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的实施,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课堂阅读的有效性,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一、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四、注重朗读
篇2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 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关注学生语言阅读学习习惯和理解感悟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这种有效性教学方式运用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1)阅读学习方法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个性需求;(2)阅读学习习惯良性化,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内在动力;(3)阅读学习过程任务化,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性阅读教学能够通过激活学生理解感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运用思维能力。
一、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探寻多元化阅读方法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阅读学习差异中寻找“适销对路”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体现。从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入手,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主质疑默读,加深对语言文本的整体认知感悟;运用朗读,刺激大脑认知元神经系统加深理解感悟印象;运用阅读形式来概括文本素材的主题大意;运用分组讨论阅读,深化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认知体验。
学生在这样差异化的学习方法引导下,更能够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形成多元化学习方法。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来挑选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建议学生现在自主质疑默读学习基础上,划出各自的疑难之处。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能够以同桌互问互答的形式围绕“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good friends?”和“How to learn from good friends?”来进行阅读学习。
二、关注学生学习内在需求,培养良性化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而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这种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学习思维感知,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就是从学生的阅读学习形式、阅读认知过程、语言信息筛选、理解感悟表达等方面注意优化。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认知感悟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题目、关键词汇等方面深入概括文本表达主题大意。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合理高效的阅读学习速度,让学生能够通过默读思考、快速略读等形式来提高阅读学习速度。最后,培养学生带题思考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从阅读学习素材的结构等方面来深入思考感悟,形成严密的语言逻辑思维和整体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阅读学习习惯,能够对阅读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文章表达主题,建议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习惯,通过圈点做笔记、带题思考感悟等形式来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在深入了解Why do we think the world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基础上,有效运用好阅读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生学习理解任务,提高综合性阅读能力
有效性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在增强认知感悟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的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原则相一致。任务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阅读学习任务外,还能够让学生在任务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阅读学习问题,进而更好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任务阅读教学引导下,能够让学生的语言阅读学习思维更为广阔,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更为具体。通过围绕阅读进行教学,能够使得阅读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便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灵活运用。对此,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优化阅读学习任务,围绕主题信息、情节结构、语言表达、阅读反思等方面,来深入探究其中的表达主旨意图。同时,建议学生能够就阅读感悟积累来深化语言表达,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水平。
四、结束语
正如上所述,有效性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突出任务阅读学习过程优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学习文化知识,升华阅读理解感悟思维和感知。这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应该从阅读学习方法、理解过程、综合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视,真正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和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3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分析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基础非常薄弱,在词汇、语法方面积累严重不足,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影响到学生阅读的质量,对学生的?L远学习及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二)教学缺乏阅读引导
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对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之后教师逐句进行领读,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领读完再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忙着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完全没有注意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阻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选择阅读资料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选择,导致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无精打采,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师单纯的使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没有选择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以降低阅读教学的难度。首先,应帮助学生做好词汇积累的工作。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够读懂、读透,也才能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学生应每日抽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记忆词汇,同时还应广泛的涉猎各种阅读资料,在阅读中学习词汇、积累词汇。其次,教师还应做好语法教学工作,学生只有学好语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也才能降低初中英语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实现最佳的英语阅读效果。
(二)课堂教师正确引导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例如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My name is Gina》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展开之前使学生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通过随机提问几个学生之后,学生对汉语中的自我介绍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名外国人想让你用英语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能像刚才一样顺利的进行自我介绍吗?”,“英语自我介绍和汉语自我介绍相同吗?”。教师的引导充分的激发了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对生词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带着对英语自我介绍方法的好奇心理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掌握了英语自我介绍的一些方法,并在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摆脱教材,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料
篇4
