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了中学CAI的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已在许多学校展开。开展CAI使传统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1]
1.1 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呈现形式,是地理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除了传统的印刷教材、视听教材以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内容丰富、各种媒体信息都同时具备的现实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涌现,使地理“教课书”并不只局限于书本化的教材,而是指呈现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就是指将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声音、直观图像和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实现教学的交互性,即异地交流,达到地理教学信息的海量呈现和即时呈现,能够使地理事象真实性地呈现。
1.2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凸现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根据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生存环境、不同文化特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程序化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的教学设计软件轻松实现程序化教学,为不同学情的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因特网、校园网的连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学习内容,也能与教师和伙伴实现即时交流,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过程得以真正体现。
1.3 地理事象的情境虚拟与直观化
基础教育过程中,对于生活阅历浮浅的学生而言,地理课程所呈现的地理知识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事象比较难以理解。就有些地理事象而言,直观形象思维很难建立,例如,大气环流、城郊环流、水循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CAI创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画模拟城郊环流,通过媒体信息图解演示“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城郊环流”,使学生可轻松掌握有关城、郊地面温度差异所产生的气压差异不同,进而认知了地面大气、垂直方向大气运动、补偿效应的特点,理解了“城郊环流”形成的有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探索的兴趣。[2]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
地理课程中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显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摆在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不是地理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媒体、资源和手段。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媒体技术必将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非常适合地理学科信息容量大、知识开放性高的特点,对于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教学难点非常有利。多媒体地理教学(MGT)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地理教育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多媒体地理教学是教师将地理教学信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学生构成的一组地理教学交互系统。教学中,教学信息用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在计算机中交互呈现,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的提示识记教学信息,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媒体对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速度慢、容量小、方式单一落后的教学特点,而以立体、交叉、高速、便捷和美观的显著优势而受到欢迎。实施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风格、学校教师设施和拥有的教学资源、素材的多寡、设计许多课堂教学事件(例如,开讲的导入事件、学习某一知识点需要学生指地图、教师板演或板画),地理知识的某些内容。例如,“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探讨”,教师利用常规的口头、文字、板画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掌握和真正理解其知识,但CAI教学对这样一类地理知识进行动画模拟,并且放大、放慢帧速夸张表现“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内沉积……”防止汛期河水泛滥而加高河堤,河床沉积促使河床继续增高,河床最终高于地面而形成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比如此类地理知识信息的教学事件的设计采用CAI的模拟方法,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3 结语
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房地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它是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空间化数据,特点是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房地产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各房地产管理部门纷纷加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革大潮中。房地产管理日益呈现出的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房地产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分析整合,能为各级房地产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服务,也能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平台和分析工具。
一、GIS技术在房地产管理的应用方式
1、 GIS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分类、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等。从技术上来说,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经历了从按照地籍号排序立卷的纸质实物管理模式,过渡到以计算机辅助制图为辅助手段的纸质档案为主,电子图形文档为辅的半电子管理方式,因为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平台,因此缺乏从空间信息分析的角度对地籍实体的综合和深入分析。传统的地籍管理是以地籍图为核心的,侧重点在于建立数据库或者满足于制图的要求,所以说传统的地籍管理无法满足现代房地产管理所要求的统计、趋势分析等功能。由于地籍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空间的地理数据及其附属的属性数据,GIS用于地籍管理,能将图形数据与相应的属性数据链接起来,能够实现图形的拓扑查询以及图形、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旨在管理海量的土地地理数据和权属信息数据,首先可以实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自动化管理,然后,还将为“数字城市”或者“数字房地产”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
2、 GIS在房地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房地产利用动态监测是及时、准确掌握房地产利用状况,为政府决策以及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强、快速、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获取和提取各类专题房地产信息。
利用航空像片高几何分辨率与卫星影像的高分辨率的融合的复合多源遥感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此外,通过GIS技术进行房地产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利用GPS技术作为主要定位手段的3S技术在房地产动态监测中的综合运用,还可以更及时、可靠的获取信息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辅助决策服务。
