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研究

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

神经病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可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内容繁多,理论深奥,抽象和立体思维要求高。神经病学具有所涉及的疾病复杂、症状广泛、诊断的依赖性强、疾病严重、病种繁多,是内科中最为复杂的一门学科,相对与其他内科疾病,认识并掌握神经科疾病对研究生来讲有着更高的难度,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比本科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3年时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神经科硕士研究生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道路,总结本科十多年的研究生教学经验,探索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的方法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效果。

1 研究生的理论学习阶段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本科阶段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掌握不多。安排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加强神经病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其次,对神经病学临床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力求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此外,还需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安排学科带头人,结合我科实际科研工作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力求使学生对学科前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临床实践及科研阶段

2.1 在每日的查房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运用多种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1]

在进入临床学习阶段,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重点培养。首先是基本功的培养,所有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参与每日的查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和运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新住院患者,选择典型的常见病例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如何开医嘱,针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相互启发中,使学生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归纳、联系、排除等各种辩证方法来认识本科常见疾病的本质。

2.2 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

查房时还可以提出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翻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充分准备后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运用理论独立进行思维,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寻找以后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的方向。

2.3 加强学生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培养[2]

患者对疾病症状的描述是最确切的,学生可以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详细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同类疾病的共性及特点;而这些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融洽相处,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后,才有机会从患者或其家属处获取病史及体格检查等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才能增长临床知识及经验。因此要教导学生心存救死扶伤的理念,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 这样才能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 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4 定期开展病例讨论

定期对疑难病例及典型病例进行课内大讨论,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准备发言。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首先让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学生分别进行汇报,归纳和分析病人的病史与临床特点,提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并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各种相关的问题。最后由导师总结,结合病例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等。

2.5 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3]

了解新技术,加速知识更新,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观念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时把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尤其是结合本科室的科研临床特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神经科都瞩目的新技术,是脑血管病治疗的焦点。我科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如动脉瘤填塞、颅内支架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组织观看整个操作过程,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疾病。医学生涯要想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必须要培养研究型的医学人才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学术论文文献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科室特色,为其量身订制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进行不同方向的重点技能培训,如研究癫痫及周围神经疾病的学生,加强进行神经肌肉活检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知识的培训,将科室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推向深入,又突显了个人专业研究特色,本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的研究在省内及全国都处于相对领先的低位,对脑血管病感兴趣的同学,加强影像学的学习,并鼓励他们参加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纠纷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急、危重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多,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1]。

1 引发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少数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患者态度生硬,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刺激性语言、强制性的口气、超高的语调、拖沓不清的措词都是引发纠纷的导火索。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

1.2 患者因素少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理解,或对治疗效果及救治的期望值过高,对疾病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恢复不满意,长期大量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导致静脉硬化,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导致静脉损伤,静脉穿刺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不利因素。

1.3 管理方面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常期超负荷运转,尤其在病情急,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等都易发生医患纠纷[2]。

2 避免护理纠纷的管理措施

2.1 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形象 医务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取信于患者的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被动局面。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医务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自律、慎独、敬业和无私奉献。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等边缘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人们高期望值的需要,也才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护士无论做什么操作, 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工作要有严肃、 认真、 一丝不苟的态度。如甘露醇 125 m , l静脉滴注 1次 /6 h , 间隔时间既不能延长, 也不能缩短, 如间隔时间延长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患者可能出现高颅压、 脑疝甚至死亡; 反之, 如果间隔时间缩短,则可能引起脱水、 电解质紊乱、 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静脉滴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如甘露醇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漏到血管外, 量过大、 时间过长, 不仅起不到疗效, 还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感染、 坏死等不良后果, 极易引起护理纠纷。

