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范文
时间:2023-03-14 11:2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我们的历史课本越来越薄,但里面文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不少学生只学习和满足于课本上出示的知识点,而不能透过历史的现象去探究规律性的东西,有的学生将历史学习和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割裂开来,掉入了历史的纸堆,这样历史课便越来越索然无味。有感于此,笔者提出了“论坛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走进历史、思考历史,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论坛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1.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为“论坛式”课堂教学张目。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应该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适当利用教学场所,稍作变动,让其成为历史会议的会场或者某场战役的战场,也有可化身为中国各个朝代文化展览的场所,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则化身为其中的主持人、发言人、指挥家或者战役的参与者,还可以让学生复述去过的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见闻。
2.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初级论坛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或者课件展示的方式,指导小组开展历史论坛活动。此阶段小组内论坛内容以基础知识和稍作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为主。重在掌握基本内容,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生个体首先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个体基本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论坛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展示个体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升,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小组内论坛情况,发现论坛开展中难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3.小组讨论交流基础上的高级学习论坛
小组提出论坛开展中的难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师生讨论、探究完成。此环节需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同时又始终渗透着学生的独立思考,三者缺一不可。教师是论坛的推动者,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学生是论坛主体,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地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的能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提升为目标的教学原则。
4.基于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层次论坛
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深层次论坛。如学习了“辉煌的隋唐文化”,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文化为什么如此辉煌?”学习了“明清经济与闭关锁国”,会让学生反思“闭关锁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要求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灵活多样,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了知识,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此环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关注未来。既活学活用本课知识,又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以后参与论坛提供不竭的动力。每学习一节历史课,笔者都要至少出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关注未来。如学习了“中日”一课,笔者设置了“课外寻史”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却否定这一说法,请你利用业余时间,就这一论题找出有关证据。”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同时培养了学生寻找史料的能力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开展论坛的多种形式
1.再现历史场景
如学习“三国鼎立”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分别扮演袁绍集团、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三国的扮演者要陈述三国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发展成就以及三国期间的重要战役及成败原因。
2.课堂辩论
很多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人物,往往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时候,笔者往往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激励学生做历史的探究者,而不做历史知识的容器,体会到历史课的独有魅力。如学习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一组论题为“拿破仑功大于过”,一组论题为“拿破仑过大于功”。学生业余时间搜集资料,课堂上唇枪舌战,教学效果极好。其实,对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亚历山大等历史巨人,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这时候笔者都采取类似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史实进行论证。
3.百家讲坛式
课堂小结环节,或者是当某一章节、某一名学生对教学内容研究比较深入,自己的观点较为成熟时,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让学生慷慨陈词,尽情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余学生可以边听边思,同时受到很大的感染和熏陶,感受榜样的力量,争取下一次自己成为讲坛的坛主。
4.通过编辑手抄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我是小记者”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
篇2
林蕙青在讲话中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将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对深化传统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部高度重视在线教育改革发展,并且作为下一步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我国在线教育发展战略。二是支持我国高水平大学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组成的公益性网上开放课程联盟,并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大规模在线教育中国品牌。三是以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为契机,深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四是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习证书等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做大会主题报告时指出,高等教育的革命是与大学功能的扩展相伴而生的,在线教育是一场大学功能的实现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革命,正在触发大学传统学习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知识传授的模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学形式的变化必将引发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和调整。人才,特别是天才的遴选与培养方式和规模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扁平化扩散,在带来教育低价优质的同时,也将深刻改变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竞争模式。在教育多样性、学习多样性、学习自由性全面发展的同时,文化多样性和学习的选择性将有可能受到全面的挑战。
陈吉宁指出,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大学与社会的边界,大学与大学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传承了几百年的校园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教育正在从为了生活学习、终生学习走向终生随时学习。陈吉宁表示,这不只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更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大学有责任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陈吉宁在报告中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从国际挑战、国家教育全局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加强了解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制定发展在线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长远聚焦发展的合力;第二,建设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并形成“政府扶持、大学主导、企业参与、开放竞争”的建设机制;第三,加强跨学科在线教育研究,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副总裁霍华德·卢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线教育资源中心主任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麻省理工学院校董会成员杨敏德,复旦大学副校长陆防,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教材研究室主任、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负责人吴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黄荣怀,清华大学电路课程组负责人于歆杰做大会报告。
论坛期间,伯克利加州大学在线教育资源中心学术部主任阿曼多·福克斯、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重庆大学副校长李茂国、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日方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对话,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主持了论坛对话。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平台edX,向全球免费提供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今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正式加入了edX平台,并将于近期分别推出第一批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
