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在当前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中,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从管理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变,合理定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为广大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i确立就业指导工作的3个服务主体,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近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学校逐步确立了“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3个服务主体,即把“毕业生能否找到最满愈的单位”、“毕业生家长能否得到最满愈的(投资)回报”、“用人单位能否招到最满意的学生”作为衡盘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是否到位的重要评价标准。
毕业生作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第一个主体,也是学校服务的重点对象。我们不能仅仅将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和一、两次的动员大会,而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拓展我们的工作领域。如为了使应届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独立上岗工作,同时也减少学生的就业成本和用人单位在今后工作中的用工(培训)成本,学校根据医药卫生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制定并实施了毕业生就业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的第九章“就业准备”、第十章“择业技巧”等教学内容与毕业班学生的上岗培训内容相结合;在这个培训计划中,就毕业生即将面临的双选会,开设了面试技巧、推荐资料的准备及制作等课程节对由于专业课教材的局限性导致在校所学理论滞后于企业实际要求等间题,及时增加了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址管理规范(GSP)、非处方药营销ROTC)、医药商品购销员服务规范等目前医药卫生行业新增和所急需的内容;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上岗培训,使其取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即中职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证书,高职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 证书,药学、医药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参加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参加药物制剂工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药品检验专业学生参加药物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培训。
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二个主体是毕业生家长。许多学校往往忽视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和潜在作用。我校曾经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过间卷调查,其中在选“你的择业目标最终确定人选”的选项中.选“学生本人”的占21% ,选“学生家长”的占70%a ,选“朋友、亲属等”的占9%,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大多数还是毕业生家长在做主、在择业,如果不做好毕业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更新他们的择业观念,我们的就业工作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障碍。为此,学校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多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通报当前医药卫生行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帮助家长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消除家长“怕孩子到外地工作”、“求稳怕变”等思想顾虑,形成了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自主择业的模式。
任何一名毕业生最终花落谁家,决定权还是在用人单位。学校应紧紧抓住第三个服务主体,全方位地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为了使用人单位能够在我校每年一次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上挑选到满意的学生,同时也使毕业生能更加详细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在每年双选会前的1个月,学校积极与各医药卫生单位联系,安排时间诚邀他们来校举办推荐说明会,介绍用人单位情况和相关招聘的专业要求和岗位要求。此举不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宜传与展示白身形象的机会,也减少了毕业生在择业中的盲目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树立‘.服务十指导十管理”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增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愈识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抓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促水平。管理的好坏,管理的成功与否,的确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逐显主导地位,服务的理念也逐步走上管理的大舞台。而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前几年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管理+服务”的口号,第一次把服务这个理念融人其中。如今,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人,我们将“管理十服务”模式调整为“服务十指导十管理”模式。刚开始有的同志还不太理解,他们简单地认为“不就是加了一个指导吗”,“不就是把服务的位置前移了吗”,“以前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也是在管理中提供服务吗”。对于种种疑问,我们的解释是:把服务放在就业指导工作的首位,不仅是一个位里的变化,更是一种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管理意识的变化。
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服务,服务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有服务意识,要本着服务的宗旨去管理,而不是在管理中去服务。虽然是一个位里的调换,但其中的离意却更加深远,内容却更加丰富,要求却更加严格。对此,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对“服务”、“指导”这个概念,予以了重新的解释和定位,即服务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同志,要以极大的热情和对学生、对学校高度负贵的态度,放下架子,摆正位里,全方位地为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指导是服务意识转变为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体现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也要体现为对毕业生家长就业观念的引导;不仅体现为对毕业生择业技巧的指导,也要体现为对毕业生在就业政策理解、机遇把握等方面的辅导。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校上下都牢固树立了浓厚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质性地迈出了一大步。
3把服务愈识触入就业指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要将服务意识融人就业指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长的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配置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制定了(毕业生实习管理规定》、《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指导和领导。
在服务措施上,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就业指导工作十大举措,即:(1)印制《毕业生推荐书》。(2)印制《毕业生就业指南》。(3)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4)实施优秀毕业生校长推荐信制度。(5 )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6)邀请医药卫生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推荐说明会。(7)举办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8)开辟就业信息专栏,印发《就业信息简报》o (9)举办毕业生家长就业信息会。(10)实施毕业班学生就业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
篇2
关键词 教学计划 中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是卫生职业教育中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旧的教学计划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方向性偏差,认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阶段仍是过渡性教育,为继续升学做准备,因此普通文化课所占的权重过大,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专业特色,使课程设置和内容更适合实际需求