当前,由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利用状况、价格分析等成为政府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利用GIS中的各种工具,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房地产开发,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可以甄选出最优方案,各类高效的分析工具也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房地产利用规划是依法管理房地产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房地产资源的依据。规划的现势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待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和发展速度产生重大形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规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利用规划的现势性要求,也无法体现房地产利用总体规划对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房地产利用规划涉及到大盘的图形、属性数据和专题数据的处理、管理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问题。所以必须采用GIS技术和其他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规划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而且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房地产利用规划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4、GIS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房地产管理的外业作业中,作为取代目前手工作业方式完成的大多数野外作业的有效手段,将会大幅度地提高作业精度和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这种数据与遥感数据一起在对自然界的描述过程中将会发挥很大作用。在房地产管理中,除了一些数据的规范化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外,大量的图纸录入、绘制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录入,都将由于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在GIS的支持下成为自动化作业。作为GIS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管理数据库在结构上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些数据库存贮的数据总量将会更大而且具有更强的联网功能,涉及的地理范围也将明显扩大。这是因为多维数据信息的引入,将会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密度激增。与此同时,由于联网环境的支持,使通过GIS使用房地产管理数据库信息的用户,以及可用的数据资源种类在数量上也会急剧增加。
二、GIS在当前房地产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来源的不稳定性与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资源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且精度要求较高。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普遍存在来源不一、数据格式各异、时间尺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房地产资源管理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共享以及GIS的推广应用。
2、专业模型缺乏通用性
现代房地产资源的研究已进入侧重模拟、监测和管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模型的建立,然而现有的模型多是面向某一地区特定条件下建立的,大多不具有空间和时和时间上的可移植性。
篇3
下面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人机互动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动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互动方式对于地理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自觉执行力,达成目标。
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1.2人机和谐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题。
2.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形信息
2.1抽象变为有形。初中地理知识空间感强,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死记硬背,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与思维的训练,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一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生最终会知识是一些多媒体的作用,但学生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毫无想象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能有效地显示的是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旁边还能显示影响气候的其他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的“干巴的讲解”。
2.2理论变为直观。初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地理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 “区时“,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区时的理解,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时区,结合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区时的理解,播放,引导学生把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区时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3静态变为动态。运动的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用多媒体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地理知识大都可用《多媒体》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现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性学习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比如我在“地球公转运动”这一节课中,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检测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整合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
1.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
原来使用的地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Internet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另外,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络服务器(或国际互联网)中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加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5
关键词 量子物理;现代信息技术;关系;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01-02
量子物理是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建立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应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量子世界的奇妙特性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量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将达到物理极限,同时信息安全、隐私问题等越来越突出。2013年5月美国“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引发了对保护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将成为推动量子物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的契机。因此,充分认识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展的基础地位与作用,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也是丰富和发展量子物理学的需要。
1 量子物理基本原理
1)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任何两组不可同时测量的物理量是共扼的,满足互补性。在进行测量时,对其中一组量的精确测量必然导致另一组量的完全不确定,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
2)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在量子力学中,不能实现对各未知量子态的精确复制,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无法获得与初始量子态完全相同的复制态。
