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30 00:4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引入新课 方法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他勤奋学习之所得。
篇2
开展初中数学活动,将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生活实际、单元教学内容、考试测评、学科渗透相结合,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活动意义;开展形式;注意事项
初中数学人教版共安排了29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章节中都安排了1-4个数学活动,但由于数学活动内容在考试中少有检测,所以很多教师不重视数学活动课。然而,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曾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1]当前的数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思考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总结、形成结论、运用结论来获取新知。但目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较差,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所以若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推理分析的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形式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若能唤起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材内容中,有许多课程是可以与游戏形式相结合的。例如,笔者在第十章的活动2谁的反应快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甲准备一把刻度尺,让学生乙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然后让学生甲把直尺直立,刻度0在下方,使刻度0与学生乙的拇指保持同一高度,再松手,学生乙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并记录下刻度,如此重复10次,记录并整理所得数据,接着结合第十章的知识引导学生画统计图描述数据、得出结论。
(二)初中数学活动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2]许多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第八章的活动2,任务是让学生查资料,调查我国吸烟者的大致人数,以及一年中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人数占吸烟者总数的百分比。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以“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分小组做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在校方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上获奖。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
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它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活动渗透到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让数学活动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第十一章的活动1它涉及图形的镶嵌知识,可以作为多边形内角和课时内容的补充,第二十四章活动2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及过平面内一点作圆,过平面内二点作圆,过平面内三点作圆后的知识拓展。
(四)初中数学活动课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了,但目前中高考的唯成绩论仍然影响着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影响着学生对开展数学活动课的认知态度。若能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那将会大大促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例如,第十二章的活动2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其相关的知识在2004年福州市数学中考试卷中第19题曾经出现。不过,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作为试题的选择,福州地区虽然少有出现,但相信今后会加强。
(五)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教材中有一些章节的数学活动内容涉及美学,物理学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例如,第十三章活动1美术学与轴对称,活动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第十八章活动2黄金矩形,第二十七章活动2位似与美术字,第二十九章活动1观察物体,画出三视图等可以结合美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学。
三、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注重活动的前期准备
初中数学活动有很多教程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如剪五角星、制作笔筒、车厢模型等等。因此要上好这些课需要师生一同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包含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也包含任务的课前分工和人员分配等。有的教程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操作,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操作的结论,并加以论证。
(二)注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会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本节活动课的目的和结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记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得到提高。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活动1,活动的内容是制作一个表面积为12cm2的正方体纸盒。笔者想通过这次活动实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复习上节课的用数轴表示的知识;二是完成活动内容的要求;三是为今后的“几何体平面展开图”教学做好知识的前期铺垫。为达成上述目标,活动课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分工。每个小组课前要准备8张卡纸,一把剪刀,一个圆规,一瓶胶水。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思考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是多少?思考姨2cm如何准确画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和展示作品。在正方体纸盒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预留纸张粘合处,对此笔者加以表扬。并提出:“大家动手试一试,是否可以不用六片纸围成六个面?”有的小组经过尝试,运用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知识完成了作品。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作法,并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说明制作方法,从而为今后教学“几何体平面展开图”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还应该包含着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3]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活动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反思,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促使活动的内容及时巩固。笔者经常利用课堂的最后6分钟来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活动课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畅谈活动的成功体验与不足。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也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总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使数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钦.数学活动教学刍议[J].新课程(中学版),2008(2).
