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职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关键词]会计 监督 职能
1 会计监督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其核心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
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社会会计监督,指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政府会计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会管理体系。
2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2.1 合法性。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2 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2.3 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2.4 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2.5 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3 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3.1 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建国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全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而实际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3.2 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
4 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1 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篇2
一、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针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效用范围与责任划分,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中大致可以分为外部监督职能与内部监督职能两个部分。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内容一般有:监督会计事物资料并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监督具体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保证每一笔收支都符合相关的政策章程;监督具体财务执行活动和各项资金的报备与使用等等。会计监督职能是一项外部体制环境与内部工作环境混合下的产物,其根本性的作用是维护事业单位工作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财产使用的合法性。
二、当前会计监督职能问题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是社会全体通过法律赋予会计部门与相关财务人员的神圣职权。作为一项对经济行为实行监督的重要职能,在社会结构深化改革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当下,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结构简单,加上财务工作开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制度和人员上的通病,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还是存在着监督软化,效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一)基础环节不规范
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会计监督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会计监督工作的经济管理基础。虽然针对于基础环节工作的开展,社会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制度与政策。但是缺乏高层的重视与会计团队建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造成了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的不扎实。比如,对于财务工作计划的时间节点安排的不够详细;不严格按照规定记录账目,核对账目;会计资料的历史记录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归档;对于陈年的暂结账目清理不及时等。
(二)纪律缺乏严谨
基本的会计工作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一线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纪律的严谨性缺乏认识,使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工作规范的纪律性与严谨性缺乏。再加上当前我国基础的会计教育制度建设得不够完善,很多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对于自己的要求偏低。这些情况不仅仅使得会计人员公款私用,自用收支的问题泛滥,还严重危害了国家资金的使用安全,给社会公共经济制度带来了隐患。
(三)外部监管缺失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财务票据,现金流量,会计专用图章集中在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会计人员身上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不相容分离原则。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对于会计工作的基本制约与监督彻底丧失。而不同的会计工作模块与权力的过度集中,还会造成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失去效力,对在体制内发生违规的会计操作无法做到有效的遏制。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职位通常又都受到体制内升迁,福利待遇等相关个人职业规划因素的影响,缺乏独立的职位效应,更加加剧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三、完善监督职能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手段帮助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解决。
(一)健全内部监督
将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内部监督拆分,实行管办分离的措施。通过制度的改革来改变会计工作中各项职能过于集中的状况,为会计监督职能的高效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养
首先利用新的社会媒介与多媒体手段加强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宣传,通过真实的法律案例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操守。利用外部的社会环境渲染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制度培养体系。并在基础的培养制度基础上,实时关注国内外新型的会计理念,保证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定期更新,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核算
会计工作的数据核算是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准确处理会计信息。还可以通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人工核算手段的结合,提升对于会计工作中账目与数据的核算效率。
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现状对策
我国会计监督目前存在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现状分析
(一)会计人员定位不清
会计人员肩负了“双重身份”,既是单位的管理人员,完成本单位的经济工作,又被视为政府监督的一个基础环节,需要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监督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有的企业高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职务之便,不顾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唆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违章操作;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混乱,经济内容为编造或虚构,信息真假难辨而难于监督;有的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三)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执业质量较差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有效性,行政干预、地区(部门)保护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些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上放纵,迎合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客户利益的需要,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串通舞弊,造成经济信息质量低下,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四)企业单位负责人实行首长负责制,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但是,在一些单位中,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显示自己的业绩,极力夸大利润率,即使在负赢利的情况下,也指使、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虽然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填写虚假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但一些会计人员碍于情面,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自我道德约束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但会计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虽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仅限理念知识的学习,没有实际从业经验,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此外,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惟命是从,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六)会计监管滞后
长期以来,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监督检查,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一些监督检查只是表面走走形势,不能真正发现单位的经济问题,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一些问题待查出后,已涉嫌经济犯罪,且数额较大,赃款大多被挥霍或是转移,无法追回。会计职能这种时效上的滞后性,使人们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给会计监督职能正确定位
要设立专门机构,派出专门人员站在国家立场上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该专门机构在行政关系上不隶属于某一个单位,依法独立成立,从而会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真正实现对所在单位的监督。这样就不让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使他们与所在单位有疏远离间的关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单位内部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任何人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人员从事经济工作,更不得指使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虚报单位的经济情况。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三)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会计监督机构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如实报告委托单位的收支、赢利等经济情况,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四) 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自我约束力强,遵守公共道德,抵制各种诱惑,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此外,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要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技能。
