。

笔者根据目前中职教材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

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总量上偏多,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感到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有困难。“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降低中职文化课教学的整体水平,而是在教材的编排上控制容量,注重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内容,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强调单元主旨,引导教师使用单元教学法等新教法。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实用”与“够用”为原则,“够用”指的是要达到的语文能力,不任意拔高要求;“实用”指的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要重点学习与专业、就业、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

二、教材“面向职业”,突出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要重视突出职教特色,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它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教材的设计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考虑。1.教材的职业化特色。教材的职业化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2.以能力的训练与形成为目标,实现了教材的综合化、模块化建设。中职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更具综合性,教材内容更要接近职业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为“接待”,面向于企业前台接待的口语教学,加入了大量的前台礼仪知识,有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快地融入自己的工作。以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体现能力训练与形成的主体教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基础;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功能的辅助教材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更新选文标准,体现时代性

篇5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职业能力分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1-0014-03

一、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应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的要求。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要求统筹安排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相同或相近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工学比例、课程内容、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贯通。注重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

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原因。使同一个专业的中职课程体系与高职课程体系并非一体化设计。已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往往在课程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证书考证方面既存在重复又存在缺漏的现象。如何进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建设,近几年在职业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教材建设又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行满足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的教材开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它是交通、建筑、水利、市政类中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工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历史积淀深厚,社会认可度高,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但该专业具有工作环境艰苦、维修技术要求高、操作技能要求娴熟、在校训练时间长的特点,十分适合开展“三二分段”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开展中高职衔接的工程机械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研究迫在眉睫。

二、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的基本思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的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框架、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建立是关键,进而进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研究。

(一)明晰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和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协同企业专家、中高职院校同行、专业骨干教师对专业人才进行需求分析,明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课程体系,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二)进行专业能力等级分级

职业教育分级是从鼓励终身学习的要求出发,建立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按专业能力等级分级制度使学习者可以通过连续学习、也可以通过多次学习实现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一职业教育分级体系以五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预留了接口。

现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能力等级划分为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技能能力、专业高技术技能能力和专业技术创新能力5个等级,明确中职阶段培养目标主要对应1-3级。高职段培养目标主要对应3-5级。依据能力等级分级,将中高职衔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系列课程教材也划分为5个类型。这样可以避免教材内容的重叠与脱节,能力等级分级与对应课程教材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三)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构架

建立基于能力等级分级的教材开发课程构架,对应工程机械专业的5个能力等级(如图2),将教材开发分为中职段、高职段、中高职衔接段三大块(如图3所示),细化为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技术技能类、专业技术提升类和专业技术拓展类5个类型,中职段教材主要对应1-3级,高职段教材主要对应3-5级。教材开发分别从课程深度的纵向延伸和课程宽度的横向扩展两个维度处理好中职段教材与高职段教材间的关系,搭建教材体系构架,如图3所示(图中阴影重叠部分是衔接课程)。所谓课程深度上的纵向延伸,是指课程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又相对独立:所谓的课程宽度上的横向扩展。在实施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应针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合理采取相关模式。

(四)教材开发的重点是衔接段课程的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的难点与重点是中高职衔接段(图3中阴影重叠部分)的教材开发。这部分课程既要能满足部分学生升高职学习的需要,又要能满足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对2级和3级的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要处理相互关系,做到既自成体系,又有所侧重。因此,衔接段教材的开发关系到能否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体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双闭环”特色,其中“外环”就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间又形成一个可自成一体的中职人才培养的“内环”。

(五)教材开发应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融通

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材中。更好对接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更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新的教材内容更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使教学进程成为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融合。例如,“工程制图及CAD”属典型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的衔接段课程,在图3中处于“2级的阴影重叠部分”。将中高职衔接的《工程制图及CAD》课程标准分为“中职部分”和“高职部分”两个部分,“机械中级(国家四级)制图员证”的知识内容融入教材的中职部分,“机械高级(国家三级)制图员证”的知识内容融入教材的高职部分。图4是《工程制图及CAD》课程教材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

篇6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采用模块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相应的模块教材尚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基于国内外职教课改经验的分析总结,近几年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组织教师编写符合我校特点的模块化校本教材。现就中职学校模块化校本教材的编写谈谈自已的一点体会。  

 

1现状分析 

 

1.1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了新要求 

企业由于技术层次的迅速增多,对专业技能人才要求多样化、复杂化,提出了“留得住、用得上、上手能干事”的零过渡上岗要求。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就业导向的观念,并据此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传统教材结构(传统百货店式)将会从职教领域内淡出。 

