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篇1

关键词:基础知识; “实、活、准、精”; 问题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习习惯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不断的探究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粗浅地提出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二、始终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即实事求是,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以B组题为他们的作业,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在这方面,与中考成绩优良率高,不无关系。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力求解题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失分甚多。

3.注重后进生的转化。首先如何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呢?采取低起点,出课本的例题、习题,使之考得兴趣,树立信心。其次,考不及格者,面批面改作业,直到掌握好为止。(这部分比较难,因为这些学生相对的学习欲望较低、自控力较差或思维反映能力较慢,从而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于产生抵制学习的念头)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和手段。如平时对应用题,一般可采用图表法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而求解。其次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数学思想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以课本为主线,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狠抓双基、重视训练。同时,还强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四、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在解答学生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是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实践表明,数学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眼到:把课本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口到: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提出来。心到: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知识,主动积极。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 教学质量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究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一点也不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学那么多干哈,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2.1 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2 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轻松愉悦的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认真上课;③课后整理;④认真练习;⑤及时复结。

4.改进教学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4.1 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4.3 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4 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篇3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需要彼此互动。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培养需要气氛。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所以会百听不厌,回味无穷,事半功倍;讲得教条,麻木,枯燥无味,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听起来就会呆若木头,事倍功半。所以,创设良好的而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

1.讲究语言艺术,态度和蔼可亲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本身就有着不可避免的枯燥因素。让许多感性的学生望而却步。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如若还用那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可能会收效甚微。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距离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就会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学习的目的。

2.创设情境,巧妙设疑

素质教育要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情境和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思考,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因此,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各司其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面教学,增加趣味,吸引学生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它对求知欲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如有关2的N次方问题的故事体现了我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数字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无穷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多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用甚大。

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0.5厘米的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0.5、0.25厘米的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的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篇4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提供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学以致用,则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中获得的。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善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他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因而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可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变灌输为合作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2.变主演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富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篇5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立足备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让学生多实践;注重方法,以及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好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三)尊重学生个性,创导标新立异

教学观念的创新,意味着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审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表现为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强弱之分,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游离于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设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注重实践运用,加强能力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取知识”的体验,让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逐步培养、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亲手实践、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的历史,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自觉地关注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五)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营”,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即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合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得到指导和帮助。

篇6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传统授课方式与学生新观念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虽然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快,也喜欢新鲜事物,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枯燥乏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让精力旺盛的学生提不起兴趣。

(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讲解和应用,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脱离生活使得数学知识更加抽象难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来应该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生活,只关注抽象的概念和习题的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惑。

(四)数学教学课堂缺乏对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较大的升学考试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只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播,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等,很少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数学重要思想方法的产生、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人文知识,导致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或引用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创设恰当、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时,我了解到学生都喜欢看《盗墓笔记》这本小说,于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一个盗墓者,他从零散的资料中发现了一个藏有许多珍宝的古墓。资料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块刻字的石头和人字巨石的坐标分别是A(5,0),B(-3,-2),而古墓的地点坐标是……”学生纷纷进入我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积极地成了“盗墓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巧设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摒弃原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比如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根据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要讲授的知识点内容,分层次、递进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步步深入地理解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多媒体教学法集图、文、声、像等于一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授“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我首先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圆柱的性质,并为学生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且呈现出动态的、立体的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一题多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思路狭窄,缺乏变通性,往往只照搬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巧借图形,重视直观教学

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在对各种具体形象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在充分观察了实物、模型、图形等具体形象之后,才能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直观图形的辅助,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多元类比,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在学习统计、概率等内容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上“等式的性质”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拿出一个天平,将相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往两盘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依然会保持平衡。这样的生活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等式的性质。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在教授“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各种建筑物。比如在参观大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大桥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哪些图形用得最多,为什么会运用这些图形,这些图形中哪一种图形的稳定性最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中学数学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要重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只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文化价值、人文精神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数学本身是充满智慧的学科,它无处不彰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永不停息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数学思想和观点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后,再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数学文明发源地之一。翻开世界数学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斐然。比如: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正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国家,而且早于西方国家千年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正负数运算;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对圆周率的运算,得出圆周率的范围是3.1415926

3.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92-02

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笔者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给众多数学教师带来了困扰,一方面教学内容不断增多,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教学课时不断压缩,基本内容的教学无法保证,因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放不开“填鸭式”的教学思想。由于初三数学主要是复习以前所学内容,因此有些老师受中考的制约,出现考什么,就复习什么;分值多的内容重点复习,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就舍去,教学依然是教师主导。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初三数学以复习为主,要求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指导和引导,摆脱传统教学中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取得高分数;因缺乏针对性,课余补课,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个别中学放弃不升学学生的复习工作,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机会等问题。初三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应学会利用数学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学辅导。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三数学仍然以复习为主,教学逐渐演化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辅导,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端正观点,提高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牢牢稳固,新课改要求教学树立“双主体”理念,因而,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观点,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改变传统课堂的状况,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要做好教学辅导工作。课上辅导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情境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运用代数方法求圆的半径时,可以通过情境进行辅导讲授:1400多年前,我国隋朝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3m,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0lm)。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是纯粹地做数学题,而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作业的辅导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作业状况,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找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巩固。

