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岩土工程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勘察工作需要根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和拟建场地的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等情况综合确定。当前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误区主要有:忽视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的规定;往往缺少填土层的试验和测试数据,在经济上也可能导致一些工程建设不必要的浪费;取土数量没有很好地满足提供所需的各类岩土参数试验和统计要求等。为此,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探讨。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若干疑问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可操作执行的要求。但由于规范中的个别条款过于笼统或与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存在矛盾,导致不同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工作的可操作性。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简称“岩土规范”)的3.1.1条文说明对工程重要性等级的解释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建筑结构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等级,都是从设计角度考虑的。对于勘察,主要考虑工程规模大小和特点,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由于涉及各行各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故本条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其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为:30层以上的定为一级,7~30层的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定为三级。本文建议“岩土规范”继续引入“地基规范”的设计分级,并参照“高层建筑勘察规程”的勘察分级标准。
2、勘探点数量及各类型勘探点比例
“岩土规范”的4.1.20的1条“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能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该规范的 4.1.17对高层建筑指出“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但对其它建筑没有指出控制点的要求。而“高规”指出“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一方面“岩土规范”与“高规”在控制点数量上面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岩规对控制点比例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
3、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如何理解“每个场地”,若单栋建筑物,每个场地是指该单栋建筑物所在场地,若为二栋、三栋或为一个小区呢?勘察单位大都将每个场地视为一次勘察的范围。土性指标的变异性,用空间场中少数几个点的取样得到的力学性质去预测整个空间场地性质,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点数越少,空间场地越大,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所以不考虑一次勘察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性质和高度,将其理解为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大于等于6件(组),就算满足要求,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一些勘察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在施工操作中,勘察单位往往断章取意,将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变成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这就更加可笑了。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岩土规范”12.1条指出“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取样试验进行腐蚀性评价”,所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是指有专门研究论证,并经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认可,或地方规范规定,并非个别单位意见。12.1.2-4条又明确规定了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但对有环境水污染的地区,应查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规定“上海市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在地下水有可能受环境水污染地段,勘察时应取水样化验,判定其有无侵蚀性”。各地执行各自的地方规定、规范的条文。
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建议
1、建议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
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这是因为取样钻探可以直接观察岩土结构和特征,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连续获取定量的数值,各有特点,互相弥补,从而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目的。这也是规范强调的内容:①每层土取到6件原状土试样,达到了条文的要求,但实际上多取样,提高了成本,这同条文强调须考虑经济效益的要求不符;②按规范要求布置一定的取样钻孔,控制取样深度;③在多个持力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一个持力层,通过深度控制取样或以中间报告的形式来解决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达6件以上;④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控制取样深度来达到要求;⑤是针对浅基础的,当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单独应用,如冲洪积、冲湖积盆地的粉砂地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取样宜扰动,而采用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既能保护原状性质,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低。
2、根据情况合理执行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
分三种情况进行阐述,第一种情况是如果经过详细勘察工作,查明了场地暗塘的回填物性质、埋藏深度、厚度及分布范围,则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完全避免。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第二种情况是不论场地地质条件简单与否,均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持力层和设计技术参数,可以合理取用地基承载力,从而避免浪费。第三种情况是应及时进行补勘,补勘日期不要提前,补勘原因可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3、科学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还需要增加以下内容:(1)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评价;(2)桩型、桩长、单桩承载力估算及影响;(3)饱和粉砂土的评价、防治建议;(4)场地地震效应;(5)对基坑开挖、支护等建议;(6)结论与建议。勘察依据建议用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的写法,这样做,既符合条文要求,又符合我国技术标准的含义。
4、建议对土取样测定来判定腐蚀性应按情况区分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大家较为重视,即使没有取水样,也可以根据区域水质资料分析,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多被忽视。土溶于水(在室内试验时,土还是通过水的浸泡测定其含量),所以只要测定地下水中的含量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没有必要对未被污染的土取样测定来判定地基土的腐蚀性。而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就应该取污染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从而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才有意义。
