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范文

时间:2023-12-05 17: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

篇1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是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协调下,以欧美和联合国现行主要分类标签制度为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创建的一套科学的、标准的化学品分类标签制度。GHS 从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3 个方面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其中物理危险16 类,健康危害10 类,环境危害2 类,共28 类危险性。GHS 的核心是让全世界的国家能够将化学品的危险性信息以一种统一的、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工人和消费者,其确立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及公示的有关规定已被国际社会接受。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GHS 的实施工作,多次派专家和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有关机构召开的GHS 修订国际会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一系列GHS 配套标准,并修订了部分与其相关的标准。由于我国化学品监管范围与GHS 存在巨大差异,对我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与GHS 的差异分析,有助于摸清我国化学品关于分类和标签的底数,明确我国现阶段实施GHS 可能存在的问题,为GHS 在我国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 我国化学品分类与GHS 的差距分析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列》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危险化学品名录》及其他危险化学品属于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危险货物品名表》源自于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以下简称《规章范本》) 中的危险货物一览表,其危险性分类保持了与《规章范本》的一致性。《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分类同样依据《规章范本》中的危险货物分类而确定,但又不完全一致。《剧毒化学品目录》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是我国特有的化学品管理方式。

1. 1 危险化学品分类

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版) 》( 以下简称《名录》) ,其涵盖了7 类危险化学品,分别是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共约3 800 种化学品。作为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判定标准,其危险性种类较GHS的危险性种类少,详细的分类比较见表1。

由表1 可知《名录》未涵盖GHS 爆炸物中的不稳定爆炸物和1. 2 项、1. 5 项、1. 6 项爆炸物,易燃气溶胶,以及除急性毒性以外的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名录》本身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但其分类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基本一致。2009 年6 月21 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的修订版,标准名称变更为《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规定了有关GHS 的化学品分类及公示,将化学品分为物理化学性质引起的危险16 类,健康危险10 类,环境危险1 类,对每个危险性种类和类别进行定义。标准主要技术内容采用GHS 第2 修订版,而分类采用《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对应的系列分类标准,此套标准是依据GHS 第1 版转化而来,将危险化学品分类为26 类,其相关术语定义、分类标准与GHS 第1 版相同。由于《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尚无吸入危险的标准,因此,《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只有吸入危险的定义,尚无分类标准。

1. 2 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分类

剧毒化学品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均以部门规章或联合发文的形式,对剧毒化学品的分类标准进行了界定,此外,主管部门对于有毒物质的界定不尽相同,详见表2~表6。

根据表2~表6,我国剧毒化学品分类标准各不相同。以大鼠急性经口毒性为依据的剧划分,《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毒性分级标准、《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均规定经口LD50 <5 mg/kg,而《剧毒化学品目录》规定,大鼠经口LD50≤50 mg/kg 为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目录》中剧毒化学品分类标准与GHS 急性毒性危险分类的第1 类和第2 类相一致。这一做法符合GHS“积木原则”的“将一个危险种类内的每个危险类别视为一块积木,对于一个特定危险种类,主管部门可以不采用所有的类别”,但与GHS“积木原则”的“所采用的危险类别的临界值/浓度极限值等分类标准不应改动”不符,剧毒化学品的分类临界值/浓度极限值虽然相当于GHS 急性毒性的类别2,但对于GHS 急性毒性的类别1 的划分标准没有体现。剧毒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类标准应在此基础上按照GHS 划分为类别1 和类别2,因为GHS 为各危险性的各类别都分配了危险符号、信号词和危险说明。

除各部门剧分级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以外,经口急性毒性、经皮急性毒性、气体吸入毒性、蒸气吸入毒性以及尘雾吸入毒性的系列分级标准均未对应于GHS 急性毒性分类中的第1 类或第2 类。各部门之间关于“高毒”、“中毒”、“低毒”、“无毒”、“有”、“有害品”等名称不统一,分类标准更未与GHS 急性毒性分类标准保持一致。例如: GHS急性毒性分类标准中第2 类经皮毒性为50mg /kg≤LD50 <200mg/kg; 卫生部《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中,高毒物质经皮毒性为20mg/kg≤LD50 <200mg/kg; 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高毒物质经皮毒性为20mg/kg≤LD50 <200mg/kg;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中,高毒物质经皮毒性为50mg/kg<LD50≤200mg/kg。

2 我国危险化学品标签现状及与GHS 的差距分析

我国现行的危险化学品标签格式和内容要求的相关标准主要有: 《基于GHS 的化学品标签规范》、《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各标准的范围及其与GHS 标签要素的差异分析见表7。

《基于GHS 的化学品标签规范》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Z7251: 2006《基于GHS 的化学品标签规范(日文版)》转化而来。不但规定了化学品的GHS危险性类别及其级别的标签要素( 符号、警示词、危险性说明等) ,还规定了标签上的必要信息: 表示危险性的象形图; 警示语; 危害性说明; 注意事项; 产品名称; 生产商/供货商。但该标准未包含GHS 对应的易燃气溶胶危险类别及标签要素。而其余3 项标准或者根据GHS 制定或者根据GHS 修订,包含了标签要素、内容、标签的编写等内容。综合分析,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领域需要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已经基本满足GHS 的要求。但存在多套标准同时运行的情况。

3 对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签的建议

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化学品危险性分类,促使我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满足GHS 要求,促进大量未明确分类危险化学品的统一分类,统一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对剧毒化学品监管标准一致,鉴于以上对我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与GHS 差距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明确规定危险性分类标准。《危险化学品名录》涵盖了7 类危险化学品,并且纳入名录的主要是表现物理危险性及急性毒性的化学品,对于GHS 涵盖的危害健康的慢性毒性及危害环境的危险性尚未涉及。此外,由于《名录》没有明确分类标准,导致《名录》之外的化学品、新化学物质及混合物无法进行危险性分类。GHS分类标准中,除了提出工业化学品和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特别指出了混合物分类的方法。混合物分类方法的确定对于全面掌握生产环节危险化学品总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名录》中明确规定危险性分类标准,以利于新化学品和混合物的分类。