(五)会计监督增强的时效性,改进监督方法
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防,经济活动实施前对其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予以审查,使计划决策与单位的经营方针、目标一致。尤其注重对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等问题的预防,从源头加强会计监督。例如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预算进行施工,在投资估算阶段就应考虑充分,估算合理,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根保;;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发挥原因何在[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1年12期
[2]马三民;;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4年S3期
[3]孔繁柏;;会计五职能论[J];会计研究;1984年01期
[4]喻致椿;;顺应社会发展 改革会计工作[J];会计研究;1984年06期
[5]陈丹沁;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法》的重点[J];上海会计;1985年04期
[6]宋小明;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疑义 兼论企业会计部门的隶属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09期
[7]段奇;财会通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12期
[8]庞树功;怎样做好商业会计检查工作[J];上海会计;1986年08期
篇4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控,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1]在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时,《会计法》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挥会计监督职能。[2]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保障投资人、事业单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松散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相对松散,单位内部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纪律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个别事业单位出现私自挪用公款的不良现象,一些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凭借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擅自在内部设置自收自支性质的部门,将本该由事业单位收取的费用向私自设立的部门转移,在不知不觉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3]
2.2 未积极参与定期审查工作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积极配合。在对事业单位的审查过程中,要对表现差的事业单位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然而,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参与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定期审查工作,同时对审查过程中所需支付的罚款也未在会计账务中进行明确规范,这些现象说明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弊端。
2.3 监督工作具有一定虚假性
《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向上级报告财务支出情况。但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事业单位为了躲避会计部门的审查,将账务中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加工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与原始数据不匹配,出现严重失真现象。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欠税现象,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缴纳税款;另外,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限额进行越权审批,未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增大了难度。
2.4 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群众无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无法做到对事业单位的依法监督。有些事业单位由出纳人员对现金、票据和专用章进行管理,这阻碍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的形成。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性,其在薪资、福利、升迁等方面受到上级管理层的制约,使会计监督人员产生思想顾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3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由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行使权,这一情况会给会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制定互相监督策略,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减少会计监督人员与上级管理层之间互相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
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奖惩措施以及升迁任免等决定权交由财政部门来执行,尽量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为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
在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方面,应做到两点:首先是做到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包括会计信息、会计报表、会计账务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处理与工作流程的合法性,以及各项收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保证会计数据的精确度。需要数据化处理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许可才能进行操作。
3.3 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培养自身的会计监督意识,积极倡导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使大家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配合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对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3.4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逐渐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在监督过程中的执行力;第二,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运用真实案例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修养,减少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监督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关键在于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进行深化改进,从各个方面探索新的会计管理的途径和相关方法,能够充分的结合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对会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也将是未来会计监督职能的发展趋势。
一、现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会计监督中的问题
在现行的会计监督工作中,虽然已经具有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但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的问题中主要的问题是:第一,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第二,会计行业自身诚信的危机。第三,涉嫌经济的案件不断的发生,会计工作监督管理者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危机直接影响着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生存。
(二)会计工作中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会计工作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内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视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性,不完善,并没有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使一些不遵守自身准则的人有机可乘。或是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于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都不够了解,相对的对于会计的监督工作不够重视,没能使会计监督的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在于会计监督部门一些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和工作水平较低,不能有效的完成自身的任务。会计工作中形成这些问题还有一部分的外部原因,主要的外部原因有,在我国现在这种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大环境中,各种假冒伪劣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的工作职位,也就对会计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因为外部监督的不够完善,和相应法律法规的缺乏,完全要靠自身的信用来完成对会计的工作,这就对会计工作者的信用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没有外部和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下,不能真正的做到对自己的严格,通常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或是监督机构间的协调性差,导致了会计工作监督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会计的监督工作与正常工作形成了脱节,出现诸多漏洞;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管理并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信息网面不够宽,导致会计工作受到影响。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管理。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会计监督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角度进行完善监督,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性适应的监督体系,既是要健全完善对于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要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能够形成很好的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管理层来说,就要对高层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权利分工,实行责任制,在事业单位的内部能够形成权责对称、权限明确、相互平衡的分工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会计工作权限的明确和相对责任的明确,这是会计工作能够切实有效进行的有效保证。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建立相关的独立的会计监督和控制部门,明确这些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这些部门能够形成完善的资金、资产的流通管理机制,对会计的监管部门要进行有效的授权,既不能有太大的资金、资产的授权,也要有相应的资金的管理权利。
