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的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的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探讨
1 电气自动化简介
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全新的技术领域,利用电能驱动电力设备,实现工作的自动化,在生活中自动洗衣机、家用电器类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而企业中电气自动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电气自动化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应用情况
2.1电气自动化设备在采煤中的应用 煤炭行业的开采过程十分复杂,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其中起到无法代替作用。比如说井下采煤机、刮板输送煤矿机、全自动刨煤电气设备以及煤矿提升设备等等对于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
2.2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油田中应用 对于油田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配电网供电,比如说自动化开采油设备、自动运输油设备等等,都离不开配电网供电,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促进油田的发展。
3 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提高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增加,日常生活中电器设备需要电能的供应,企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电力设备离不开电能。随着电气设备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电能需求也大大增加。目前,电能供应问题日益严峻,如果解决不好电能供应问题,会造成输电、供电出现瘫痪,人们无法正常生活,陷入混乱中。为了应对电能危机,需要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耗能情况,提高节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电能成本,缓解电能危机的严峻形势。因此,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非常有必要,有利于确保电气自动化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4 电气自动化节能化技术探析
电气自动化设备耗能较强,为了更好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减少能量损耗,需要将节能意识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中。
4.1电气自动化供配电方面实现节能
4.1.1变压器力求节能化 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来讲,变压器是最常用的电力设备,在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变压器中的部件在工作中容易出现铁损、铜损等现象,负载损耗也很严重,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电能白白浪费。因此,对于变压器节能可以解决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等情况。比如说,对于空载损耗严重情况,解决措施就是及时的更换零部件,使用铁损小的设备,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空载损耗情况;而负载损耗产生的原因在于变压器内部绕线电阻的影响,针对于此,可以尽量采用阻值较小的绕线电阻,减少电能的损耗。
4.1.2降低传输线路的损耗 传输线路自身的电阻在短距离传输时可以忽略不计,消耗电能非常的少。但是对于一些行业,比如说石油或者采矿,因为环境比较特殊,电力设备在工作现场,离电力供应处非常远,这就需要传输线路长距离传输。而如果电流不变,传输线路越长的话,传输电阻总值会越大,这样就导致耗能越大。因此,需要降低传输线路的损耗。具体可以在传输时提高电压数值,这样就使得电流变低,继而使得线路电阻耗能降低,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大线截面或者选用电阻率偏小的电线,达到降低传输线路损耗的目的。
4.2电气自动化电气照明系统实现节能
电气照明系统对电能的损耗非常大,如果不注意节能会使得其他电力设备无法得到充足的电力供应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电气照明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对于电气照明系统节能,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4.2.1提高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对于照明系统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引进照明节能设备,比如节能灯、节能照明设备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与科研院系进行科研合作,聘请科研院校教授针对本行业的情况,对照明节能进行规划,对照明设备的布置重新设计,减少照明消耗。
篇2
关键词:PLC;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分类号】:TU855
一、PLC相关内容。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也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系统,以前的PLC 主要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工业控制装置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逻辑控制范围,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基本结构包括有电源、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及通信模块六个部分。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二、PLC主要特点分析。
1、实用性强。除了基本的逻辑控制能力外,现代 PLC的综合加入了各种扩展单元、智能单元和特殊功能模块使得其功能远远超过了早期的 PLC,同时,现代 PLC 可方便、灵活地组成不同规模和要求的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工业控制的需要。尤其利用 PLC 的数据运算能力可以实现电气设备中的数字化控制。
2、抗干扰能力强。一方面,PLC 应用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在生产工艺上采用先进的抗干扰处理技术,如内部电源采取屏蔽、稳压、保护;设置独立的输入 / 输出接口电路电源等措施,从自身硬件上增强了其抗干扰能力及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正确选择接地地点和完善接地系统,以及采用密封、防尘、抗震的外壳进行封装,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减少外界干扰的效果。通过以上措施使得 PLC 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可靠的工作,并减少故障的发生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应用方便。由于PLC是直接面向企业中设备装置的控制,所以其设计的接口简单容易,只需将现场的各种设备与 PLC 相应的 I/O 端相连接,写入程序即可运行,而采用的编程语言也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尤其是采用简明易懂的图形图表,能形象化的表达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设施。因此,具有系统开发周期短和现场调试容易的特点,与早期继电器控制不同的是运用PLC 能够做到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无需进行繁琐的机器设备拆卸,为用户了解运行情况和查找故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PLC 还具有强大的自检功能,也为维修带来了方便。
4、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力都强并且环境要求低。对PLC的内部电源还采取了屏蔽、稳压、保护等措施,以减少外界干扰,保证供电质量。另外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电源彼此独立,以免电源之间的干扰。并且PLC技术可以在很复杂,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而不受其影响。
5、体积小、重量轻。小型的 PLC 其底部尺寸在 100mm 以下,重量低于150g。因此,容易将其装入到机械中,以实现机电一体化。
6、功能全面、编程简单。现代PLC所具有的功能及其各种扩展单元、智能单元和特殊功能模块,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计算机知识,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可以方便、灵活地组成不同规模和要求的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工业控制的需要。
三、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顺序控制。顺序控制系统中顺序控制是指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的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秩序地进行操作。采用 PLC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运行人员可以在控制室中实现对设备的监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终起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如在火电厂的除渣、除灰及输煤系统中就可应用顺序控制,在输煤系统中采用分层式的网络结构,包括主站、远程站及现场传感器等。
2、开关量逻辑控制。PLC 本质上是将虚拟继电器代替继电器,而继电器在控制断路器时是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的,所以可能会带来不能及时控制的后果,采用虚拟继电器则几乎不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控制断路器的目的。另外,虚拟继电器的应用可以省去实际继电器的接线、维修等工作,运行人员只有简单的分合闸的操作,并且在工作系统发生故障时,PLC 可进行自动分闸的操作,同时给出相应的信号指示,既提高了其可靠性及效率,又改善了工作人云的工作环境。