清华大学针对在线教育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成立了“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促进先进计算和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借助加入edX在线教育平台这一契机,清华将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试点,清华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同时,学校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新一代在线教育的规律、模式和技术等,借鉴国际在线教育的理念和做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和力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建设我国自己的高水平在线教育平台。
篇3
关键词:论坛;博客;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值得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每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却显得捉襟见肘,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往往是点到为止,不敢展开,而对于很多课堂资源的生成,往往是捕捉到了,却没有时间加以利用。在本学年,我校申报了课题《网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我也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以论坛、博客为平台,构建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并在课堂上加以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组内老师的一致好评。在此,就如何将论坛、博客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我先后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清中论坛”和“清友博客”两个版块,并在信息课上加以推广:设计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踊跃开博,根据学生博客质量,评选博客之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论坛和博客具备了一定的学生基础,也为开展网络教学做好技术准备。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任务分层教学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上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老师通常在课前制作好PPT课件,通过机房转播,展示任务,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得到反馈信息,加以讲解、点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展示任务时,学生无法进行操作,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又不能看到任务要求;(2)对于分层设计的教学,学生不能自主地选择任务,完全要靠老师的统一转播来领取任务,让分层教学大打折扣。网络论坛在这两方面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前,老师可以把本节课设计的任务提前到校园网论坛上,让学生登录查看,根据自己的情况领取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返回论坛查看任务说明以及操作提示,并将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完成情况通过回帖的方式反馈到论坛上。有些任务需要将一些文件传送给学生,网络论坛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附件形式上传文件,让学生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获取文件,整个过程不仅完成了任务的展示,而且培养了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由于任务选择的自由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任务,好一点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同时,可以直接选择晋级任务,很好地达到了分层任务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平台,增强教学互动
1 延伸课堂空间,增强师生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的学科,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显得过于单薄,但一周一节课的时间,又限制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网络的出现则帮助我们拓展了课堂,将师生问的互动延伸到了课前、课后。本学期,我在自己的校园博客内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一栏,每周将下节课所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写在博客内,让学生提前上网了解。课后,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通过写博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了课堂生成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作业作出点评,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关注感,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网络延伸了课堂,使课堂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2 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学习
师生在网络论坛上的交流,使得问题解决更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老师要兼顾全班同学,无法就每一个同学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而在网络论坛上,当某个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避免了大班教学时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略,兼顾了两头的学生,使信息技术底子薄的学生有信心、有办法缩短与同学之间的差距,而基础好的学生在更深入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教师的相应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就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开辟―个专门的讨论主题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理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 协助学习,体现生生互动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提倡学生通过论坛来提出自己的问题。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当一个问题在论坛上被提出后,会得到很多同学的答复。这种情况表明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换,使之从问题的提出者变成了问题的解答者。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总结和自述能力,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学生间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其次是作业的呈现让学生之间彼此产生了激励,一是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责任心。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例如在学习完Flash中的“动画补间”后,有的学生马上就在他们自己的博客中上传了小球弹跳的动画,别的同学就急了,要么自己忙着琢磨怎么做出来,要么拉着同学询问制作过程。还有的同学技高一筹,利用引导线做出更为复杂的动画,让其他的同学在羡慕之余,更增加了跃跃欲试的挑战感。
网络环境中的交互机制赋予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动态控制的权利,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和学习进度都可自行控制,不仅拓宽了互动内容的广度,也提高了互动的深度。
篇4
一、建构理论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特点
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知识结构的创建者。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建立起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环境更符合建构理论。英语不像母语那么容易建立一个语言环境,由于能够提供声像、动画以及文本,多媒体可以建立一个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并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形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过程转换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过程,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进行自主学习,专题讨论,自检自测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转为从属。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英语教材的改革,书本中的生词量在不断地增加,学生每堂课都会面临许多陌生的、枯燥乏味的新单词。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教学会更加形象、生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借助美妙的音乐,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敏捷,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能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得以直观呈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这是因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图形处理的能力很强,把这一特有的功能运用到教学中,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化繁为简,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顺利突破,学生也会产生乐学情绪。美妙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好奇感和美的享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