 

1.2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材提出了新要求 

现在的中职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真正好用、实用的却是风毛麟角。仅就机械类的教材而言,主要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劳动保障出版社所出的教材唱主角。这两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多以大专教材为蓝本加以删减而得,存在理论偏重、偏难、推导过多、与实际脱节等弊端,突出的是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与就业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相左。 

 

1.3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与企业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与生产实际脱离;也造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学内容“难”学的两难局面。难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实践要求直接对应,无法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及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课程设计直接结合起来,以缩小教育培训与实际职业活动之问的差距。 

 

2使用对象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九十年代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降格”为普及教育了,尤其经历了九八年开始的三年滑坡,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受到了无情的考验。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已大不如前。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不好、自信心及求知欲不高。看见长篇大论深奥的理论说教,他们会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他们希望教材能像卡通或科普读本一样浅显易懂、形象深动、引人入胜。所以中职模块教材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宋理学家朱熹指出:“圣人之道,粗细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讲的就是因材施教,每个老师必须一切围绕现有的学生实际去展开教学。就我们学校来看。“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师一年苦过一年”的感慨与“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教师越来越不会教”的抱怨就是这种背景状况的具体写照。 

 

3模块教材的编写形式 

 

中职模块教材必须体现模块教学理念和特色,即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彻底改变传统教材的以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因此在编写模块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目标,在教材中要明确提出培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避免就理论谈理论、就技能教技能,要做到有的放矢。 

 

3.2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设计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现实发展要求增删,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基础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学生能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教材的编写,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注重设备的操作规程、检验标准、技能要素。将教育成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满足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教学方法,教材教法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在教材中设计一些“观察发现”、“同步练习”、“讨论分析”等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做到形式新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按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开展教学,实现课程的教学创新。3,4编排形式,首先要求教材配图详细、图解丰富、图文并茂,引入的实际案例、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字型或以文本框的形式来区别于正文,既便于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形式、强化感性认识、强调直观教学,做到生动活泼。 

 

3.5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为宗旨。 

4模块教材实施的成效 

 

测量技能的掌握,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以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例,过去在工艺学中讲授测量的理论知识,在实习课中传授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我校的教学改革中。由本人主编的《测量技能训练》模块化校本教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校本教材注重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生常用刻线、螺旋测微量具和机械式量仪及专用量具使用的训练。同时将零件测绘和粗糙度判别穿插于其中。通过在我校机械类06、07级学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沉浸在做的乐趣中。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1学习目标,在每一学习项目开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后能及时检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达标情况。例如:在“外径千分尺”这一项目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刻线原理;了解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调整和注意事项。”其中核心目标就是能力目标,即外径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方法。 

4.2教学活动,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及知识的实质和真正用途。教学活动的设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4.2.1观察发现,通过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况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4.2.2讨论分析,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讲解。 

4.2.3问题罗列,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再由教师集中作答。 

4.2.4动手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 由教师点评。比如在讲授“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对测试工件进行测量,然后参照“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对照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5的情况,引出读数方法4,即“先用游标卡尺辅助测量。”因为在识读外径千分尺时很容易多看或少看一个0.5,而这种情况往往不作者重视。通过对有的学生报告的测量数据比“测试件尺寸系列表”多或少一个0.05左右的情况,引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的步骤”和“外径千分尺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讲授知识,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愿意学,想学。比一翻开书就是几条死板的概念、要求更有亲和力,更贴近这些学生的心理。 

 

4.3逐步解惑,在教学活动的引导下,逐步分析、讲解概念。其中配以大量直观的图形及实例,加之以精炼的概念表述,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懂得如何运用概念。在其中要真正体现“学为主”,“教为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使学生在“动”态中学,克服学生在“静”态中死记硬背。整个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围绕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展开教学。其中大量的图形可以用绘图软件绘制也可以扫描还可用数码像机实拍等方式采集。 

 

4.4学以致用,讲完概念后必须及时运用,辅以适量的课堂练习及课外思考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项目结尾设置相应的进度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查漏补缺。 

 

4.5联系实际,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零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从而完成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样一套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过程。 

经过模块教材中五个环节的探索、讲解、练习、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基本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 

 

参考文献 

1明兴祖.机械类专业实践改革的探索.职教论坛,2005(20). 