2)统一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分类标准。我国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安全监管涉及国家安全监管、公安、环保、卫生和农业等多部门。各部门依据职责行使剧毒化学品及有毒物质安全监管职能时,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容易导致同样的化学品在不同的监管部门下监管,有的作为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监管,有的则不作为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监管,造成监管混乱。建议涉及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安全监管的部门在GHS 分类原则的基础上,修改管理规范和标准,在GHS 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统一分类标准。

3)在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法规中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标签应符合的标准。我国现行的关于危险化学品的标签及标识方面的标准有多套,各套标准技术内容基本符合GHS 要求,但由于各标准在修订或制定时参考的GHS 版本不同,各标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此外,纵观我国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各类法规,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危险化学品标签的规定。为了保持危险化学品公示的一致性以及规范性,建议在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法规中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标签应符合的标准。

4 结论

1)我国作为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与GHS 存在差距,现有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缺少GHS 涵盖的不稳定爆炸物和1. 2 项、1. 5 项、1. 6 项爆炸物、易燃气溶胶、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单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毒性—重复接触、吸入危险、危害水生环境和危害臭氧层,也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不利于新物质以及混合物的分类。

2)对于有毒物质和剧毒化学品的分类,各相关监管部门对其分类标准值各不相同,不利于有毒物质和剧毒化学品统一分类。

篇2

为了保证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防止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一套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体制,日本,到本世纪初才与欧美接轨。从这些发达国家20多年来的发展动向来看,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已经出现了重要变化。

(一)化学品安全管理目标重新定位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化学品安全管理目标,不仅是要实现控制化学品的化学危险性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以及保护人类的健康,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因而要把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作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相应调整

联合国有关机构正在通过缔结国际公约,制定和扩大优先管理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名单,加强化学品危害信息传播和国家管理能力建设等方式,促进全球化学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化学品的生产大国也正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调整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通过建立、健全化学品安全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国际规范的程序,开展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和标签,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三)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域相应拓宽

与化学品安全管理目标重新定位相适应,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域应涵盖化学品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处置活动等整个生命周期。重点控制和淘汰那些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构成不可接受或无法控制的风险的化学品;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和应急预案,预防化学污染事故,尽量降低重大事故的风险及其影响;妥善处理、处置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中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并鼓励开发、使用安全无害及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

二、化学品风险预防的审查评价制度

风险预防的原则是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最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查制度、优先化学品监测评价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制度来实现的。

(一)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查制度

该制度规定,一种新化学物质在生产和进口之前必须向主管当局进行申报,同时提交相关理化性质、用途、安全以及毒理学数据等基本资料。该主管当局进行初步危害评估,审查许可后才能生产、上市销售和进口。

实行该制度,需要建立下列3项配套的化学品管理制度。

1.编制本国的《现有化学物质名录》。该目录是在法律上区分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的依据。凡是不在名录上的化学物质均视为新化学物质,需遵守新化学物质申报规定。目前国外已正式公布了7本现有化学物质目录,收录的现有化学物质数量为2.2万―10万余种。

2.建立新化学物质申报制度。它包括申报资料要求和初步危害评审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已制定了《化学品上市前最低限度数据》(MPD),发达国家大多参照MPD要求,建立了申报资料要求和评审程序。主管当局审查中若发现一种新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接受风险时,则将拒绝其生产和上市销售,迫使制造者去开发更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新化学品。

3.建立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包括完成化学品测试的合格试验室系统,“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品风险评价准则”等技术导则规范以及化学品信息报告、收集、散发和信息交换系统等。

(二)优先化学品监测评价制度

所谓优先化学品,是指由于它对人类或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已被主管当局列入优先名单进行测试评价,以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行动的化学品。一旦发现一种化学物质或混合物会造成或将会造成人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严重风险,应采取行动预防这种风险或将其减少到最小程度。

优先化学品监测评价制度的实施,使主管当局在知悉一种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对其潜在危害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时,能够根据预防的原则开展数据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防止一种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三、《化学品分类标记全球协调系统》(GHS)实施

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危险货运专家委员会(TDG)等国际组织,于2003年完成并出版了英文版的《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系统》(简称GHS)(第一版),并要求有关国家最迟于2008年执行。

(一)实施GHS的目的

《化学品分类标记全球协调系统》(GHS)提出了对化学品标记和安全数据表(SDS)的全球协调体系,以加强对人类和环境的保护,促进化学品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化学品全球贸易日益扩大,需要制定国家大纲来保障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安全运输与安全废弃,需要一个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记的国际协调方法作为这种大纲的基础。一旦各国有了化学品的一致和适当信息时,就会为各国进行化学品贸易和生产提供统一的平台。

因此,GHS的实施,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各国都能理解的国际制度来表述化学品的危害,以提高对人类和环境的保护;为没有现有相关制度的国家提供一种公认的制度框架;减少对化学品测试和评估的需要;方便已在国际基础上对危险性做出适当评估和识别的化学品的国际贸易。

(二)GHS的基本内容

GHS论述了化学品以危险类型的分类,并提出了协调的危险传递要素,包括标记和SDS。其目的在于保障化学品物理危险与急性毒性信息可被广泛利用,以使人们在处理、运输与使用化学品时增强对健康与环境的保护意识。GHS还提供了化学品在各国家、区域之间法律和规程协调的基础,它也是便利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现行的制度,都被用作GHS完善的主要基础。它们包括美国对工厂、消费者和生产杀虫剂的各项制度要求;加拿大对工厂、消费者和杀虫剂的各项制度要求;欧盟对物质分类与标记和制备的导则;联合国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等。

(三)GHS的适用范围和应用

GHS适用于所有危险化学品,其危险表述方式(如标记和SDS表)的应用模式可随产品类或生命周期中阶段不同而变化。GHS的目标对象包括消费者、企业工人、运输工人和紧急营救人员,其目的是保护人类、设施和环境。

危险性分类过程主要针对由化学元素、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内在性质引起的危险性。在此基础上对每种危险种类与类别的信息进行表述,包括标记、SDS和易理解的符号。