3、自动切换。目前,为加强供电稳定性,而应用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但是在手动或自动供回电路的操作上往往存在几秒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而要求连续供电的用户则是不允许的。因此,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纳入到 PLC 中,利用 PLC 可编程的特点,实现稳定连续的供电。其过程为:PLC 采集设备正常运行信号作为备用电源启动或关闭的依据,通过数据处理及逻辑判断之后,输出指令,完成备用电源自投操作。PCL 不仅能实现快速自投功能,还能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4、集中式和分散式控制。集中和分散控制是PLC的两种运行方式,所谓集中式是指电气化控制系统中只有一台功能强大的 PCL 监视系统,对控制系统中的多个设备进行控制,其优点主要在于相对单机控制成本更低,但若其中某一个控制对象出项问题,必须停止中央 PLC,其他控制对象也随之停止。而分散式是每一个电气自动化控制对像都有一台相应的 PLC,各台 PLC 之间有数据线连接,进行信号传递。该方式能是实现在某一控制对象不运行的情况下,其他控制对象仍旧运行,就电气自动化而言此种控制方式更为适用。
5、模拟量与运动控制。 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的物理量要经过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如温度、速度、流量、压力等。通过数字量之间的D/A转换或A/D转换,可实现编程器对模拟量的识别处理,而采用专用运动控制模块,则可实现控制对象的圆周运动、曲线或直线运动,达到任意改变运动轨迹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 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监控技术,它拥有材料消耗少,设置方便,维护人性化,改善工作环境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特点。但是,随着企业对电气化控制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PLC技术系统仍旧面临着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尤其是 PLC 电源制作方面需要加强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仁亮.试论PLC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 ,2012,(15):170.
[2]徐子闻 .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科技风 ,2012,(6):55.
篇3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 工程实践
当前国家重点强调,对于二本院校着力进行转型发展,然而二本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符合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1]。我院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建设,那么怎样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做出改革,培养当前适合制造大国的应用型人才是众多二本学校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2-5]。
纵观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建立已经有几年,也多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从前后知识的逻辑性连接,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及内容的详尽性等方面考虑,不适应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10]。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很多教学课程缺乏整体性的课程内容规划,比如课堂上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内容不够完整,跟不上当前电气专业一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而且主要出现一些较严重的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对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进行教学的深度远远不够,大多数课程甚至缺乏实践环节,整体规划和合理的课程安排欠缺妥当。
依旧存在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对于我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学科本位思想仍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设置依旧采用学科本位的思想。也就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大多习惯学科课程的思想方式,以致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没有向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向实现本位转换。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采取以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融合行动、本位和知识体系等课程模式的优点,对我校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建以项目为本体结合课程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的确定。
本院将主要培养以岗位和职业资格需求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采用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四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及从业的一些资格证书,而且可以在学习时就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求的职业技能,不至于出现众多学生口中念叨的毕业季失业季的现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在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之后从事企业第一生产线的相关工作,并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情操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具备完美的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基础能力,对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等工作的高薪人才。
(2)课程体系的重构。
当前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主要以适应社会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从整体突出课程框架中技术工作过程的主线地位,构建整体性工学结合的适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的具体定位和培养目标,并通过合作企业的指导,共设置五个模块:职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要求对企业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涉及的各环节有全面了解。
(3)课程设置的确定。
本院采取以企业工作任务引领方式,主要以适应企业从业的岗位需求实行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学生将在校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轻松自如地应用到企业的相应岗位中,体现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课程理念。对于社会此方面动态性的发展和前瞻性,将会不断调整适合我国自动化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设置体系。
(4)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重点打破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以项目和理论教学为主体方式,以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为组织课程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边做边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5)“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重点采取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行为,在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和学做合一的适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项目研究兴趣。
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
本校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前期的实践,发现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具体共同采取措施和培养方法如下:
(1)专门针对我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成了课程体系开发组,该课题组主要由我院经验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内的行业专家组成。
(2)为了明确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目标,特意进行相关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我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人员进一步进行洽谈论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从方方面面反映出的具备优秀的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同时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牢靠,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能够勇于冲上企业第一生产线,并胜任自动化生产线的各种设备的维修、调试和设计等工作。
(3)重构课程体系。结合前述的课程定位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主体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我们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论证,按照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