2.3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功培训,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 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 护士操作较多、 难度较大的是鼻饲术。神经科患者常有意识模糊、 躁动、 痴呆、 深昏迷等, 不能配合操作, 胃管误入气管可能没有任何反应, 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避免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2.4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神经科患者失语、 反应迟钝、 痴呆较常见, 患者情绪易激动,护士与其沟通比较困难。首先, 护士对患者要有爱心, 要主动、 热情,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 主动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其次, 护士还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有资料显示, 操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能融洽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在操作时用礼貌用语, 把沟通与操作结合起来。护士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用规范性语言, 注意说话的语音、 语调, 观察患者的反应, 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护患的和谐, 减少护理纠纷。

2.5 要强化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护理细节重要性的认识 有些药物静脉输液时需要避光, 有时由于护士工作疏忽没有避光,则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甚至引起不良后果;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类药物时, 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随时监测血压, 如速度过快,可引起患者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 死亡。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护患关系的和谐,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细节重要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6 加强业务培训, 逐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新仪器、 新设备、 新疗法的不断增加, 使护理范围不断扩大, 技能不断拓宽,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的进行专科知识、 急救技能及各种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 考核。护士只有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 才能做到预见性护理, 如易躁动、 易抽搐的患者, 首先使用床档及约束带,做好保护措施, 加强巡视,并向其家属交代病情; 要备好牙垫,开口器, 防止舌咬伤, 同时要备好镇静药。护士对疗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突发意外时, 就能忙而不乱,忙而有序, 避免发生事故。

2.7 加强带 教工作的 管理 要选择年资高、 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担任带教老师, 护生与老师一对一, 护生出现差错由带教老师负责,带教老师要做到对护生放手不放眼, 放做不放教,再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把好护理安全关。

2.8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和其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不断提高, 稍不满意就易引发护理纠纷。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 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风险意识、 安全意识, 使其懂法、 知法、 守法,明确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受到法律的制约,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3 小结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神经内科;老年人护理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具有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发展的趋势,而其中低收入、低文化的群体占有相当比例。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国情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老年护理面临机遇和挑战[1]。

1 老年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老年人特有的健康问题 许多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呈下降趋势,患急慢性病的风险在增加,患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比例在增长,患病后痊愈的概率在降低,老年人患病后康复所需要的时间显然比其他年龄段的人们更长。

1.2 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2]。

1.3 老年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老年护理的状况无论从护理专业在整个卫生领域的位置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我国的护理状况与发达的老年型社会国家还存在很大距离。虽然,护理人员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重视病症,特别是急症的治疗护理,轻视人和综合护理的倾向依然存在。

2 神经内科中老年人护理的措施

2.1 头痛 头痛为神经内科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都可引起头痛。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感觉功能减退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逐步下降,对疼痛的阈限提高,所以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有时会贻误抢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在普通疼痛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能够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疼痛伴随症状的观察,以确定疼痛的性质,对老年人更多关心体贴,积极采取措施。主要护理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静、舒适、放松的环境;指导病人做缓慢深呼吸,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年龄层次及兴趣爱好并有利于放松心情的音乐;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鼓励其树立信心;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及物理方法止痛。

2.2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日常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勤换内衣,协助做好口腔护理和大小便护理。由于老年人的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着重观察老年人的身体受压部位,按摩骨突处,必要时使用双通道气垫床,避免发生压疮。加床档,适当约束,保证安全。②饮食护理:对于意识不清的老人给予鼻饲饮食,同时注意营养均衡,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并补充足够的水分。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后坠,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④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与量。

2.3 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可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老年患者除了语言障碍外,其认知功能方面的变化也为我们医患之间的交流增加了难度,因为老年人本身具有注意力下降,容易分心及短时间记忆丧失等特点。①语言康复护理:早期鼓励老年人采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用卡片、笔、本、手势及图片等进行简单的交流。尽量提一些简单问题,鼓励病人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给患者照镜子,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并适时给予表扬。②强调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要做好与老年人的的非语言沟通交流,了解与尊重老年人的个别性和文化背景,观察适合个别老年人的沟通模式。

