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指导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本;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文章信息,还在于让学生领悟文章内涵,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技能,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更没有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脱离课本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内容脱离教材、课本是导致当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我们有必要立足课本,重新思考、解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高中英语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宏观上,利用课本开展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英语课本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具有阅读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是教师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内容,更要积极利用课本内容来开展教学。传统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常是借助听、说、读、写分阶段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效果有限,教师应该尝试通过语篇教学从整体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谓语篇教学,与传统的听、说、读、写式英语阅读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来理解其主旨大意,是对文章主旨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更加强调对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不是将着眼点放在每一句、每一段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整体性。因此,有必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语篇教学。

二、微观上,注意学生阅读技巧、策略、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有意识地专门指导与提高学生的“猜词”技巧和水平

正确理解词义是高中英语有效阅读的基础,不能正确理解词义也就不能正确理解文章。学生在独立阅读文章内容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词”或者旧词的“新义”,“猜测”就成为学生阅读新词新义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猜词技巧,提高学生的猜词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正确理解词义和文章主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适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猜词技巧”有多种,如通过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文中定义或者注释猜测词义,以及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猜测词义。上述词义猜测技巧、方法都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或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等来获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能力。

2.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逐步养成“默读”的习惯

高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习惯“出声”,有的学生表面上没有“出声”,但内心深处还是在“自言自语”。实践证明,“出声”的阅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阅读质量也不高,文章大意没有被学生“内化”,更多的是转化为“声音”。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默读”,形成默读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扩大幅,减少回视发生

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用手指着一词一词地阅读,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时不时地进行“回视”,唯恐遗漏什么,结果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停留在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上,从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大视幅,减少回视的发生。

(3)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存在故意拖延、反复阅读等问题,这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从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入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紧迫感的驱使下加快阅读节奏,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4)依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高中英语课本安排了不同的文章,有的是英语小故事,有的是新闻事件,有的是人物传记,也有的是科技前沿知识。这些文章有的通过略读就可以理解其主旨内涵,而有的文章需要详读且有专门的阅读方法支持,这就需要教师用“慧眼”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阅读;课堂教学

一、创建愉悦的教学氛围

1.转变师生关系

根据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沟通,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要学习如何与学生做朋友,积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2.创新组织形式

我们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教的也是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有的爱学,有的厌学,其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老师没有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多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天游峰的扫路人》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提出一个问题:如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究竟累不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方支持不累,另一方支持很累,再让学生阅读全文,在文章中去找答案,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参加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不仅发挥了想象,还锻炼了语言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实行自由和开放的教学形式

1.加强多向性信息交流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保证师生之间能平等和谐地相处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我们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各种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2.通过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外,还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信息技术能有效获得比书本更多的知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最新鲜、最有效的阅读信息,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应注意资源信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为学生提供容易被吸收、积累的阅读资源,因此,教师要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含量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资源,将信息资源与课本内容、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坚持学习,敢于学习。

三、阅读教学的根本内涵

1.语感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训练能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积累语句,书写经验,并受到阅读材料的熏陶,增强语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材料,以此来进行语感培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强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而诵读与语感的培养有直接关系。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的作用。要提高语感,就应积极加强诵读教学。

2.思维

思维是人类理解知识、丰富情感的基本条件,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因为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思维和语言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与思维培养有关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新课改比较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不管是老师提问,还是学生解答,都与思维的培养相关。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

总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式很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应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讲究点策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地、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朱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2).

[2]黄乐静.信息技术为课堂推波助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1).

篇3

一、改变教学观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往我们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 ,高中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还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既关注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更应关注他们处理信息的过程和发展相关信息的能力;既重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重视获取阅读材料不同信息的方式的优化整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提问形式代替单纯讲授的提问式教师由阅读话题导入,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教学情景的对话式及讨论式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二、重视背景知识教学和语篇教学

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不能真正读懂语篇的内涵,因此,要提高阅读速度,加深理解程度,除了教授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利用教学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体会所读文章。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此外在处理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尤其应该注意篇章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整体把握篇章,分析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有助于对语篇内容的整体理解。在课文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段落中的逻辑结构, 了解课文中的思想观点是通过怎样的结构表达清楚的,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及语篇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对语篇进行层次分析信息加工,从而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4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4-02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存在问题 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目前每位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应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问题提出方法。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阅读教学方法简单化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的材料的表层理解。许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往往采取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且仅局限于对阅读材料字面的理解,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是教材中的指定问题,认为生词解释清楚了学生就自然会懂得文章的意思,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简单化,基本上是解答考试阅读理解题,学生始终在被动阅读,失去了思考的动力;或者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阅读材料的应有功能。

2. 阅读教学材料单一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完全依附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阅读训练材料选择单一化,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熟悉程度、便利程度等,选择阅读材料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地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以此来扩大知识面。如何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实验。