篇7

【关键词】语文教材 模块安排 能力训练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72-02

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此观点不仅适用于生物进化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领域。任何事物当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时就会或"毁灭"或"进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那么,中职语文教育究竟该如何改革呢?面对纷繁芜杂的改革模式,笔者认为中职语文必须从学生学习实际、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需要及语文课本身为专业课服务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材改革应以模块教学为主(即以一类文体的教学为一个模块),以补充材料为辅。所谓的模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如比较阅读法、评价性阅读、口语表达法、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等,而补充材料主要是提供能提高学生模块教学综合能力水平的实践范例和扩展阅读材料。因此,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对教学模块的安排上,应突出以下几大模块

(一)提升应用文写作的地位

应用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得十分紧密。从全球范围来看,应用文的写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心内容作息化,使用范围国际化,表达语言"双语化",书写技术现代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打好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但由于应用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因此,应努力增加趣味性,根据不同的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实际搜集、学习、探究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经典散文含量

人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想再深刻,如果没有恰当的语言表达,那思想也只能是虚无飘渺的,所以语言积累不可少。而通过对一些经典散文的学习正好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赏析经典散文的过程,就是从中汲取养料的过程,也是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过程。因此,当代中专生有必要学习一些经典散文。如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深深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而对荷塘的描写有蕴含了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人格。

(三)加强口语训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总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普通话,掌握一定的口语艺术,将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影响正常的感情交流。我国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口语训练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当代中专生在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同时,必须能言善辩,具备出众的口才。中专生迈出校门的第一步是应聘,人常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的好坏正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良好的口才、端庄的仪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形成的。所以,当代中专生必须通过演讲、辩论、应聘等口语训练,培养出众的口才。

(四)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

当代著名诗人罗洛在《路漫漫其修远》一文中这样说过:"我们现在讲话、写文章,用的都是现代汉语。要学好现代汉语,应该多读一些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词汇更丰富,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我国工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五)留出自选空间

所谓的"自选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影响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给教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受学校开设课程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地方知识,或讲解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根据教学实际、学生需要和专业要求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电子专业学生的语文课教学中可增加一些电子方面的科技文,计算机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中则可增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科技文。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的能力,还可增加语文教材的科技含量。从而把语文课教学真正统一到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上来。

二、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重,模块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能力训练课相结合

作为中职学生不仅应该积累较丰富的知识,更应该能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他们上职中的目标方向来看,也更应该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模块的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活动课,如在某一模块结束后,可以观看相关的录像,或阅读有关的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或进行实际参观访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水平。如在讲解完介绍和应聘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班级或班际之间开展模拟应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就业前的面试做好准备。又如在教学完演讲方面知识后,可先安排班内的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然后在全校举行演讲大赛。类似这样训练活动的开展才真正体现了能力本位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现代文学习结束后,可开展基础知识竞赛等,通过此类活动既可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语文学习就不再是课堂结束就结束,它将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在校阅读扩展到终身阅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校学习生涯也是有限的。让我们真正从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给他们终生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语),既然不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的语文知识,那就让我们保留一段热肠,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继续提高的愿望寄托在今后,留给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篇8

1. 中职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原因

1.1学生英语基础差

在很多学生眼中,对学习英语这件事总是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尽管学校努力尝试英语教学改革,奋战在第一线的英语教师举办丰富多样的英语活动,仍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习效果更是难以得到改善。这主要是因为英语基础比较差。当学生觉得书本如天书,谈吐如咬舌的时候,他们又如何能够掌握并运用这门学问呢?

1.2 教学脱离实际

2001年版教学大纲目前仍在广泛使用。该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规定笼统而脱离实际。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生已经不再为考学而疯狂学习,在缺失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时的确很难让他们激起听、说、读、写英语的主动性。同时,由于教学大纲的落后,学校的教学沦为照本宣科,教学偏重理论,甚至教授的课程知识与实际早已脱节。眼下流行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不能融入课堂,那么教学必然会了无生趣。

2.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

改革不仅是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的变更,而是中职英语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理念集中体现在首先具体目标上。因此明确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之具体目标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育部长周济提出对中职教育的精神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既然以就业为导向,那么中职英语教学就应服务于就业,因此英语教学具体目标的核心就是实用。突出实用性,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业不同英语教学应以自身专业内容的英语为重点。例如主修专业为护理的学生学习护理相关英语是必要的,而酒店专业的英语教学侧重点为酒店交际英语。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指导将来的就业。学生所学的英语都是工作中用得上,学生自己也清楚,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

中职英语教学的就应该将具体目标定为:帮助学生掌握工作相关密切的英语。这样不仅体现出了中职教育的时代特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3. 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策略