中药学专业的学科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部分。必修课又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及专业课;选修课又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我们在编制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时优化了课程结构,如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合并为“基础化学”;“中药学”与“方剂学”合并为“中药与方剂学”;“人体解剖生理”与“药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成“西药商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分别改成“药材鉴定技术”与“中药炮制技术”。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了一些以前未开设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药品销售技巧能》等新兴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了实用性,如英语课加强了听力、口语的训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实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有机结合的大学科概念;并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互补,达到各类课程间的交叉掺透融合,把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这样的调整更符合新形势下医药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
调整学时数,推行学分制改革
教学计划的另一个内容是课时分配。目前中职学校也在大力推行学分制改革,学分是学科权重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科的课时分配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权重,在教学计划中以学分的多少来决定学科的课时分配。
在这一教学计划中,我们对普通文化课的课时作了较大的缩减,大幅度地增加了生产实习的课时分配,从原来的半年的生产实习改为1年的生产实习,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进入角色。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取得170个学分即可提前毕业。新教学计划与学分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科设置比较合理,学科的权重与学分分配恰当,对构建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进一步开展弹性学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
新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制定我校的中药学专业新教学计划之前,我们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并及时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在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药学工作者这一总体认识下,确定了新教学计划的总体思路。
建立模块式课程设置结构,反映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我校现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高职的升学考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新教学计划采用了“宽基础、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宽基础一般由文化基础类(含工具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组成,注重奠定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活模块”是针对某专业的每个职业岗位的定向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该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专业岗位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既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就业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升学问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新教学计划构建了目标明确、系统化、相对独立并贯穿于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不低于1∶1,其中毕业实习时间累计1学年。实践性教学制订了严格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等,规定学生必须通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综合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针对目前毕业就业方向,我们在实习前安排了1周的强化周训练,要求学生在中药原药材与饮片的识别上不少于300种,以及对处方分析进行强化训练,经过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一个学分。
综上所述,只有对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教学计划,才能使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们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
篇3
[摘 要] 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设计具有时代性和素质性的生药学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生药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需求;生药学;教学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30- 02
0 前 言
2015年11月17日教育部下发了教学[2015]12号《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中第十二条指出“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要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出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由于中药产业的生产、管理、营销一线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生产、管理、营销岗位职业技能,在生药学课程学习中根据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设置专门化的教学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增强适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式的把握,和自我定位的意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中药学人才。
1 生药学专业学生面临的现状
生药学是佳木斯大学药学院药学本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生药学硕士点也是我校最早建立的硕士授权点之一,学生毕业后适合于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房等单位从事中药药品生产、经营、中药学服务等工作,也可以在药品检验监督部门从事中药检验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其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出现了就业难,不好找工作的问题,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对应用型人才高要求的不断增强,有必要构建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药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医药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习生药学课程毕业后要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包括研究与开发领域中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能力。医院、医药企业及药厂等单位,所能提供都是一些基层职位,例如去医院中药房的工作内容就是调剂(抓药),制剂室就是制药,企业一般先会分到下属药店做销售人员,根据表现才会逐步转到管理岗位,药厂也要先去生产一线做技术工作,这些都是基层的工作,也是很多本科生难以接受的工作,因为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一旦熟悉了长时间干下去又会感觉很枯燥,而且一些职位需要一定交际能力,但待遇普遍不是很高。很多本科生感觉自己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结果要做这些以前都是初中、中专毕业的人员做的工作,拿着相对来说“微薄”的工资,很辛苦。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医药销售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几乎没有门槛,靠的就是一张嘴,也就是所谓交际能力,而且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定,因为工作就是到各个医院或者药店去跑业务,不管什么时候去,也不管在这上面花多长时间,只要每个月都能完成上级分配给的业务,就能拿到基本的工资,多出来的业绩算额外收入。基于就业需求,对生药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对生药学课程的改革
(1)以总论学习为例,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和多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学生在学习生药学总论中明确毕业后合适的工作岗位,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多种活动,对于生药学总论内容,在讲授生药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讲授中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中药品种来源混乱,质量标准低下,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资源匮乏等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药行业发展中的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增强学生传承发扬中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思考未来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创新能力。