3)态叠加原理。若量子力学系统可能处于和描述的态中,那么态中的线性叠加态也是系统的一个可能态。如果一个量子事件能够用两个或更多可分离的方式来实现,那么系统的态就是每一可能方式的同时迭加。
4)量子纠缠原理。是指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距离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状态随即发生相应变化。换言之,存在纠缠关系的粒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的变化。
2 量子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2.1 量子物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与先导
物理学一直是整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带头学科并成为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成为推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和源泉。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为了解决物理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它不仅解释了微观世界里的许多现象、经验事实,而且还开拓了一系列新的技术领域,直接导致了原子能、半导体、超导、激光、计算机、光通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从电话的发明到互联网络的实时通信,从晶体管的发明到高速计算机技术的成熟,量子物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使人类进人信息化的新时代,因此,量子物理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源泉,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子物理学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将更加显著和重要。
2.2 量子物理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原理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本质上是应用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经典调控技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经典物理学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将达到物理极限。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量子力学作为原子层次的动力学理论,经过飞速发展,已向其他自然科学的各学科领域以及高新技术全面地延伸,量子信息技术就是量子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学科,它为信息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使信息技术获得了活力与新特性,量子信息技术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发展的热点领域。因此,未来的信息技术将是应用到诸如量子态、相位、强关联等深层次量子特性的量子调控技术,充分利用量子物理的新性质开发新的信息功能,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
2.3 现代信息技术对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信息科学,从而开发出现经典信息无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反过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将不断地影响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力地将量子理论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深刻、更本质。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量子物理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量子关联、基于熵的不确定关系、量子开放系统环境的控制等问题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3 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的量子信息技术
基于量子物理原理和方法的量子信息技术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在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理论论证和一定的实践应用。
3.1 量子计算机——量子叠加原理
经典计算机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遵循普通物理学电学原理的逻辑计算方式,即用电位高低表示0和1以进行运算,因此,经典计算机只能靠以缩小芯片布线间距,加大其单位面积上的数据处理量来提高运算速度。而量子计算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计算方式是建立在微观量子物理学关于量子具有波粒两重性和双位双旋特性的基础上,量子算法的中心思想是利用量子态的叠加态与纠缠态。在量子效应的作用下,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相反的状态(量子叠加),这使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进行大量运算,因此,量子计算的并行处理,使量子计算机实现了最快的计算速度。未来,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量子计算机,不仅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而且体积会大大缩小。
3.2 量子通信——量子纠缠原理
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从信息学上理解,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或者其他基本原理,以量子系统特有属性及量子测量方法,完成两地之间的信息传递;从物理学上讲,量子通信是采用量子通道来传送量子信息,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的高性能通信方式,突破现代通信物理极限。量子力学中的纠缠性与非定域性可以保障量子通信中的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保证量子信息的隐形传态,实现远距离信息转输。所以,与现代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量子通信创建了新的通信原理和方法。
3.3 量子密码——不可克隆定理
经典密码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经典信号实现,在密钥传送过程中有可能被窃听且不被觉察,故经典密码的密钥不安全。量子密码是一种以现代密码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量子物理学方法实现密码思想和操作的新型密码体制,通过量子信号实现。量子密码主要基于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等,通信双方在进行保密通信之前,首先使用量子光源,依照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对称密钥,再使用建立起来的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通过公开的量子信道,完成安全密钥分发。因此量子密码技术能够保证:
1)绝对的安全性。对输运光子线路的窃听会破坏原通讯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讯会被中断,且合法的通信双方可觉察潜在的窃听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不可检测性。无论破译者有多么强大的计算能力,都会在对量子的测量过程中改变量子的状态而使得破译者只能得到一些毫无意义的数据。因此,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既是量子密码安全性的依靠,也给量子信息的提取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即无条件安全性和对窃听者的可检测性成为量子密码的两个基本特征。
4 结论
量子物理是现代信息技术诞生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物理极限,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原理、特性,如量子叠加原理、量子纠缠原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等,使得量子计算机具有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功能更强的新型运算模式;量子通信可以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开拓出新的信息功能;量子密码绝对的安全性和不可检测性,实现了绝对的保密通信。随着量子物理学理论在信息技术中的深入应用,量子信息技术将开拓出后莫尔时代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枫.量子通信:划时代的崭新技术[N].报,2011.
[2]曾谨言.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J].北京大学物理学科90年专题特约专稿,2003(10).
[3]李应真,吴斌.物理学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主要源泉[J].学术论坛,2012.
[4]董新平,杨纲.量子信息原理及其进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7.
[5]周正威,陈巍,孙方稳,项国勇,李传锋.量子信息技术纵览[J].中国科学,2012(17).
[6]郭光灿.量子信息技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5).
[7]朱焕东、黄春晖.量子密码技术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12).