[2]司文怡.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素质教育论坛,2009(8).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师生互动;教学设计;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55-02
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以教师作为指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师生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观摩和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互动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让学生成为民主课堂的主人
互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避免“一言谈”和“满堂灌”等传统式的教学弊端。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双向互动”机制的形成,必须经由教师、学生的积极搭配才能形成,但是根本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互动教学除了要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还需要采用竞争的机制,督促学生进步与提高。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涨的学习情绪,竟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式的课堂,应是愉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学习乐趣,形成爱学、会学、善学的良性机制。互动式教学,应引入竟争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开放而又平等公正的学习机会,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同时,教师应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为学习成绩的衡量标准之一,把学生的创新解题举动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这样,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将更加浓烈。
二、互动式教学,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设计
开展互动式教学,还需要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设计。一方面,教学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入手,针对每节课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要培养的数学能力,深入剖析教材,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另一方面,教学设计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数学认知能力,从他们的认知结构出发,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探究,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教师可以适时提问,你想怎么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到什么结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也从中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油然而生。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会渐渐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
四、全程激励学生,让其乐学
篇4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4)y=1x+1-1
(5)y=x+2x-2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初中数学在培养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恰恰由于过度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深、越来越枯燥,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反倒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认识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教学。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法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创新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等等。众所周知,数学的定律、知识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一直流传至今,变化几乎很少,但是创新的方法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可以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就会被淘汰出局。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受用终身的事情,是长久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创新课堂是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这也是一种非常受广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学生只是无互动权利的观众。教师只是一味自我的讲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内容,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的教师甚至多年来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构建创新课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课堂。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1、使数学教学课堂开放与和谐并存。开放性是创新教学课堂的特征,课堂应该让学生扮演主角,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特长,积极踊跃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只是配角,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助与引导,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得每个学生充分抓住课堂的每次机会,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制定,而是让学生参入与教师共同制定,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创新思维能力。想要有个创新、完美的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即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教学课堂更加和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释放思维空间的前提,同时,开放、和谐的教学课堂是开拓学生数学思考空间的基础条件。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组织形式需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待提高。很多学校,墨守成规亘古不变地使用一套教学方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外加一块黑板就是他们百用而不厌的秘密武器,对于创新总是畏手畏脚,因为害怕改革后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一旦学生成绩下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资薪水,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因为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薪资与职称直接挂钩。这种用学生成绩来激励教师的办法恰恰束缚了老师变革教学方法的思维与手脚,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长时间只有一种单一的形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下面听,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应付地服从任务。这种单一被动的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在必行。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例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机会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分数来划分组数,一般组数的人员不能够太多,要应用公平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这样使每个组都有一定的竞争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组织合作能力。比传统方法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创新培养学生的目的,提高学习的内涵式。培养学生的目的第一方面是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进而有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学习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表面式的发展模式。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能学好知识。能够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相对于第一方面,这种内涵式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新时期,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所以创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主要体现。
4、学生评价方式需创新,以人为本的促进学生发展。所谓的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是能够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或许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能算是提高或者进步。但是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已经是他们取得的最大进步了。因为众所周知,坐在一个课堂上课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背景,受到的教育和学到的知识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进步呢。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让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才能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与提高自己,进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下,要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创新教学,就需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课堂的构建[J]
篇6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42-01
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已有数年,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提高”。然而,囿于种种现实因素,城乡之间的差别,学生素质、老师素质、教学资源的配备以及家长素质等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我们目前农村课改的展开,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内容泛化、活动外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课堂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生硬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忽视,扼杀了不少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对数学畏惧、厌学情绪,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只有农村学校课改成功,才有真正的全面的课改成功,才能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我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都有二十多年,谈谈目前农村课改一些感受,抛砖引玉,来共同关注我们农村课改。
一、把握好新课标的理念,为了每一学生的发展
我们2004年实施新课标,实施差不多十年,但据我了解,我们许多老师根本没系统学过新课标,每年虽然都有继续教育培训,但形式大于实际意义。大部分老师还是沿袭旧的教学模式,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苦苦地听和练,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的成绩,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不少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不想学没办法。确实,这样的课堂和几十年前课堂模式没有多大差别,与新课标背道而驰, 时代在改变,而我们教师陈旧教学观没有改变,在我们农村,误人子弟的老师确实不少。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在初中数学课上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呢?在新课标里说得很清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必须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农村的课改要想成功,我们教师必须要建立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必须是自己感悟出来的,不是专家说怎样就怎样,只有自己感悟到了在实践中才有效,才能推动我们的课改。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感悟到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吗?