(2)中药材鉴别人才后继乏人,无论是药材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不缺少擅长仪器分析检测的毕业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生药学人才,形成了提升本专业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均具有良好前景,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对总论的讲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熟悉学科特点,掌握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重要性,确定努力的方向,对个人未来发展树立信心,为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各论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抓住药材鉴别的要点,是生药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并重视经验术语的应用就是一条很好的捷径。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经验术语,更追求掌握现代技术手段来鉴别药材,而前人总结的经验术语是对药材特征描述的生动概括,是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最重要特点,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如大黄的星点;黄芪的心;贝母的 怀中抱月;党参的狮子头;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J,紧皮细纹珍珠须等等。这些术语使零散复杂的描述变得清晰而简单,易于掌握,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对于传统的鉴别经验,要作为宝贵的财富来珍视,在较好地保留继承的基础上,再谈合理的发扬光大。
(4)注重通过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注重以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主要价值取向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在课堂上适当播放药材相关视频短片,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对吉林省万良县人参市场的介绍,从来源到采收,从鉴别到市场,使学生对人参尤其是野山参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还专程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实地考察,制作短片,让学生了解药材交易中心的规模概况,
(5)针对生药学内容特点,借助图文并茂的生药学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锻炼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硬的药材鉴别本领,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积累经验的。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大幅增加实验课所占比例,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实验课的设计上,将部分实验课由验证型改为研究型,原有的生药学实验是已知药材名称,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查找药材的鉴别特征,在学期期末,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学习,在已经具有初步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开展研究型实验 根据镜下观察的特征,来判断药材名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把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的检索系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鉴别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
(6)实验课之余,生药实验室长期开放,配备多种生药标本,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认药;或者把若干易混淆品种混合打包,以供学生比较辨别;带领学生走访药材市场,实地考察认药,就地讲解;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了解中药行业的状况。适时开展小型认药比赛,激励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课教学的巩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3 结 语
配合教育部全力实施工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计划,可以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未来走入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使得药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毕业后从事中药相关专业的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和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就业率,满足中药行业人才需求,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7-01-18
篇4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68
生药(crude drug)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具有“生货原药”之意。《生药学》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生药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而对于高职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同时,该课程需要记忆的量相对很大,所以从考试成绩来看,不是很理想。追溯生药学发展的近200 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2]。但是,如今高职《生药学》教学仍然沿袭着多少年不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笔者从事《生药学》教学工作,期望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通过教学革新,以期提高《生药学》的教学效果。
1 高职《生药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
《生药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有着很多的重复性,虽然在生药与中药概念之间以是否将中医传统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区别,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基本一直,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这两个课程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将生药和中药等同概念。
1.2 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以往《生药学》教学着重讲解生药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三大块,格式体例一致,极易产生学习疲倦感。《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目前该学科教学主要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并未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上仍然是在教传统的药材鉴别,重点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占据90%以上的课时量,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识别生药。现有相似药材的横向对比研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了后一种生药内容忘记前一种内容,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很低下。
教学形式即使在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后,也无非是手上那个生药标本,然后按部就班的对照鉴别要点一一核对,进行记忆。由于体例一直,很多药材描述的术语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对学习记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实验项目过于简单
目前生药实践教学普遍出现的现况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差,学习的过程仅仅停留在模仿上,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项目往往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划分,设置10个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若干个生药品种,然对对照课本对各味要进行讲解,提出每个药的鉴别要点,按照书本的鉴别方法和步骤,将课本的鉴别要点逐一的按照老师规定的格式抄录到实验报告上,这样项目实训就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对生药实验也就麻木了,所谓知其然不知情所以然也,到学期末也仅仅是将短时间的记忆内容的重现,对个人技能的掌握没有带来有效的帮助。
2 《生药学》教学思考与实践
2.1 明确《生药学》培养目标和任务
《生药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药进行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同时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对于高职《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课时数和学生基础知识的闲置,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生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方面,同时适度拓展到现代生药质量标准和控制综合技能的学习,重在方法的掌握,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遗传标记法等新的鉴别手段引入教学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前预习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讲诉中药小故事。比如夏枯草的小故事,秀才的母亲得了瘰疬,巧遇与郎中,郎中让他上山采摘长圆形叶子、开紫花,枯萎时如麦穗的野草,还告诉他这种中药一过夏天就没有了。如此的小故事,不光描述了夏枯草的植物形态、功能主治,也包括该药材命名的又来。如此通过一则小故事将该药材的大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够记住了。实现预习、药材形状、采收、功能主治的学习和掌握。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优化教学内容