完善外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在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中,可以实行委派的方式,即将事业单位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监督,大型的事业单位可建立监事会或财务总监等,中型或小型的事业单位可以相应的实施会计委派制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约束来进行会计工作的约束监督。第二,事业单位还要对会计工作实施全程的监督管理。国家以及相关的事业单位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发挥监督的作用,来对内部的会计工作发挥作用,对于事后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反映就在于年终的会计总结上,这也是对于会计工作整个一年的整体总结和评价,是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完善监督方法和机制。对于会计工作的最有效的监督方法就是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会计监督制度,完善了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的失真性,真正的做到从源头做起。监督制度的完善就要建立有相应的的自律性人员来组成事业单位的监督委员会,发挥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促使事业单位每年都能出具本年的财务报告,充分的应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委员会对会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实行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的广发交流和宣传。
加强社会环境的改善。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中,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在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性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对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进行审核和考评,考察所选职员是否能够达到职位的要求,对于我国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最主要的还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从正面对从事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全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就要充分的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起来,逐渐的实现内外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够完成由对抗形成协作的转变,使两者能够充分的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这样将必能形成对事业单位会计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朴粉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J].水利经济与科技,2012,(03).
篇6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监督 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一、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在小企业,很多会计没有会计证就上岗,在这些企业,主管会计很多都不具备相关技术资格。并且,他们也不会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以关注。更严重的是,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通常是内部家属,公司老总的亲戚等,因为他们对外人不放心。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小企业的录帐,出账不规范或不合法,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的现象。
2.内部监督职能未能发挥作用
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的压力,往往按管理者的吩咐去做,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小企业内部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并不健全,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却从来没有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这样问题的存在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出现混乱,同时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很大。
4.对会计监督的错误认识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会计监督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压榨,对会计人员充满着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真实的权利,最后还是老板说了算,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监督人员监督的态度,并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和对监督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需要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这个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5.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老套。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相混淆,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然而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6.机构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小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现实实现等问题,因此会计监督仍不能按规定设岗。在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按照回避制度实行。但有些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公司老板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7.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小企业由于不按规章制度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很多的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于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让会计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操控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不仅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同时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损人不利己。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相关法律的执行改善了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于发挥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创新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地将促进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2.重视会计制度的控制
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企业应根据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还要有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出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再次,为使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运营基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特点的、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使得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总结: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来讲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而对小企业来说实施会计监督有利于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美华 全 胜: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J].冶金财会,2005(8)
[2]陈丽文: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
[3]张淑华 朱锦仙:谈如何对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
篇7
关键词:会计监督;职能;职业道德;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引言
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对房地产公司所从事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过程。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人员要在企业负责人的授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房地产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房地产公司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协助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我国部分房产公司中,会计监督监督一直不尽人意,不仅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更造成了房地产公司内部对会计监督的误解。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会计监督职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房地产企业应当积极地探寻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策略,以便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及水平,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具体到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其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会计监督又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指标进行监督,考核经济活动效果