二、与时代同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篇7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即将结束,我们的心中除了不舍还是不舍,是远程研修平台拉近了我们鹿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距离。远程研修平台,我们感谢你,因为有你,我们才有了倾诉困惑的最佳场所;因为有你,我们才有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因为有你,我们才能学习、工作两不误;因为有你,我们才能迅速地成长;因为有你……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上网、电话、聊天等途径及时了解各学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在后阶段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分别给学校领导打电话督促其完成作业,至学习结束我们班全体学员基本都按规定完成了作业(有三个特例除外—这三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转到其他科目的培训)。对好的现象给予及时表扬,如罗晓萍老师作为我们班的简报编辑员,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自己觉得自己在简报的编辑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未掌握好,觉得自己所编辑的简报与别人的还有一些差距,于是联系到上一期的简报编辑,利用暑假最后两天时间不远几十公里赶到县城向那位老师请教,回到家后还自己不断地练习排版、编 辑图片等等,正是有了她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简报才能多次进入课程简报中的简报揽胜。
指导老师梁华亮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对我们学员的作业及时的批改和鼓励,促使我们班的学员学习热情一直高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员尽管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停电、电脑上不了网、电脑不够用、遇上上级的各种检查、出差等等,但我们的学员都能想尽办法解决,有的从乡下专程到县城上网学习,有的白天没办法进 行学习,就利用深夜时间进行学习,有的甚至买电脑上网专程为远研学习,研修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陶玉莲老师在班级交流中说到“越是缺少监督的学习,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员们种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和精神真的很令我们感动,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罗晓萍、冯爱英、邓剑、韦水兰、陆汉华等。
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班主任的跟踪学习,学员们的主动,在研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状态、教学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多次得到专家组的好评。 在这个知识舞动的平台上,我们所有参加研修的学员们累并快乐着!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明天!
在此我代表我们广西鹿寨县初中数学0602班全体学员对新课程学科远程研修课程团队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鹿寨初中数学教育一定会因为有你们的指导而更精彩!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思想
本人结合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种:
一、字母代数思想
用字母代替数字,是初中生最先接触到的数学思想,也是初等代数以至整个数学最重要最基础的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中,用字母代替数字,各种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理与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包括数字、字母、图形和图表以及各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的,即进行着一整套的形式化的数学语言。例如:用a表示某个数的绝对值,用- a表示某个数的相反数,用an表示n个a连续相乘的积,用s=40t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用一对有序实数对(x,y)表示某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初中数学教材在七(上)第三章讲解用字母代替数字,也就是当学生刚从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便开始从原有的数字与数字的运算转变为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推理与运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有一个转变适应的过程,所以苏科版新教材以一些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思想。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符号感”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例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从这样的情境出发,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感受“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它的学习是建立在算术学习基础上的。教师应当通过具体数字运算,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形成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认识。实际上,过去学过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行程问题等知识,都能说明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意义:普遍性、应用的广泛性等。总之,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必须掌握好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思想。
二、化归转换思想
化归,即转化与归结的意思。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所熟悉的规范性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中去,从而求得问题解决的思想。
人们在研究运用数学的长期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问题的解决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方法模式和约定俗成的步骤。人们把这种有规定的解决方法和程序的问题,叫做规范问题,而把一个未知的或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规范问题的过程称为问题的化归。
例如,对于整式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人们已经掌握了等式基本性质、求根公式等理论,因此,求解整式方程的问题是规范问题,而把有关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就是问题的规范化。
为了实现“化归”,数学中常常借助于“代换”,又称之为转换。代数中有恒等变换,方程、不等式的同解变换;几何中全等变换、相似变换、等积变换。转换是手段,揭示其中不变的东西才是目的,为了不变的目的去探索转换的手段就构成解题的思路和技艺。例如,已知x2+y2+2x-6y+10=0,求xy。对于初中生来说本题无法直接解出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但是如果从完全平方公式着手,已知条件可以转换为(x+1)2+(y-3)2=0。又因为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即(x+1)2≥0,(y-3)2≥0,所以(x+1)2=0,(y-3)2=0,从而得出x=-1,y=3。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三、分解组合思想
当面临的数学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形式解决时,可以把涉及的范围分解为若干个分别研究问题局部的解。然后通过组合各局部的解而得到原问题的解,这种思想就是分解组合思想,其方法称为分类讨论法。
分解组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对于复杂的计算题、证明题等,运用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去处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全面严谨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合理有效的解题途径。例如,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和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决本题首先分类讨论:①若4为底,则5为腰,三边长分别为4,5,5,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4;②若5为底,则4为腰,三边长分别为5,4,4,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3。
四、方程函数思想
方程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是处理常量数学与变量数学的重要思想,在解决一般数学问题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方程与函数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对各类方程和简单函数都作较为系统的学习研究。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常常只须寻找等量关系,列出一个或几个方程(方程组)或函数关系式,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例如,某灯具店采购了一批某种型号的节能灯,共用去400元。在搬运过程中不慎打碎了5盏,该店把余下的灯每盏加价4元全部售出,然后用所得的钱又采购了一批这种节能灯,且进价与上次相同,但购买的数量比上次多了9盏,求每盏灯的进价。