此外,勘察单位都能做到实测地下水位,满足要求,而对深部承压水实施较难,大多数勘察单位做不到或甚至不做。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中,对于深部承压水水头不测也没有大的关系,而深部承压水如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较大时,应该有承压水头资料,这可通过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对于基础影响不大的,如基岩裂隙水,可以不测地下水位。对于要专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那么必须按条文要求做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勘察工作形成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数据可靠,确切反映场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勘察工作在执行时易于被忽视的勘察条文要求,要求勘察从业人员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建筑物特点等灵活把握,避免教条理解;并在规范的框架下,根据工程的具体特性和当地的实际经验,合理地确定勘探方法和工作量,使岩土工程勘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GIS技术;岩土工程;勘察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属于较为先进的应用技术,不仅提升了岩土勘察的真实性,而且降低了资源的投入力度。岩土工程勘察中的GIS技术,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察的效率,表明GIS技术的系统性优势,进而拓宽GIS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一、基于GIS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
GIS技术的应用,需在岩土工程现场建立勘察系统。GIS系统的建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析如下:
1、录入数据模块
岩土工程GIS勘察中,录入数据是最开始的工作,掌握GIS技术的勘察目标,确定GIS钻孔的位置,钻孔方案可以使用电子版,在电子版的基础上修改完成,再落实到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合理利用岩土工程的现场资料,便于提高勘察的水平。
2、软件使用模块
GIS技术的软件使用模块,需要以本地地图为依据,采取软件分析的方式,获取最精准的岩土工程信息[1]。比较常用的软件有:MaPX、MapInfo等,研究GIS勘察时所需要的信息,降低GIS系统布设的难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GIS系统的安装,投入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中。
3、二次开发模块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二次开发,是指软件、插件等的二次开发,符合现场操作的要求,避免岩土工程中的GIS勘察过于复杂。GIS技术的二次开发,是以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利用本地小程序,完成GIS的二次开发,打包的小程序应用到GIS技术中,辅助进行插件开发[2]。二次开发模块,是岩土工程勘察中GIS系统的必须环节,确保GIS技术融入到岩土工程的勘察中,也可按照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设计需要二次开发的程序,强调GIS技术的服务性。
4、GIS运行模块
GIS运行在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收集工程的勘察信息,积极利用GIS技术,发挥GIS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岩土工程现场输出勘察的结果,提供全面、准确的岩土信息,促使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地质信息,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势和价值。
二、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GIS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内,总结了多项学科的技术内容,推进GIS的信息化发展。GIS技术的实践应用,需要考虑岩土工程的现场情况,全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对GIS技术的需求,再安排应用。
1、GIS技术的应用环境
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增加了GIS技术的应用负担。GIS技术使用时,提前规范岩土环境,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维护GIS技术环境的稳定性。GIS技术的设备,选择岩土工程中的稳定位置,同时预防潮湿环境的影响,在GIS系统内配备电源,安排专业的人员操作并管理,规避GIS技术勘察中的风险,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严谨性[3]。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对GIS技术的影响比较大,引起了诸多操作风险,所以勘察人员要监督岩土工程的环境,规范GIS技术中的环境控制。
2、检查GIS的安装系统
岩土工程勘察时,全面检查GIS的安装质量,强调GIS系统安装的合理性,规避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某岩土勘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GIS安装系统检查方面的工作。如:(1)按照GIS技术的应用规范,检查系统的设备安装以及接线情况,找出系统内的腐蚀、锈蚀的地方,保护GIS系统的整体性,预防GIS设备损坏;(2)GIS在勘察前,操作人员主动检查系统内设置的参数,促使其可满足该工程勘察的需求,该工程要求GIS系统能够达到根本的合格状态,提升GIS系统的规范性。
3、GIS技术的勘察应用
根据岩土工程的现状,分析GIS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以某紧邻地铁的高层办公建筑为例,分析岩土勘察。该建筑工程利用GIS技术得出地质勘察的报告,该建筑属于详细勘察的岩土工程类型,勘察等级为乙级,该岩土工程拟建2个过度70米的办公楼,3层地下室,深度=15m,采取逆作法的施工方式,由于地下室紧邻地铁交通,必须借助GIS技术,准确的勘察岩土工程。
首先根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实况,调节GIS技术内的数据参数,符合岩土工程的勘察要求,维护岩土勘察的精准性,严格按照岩土的情况调整,期间不能出现干扰GIS参数的因素,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约束GIS技术的勘察行为,布设所用的勘察点,熟悉掌握该建筑岩土地质的情况,同时得出地铁工程对岩土地质的影响,详细的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通过GIS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制定施工与防护策略,明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场地、土层以及水文等条件。
然后该工程岩土勘察人员,对照勘察方案和现场的情况,安装GIS技术的组件,主要是预防工程勘察的过程中,GIS技术内的设备出现解体的情况,加强GIS技术专业性的控制力度,完善GIS技术设备的组装过程。由于该建筑紧邻地铁交通,所以GIS技术承载的压力比较大,其在勘察测量期间,受到地铁运营的干扰,地质受力不同,影响了GIS技术设备的组装情况,可能会出现装备解体的质量问题,为了提高GIS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该工程要求勘察人员,注重现场设备的组装,优化工程勘察的环境。
最后是在勘察的过程中,始终维持GIS系统的勘察秩序,定期检查现场GIS设备的摆放,如果发现有问题的GIS设备,应该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该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将现场GIS收集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内,利用相关的软件对现场的勘察信息进行解析,将各项信息填入到勘察报告中,汇总最终勘察的结果,应用到该建筑的施工建设中。
三、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发展
GIS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其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推进了GIS技术的发展,促使其朝向一体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GIS技术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勘察数据的共享,而且打破了GIS系统的接口限制,降低了GIS技术的勘察难度,勘察人员可以在岩土工程的现场,借助计算机,构建共享的数据库,同时构建勘察数据库,高效率的使用GIS技术勘察中的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4]。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发展,优化了勘察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完善了GIS勘察中的数据集成,促进了勘察数据的稳定交换。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推动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备数字化、综合化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表明GIS技术的发展优势。
结束语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属于较为基础的测量技术,发挥较大的优势,改善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GIS体现出了实践勘察的优势,按照岩土工程的需求,做好勘察与测量的工作,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性,以免引起勘察误差,为岩土工程提供的准确的勘察结果。
参考文献
[1]贾男.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50.
