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

篇1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红臀;应用价值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护理并发症,多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勤引起,导致局部皮肤潮湿不透气,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时会可受到较大影响;病情较轻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溃疡、糜烂。有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一直为新生儿病房及妇产科护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新生儿时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出现,提高其生理舒适度,减少护患纠纷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男51例,女41例,日龄≤7d新生儿47例,日龄>7d新生儿45例,住院时间2-9d,平均住院时间为(5.16±2.28)d,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日龄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每天进行1次沐浴,采用婴儿粉扑皮肤褶皱部位,肛周部涂上紫草油;间隔2h更换一次尿裤,新生儿每次大便后,采用温水洗干净,并涂上紫草油或凡士林软膏。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评估新生儿身体情况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高风险组新生儿,严格按照预警程序进行处理,并为患者制定个体性预防计划,对症护理为重点。将新生儿的姓名、床号等写在黑板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记录影响红臀发生相关因素,如奶粉、喂养方式。纸尿裤种类、患儿排便次数、是否接受蓝光治疗、粪便性质等,并对红臀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对计划进行修订;将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统计表递交给护理部门,并请求其指导。对于中度风险组新生儿,重点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病情进行判断。对于低度风险组新生儿,则做好预防措施,并针对发生危险因素的隐患进行护理。

1.3 观察方法

新生儿红臀可划分为为三个级别,Ⅰ度为部分皮肤潮红;Ⅱ度为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向周围蔓延;Ⅲ度局部皮肤破损溃疡,且多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11例(23.9%),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2例,观察组46例新生儿,新生儿红臀3例(6.5%),Ⅰ度1例,Ⅱ度1例,Ⅲ度1例,观察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摘要】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归纳总结,探讨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方法,制订并完善各项措施,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使得新生儿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此外新生儿无自卫意识,不具备安全防范能力,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因此,新生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下面对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安全措施。

一 新生儿喂养的安全问题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且多为生理性的。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的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

新生儿溢奶或吐奶有赖于家长的正确喂养,护士应进常巡视病房,适时给予产妇及家属正常的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①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李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②用奶瓶喂奶,孔要大小适当,奶不可太烫或太冷,更忌吸入空气;

③喂奶之后不要翻动,应将新生儿抱直,轻拍背部,让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

④卧位时,应将新生儿的头部抬高,呈斜坡式或侧卧位

⑤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一旦发生吐奶、呛奶,应及时指导产妇或家属将新生儿抱起翻身扣背,以防新生儿呛奶发生窒息。

二 新生儿鼻塞

我们都知道人要维持生命,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当鼻子被堵塞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新生儿鼻腔小、鼻道短、鼻粘膜柔软、毛细血管分布丰富,因此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充血和水肿,即引起鼻塞。再由于新生儿经常闭口状态,不会用口呼吸,一旦出现鼻塞后对新生儿影响就更大,一般表现为烦躁、哭闹、吃奶时由于鼻子和口腔同时堵住,导致吃奶差或无法吸吮,严重者可发生青紫呼吸困难,因此新生儿鼻塞是一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报导如果母亲在孕期服用了降压药利血平后,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出现鼻塞。应对措施:

①注意保暖,调节室温在25--28℃。

②用湿热毛巾敷于鼻子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③热水泡澡,水温稍偏热, 39℃---41℃ 。

④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婴儿鼻腔内,待分泌物软化后可自己排出。亦可用一根细棉签沾一点水探入鼻子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内分泌物卷住,随着棉签拖出来。

三 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沐浴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确保新生儿沐浴的安全,下面对沐浴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潜在的安全隐患

1 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2 新生儿窒息

2.1 新生儿呛水,操作不规范,水流进了眼、口、鼻、耳。

2.2 吐奶,吃奶后一小时沐浴或不当,导致呕吐,易误吸。

3 新生儿摔伤,易发生在新生儿转运过程及沐浴过程中。

3.1 未抱牢新生儿,沐浴露未冲净,沐浴后皮肤打滑。

3.2 浴室地面潮湿,地面滑。

4 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4.1 查对不认真,抱错新生儿,尤其是实习护士及新上岗的人员。

4.2 不了解病情给有禁忌症的新生儿沐浴,导致护患纠纷。

4.3 操作不规范使新生儿受惊或哭闹,引起家长不满。

4.4 封闭式操作易造成家属的误解。

5 增加脐部感染的机会

5.1 工作责任心不强,沐浴后忘记脐部消毒

5.2 操作不规范,脐部消毒不符合要求

护理对策

护士具有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护理质量、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1]。