篇6
前言
物流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体系之中,以此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物流行业应牢牢抓住这一时展机遇,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设之中,引导物流行业朝着精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精确物流的发展目标。对此,本文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地理信息技术和精确物流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以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其中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这一载体进行有效传递和功能的综合性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较为强大,在多个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使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具有搜集、管理、分析的多元化功能[1]。也正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高效整合和系统分析,能够为物流行业的精确发展奠定基础。
精确物流以智能平台和数据网络为基础,能够对物流资源、地理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化、实时化、精确化的管理,从而实现物资配给效益的最大化。精确物流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准确配给物资、快速的物流运输速度、优化组合各资源要素和效益最大化[2]。精确物流能够将物资资源与地理物流相结合,促使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连贯的统一整体,从而实现对各部门的精准调控和优化配置,对物流地理进行精准定位,由此可见,精确物流将逐渐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应用
(一)查询分析
查询分析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精确物流管理体系提供精准的地理空间地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则是分析查询,这是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实现由点击查询到空间分析查询方式的科学转变,与此同时,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物流空间内容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从而总结与之相关的地理空间发展规律。此外,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更为准确、直观、精准的优势。由此可见,在精确物流的运行过程中,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能够精准定位物资的空间方位、运输路线,进一步提高物流行业的效益利润。
(二)辅助决策
精确物流作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要切实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精确物流要以消费者的切身需要和客观情况为基础,对精确物流体系中的各项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精确物流的用户满意度。对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对精确物流的科学决策,从位置决策、生产决策、库存决策、运输决策等方面入手,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将其构建于完整的体系框架之中,从而更加快捷有效的获取相应的地理物流信息。
(三)商业服务
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良好的交易服务,对此,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重要的决策分析,从而制定符合经济发展形势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目标。同时,物流企业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市场的发展潜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市场行销活动,为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此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有效的回应顾客需求,对潜在客户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管理,提供完整化和优质化的商业服务,减少生产管理成本的投入,为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快精确物流的发展建设进程。
(四)实时跟踪
地理信息技术在精确物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除了为其提供查询分析、辅助决策、商业服务的功能,还可以对物品资源的地理位置进行实时跟踪和精准定位。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概念,并且在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下逐步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附有条形码信息的商品资源而言,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全球定位功能的最大化,以便对物流要素准确跟踪[3]。同时,精确物流需要通过仓库等物流设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存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分析功能,对仓库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减少仓库设施资源的浪费,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物流企业的资源成本。
三、总结
篇7
一、信息技术引发了地理学的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地理学的革命,促进了研究地理事象、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理论与方法的革新,推动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现代地理学研究充分运用了遥感、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推动了地理学研究的革新,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果。
遥感技术基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筑CAD,建立虚拟城市和数字化城市,实现了三维和多时相的城市漫游、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增强了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和近实时数据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人们处理、分析和再现地理数据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迅速、精确地捕捉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的细微变化,进一步重视人类活动与地球的相互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地理学家通过对地球监测获得地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开拓了地理学研究领域,刷新了人们对地理环境变化的重新认识。
GPS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在空间定位技术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工具和在线地图等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商业、交通、旅游、汽车导航等行业。
大数据、云计算、模型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分析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持和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获得、储存、分析海量信息提供了保证,对海量信息的量化分析,对地理过程和地理事象的模型分析,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了能够反映客观事实的科学依据。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地理学的领域
现代地理学诞生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科学家的跨学科研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对于不断塑造地球变化的环境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分析,是由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地质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完成的。
系统论、方法论、信息论等基础理论与方法为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在人类学、生态学、地缘政治学、环境科学、流行病学、保育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地理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与相互融合,超越了传统地理学的界限,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不但提高了研究能力,提升了研究水平,也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等新的边缘学科。
跨学科的研究群体运用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全面深入地研究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和人口动态等课题,现代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宏观规划、环境治理、政策制定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日益发挥着中心作用。
地理学正在逐步向信息技术的地理学转变,信息技术的地理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其贡献也越来越大,地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已经制定了地理扫盲计划,指出其他行业和学科有必要借鉴地理学成果,以提高其他方法无法取得的科学洞察力。
三、信息技术推动地理学的应用
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技术基础。现代地理学具备了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有助于现代地理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人与地球关系及其规律的深入研究。更加致力于研究解决全球问题,更加注重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分析和预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灾害预测与防御等。