SDS应提供有关在工作场所化学品控制规程框架中使用的化学物质或混合物的全面信息,成为企业和职工获得安全警示的来源,也作为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参考。SDS应该提供以下信息:名称;危险性鉴定;组成/成分的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事故解除措施;搬运与贮存;暴露控制/人员保护;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信息;生态信息;处置要求;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等。SDS将清晰地叙述化学品危险性的数据。

四、化学工业界的绿色行动

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从政策措施和技术规定方面加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学工业和化学品污染的绿色化学、“责任关怀”制度等绿色行动在化学工业界获得发展。

(一)发展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或可持续发展化学,十多年前由美国环保局(ERA)正式提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绿色化学尚无一致定义,一般认为,它是利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灭对人体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及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在美国,1990年颁布了污染防治法案;1995年提出了绿色化学挑战计划,奖励和支持从源头清除污染并工业化的创造发明,并于1996年美国总统首次颁发“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来,到2003年已经连续颁发了8次年度奖;国际著名的哥顿会议第一次以“环境无害有机合成”为主题召开了会议。世界已有几所大学设立了绿色化学学位,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绿色化学协会(GCI)和其他机构也举办过有关的培训研讨会。英国、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建立了绿色化学研究中心。

绿色化学与其他所有绿色行动一样,是为了解决全球污染问题。绿色化学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学方法和技术。

目前,在绿色化学领域已经开展了可替代的原料、试剂、溶剂以及新型催化剂与合成过程等研究。其中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全部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它们包括废弃物的处理和转化;利用无毒无害原料代替剧毒光气和氢酸生产有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常用有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油漆和涂料的喷雾剂等方面。

(二)推行责任关怀制度

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制度,简称RC制度,原先是由化工行业企业自愿提出的倡议。根据倡议,化工行业做出严正承诺,要不断地改善其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于是加拿大化学药品生产商协会(CCPA)率先提出责任关怀的构想,并获得了成功。随后RC制度扩展到全世界,已经有46个国家的化工企业(占世界化工产值的87%)承诺参与责任关怀计划。

责任关怀制度向公众做出严正承诺,要求从事化学物质生产和流通的各种企业,从化学物质的开发开始,制造、物流、使用、最终消费直至废弃,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要自主地为环境、安全和健康采取对策。RC制度的基本内容除了化工业界的承诺外,还包括管理实务规范和可定量的执行指标检查。

责任关怀制度包括五大要素:指导原则、管理准则、自我评估、自助和拓展。

1.指导原则。亦即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成员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的承诺。这个承诺指出,该公司将强烈支持改善其化学品的管理水平,重点是环境、安全和健康,并为此做出不断的努力。这些原则不仅反映公众的利益,也反映化工业不断提高其“健康、环境和安全”(HES)业绩的愿望。

2.管理准则。是以指导原则中所提出的责任为基础的。这些准则没有规定定量标准,只是指出预期达到的管理方法和原则。它包含6项管理实务规范:①公共意识和应急响应;②工艺安全;③销售;④污染预防;⑤职工健康与安全;⑥产品管理。

3.自我评估。要求每个成员公司定期检查,确认管理准则中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自我评估,能检查在符合准则要求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4.自助。即用来支持责任关怀的其他成员不断地改进其他化工品的管理。也就是说,实行责任关怀制度的各成员公司,通过其协调员定期开会,交换意见,共享经验,这些自助小组使得资源有限的小型成员公司分享和受益于整个小组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篇3

从危险源的辫识、评价,针对危及罐区不可允许的风险因素,就火灾风险进行分析:(l)对罐区的化学危险品进行说明。查GB136卯一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如乙醛是低闪点的液体;甲醇、乙醇、乙烯、乙烯醋是中闪点的液体;硫酸是强腐蚀介质等。(2)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任何一种物质的燃烧条件,必须具备明火、可燃物、助燃气体三要素。爆炸是产品达到爆炸极限,并伴随升温达到燃点而发生。为此,也要寻找燃烧的条件:存在明火:电气发生火花、摩擦撞击发生火花、携带火种等。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低闪点,受热达到爆炸极限。化学品流速过高,静电积累,引起爆炸。管理制度不健全,动火制度不严密。人为火源控制:机动车行驶,穿铁钉鞋等。雷击:罐区要有完整的避雷系统。

2罐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按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有完善的各项安全措施:(l)储罐的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似的物料布置在同一组内。沸溢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组内。(2)罐区应设防火墙防火墙的容积应大于区内最大罐的容积,每四个或两个设一个隔墙。(3)罐区的安全设施罐区设有专用消防水管网及足够的消防栓。设有大型泡沫站及一定数量的泡沫车。整个罐区有完善的避雷装置。罐区内设有防火墙及隔墙。罐区附近设明显的防火、禁入等标志。(4)储罐的安全设施罐内的液位、温度、压力有精确计t。根据罐内物料性质不同,设有呼吸阀、阻火器、防爆膜、氮封等安全设施。根据雄内物料性质要求,设置喷琳、降温或者冷冻装里。还要设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

3罐区的安全管理

篇4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has inflammable, explosive, easy toxic,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rrupt features etc.,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 potential unsafe factors, hazard and harm is greater, so the safety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are more string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th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related to chemical materia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emical production field, the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methods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isk control, points out that the risk control is the key point of management in dangerous chemicals.

关键词: 风险;危险源;风险识别与控制;风险评价

Key words: risks;source of danger;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2-03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从众多的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事故都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漏洞导致的,许多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之所以没有得到控制,导致事故发生,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上的缺陷;如果在初期进行了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所有异常状况进行了有效控制,那么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做到本质安全。采取风险辨识来发现风险,制定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手段,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

1 风险识别

1.1 风险、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危险源是可能引起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来自作业活动中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既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危险、有害因素

1.2.1 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类别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①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②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⑤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⑥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

1.2.2 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的后果 ①人身伤害,包括伤亡及疾病;②财产损失,包括停工、违法、社会影响;③环境的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噪音污染。

1.2.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的识别与分析,明确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的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很多,并且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为正确有效的识别,必须建立有清晰的识别思路:①本因素存在什么危害;②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③伤害会怎样发生;④伤害的后果如何。

2 风险评价

2.1 风险和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L:可能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S:后果严重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只要在可能性或后果严重性上加以防范与控制,都能降低发生危害事件的风险。