(4)专业课程的重置。面对当前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重置专业课程。设置中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设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术的需求构建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根据当前社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而且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为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安排一个学期到上海丰武光电有限公司的顶岗实习。
(5)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当前社会对应于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综合考虑社会需求现状,针对企业的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本院重点提炼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着重以实际真实的工作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努力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学习任务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
(6)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本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所有学习任务将都防灾实训过程中以理论讲授、实验和实习合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完成。实行企业中实际项目作为学习导向,统一应用边学边做边看边教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授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开发项目的主体,让他们自行体会自己真心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最想干什么,这样对各方面的积极性的调动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7)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每所高校基本都离不开试卷形式的考查,故本院设立的理论试卷考查形式,重点针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在实训和试验中完成对实训成果、技术报告、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正确程度上的实际考查。各项考核按一定权重相加评定实验和实训成绩。
当前我院经过两年的实践及全体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取得初步的成效。以主体为项目课程的课题体系不仅仅让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于岗位的细化,让学生真正与社会紧密联系,拓展就业口径,实现按需办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马树超.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8,(1).
[3]汪滨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4):132-133.
[4]李书权,王秀云.电机理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
[5]孙亮,李娟.基于网络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3).
[6]韦钢,应敏华.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7-11.
[7]丁坚勇,向铁元,张承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0,(1):34-37.
[8]张凤阁,马少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6-18.
[9]林红举,王庆祝,宋冬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7-88.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应用
作为高科技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是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日益加大,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它的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钢铁行业中,是一个创造性的盛举,因为它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更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有利的保护了资源,节约能源。此技术使钢铁企业原本落后的生产力,提升到科技与创新的新阶段。
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业、钢铁冶金业、采矿业等,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会涉及到。不论是小零件的设计应用,还是卫星火箭的控制系统,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它通常结合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操作、自动控制程序、电力电子技术手段、信息处理方法、研制开发系统和经济管理方面。在我国,电气自动化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虽然进行了改革,但也没影响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反而是范围更加的扩大,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保证着各个领域中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2、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电气自动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技术层面,而是上升到另一个理念,即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统一化的平台,它包括了自动化项目的各个周期,从设计、实施、测试、开机运行到维护等环节。根据用户的需求,应用PLC进行设计,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顺畅。这样既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更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生产系统、办公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主流市场都是以PC为基础的人机界面,这样的控制系统能更灵活地进行人机处理和维护;一般的现场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也就是将中央控制器、PLC的CPU、监视系统、远程的监控点、变频器等设备连接起来,将输入输出的信号及大量的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上,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
目前的电气自动化已经有了自身的标准,使电气自动化日趋国际化、高效化。这个标准是随着OPC技术的出现,在编程技术上颁布的IEC61131标准。它的实行,让全球的PLC生产商统一成标准的编程语言和语法。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以及嫁接改造的完成,电气自动化也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从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到单机生产控制,从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PLC、DCS、FCS、工控机等电气自动化技术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3、我国钢铁企业中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从小的电气元件到大的机器设备,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技术,组成了独有的钢铁自动化系统。它的功能和性能随着各方面的技术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完善、增强和发展中。下面就一些重要的内容做以介绍:
3.1电气元件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一些电气元件应用范围极广。这些电气元件包括:高压断路器、继电器、传感器、变频器等,它们不但应用于生产工序中,还应用在检测方面:(1)高压断路器由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隔离开关组成,这两个开关的配合,能够切断正常负荷的电流,也能承受短路电流,并能形成自动跳闸,保证电路和设备的安全检修,电源断开后,能进行绝缘下的检测,找出故障,保障了人身安全;(2)继电器是实质上是一种在电路中起着自动控制、安全调节、转换并保护电路的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它有着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快速切除故障部分,达到防止事故扩大的目的,不仅系统能可靠运行,也保证供电的连续性;(3)传感器是一种将所需检测的数据变换成方便计算的物理量的转换类电气件。它的类型多样,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4)变频器是一种改变电源频率的控制装置,基本采用交流转换成直流,再转换成交流的方式。变频器在锅炉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有变频补水设备、变频控制设备、变频调节系统、变频调速系统。
3.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的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编程方便,易于操作,运行环境要求低,与设备连接方便的优点,所以在钢铁企业中受到欢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主要应用在铁水脱硫处理、连铸工序、转炉的加料和卸料、吹氧、出碴、除尘、水循环等流程中,完成各环节的自动控制,进而提高炼钢的质量,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能源,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3.3各种检测中应用到的电气自动化