2.4 感觉障碍 机体对各种形式的刺激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综合征。除了神经科疾病本身所造成的感觉障碍外,老年人因其自身感觉小体及脊髓感觉根有髓神经纤维明显减少,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皮质变薄,神经细胞缺失,其感觉障碍更明显。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受压或机械性刺激;慎用热水袋或冰袋,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50℃;可每天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刺激感觉恢复;也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理疗及针灸。

2.5 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分为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及共济失调等。常常表现为躯体移动障碍,有可能会出现废用综合征。对于活动受限的老年病人,应将日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老年人健侧随手可及处。指导并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入厕、穿脱衣服及洗澡、洗头等,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患者创造一种舒适的修养环境和亲情氛围,并将康复的观念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老年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持患者的良好卧位,将各关节置于功能位,尽量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

3 结论

总之,对神经内科老年实施更细致、周到的适合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将人性化护理充分运用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我们护理事业的发展。

考文献

篇4

1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原因

1.1病区环境病房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未执行探视和陪护人员管理制度,基层医院探视人员多,随时出入频繁,陪护人员多而且个人卫生差,特别是危重患者,有的多达5~6人,容易造成病室内严重污染。

1.2脑卒中的患者居首位卒中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由于吞咽,咳嗽等正常生理反射不同程度地减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下降,易造成误吸,长期卧床患者痰液坠积肺部不易咳出,另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尿管或胃管,

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时,由于黏膜损伤,屏障功能减低,易致肺部,泌尿道,皮肤和胃肠道感染。

1.3个别护理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侵入性操作时,如留置尿管,胃管,静脉置管等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因操作不当至黏膜损伤。

1.4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这与临床上不根据抗生素的应用原则用药,大量长期的应用广谱抗生素,多联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继发二重感染等有关。

1.5住院时间长神经内科患者多,病情重,需长期治疗,全身营养情况、器官功能、免疫抵抗力低下,产生多种并发症的机率增高,因此,获得医院感染的机率增高。2010年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例次率平均6.1%,远远超过了全院平均医院感染例次率(3.29%),是平均医院感染例次率的1.84倍,居医院第一位,与容冰等[1]报道的相一致,说明神经内科高于医院其他病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2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2.1加强病房管理治疗室,办公室及病房,卫生间的拖把标识清晰,不能混用,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晾干备用。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加强保洁人员控感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清洁,消毒,隔离,医疗废物,标准预防等概念,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严格执行保洁制度,地面湿式清扫,床头保持清洁,做到一桌一巾,加强环境管理,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一日两次以上,做好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做好患者出院后终末消毒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治疗,湿化瓶及通气管每日更换,由供应室统一处理,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无菌用水,按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院感控制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力。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原则做到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之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应严格规范洗手。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

2.3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对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患者应加强肺部和皮肤护理,昏迷患者每2h翻身拍背一次,扣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向内的原则,促进痰液排出,发热,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留置尿管患者应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流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动时夹闭引流管,使用专用收集容器,保持尿道口清洁[3]。对于静脉置管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能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1~2次/周,如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导管连接口的清洁,注射前,应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如有血迹污染时应立即更换[4],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输液完毕要正确封管,预防感染发生。气管切口患者2次/d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套管口清洁,及时吸出分泌物。

篇5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视域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A16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人学理论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它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把工匠精神放在它的视域下,有利于我们正确的看待新形势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推动“为了人、解放人、实现人”而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确证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是一种人对自我本质力量展示、确定的内在要求和需要,也是人在对象化活动中寻求超越,把意义赋予对象的精神活动。

首先,工匠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和确证。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的精神,工匠的活动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而不是一种被迫的异化活动。工匠精神不是在异化劳动下的一种活动,这区别于在科学管理与技术控制的现代管理与生产系统。在技术理性主导的生产世界,人变成了被精心人为设计的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被弱化为技术操控系统中被动的生产活动片段。工匠精神体现的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而不是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指导下的被动操作活动。