[2]高磊.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19.
篇3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存在多种特殊性岩土体,岩土工程问题也复杂多样。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将《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要求学生具有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能够将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知识顺利地转化为从业技能[1]。作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工程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以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用人单位对本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因此,学生应该在实践方面给予更多的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从业的技能[2]。然而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沿用以往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方法,已经和实际的工程产生了较大的差距[3],为了适应现代建设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目前选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材版本过老,不同与新修订的规范相适应。随著各个行业的勘察规范不断地修订,原有的教材仍然采用老版本的规范,已经不能与当前勘察规范要求相适应,学生对于新版本规范了解甚少。
第二,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学生很难对实际工程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因为,广大的同学们才刚刚进入到岩土工程的专业课学习中,对该专业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只是在想象中倾听教师的讲解,只研究理论数据是如何分析的,理性的认识不能上升到实践的认识高度,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理论认识与实践工程偏差较大。
第三,《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重点在于岩土工程实践,因此实际工程的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案例教学至今未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也极少有老师能够将实际工程案例与教学结合起来讲授。案例教学的缺失,使得原本就内容广泛,规范条文繁杂难以理解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效果十分不尽如人意,甚至有许多学生不能编写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以上三方面反映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大《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这对于对提高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4]。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与内容
2.1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大纲,合理选择与国家当前正在执行的规范相适应的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可能涉及各个行业,教师要针对岩土工程自身的专业内容有所侧重的进行讲解。对于教材中未更新规范的内容要重点指出,对于一些岩土工程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要给与重点讲解。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为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5]。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我校学生地质学基础普遍较好,对于工程中存在哪些工程地质问题掌握得较好,但是对于需要提供给设计部门哪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普遍难以把握。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将会使得勘察和设计之间产生严重的脱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岩土工程勘察的两个主要任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如何布置,勘察资料数据如何处理,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实践能力。
2.2 加强案例教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应仅仅讲授书本中的理论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将实际的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环节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日后毕业在处理实际工程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正确面对。实际的工程案例可以是来源于教师的纵向或者横向研究课题,更应从相关生产单位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收集,这样可确保案例的完整性(论证、勘察、设计等环节),最好是有正在进行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可以让同学去现场工地进行勘察实习,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流程。案例还应适当地选取一些失败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日后如何避免这种失败的产生。案例既包括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个流程,同时也要有所针对的选取勘察的部分工作作为案例教学。比如可以只提供给学生工程项目的背景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让学生来分析针对这一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当如何布置。另外,各个行业的勘察工作侧重点和内容有所不同,教师应当保证每类工程场地至少提供一个完整的案例,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类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因为同学们毕业之后可能去到不同的行业进行勘察工作,对于各个行业的勘察内容的区别和联系都要做到真正的了解和掌握。
2.3 重视岩土勘察报告编写教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所有勘察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勘察报告编写的训练,使学生能编写出一份完整、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报告编写的原则、主要内容、需要提供哪些参数和图件。为了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针对课堂上选取的实际工程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去撰写一份真正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篇4
[关键字]岩土工程 勘察 技术问题 规范
[中图分类号] K826.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67-1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必要环节,做好岩土的勘察工作对于后期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
施工人员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这些技术问题的出现阻碍了施工进度,同时也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在人们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对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研究,解决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
1 岩土工程勘察面临的技术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笔者经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勘察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问题:一是在施工前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二是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符合规范;三是外业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问题。