因钢铁行业对出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检测及检验过程要求也格外严谨。采用自动化手段,可以从原料的选择到质量的监控,都能步步把关,做到质量为生产的第一生命线。
在钢铁企业中,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生产的环境,因为一线生产工人直接接触到生产环境,而且生产环境直接影响着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样对生产的环境就要进行严格的检测,针对生产中排放到空气中的燃气是否含有带毒的灰尘或是粉末,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会泄露,导致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造成空气的污染等,针对此情况的自动化检测程序包括:粉尘在排放过程中成分的检测,炉料中GAS含量检测,回收率检测,加热过程中废气成分检测等。经过这么多道针对废气及排放量的检测,以求降低空气污染的可能性,使各方面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效率低,对检测有着局限性。所以应用自动化的检测技术,在很多环节上做到了精准、精确。比如对轧钢过程中对铸件的尺寸的测量,应用到了红外温度测试仪器,利用红外线将铸件的数据直接扫描并显现成像,减少了误差。铸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检测,也涉及到电气自动化,可以将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瑕疵检测出来,提高了成品率。此类的技术还有:平整度检测、表面覆盖度检测、表面缺陷检测等。
在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不局限于此,在这里不能进行详细的论述。总之,电气自动化在钢铁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充分地利用,为钢铁企业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篇5
(1)电气自动化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已经广泛应用能在各个领域中,例如开关、飞机等都是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看,只要是和电气自动化工程相关的系统或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产品,都可以统称为电气自动化设备。
(2)电气自动化技术。
随着电气信息科学的发展,逐渐兴起一门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学科,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称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很大的联系,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3)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及辅助管理的集成化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涉及面广、集成度高等特点,影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有很多,为确保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设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用性,同时还要保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
2当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学科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人们过于重视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忽略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当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管理系统设计管理不到位、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等,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1)管理系统设计不到位。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气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加复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环境下,如何对复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高效的管理,成为设计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就目前而言,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仅仅局限于原始技术的开发、利用,这就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跟不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步伐,从而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2)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电气自动化设备发展越来越快,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仍停留在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日常管理需求,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极大的影响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3)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低。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如果仅仅依靠人为管理或者文档管理,就会对极大的增加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设备管理效率,因此,依靠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而言,管理人员在开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虽然利用了设备管理系统,但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很低,设备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很高,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
3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虽然当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根据实际情况,以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计,从而满足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需求。
(1)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C/S体系架构,这样设备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控制,来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在C/S体系架构中,管理人员能在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还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管理人员不需要局限于一种系统操作平台,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灵活性,这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管理人员还能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各种属性数据统计在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这样管理系统就能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高效的管理,这不仅减少了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还极大的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质量。
(2)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可以对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这样就能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依据。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以将其换分为数据输入功能模块、查询修改功能模块、系统服务功能模块等三个子系统,其中数据输入模块主要负责将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属性数据输入管理系统中,并对每个电气自动化设备设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并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数据进行记录,这就能为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排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查询修改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对数据输入模块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很有可能投入新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而旧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则退出运行,这就需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系统服务功能模块主要负责数据接收、数据备份、系统维护等,系统服务功能模块是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能明确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要注重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4结语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影响因素;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将现代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是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远程监控以及监视管理的有效地途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传统的技术正在逐渐的被取代,从而更加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随着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更为优质的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主要有:①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技术要求,以实现设备的安全以及经济,并以设备的实际运行为主要的依据,保证操作人员实际的控制和协调;②尽量的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安全性能的改善,从而可以减少事故,并能够节省人力,避免紧急事故的发生和发展;③还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以及参数进行检验、收集并对之进行处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运行;④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安全以及经济。