其次,工匠精神是对人和他的世界的一种超越。工匠精神表达是人的个性感性活动的创造性,而不是一种类本质活动,是一种情怀,是对人自身的创造和超越。工匠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也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确定,工匠精神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商品交换活动中,不应该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而更应该表现为一种对现存状态的创造和超越,产品不仅仅是为了交换,更是一种表达工匠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2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与人的自由与解放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的。在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就有了为他人创造和超越,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就不单单是个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解放活动,而是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意义上实现自由和解放。

3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与民族振兴

(1)为谁培养人与工匠精神。我们要区分作为手工作坊中工匠精神与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的区别,也要把西方现代管理和技术科学背景下的工匠精神与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分开。工匠精神也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就需要我们把它放在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视角下去看待和发扬,这样工匠精神就有了“为谁培养人”的意义和内涵,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也就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工匠精神在视域下就成立为人民、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服务的精神。

(2)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工匠精神。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大趋势,竞争市场的全球化要求我们在看待工匠精神的时候,要把工匠精神放到全球化的现实中去。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需要用艺术家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去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从马克思人学视域来看,现代工匠精神即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要求我们放眼世界,立足全球竞争去培养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新型红专人才”。

(3)怎样培养人与工匠精神。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去培养人,培养具有全球事业和竞争能力的新型红专人才,要让人明白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工匠精神不同于西方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精致利己主义,它有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和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崇高目标。其次,要有进益求精的精神去培养人,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要强调价值培育,也要重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放眼全球,立足现实,着力打造又红又专的新型人才。

总之,马克思人学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理论,科学和价值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人学的视域去解读工匠精神是理论结合实践的需要,也是如何看待工匠精神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张力的必然要求,更是立足于人的实践,为了人、发展人、解放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可以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等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寿斌.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J].江苏教育,2016.(5):28 29 .

[2]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11)06-10

篇6

1 神经内科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设计

护理人员分层:立足于病区的实际,参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学历等指标,将其科学地划分为3层:第1层,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级别以上的职称、学历要求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拥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储备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熟练,责任心与沟通协调能力强。第2层,护理组长,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与主管护师或护师的职称,需要在神经内科的工作时间超过8年,具有极强的责任心、沟通能力与丰富的知识储备。第3层,责任护士,需要是注册护士,具备极强的责任心。除了护士长之外,把护士们有效分为护理大组与小组,组长管理各个责任护士。

2 有效划分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职责

2.1 护士长的岗位职责

全方位地统筹安排病房的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与管理护理质量,加大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质量的监控力度,有效组织三基工作,做好对专科技能的培训。护士长参照管理控制护理质量的评分准则,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并将其贯穿于班组护士的护理策略、流程之中。护士长每星期检查护理的质量,贯彻三级查房机制,从而持续地提升护理质量、构建临床护理教育体系。

2.2 护理组长的岗位职责

护理组长需完成本职工作、全方位管理该班组的护理工作,协调人际关系,协助护士长实施管理行为。并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优化专科护理流程,对医嘱、护嘱进行实时动态追踪,有效落实护理计划,与护士长密切配合,加大对该组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如果组员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不过关,组长需要继续培训,一直到合格为止。

2.3 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

责任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服从组长的调配、安排,护理好患者;接受组长的指导,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订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评估护理的效果,对患者病情了如指掌,根据护理工作的标准、遵循护理流程与技术规范,完成基础或专业化的护理工作。

3 护士的排班模式设计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调整上班时间、实施弹性排班机制。有效地分离病区,将其划分为两个护理大组,4个护理小组;由4名责任护士负责。护士的日班从8:00-16:00,晚班从15:30-22:30,夜班从22:00-次日早8:00;值班时,由一名组长带领3~4名责任护士,护理、治疗本班的患者。责任组长实施全白班制度,轮休时,具有一定资质的替班组长代替责任组长进行工作,节假日要使责任组长的值班得到保障。护士8 h连续工作,在高峰时期增加午间上班的护士,降低出錯率。参照工作量、危重患者的数量实施弹性排班机制,根据情况及时增加护士的数量。