1.1 资料收集阶段工作不充分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物基础、地基处理以及施工等提供各种数据。工程勘察最重要的是精确掌握各种地质资料以及技术参数,但是我们的一些勘察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施工之前没有认真收集基本资料,比如结构类型、结构变形、荷载分布等资料。针对档案的分析也不到位,只是停留于知道有这回事,却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注重档案保管,在施工过程出现数据差错,也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自身不注重资料收集引起的。
1.2 勘察工作量布置不符合规范
当前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岩土工程的施工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这一规范详细规定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事项。严格遵守勘察规范来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但是笔者经过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符合勘察规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勘察工作量不符合规范,笔者经过考察发现勘察工作量不符合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二是钻探配置有问题;三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防浮设计等。
单位勘察点布置比较随意。在规范中对勘察点的布置有严格要求,但是笔者经过考察发现,大多数单位勘察点布置的时候都比较随意,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来进行布置。在勘察点布置的过程中没有沿着建筑物周边线以及角点布置,在布置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的钻孔深度不符合有关要求。在勘察过程中难以探测的河道,沟滨对工程勘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勘察过程中不注重区分天然地基与桩基区别,在已经发现可以实行天然地基以及桩基两种方案的时候,仍然使用天然地基的勘察方案来进行勘察。
钻探配置有问题。钻探配置有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勘探过程中钻探与建筑物的设计等级存在配置问题。当建筑物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时候,通常是采用钻探为主,静探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探测,运用这中方式可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但是当建筑物设计等级为乙级或者是丙级的时候,采用静探为主,钻孔为辅的方式进行探测的时候,就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了。
高层建筑物的裙房和地下室没有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没有布置勘察点。高层建筑场地在勘察过程中没有考虑基坑支护,最重要的是不能结合地基条件对勘察范围适当扩大以及适度增加原装土试样件数。
1.3 外业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钻探操作阶段;二是取样和原位测试阶段;三是地层描述阶段;四是地下水测量阶段。下面就来进行详细论述。
钻探操作。在钻探操作阶段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指的是在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的时候,回次进尺过大,在一般地层中超过了两米,在淤泥土中甚至有时候超过了五米。这是不规范操作的第一点。还有就是在钻探过程中不注重护臂,往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优质泥浆进行护臂,可是在现实施工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对泥浆浓度的控制不达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泥浆不达标会直接导致塌孔,最终导致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取样和原位测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不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取样过程中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导致土样出现严重失水,最终会影响到试验效果。严重失水的土样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含水量、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抗剪强度等都会出现严重失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控制贯入速率,也会造成试验结果有误。
地层描述阶段。地层描述是勘察结果后进行文字叙述的过程,在地层描述阶段措辞不严谨也会对勘察结果造成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进行地层描述的时候,施工人员只是就土的状态进行描述,对土的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却没有涉及,这最终会导致土工试验的结果和勘察到的结果存在差距。
地下水测量阶段。在地下水测量阶段没有分层测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地下水,一般都包含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两大类,在进行地下水测量的过程中不注重分层侧水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对地下水的性质也会把握不准,在地下水测量阶段,对承压水头不进行测量也是一个典型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 原因分析
在详细论述了岩土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之后,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岩土工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么多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程度不够,在勘察过程中急于报告勘察结果,而对勘察结果是否正确却不关心;二是承担工程勘察的人员不是专业人员,在测量过程中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勘察;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漏洞。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实现科学的岩土工程勘察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就必须要克服上文提到的几个问题,花大力气来研究工程勘察技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加大了投入,而岩土工程勘察行业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中,我们要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只看到发展的成绩而盲目自喜,更要看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1.1野外勘探工作
1.1.1 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1.1.2 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1.1.3 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1.1.4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1.1.5 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1.1.6 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
2.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
3.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3.1.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1.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1.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GB/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2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3.2.1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
3.2.2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电法。
3.2.3 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
3.2.4 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岩土勘察工作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野外勘探工作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改进措施。为了能有效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体制建设、人员培训和使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鹏.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3).