2015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放了《江西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报道,江西省上饶市国土资源局使用的“一张图”管理系统引起广泛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了该地区的高清影像遥感数据、土地报批数据和卫星执法疑似斑图,可准确、快速地判断土地是否存在违法建设问题。
这一科学判断的实现依靠的是MapGIS提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MapGIS提供了一站式行业资源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协同决策,广泛应用于国土、地矿、市政、气象、公安、地灾、水利、通信、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把农业发展成为节水、优质、高产的绿色产业。农民在网络终端的影像图中查看农作物生长状态,通过GIS作技术分析,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精确地使用农药、化肥和水,避免土地、粮食和种子的污染,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将容纳海量信息,进行大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基础设施规划和方案,并为之提供后续的服务。用于一带一路、两洋铁路的规划、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城市与港口的开发,并为城市规划、市政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金融保险、旅游出行、生活娱乐等提供服务,保障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济南水务集团在全国供水行业率先为供水管网巡检员配置手持PDA终端,实现了地下供水管网设施“了如指掌”,将管网相关的卫星地图截取、绘制,制成了这个图片集。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地理“理性”的特征。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地理教学方法改革、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并与地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已经很是熟悉,但是理解不够深刻,至少还没有真正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起来,他们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有现代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手段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这些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直观表现效果辅助地理教学,加深学生学习了解的印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
1 地理信息技术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及遥感技术结合,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检查、操作与分析。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动态分析,在三维图形中对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结合网络、多媒体和立体视觉给人创造个虚拟的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其对于空间数据强大的管理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在农业、林业、空页、国土、规划等等行业部门中得到应用,因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与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
2 共享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可以应用的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城市电子地图、交通信息系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E都市、Google earth、Visual map、Mapabc、Mapbar等等。大众最为熟悉了解的地理信息系统当属google earth,网络支持的google earth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人们出行前在google earth上可以方便目的地的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google earth会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可以观赏全球任何地区的地貌。点击塔里木盆地,只见一条条排列整齐的沙垄横亘在盆地内部;点击珠穆朗玛峰,依次操作鼠标左键、右键可从高空鸟瞰、近景观看过渡到侧面观赏,旋转屏幕右上角的指北方向,可以绕山峰一周进行观赏,使人真正体验其雄伟和高大。调节观看的高度、方向和倾角,可以进行高低、远近以及缩放欣赏,地球上任一地区的大地貌和小地貌都能一览无余。如果操作左键、右键(或改变鼠标上面轮子的转动方向)可以分别放大和缩小所观赏区域的范围及其地表细微的形态和景观。这些基本功能的应用对于学生了解地球地形地貌基本情况是最为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Google earth中丰富的街景图片,建筑的三维模型等等都将成为人文地理教学很好的展示工具。
3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能回答地理事物在哪里、有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各地理事物之间空间关系如何等问题。其次,它也能进行直观的模拟演示、数据统计输出等。
3.1 直观的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
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上显示符合某一条件的地理要素的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查询、显示功能,辅助讲授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分布,也可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2 直观的表现事物地理环境状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确定某地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例如,确定离某条河流100千米内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分布,从而为内河运输、灌溉发电、洪灾预防等各种人类活动提供环境分析与决策,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功能,例如,查询某城市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线段,或较大区域内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的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多条线路,也可能给出最佳路径,这些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空间判断和决策能力都有好处。
3.3 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变化情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能展现其各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在讲授城市化或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直观显示不同时段的城市扩展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能帮助学生对城市化过程或土地利用变迁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能灵活添加图层要素,例如,叠加城市交通、城市商业网点等信息,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能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地理情况的真实模拟:无论是地理科学本身,还是地理教学,直观性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地理信息系统能实现统计分析、图表直观显示。具体来说 专题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绘制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各类专题图)等。
3.5 现代广泛行业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反映诸多人文地理:在“数字北京”“数字深圳”系统中,能够进行三维漫游,实现从“街区”进入房屋内部的漫游。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属性库链接查询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各类多媒体信息。这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程中的城市地理、城乡规划等知识非常有好处。
4 结论
篇9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准确率;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84-02
现代工程测绘指的是在工程中所需进行的测绘工作,如果在测绘对象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类,大致可以划分为矿区测绘、水利测绘、建筑测绘以及其他测绘工作等不同方面,无论是哪种具体的测绘形式,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1】。本文笔者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流行的GIS、GNSS和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结论,以供参考。
一、GIS的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GIS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
GIS是一门相对复杂性的技术,其研究所涉及范围很广,在制图、测量、电子、计算机和地理学等方面有广泛涉及,在实际运行中,GIS需要在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载体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数据库管理,并且在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总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人员在大量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将GIS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了充分的联系,GIS具体工作原理可以解释为空间性原理,在GIS软件上设置了具有空间属性和空间位置的的相应程序,在其技术上体现为地理坐标,在进行科学的算法进行运算后,在从数据的角度进行空间分析【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项技术都得到了突破,GI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也体现得越发明显,相关研究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图形的基础上,将各个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练习,得出了现代化的GIS,随着时代的发展,GIS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二)GIS的功能分析和技术特点