我院《生药学》教学团队根据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突出生药学的实用性,面对市场中生药(中药)品种混杂,来源多样,企业急需能够对生药的真伪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特别擅长与常规性状鉴别的技能。着力培养传统鉴别技能。同时,针对市场中伪品,如提取过挥发油的薄荷,能够通过一定的理化鉴别与真品进行鉴别。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提高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
2.4 教学方法多元话
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主体,努力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生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学结合板书可以保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最大信息量;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能够是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生药的方法和内容;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互动式教学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学院生药学教学团队作了多次研讨,比如在进行皮类生药厚朴的教学时,将药材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让小组同学根据其性状鉴别的方法,仔细观察厚朴的形状、外表面的颜色、表面附属物,是否存在结晶物,感受厚朴的质地,内表面的颜色,是否能刻画出油痕,观察折断面的特征,通过鼻闻、口尝去感受药材的气味,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现场描述厚朴的鉴别要点,由主讲教师进对学生描述内容进行点评和知识补充,对没有观察到的鉴别要点由老师引导再次进行认真观察[3]。
2.5 建设口袋标本馆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精选具有典型性状特点和显微特点的生药品种作为大纲内容。教学形式以理实一体话教学,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教师在授课时将生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药标本分发给每个同学,由学生自己选择具有显著特征的标本进行封装、收藏,这样极大的增加学生接触生药标本的机会。学生能够用看、摸、嗅、尝等方式进行生药学习,从而能更好地辨别和拓展各生药的性状、来源、成分、功效及应用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6 充分利用我院百草园与中药标本馆
植物园的40余种本地道地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原植物的形态和形状特征,同时也对植物种植、产地采收以及其生长环境和资源现状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本院标本馆已有生药标本800余种,其中包括水浸标本、腊叶标本和常见生药药材标本,涵盖所有生药药物的用药部位类型。该场地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第一场所,为课堂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小结
在高职《生药学》的日常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并结合传统生药教学基本功,注重互动、启发式教学,理实一体话的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百草园和生药标本馆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口袋标本馆工程,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艳娜,赵芮,李文静等.发挥中药标本馆对《生药学》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J].科学教育,2015(08):243.
篇5
关键词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临床技师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医师,成为目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词的综合体,涵盖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中医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是过去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教育方式[1]。依据国际教育标准(ISCED)的分类方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准备”的教育范畴,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是专科医师,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够从事中医药服务事业的专业人员。中医护理、中医保健、中医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剧增,这为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业岗位,也明确了中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要求,就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熟练医疗保健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从而为中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设置等提供依据。
二、中医高职实训模块的设置
中医实训是以中医理论课程为指导,以中医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医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实训课程不同的是,高职实训课程以实用、熟练、模拟为标准,力求学生通过实训在理解中医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娴熟的进行医疗保健各类技能的正确操作,达到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将实训分成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中医社区实习模块等五大模块,并实施实训单独考核评定的机制,确保实训课程的培养质量,避免以往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训考核的弊端。
(一)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以中医传统文化概论、五运六气选读、古诗词赏析等文化积淀课程和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中医理论课程为主线,以学校运气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节气气候特点图片展、诗词创作大赛、运气推演罗盘制作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气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生活中凝练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其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健康维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
随着国家对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的大力开发,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与中药,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让学生认药识药是运用药食调节人体的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医药市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药鉴别也尤为重要,而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也是影响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以中药学、中药鉴别学、方剂与中成药等课程为主线,以学校七星百草园教学基地、模拟药房、方剂实训室等为平台,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物种属分类、采摘季节、入药部位到药物炮制处理、真假药物鉴别、不同药物煎煮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完成学业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后,能快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满足了医疗服务机构及药企对中医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
对于中医高职学生而言,护理与急救是其专业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医急救则是医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块,以中医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将中医护理学、中医急救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级别病人饮食、饮水、卫生及保健、心肺复苏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哮喘病等临床常见病病人护理进行实战考核,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与急救知识要点的掌握。
(四)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
中医针灸与推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类中医学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学生从 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因此,该模块将中医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疗等医疗技能作为重要的实训点。以经络腧穴、推拿手法等课程为主线,以模拟病房为平台,采用模拟病人和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间可以通过互换体验式方法练习手法,感受治疗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达到实训教学的训练目的。