[2] 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11,(10).
[3] 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
[4] 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7).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岩土结构特性;地质参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4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7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为岩土工程建设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并能够帮助工程建设方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措施,避免不良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施工及未来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是岩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先行环节。基于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所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并结合现代化勘察设备与手段,针对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区域岩土结构特性、相关地质参数等进行采集和分析,科学地对区域内岩土结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一方面指导岩土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施工技术的合理选用;另一方面为各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支持,是岩土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岩土工程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其所应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涉及地质、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包括原位测试、取样、钻探以及室内试验等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地质条件、测绘资料等合理进行选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获得的勘察数据与资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不合理施工所带来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成本浪费,提高对地质灾害预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现存的主要技术问题
2.1 岩土分类、描述缺乏准确性
由于自然界中岩土生成与发展变化的特点不同,因而所形成的岩土类型也各不相同,对不同特征的岩土进行准确的分类与描述,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相关规定中对于岩土分类描述也提出了一定的规范性要求,但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仍存在着岩土分类、描述资料缺乏准确性,勘察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而失准或错误的分类与描述很可能会对岩土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选用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出现。
2.2 勘察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许多岩土工程项目开展初期,由于对岩土工程勘察及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勘察部门及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的目标并不明确,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工作内容的开展缺乏必要充分的材料依据,导致勘察工作开展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并且许多分析由于材料数据不足,导致分析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不高,严重影响着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尤其对于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条件勘察分析不到位,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危害与损失。
2.3 野外勘察工作安排存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大多在野外进行,并且可能会涉及各类不同的复杂环境条件,这也都可能会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需要在勘察工作开展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并能够在出现情况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变化与调整,这也增加了工作安排的难度与复杂性。在实际的野外勘察过程中,仍然存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临时应对能力不足导致的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加之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导致了勘察工作整体的开展效率不高,许多勘察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条件制约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使得勘察数据资料等真实性与可靠性受到影响,而部分单位或个人出于解决成本或个人利益考虑,可能会对野外勘察工作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人为简化,如减少取样数量,这就更加影响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4 勘察技术方法选用缺乏合理性
由于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手段与方法较多,各种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合理地进行勘察技术与方法的选用,从而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岩土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合理运用勘察技术方法的问题,如为节约成本盲目选取经济性好但与工程实际不适合的勘查技术,为求方便一味采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勘察,盲目根据经验进行技术手段选取而忽略实际地质条件,这些都会导致勘察结果数据准确性的降低。此外,由于对勘察设备装置等缺乏有效的养护,使用勘察设备装置时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岩土取样后不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试验,对于各类测量仪器不按照标准进行校对,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并可能造成勘察设备装置的损坏,也无法发挥出其对于岩土工程建设的积极指导作用。
2.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缺乏规范性
勘察报告作为勘察工作的总结性材料,保证其书写的规范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实际的岩土工程项目中,书写不规范的勘察结果报告依然十分常见,在报告的内容中,编制人员由于对工程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而且未能明确岩土分析的重难点,导致忽视了对于设计与施工的建议及相关问题分析,并且严重缺乏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未能将勘察和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勘察结果报告中出现许多漏洞。
3 造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对相关规定理解片面、不到位
我国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如《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在规定中明确给出了相关勘察费用收取和业务承揽的具体要求,以实现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然而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方与施工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对于相关规定中的要求理解十分片面、不到位,不仅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资源不足,并且急于获得勘察最终报告,而勘察单位未获得更多的利益与发展空间,不得不投客户所好,使得勘察工作工期被一再挤压,而为获得客户资源又存在着不合理降价的行为,使得实际工作资金十分紧张,这些也就导致了一系列勘察技术问题的出现,影响着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勘察工作队伍专业性不足
部分勘察单位在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十分不到位,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实际的工作需求,现场勘察作业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加之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自身行为,工作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对于勘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甚至放任一系列地质安全隐患不管,这些都会导致勘察质量的降低。此外,由于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也使得勘察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制约着勘察技术水平的发展。
3.3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部分勘察单位由于观念守旧,发展模式更新缓慢,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十分滞后,缺乏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也无法实现勘察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内部工作人员态度散漫、工作不积极,缺乏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的意识,现有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够严格,许多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为勘察工作中各类技术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4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4.1 着力提高岩土取样及原位测试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首先,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为分析评价提供了基本的参数依据,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4.2 加强勘察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勘察工作队伍是执行勘察工作的主体,因此,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勘察工作的质量,要想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应该着力加强勘察队伍的建设。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勘察队伍现有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针对一些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对现代化勘察设备与技术掌握运用能力不足的老技术人员,应采取长效的专项训练,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现代勘察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与评定,以准确把握其能力素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的共同运用,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以此来实现勘察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4.3 加强现代工程物探技术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利用如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等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开发出了与物探方法配合使用的具备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物探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物探方法以及设备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对场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低,花费的时间、费用也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勘探精度。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可以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男.关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5,(4).