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责任心,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沐浴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护理操作常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加强培训,规范沐浴流程,尤其是新上岗护士,洗头时,用手遮挡面部,切忌流水,不能直接冲洗面部,防止呛水。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前囟门勿按压。

3 加强责任心,做好沐浴的基础护理工作。

4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沐浴禁忌症。

5 保持室温在26--28℃ , 水温在37--40℃ , 沐浴前常规用手感觉水温,沐浴过程中水应先淋到工作人员手再到新生儿皮肤。

6 沐浴前后仔细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

7 沐浴中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和呼吸等情况,有无皮肤破损感染,脐部有无分泌物、红肿、异味、臀红等。严格脐部消毒。

8 注意掌握沐浴的时间和,吃奶1h后沐浴,动作轻柔,防止溢奶或吐奶。

9 保持浴池地面清洁干燥,垫防滑垫。

10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使用婴儿床,避免未经带教的实习生独自抱新生儿。

1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操作者勿带手表和戒指,剪指甲,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浴室每天严密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盆、

12 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加强新护士,实习护士培训。

四 新生儿游泳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能使他们得到最自然的运动,并促进其生长及智力发育,游泳能使新生儿肠蠕动增加,有助于肝肠循环,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游泳潜在安全隐患

1 新生儿受溺:游泳圈偏大或充气不足、漏气。

2 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①水温过高或过低,新生儿下水前未测水温;②室温偏低。

3 增加脐部感染机会:防水护脐贴使用不当。

4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观看家属太多,以造成感染。

防范措施

1 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责任心,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2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禁忌证。

3 认真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漏气。

4 调节好室温,保持在26-- 28℃。新生儿下水前一定要先测试水温,一般在38--40℃之间

5 认真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有专人全程监护。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护脐贴,控制围观家属在1--2人。

7 注意掌握游泳时间,每次10分钟。

8 游泳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游泳。

五 新生儿挤压

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受两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造成的。一种是母亲卵巢分泌的孕酮,与的胀大有关;另一种为垂体催乳素,与分泌乳汁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分泌的乳量数滴至20毫升不等,增大在出生后8~10天最明显。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但个别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达3个月之久。

作为母婴同室的护士应该掌握和了解以上医学常识,这样才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用科学知识给予家长正确指导:

切记家长千万不要挤压新生儿的,因为挤压后,能引起皮肤破损,皮肤上的细菌便可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其结果非常严重。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压,也有可能损害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总之,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就要投诉,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通过分析新生儿安全隐患及原因,实施可预见性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新生儿质量的管理与完善,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及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发生新生儿护理差错及意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416.

篇3

关键词: 俯卧位;新生儿红臀; 预防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皮肤问题,也称为尿布皮炎,在新生儿病房中是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护理问题。臀红损害部位与尿布覆盖部位一致,多发生在臀部、腹股沟、、附近。由于臀部较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的环境中可损害角质层,加上尿片的摩擦可使皮肤受损,尿在粪便中尿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氨而碱性增强,而碱性的环境可激活粪便中的脂肪酶、蛋白酶,分解蛋白和脂肪,使皮肤的渗透性增加,尿液也有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的作用,从而使皮肤容易受损。皮肤屏障受损可导致继发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轻症出现红疹水泡,重症皮肤表面溃烂脱落,对新生儿的睡眠和饮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应勤换尿片,尽量减少皮肤与尿液粪便的接触,保持最佳的皮肤环境。本科采用俯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方法对发生红臀的新生儿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NICU2013年1月~8月入院有红臀的的足月新生儿120,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28d,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0例,对照组 60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用药、臀红分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将两组新生儿至于暖箱内,暖箱温度统一设定在32℃,湿度维持在55%~65%,沐浴1次/d,每次便后用湿纸巾清洁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各1h轮流。观察组采用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各1h轮流。并建立翻身卡,由专人翻身并签字记录。

1.2.2观察红臀判断标准轻度:表皮潮红。中度:皮肤可发生丘疹、潮红、脱皮。重度:皮肤糜烂出血、表皮剥脱伴细菌感染。

评价:治愈:局部红肿消退,皮疹消失,表皮开始生长。好转:溃疡消失,破损处皮肤开始结痂。无效:治疗3d无缓解,治愈好转均是为总有效。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两组患儿预防红臀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预防红臀效果比较