4 神经内科层级护理发挥的优势作用

篇7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失语、肢体偏瘫、老年患者,致残率高、病程较长、病情恢复缓慢、活动不便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单纯的护理操作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1]。我院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介入舒适护理,实现了护理复位的创造性、个体化、整体化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44~82岁,平均为(62.4±4.8)岁。原发病:38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16例颅脑损伤,11例脑卒中,7例癫痫。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情与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管理、导尿护理、常规护理以及护理记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术式护理:①生活护理:因神经内科患者常合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基础生活需要帮助,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善个人清洁卫生管理,帮助其穿脱衣物、洗漱、下床活动等。此外,因患者多需长期卧床休养,故应加强皮肤以及口腔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免发生压疮。对于发生压疮者,应遵医嘱予以用药治疗等。加强饮食指导,增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果,多饮水,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病情康复。②环境护理:加强病房管理,维持病房温湿度适宜,适时开窗通风,确保室内光线充足、通风条件良好。定时进行病房空气以及物体表面消毒。完善病房基础设施,设置阅读栏等,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③心理精神护理:因神经内科患者多需长期住院,且多合并语言表达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在疾病痛苦影响或者受挫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以使其产生被尊重感、重视感、安全感以及满意感。④社会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职业、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人际交往情况等,主动与患者亲友联系,并鼓励其主动来院探望患者,鼓励和支持患者,以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促进病情康复。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以SAS≥35分、SDS≥41分表示焦虑或抑郁状态。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级,以满意和一般之和表示总满意度。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及SA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的SDS及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现代护理常用模式之一,它强调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护理,并实现这些方面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各项护理措施消除各种原因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受,在满足常规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舒适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2]。舒适护理充分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作为最终使命,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最终目标[3]。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受疾病痛苦、长期卧床或治疗、长期康复训练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病理生理变化、负性心理、缺乏正常社会交流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实施舒适护理,强化对基础生活的护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消除其无助感,提高其生活质量。陈娜[4]等认为,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疾病转归等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能够降低外界环境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有利于使其维持愉悦的心态,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改善其心理状态,树立胜病信心,亦有利于病情康复。此外,通过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获得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此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康复,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毅梅.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医疗,2011,30(18):164-165.

[2]李风梅.神经内科舒适护理120例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5):32-33.

篇8

[关键词]半椎板成形;椎管;肿瘤;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08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rtebroplasty in neuro spinal tumor surgery.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spinal tumor treated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half laminectomy and anatomic reduction) and control group (half laminectomy but without anatomic reduction),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incidence of spine deformation and iatrogenic spinal stenosis,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bone fusion time,VAS score and Cobb ang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half laminectomy,half laminectomy and anatomic reduction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neuro spinal tumor surgery,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spinal instability,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pine deformation and iatrogenic spinal steno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Vertebroplasty;Spinal;Tumor;Quality of life