[2] 吴远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问题和处理措施探析
篇7
关键词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65-02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掌握和解决与桥梁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与岩土介质相关的问题,是桥梁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通过地质勘察才能够了解桥梁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常用方法
地质测绘。这是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场地面的地质构造和地表状况进行观察和描述,通过分析地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地下的地质状况。
勘探取样。运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现场进行勘察和取样,通过勘探手段对场地的地质状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对各岩土层进行取样。
试验测试。将取得的岩土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得准确的各项技术指数,如岩土的渗透性指数、岩土的强度指数等。另外对岩土层进行原位测验,即在不脱离岩土本身所处环境的情况下对岩土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检测。
现场监测。把地质测绘结果和试验检验结果与现场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一步核实岩土工程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岩土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进行监测、岩土对施工产生的影响以及岩土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2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不规范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前期工作要制定一份较清晰的、有具体要求的、规范的勘察纲要,对勘察的目的和内容要进行详细准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涉及到桥梁投资者、桥梁设计者以及桥梁技术顾问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但是在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下,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义务和权利,不论是投资者、设计者和施工单位都有权利对桥梁岩土工程进行勘察,都会基于自身的角度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提出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桥梁勘察纲要不明确。另外,现有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标准较多,并且这些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编制的规范性。
2.2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存在问题
勘察技术包括勘察手段、勘察质量以及勘察报告三个方面。在勘察手段方面,由于许多勘察单位所使用的勘察设备落后、勘察手段单一造成勘察的进度跟不上桥梁建设的速度和要求,如在勘察设备方面,许多单位采用的是立轴式岩心钻机进行钻探,但是这种设备的技术标准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勘察要求和取样,同时大多数的勘察人员存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勘察质量方面,由于我国有着较为明确的工程勘察收费标准,但是建设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对勘察价格进行尽可能的压低,加上许多勘察单位为企业发展和生存而进行激烈市场竞争,往往出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缩短勘察时间和勘察成本,进而影响到勘察质量。由于勘察质量不高,勘察报告就显得较为简陋,很多勘察报告只是对勘察内容简单的定性描述,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撑,缺乏定量分析。
2.3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外部环境恶化
桥梁岩土工程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人为环境破坏。由于地质环境进入新一轮的地质活动期,因此地震、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加剧,这种不可抗力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的环境问题也会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如人们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资源的大量挖掘造成的塌方等,都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不利影响。
3 改进和加强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3.1规范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体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桥梁工程的特点,制定一套合理、严谨的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体制,对勘察责任、勘察内容、勘察要求、勘察标准和勘察技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罚办法,对勘察工作进行规范有效的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勘察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3.2优化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做好勘察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现场勘察与相关资料的搜集,更好的了解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勘察设备方面尽可能的选取精度高、勘察效果好的设备进行工作,采取代表性强的样本;勘察技术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方式和步骤,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运用理论和方法,另外还要加强对勘察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素质。保证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缩短勘察时间和降低质量。
3.3提高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区域环境研究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多种多样,桥梁架设在不同的地域所采用的方法和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勘察过程中,要加强区域性地质研究,制定相应的勘察技术要求。另外由于桥梁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区域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桥梁建设的区位和所在的环境,采用合适的勘察技术进行地质勘察,为桥梁的合理设计和顺利施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延平.浅谈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与手段[J].中国科技博览,2013(7).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技术项目,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有相关复杂的操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理论在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且具有半科学半经验相结合的性质。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学科知识外,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工程判断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理论的学习与实际运用二者之间,岩土工程人员要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在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范执行工程作业,在满足现有规范、规程的前提下,用最经济合理的勘察受技术手段,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最终实现获得准确和完整的勘察数据。在同一条件和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下,技术人员所用的成本与时间的多少,可从一定角度和一定程度上说明岩土工程技术的高低。