3. 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的教师受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观念和教材的影响,把阅读教学仅仅看成是语言点的讲授,对于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对掌握各种阅读技能的阅读教学目标认识不足,以为只要多读、多做阅读题、增大词汇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而有的教师忽视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和智力情感的点拨指导,使学生失去深入理解英语文章文体特征、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的机会,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阅读兴趣降低,阅读理解出现障碍等众多潜在问题。

4. 学生不良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有的学生“回视”现象严重; 有的学生需要“指读”; 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不能做到默读; 有的学生精力不能集中,有各种习惯性小动作; 有的学生喜欢咬文嚼字,遇到不会的生词就立即去查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但往往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它们被认为只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和个人学习习惯的问题。高效率、流畅的默读方式是运用各种阅读策略的基础,应当让每个学生都掌握。

二、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重视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1. 明确阅读目标,带问阅读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导”就是为了感知教材,“读”是为了理解教材,“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

2. 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句群的理解力。

(1)精泛读相结合。英语阅读讲求精泛读相结合,既要仔细研读又要博览,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所谓精读,就是把选择好的材料认认真真地反复地阅读,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深刻体味语句、语段和语章的语义及其呈现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所谓泛读,就是快速广泛阅读和浏览外文图书、报纸杂志或国内出版的外文学习资料。广泛涉猎才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可以复习、巩固、加深已学过的语法、句型和词汇知识,学习、领会更多的东西。进而内化学生知识,实现新旧知识和经验的重新建构。

(2)加强“限时阅读”,坚持“持之以恒”。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规定出完成每篇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速度由每分钟80个文字符号提高到每分钟120个文字符号,略高于国家标准,接近于母语阅读速度。只有平时加强这种训练,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考场的紧张气氛中从容应答。对阅读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篇幅不要很多,但要天天有,天天读,读后细嚼,决不轻易放过不懂的词、句或段,彻底弄懂,并做读后小结。只要坚持下去,就不定会取得阅读上的长足进步。

3. 点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篇6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工具。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会话、写作,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素质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有所感悟,学会思考,在阅读教学的促进下发挥创新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感受语言形象

现代生活中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学生在课外接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完善,他们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方式能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想象成语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为了更好地体现语言形象教学,教师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例如,让学生在阅读中联想,阅读完后组织同学参加表演,或者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以书写的方式再描述出来,让语言和想象力充分的结合,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在注重工具性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文教育价值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出发,还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与工具性教育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作为教师,要客观地认识这一点。我们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此,(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相关内容,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地分析使用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章情感,而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予正确的指导。当我们发现学生有错误时,要积极纠正,及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尽到这一份责任,学生才能长远发展。

三、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阅读要求学生熟读、读懂,在熟练的情况下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理解的条件下形成审美体验。要读好文章,还要掌握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诱导、推进式引导,以及抓住文章的重点、情感定位等因素,让学生完整地读,正确地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意境优美,我们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内在含义,在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就可以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课文。

四、查阅资料,尝试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也是这样,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能自己参与到阅读理解的学习中,即使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可以通过借助课外阅读的方式去掌握信息,这既是学习的技能,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条件。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就会使学生的阅读更开放,更有乐趣,也能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初次提到了探究性阅读,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还可以开展各项阅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收集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有情、有趣、有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俞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科教学在线,2008(02).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20-01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具有较强的美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借助并发挥经典范文和学习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从而健全他们的审美能力,甚至形成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 加强审美认识,提高审美认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能力是学生对作品中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有愉悦的认识,并由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能力。而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育于美的教学,学生在审美享受中,由美的形象唤起情感认知与共鸣,获得美的熏陶,达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要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就要让他们感受语文阅读材料形式与内在之美。

初中语文的阅读材料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字美、语言美和情境美,获得欣赏与鉴赏美的能力。如巴金的《繁星》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之美,从而在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中获得情境之美;雨果的小说真切悲壮、感人至深,场面描写的语言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获得语言的美感。

二 激发审美兴趣,提高审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美有感悟,学生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观念与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呢?

1.加强朗读,感悟美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他们才能感受到作品的一些美。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是描摹四季的散文及诗歌。其中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画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憧憬的喜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文中的美,并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品味语言、陶冶情操并感受生活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及素养。

2.问题引领提高审美意识

朱自清的《春》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可以带领学生以读带赏,在读赏结合中提高审美能力。但有些文章的美,需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提高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学《鼎湖山听泉》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各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研究文本中是如何扣住“泉”、抓住“听”进行谋篇布局的。如此,学生就能感受到作品的结构之美。通过对“这篇课文是如何将深刻的哲理在景物的状写中表现出来的?”的提问和思考,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表达之美,当然也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如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引用楹联有何作用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三 提倡个性阅读,获得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并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的点滴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个性地发现阅读作品的美,因为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将作品描述的情感与现实相照应,感悟生活美。