组别 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 60 20 (33.0)32(53.0) 8(13.0)52(86.0)

观察组 6052(86.0)8 (13.0)0 (0.0) 60(100.0)

注:与常规组比较P

3讨论

3.1新生儿皮肤娇嫩,其皮肤仅有成人皮肤的1/10厚,表皮角质层薄,表皮是单层细胞,真皮中胶原纤维少,表皮与真皮之间连接不紧密,因而缺乏弹性,很容易被外物摩擦渗透从而受损。另外由于新生儿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新陈代谢快,褶皱多,皮肤长时间接触大小便及潮湿的尿布而产生尿布疹,严重时可引起疼痛哭闹不止,所以要尽量避免粪尿长时间的接触皮肤。

3.2新生儿大多处于仰卧位,臀部皮肤正好与粪尿相接触,粪尿中的水分长期刺激臀部皮肤,加上与尿布的摩擦从而造成红臀,俯卧位可使患处皮肤不与尿布摩擦,并且能够减少粪尿对皮肤的刺激,尤其是男婴,部分男婴阴囊大而松弛,仰卧位很容易使大便积聚在阴囊和褶皱处造成阴囊皮肤破损,难以修复。俯卧位可使会与阴囊分开,使阴囊部位保持干燥,避免受到粪尿的刺激,防止阴囊皮肤的破损而继发皮肤感染。

3.3新生儿俯卧位不仅可以预防红臀,有利于红臀恢复,还能减少新生儿哭吵,增加睡眠的时间。

3.4对患儿家长做好健康教育,介绍俯卧位在预防红臀中的作用,此方法简单易行,对于易发生红臀的患儿,可将此方法在家中实行,但要教会家长正确摆放的方法,摆放新生儿俯卧位的方法:将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上肢屈曲,可将手摆放于新生儿嘴边,增加安全感,膝关节屈曲在腹下,骨盆高抬,应特别强调在俯卧位时要注意观察,将新生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堵住口鼻。

3.5对于已发生红臀或有潜在危险的患儿应及早对其进行干预,尽量降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本清, 李志光,林真珠.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318.

[2] 冯丽琪,汪瑜茵,李小薇,等. 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

篇4

关键词:红臀;3M液体敷料;婴儿紫草油;红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5-01新生儿红臀(Neonatal red buttock)是指尿布区域发生的局限性皮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病,好发于臀部、腹股沟、阴囊下及,发生原因为新生儿肤表皮与真皮之间结构不致密,表皮角化不全,若尿布换洗不勤,或使用透气性差的一次性纸尿裤,尿液、粪便分解产生氨刺激臀部,使皮肤潮红、糜烂甚至溃疡[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我科对2013年6至2014年1月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红臀新生儿80例,在发生红臀的早期分别使用3M液体敷料和紫草油涂于局部皮肤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皮肤炎症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6至2014年1月,在我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红臀新生儿80例。其中男婴37例,女婴43例,年龄:12d-28d。Ⅰ度(局部潮红伴皮疹)56例,Ⅱ度(皮疹破溃伴脱皮)24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护理:两组均及时为患儿擦洗臀部,更换尿布;选择柔软纸巾,动作轻柔,避免摩擦,保持床铺清洁、干燥。②对照组:每次清洗臀部待干后,棉签在患处涂抹婴儿紫草油,主要成分为紫草、冰片,辅料为麻油。暴露20min,每2小时翻身一次。③实验组:使用3M 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保护膜喷雾剂,每次清洗臀部待干后在距患处10 cm处按压喷嘴,使药液完全覆盖患处,30 s保护膜干燥后包尿布。喷雾时如有遗漏部位,需在第1次喷雾干燥后再次喷雾;如臀红部位皮肤有皱褶,需分开褶皱均匀喷雾,待保护膜完全干燥后再恢复自然位置,以保证保护膜充分接触治疗部位,且皱褶皮肤不会黏在一起。喷雾次数视患儿皮肤情况定,一般2~6次/d。每2小时翻身一次。两组均在用药后第四天进行比较。

1.3 疗效标准:①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皮疹完全消退。②显效:皮肤潮红明显改善,糜烂明显减轻。③有效:皮肤潮红改善,皮疹消退不全。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2] 。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X2 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n % n % n % n % %实验组40 15 37.5 11 27.5 10 25 4 10 90对照组40 10 25 13 32.9 9 22.5 8 20 80X2=4.618 p