风险评价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的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危害程度评价,针对危害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得到治理或处在可控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选择所使用风险评定的工具或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核心问题。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评价方法必须具备科学性,其次必须具备针对性。需要风险评价的物质千差万别,涉及到作业条件、设备设施、作业过程、预期使用、误用、使用者、空间、时间等各个方面,不可能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所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专门针对性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评价方法还必须具备适用性。一切方法都要适用于应用,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着,这样人们才能乐于接受。一些设定的参数值过多,计算复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风险评价因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①工作危害分析(JHA);②安全检查表分析(SCL);③预危险性分析(PHA);④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⑤失败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⑥故障树分析(FTA);⑦事件树分析(ETA);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2.2.1 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①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②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③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具体见表1。

2.2.2 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①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②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③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④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⑤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进控制措施。具体见表2、表3。

2.3 风险评价程序

2.3.1 建立风险评价组织 为使风险评价体系有序的开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专业组。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评价准则和职责。

2.3.2 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总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等级。

2.3.3 依据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

2.3.4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治理(风险控制)的时间与措施。

3 风险控制

3.1 风险控制分类 根据风险度等级控制措施可分为:根除危害的措施;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

3.2 控制措施的选用 通常选用控制措施须考虑如下因素:措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靠性;措施的安全性、先进性;措施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的保证与服务。

风险控制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零理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事故责任追究,促使人人负有安全责任心,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安全投入作保障。无论教育培训还是设施的更新及隐患治理,均需付出劳动和成本。所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在落实整改措施时一定要落实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即是代价更是效益。

在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后,重点则在于措施的执行和落实,要具体到人,有了具体的实施人,才有可靠执行的保证,并且在执行完毕后,要有复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将各类风险及隐患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限,定资金来源,定复查负责人,实行闭环管理,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生产的安全。

3.3 控制结果 作为危险化学品产品及原材料种类繁多的危化品生产单位,通过风险控制的引入,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次危险化学品泄露或污染,灼伤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控制在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4 结论

在化工工业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通过对

风险的识别,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通过措施的执行,

可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有效控制事故

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宗之,高进东等编著.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气象出版社,2000.

[2]刘诗飞,詹予忠主编.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论文关键词:发电企业;危化品;存储管理

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一家燃煤发电企业,其正常生产所用的部分物资从属性上说,属于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范畴。为加强危化品的安全运输及储存管理,我公司先后制定了《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移动式气瓶安全管理规定》、《公司燃油罐区火灾事故处置方案》、《氨站氨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处置方案》等,通过这些安全管理条例和规定要求从制度上确保了危化品在运输、存储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的安全、健康、环保,建厂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危化品事故。

笔者结合日常物资供应工作实践,谈谈对在用危化品的认识及储存环节如何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工作。

一、燃煤发电企业的危化品

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化品。我公司目前使用的危化品主要有:毒害物品(如液氨、丙酮等)、腐蚀性物品(如硫酸、盐酸、烧碱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易燃气体乙炔、氢气、助燃气体氧气等)、易燃液体(如己醇、丙酮、煤油等)。公司对危化品的危险源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有:酸、碱、氨车的接卸,有可能发生酸碱氨的泄漏,造成伤人、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挥发,造成人员中毒;易燃易爆品未隔离遇火种,发生爆炸;油泄漏,造成地面污染、人员滑倒伤人、对皮肤造成伤害;氧气、乙炔使用未按规定摆放、固定、漏气,发生爆炸伤人。针对这些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化学工作)、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化学主要危险品事故处理预案、公司危险化学品概述与防范及处理措施、化验人员和仓管人员取危化品证上岗等。

二、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性要求

1.设计及施工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设计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室或仓库的构造必须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资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灭火、防护拦坝等安全设施。任何易燃和爆炸性物资的储存都必须与相关法规相适应,不得随便存放。具体实施:对于储存的易燃液体,应建立适当的拦坝,以容纳任何溢出或泄漏;评估仓储物资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兼容性;对于小型仓库的危险物资储存应分间、分类、分堆储存;性质相抵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资要单独储存;所有装有易燃液体的窗口都必须贴上相应的标签或标记;所有易燃、易爆压缩气体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气瓶装载,并贴有相应的标签或标记,使用中的压力气体必须做好记录(如压力、数量、存放地点等),用后的空瓶必须送回到专门地点存放,并做好标记;安装在仓库或储存室的通风、照明设备至少每月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存放易燃、易爆性物品的所有仓库都应适当加锁,以防止未经许可者进入;危险品仓库的建立必须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对不用的、过期或老化的危险化学品按有关规定妥善封存及处理。

2.仓库的整洁

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保持整洁,仓库内必须有统一的划线保持人行走道的畅通。所有易燃品、化学品、爆炸品必须分类,分间存放,贴有标签并在货架上排列整齐。所有装载危险物质的容器(无论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应处于完好的密封状态。对于有可能倾倒的气瓶、液罐等物资应采取措施妥善地安放在支架内或搁板上防止意外。如有溢出的物体应立即清除。储存危险品的仓库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装卸危险物品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摩擦和重压。应在大门入口及储存室内显眼处张贴“严禁明火”和“禁止吸烟”等必要的图形标志。及时消除仓库内使用过的旧布和其他可燃物料。在适当的位置标明最大库容量。

3.使用接地

若有需要,仓库应按标准使用接地装置(避雷针),接地电缆和接地状况良好,并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对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并做好记录。当将易燃液体从一个容器倒换到另一个容器时,为了防止静电荷的积累,应进行适当的接地连接。接地连接用的导线或电缆、线夹应状态良好,且正确使用。连接用的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并妥善保管。强调倒换过程中易燃性,安全工作程序的警告标志应张贴在工作现场。

4.容器及包装

进库的所有物资都必须在包装容器或箱上清楚标注。标注必须正确无误,对于特殊的物资除注明常规参数外,还应显示其基本特征和安全注意事项。物资应存放在适合的容器内或包装箱中。入库时应详细核对品名、规格重量、容器包装等,如发现品名、包装不合规格,容器渗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转移到安全地点处理,不得进库。除留足必需的空容器备用或换装的需要外,尽量减少容器的库存量,以降低风险。员工应有适当的培训,以便学习、了解物资标注的含义。