二、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1、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电网调度自动化。现代的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实时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以及供实时计算、分析、控制用的软件系统。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屏幕显示、安全检测、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收集信息部分称为远动端,位于调度中心的部分称为调度端。软件系统由静态状态估计、自动发电控制、最优潮流、自动电压与无功控制、负荷预测、最优机组开停计划、安全监视与安全分析、紧急控制和电路恢复等程序组成。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O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I/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I/O总线与智能I/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三、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现场将智能的自动化装置以及仪表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多向、串行、多站和数字化的信息网络,从而可以将数字通信、控制、智能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综合性的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将变送器所控制的总的用电量收集后,将信号进行控制后集中到主控计算机上,然后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进而做出判断,并最终将指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上,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通过分散电力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进行被控设备的信息处理,将信息与计算机相连接后,便不需要实现整个现场的控制,只需对信息进行相应的调度即可。实践证明,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前置机与上位机的配合,可以从下方进行电力系统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仪表进行控制,并最终实现高性能的电力系统的控制功能。在电力调度化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数据以及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并最终将电力系统中各个信息进行交换以及共享,实现电力系统的顺利进行以及电力系统的日益完善。
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电力系统的监视系统中,因此,这对系统的开发、继承、封装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引发了软件技术的变革。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并用来支持对象标准,因此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主要是对技术以及主动功能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电力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是利用系统的监视功能,对对象函数进行利用,从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随着触发机制的使用,数据库监视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与实现,从而节省了数据写入以及读出的时间,还对数据管理功能充分的进行利用,并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并且监视系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以及日后的电力系统中并将得到更为完善的应用。
四、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系统从开始局限于单项自动装置,到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再到后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的出现,电气自动化系统逐步迈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设备 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是指能够实现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所规定的操作控制以及功能等,在无人或者人少的状态下自动运行。在计算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广泛出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已经成为很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如何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概述
电气自动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今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带来的福利也越来越多,它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让工作成本更低。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针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设立研究所和一系列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得到普及,电气设备该具备的可靠性也引起更多使用者的重视。伴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扩展,其中的可靠性就变得异常突出。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意义
1.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可靠性可以减少故障发生次数,降低维修费用,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也随之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这也是众多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产品质量就是使产品能够实现其价值、满足明示要求的特征和特质。只有可靠性高,发生故障的次数才会少,那么维修费用就少,相应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因此,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是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
2.用户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对于增加市场份额有促进作用。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现在的用户对于产品不仅要求好的性能,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使用感受,这就关系到可靠性。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对可靠性的重视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掘市场的有力武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可靠性高的产品,在竞争中有更大的概率获胜。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那就必须在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其可靠性。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相对而言也变得越发成熟。但是由于行业不同,其工作环境也不同,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非常不利,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同时,机械作用力在日常工作中也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冲击振动以及过大的离心加速力等,都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影响着其可靠性。人员因素的影响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的时候不需要人或者只需要少数人,但是还是需要有人监控其工作,而且一般其操作比较复杂,难度很大,如果人员素质低下,很容易出现事故。总的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对而言还比较好,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事故,有待加强。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元件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其性能的差异也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降低。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对策