另一方面,阅读中的美因人的情感体会不同而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如的《沁园春·雪》,有的学生会感到词作精炼的语言之美;有的学生会感受到北国壮丽山河之美;有的学生会感受到作者博大情怀之美。教师要提倡学生在个性阅读中发现美,并让他们在感悟诗中的情境美和情感美时不断发现和提高对景美、情美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对美的认识;在合作探讨中,深化审美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当然对文学作品的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前后比较、综合分析、联想推理的能力。另外,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时候,需要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美的实质,让他们注入阅读情感,并积极调动自身审美心理,从而能够对文学作品有着综合体验,从而产生审美共鸣,增进审美意识,开阔审美视野,不断提高审美趣味和感受,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思想品质,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审美的能力的提高提供空间和舞台,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兴趣,在不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获得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傅敏.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1(32)

篇8

一、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怎样叙述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领悟其写法;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这样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搞好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方面的训练,做到读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折不扣地做到《大纲》所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从读到写,读写结合。

二、处理好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关系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教材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的一种阅读,而课外阅读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学习,它是课内阅读的辅助和补充。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倡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些有益的读物,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一方面从课外读物中吸取一些自己没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把课外读物中的有关自己学过的东西同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自我反馈,使新旧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三、处理好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

训练口头语言与训练书面语言的关系,就是训练说和训练写的关系。说和写都是表达,这是共同点。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彩;书面语言更严谨,更精确,这是不同点。把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过程就是把说过渡到写的训练过程。而说写能力,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有的说,有的写,说得圆满,写得具体明确。因此,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训练中,做到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并重,由说到写,由述到作,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不但能把学过的词汇达到会读,会写,弄懂意思,更重要的是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写作方法。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主体;作用;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1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06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快速、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就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言,这项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显得尤其重要。除此之外,学生在良性阅读的过程中,他的身心会得到有效发展、情感会受到良好熏陶,进而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做出了严肃的规定。所有的这一切,都对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课堂上,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完成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关系到阅读的效率;而在课堂上,学生能否与教师、与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到他们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所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切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小学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课标的阅读教学探究实践就必须深入进行。从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角度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需要注意到的。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是些历经时间考验,兼有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精短美文。引导学生多多诵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得他们和作者进行一场精神层面的深入交流,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决避免用自己过多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而是应该多留给学生自行阅读的时间,提倡多角度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的环节来拓展自己的阅读深度,提高阅读质量。除此之外,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教导学生从课内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延伸开来,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的时候,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是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扫清文字上的障碍,顺带学习课文中的十多个生字,同时对课文的大意有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去读通课文,尽可能地做到自读自悟。在这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父的三次落泪和伯父因为送墨梅图发脾气、伯父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构成课文主体的事件,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最后,我再引导学生运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对文中那些语句含蓄、感情深沉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要求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尽可能读出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正是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才能很好地学好这篇课文。

二、注重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引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说的就是阅读本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化的行为。正是因为语文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会有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有了不同的理解,学到了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完善了自己的批判学习的体系,体会到了自主阅读的快乐,促进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又因为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都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交流,那么对他们思维的相互启发、补充、完善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我的班上,我都会定期给班上的同学开列一个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优秀课外篇目。要求学生限期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其中会有一些必读篇目,也会有一些选读篇目。对于必读篇目,我总是会不吝惜时间地利用课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而对于那些选读的篇目,我会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号召者和组织者进行小组的读书交流。不管是必读篇目还是选读篇目的读书交流会,我总是尽可能地抽时间参加。在参加学生读书交流会的过程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不发言,注意不给学生某些框框的限制,使得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参加完这些读书交流会后,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原来小学生的阅读潜力是如此的不可限量。

篇10

1.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两回事","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学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实施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错误引导下,只强调如何写出优秀的作文而忽视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导致阅读现状与写作期望不合拍的现象。一方面是阅读时间的虚有化,另一方面则是阅读兴趣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殊不知,这种缺乏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的行为将严重阻碍学生视野的开拓和思维创新,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也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此外,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普遍实施,新的教学体系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也要让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这就导致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显得极为必要。

2.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2.1 文本阅读教学程式化。文本阅读教学的程式化,严重扼杀了语文阅读文本的生机,使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从心底里排斥文本阅读活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先让学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开讲文本"的模式,对课文进行生吞活剥式分析。

2.2 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泛语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出现了泛语文和伪文本的现象。即所有的教学方式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都表现出极端"程式化"的倾向。即便这样课堂很好地结合了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但是由于前半段的阅读过于"浅尝辄止",这就很容易导致后半段的写作也过于"肤浅"了。

2.3 作文课堂教学随意、功利化。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写作的认识仍停留在"争取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以高考高分作文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议论文写作变成"八股文"式的写作训练等。

3.课标下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