5.HCS大容量储罐

HCS大容量储罐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爆裂。设计时应考虑在周边增设拦堵坝,以防止泄漏时污染周围环境或河流。正常运行或使用时应有一定的措施确保排放阀全关闭。应有合适的监控手段和设备并制订应急措施(预案)以满足意外危急时的需要。大容器储罐必须按要求加标签。

三、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

1.物资需用计划制订

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制订危品厂区运输路线图:其中对大宗用槽车罐车装运的酸(碱、氨)的进厂应专人专车按指定路线带路监督过磅,且设有液氨(酸、碱)车辆交接记录表,包含日期、车牌号码、带车进出厂人员签字及接卸车人员签字、交接时间、车辆的毛重、净重。装卸过程中注意使用PPE防护用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装卸。仓库严格按照公司《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进行收发料,危险品库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温湿度计,仓管员应每天对通风设施进行巡查,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在高温季节应每天检查危险品库室内温度,如危险品库室内温度高于30℃,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向部门领导汇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危化品仓库全面检查,主要是检查库房的照明、通风、堆放、整洁状况。库内显眼处悬挂有储存危化品的MSDS(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便于仓储人员或使用人员及时了解物资的属性及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2.确定公司区域范围内危化品的存放点

每月对各工作区域的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制订公司所有危化品现有的库存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储存或使用的化学品的名称、化学品类别及危险性分类、化学品数量、存放场所。同时检查各点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3.建立仓储管理系统

将储存场所要求、储存标志、储存安排与储存量、收发储存化学品、储运条件、禁配关系、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废弃等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利用仓储管理系统制订标准的工作程序。

四、加强危化品仓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基础性安全规定是保证危化品安全存储和公司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相关的岗位及人员必须配备、配齐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放置或使用化学危险品的部位或岗位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标志或警告牌;标明危险品的名称,注明其危险性质,如“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易燃液体、氧化剂、剧、有、腐蚀品”,“防止腐蚀、防止中毒、严禁烟火”等。

排气设施:由于化验或水处理工作中常常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凡是有药品存放或使用的地方均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我公司的通风设施一般采用通风柜及排气扇。

冲洗设施:应在大量使用或储放酸、碱、氨等部分或岗位设置喷淋器,以便人体不慎接触药品后的冲洗;应在上述部分设置冲洗水装置(冲洗水阀、水管等),以便在发生药品泄漏或扩散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冲洗用水。

消防器材:应根据储放或使用药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危险性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安全保卫:化验班或仓储班应将腐蚀品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锁在专门的药品柜中,按《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进行领用及双钥匙保管;建立完整的化学危险品台账。

应急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设急救箱,内含急救包、云南白药、红汞、紫药水、碘酊、胶布、美宝烫伤膏、绷带、创口贴、纱布、棉花等药品或用品。

化学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备洗眼装置及洗眼液;同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与性质配置低溶度的碳酸氢钠或硼酸及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酸碱烧伤时的应急涂洗之用。

2.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讲座

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事危化品工作的员工要重点进行安全专业培训,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危化品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

3.模拟现场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

以此检验相应人员执行《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水平,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4.加强企业内部的检查、监督力度

篇6

2014年2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14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华山强调,做好2014年度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一要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二要始终抓住重特大事故防范工作重点;三要坚决打好烟花爆竹企业整顿关闭攻坚战;四要大力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五要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六要扎实推进安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对2014年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

危化品 “三重点一重大”

以往,危化品安全监管强调“两重点一重大”(重点工艺、重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2014年首次提出将全国60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地区列入重点监管范畴。

对此,王浩水要求政府监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始终放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上。“首先是要求企业强化特殊作业环节的管理。”王浩水说,从近年来的事故情况看,特殊作业环节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0%以上,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要督促企业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落实。完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规范特殊作业环节审批把关,加大作业过程监督检查力度。

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地方要求中小危化品企业聘请专家定期排查隐患,政府聘请专家对企业进行安全审计,这些做法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王浩水说,要督促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查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高度重视信息化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同时,王浩水要求各地尽快完成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按照《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十条规定》,提升事故防范能力;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支撑,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新建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力争在项目设计阶段消除设计缺陷、潜在事故隐患。

在政府监管层面,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突出60个危化品重点县(涉及26个省份43个地市)的安全监管与指导,防范这些危化品企业集中地区发生重特大事故。

2014年是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3年专项行动的收关年,王浩水介绍说,将按照2012年的通知要求,突出做好“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设施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高质量地完成设计诊断改造;按照国家新确定的危化品企业外部可接受风险标准,加快城市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关闭搬迁工作。另一方面,推进化工安全发展规划的实施,继续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示范工作,这也是为了加快完成城区高风险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搬迁。

为杜绝类似山东青岛中石化“11・22”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组织开展危化品领域油气输送管道专项整治。王浩水介绍说,各地要逐条建立危化品输送管道档案,彻底摸清和掌握所有危化品输送管线的地区分布、设计施工情况、运行参数、切断设施、监测监控措施、是否跨越人口密集区域、是否涉及密闭空间、有无占压等情况。

王浩水还介绍了政府在推广成熟技术应用,以及建设法规体系方面的规划。他说,2014年,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进行系统的隐患排查和员工深度培训。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展仪表功能安全管理系统应用试点,以及在国内大型炼化企业试点采用国际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级系统(ISRS),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石油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两项部门规章;修订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力争尽早《危险化学品目录》;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条件》《化学品物理危险性测试导则》等规范性文件;适时公告相关鉴定机构和免于鉴定的危化品,开展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工作。同时,还将积极推进国内外化学品安全标准对比研究工作,利用对标研究成果,加快我国当前急需的危化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根据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改革要求,启动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简化的改革工作。

烟花爆竹 整顿关闭和转型升级

“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和烟花爆竹企业‘转包分包’‘三超一改’(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是当前引发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事故,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王浩水说,持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整顿关闭和产业转型升级,仍是2014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浩水提出,各地特别是烟花爆竹非法生产问题突出的地区,要进一步落实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烟花爆竹“打非”的责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要继续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动机制的作用,组织开展联合“打非”行动。