椎管内[瘤,又称为脊髓肿瘤,是一系列发生于脊髓本身、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如硬脊膜、神经根、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胸椎和腰椎部位发生的概率较高,肿瘤组织压迫常可引发患者出现胸背疼痛,随之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2]。1989年Kaemmerlen等[3]首次率先提出半椎板成形方法,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因能迅速缓解椎管内肿瘤压迫性疼痛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后期应用发现存在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并发症[4]。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半椎板切除并解剖复位和椎板切除未复位两种术式在治疗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变形、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了解半椎板成形术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椎管内病变并行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50.57±9.77)岁。所有患者行椎管X线、CT、MRI等检查明确椎管内病变。纳入标准为:①椎管内病变切除术后患者;②椎管内病变诊断明确;③家属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④病历资料,尤其是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恶性病变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基础疾病者;④濒死或脑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均详细知晓本研究主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对象所接受的术式分为实验组(半椎板切除并解剖复位)和对照组(椎板切除未复位)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21±9.64)岁;颈椎肿瘤4例,胸椎肿瘤8例,腰椎肿瘤8例。对照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0.76±9.79)岁;颈椎肿瘤2例,胸椎肿瘤8例,腰椎肿瘤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根据MRI确定的病变部位在其适当的后正中皮肤切口至韧带层。轻缓剥离切口处两侧肌肉,切除必要韧带,显露病变椎体及上下节段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然后在病变关节突内侧3 mm处用铣刀铣开两侧椎板,采用铣刀或摆锯于一侧小关节突内侧及棘突根部半椎板整块切下,后将硬膜囊与硬膜外肿瘤进行仔细分离,从侧后方彻底清除肿瘤。待椎管内病变切除以后,采用微型钛板原位复位固定。对照组则在切除后直接进行切口清理和缝合,不用钛板进行原位复位固定,留置引流管。术后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抗生素7 d,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患者意识清楚后进行卧床休养2个月以上,脊柱通过石膏背心进行外固定[5-6]。

1.3监测指标

患者术后半年行定期椎管X线、CT等检查,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脊柱变形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情况,计算脊柱变形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率。8例胸椎肿瘤患者进行正侧位X线拍片,记录Cobb角[7]。术后半年采用视觉类比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40例患者手术时间125~178 min,平均(142.87±23.45)min;术中出血量210~400 ml,平均(320.79±19.00)ml;输血量250~450 ml,平均(375.90±24.56)ml;骨性融合时间2~4个月,平均(2.76±0.82)个月;术后半年VAS评分1~4分,平均(2.88±0.67)分。实验组骨性融合时间和术后半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者正侧位Cobb角比较

实验组术后侧位Cobb角显著高于术前(P

2.3两组术后脊柱变形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半年分别有2例和4例患者发生脊柱变形,脊柱变形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两组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和15%,两组间脊柱变形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椎管内肿瘤主要通过压迫脊髓和神经而引起机体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疼痛、运动障碍、脊柱畸形等一系列症状。原发性肿瘤每年发生率高达2.5/10万[9]。胸段、腰段椎管内肿瘤的发生率较高,肿瘤的性质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是脊膜瘤、先天性肿瘤、转移瘤和胶质瘤。绝大多数椎管内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式可分为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和椎板开窗显露切除[10],每种术式又可分为前方和后方入路方案。全椎板切除可彻底清除所有肿瘤组织,该术式虽未影响小关节突(无需行内固定术),但破坏了脊柱原有的后柱解剖结构,仍然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11]。半椎板切除术式则适用于肿瘤偏向一侧生长的硬膜外或髓外硬膜下肿瘤,或者用于一些良性的边界清楚未超过中央沟的髓内肿瘤,也可用于髓内病变的活组织检查。采用该手术方式其肿瘤的大小长度可不受限制,可达数个椎体。该术式不仅可有效暴露病变椎板并清除椎管内肿瘤,还可避免椎板过度切除,促进患者预后[12]。半椎板切除术主要的优势在于其切除的椎板范围小,脊柱原有的解剖结构保存比较完整,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

当前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提出了椎板切除后进行复位的这一想法[13],且众多临床研究发现椎板切除后复位对促进骨骼愈合、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李进等[12]于2007年对比研究发现半椎板切除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椎稳定性。徐军等[10]于2014年报道应用半椎板切除后复位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半椎板切除并解剖复位和椎板切除未复位两种术式在治疗椎管内肿瘤术后脊柱变形、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发现实验组骨性融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正位和侧位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与传统椎板切除未复位术比较,半椎板成形术复位在神经外科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维持椎管形态,降低术后脊柱变形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贵怀.椎管内肿瘤[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2):983-985.

[2]高太行,宗少晖,李兵,等.腰椎椎管内肿瘤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9):949-951.