例如:通过房款收入、企业管理费用等指标,根据预算来审查企业的收付活动,控制预算外费用。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通过监督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得失,努力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房地产销售环节中及时发现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房款回收不利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
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4.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
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内容
1.对企业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其审核监督要点有: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这五大项也好比生命的四大元素,缺一不可。
2.对财务收支的监督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应当注意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二是对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该向企业领导层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三是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当向会计主体利害关系人报告。
3.对资产安全、完整的审核监督
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审核监督。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对在建工程领用物资进行严格制约,对成本消耗进行统计核对,等等。这些审核监督的手段宛若一层层防护膜,将房地产企业利益安全笼罩其中。
四、发挥房地产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措施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完整的法律体系是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有力保障。加大、加快立法速度,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房地产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违规违纪的房地产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能和权限。
2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好不好,往往要求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发生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度,而这又要取决于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首先,应当增强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确保真正地在会计法律体系下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其次,建立房地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培养机制,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通过从业人员培养机制的建立最终形成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会计监督主体;再次,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应做好对财务主管人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业务理论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和培养,达到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保证会计工作秩序不乱。
3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要想切实地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起来,就需要将所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房地产工作人员分离开,实现督促、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房地产企业内部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任何人包括房地产企业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人员从事经济工作,更不得指使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虚报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情况;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要明确。全面的实施内部监督责任制,将内部监督的全过程和日常监督的特点发挥出来,以此实现连续不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监督的贯彻落实。
4加强房地产企业外部监督
为了能够充分地确保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和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只凭靠房地产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和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会计监督机构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对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如实报告委托房地产企业的收支、赢利等经济情况,对依法公开披露的房地产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师事务所,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督促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监督,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地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使其能够依法且规范地行使职责。
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健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必将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和贪污腐化的问题。第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房地产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配置权力和职责,注意责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分工和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第三,明确房地产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应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责任,不得授意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为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房地产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是极其重要的,是有着较强复杂性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会计监督必须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依据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执法,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使会计监督职能能全面执行与发挥,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要搞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房地产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为国家繁荣,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敏.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会计监督作用[J].财会研究,2009(14).
[2]余玉钦.对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16).
篇8
关键词:医院 会计监督 职能
我国的医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医院的设施、设备和医疗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和群众需求的增加,对医院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只有做好内部管理才能保证有序健康的发展,如何发挥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医院高效运营的管理保障。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依法批准成立的民间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会计监督表现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医院的会计内部监督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方法,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手段全面反映医院的经营活动,同时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会计的政府监督,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医院及相关人员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医政监督、物价监督、税务监督等,是与会计内部监督相辅相成的。
1、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监督,促使医院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预防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完整。
2、有利于强化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与会计管理并存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会计监督不足对医院造成影响
要使医院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机构职能,会计监督必须实施到位,若医院会计监督不足将会影响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
1、会造成医院经济混乱
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是主体,是掌握医疗机构经济情况的关键人物,若不能按照要求和规定做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必然容易导致医院内部的经济情况混乱,影响医院有序发展。
2、政府主管部门难以了解到医院真正的发展情况
国家卫生部门要清楚和掌握各医院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情况,是职能所在,除了常规检查和群众的满意度,也可以从医院的经济收支上反映,但要把握医院各项经济指标反映的真实性,才能真正清楚医院运营和发展的状况,若会计监督不严格或不到位,可能导致反映的结果失实。