除继续对烟花爆竹重大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和较大非法违法事故查处进行跟踪督办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将会同公安部,对非法生产问题突出或连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地区,提请中央综治办挂牌督办。并加大对非法违法事故查处的督办力度,强化烟花爆竹“打非”属地监管责任追究,督促落实问责制度。

2014年是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的高峰年,政府将抓住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的有利时机,促进企业提升基础设施安全生产条件,坚决淘汰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全面推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产品管理信息化、工艺技术科技化、产品安全环保化、组织形式集团化发展,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采取诊断、培育、示范等多种措施,深入推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一要确保全部实现达标,二要提高达标质量。王浩水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达标企业抽查,建立达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对此项工作进展缓慢和走过场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与相关行政许可工作有机结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逾期不达标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不予延期换证。省、市两级安全监管局,要重点在本地区培养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二三级达标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篇7

对于危险品市场来说,虽然其交易量方面会低于普货,但是其物流方面能突出安全、规范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危险品物流的专业性

危险品一般都是工业原料或产品,因为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以免发生事故,造成危害。危险品物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主要特点为:

一是品类多,性质各不相同。按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危险品分为9类共22项。现有的近3000种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新增加的危险品,各有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是危险性大。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和仓储中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产生事故不仅使相关企业受到损失,还会对公众安全与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备受关注。

三是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危险品运输除须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比如,联合国颁布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议》等;我国制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危险货物运输保障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规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

四是专业性强。危险品运输除了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这方面,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限制。比如业务专营,国家规定只有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才能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务;比如车辆专用,交通部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和设施做了特别的规定。再如包括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

缺失标准的市场

拥有多部法律法规的危险品物流市场仍然是一个缺乏标准的市场。

危险品物流是目前国内行业中企业素质差异最大的一个行业。就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看,危险品物流行业里的企业差异十分严重。优秀的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里一些规模大、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差的如河北南宫所经营溶解乙炔的手工作坊。

差的企业经常发生事故,给管理者留下了行业的负面印象。危险品运输的特点即是安全。在其运输过程中,首先要求注意货物的安全性,其次才是效率。安全与效率在某些时候会相互冲突。由于危险品运输的申请程序相对普通货物繁杂而冗长,因此使得商家们损失了部分效率,增加了成本,这种矛盾促使一部分水平低下的企业追求利益舍弃安全。

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使得行业难以形成通行的判断标准,而这正是目前危险品物流行业的软肋。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目前危险品物流市场总的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关于危险品物流本身的标准和相关法规。”他解释道,虽然危险品领域现在有很多部法规,但这些法规基本上都是从三个角度来制定的,第一产品本身,第二是运输过程,第三是仓储过程。但就联系生产、运输、仓储的整条供应链来讲,至今没有一部法规或是规范的管理标准。

事实也证明,这三个关键环节之间几乎没有法规管理,比如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衔接过程。危险品什么时候出厂,发往什么地方,谁在承运……管理者并不知道。所以,一旦发生了危险品的运输事故,即使运输车上装有GPS系统,管理者仅仅能知道出事车辆的位置,若是驾驶员逃逸,运输的是什么、有多少、哪家工厂的产品等等重要情况一概无从知晓。汪鸣表示,危险品物流的管理在技术手段上并没有实质的困难,困难的地方是因为各环节的管理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对危险品全过程的监控标准和措施。比如运输环节中对于企业的管理是静态而非动态的,仓储环节相对稍微好一些,但目前还是没有对于装卸现场的监控标准。

由于没有危险品物流全过程的管理标准,所以各环节的管理是分开的,只能分部门操作。这就形成了目前危险品领域众多资格证的情况,交通部门、安全部门、环保部门……都有参与审批发证。资格证众多又导致了其他矛盾。比如企业在运输一批危险化学品的时候,必须通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假如交通部门批准了运输,但是安监局遵循另一套法规而禁止运输,那么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困难以及成本上升,这也是促使少数企业非法运输的诱因之一。不过比起这种现象,现在更常出现的是政策重叠,即多个部门同时管一件事。例如多式联运,同时涉及道路安全管理处、交通局、海事局、港口管理处等政府部门。企业要遵守的法规很多,重复性也很大。解决这种问题,汪鸣认为只能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行业标准供企业参考执行,供政府梳理管理环节才能真正规范市场。

规范中的南方市场

危险品物流的南北差异较大,总体来说,南方地区的发展较快,企业管理水平较好,各种规范标准也相对完善。

近几年,许多跨国化工企业进入中国,纷纷把战略基地设在南方,比如目前在国内排名前三位的巴斯夫、拜耳、陶氏均把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依靠港口的先天优势以及活跃的经济氛围,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南方沿海危险品物流市场快速增长。

南方危险品物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注重人员的安全培训。上海塞科石化所推广的BP安全管理系统一直是业内典范。以巴斯夫等大型化工企业与物流公司合作时都会要求其参加相应的培训,这种培训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流程而设立。但是供应商的很多标准都有相似性,因此这些大企业试图进行联合培训并颁发资质证书。

2007年,上海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政策法规上有了新的改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原有的陆运和海运两张运输发票已正式合并,这表示上海政府正在试图从全过程规范市场,但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经营危险品物流的公司,包括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内,都要符合“拥有至少五辆危险品专业运输车且有专业仓库”的严格规定。

很多提供多式联运解决方案的公司本身没有这样的硬件资质,那么就要求其服务过程中外包业务的承运者必须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资格证书。虽然道路安全管理局以及公安系统会在这方面为一些提供解决方案的物流公司提供特惠,比如在经营许可证上面注明该公司可以从事危险化学品物流服务,但是并不能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这些公司不用接受违

规操作的处罚,因此有些公司出于谨慎考虑还是选择退出该领域。这就意味着,发票合并后只有大型危险化学品物流公司能够提供多式联运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行业整合,使市场更加简明化。