一、加强课前引导,注重初步感知
课前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可课前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的内容等,但从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教学中都不太注重课前阅读指导,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的讲解上,因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阅读,课堂中只能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知识构建和体验生成突兀。
加强课前引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文本内容而向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以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以小说为例,在课前阅读中主要是要把握小说的情节,从而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基础。如《林黛玉进贾府》的小说选读中围绕“贾府”这一典型环境描写展开,那么,贾府所在何地?有哪些景点?其特点如何?这些就是理解贾府的典型环境与林黛玉性格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在课前预习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课堂探究中才能结合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林黛玉的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实践中为保证课前阅读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引导,如要了解哪些背景信息,要知道什么内容,阅读后要达到概括文章内容还是梳理结构等都需要明确;二是要注重以课前练习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通过练习而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结合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题的情况进行评价,也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然后再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一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二是通过反馈了解学生预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三是对学生预习中的表现进行肯定或指导,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一些教师认为情境占用课堂时间,对让学生参与存在质疑,因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还不如教师直接讲解。其实不然,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能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生成体验。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为例,文章是围绕“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和青春四个基本内容展开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在初读中能初步感知内容,教师先以“说说你对十八岁的理解”这一话题展开,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如此,让学生在表达中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为梳理文本的层次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提供了感性材料。又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以游戏“我是盲人”来引导学生体会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再以问题“海伦·凯勒三天看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注意,一是时间不宜过长,情境只能作为启发引导学生的媒介,不能占据探究时间;二是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以情境来引导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内容,不能让情境偏离文本内容;三是要注重在情境中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过程,通过阅读而整体把握文本。
三、提出问题引导,加强合作探究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是教师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式,但从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来看,因没有把问题和目标衔接起来,从而导致问题过多,问题没有针对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的现象。以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结合阅读而分析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感悟,从而达成阅读目标,故而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就要紧扣目标展开。
首先,问题要能紧扣目标,层次性展开。以《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为例,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哲理性思索,在探究“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时,教师先以问题“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我’长时间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找出“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嘛要写作?”等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点拨,以此促进学生理解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索。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要注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点拨和精讲,而不能让学生茫无目的地进行交流。同样是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对于“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的问题,文章是围绕“譬如祭坛……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的环境描写展开的,在学生交流中学生只能从环境分析上进行,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此时教师就应精讲指导。如“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是从地坛的不断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而感悟出生命的力量和永恒。通过教师的精讲而让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深刻的理解。
四、注重拓展延伸,丰富学生体验
传统高中现代文阅读中的拓展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课后练习为主,而很多学生对这种练习方式较为反感,且练习中忽视对学生差异性的照顾,要求较为一致。阅读教学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虽然必要的练习不可缺少,但也不能以纯书面练习来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活动,相反要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而以多样化的阅读拓展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能生成自己的体验。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加强课堂练习,要注重在引导学生探究后以小组内互问互答、抢答、竞赛等多种方式展开课堂练习,以此来让学生巩固文本内容。其次,要注重在展开书面阅读来练习的同时丰富练习手段。如写读后感,可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主题、结构、人物等而写出自己的感悟。如主题探究活动,如小说篇目的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展开人物形象主题探究活动。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类活动。如情景剧、角色扮演等。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后引导学生扮演恩格斯的角色讲话,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文本。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有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有效阅读策略概念的界定及内容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可以按文体分类,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
有效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篇6
【关 键 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20-02
一、阅读教学现状探析
尽管阅读教学不乏成绩,但也有不理想之处。
(一)教学观念较旧
现阶段有些教师迫于中考等压力,难以真正奉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是多以讲解收缩教学,难以树立“大语文”观,难以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了阅读教学的手脚。
(二)教学目标欠妥当
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便设定阅读教学目标,造成目标的空大,并难以达成。
(三)教学策略不灵活
不少教师推崇讲解,侵占学生“读”的时间;注重方法技巧类的教授,忽视情感体验熏染;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这样,使得阅读少了纷呈,多了寡味。
究其原因,大致与中考考试机制固有弊端的规约,学校考评机制不完善的束缚和图书资源的欠缺,以及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等因素相关。