3、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在工作中有的经济问题是被掩盖或不实的,职务权力的过大与集中,会计人员的疏忽与妥协,也是出现反映不实的关键所在。若职能人员不能严格有效的把关,积极做好对会计行为的监督管理,则职务权力会被放大,甚至于在经济管理上形成放任意识,就容易出现贪污或腐败现象,直接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院会计监督合理化及有效执行
1、会计监督职能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改的深入,医疗机构的会计监督也要不断完善,要把内部和外部的会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形成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并建立有效的联动监督机制,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制度,才能保障医院有效的经营管理。
2、会计监督要讲时效性
政府部门对工作的监管一般都有时间周期,会计监督也存在时间循环,不只是工作周期总结式的一个监督,这会让其过程冗长而繁杂,也会使有问题的单位有时间处理其经济责任虚假之处,若把周期监督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信息进行会计监督,不仅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也能及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提高职能人员职业素养
在医院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外部监督而忽视了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对每个职能人员的从业成绩和执业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不断提高职能人员的综合素质。
4、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奖惩制度
在会计监督职能实行过程中,要建立和加大对医院工作人员相关的奖惩制度和力度,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就是要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更好的提倡和鼓励优良的廉洁之风,抑制不正之风。
5、切实落实会计监督的流程
医院的会计监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不能忽视,也不容懈怠,只要一步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所以在整个执行中职能部门的领导必须严格把关,按工作流程正确履行职责。
6、积极开展院务公开活动
在医院会计监督的过程中,按医院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院务公开这一工作平台,让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及主要经济活动成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这样可以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全面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医院是否能很好的发展,会计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监督和强化自我约束及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会计监督职能工作必须切实落到实处并有效执行,才能更好推动医院的有序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慧,付杰.医院会计核算与基建会计核算重构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5)
篇9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监督的现状,形成现状的原因和应对策略。现状主要谈到了会计监督的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十分严重和会计师行业监督质量低下。形成现状的原因有会计行为的非独立性、会计定位不明确、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国家和社会监督体制不够健全。
关键词 会计监督 强化 现状
一、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会计监督弱化
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生命的话,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企业外部监督不力,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财务部门自身工作不到位等致使会计监督落实的环境不明澈,影响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十分严重
有的单位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过度重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在收入的分配上较多地向单位和个人倾斜,甚至侵害了国家利益。这种现象往往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让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是滋生的温床,这种现象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三)会计师行业监督质量低下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基础差,发展快,加之长期以来多家主办,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兼管不利,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形成我国会计监督现状的原因
(一)会计行为的非独立性
有关会计监督的法规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备,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机构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但是会计法制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内部监督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都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各自的企业集体中不具备独立地位。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人”与本企业利益具有一致性,对企业的所有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自己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可能会遭到领导的刁难,甚至打击报复。
(二)会计监督定位不明确
首先是对会计监督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考核一般只注重报表数字,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主义、名利得失和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发生,为此,他们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采取违纪违法手段做假账以骗取领导及投资者的信任。会计的合法性、真实性已遭到破坏,会计监督更无从提起。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一方面普遍缺乏现代科学的财会管理知识,业务能力不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与国际接轨,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一些会计人员对新的会计核算办法、管理理论不熟悉,对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不能熟练地操作。在会计核算上由于对国家会计制度重大改革的内容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缺乏全新的观念,账务处理往往出现偏差和混乱,造成账目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
(四)国家、社会监督体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法制建设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今天,不少经济活动仍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主要表现为一些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距离,使会计监督难以落到实处。从政府会计监督来看,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会计法规在制定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于原则化、抽象化,执行起来依据不足,缺乏可操作性,监督功能相对弱化。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 落实会计监督职权
会计监督职权的落实关系到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应具有以下职权:一是对违反《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与纠正,二是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有权实施监督;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职权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他职权范围主要是对企业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二)加强内部监督
作为监督的另一方面,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也必不可少,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内部控制职能能否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
(三)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良虎,贺茂清.市场经济与会计监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张俊民.会计监督.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篇10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对它的看法五花八门。其中一种较流行的观点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我认为,定义是揭示一门学科的概念内涵的逻辑,对会计的定义要求它能揭示会计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现代会计至少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其中财务会计以向主体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相关信息为基本任务,管理会计则主要为管理当局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会计信息,它们成为主体内、外部会计信息的源泉。但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把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并不能体现现代会计的全部特征。从上说,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包括:(1)以对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为基础;(2)在必需的数据基础上产生有用的信息;(3)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并传输给使用者。但这仅仅是财务会计应发挥的功能,其意在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现代会计的特性,不仅在于上述三个方面,它还包括了对信息的利用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其中利用信息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共同履行的职责,即会计的、评价等。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则是管理会计所特有的,它要根据企业已定规划的要求,调整其财务数据,使之符合企业规划目标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更为准确。如果把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那么它要解决的是主体(如投资人)对客体(如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使信息“保真”的,只要使得信息使用者正确了解到客观的信息,那么作为会计系统的使命便完成了。①显然,“住处系统”的观点是针对财务会计下的定义,而把管理会计摒除在外。事实上,现代会计不仅要解决“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解决主体对客体的确定性的保证和实现问题,同时还必须按照目标要求,能动地对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干扰”,使之符合计划与决策的要求。②这就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所应有的作用。