尽管南方市场政策更为具体,但是其局部政策差异也会阻碍其发展速度。同样的政策法规,由于每个地区的主管部门在对政策法规上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也会导致所制定的地方法规有所差异。例如,剧禁止在淡水区域或者封闭的水域运输,但是对于淡水区域本身的划分就有分歧。上海规定从2005年5月1日开始,外高桥保税区9号门以后的水域均可以运输剧。而在广州,珠江虽然靠近人海口,但在准确的定义中仍属内河,而当地却允许在珠江运输剧。

另外,关于运输标准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商家的损失。比如涂料以前未被划分为危险品,在出现较多事故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上海寅飞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经理朱永佳举例说明,在一次运输涂料过程中,货物已经按照规定装好,并且手续也都齐全。集装箱装上船时不小心翻掉造成涂料泄露,工人发现有刺鼻性气体溢出,作了紧急处理,消防局和安监局也到达现场进行事故评估和专业处理。原本的事故责任在于装卸码头,但是由于申报单上面没有注明货物是危险化学品――实际上当时涂料并没有被划分到危险化学品里来,因此裁定事故责任在于货代公司。这样一来,货代公司不但不能得到相应的理赔,还要对事故负责。

搭建中的北方交易平台

由于地理环境、政策法规、地方性分化差异等影响,北方的危险品物流发展平缓。

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是集经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华北地区目前最大最专业的化工交易中心。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开始运营,是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市安管局唯一指定的专营危险化学品的交易市场,整合了位列天津十大商业集团首位的天津一商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天津裕华经贸总公司、天津一商化工贸易有限公司,全程物流有限公司,天津市五金交电总公司的经营、管理、储存、物流配送等资源。交易市场地处天津市内环线。位于交通枢纽地段,距华北地区最大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张贵庄仓库11公里、全程物流中心荒草坨仓库8公里,经营危险品物流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天津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局、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交管局给予该交易市场大力支持,使该市场可以提供协助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一系列服务。

据该市场副总经理齐天宝先生介绍,由于地方性政策差异,北方地区的市场容量很大,但运输力量不够,管理力度也不是很强。以天津为例,目前共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5000余家,其中经营企业约3000家。而市场上只有100多家企业拥有正规运输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总数也就1000多辆,其中大部分还是以挂靠形式存在而非企业的正规配置。

为了规范市场,今后凡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政府都鼓励其进入天津危险品交易市场,同时,在一、二年内,将座落在全市人口密集区域和城镇中心区域的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统一迁入市场办公,实现市场统一经营、政府统一监管、货物统一配送。同时,天津市有关部门在对天津危险品市场调研后将指定玉华、全程两家物流公司对医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所需剧进行定向配送。

篇8

2011年9月,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等单位派员组成的代表团,赴美国考察了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CSB)总部以及美国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化工厂。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美国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经验以及事故调查机制,对美国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监管手段及其安全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了解。

完善的法规标准

根据联邦《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授权,美国于1970年12月29日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局。该局隶属美国劳工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局长由负责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的劳工部助理部长兼任,负责向劳工部长报告《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的执行情况。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美国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通过和推行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标准,预防或减少因工作造成的疾病、受伤和死亡事故,对“为雇员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负有引导和监督责任。

美国国会授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基本权力包括:制定和强制执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监督、检查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监督各州职业安全与健康项目的执行情况;要求雇主保存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伤病记录;就雇员对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投诉进行调查;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监督检查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方面存在的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方面的问题;鼓励持续地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编制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活动年度报告;起草与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标准;组织与实施职业安全与健康技术培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等。

1992年2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了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PSM)。该法规主要通过14个要素对影响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环境破坏和业务损失进行管理,监管对象为存在危险性过程、大型易燃或有毒物质库及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计划、系统和程序,防止在工厂或附近区域造成有毒释放、火灾或爆炸。其适用于化工厂的整个生命周期,以确保设施得到安全管理,并实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所针对的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含有规定的137种高危化学品(HHCs)的1种或多种,并且质量超过临界量;过程在一个地点含有约4.5t或更多的易燃高危化学品(液体、气体或易燃气液混合物)。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计划修订现有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准(HCS),以改进化学品危险性和相关安全措施信息的一致性,有效预防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各种作业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减少化学品相关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为有效执行安全健康方面的标准,准确引导雇员,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并不强制各方采用这些标准,但各州制定标准、政策措施和程序时,在效果上应和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制定的安全健康标准等效。州政府在强制执行其制定的高危化学品标准的程序上,应参照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或其他州的程序,同时应对提供有缺陷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制造商实施处罚。

推行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下属的一家非营利性的企业联合组织,在全球有140多个会员单位。该中心致力于化工、制药、石油等领域的过程安全研究与评估,研究工业企业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促进企业共同合作研究过程安全方案,并对政府在过程安全管理政策上提供研究支持,是研究化工过程安全的专业性机构。该中心及其会员企业致力于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环境,积极改进工业工程管理实践,预防或减少化学品及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的灾难性泄漏。其研究课题涉及很多化工过程安全领域,从人为因素到固有安全设计,从定性到定量风险分析等。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出版了《保护层分析》一书,简化了过程风险评估,但强调了风险评估的时效性。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由“承诺重视过程安全、了解危害与风险、管理风险、从经验中学习”4大基石组成,并从这4个方面引伸出基于风险的化工过程20个要素。这20个要素包括:过程安全文化、符合标准要求、过程安全能力、员工参与、利益相关方、过程安全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管理、操作步骤、安全工作实践、机械完整性、承包商管理、培训、变更管理、开车前检查、操作行为、应急管理、事件管理、评定与评分、审核、管理检查与持续改进。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认为,如果把这20个要素认真做好,并持续完善,化工企业安全一定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企业在过程安全管理上要做到以下4点:企业要对过程安全作出承诺;雇主和员工要深入理解过程安全内涵;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管理;要通过化学品易燃易爆等事故案例,分析企业的过程安全。该中心同时提出,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文化管理,提高员工过程安全方面的能力,全员参与过程安全管理,利益相关方要加大过程安全投入,严格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等。