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1. 制定妥帖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应在认真备课、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确切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把《祝福》的教学目标定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比定为“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具体、明确、直接,更容易把握文脉,理解主旨。[1]明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易达成。
2. 树立“大语文”观。初中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倡导在生活中阅读,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2]刘国正曾指出,“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3]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教室,走进社会、面向生活,寻找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增加共鸣点。
(二)活化教学策略
1. 强化“读”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读”,多“读”见真知、显真情。略读感整体,精读得神韵,默读体内理。教师应特别重视默读,学生在默读中能潜心体悟文章内蕴。重视教师的导读、范读,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提示、启示、过渡语等进行导读,并做好范读。在范读时,应注重情感熏染,做到披文入情,引生入境,正如于漪所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4]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学生可进行分角色朗读等。此外,还应追求阅读的功效,融读于写,以读促写,达到读写融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2. 注重弹性留白,自由驰骋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适时利用留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驰骋学生的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微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李镇西正基于此,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孔乙己》的阅读感受,才有了学生极具概括力的声音:一个无望的人物,一个无望的社会。[5]教师有意识在最佳时机将自己的理解隐藏,留给学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间。[6]这样巧妙地应用留白,锻炼了其发散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3. 注重课堂生成。生成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创造性,显现着生命的律动。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适时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具体情况,整合教学中诸多因素,灵活组织教学,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兼顾学生和教学的互动,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应追求生成性教学,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
4. 鼓励个性化阅读, 倡导自主探究。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做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多元解读,并适时予以点评指导。但多元并非任意,所以无论怎样的多元和个性解读最终都需指向并回归主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如某教师教《死海不死》时,便以鼓励自主探究的姿态请学生以死海湖边长大的一位居民身份,向巴勒斯坦和约旦政府、居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个神奇的湖泊消失在世人视野中。[7]经学生的出谋划策,还增强了探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三)加强反思修养
教师要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不断加强反思修养,做到生命与反思相伴相随,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修正的过程,教师通过写反思日记,与同行切磋等方式,促使自身成长,促使教学有效并趋向高效。
(四)寻求外部的适切性支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的支持。为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国家应在制度上加以优化,特别要改革中考考试制度,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学校应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并且增加图书配置,保证阅读资源。这些可为阅读教学有效地开展提供保障。
我们对教学的“有效”不能仅仅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察教师教了什么、怎样教的,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过问一下:我体验到了什么,这段教学对我当下生活乃至以后的整个人生的意义何在。[8]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中投放了感情,投入了精力,我们的课堂也就接近了有效。[9]总之,我们会执着地探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注释:
[1]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9):57.
[2]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1,31(1):80.
[3].刘国正.语文教学与生活――读宜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手记[J].语文学习,1998,(2).
[4]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
[5]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33.
[6]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31.
[7]孙开仁.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迁移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4:61.
篇7
【关键词】教学策略 早期阅读 小班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图画书,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从小对图书的热爱,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幼儿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产生一定的联想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是说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是以单纯为了学习识字,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对汉字的认识,早期阅读教学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特点
由于不同的图书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不同作用,所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图书有不同需求。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对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小班幼儿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联想、推理水平较低。他们的阅读有如下特点:
阅读的盲目性比较大。他们喜欢把书突然打开,突然一下翻到中间,又突然一下翻回前面,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这样不仅导致书本的损坏率高,而且阅读率十分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他们在阅读时经常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往往会先做后想,或一边做边想接下来怎么做。小班幼儿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为5-10分钟,他们不懂得像成人一样长时间保持安静的状态去阅读。小班幼儿往往喜欢明亮的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并一再重复的情节,书、绘本最好为单页单幅、画面突出感强的图书。他们在观察图书画面时,会首先选择较为突出的一些让他们自己觉得感兴趣的形象。小班幼儿由于眼睛对事物扫视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看到的东西相对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每次观察到的画面较少。
2.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
2.1阅读前的准备策略
2.1.1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小班幼儿喜欢听生活小故事、儿歌,教师可经常放录像给幼儿看或者放录音给幼儿听。区角阅读中投放的材料应该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小班幼儿识字少,对绘本阅读材料的翻阅相对较多。比如一些拟人化了的动物故事、颜色鲜艳、情节单一的图画书,最好为一页一幅图,内容一般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切实贴近本地文化。
目前幼儿园中早期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图书、标志、电视、电脑等。选择材料时除了要考虑图书所涵括的内容、重点、难点、趣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总体把握阅读材料在小班的适宜性。