[3]Kaemmerlen P,Thiesse P,Bouvard H,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ses.Technic and results[J].J Radiol,1989,70(10):557-562.

[4]王f博,朱军,柳峰,等.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脊柱稳定性重建方式的选择:单中心5年经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6):537-540.

[5]王忠,苏宁,张晓军,等.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椎板解剖学复位技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5):284-285.

[6]谭海涛,谢兆林,江建中,等.半椎板切除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30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6):509-511.

[7]王磊,祁荣,康全明,等.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矫正率及Cobb角恢复状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4(40):6471-6475.

[8]田雯,沈林林,黄国付,等.电针改善不同病程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和VAS评分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0(4):26-28.

[9]徐启武.积极合理治疗椎管内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1):481-482.

[10]徐军,杜磊,买正军,等.半椎板开窗镜下微创切除椎管内偏侧髓外硬膜下肿瘤[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75-1177.

[11]范涛,赵新岗,孙鹏,等.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附129例报告)[A]//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学术大会[C].2013:871-875.

[12]李进,黄思庆,鞠延,等.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3):139-142.

[13]王忠,苏宁,张晓军,等.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椎板棘突复位技术的应用[A]//2014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C].2014.

[14]应广宇,邢如新,朱永坚,等.椎管内肿瘤行椎板切除与椎板复位重建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初期比较研究[A]//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5.

篇9

【关键词】改良鼻饲 音乐 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7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usic with improved long-term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on the need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effects. Methods The neurology requires long-term tube feeding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5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27 cases. Result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no difference in nasal complications (P> 0.05);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nasal way, the music improved with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method on nurses work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Key words】improved nasal feeding music elderly patients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经口进食而必须经过鼻胃管供给营养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长期鼻饲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采用音乐配合鼻饲最佳的鼻饲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长期鼻饲膳食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

1.2 方法

1.2.1 音乐疗法

嘱家属或亲朋备随身听或MP3等音乐播放设备,经过培训的护士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患者和符合治疗目的的音乐作品,如约翰・施特劳斯的《华尔兹》、舒伯特的歌剧《一些活泼快乐的篇章》、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假日的海滩》、《军港之夜》等优美舒缓的乐曲,也可根据患者个人喜好自行选择。嘱患者凝听音乐时要轻轻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音量40dB左右,播放时间一小时 (包含鼻饲的时间)。

1.2.2 鼻饲置管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江苏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聚氨酯胃管,胃管插入长度改良为55~70cm,即在常规插入45~55cm(从鼻尖-耳垂-剑突)的基础上延长8~10cm。

1.2.3 鼻饲

鼻饲时抬高床头40~50°,意识障碍者头偏向健侧,颈部轻度屈曲。鼻饲完毕后使患者保持改>30min。

1.2.4 鼻饲液的组成和量

每日的膳食组成:牛奶500ml,鸡蛋60g,鸡肉或鱼肉100g,黄豆芽25g,馒头或米饭75g,挂面100g,麦片50g,小米粥450ml(小米100g),各种蔬菜500g,食盐5g,香油5g,水果100g。

1.2.5 鼻饲方式

改良鼻饲方式与常规鼻饲方式所采用的鼻饲管材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均相同。音乐配合改良鼻饲方式:鼻饲之前30分钟至鼻饲之后30分钟播放音乐,每日鼻饲膳食4次,每次450ml,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膳食间隔时间为5h,两次膳食之间喂水或果汁、菜汁300ml,24h鼻饲膳食时间为7:00、12:00、17:00、22:00。常规鼻饲方式每日鼻饲膳食6次,每次300ml,鼻饲前后均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膳食间隔时间为3h,两次膳食之间喂水或果汁、菜汁200ml,24h鼻饲膳食时间为7:00、10:00、13:00、16:00、19:00、22:00.两种鼻饲方式晨起膳食均为牛奶和鸡蛋,22:00膳食均为小米粥。