3 讨论

新生儿红臀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主要原因是不及时更换尿布,周围皮肤长时间潮湿,多次的摩擦,以及粪便中的产氨杆菌刺激皮肤引起的周围皮肤潮红、水肿,甚至溃烂,合并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而温暖、潮湿的环境又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加之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物氧化形成皮质酸,这都利于霉菌生长繁殖[3]。如若护理不当将延迟愈合,进而引起新生儿继发局部和全身的感染。婴儿紫草油含天然紫草、冰片、忍冬藤,加辅料麻油制成,能使皮肤清凉舒爽,保持皮肤的干燥。新生儿皮肤具有呼吸、分泌、排泄等功能,紫草油是油性剂,涂抹太薄达不到治疗效果,涂抹太厚又影响皮肤呼吸和排泄,不利于局部暴露和观察;紫草油黏附性较强,为有色油剂,护理时手及布类沾染后难以清除,影响使用。3M液体敷料是一种多聚溶液,含有六甲基二硅氧烷,丙烯酸三元聚合物,多聚苯甲基硅氧烷,使用时形成一种应用于皮肤的薄膜,具有透气性,让皮肤可以正常呼吸,如同第2层皮肤,帮助完整的或受损的皮肤免受婴儿的尿液或粪便的刺激,可减少表皮的失水,使局部皮肤无绷紧、牵拉等不适感,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帮助皮炎损伤部位的皮肤管理[4]。使用3M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喷雾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清洗臀部后不会损伤保护膜,不必反复喷雾[5]。缩短了治愈的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紫草油为油性物质,病人排泄后,排泄物和紫草油混杂,排泄物清理后需重新涂抹紫草油,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5]虽然3M液体敷料价格高于婴儿紫草油,但是能有效控制局部皮肤情况的进展,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皮肤问题,且3M液体敷料无色无味,不含酒精无刺激性,使用范围广。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红臀疗效及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和短于对照组,提示3M液体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怡.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63.

[2] 黄琪,顾莲英,黄小宜,等.双料喉风散对小儿尿布疹及其皮肤糜烂的治疗与护理对策[J].宜春医专学报,2010,12(2):119.

[3] 吴瑞萍.胡亚美.江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6―1006.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11-01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2.4 严格的助产质量管理让每一位助产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定期组织学习,总结经验,讨论脐炎的发生原因,分析个案,并委派技术好的,责任心强的担任质控员,监督指导工作。

篇6

关键词: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系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其发生率占活产婴的1%~10%[1]。住院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导致败血症的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患儿住院时间,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2013年5月发生了3例新生儿败血症,均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参照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经过积极分析原因并加强新生儿护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1例,胎龄

1.2结果 发现3例患儿异常表现后立即再次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3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2例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进行联合疗法,1次/12h,1例患儿进行左腿切开排脓,伤口换药,抗生素配合治疗,均痊愈出院。新生儿窒息患儿住院时间10~15d,黄疸患儿住院时间15~20d,3例患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2 败血症原因分析

2.1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局部发生感染未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等。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人血液循环后,很容易向全身扩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败血症。

2.2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受到感染,一些细菌和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在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亲羊水污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原因,又由于孕妇在待产过程中,因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造成了未出生的新生儿在宫内和出生时已经受到感染。容易发生新生儿败血症。

2.3护士责任心不够,在对患儿执行侵入性操作时消毒不严,对洗手流程简化,工作中漫不经心。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医生汇报。医院环境不达标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3 对策

3.1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的特点,所以对于出生时有粪染的患儿,在其出生时,随将全身擦净,用沾有无菌液状石蜡的纸巾擦去身上的胎脂,必要时用温水冲洗干净身上的胎膜及黏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至暖箱保暖。

3.2孕妇要注意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及复苏器材等要严格消毒。对于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3.3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为提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在医疗活动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洗手制度,医院应落实各项感染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学习1次/月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知识,以促进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更换工作服,帽子,换专用拖鞋。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在护理每一位新生儿时,首先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凡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者,应暂停与婴儿接触[3]。新生儿按病种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探视者应更换衣服,帽子,拖鞋,洗手后方可接触患儿。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负责各种微生物的监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病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尤其是新生儿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大多数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家长负担。只有积极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曹清,周云芳.339例新生儿败血症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7):38-39.