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要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就必须从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散热防护以及气候防护等方面着手,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1.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阶段,要对产品与零部件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在分析产品设计参数的基础上,研讨和保证产品性能和使用条件,以便能够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其次,设定产品结构形式和产品类型还要考虑产品的产量。因为生产批量的规模直接受到产量的大小的影响,生产批量不同决定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类型, 因而其生产经济性也不同。同时,还需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条件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观念,研究出最经济的生产方法进行零部件设计。这就要求在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条件下,选用最经济合理的原材料和元器件,以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还需要周密设计产品的结构,全面构思,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操作维修性能和使用性能,将设备的维修费用和使用费用降到最低。
2.从生产角度来说,要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就必须保证设备中的零部件、元器件有尽可能少的品种和规格,最好能够使用由专业厂家生产的通用零部件或产品。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零部件采购时,应该要立足于设备的实际需要技术条件和加工精度要求,不能毫无根据地追求高精度,应该尽可能使用国产材料和来源多、价格低的材料。只要能够保证满足产品性能指标要求,为了经济原则,应该使其精度等级应尽可能低,使用更加简单化的装配,力求减少装配工人的体力消耗,尽量不搞选配和修配,以便能够实现自动流水生产。此外,要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元器件的技术性能、技术条件以及质量等级等,不仅要满足能够适应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任务以及环境要求,还要能够留有足够的余量。在选用电子元器件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可靠性高的要求,不能选择已经被禁用和淘汰的产品,而要选择由发展前途的标准元器件。在使用这些元器件之前,还要进行必要的可靠性筛选后,只要满足一定可靠性的元器件,才可以使用,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电子设备可靠性最广泛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温度变化。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时,其功率损失一般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 尤其是一些如电子管、变压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电阻之类的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将使设备温度升高,直接影响着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设计上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流程操作、及时保养,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当今社会,人们正逐渐扩大产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由原来的配件生产、服装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始探索新领域的应用价值。由于产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生产工序更加全面化、流程化,使得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更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电气自动化的引入,能为产业机器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1产业机器人的概述
产业机器人,又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各项电气元件进行控制,以实现智能化操作的目的[1]。产业机器人最早的使用记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61年,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和乔治•德沃尔两位机器人科学家将发明的机器人“尤尼梅特”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中使用。虽然早期的产业机器人并不能进行复杂操作,仅能用于重复捡拾零配件,但这一事件成为了产业机器人应用的开端,约瑟夫•恩格尔伯格也被尊称为“机器人之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也为产业机器人带来了重大变革。传感器的使用让产业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得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参与也扩大了产业机器人的能力范围;人工智能的引入,使产业机器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产业机器人由于可替代工人应对各种繁重、枯燥的工作流程,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广。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产业机器人在动力机械与计算机后续发展中,衍生出全方位延伸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新时代生产工具,这是实现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方式[2]。再加上其精准的操作性优势,可在制造过程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且逐渐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力资源损耗,对提升企业效益、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概述
2.1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属于工程技术中一门专业,是由电气信息领域引申出的一个新学科。早期的电气自动化多应用于电气设备及电子行业,电气自动化通过对信息的搜集,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整体生产运营情况[3]。再加上与自动化相结合,就能在自动化控制和机电管理等高精尖行业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通过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探索,电气化自动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常见,由于其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2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包含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安全性与先进性是其设计的关键所在[4]。在硬件设计上,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实际用途,从使用环境、设备功能、操作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保证稳定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打造成适合制造需求的产品设备。在软件设计方面,要体现出产品的简便性,因为设备是供日常生产生活使用的,所以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性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制造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提升控制者对设计方案的满意度。将硬件与软件合理结合,同时关注到安全性和先进性两大重点,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的最终追求。2.3目前我国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虽然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自动化领域当中,以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结构模式,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大范围应用[5]。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生产制造的革新,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已初见成效,有望在未来实现技术升级,改变现状。
3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应用