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 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篇9
关键词: 岩土工程,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座座水库波光粼粼,栋栋高楼鳞次见比。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岩土工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岩土工程勘察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凝聚着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岩土工程勘探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和投资,以及工期的长短,其质量的好坏,与质量管理的水平密不可分。
二.岩土工程勘探质量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资质进入门槛低,市场管理不规范严重按照建筑部门分类,勘察资质主要分为综合甲、乙、丙级等几种,但是由于市场对勘探资质进入要求比较低,相关主管部分对勘探部分的资质管理也存在不完善问题,这就造成我国勘探部门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勘探队伍越来越多,数据已经超过1.4万家,这种情况造成最大的问题是勘探的质量下降。表现在:勘探单位管理不善,勘探技术普遍偏低,软件和硬件设施条件差,资质尚高的单位,也存在不注重设施建设;而资质低的很多单位甚至没有办公居所,完全依靠单位内的一两个员工,按照承包形式,成立所谓的分院,或者是通过挂靠形式,承包工程名义是被大单位承包,实际上层层承包,最后直接影响勘探质量。
2.2建设单位操作不规范问题
建设单位是建筑市场重要的管理机构,其操作规范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勘探市场质量状况。当前一些建设单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主观操作,压缩勘探周期,缩短勘探工作时间和资金供给,勘探质量问题重重。建设单位操作不规范问题,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影响了岩土勘探的质量。
2.3岩土工程勘探工作的忽视
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长久存在重视工程设计、轻视岩土工程勘探的观点。造成了对岩土工程勘探工作的忽视,尽管我国有关法规明文规定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性,但是岩土勘探工作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岩土勘探进行是例行公事,甚至一些建筑单位认为,岩土勘探就是打孔、取样和画图的程序,工期越短,越节省投资费用,岩土工程勘探应该尽量缩短时间。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勘探工作质量,表面上看来工期的缩短,减少了勘探费用,加快建设时间。但实际上,建筑基础部分投资风险增大,一旦出现问题,最不利的就是投资方。
2.4勘探技术落后,方法单一
与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相比,我国的勘探技术远远难以达到国外技术水平,岩土勘探单位,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钻探取样方法,配合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方法,室内试验也是采用传统的常规试验方法,因此,岩土勘探的方法国内外水平差距很大。另外,我国岩土勘探技术比较单一,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扩充和发展,与国外不同类型和岩土勘探方法相比较,我国勘探技术单一化严重,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岩土勘探要求。
三.提高岩土工程勘探质量的对策建议
3.1提高我国岩土勘探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勘探市场秩序
(1)提高勘探市场准入门槛,对于资质差、技术水平落后、设备老化、管理不完善的勘探企业进行淘汰,改变当前勘探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提高勘探单位水平和质量。严格把关勘探单位办公场所、人员配置、技术力量和管理体系,注意考察和审核资质较差的勘探单位。鼓励尽快建立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对勘探单位资质,以及个人执行资质的双重控制,来规范我国勘探市场,提升勘探市场的质量。
(2)加强对我国岩土勘探部门的监管力度,发挥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对勘探市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不符合勘探规定的,弄虚作假的违规违法勘探单位严格查处。规范勘探市场秩序。强化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重点加强对投招标行为的监控,规范招标行为,避免弄虚作假;完善投招标制度,确立合理的岩土勘探工期和费用;对岩土勘探单位进行从严管理,对无证勘查、挂靠勘查等,以及一些牌子大、但是素质低的“分院”进行严格控制。
(3)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勘探市场法律体系。改革当前不适合当前岩土勘探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岩土勘探市场的法律保证作用。对不满足岩土勘探的部门进行严格查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岩土勘探工程的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勘探市场法律体系,合理优化岩土勘探市场结构,增加有效竞争。
3.2提高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和手段
改变传统的难以满足岩土勘探需要的技术和方法,采用现代岩土工程勘探设备和技术,创新岩土勘探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加强岩土工程勘探的技术投入,不断研发岩土勘探先进技术。依靠科技,完善勘探技术和勘探设备。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岩土勘探技术和手段,应用于我国岩土勘探工程中,提高岩土工程勘探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利用好的成果为设计所用,为业主负责;其次,借审查平台,实施对岩土施工的过程监控,发挥像国外岩土工程咨询公司一样的作用,进而加快推进国内岩土工程一体化体制的进程。城市规划依据经第三方检验合格的成果,则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达到节约资源、有利环境的目的。其次,改变单一的岩土勘探技术,对国外的岩土勘探技术进行梳理和分析,使先进的岩土勘探技术能做到为我所用,最后,在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勘探技术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和研发岩土勘探技术,只有做到创新,才能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从根本上提升岩土勘探的质量。
3.3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创建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探队伍
岩土工程勘探企业属于科技应用性单位,岩土工程勘探的质量,不仅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需要具有岩土勘探丰富经验的人才,同样的设备和软件,根据不同的勘探专家,可能形成多种勘探结果。这是因为岩土勘探需要技术和经验。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探人员素质建设,增强技术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和增长岩土勘探工程技术经验。在技术交流和培训中,还能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个人业务素质建设,增长岩土勘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感,从整体上提高岩土勘探质量。