篇7

 

关键词:儿科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如何安全的护理儿科患者,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儿科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科根据患儿小,表答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针对患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 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 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 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 皮肤感染;

1.3.2 脐部感染;

1.3.3 口腔感染;

1.3.4 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 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 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 护理对策: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 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 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 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7.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哭闹。因为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较弱,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他们都处在睡眠中。在他们哭闹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生理性哭闹,还是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饥饿。此外,口渴、睡眠不足、衣着不适、尿布湿等,这类哭闹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正常。病理性哭闹大多数是由于婴儿身体某部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适所致。其特点是突然剧哭,哭声尖锐,呈惊恐状,四肢屈曲,两手握拳,额部皮肤皱起,虽经喂奶或将其抱起,婴儿仍哭闹不止,哭闹间歇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哭声低微、尖叫,若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引起注意。

         二、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1.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3.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4.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5.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进食后喜入睡,一些残奶易留在口腔内,如时间过长,易产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食后给新生儿喂食少量白开水,可去除口腔内的残奶,以防口腔炎的发生。如发现有口腔炎,即给予1%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洗口腔时,动作宜轻柔,以防损婴儿的口腔黏膜。

         6. 注意新生儿的卧位。一般情况下,婴儿宜取平枕卧位,头侧一边,以防婴儿呕吐时,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但要注意定时更换。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  光照疗法  不顺从性  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的新生儿。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1]。但是绝大部分新生儿在光疗时出现哭闹、烦躁等不顺从性表现,容易导致皮肤损伤,哭闹剧烈后吐奶引起窒息的危险等。通过对新生儿光疗时不顺从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患儿哭闹及皮肤的损伤,使患儿能顺利光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8天。其中新生儿高胆红血症31例,新生儿溶血症10例,母乳性黄疸9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新生儿肺炎4例。蓝光照射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不等。

        1.2 治疗方法  照光前,给患儿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戴上避光的眼罩、手套及脚套,穿好纸尿裤,调节好温箱的温度,将患儿放入温箱的中央,进行光疗。

        1.3结果  光疗过程中出现哭闹的58例,烦躁不安的40例,吐奶36例。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儿烦燥哭闹情况明显好转,吐奶次数减少,没有出现皮肤损伤,能顺利完成光疗计划。

        2  原因分析

        2.1生理上不舒服  如箱温过高或过低、眼罩过紧、尿裤尿湿、患儿吃奶过饱或太饿等,甚至于患儿自身疾病的影响。日龄较大的患儿对吸吮母乳产生依赖,不习惯吸吮奶嘴,而且患儿在家时很多家长喜欢抱着孩子,而长时间睡在温箱里没有人抱起,患儿也会哭闹。

        2.2安全感缺乏  行蓝光照射时患儿必需全身裸露,没有衣服和包被的包裹使患儿缺乏安全感,同时眼罩突然蒙住了眼睛,使患儿容易烦躁和哭闹。

        2.3 疲劳  患儿长时间处于同一卧位容易疲劳,更换卧位时给予适当的抚摸,让患儿舒适。蓝光照射时间过长也会使患儿疲劳,如果患儿病情允许,建议医生采取间断蓝光照射。

        3  护理对策 

        3.1 虽然是隔离病房,但光疗前也要给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同意。护理工作中对不会言语的特殊群体,应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及临床经验逐一处理[2]。根据患儿体温、体重、胎龄、日龄调节合适的箱温,随时调节箱温变化,按时观察患儿体温及观察病情的变化。眼罩的松紧要合适,对尿湿的患儿及时更换,喂奶方式最好采取按需喂养。由于温箱会加快患儿不显性水分丢失,所以要多给患儿喂水,特别是在患儿两餐奶中间。对日龄较大哭闹较多的患儿给予安慰奶嘴进行安抚,如果以上方法还是哭闹的患儿,最好将患儿抱出温箱,摇晃睡着后再放入光疗箱。

        3.2 在温箱内用大浴巾卷成长条围在患儿周围,形成一个“鸟巢[3]”式的自然环境,使患儿的手脚都能触及到柔软的浴巾而不是硬邦邦的温箱,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小哭闹。同时,还能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有利于手-口互动,使患儿易自我安慰,促进口腔满足感,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利于生长发育,减少患儿哭闹。

        3.3 及时更换卧位,每2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及时更换卧位,并给予抚触及轻声呼唤,直到患儿安静。抚触能使患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减少哭闹,有利于生长发育。采取仰卧与俯卧交替,当患儿采取俯卧位接受光疗时,新生儿趴在光疗箱中的姿势和胎儿在宫内的姿势接近,因而俯卧位光疗时新生儿感到舒适而减少哭闹 [4] 。

        4  讨论 

        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方便、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在临床使用广泛。人文关爱的护理服务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护理的各个领域,新生儿虽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同样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关爱,温柔的话语、满怀深情的抚触、精心的护理对患儿病情的恢复和身心发育是很有帮助的。对新生儿光疗时不顺从性分析及护理对策,其实也是人文关爱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体现,能使患儿减少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伤害,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 考 文 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2-263.