3.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效率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省去板书,以及变换使用录音机、幻灯机、挂图等的时间,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加快了课堂节奏,而节约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练习所学。这样就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4.多媒体教学能激活思维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差异
“教师的真正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多媒体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制作、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以服务于课堂教学本身为基点,多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追求高效。某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明确,忽略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时显得较被动,出现了通过媒体手段复制教科书内容的现象,错误地把教学技术手段提升为教学行为的目的。其实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比如:课件教学、影视教育、网络教学等。
2.课件制作与合理使用上的不足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上,加快自己教学的进度。这种做法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误解,它还停留在灌输知识的阶段,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件的背景及课件内容间的颜色问题;(2)字体大小适中;(3)呈现的内容应当是教学重点,简洁易懂,以便学生做笔记;(4)文字不宜过多,应当图文并茂,尤其是数据类更应当用图示说明;(5)应注重视频的播放效果;(6)视频内容应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的;(7)教师在使用时,应当注意是否需要对视频资源做及时讲解、归纳及总结。而不是一味地只让学生看。
3.多媒体教室环境不合适
由于多媒体教室做过装修,有遮阳帘,几乎不透光,给人的感觉就是封蔽性的,有时让人感觉压抑。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同隔了一层玻璃,可以互见,但还是觉得有隔膜,情感互动、情绪感染也显得迟钝、不直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是一种无缝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互动,显得更加质朴,更加本真。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自然的体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讲,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比多媒体教学更贴近教育教学的本质。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现代教学技能
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教师心中就是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其实这仅仅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方面,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学校应提高现代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包括对计算机的认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效果及相关理论等,提升教师的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多媒体设备技术管理
为了更好地上好多媒体英语课,学校要保证多媒体设备的良好、更新,维护好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多媒体统一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多媒体设备管理的人员,对学校各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的电脑设备、幻灯机等进行经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如发现突发事故,应紧急抢修,以满足和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3.增加课件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会出现信息量过多,重点不突出等现象。这样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有创新性,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例如: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居里夫人)及名著(如:《双城记》、《百万英镑》)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糅合到课件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
4.加强学生自觉性,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觉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适时地开导他们,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给他们营造一个能够思考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性的课件,学生在多媒体英语学习中就会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生自己有了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就会有主动去获取信息的意识,有了对信息的加工、整理等信息素养,就会有创新能力与勇气。
5.多媒体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英语教学需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内容,反映时代生活。英语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国伟.正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教育导报,2011-03-26.
篇5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09-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从数量上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先进材料设计、计算机模拟计算、天气预报、人口统计等众多科学技术与人类实践活动中运用概率统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它对培养学生处理“随机”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进入随机性思维模式,进而学好这门重要课程是相关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数学史,增强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相关数学史,特别是介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及其对本学科的贡献,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会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例如上第一次课时,可以首先从著名的“德・梅耳问题”与“分赌注问题”出发,向学生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和发展,在此过程中穿插讲解数学家帕斯卡、费马、惠更斯、拉普拉斯、马尔科夫、辛钦等的贡献;在讲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时,可讲解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的生平及其提出的“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的重要意义;在讲解几何概率时可以穿插介绍几何概率开创者蒲丰的生平,以及由蒲丰投针试验所产生的蒙特卡洛方法的影响;在讲解中心极限定理时,可以穿插讲解伯努利、切比雪夫、李雅普诺夫等数学家的生平;在讲解“t-分布”时,告诉学生“t-分布”还有一个名称――学生氏分布,然后介绍“开创了小样本理论的先河”的英国数学家戈塞特提出该分布的艰辛过程。这些数学家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慢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还在无形中了解了丰富的数学文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案例教学法,突出趣味性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给出概念、公式、定理,然后再去解释概念、推导公式、证明定理的教学方式,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与生动有趣的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时首先可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你有机会参加电视台的一档娱乐节日,主持人指着三个商标对你说,其中一个商标后面的奖金是2000元,另两个商标后面的奖金分别是20元和50元,你可以随意选择一个商标,所对应的奖金就归你了。你当然想得到2000元,你可选定一个商标,如1号商标(但未打开),主持人知道哪个商标后面是2000元,哪两个商标后是20元和50元,他打开了50元的一个商标,比方他打开3号商标,主持人对你说,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允许你改变原来的选择,为了得到2000元,你是坚持选择1号商标还是改选2号商标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帮助大家做出选择。这无疑使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趣味与科学的严谨性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用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体现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意识地营造使学生不断在取得思维成就的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在思维成功的喜悦中良性循环,越学越想学,越思考越灵活。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求解方法,锻炼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有2张甲等票和n-2张乙等票共n张票,n人通过抽签决定所得的是甲等票还是乙等票,问抽签的结果与抽签的顺序是否有关?该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两种方法。
四、提炼知识,把握脉络