2.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初三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数学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压力更是非常大。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板书讲解课本内容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之外,几乎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探索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时,学生先分别作出y=2X2,y=2(x-1)2,y=2(x+1)2的图像,然后合作探究这三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平移的规律。但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适合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要进行精心的筛选。如“经过任意的一点可以作几个圆?”“经过任意的两点可以作几个圆?”这几个问题,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就不需要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找到规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不仅仅局限于统一答案和标准答案,通过讨论和个人思考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们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高科技技术逐渐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福音,教育事业也同样受到影响,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利用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高科技教学手段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知识的印象;能利用海量资源制作的课件,节约教学时间。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侧面展开图”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遇的圆柱形物体,如:油桶、铅笔、圆形柱子等,让学生回答圆柱的基本特征。其次,学生讨论将圆柱的性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其面积计算,相应例题及解答方法等若干方面总结。最后,不同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小组间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一来,初中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上平淡无奇的几何图形展示为动态的、立体图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平面的内容立体化,同时,还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充分展示图形的画法,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个性化教育。我国一直强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但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也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兴趣,避免因为教学的进度而戳伤某些成绩不太理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之逐渐放弃数学这门学科。当然,若想真正做到课堂中没有差生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师应该尽可能将班级不同学习成绩的考生分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目标和刺激,让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就感和应有的满足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享受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避免陷入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应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这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娟.把握新课程理念 探索开放式教学――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初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7,(20).

[2]李丽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分析[J].现代阅读,2012,(08).

[3]李邓禄.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0).

[4]曾立,杨赛媛.转变观念,培养自信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怀化学院学报,2006,(02).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14-01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而农村初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强。教师的教学手段也仅仅停留在讲解、习题练习的层面,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学质量也仅仅停留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层面,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课堂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其次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互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让学生开动大脑,启动思维,一起动脑想,一起动手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不会再充当观众的角色。

第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课改中要用到多媒体,这是勿须置疑的。但是用了多媒体,并不代表课改了。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潜能。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精心安排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要真正让多媒体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通常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把书上的例题通过幻灯或其它形式演示出来,要么就是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表面看来是用了多媒体,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作用不大,其实书上的例题,学生到课本上阅读完全可以。所以,多媒体应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数学教学现代化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拓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9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的获得、搜集、处理、,是人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科学技术的信息化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并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初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不能够保证基本的课程教学。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松弛,学校也缺少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忽视使教师没有兴趣主动认真地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对于课程的把握不准,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学生自然没法好好学习信息技术。

2.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够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离真正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很传统,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知识传授,并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缺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没能找到创新的教学方法,依然按照教师讲课学生笔记的方式。这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践经验缺少,动手能力差。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实践机会缺乏,条件不完善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课程,必然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实践是验证知识的最根本方法,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多元化的动手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亲身操作中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具体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求知领域来开展活动,甚至可能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学习之路,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有些学生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在小学都学过,所以他们觉得上课太乏味,课堂上的内容都知道,除了课本知识外,可以适当地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拥有自

让学生“自主参与”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加教学活动,自己提出对所学知识的问题和见解。课堂提问如果运用得好,既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参与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调控教学内容,适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控。

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师问生答,还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进行生问生答、生问师答,进而形成了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每位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都得到加强,避免学生侥幸心理的滋生,这样能让他们有一种独立完成任务的。

3.建立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体系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也是造成应试教学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等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多样化,让评价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使评价的结果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人情味。在评价的制度上还要改变仅由教师来评价的方式,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才能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发展自身独特的智能,才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总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这也迫使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跃生、周振军、苑文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师心理适应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胡晓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D],2002年

篇10

一、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为此,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中完成好新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巩固连接好相关知识,可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这块“主阵地”如在课堂中丢失,要再抓回,它会花掉学生大量的时间。时间一长,会慢慢磨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可以说,学习兴趣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了这种兴趣,学生便更愿意接近、了解和探究数学,从而使学生把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当成乐趣而不是负担。自信心又是人们自我价值的表达,也是对自身力量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计,它可以使学生坚信自己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有了自信心,学生便会喜欢去探究新的东西,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可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学中教师掌握好这块“主阵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

二、数学作业中有针对性的批改评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心,促进其成绩提高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作业写针对性的批改评语,不仅能传递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也表示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它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融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比如,作业批改中,一般情况,做得认真、清洁的,我会批上一个好,同时写上:继续加油,老师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对于思维敏捷、脑袋灵活解题简洁的学生作业,我会批上:你的解法简单明了,非常不错,令我惊喜!

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我会批上――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到踏实、细心,相信你能做到。对于基础薄弱的,我会批上――通过你的努力,你在不断进步提高,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加油吧!学生看过评语后备受鼓舞,激发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因为,老师、家长的鼓励及其评价会强烈的影响他(她)对自身的品质及能力的评估,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所以评语中适当的鼓励,及时的评价会使学生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巩固和发展。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的增加提高,促进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