[2]王瑞英,金姚珍,魏丽.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31.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面对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地20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B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A组患儿(P

【关键词】黄疸 新生儿 蓝光照射 护理

临床上将新生儿因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引起的皮肤、巩膜、粘膜及其他组织被黄染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新生儿早期疾病。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从而对新生儿的智力、听力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根据胆红素吸收蓝光的特性所产生的一种治疗形式,该种治疗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对患儿无损伤等特点[1],因此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我院此次利用优质护理服务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124例黄疸新生儿实施了治疗护理,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内收治的200例黄疸新生儿。全部患儿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胆红素存在明显的升高,且均符合接受蓝光照射的指证。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有118例、女性患儿有8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5天、平均体重为3.37kg、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79.5μmmol/L。随机将入选的200例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B组12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入选的200例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仪器采取单面蓝光治疗仪,并置于通风处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调整温度至31℃左右,湿度调整至60%,给予患儿实施连续3天、每天12个小时的照射治疗。

1.3护理方法:给予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给予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3.1健康教育:在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前,首先对患儿的家长进行黄疸相关知识以及蓝光照射治疗作用机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可以对疾病本身、治疗过程以及所需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患儿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并开导、劝慰患儿家长以消除其不安、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尽快的争取到患儿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1.3.2治疗前准备:包括治疗仪器的准备及患儿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治疗仪器的准备内容如下:做好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并保持通风;保持室温在25℃左右、室内湿度为60%左右;保持光疗箱内温度维持在31℃左右;检查蓝灯管是否正常,并对灯管及有机玻璃床进行消毒。患儿的准备内容如下: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先洗澡;修剪指甲并戴手套,以免对皮肤造成刮伤;在光疗箱内铺设棉布,并固定患儿头部,以保证患儿头部的安全舒适[2];为患儿戴好眼罩及尿布后将患儿抱入箱内。

1.3.3治疗中护理: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对出现体温异常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对症的积极处理。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其体内的水分流失速度会比正常新生儿高出4倍左右,因此应适时的增加患儿的母乳喂养次数,并在母乳喂养的间隔适量的给予患儿喂温开水。这样可通过患儿吸允母乳以及结肠的反射来间接的促进患儿的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患儿的粪便排出,进而降低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量。研究显示,患儿的哭闹行为是新生儿情绪不安的直接表达,这种行为会消耗患儿体内巨大的能力,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光疗箱内的患儿给予适度的按摩,这样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从而可以减少患儿的哭闹行为。新生儿的胎粪中存在大量的胆红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平静下来的患儿可对其的腹部及背部进行环形的按摩,以便可以促进患儿胎粪的排出。此外这样还可刺激患儿体内胰岛素及胃泌素的分泌,因此便可加强患儿的食欲,从而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及尿胆原的生产,进而降低胆红素的生成[4]。注意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以免患儿发生窒息,并保持眼罩、尿布的松紧合适。

1.3.4病情观察:对患儿的各项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记录患儿每日的排便情况,及尿液、大便的颜色、性状,同时注意患儿的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患儿应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1.4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对两组患儿皮肤、黏膜的黄疸消退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在治疗后对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复查,并综合临床记录的内容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将黄疸症状消退,且胆红素水平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痊愈;将黄疸症状部分消退,且胆红素水平虽有下降但未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有效;将未达上述标准的患儿记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X2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儿治愈率显著优于A组患儿(P

3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可在发病后1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结合临床治疗方可消退,且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或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本次我院所实施的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会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的改变以及光疗箱等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就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辅助护理措施,这样方可提高临床疗效。此次我院对B组124例黄疸患儿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其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儿。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优质护理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99-100.

[2]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63.

[3]谈晓轶,崔焱,周琴,等.嗅觉安抚措施缓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1459-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