五、统计软件的辅助实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公式多、计算烦琐,给应用带来困难。对具有概率统计功能软件的了解和掌握显然对理解和应用有极大的帮助。除Excel外,通用Mathem atica、SPSS等都是很好的工具,概率统计是最需要使用计算机的领域,我介绍SPSS软件自带的统计程序包,其中有实现常用统计计算的各种外部函数,我在教学中针对一个具体工程问题教授学生使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要求学生:(1)会用SPSS软件求概率、均值与方差;(2)能进行常用分布的计算;(3)会用上述软件进行期望和方差的区间估计;(4)会用上述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例题:电容器铝箔电解扩面腐蚀工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解液温度(A)、HCl浓度(B)、H2SO4浓度(C)、电解时间(D)、电解电流密度(E),以A、B、C、D、E为实验影响因素,比电容为影响指标,通过L16(45)正交实验,考察五个实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做出显著性分析。对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统计分析可知,五个实验因素电蚀扩面效果和阳极箔比电容都有显著影响,这和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五个实验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硫酸浓度>盐酸浓度>电流密度>时间>温度,硫酸浓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可以对硫酸浓度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确定出最佳的电解腐蚀扩面工艺,为相关行业高比容阳极铝箔的研制提供参考。
六、考核形式的转变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都有导向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大多课程的考核方法都是闭卷,但对于《概率论与统计学》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我认为授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核心思想,学会利用统计的思维处理问题,而不是教会学生像学习“纯数学”那样机械地做题。该课程公式和计算众多,不能让公式和计算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应当重视对概率统计重要概念的理解、总结归纳问题和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本课程考核中可以尝试开卷考核、半开半闭考核以及分组考核、实验考核及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不至于为死记一些定理公式浪费过多的时间。
七、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无非有三种境界: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思想方法和能力,三是激发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提升课堂教学境界,从上述几个方面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说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式真正实现了第二种、第三种境界。调查问卷和学生的反馈表明,新措施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晓莉.概率统计的多元化教学探讨[J].大学数学,2005,21(04).
[4]冯凤萍,崔继贤.概率统计的探索与改进[J].高师理科学刊,2004,24(02).
[5]张瑞亭.对概率统计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聊城大学)资助
篇6
关键词:理论力学;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62-02
一、引言
微型课程(Microlecture)简称为“微课”,是指以微视频、幻灯片和文本等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微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自觉地将网络社交情景迁移到知识网络构建之中,是网络结构中个体(对应具体知识点)和相互关系(对应知识点间的联系)的重构和建立,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形成。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2]。随着科技的进步,Salman Khan利用录屏技术建立了3000多门可汗在线图书馆的微型教学视频,包括数学、历史、金融等科目内容,采用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点,成功地为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3]。近年,国内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征集、培训、评选、竞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由偏重基础理论学习逐步过渡到偏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课程[4]。理论力学概念定理严谨,示意图样丰富,工程实例多样。最初接触此门课程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工程背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教学内容和应用实例过于抽象,造成理解困难。而采用“微课”教学思路,提炼并总结出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将整个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几个短时课程,依托精致的多媒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讲授内容的核心概念、定理及应用,这对学生把握学习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明确难点所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通常分为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三部分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一致认同的一门较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除了课时少、内容多这一问题,目前限制理论力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5-7]: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课程时,为了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不仅对学习内容要有明确的学习方案,而且对关键问题要有深刻的理解。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通过检查和提问,发现学生的预习程度远远达不到独自完成学习要求的标准。由于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及学习条件的限制而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进度。
2.课堂时间分配难以调和。由于理论力学的课堂教学需要由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共同完成,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时间。以授课时间50分钟为例,在教师讲授的40分钟内,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的,理解内容原理,时间比较紧凑。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而且学生个人的能力差别也较大,导致教师对课堂时间分配不能符合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
3.课后复习没有重点。复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论力学的复习,很多同学总感觉自我复习收效甚微,仍然期待授课教师坐堂答疑。在快要考试的时候,由于没有建立起日常学习的习惯,也没有合适的沟通平台。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公式定理及解题思路,只是把解题步骤硬背下来,而考试时试题稍作修改就不知如何入手了。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上述理论力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微课”的特点在于“微”字。理论力学教学从时间、内容及形式上都要体现出“微”的特点:时间一般控制在8分钟之内,内容要求“小而精”;其次“微课”的特点在于情境性。理论力学教学设计尽可能地结合课程主题来选择。工程实例的可以选择身边事物,采用DV拍摄的方式建立视频资料,形成教学道具,在突出教学情境性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核心问题的快速解决。最后“微课”的特点在于广泛性和互动性。由于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作好授课内容,上传到互联网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授课内容学习原理并进行练习。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建设
随着微课在国内的推行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进行了探索。如何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成为理论力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自主学习,需要对理论力学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及学习平台的构建。
1.微课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资源方面,从以往主要利用幻灯片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转变到以知识点微视频为重点、幻灯片和文字为补充的案例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增加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数,建立“微课”核心内容;教学资源方面,建立理论力学的“微课”学习平台,走出集中授课的大学课堂,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宽学生的学习环境。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课堂集中讲授、课后及时反馈的“微课”教学模式。
2.微课内容设计。理论力学微课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微视频、微动画、微测验、微原理和微讨论5项内容。微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对静力学采用从具体案例到一般原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微动画:制作简单的动画方式描述复杂的原理及过程;微测验:讲解完重要知识点后,要求学生进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微原理:针对原理性的知识点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微讨论:开展课堂短时间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理论力学微课平台构建。将理论力学的“微课”学习材料上传到互联网,如学生班级的QQ群、文件中转站、网盘等网络云存储平台中,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学生下载到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自学。“微课”平台的教学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教学内容简洁清晰、重点突出,加之对必要的细节进行强调说明,能够强化学生的自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工科类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理论力学是一门非常适合开展微课学习的课程,其课程建设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积极了解微课制作的新技术、新理念,建立有特色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微课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鹏.“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J].高教论坛,2014,(6):22-24,27.