3.1 学校领导改革创新,紧跟上时代步伐

蛇无头不行。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路线方针的制定者和指路人。学校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能力。为此学校领导应紧跟时代步伐,从实际出发,执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纲领。切勿循规蹈矩地使用落后的教学大纲,照章办事,使教条主义大行其道而忽略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目前的状态和效果。党的纲领和历史的教训指引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是有前途的,才是正确的。关于中职英语教学,学校领导应予以足够重视,从学生实际着眼,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目标,走光明大道。

3.2 预定和分发合适的英语教材

中职学校专业存在数量多,学生分配不均匀,专业之间差距大等特点。选择英语教学用书就要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这样一来英语书的种类和质量就会难以统一和掌控。很多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入校后,转专业或延迟入校的案例比例不小,致使各个开设专业难以确定具体人数。面对这样的难题,很多学校采取了简单省力的做法,就是统一订同一种类的英语教课书,不管专业如何,基础水平如何,一律选择较为基础的、通用的教科书以避免出现局面的混乱。其结果必然导致英语教学没有专业适用性,导致实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变为一纸空谈,学生也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性。

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我们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应对。在学校开学时,由于各专业学生人数波动大,情况尚不明朗,我们可以统一安排基础英语教材。该教材适用于一年级学生上下两个学期或者仅仅一学期。因为此时的学生人员流动大,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意义不大。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扎实功底也是必要的。因此,该教材旨在扎实基础英语,减少各专业预订和分发英语的难度和成本,这样的教材可以被称为过渡教材。该套教材可以被所有专业使用。

其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人员相对固定,教师应着力选择合适的专业教材,所选教材不宜过难,而是循序渐进,符合专业规律,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甚至可以向高年级或已经工作的学生征求意见,务必选择出适合的教材。

4. 小结

中职英语教学必须把“实用为主” 定为首要英语教学目标,服务于将来学生的就业。这样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顺应时代要求。对学生个人而言,学习并非意味着机械地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获得好的卷面成绩或证书,它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我超越、自我成功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内在幸福与快乐,在发现、领会学习的精神价值中热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及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总之,只有根据时展的要求,以实用为中职教育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中职英语教学才会体现应有的价值。

[1] 熊惠莲. 以实用为目标,中职英语教学才有活力[J]. 青年文学家, 2010(13).

篇9

关键词:中职;财会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给我国的中职会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的财会专业人才,填补了市场上重要的财会缺口。同时,中职财会教学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在当前的中职财会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财会的积极性。本文会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会专业人才。

一、中职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对于财会教学而言,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是其能否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不可否认,当前的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手段仍然落后、单一,由教师主导、学生倾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财会教学的发展,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思考不够,也缺乏了与教师的互动,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授课中教师往往在会计事项处理以及报表等方面缺乏详细的分解与描述,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难以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模式己与现有的会计教学相脱节,而在许多中职学校,因为教师缺乏利用课件教学的理念,多媒体教室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授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财会课程的吸引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未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同时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及专业素养的影响,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财会教学的实践过少

在学习财会知识时,既要熟练掌握财会的理论知识,又要对记账等财会业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灌输的大多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以使学生缺少实践训练,也让学生所学到的财会知识有了局限性。且不论学校的条件如何,很多财会实习生在实习阶段都不能够很好地胜任财会这份工作,这常常是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差,无法适应与学校不同的环境,最终与工作失之交臂。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财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证。目前,财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体现如下: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己经跟不上现有财会教学的需求,需要在教学思想与课堂创新方面获得提升。教师队伍只有在思想上、观念上形成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正确认识,才能在财会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中自觉的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财会学习的共同进步。其次,当前师资队伍的机构并不合理,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虽然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但是并未实现与教师质量的协调发展,表现在专职教师缺乏、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年龄结构不平衡等方面。同时,有数据显示超高80%的财会教师竞然没有过专业工作经历,专业素质与工作实践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学效果。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保证中职学校财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改变解决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二、解决财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引导财会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在财会基础理沦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对于财会知识的探索,比如讲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内容时,“浅入深出”的让学生先做一些常识性判断,逐步引入理论、澄清认识。通过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实现师生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教学

财会专业的专业性比其他专业要强一些,这主要是在学习财会知识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都一样重要,且在学习财会知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数字出现,这常常会使人头脑混乱,注意力涣散等。所以,在学习财会知识时,学生会感到财会课堂枯燥无味,也毫无兴趣可言。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多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财会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而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脑力活动,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扩展。实践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掌握的不止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有各种记账的方法,如账单的填制、报表的编制、日账与总账的登记、账户设置等都需要亲自动手。所以,教师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财会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财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来适应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要以打造“双师型”教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始终以为社会打造高素质财会人才为目的,通过多方面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推进财会教学改革提供力量。同时,在师资保障方面要加大投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重视,虽然在当前的中职财会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就一定能够提升中职财会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德密.中职财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途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158.