3.1产业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应用。传统的产业机器人多从事单调、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可加强其运行稳定、精确定位、复杂装配等功能,实现传感系统的升级。比如,提升产业机器人的触觉传感能力,使之接触物体时更加敏感,灵巧性和能动性更好;强化视觉传感功能,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温感、光感、体感等因素综合分析,辨别自身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装声呐、红外、蓝牙、GPS卫星定位等技术,使产业机器人突破传统限制,为人类社会提供医疗手术、货物配送或救援定位等服务支持。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产业机器人进行系统编程,还能充分发挥机器人内部的各种元器件的组合效果,跳出传统加工制造的思维限制,实现技术革新。3.2产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展。以往产业机器人多应用在简单的电气控制、电气设备管理以及工厂制造等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条件制约了产业机器人的功能拓展,使其一再重复乏味的工艺流程。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产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升在原有电气行业中的影响力,而且还能扩大在其他领域的影响范围。以电气行业为例,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改变以前电气设备连接复杂的困境,使用电气控制器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故障预警服务和自动排查功能,解决报修时人工逐一排查的难点;同时,集成电气控制系统,使自动化理念更好的融入产业机器人制造当中,实现真正的一键式智能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各种新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包括高精度运动控制、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高可靠性实时通信网络、复杂设施设备系统仿真技术等[6]。将电气自动化与医疗、配送、救援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也能提业机器人的跨领域服务,如果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应用前景。3.3应用于精密零部件制造。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联合应用,可保障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提升制造业的现有加工水平。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能辅助产业机器人由简单加工逐步走向深度研制,开发全数字开放式控制系统,能正确测量零部件的大小、规格等数据,实现精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而且,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产业机器人也能在制造期间通过前端反馈,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数据库,在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逐步提升行业水平。3.4培养产业机器人的自学能力产业机器人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联合还能增强机器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托机器人—环境交互、人机交互等系统的技术支持,产业机器人能与外界环境协调联系,执行装配、监测或是较为繁杂的组合任务。通过云端服务器的连接,能更加自主化的判断所处环境形势,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需求。
4未来发展趋势
4.1产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产业机器人的应用肯定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并且机器人的数量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机器人必然会在现有基础上整合更多的技术功能,使用范围变得更加专业性,分工也更加具体明细。从之前的单一重复操作到现在的精细化加工,由此可见,产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会逐渐开始由单纯的体力劳动角色向更多的脑力劳动角色转型。4.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由当初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而且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通信行业、仿真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和计算机行业的联系也逐渐增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4.3实现全行业覆盖。产业机器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人机协作、自主化的优势。毋庸置疑是产业机器人未来必然会进入到一切原本以为人类才能够进入的领域.从事非线性的工作,甚至在决策领域发挥作用[7]。除了已经基本全面使用产业化机器人的农业耕收、装配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外,产业机器人已经在新闻、医疗手术、航空航天这些行业接管了人类的部分日常工作,例如,自动即时短讯、提供精细化手术治疗、提供航空航天对接帮助等等。因此在未来,机器人会逐步实现对人类社会全行业的产业化覆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结语
产业化机器人属于时展的产物,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经过人类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单一行业发展而来,并结合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就目前状况而言,二者相互融合已经能够各取所长,节省更多的的劳动力资源和时间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不仅有利于实现技术的交融与变革,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具备广阔的未来应用前景,能实现更多行业的技术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朝着智能化社会的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曲连君,张杨.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35):2.
[2]王鹏凯.解析产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4):32-33.
[3]王霄,张永利.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9(6):345.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技术;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在各个行业中的蔓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社会生活节奏,新的形势下伴随着当前国外电器产业巨头涌入我国电气产品市场,新的竞争压力下我国电气产业纷纷加大了对本行业中基于网络技术的电气自动化PLC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的工业电器产业技术水平。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PLC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概述定义和运用进行了回顾,从而总结出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运用要点。
一、 PLC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概念简述
PLC技术与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产业中的运用较早,尤其电气自动化,其作为工业自动化的组成部分,是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水平高低更是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电气自动化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或者一种技术的专称,它是一个综合类的称呼其内容包括智能控制技术、自动转运机制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等。PLC技术的出现较之电气自动化出现较晚,它是在电气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双项基础上孕育而出的技术,因而就单单PLC技术而论,其是一套可编程控制器,它的工作原理是以计算机为终端控制器而进行工业产品制造程序操控功能的控制器,相比较电气自动化这个较为综合类的定义,PLC技术有着明确的三个工作阶段,即信号输入采样阶段,信号CPU处理中枢工作阶段,电继器接收信号反馈信息阶段。
二、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应用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水平代表着工业现代化水平,其水平越高而整个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代表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引入PLC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工作效率,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自动智能水平,对于我国整体产业链的提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纵观当前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现状,不难得到当前电气自动化中PLC的应用优势分别为,第一、极大程度的提高电气自动化中的各元件反映速度。PLC控制系统做为一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用电子软件代替了传统电器自动化中的继电器箱,从而实现了从编码撰写到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多个继电器的替代,并且在替代的过程中,减少了信号源进出的时间消耗,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传统电器自动化中运算中枢的工作效率,这是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大改善,改变其运算信号反馈中枢机制,给电气自动化整体换了个更加强有力的“心脏”,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
第二、 PLC技术可靠性强于继电器箱控制。传统电气自动化的信号源实现需要数十个甚至数百数千个继电器的组成,从而实现信号的综合控制,保证整条工业产业链能够自动工作。而继电器繁杂的数量,不仅仅给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产业领域的蔓延提升了资本输出,而且安装工作非常复杂,其各个继电器之间敏感元件对于气候气温的要求又都不一样,抗干扰能力较弱,因而在传统电气自动化产业中,继电器控制箱难免会市场出现元件失效的现象,给工业产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相比较PLC技术,其应用了最新的抗干扰性强的互联网信号收集装束,通过不同的接线对工业产业链整体实现信号接收,并且在接收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核心已经编纂好的梯形电子数据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语句表和数据功能模块中的编程语言信号源再翻译,以直面的形式对电子计算机前的工作人员,汇报出各程序工作现状,并自动安排相应的信号源反馈,进行工业产业活动的控制。