[2]Shieh,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24-32.
[4]郭易圆,彭慧莲,王琪等.理论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1,(3):69,70-72.
[5]唐艳妮,徐军,罗积军等.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z2):57-59.
[6]李素文,岳明,姜义等.微时代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1-134.
[7]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3-155.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icroclass in Theoretical Mechanics Teaching Model
WU Ya-li1,ZHANG Dong-guang2
(1.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Mechanics;
2.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aiyuan,Shanxi 030024,China)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英语与计算机水平的共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65-02
随着高考招收计算机专业学生分数逐渐增高,主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和能力也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考上大学并主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关领域的信息,这包括与计算机发展密不可分的英语知识。那么,呼伦贝尔学院是一所本科院校,对于本科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从以前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好比老师用英语讲授计算机课程,专业术语频繁出现,句子长并且结构复杂,主,谓,宾,定,状,补的使用较多,对于句子结构还不熟练的学生再加上计算机术语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满黑板的英文单词一遍一遍的擦写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该门课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目的,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预期的,改革是要不断进行的,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也在变,所以坚持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单词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不标准,口语交流较差。
学生的朗读课文能力较差,由于不懂句子的含义而断句出错,发音不准使得他们更不敢开口讲英语,由于汉班和蒙班学生语言基础有差别,安排在一个班上课给他们上课更是难上加难。
2)计算机专业水平低,由于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即使是汉语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文章读的也很吃力,需要扩充知识面,这也导致了翻译能力差,只能字面分析,一字一词的翻译,而不会联系生活中的语句,听起来不是那么通顺易懂,翻译的意思不明确,含含糊糊的。
3)课前预习少,课后复习不够,课堂练习和作业较少,课后任务不充分,知识与实践脱节,语言类知识要勤于练习,开口,交流,互相纠正错误,反复改正发音等问题。
4)教学手段不丰富,黑板上大篇幅的英语单词看着就让人头疼,擦过几遍后模糊的句子更是让人眼晕,学生忙于抄笔记,没更多的精力去听老师讲什么,没有时间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5)考试形式单一,纯试卷考核方式只能让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哑巴英语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们考试时其实还是跟考英语课程一样,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作文等等,没有突出与计算机结合的特点。
6)重修方式落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需要第二年和下一届学生一起学习和考试,由于上课时间冲突,课余生活增加,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听课,考试时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使得他们重修成绩更低,恶性循环让他们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
7)授课教师几乎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们具备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先对高一些,一般都是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但是还是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的培训,通过自己备课能讲授的知识还是不灵活,词汇单调绕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环境,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个过程不是几个人和几个班级的学生能完成的,它需要学院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互相协商,给予意见和建议。改革包括开课时要考虑的各方面,制定教学计划,选课时的要求,授课的地点和教具,课后加强的手段,考核方式的确定,重修方式的改变,还有授课教师的要求等。
2 教学改革的方法
为了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改革。
2.1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任务
开课的年级,专业方向,教学计划都需要调整,例如,将汉班和蒙班的学生分开授课,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授课步骤,多给蒙班学生留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强化学习任务,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2.2 扩充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指定要看完的相关书籍
教师给学生留课后读书任务,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例如,计算机的安装,常用设备的使用(打印进,复印近,扫描仪,照相机,可移动硬盘等)
2.3 加强课堂与课下结合来巩固知识,多说,多练,多搞活动
课堂时间有限,只能是课下加强训练,每上完一次课,教师组织学生做个游戏或开个派对,用英语来交流本次课的内容,互相听取意见,帮助纠正错误,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2.4 改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环境,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教具
该门课程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大屏幕演示教室的教案等材料,例如,讲授打印进时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各种打印机的图片和功能,这是板书能做不到的。条件具备的话也可以在机房上课,每一个学生一台电脑能更清楚的看到学习资料,例如,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摆放每一阶段的计算机实物或模型,这样更直观的学习了知识,比在大屏幕上看图片要好得多。
2.5 采用纸质试卷,平时写作,口语交流,课下活动,分享学习方法,创新性的主题等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让学习和考试变得多姿多彩
纸质试卷可以考查词汇量,语法,阅读速度等,平时多让学生写作文,多写能提高语感,口语交流能逼迫他们说英语,多说自然就说的准确了,把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互相分享,有助于一起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把课堂学到的应用到生活中,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2.6 完善重修方式,让学生有信心继续学习该门课程,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重修方式应该灵活制定,哪个学生的哪个环节做的不好,没有合格就应该加强这部分的再学习,例如,口语不合格就让他练上一段时间再重新考核,写作不合格就让抄写多篇文章,直到自己能写出文章,单词量少的就让抄写单词,直到掌握为止。
2.7 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英语水平,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出去接受高水平专业的培训,扩充知识面和专业能力。
授课教师的水平极大的影响了授课的效果,该门课程由英语教师讲授会很吃力,因为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缺乏他们只能翻译出字面含义,专业术语则很难。所以,授课教师最好还是选用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水平高的,那更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出去学习,接受培训,有条件去国外最好了。
3 教学改革的预期结果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环境,提出了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是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条件这些措施也是可行的,通过改革后一定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收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和经验。这项改革正在进行,参与到其中的学生确实受益良多。
4 教学改革的展望
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不断更新,该门课程还需要与时俱进,时刻跟上呼伦贝尔学院和学生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环境,培养教学人才,使该门课程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以后学习和工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超,杨艳慧.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 谢丽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广西教育,2011(9).