2 结果

与研究前比较,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音乐配合改良鼻饲和常规鼻饲两种鼻饲方式鼻饲30d后,其营养指标均有提高,P

篇10

【关键词】BD静脉留置针;应用;相关护理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38―02

肾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保证抢救的重要条件,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便, 套管柔软, 留置期间保护静脉, 方便用药, 因此入住我院肾内科病人均告知有建立静脉留置针的必要性, 静脉留置针日使用率达 95% 以上,是保证患者迅速用药, 临时用药的有效措施。我院肾内科自2009年6月临床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0 年 8 月 2012 年 12 月收住肾内科患者200 例, 患者符合观察标准: 神志清楚, 年龄 19~ 93 岁, 大多有住院史, 均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

1.2 材料 选择美国 BD 公司 Pegasus 飞玛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美国 ICU 医疗公司的可来福输液接头, 3M 透明敷贴, 3M 伤口敷料 以上材料已纳入本地医保 50% ~ 100%, 患者无因费用问题而拒绝置管。

1.3操作方法

1.3.1 血管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应避免选择患者肢体及下肢静脉,因其血流缓慢、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3.2 穿刺前的评估

1.3.2.1 护士自身心理状态的评估 护士自身是否镇静,情绪是否稳定。作为一名职业护士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充沛的精力,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掌握正确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1.3.2.2 评估患者血管情况 包括血管的粗细、弹性、直度、位置,应选择较粗弹性好没有弯度避开关节处的血管为宜。

1.3.3 穿刺方法

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先选择好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连接输液管并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后将其夹闭,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内,见血后压低角度(约5°~15°)再进0.2cm,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血管,采用边退芯边置入外套管法,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可顺利通过皮肤,提高穿刺成功率。通常用3M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无菌透明贴固定后,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

1.3.4 封管方法

1.3.4.1 封管液的选择

(1)肝素溶液封管 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静脉留置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可维持抗凝12h)。

(2)生理盐水封管 以较为准确的病例检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封管药物维持时间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证实可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盐水封管,维持时间可达16h。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重患者的封管,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使用范围。目前认为肝素钠盐水优于生理盐水。据报道,用生理盐水10ml或肝素1250U加入5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99%。

1.3.4.2 封管方法的种类及选择

(1)快速封管法 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置液3ml,边推封管液边退注射针,推注2ml余1ml即全部拔出针头,完成封管。由于推射速度较快,避免血液反流至针内,此法应用较多。

(2)输液液体封管法 采用输液器与输入液体封管时。使用等渗溶液或溶液中添加少量药物(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小),其操作简单。易行,减少了操作步骤及感染的机会,减少护士工作量。此法应用较少。

(3)应用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 应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CLC2000型输液时,由于接头自身能产生正压,避免血液返流造成留置针堵塞,可完全取消封管过程。由于操作简单,临床也广泛使用。

2 结果

368 例患者均有效置管, 通畅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 避免了护理人员针刺伤, 患者满意度高, 无严重留置针并发症。我们的置管方法不断改进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本科室对待不同部位及条件的血管, 护士采用不同穿刺法能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二次穿刺的几率。规范导管维护, 预防减少并发症 操作环境要求整洁无灰尘污染, 操作者不允许佩戴假指甲, 操作前、 后实行合格七步洗手法或卫生手消毒双手, 减少感染机会。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中只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勤于观察,就可以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92.

[2] 曾春艳.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4) : 199 - 200.

[3] 陆 梅, 龚进红. 改良式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下旬版, 2006, 22( 9) : 44.

[4] 石理霞. 穿刺技巧与血管充盈度对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 专科版, 2012( 2) : 154 - 155.

[5] 杨顺秋, 张 静, 凌云霞, 等.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 护理杂志, 2007, 24( 7A) : 22 - 24.

[6] 苗 琳. 留置针针芯不同拔出方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比较[J].安徽医药, 2012, 16( 3) : 405 -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