GIS在进行技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对属性和空间数据的科学有效利用,其具体应用过程中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其主体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决策方面的具体应用,如果按照地理方面的信息功能对其进行划分,GIS则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编辑和检验等几个部分,其中,空间分析和模型等使比较常用的功能,GIS通过将各类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地理信息定位的的精准度。同时,GIS在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之间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在工程测绘中应用起来比较方便,GIS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进行充分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地理现象和认知方式的体现,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GIS综合实现了精准定位、快速采集数据的功能。
(三)GIS在工程测绘中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工程测绘工作中,对各类地理信息有着很高的要求,地理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空间、时间等多方面的特性,在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时,还要按照有关原则将其各类地理信息进行分类。GIS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统基础上的,在得到科学的地理信息坐标后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GIS的使用能够将工程测绘中产生的地理信息全部存储,结合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数据进行综合有效的处理;在数据采集方面,GIS的数据采集是完全现代化的,它的使用是基于对全球GNSS定位系统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在得出地理信息后通过GIS进行处理,与传统的信息采集相比较,GIS有了更大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数据更加真实可靠。GIS通过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了有效的分层管理,实现工程测绘中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在地图特征的表达方面,可以在单一地图符号的基础上,对地图信息分布进行科学的表达,在地图上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对道路等信息进行分类,有效提升测绘工作的质量。
二、GNSS的特点以及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GNSS的技术特点和测量原理
GNSS技术的主要特点的高精准定位、观测时间短,不需要通视和提供三维坐标等,在使用过程中,GNSS在工程测绘的应用中,跟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相比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测绘精准度。在测绘工作中, GNSS技术摆脱了传统测量的局限,不受时间、空间和坐标限制,充分运用伪距离测量技术和相位技术,对被测量目标的地理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测量。在伪距离测量方面,GNSS技术主要是通过接受机接收信号,GNSS卫星会将测距电文发送过来,通过发出信号到用户接收信号的时间来计算出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在载波相位技术方面则主要是通过GNSS卫星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计算距离的。
(二)GNSS在土地检测和工程变形检测方面的应用
GNSS测绘凭借高精准度和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比传统的平板补测和其他方式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工程测绘的实际应用中,GNSS凭借在这个方面的高精准度、高效率和高速度方面的优势,对传统技术进行了合理的改进,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不但提高了测绘的精准度,还在测绘的效率和技术方式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工程测绘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壳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建筑物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位移现象,这种工程变形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沉降、陆地工程移位变形和大坝变形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传统的测绘方法很难把握,使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GNSS测量方法在工程测绘中应用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工程变形可以分为地表沉降和陆地工程变形等,通过GNSS可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监测,机构强度设计和观测时段设计等进行把握,GNSS技术在这些周期中都体现出比较强的作用,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
(三)GNSS在地貌地形方面的具体应用
在对地形地貌测绘方面,GNSS的技术特点是将各个地形进行有效划分,采用动态差分的方法,对现有的土地权属界点进行科学有效测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仅仅需要单个测量员便可进行测量操作,测量员在每个测点上花费的实践很短,在测量过程中通过GNSS技术得到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GNSS技术的介入,大大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同时使测量的准确度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三、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优势
在工程测绘中,传统的测绘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工程测绘工作的需要,跟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遥感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大面积动态同步观测和实效性特点等方面,遥感技术的大覆盖范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地形等方面的限制,可以直接获取信息,在信息的质量方面,遥感技术也比传统的测绘技术获取的信息更加优质可靠,跟传统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在测量数据方面更加准确,间隔时间段,上传速度快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对同一地区的短时间重复测量方面,可以根据对其动态变化的观察,来得出各类动态的数据,是测量测过更加便捷,数据更加真实。
(二)遥感技术在测绘地形图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的具体过程中,遥感技术对立体物体的测量方法和立体摄像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对地面的各类三维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这是雷达卫星具有不可比拟的功能,雷达卫星不受时间限制,具备全天候的监测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可以对不同地域进行遥感测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雷达会受到噪声和斑点等因素影响,使雷达在运转过程中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随着雷达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地面三维信息的获取方面出现了更多的新方法可以应用,这种测量方式有效改进了传统测量方法中的各种缺陷,为获取地面三维信息和孔径金属提供了新方法,有效改变了传统信息获取技术的缺陷,使得工程测绘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遥感技术在制作专题图方面的应用
在对空间不同规模制图和对象识别过程中,传统测绘技术在识别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遥感技术在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更加适合制作专题图,遥感技术的分辨率和地图的比例尺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由于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平台和传感器问题,使地图信息在形成过程中,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方面的成图精度和比例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体分辨率和地图之间的比例尺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使用过程中不同传感器在获取信息和图像时,形成的比例尺也是不同的,在遥感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和变化周期有所了解,对遥感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以此来快速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地理信息进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在GIS、GNSS和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漏出来很多问题,要求测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将其与工程测绘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科学准确地完成各类地理信息技术的测量,将数据科学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去,从工程测绘的角度促进工程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称生.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4:206-207.