科学的化工事故调查机制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依据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CAAA)规定而建立,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委员会的5位核心委员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美国参议院确认,每届委员任期5年,下设若干专业调查员。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是,美国国会认为由美国环保署或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等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化学品事故调查时,往往会倾向于对事故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而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涉及固定工业设施的化工事故和危害,向国会、政府部门、相关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和美国大众提出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安全建议和安全信息。截至目前,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已经完成了66项事故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的事故调查有18个,其中包括2010年4月20日BP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火灾爆炸事故。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化工事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事故调查的独立性。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事故调查工作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并不受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美国环保署或其他政府部门所左右。事实上,美国国会将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独立出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化工事故调查程序与结果,能够同时评估现有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或美国环保署相关法规的适用性,以作为法规修订的参考依据。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虽具有公权力,但并不具有执法权和监督权,其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原因,特别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指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缺失等深层次原因。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评价;危险源;LEC

中图分类号:TU6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形式多样化,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人、机流动性大,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

1.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施工,为不同的行业服务,涉及的行业要求、地方政府的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复杂;④同一现场往往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建筑施工或安装队伍共同施工,交叉作业,互相影响;⑤施工的季节性强;⑥人员的流动性大;⑦连续高强度作业,休息环境差。

1.3施工现场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的施工活动、贮存、运输、吊装,与生活区不能明显地予以隔离。供水、供电、道路都是临时的并多单位共用。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有关条款是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

2.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并可能危害周围社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3.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3.2物的不安全因素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4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4.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类,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

(1)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

(2)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工地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起重机械、电气设备设施、吊装作业、明火作业、危险化学品等)。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4)故障树分析法(FTA)(或称事故树分析法)。以故障、事故、事件为起点,作为顶上事件,然后按照逻辑关系,分析其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

4.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LEC评价法

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D(危险性)= L×E×C

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将收集的信息按标准评分,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D值,并按照分值区域判断其风险程度,D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5结语

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用打分法对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打分,运用公式计算出危险性大小,最后根据危险性分级原则定性给出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危险源发生的基础性的工作,应当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9):46-51

篇10

关键词:风险评价 LEC 模糊综合 故障树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伴随着石油石化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也呈上升趋势,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同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因此,开展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保证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风险评价概念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辩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3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具体采用哪种评价方法,还要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其它因素进行确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遗漏。各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现将常见的几种风险评价方法简述如下:

3.1 LEC评价法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图1所示。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结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图1所示。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图1所示。

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如图1所示。

3.2 MLS评价法

该法由中国地质大学马孝春博士设计,是对MES和LEC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经过与LEC、MES法对比,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更贴近于真实情况。该方法的评价方程式为:

方程式中各项的含义:R-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即风险,无量纲;n-危险因素的个数;Mi是指对第i个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措施;Li-指作业区域的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频率;Si1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可能的一次性人员伤亡损失,Si2代表由于第i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所带来的职业病损失(Si2即使在不发生事故时也存在,按一年内用于该职业病的治疗费来计算);Si3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Si4代表由第i种危险因素诱发的环境累积污染及一次性事故的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MLS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待评价区域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由其所造成的事故严重度;在考虑了危险源固有危险性外,还有反映对事故是否有监测与控制措施的指标;对事故的严重度的计算考虑了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职业病、环境破坏的总影响。客观再现了风险产生的真实后果:一次性的直接事故后果及长期累积的事故后果。MLS法比LEC和MES法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易于操作,在实际评价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3.3 故障树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缩写为FTA)又称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地逻辑树图形,即故障树。通过对故障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1.故障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

(2)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3)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

(4)编制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逐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5)定性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6)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7)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3.4 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2]。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系统安全、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所谓模糊是指边界不清晰,中间函数不分明,既在质上没有确切的含义,也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员处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还有少数事故是由于自身有危险的物质暴露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为了说明问题并简便起见,将某系统的安全状况影响因素从大的范围定为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状况,故因素集为:

U={人行为(u1),物状态(u2),环境状况(u3)}

评价集定为:V={很好(v1),好(v2),可以(v3),不好(v4)}

实际评价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不安全状况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必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所谓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次这样进行下去,二者的评价原理及方法是一致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分为多因素、多因素多层次两种类型,其基本思想是,将众多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或若干层次,先对一类(层)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然后再各类之间(由低层到高层)进行综合评价。

3.5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该方法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逐步推算和客观评价,其定量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状况。

评价方法及流程如图2所示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表:该表对一般工艺、特殊工艺中的危险物质指定了危险系数范围,可参照选取。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对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的补偿范围给出了参考值。总的补偿系数为以上三者之积。

工艺单元风险分析汇总表: 在此表中须填写工艺单元内的火灾、爆炸指数、暴露半径、暴露面积、暴露区内财产价值、危害系数、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停工天数、停产损失。

生产装置风险分析汇总表: 对各工艺单元的风险损失进行汇总。

工艺设备及安装成本表。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是较为成熟、使用面最广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有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品的危险性评价。另外,我国的易燃、易爆、有毒类危险源的评价方法也是在充分吸收道化学评价法优点上,考虑到中国国情而改造的一种评价方法。

由于道化学评价方法融合了化学专业的多种理论、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所以能客观地量化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能确定可能引起事故的设备,具有较高权威性。该方法特别适于管理到位、资料充分、系统复杂的大型化工企业。目前中国的许多中小型的化工企业还没有完全采取这种方法,其原因是该方法在评价时较为繁锁、评价周期太长,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不注重数据采集与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提供所要求的数据。

4. 方法比较

为了便于评价方法的选用,在表1中大致归纳了一些评价方法的评价目标、方法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优缺点。

表1风险评价方法比较表

5. 应用及结论

在石油石化行业中,以某个石油储备库为例,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及建成投产后的各个阶段,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选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

1)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从宏观来考虑工程的总体部署,可以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各种危险源已明显暴露在施工现场,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等,可以选取故障树法和LEC评价方法;

3)建成投产后:石油储备库投产以后,主要危险源由施工人员设备转变为原油,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选取道化学指数法评价较为适合。

综上所述。各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用时应根据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评价目标,分析、比较、慎重选用。必要时,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汪元辉主编,安全系统工程 [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戴树和,风险分析技术:概念、原理、方法和工程应用 [J] 压力容器2002-19-2

3.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