三、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初探
纵观当前我国各大工业生产活动,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要展开对电气自动化汇总PLC应用的探究,就要首先展开对其相应产业中PLC应用实例的收集。观望当前我国各类工业产业发展中,在电气机械机床控制类行业以PLC为主要核心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较高,其中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行业作为当前最大的工业生产类型之一,其对于PLC技术在自动化电气应用中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广大的汽车技术人员通过对PLC技术的引入,编纂出符合各类机床、液压、电气操作流程,从而在进行汽车相关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汽车质量的各项检验,确保汽车制造中各项设施功能的的齐全,并对相应的汽车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以作之后汽车生产技术的应用讨论经验交流。在我国日常生活中,PLC技术在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交通类信号灯通过引入PLC技术独有的快捷可靠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实现了繁忙阶段下对于交通信号源的反馈工作,并且实现了整个交通系统的运作效率,为当前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在能源产出类行业,PLC技术同样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较多,在煤矿产业进行煤矿外送过程中,不少深挖煤井通过提升机来工作,而PLC技术作为有着快速反应机制和抗性高的特点,其通过控制提升机的中枢信号部位,来实现接收信号处理,再反馈出信号从而推动提升机的工作。极大程度的避免了溜车现象的出现,而且PLC技术独有的编撰程序可以改变提升机的工作速度,从而满足不同矿井不同工作现状情况下的煤矿提升机工作,对于煤矿产业的产出有着极大的意义。
总结,PLC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基于网联网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的双向基础的新型技术,其本身克服了传统控制器中信号反馈处理缓慢的缺陷、抗干扰性弱的缺陷,通过互联网通道实现对整个工业产业链的所有工序阶段信号的收集,在可编纂的程序系统作用下,实现信号的处理、记录工作,随后再以电子计算机为中枢回馈出信号,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新提高,现阶段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展望未来,对于PLC技术我国应当加大研发力度,进而让其在生产生活更多的领域应用,为提高我国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坚波. 关于电气自动化中应用PLC技术的有益探索[J]. 电子制作,2013,.
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调节和控制,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供电的质量。
一、电气工程以及电气自动化概述
目前在高新技术领域内,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就是电气工程。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要想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衡量,十分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全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各行各业它都有涉及,不管是电气开关,还是科技航天,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电力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电力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在新时期,电气自动化进程已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
二、电气工程与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设计原则:具体来讲,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时,首先就是保证电气自动化可以满足生产产品和生产工艺的需求。之后,需要保证足够简单和经济的设计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方案,在设计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时,还需要对机械和电气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目前,大部分的高科技产品以及民用产品,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设计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工艺要求、结构的复杂程度、制造成本等等。在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器元件进行合理选用,这样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可以得到保证。
三、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电气工程中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自动化系统所实现的,这个系统包括很多的组成部分,比如大屏幕中心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其服务器等。它可以实现很多方面的功能,比如经济调度电网的运行,结合电力市场的运营需求,来分析和监控电网运行情况及其安全状态;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时采集,对发电进行自动控制,实时评估电力系统状态,合理进行调度,预测电力负荷,处理和分析电网运行状态以及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在具体实践中,会有很多的电力异常运行或者故障出现于电网运行中,这些故障都是迅速发生的,并且有着特别复杂的因素,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判断和检测,或者是采取了不正确的处理方式,那么设备安全就会受到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而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电网的运行状况,将事故的发生源及时找出来,然后通过分析,采取一系列的促使来进行解决,这样事故就不会出现扩散问题,事故的发生几率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主要由以太网、过程控制单元、运行人员工作站等构成了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分层分布结构一般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过程控制单元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对其他的信号进行直接接收,比如热电阻、电气量、现场变送器、开关量等等,完成了运算处理之后,可以在画面上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这样就可以对执行机构进行直接监控,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各种功能也可以得以实现,比如检测、联锁保护与控制等等。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主要是有机结合了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输技术,原来人工作业模式可以被电气自动化装置或者计算机硬件系统给替代开来,这样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从这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对变电站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和安全状况进行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监控,以此来提高控制的效率。它具有这些特点,原来使用的电磁式装置发展为了微机化的设备,专业操作监视的图像化和智能化就得到了实现。目前,随着微机监控技术的日趋成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四、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的优势
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优势: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一次设备,比如变压器、短路器、发电机等,那么就需要实时检测这些关键的参数,这样监视设备除了要对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反馈之外,还需要对设备中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有效判断,以此来对设备的保养周期进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得到有效延长。
电气自动化应用下电气工程中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在一般情况下,安装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时,需要控制之间的间隔,通常需要有几十米的间隔距离,但是部分甚至需要有几百米,利用大电流控制电缆以及强信号电力电缆来将其连接起来。在设计一次设备的结构时,往往需要对常规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大量的电力信号电缆以及控制电缆就可以被有效的节约下来。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调节和控制,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供电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会日趋成熟,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电力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究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莫家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3,2(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