有些幼儿园以专家推荐的阅读材料为主,而有些幼儿园以幼儿园探究式活动为主,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材料,材料的不固定需要教师灵活选择。小班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其阅读材料投放应相对简单,这样当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时,有利于教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效果。早期阅读材料来源可以是去书店购买、让幼儿从家中自带、教师自制等。
2.1.2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阅读环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持续时间。阅读环境可分为阅读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家庭和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如桌椅、靠垫、照明光线、室内的色彩、及声控环境等因素。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心理环境,科学的阅读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软性环境。
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室内环境,让墙饰成为幼儿阅读的引导者。如:创设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文字环境,或者在重要事物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比如在桌子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在柜子上贴上柜子两个字。让幼儿经常使用这些文字。幼儿园教室中墙面的装饰是一项很重要的引导幼儿学习的项目,教师亲手制作的图画总是浓缩着教学内容和目的,这些装饰不仅能给幼儿以直接的视觉刺激,而且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面的墙、楼道的墙、活动区域、依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一样的画面,并在上面写上相应的词或句子,不仅提高了幼儿想象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培养了阅读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对教育的功能。
2.2阅读中的指导策略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怎么指导。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指导重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针对于不同幼儿特点让他们培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2.1精心的导入
导入活动的设计是教学活动指导的一种艺术,对整个阅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导入时要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采用游戏、直观材料、设疑、演示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在上课前创设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问题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给幼儿制造悬念,再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入到这个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新颖有趣的问答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2.2.2具体的教学法
运用联想策略,是指阅读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关注书面语言。运用语义策略,是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识字规律。复述策略,是指让幼儿重复教师的语言、复述教师的某个词语、反复观看某个图片、反复材料操作、复述重点标识、模仿教师某一肢体语言和分角色表演,绘画再现等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幼儿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运用表象策略,可以培养幼儿书面表达能力。精加工策略,其中包括补充绘本中的细节,让幼儿回忆联想故事情节,推论判断某个问题或观点,创造类比,以及自主思考等等。组织策略,包括内容和架构,线索的搜寻,主题的概括,网络的构建。认知策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条件。其中,内部条件包括阅读前的准备水平。元认知水平以及阅读动机;外部条件为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
由于小班幼儿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形象来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因此,早期阅读活动开展时可以借助夸张的表演形式来将阅读内容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展示给幼儿,通常通过情境表演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幼儿阅读时的注意力易分散。对于座椅的安排,也影响了阅读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圆弧形座位安排效果最好。
2.2.3教师教学时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行为,深深影响着幼儿早期阅读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从一开始就应该掌握从左到右、从上往下的正确看书方式,老师在翻阅图书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让自己成为榜样,让幼儿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在上课时嗓门比较大,那么她所教授班级幼儿语言表达时就比较大声;说话干练不喜欢拉长音的教师,所在班级幼儿说话时就会很干练。小班的幼儿总是喜欢模仿学习,而教师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所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采用丰富的表情加上相应肢体动作辅助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更能激发和保持幼儿阅读兴趣。所以,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煽动性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加上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充满热情进行的教学。因为这些都能带动和感染幼儿,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让幼儿更加阅读增加并产生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以此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2.2.4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比如有些刚来的对于幼儿园及其周围环境都不太熟悉的幼儿,或者是一些国外移民搬过来的幼儿,他们往往对陌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是太好,语言交流不畅,再加上怯生和胆小可能他们会很少说话,很少与同伴一起游戏。因此阅读材料中也只有绘本才能满足他的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们需针对个体的发展水平差异给予更多的引导与关注,才能使这些幼儿以最快速度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那么针对于有非常明显语言障碍的幼儿,由于他们表述时总是断断续续,磕磕巴巴。此时教师需要多为幼儿多提供口语表达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把话说完整话,在他想表达之前让他先想好,再逐渐引导他去倾听、表达与阅读。
2.3早期阅读中的评价策略
评价主要用于反馈信息、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大部分的教师在做早期阅读教学效果评价时,更多的把的注意力放在了幼儿的学习结果上。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主动的发言,是否能够回答与阅读内容相关问题成为了教师评价的重点。然而,对于阅读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当前需要。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兴趣等关于课程本身的问题却被教师忽略了。
2.3.1借用丰富的体态和语态
众所周知,所有的幼儿会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针对正确的阅读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做,对做得不够好的幼儿不给予他们评价,也不需要去批评或者不理睬他们。不要过多的将注意力放于幼儿对阅读内容掌握程度上,应该多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积极评价应该多与消极评价。正确地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评价。教师恰当的一个动作或者表情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比如在教学活动时摸摸幼儿的头或者拍拍他的幼肩膀、或是鼓励幼儿尝试性的表达和复述,也可以是点头或者微笑等方式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是一种既简单,又富有成效的评价,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阅读活动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
2.3.2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评价法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收集幼儿各种表现或作品。然后展示给其他幼儿看,让幼儿觉得自己的到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积极性。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教学策略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早期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制定合理有效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兴趣能得到提升,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地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1994.