[3] 雷震东.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4).
[4] 金梅,杜晓昕,王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2(3).
[5] 张威.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5).
[6] 张萍,高艳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3(8).
篇8
关键词:磁法勘探;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学习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28-02
一、引言
“磁法勘探”是地球物理相关专业(勘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等)本科生学习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地球物理专业学生掌握磁法勘探实践与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数理公式复杂,理论性、应用性强,需要讲授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如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一直是学院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主要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以课堂教学、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磁法勘探日新月异的理论与技术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针对“磁法勘探”课程,着重讨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寓教于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主思考,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吸收、消化,促进学生对“磁法勘探”的深入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根据磁法勘探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以“理解知识”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里,老师和学生不仅处于传统的传承关系,更加注重导学关系,围绕理论学习――实践消化――理解应用三部曲进行互动。具体而言,在“磁法勘探”课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充分利用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不仅依托我校北戴河野外实习基地,更加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换而言之,本文强调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指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更加指所有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传统以课堂灌输讲授的填鸭式教学瓶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践能力。
二、“磁法勘探”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地球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磁法勘探”理论与方法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发展应用,愈加受到重视。地球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磁法勘探的不断发展,进而引起“磁法勘探”这门课程的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等发生变化。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授课形式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避免的教学课时减少与课程内容增加的矛盾。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不断有新的课程设置,抑或是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诉求不断上升,导致传统课程教学时数不断压缩;与此同时,信息大爆炸以及飞速发展的磁法勘探方法技术必将使得授课内容大幅增加,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直视的挑战。
另外,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也有待进一步协调。在大学本科磁法勘探的教学环节中,受“人多粥少”等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只能基于课堂讲授,或者一些概念要点不能展开详述,留给大学生自己思考、实践锻炼的机会就更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此同时,离开不够充分的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无法有效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也难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另外一方面,磁法勘探中的一部分关键内容是对采集的磁异常进行分析,然而这类专业性很强的分析方法是学生一时难以掌握的。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研究一些模拟软件,让学生有学习的平台;另外一方面,更应该“授人以渔”,锻炼他们自己动手编写计算机程序分析数据的能力。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学生中电脑的普及率非常高,这为磁法勘探数据分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笔者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全班学生便携式计算机的拥有率达到100%,上机实习在教室中即可进行,不需要去学校提供的微机房,不仅节约了时间,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
三、理论联系实践的“磁法勘探”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理念、理论不断发展,以往采用的灌输式的讲授早已不被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重视[1,2,3,4]。然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受教学任务、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时间等影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仍值得深入研究。就“磁法勘探”课程而言,存在有两方面关键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当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很多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教学趋于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式的讲授方法因信息量大,多被采用。这种灌输式的讲授常常忽略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阻碍教学效果的提升。
2.实践环节值得深入:“磁法勘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校为地球物理专业设计了一定量的野外磁法勘探实践教学环节,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将知识变活直至灵活应用。然而,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机会不充分、实践中与理论知识的相互关联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结构。
实践性强是磁法勘探教学的特色,尤其对于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这一部分的培养和熏陶尤为重要。除了野外生产实习以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些磁法勘探实例分析、提出问题具体分析等,可以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孔子言:“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如此很难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真谛,更难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不同问题之间常常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加强实践,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不断地巩固、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全面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了提高“磁法勘探”教学效果,笔者基于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路,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思路。
首先,课堂教学在讲授过程中多融合一些与理论知识相互关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学习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磁法勘探”教学活动中,笔者曾遭遇一个有趣现象:位场异常的解析延拓是本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应用性,是需要反复讲授的内容。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明白了延拓在空间域、频率域的计算理论,也明白了上、下延拓后场的空间域、频率域的显著特征。从这个角度上说,学生对这个概念是掌握的。然而,在实践中,面对一幅原平面异常和一幅向上延拓的结果,学生竟不能对号入座。只有当教师提醒从频率等特征差异来分析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这充分说明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它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迁移,更好地吸收消化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其次,在野外实践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理论分析。对于实践中出现的每一个科学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利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强化学生原先的理论知识建构体系。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磁异常的方向导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经过讲解,学生可以较容易地掌握空间域、频率域的方向导数计算公式。然而在野外实践教学中,面对一幅南北走向由断裂构造引起的磁异常,要求学生选择导数方向时,则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疑惑性。