[2]刘新朝.中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24:175.

篇10

关键词:活用;实用;够用;好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34-02

新大纲目标要求:“中等职业英语在九年制英语的基础上,帮组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帮组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按照这个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福建省明溪县职业中学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特点和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幼教班学生自身特点及职业特征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尝试,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能力本位教育,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一、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中职教师必须更新教材观,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同时,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行中职英语教材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基础模块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铺垫,其语言材料、语言难度和容量都比较适中。语言教材新颖有趣,版面设计生动活泼,情境创设真实感强,比较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因为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模块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用已有的教学辅助工具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将话题、场景、任务、活动、功能、语音和语法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以话题为主线,提出问题设置任务。通过简单的内容学习,以及一个个学习任务、教学任务的完成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语言,巩固基础知识。职业模块为中职英语教学重点,因为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升学而是培养学生职场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模块与职业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与学生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教材强调真实任务和语言应用的真实性,设计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训练,可以满足职场通用交际需求。但它并不能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可以立足于这套教材,用活它,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教材的补充和筛选,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二、选择教材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好用为先”的原则

“实用为本”是指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实用性是中职英语教材的最大特征,是选择中职教材的第一要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也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减少教学改革的盲目性。因此,选择教材应首先看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吻合,是否具有真实的语言交流的场景。实用性和实践性是专业英语最显著的特点。专业英语部分可以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必修部分就是学生实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在必修内容中,专业词汇和常用语句是要求人人会说会用,有能力自己编写类似对话及表达会话内容。课时以每单元四五课时为宜,选修部分也是拓展部分,难度大些,内容和阅读篇幅都较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合作学习,课时为2课时为宜。比如,在第二册的职业模块中删去了有关旅游、计算机单元,增加了“Music”,“Paper-cutting”和“Magic”三个单元。每单元含有listening,Speaking,Reading,Guided Writing.选择的对话内容和讨论话题能贴近该专业学生的生活,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影视教学中的配音练习、Speaking部分的角色扮演,以及趣味阅读和快乐英语故事演讲部分,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女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表演是她们的强项。只要选好教材,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够用为度”是指内容的难度和范围以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标准,对教材的量度和难度做了相应的规定。如果所选材料太专业,词汇量大,篇幅有长,同样也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困难,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差。因此,选材前必须对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语言实践能力分析,适当增加部分章节或部分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性格开朗,表现能力强,活泼热情,充满活力。在教学中增加了“Dancing”章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与其专业相关舞蹈的名词,如ballet(芭蕾)、street dance(街舞)、tango(探戈)、Samba(桑巴舞)、Latin Dance(拉丁舞)、Internatioal standart(国标)、ChaCha(恰恰舞)、ballroom dancing(交谊舞),还要学拉丁舞英语教学表演。在阅读部分,提供介绍巴西民族风情的舞蹈”Samba”,文字篇幅较短,趣味十足。

“好用为先”是指在备用教材中先选择那些更适合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更有助于创设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渲染学习气氛的教学内容。好教材能使听说读写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将词汇、语法、句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中的各个活动环节讨论、设疑、对话、演示、阅读和书写等能层层深入,逐步展开,学生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英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观摩周期间,吕萍老师上的公开课教材“Paper-cutting”就很适合学前教育女生学习。美术课里有开设剪纸艺术内容,学生学习兴致高,才艺表演到位,整节课始终贯穿“做中学”的理念,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三、教材的整合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教材整合和教师的教学改革一致,教材的变化本身就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编写组要让教师理解意图,为课堂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根据需要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呈现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由易到难,设置任务层层铺垫。并通过完成任务推动学生的语言学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语言,实践语言,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2.教材整合要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快乐学习,享受课堂,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形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课堂活动质量将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成败。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教材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整合教材时补充了一些教学环节,如在每单元的开头都有Knowing your subject 部分,设置与生活知识或专业知识相关联的讨论话题。在Speaking 部分采用多人对话形式来发表自己对某个话题的观点,这样安排旨在激活思维,开启心智,发挥创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教改要促进英语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现在教学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分数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这种学习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中职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提高。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时应包括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综合评价方式。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她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这个专业的学生应更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单词发音的准确度。朗读单词、唱一首英文歌、表演对话或短剧都可以对她们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分等级进行。只有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评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