所以,现代会计是一个旨在提供和控制财务信息,使之符合目标的信息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把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兼容于一体,既体现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又表达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合决性,从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信息范畴统一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不言而喻,会计信息控制系统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既然我们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有它既定的目标。所谓目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那么现代会计系统的目标或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一种较为广泛的共识,既会计的目标是主体外部的利害集团和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这种认识似乎顺理成章,因为作为财务信息的生产地,会计不就是为提供信息而存在的吗?然而这种认识太表象化。我认为,要认识会计的目标,应当从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去。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投资人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限公司是其典型形式。由于投资人的所有权与经理人员的经营权的分离,因而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即投资人授权给经理人员为其利益从事经营活动。实际上这种“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每一个管理层级上。”③也就是说,企业是由与企业契约有关联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这些团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企业提供某种投入(资本、管理、技术、人工等),以期从中获得报酬。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为了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效益,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契约来限制不利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和合理分配企业创造的现金流量。
关系的产生有赖于职能的分解,现代企业经济职能分解有两种最基本形式: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分离导致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出现,公司所有者只是通过委托关系对公司法人财产权保持最终控制。二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公司高层领导(董事会、总经理)与中下层领导及职工之间的复杂的关系。④在多层次的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均衡性。如何保证受委托人如是履约即完成委托责任,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在受委托人倾心尽力的工作下得最大限度的增加?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沟通、激励、协调关系的管理机制,而在这个管理机制中,会计接受委托的责任是,将各关系中产生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遵循一定的规则,客观地记录下来,并经一定程序的加工整理,如实地报告给关系的双方,供其决策作依据。而且,在现代企业两个基本关系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种受托人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财务会计承担;决策者与具体管理者及员工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种内部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管理会计承担。所以,现代会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而发展”,⑤它在关系的管理机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以货币度量形式将经营者的所有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整理,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将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向委托人报告,并请求审计,以解除经营者的受托责任,这就是现代会计的目标所在。“会计人员应站在受委托者立场,帮助受托人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会计的终极的原本的目的始终在于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⑥既然目标是欲达到的境地与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最终的结果。引申到会计,认定和解除受托的受托责任就是现代会计最后的目标。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那么提供财务信息是不是会计目标?自然不是。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而经营者的决策是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而必需进行的工作,投资人的决策也是为保证其委托利益受到保障进行的工作,会计只不过是为帮助他们完成委托或受托责任进行决策。由此可见,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就是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职能
勿庸置疑,会计所处的环境对会计目标的确定和会计模式的选择是有重大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也自然存在。
会计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影响是最大的,诚如一位名人所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点已为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实践所证明。并且我们也看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来会计制度的变革,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会带来会计职能的返朴归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而且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会计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基础已经丧失。企业生存于日臻成熟与完备的市场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形式发生根本转变,国家要通过财政、税收、货币、产业政策等来实现与企业的协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成为企业内、外部利益集团及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协调。但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部门只能是一个主要以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为决策人和执行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部”,它的地位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决策或权力机构。会计所能做的,就是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提供财务信息。而且置身于企业利益之中,企业不具备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精神上和物质利益上的独立性,所以,会计的所谓监督职能自然就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和外界强制力的弱化而解了作了。这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只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和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与会计责任来落实,而会计只是要充分地发挥其唯一的固有职能——反映或曰提供财务信息。
四、关于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财务信息为职能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在现代制度下,会计以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作为最终目标。在市场条件下,服务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会计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源。
然而界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供财务信息。无论对会计职能持何种观点者,都认为会计有反映职能,看来,会计的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能是得到广泛认同的。
会计有没有监督职能?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许多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这句名言,是对会计职能的最好概括,其中提到的“控制”就是监督的意思。我认为这段话,应根据马克思所处的及当时会计的水平来理解。十九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已经独立的今天,会计的监督职能就随之解除了。⑦
2、职能者,事物之固有功能也。会计职能应当是会计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担负国家行使行政监督权,这不是会计所固有的职能,而是外部强加的责任。
3、如果有会计监督,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虽然牵强,也无可厚非。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来。其一,会计人员属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企业,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厂长经理,实际是一种“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厂长经理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要比国家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都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岂非儿戏?其二,要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企业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执法部门,会计人员是否执法人员?谁来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实际上把这种超负荷的监督职能强加于无职无权的会计人员身上,其结果只能导致法规效力的弱化,而会计人员的唯一选择就是为自身利益所驱使,站在企业一方。
4、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果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也视同监督,未免把监督的含义扩大化。如此一来,恐怕就不存在没有监督职能的工作了。
-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的概述
- 下一篇:初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