篇8
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也属于一种交流、沟通方式,主要指处理文字的能力以及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想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比如看杂志时、和其他人签合约时都会要求当事人阅读、分析,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因此,为了使初中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更快适应工作环境,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对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普遍存在低效现象,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喜欢贪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一般初中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格式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非常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且一切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几种有效教学策略。
2.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注重课前预习环节,这主要是由于课前预习并无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比较空泛,而且教师检查也比较难,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并不会预习。假如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迷茫,更不用说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自然会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低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每节新课之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写读后感。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阅读这篇文章后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同时思考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儿的冬天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比较开放,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想的合理,都可以作为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2.2积极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阅读文章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完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如果课文中有的文字不容易被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更加全面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例如,学习《十三岁的际遇》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体会作者在刚入学时候的心情和心理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开学的教学情境。假设学生们顺利考进北大,然后让学生照着作者书写的誓言念,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大学生犀利机智、敏感、生机勃勃、专注、清新、纯洁、自由等特点,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2.3积极开展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篇9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1-02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逆向思维是重点培养对象,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师需要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一、注重课本阅读,打下阅读基础
在设计阅读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以课本阅读为前提,利用基础阅读资源,逐步扩展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打下阅读基础,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课外时间,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习惯阅读、爱上阅读。例如,在某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荷叶圆圆》课时内容,设计备课教案时,采用“阅读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文中的生词和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在结束课本教学后向学生推荐类似的课外书籍,如:张俊以的《树叶船》和《吹泡泡》,在班级建立图书阅览角,不同的书籍可以放在阅览角展示,通过课外读物共享的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书籍,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发展阅读教学。
二、结合图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为响应文人教学理念,教育部门在设计小学教材时,利用图文并茂的编辑特点,为小学生制定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书页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可采用图片阅读的方式来看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春雨沙沙》中,配有大量的图片插画,教师可利用插画内容,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绿意盎然。针对文中的图片内容,让学生观察画中景物,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感觉,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可采用朗读背诵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大有裨益。这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也提升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自我想象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提高演说能力,体现阅读作用
所谓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边看边读。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必不可少。演说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又分成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多种教学训练,达到“语言通畅”的表达境界。以《闹花灯》教学内容为例,重点提出培养演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实际内容,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开展“谈论家乡的花灯习俗”演说活动,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的方式,在课堂上畅谈自己家乡的习俗行为,在口语表达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
四、增强写作意识,发挥阅读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写作能力的训练课程,实现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在培养写作意识时,需要从仿写语句和模仿练习入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完善写作能力。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利用比喻、拟人的描法,对春天的景物变化进行细致描写。教师可让学生就其中某一句话进行仿写,在写作手法后,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在完全掌握写作技巧后,可让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重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发现写作方法的缺陷,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增强,充分发挥了阅读的独特作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本阅读”、“图片阅读”、“演说技巧”和“写作方法”实现有效教学。在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下,采用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开展实际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内在美,激发阅读兴趣,以“自主阅读”为教学目标,也可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且,阅读教育的实际意义,重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利用语言表达能力,流利通畅的表达出自身实际想法。因此,教师需要创建更多的生活情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管霞,李俊庆.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28-129.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如七八年级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如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九年级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此外,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二、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一种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再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
三、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
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例如,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下:Have You Ever Been toSingapore ?这篇阅读材料就可以采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Pre- reading: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①Pictures talking :谈论各国图片,引出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饮食和环境等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②Prediction :利用标题、插图,预测课文内容是关于新加坡的哪些情况。
While-reading: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①Scan the passage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大意。②Vocabulary learning:将单词与正确的注解相连,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情境猜测词义的能力;③True or false statements: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判断正误,并以开展竞赛的形式进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④Listenand fill:听课文,填表补充信息,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Posting- reading: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①Listing:通过小组讨论,列出新加坡语言、饮食、环境、气候、交通、旅游等其他各方面的情况;②Designanadvertisement:为自己的家乡或曾经到过的地方写一则广告。
- 上一篇:新生儿期的保健护理重点
- 下一篇: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