五、数形结合思想
篇9
一、注重方式、方法,狠抓“双基”知识
对初中“双基”的复习,有的教师往往把一块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列表或条文讲解,甚至板书,这事实上是摘录课本内容,在上课时把这些内容宣读一遍罢了,这样的复习只能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若能把这些知识集中在学生易出现问题的习题上,通过讲解例题复习有关“双基”,那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达到复习“双基”的愿望,另一方面,能达到复习有关“双基”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就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设计几道可将其概念、性质融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思考、作答或板演,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探讨从而得到新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激情,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温故知新,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的总复习是对初中知识的归纳、总结,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总结、提高,然后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我们在复习一次函数时,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把一次函数的图像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使学生对所复习的有关知识能透彻理解,牢固掌握。
例如:y=mx+4m-3
(1)若x=l时,y=2,则m的值是多少?当m是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2=m+4m-3,解得m=1,则y=x+l,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x=1时,y>0,试求m的取值范围。
m+4m-3>0,解得m>,这样就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因此,由解题思路解出新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又以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反复过程。
三、在条理的基础上,要善于转化运用
要强化数学复习效果,必须做到使知识体系“条理”化。不少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忽视了“双基”转化为“条理”和“规律”的运用而盲目追求数量和题型,这是不合理的,要切实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找到解决问题本质的“条理化”运用方法。初中数学的内容是较多的,但大部分都可以结合某一性质把它们贯穿起来。例如: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分析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函数的定义域及不等式(组)都结合起来。又如:在平面几何中有许多可以找到问题本质的统观全局的条理化思路,如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线段(射影定理)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圆的切割线定理及相交弦定理等可以统一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中,只要抓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就能理解和掌握这些定理。再如,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把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般问题列举出来,便可掌握问题的通性通法,并提示其内在规律,在解题上就能迎刃而解了。如①关于梯形的计算问题;②关于圆有关正n边形问题的计算;③关于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计算等,都可以归纳为解直角三角形。总之,通过这样联系、分析、训练,学生就能辨别出题目的本质,使所学“双基”的运用得到“升华”,久而久之,便形成技能,解题能力就提高了。
四、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
有好素质的学生,没有更高素质的教师加以引导,复习效果也不可能好的。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多向同事学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复习得很好,但学生没兴趣学也是不行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信心,复习就能事半功倍。
篇10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在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中,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一门科目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更是无从何谈起.即便教师讲课再准确无误都是无济于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提高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尽量迎合学生的特点,营造多样性、趣味性的课堂.
二、增加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增加动手操作意味着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理论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增加动手操作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例如,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两点之间”的定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首先设立一个情景:小明每天步行上学,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路1是正南北路(长为m米)和正东西路(长为n米)(即需要转一个九十度的拐角),路2是一条直接从家走到学校的直线捷径,问题是,小明选择哪条路上学比较节省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将题目的大意精炼出来,画在纸上,自己动手用尺子测量两条路的长度.在对比下可以发现,路2比路1短得多.类似于此,营造机会引导学生们亲自验证定理,通过习题将数学与生活中可能实际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些实例可以触发学生的熟悉感.这样既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与此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们喜欢上数学,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应用多种方式,精心设计知识的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能否准确、巧妙地引入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节课教学是否拥有较高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将多媒体软件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增加课堂中教学附件所占的比率.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器进行讲课,多多使用ppt教学,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可以选择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经典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播放.将多媒体教学与液压与气压课程知识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教学,形式新颖、简便易懂的优势,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大大地有助于提高课堂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合作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在对于理科的教学中,研究讨论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研究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研究讨论中十分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多多提供机会将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与组内成员的交流,提供充分的学生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广泛的交流思想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课程时,关于球、圆柱体、圆锥体、三棱锥、以及三棱柱等几何体的学习和掌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对各种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归纳,并进行分类,找出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例如,球只有一个面,圆柱和圆锥既有平面又有曲面,只有平面的是棱锥和棱柱.自主地求出每一种几何体的相关参数,再加深一层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了解团队的重要性.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