实际上,理论与实践不是截然分离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在方向导数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提出相应问题。首先,三个方向导数的物理意义的差别是什么?显然,水平方向导数反映该方向的梯度变化特征,它主要突出垂直求导方向的构造信息;其次,对一个具有南北走向的磁异常,需要选择x方向导数还是y方向导数?在上一个问题环节中,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带着实践问题来学习方向导数,学习效果自然提高。再比如,在磁异常处理解释中,常常需要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异常进行处理,突出目标异常,有利于解释。这不仅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积累,同时更需要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才能做到运用自如。对于一幅磁异常数据,通常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处理解释原则。
四、结束语
“磁法勘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生产、科研工作。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围绕各个教学知识点,献身说法,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将我校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培养为能熟练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会贯通,灵活把握,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关系,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产生学习迁移,促进“磁法勘探”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卢菲菲.教学学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点[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9-26.
[2]孙鲁平.“应用地震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4,(1):51-54.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科学 情境教育
研究教学论的专家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入汤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识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因为抽象静态的文本知识借助特定的情境被“激活”了。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联系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认知能力以及接受水平,需要找到一个从生活经验到概念学习转换的过渡“阶梯”,而“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正好与之相契合。这种为教育教学而创设的情境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情境学习,被赋予了感情、符合学科特点,它不仅降低了儿童学习的困难,同时也让小学生得到别样的情感体验。
一、带入情境启迪想象,发挥学生能动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阅读到写作,都突出了“想象”。儿童的想象需要情感伴随,儿童记忆屏幕中的形象要组合成新的形象,需要“力”的推动。儿章常常会因为好奇而想象;因为想改变眼前的现实而想象;因为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而想象。想象可以展示孩子的聪慧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财富。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多是生动有趣的童话、小说、寓言等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一种氛围,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描摹的情境中。课堂上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巧用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悟情境、通过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情境设置能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自由翱翔,弥补了单纯课程容易陷入知识系统状态的缺陷,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和环境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凭借特定的氛围,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李吉林设计的各种“情境”,“无论是进行语言训练,提供作文素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整体发展;还是考虑到多种题材体裁的教学:识字的情境教学、阅读的情境教学、散文的情境教学、诗歌的情境教学、童话的情境教学、寓言的情境教学、作文的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种新鲜的刺激。这些精心设置的“情境”具有显性的目的指向,及时“提供人的自我意识、场景记忆、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学习环境”,因而引领着儿童迈向更优化的方向,促进儿章全面深入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指导观察,注重学生实践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极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固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章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注重课堂设计,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所展示的每一幅画、所吟唱的每一首歌、所分配的每一个角色能做到精益求精,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李吉林老师是把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情境教育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唯美的活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地发展。李吉林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堂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潜在的智能也得到开发,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的渗透出现一派生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三、陶冶情操渗透审美,培养学生感悟性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非常注意那些直接的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创设情景寓情于教,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情境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读一些作品时,由于时空原因,由于学生年龄认知、修养、阅历等原因,理解起来有些“隔”。他们也许会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却不会被感动。而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注定是失败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紧扣文学术语,应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去寻找周围相似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达到与文章的共鸣。
从思维规律来看,人的思维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不妨利用反向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拓宽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想象、发挥。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就如同绘画讲究留白,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象”。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的语文课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知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思维深度。
篇10