[2]龚庆.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213.
篇10
[关键词]测绘技术 土地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50-1
0前言
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等新测绘技术的出现,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优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1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现代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为代表的新测绘技术不断涌现,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信息更新、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2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优势
测绘技术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体,集多门学科的优点于一身。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着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决策等问题,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可以在土地管理中创建决策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土地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分辨清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测绘技术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我们要将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规范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土地资源,认真做好土地开发规划、土地税收征集、土地使用信息汇总等工作。
3土地管理采用测绘新技术必要性分析
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时为了更好的辅助土地管理工作,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例如:已经使用的土地面积,未开发的土地面积;地籍管理中的地形图纸绘制、信息系统建立等等。得到测绘技术的支持,土地管理可以制作更具有时效性的土地使用动态图。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人地矛盾,保护耕地、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合理搭配土地资源很有必要。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土地的使用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需要使用测绘技术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制定全面的土地管理使用计划。
4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4.1GPS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技术是土地管理中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可以在卫星导航的情况下快速、准确的对各个点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减小定位误差,优化测绘精度。全球定位是在静态情况下进行测绘工作,不会出现定位偏差。例如:定位系统中的RTK技术就可以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定位误差在厘米水平。目前使用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与土地管理中的放样、地形图以及地籍测量等工作,是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中间的核心技术。在大面积的土地管理中间,土地管理工作需要获得丰富的地理信息、地面物质信息和准确的地界信息,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效率。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中可以获得立体地理信息,再将数据和坐标进行格式变换进行数据共享,更好实现地理信息汇合。避免传统方式的绘图误差。
4.2RS、GIS系统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传递信息、处理汇总信息,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保证测量精度。遥感传感器一般装置在航天器或者卫星上面,可以全天侯进行工作,也可以将数据信息快速返回土地管理中心。遥感技术获得的数据资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作为土地管理的依据,为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分辨率不断得到提升,提供的数据信息资料更加清晰准确,土地管理中资源动态分析、动态监测、土地使用规划、地籍信息调查等方面都使用的遥感技术,并获得巨大收效。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协调下,将地理信息技术依次进行保存、输入、检索、更新、研究编辑、数据库控制、输出,最后将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地理信息技术最开始应用于土地管理、资源开发规划中间,形成了以地理信息为核心的土地开发管理模式。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土地管理中,可以科学实现土地资源调查、土地信息登记、信息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土地管理评价、地籍综合管理,为土地使用管理法律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参数资料。地理信息技术为土地管理提供数据参数支持,构建土地管理信息库,形成数据资料和空间图形数据的优化组合,最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图形的集成。方便土地管理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4.33S技术应用
3S技术是将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用。现在的土地管理中3S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实践发展的趋势,也会成为土地管理技术研究的重点。现在3S主体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作为数据源,遥感技术获得影像资料作为参照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对图形进行快速绘制,将遥感技术重点影像资料在图形中重点标注,对土地管理资源进行快速调查管理。遥感受到的数据信息,可以采用数字化软件进行分析,也可将数字化软件装载在地理信息系统中。3S的综合应用可以获得清晰的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图,及时更新土地资源信息,获取优质空间立体数据资源,形成及时、准确、详细、全面、动态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确保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土地管理成本,推动土地管理朝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5结语
测绘技术的发展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土地管理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在我国实行科学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