3.4建立岩土工程勘探监理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正规的岩土工程勘探监理制度,难以保证岩土工程勘探的质量。1988年,我国建立监理制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监理制度在我国建筑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目前监理制度难以对岩土工程勘探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1)监理制度的应用更多是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业,尽管岩土工程勘探对施工期、工程安全和投资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监理制度在岩土工程勘探行业并未形成正式的监理体系。(2)岩土工程监理只是应用于某些行业,例如对岩土要求比较严格的铁路建设。由于岩土勘探直接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安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岩土工程勘探监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测 问题 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建筑工程正在逐步加强和兴旺。岩土工程是众多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可以说勘测工作的好坏可以基本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各项工程指标。不能不说传统的勘测方法和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了,工程项目类型不一样,地基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所需要的勘测技术要求也就不同。考虑到岩土勘测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岩土勘测工作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
为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大潮,国内各大建筑工程的特点是:投资紧、工期短、 起点高。各建筑公司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尽快获取经济效应。要保证工程按质按量还要按期完成,岩土工程勘测就一定要具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知道,工程的质量保证主要取决于基础的稳定性。就拿房地产来说,地基的修建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更何况是野外作业。我国的特殊性岩土较多,也就是说岩土工程的难度加大,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在工程开始前,就必须要开展岩土工程勘测,查清楚建设工程场地所处的地质条件,如果出现不良地质,可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以免发生地质灾害。
岩土勘测作业主要是通过对地带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运用工程地质的理 论,对工程项目提供依据并开展指导。而且岩土勘测经费在整个项目投资的比例很低,但能很科学的指导建筑队处理工程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并设法避免一些不利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程后期的处理经费,达到工程上所谓的“多、快、好、省”的要求,更好的为工程项目服务。由于修建的项目路段要求不一,而岩土又有多种类型, 就需要对其不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设计。可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岩土勘测作业非常重要。
二、目前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 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2 勘察报告不够细致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改为210,原设计为38m和32m的桩,分别改为22m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万元。
1.3 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 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4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萁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主要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勘察质量
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要记入不良记录名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十分必要。勘察单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一些业主的不规范行为,要据理力争。逐步实行注册执业制度,报告必须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签字,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2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3.3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人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4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 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3.5 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 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 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3.6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实施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全面走向数字化是未来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数字技术转变,做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 自动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数字化勘测技术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反应问题之所 在。
五、结论
岩土工程勘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和各项机械化设备的完善,岩土勘测已有了属于自己的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勘测设备,他们可以解决诸多的岩土工程问题。比如说地下不明物、洞穴、断层、破碎地带等的地下分布特征。勘测是一项工程的生命,一旦出了错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勘测、后设计的原则,确保其勘测可靠性后,才能设计整个项目建设工程。重视岩土勘测工作并合理运用勘测结果,让岩土勘测最大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本文对岩土勘测的重要性和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拙见,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有多方面考虑的不够完善。而且,由于我国的岩土勘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岩土工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各位学者共同研究,逐步完善岩土工程勘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耿直.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