关键词:陶瓷工厂设计;内容充实与更新;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57-02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要求,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列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且各高校也逐渐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陶瓷工厂设计概论”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与实际联系紧密、体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优势与特色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涉及陶瓷机械、陶瓷生产工艺、公用工程(土建、水、电、环保等)、劳动保护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陶瓷工厂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设计,特别是陶瓷工厂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从我校及国内相关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所采用的教材版本较老,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相关高校使用的《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教材(1992年出版),虽经过几次重排出版,但是其教材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导致其内容无法满足现代陶瓷厂设计需要;其次,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采用板书,使得授课的信息量偏少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最后,由于授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缺少陶瓷工厂的工作经历,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谈淡对该门课程建设的探讨,以便交流和提高。
一、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确保课程建设有目的地开展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首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规划,解决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推动课程建设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陶瓷工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明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设高水平的、合理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传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二、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课程建设中出现的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鉴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专业性强,以及陶瓷机械设备种类众多且不断升级换代、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等情况,给在短时间内编写适应现代陶瓷工厂设计要求的新教材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在积极组织力量编写新(试用)教材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补充现代陶瓷工厂生产中所使用的新设备、先进工艺流程,形成对课本以外知识的有益补充。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陶瓷工厂参观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课外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对于老版本教材中的涉及陶瓷工厂生产中的设备、工艺流程等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对于陶瓷工厂的厂房设计。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陶瓷厂大多采用具有高效率的联合生产车间(成型、烧成和质检车间合并为一个综合车间)进行工厂设计。在陶瓷机械设备方面。如建筑陶瓷生产中的成型设备,老版本教材中介绍的国内压机主要是一些摩擦压机,存在压力吨位小(一般为几十吨)、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和粉尘污染大等特点,不能满足成型大规格陶瓷砖坯体的要求,目前这些设备已被淘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液压机的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大吨位、自动化程度高、无粉尘污染等特点;而对于陶瓷烧成的窑炉设备,目前工厂采用全自动宽体、超长的辊道窑(隧道窑)代替以前的推板窑、小型隧道窑和辊道窑;对于陶瓷表面装饰的设备,目前陶瓷工厂所用的印刷设备除低档产品还使用丝网平板印刷外,对于高中档产品大多已使用丝网滚筒印刷,甚至一些大型厂家已使用更先进的三维喷墨打印装饰陶瓷表面。对于陶瓷产品的生产技术。如建筑陶瓷生产,老版本教材中介绍主要为二次烧成,随着工艺技术和陶瓷机械设备的发展,现在都采用一次烧成技术,和二次烧成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性能优越等特点。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条件之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必须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现代陶瓷工厂设计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到陶瓷工厂参观、学习的现场讲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大授课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从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组织教学。通过到一些现代大型陶瓷工厂拍摄音频资料,CAD绘制车间布局图等方式制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陶瓷工厂的设备及其运行情况、产品生产具体工艺流程。此外,通过CAD软件绘制工厂车间布局图,能够对局部区域进行放大以及对图形的旋转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车间布局及其车间内部设备的分布图,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陶瓷工厂设计中的物料衡算等部分,由于牵涉较复杂的计算和推理,我们通过板书方式进行教学,采用逆着生产流程工序(从产品到原料)一步一步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每一工序参数(如损失率、废坯率、回坯率和烧失率等)的确定依据及其计算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料衡算的过程。此外,对于陶瓷设备选型部分的教学,我们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对于设备及其参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设备处理材料(坯体、产品)的量则采用板书教学,两种有机结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陶瓷工厂设计的总平面图和工艺设计部分,在课堂讲解后,利用1~2天时间把学生带到陶瓷工厂(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厂)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讲解和讨论,使得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与工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相互讨论,比较书本知识与工厂实际情况的差异。此外,还可以聘请工厂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解答有关工厂的车间设计、布局和设备选型等问题。
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院校和教研室把培养和吸收学科带头人以及从企业聘请高职称的工程专家作为课程建设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制定短、中、长期培训计划,梯次培养中青年后备力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我校为了让青年老师得到锻炼,具有陶瓷工厂的工作经历,把新引进的青年老师送到陶瓷厂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使青年老师具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在讲课时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瓷工厂设计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加以训练。对于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利用1~2学时进行具体陶瓷工厂设计内容的讲解,然后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具体工厂设计,如“年产300万平方米大规格渗花抛光砖的工厂设计”等,每个学生可以单独设计一个工厂或几个同学设计一个工厂的不同车间。“陶瓷工厂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设计说明书”撰写和“布局图”绘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可以选择某一车间布局图(如原料车间等)用计算机绘制,其余车间布局图用手工绘制。此外,在工厂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定期到学生工作室进行答疑和指导,尽量使设计符合现代陶瓷工厂的要求,从而达到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通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建立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使现代陶瓷工厂设计理念逐渐融入教学实践环节,逐步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对现代陶瓷工厂设计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明显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东.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高锐涛,郭晓燕,曹玉华,等.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