(五)中医社区实习模块
经过模拟医院的系统训练,学生全面掌握了规范的医疗服务技能,实战是检验和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与多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实习可以通过实战,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医疗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实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实习的典型录像在班级内展示,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学习,并进一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实训效果。
三、模块管理及考评机制
(一)实训课程独立开设
目前大部分中医高职教学中,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0%下调至50%,实训课由30%上调至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2]。以往的实训课程都是与理论课融合在一起的,每门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这样的教学优势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训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而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培养中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科医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要加大中医高职课程的改革,将中医实训课单独开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成系统的训练机制,在整体教学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训课程的整合。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独立,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优势是将实训形成体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一定要保证实践教学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是适用于实训课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对实训每个操作点的针对性评价。在实训课程独立开设伊始,课程组将每学时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操作点进行赋分和标准制定,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10~15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学期将每单元成绩综合后占本课程成绩的80%,加入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20%,总分作为学生一学期实训课程的最终分数。这种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日常实训环节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社会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中医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实训课程的管理,学生的医疗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实训课程模块化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学校跟踪式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意见反馈的调研工作,并与传统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用人单位中有区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机构、私营及个体中医门诊等,基本满意度达92.3%,较2012年调研的基本满意度74.6%高出近20个百分点。首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投入工作的状态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反映毕业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诊疗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简单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保健。其次,用人单位反馈,本届毕业生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能运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解答常见医疗问题。第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自信心,较以往学生能更快的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综上,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拥有了从业的信心,也能够从容的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全面的医疗技能也赢得了被服务人群的认同。
参 考 文 献
[1]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教育,2005(2):68-71.
[2]王录军,姬水英,牛菲,等.中医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distinc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from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f the file spirit of“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and the education idea of“six melting, eight together”, TCM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provid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篇6
【关键词】 三甲;中药部门;药事管理规范;探讨
我院现为深圳东部最大型的综合医疗机构,因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极具膨胀,正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满足当地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2006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中药管理,深圳市卫生局制定了《深圳市医疗机构“放心中药房”Ⅱ期建设评估标准》,我院已于2009年第一批顺利通过了该项评审。在医院创三甲的过程中,对已通过深圳放心中药房Ⅱ期建设评估的中药部门同样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药剂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中药部门建设标准管理内容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细致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改进,对我院中药药事发展有了较大的促进。
本文对我院中药药事管理规范的确立和执行改进进行了探讨,希望文中提出的部分建议能为医疗机构中药部门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些有益的借鉴。
1药事管理规范来源《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以下简称为基本标准)、《广东省医院等级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综合医院)》(以下简称为分级标准)、《深圳市医疗机构“放心中药房”Ⅱ期建设评估标准》(以下简称为放心中药房标准)、《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参考正在修订并即将颁布《广东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广东省综合医院药学部门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药房建设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库建设规范》等多个规范。
在前三项规范标准对三级综合医院中药药事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我科参照其余规范内容补充整理,最终制定出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中药药事管理规范,主要项目和内容分为:(1)中药行政和分级管理;(2)场地设施管理;(3)药品质量管理;(4)处方管理;(5)中药临床药学与科教工作。
2中药药事管理规范项目内容与持续改进措施
2.1中药行政和分级管理(见表一)
表一中药行政和分级管理标准
基本标准 分级标准 放心中药房标准 我院管理规范
部门设置 中药饮片调剂组
中成药调剂组
库房采购组 无具体要求 中药房、中药煎药室、中药库、中药炮制室、中药制剂室 药学部的中药科:中药房、
中药煎药室、中药库
药学部门分管中药的负责人任职资格 副主任中药师以上 副主任中药师以上 副主任中药师以上 副主任中药师以上
小组组长 主管中药师以上 调剂室负责人应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 无具体要求 主管中药师以上
调剂、制剂、药库技术岗位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 中药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取得药师或以上专业职称
处方审核、发药核对 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配备与其任务相适应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 药师任职资格
药品咨询、临床药师、不良反应监测 无具体规定 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无具体规定 药学本科或以上学历 主管药师或以上专业职称
采购人员 库房采购组负责人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 无具体规定 中药士以上 库房采购组负责人主管中药师以上;采购员药士以上
饮片质量验收人 中级以上职称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要求 中级以上职称
煎药室人员 中药师负责;煎药人员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 无具体规定 中药师(士)负责;
煎药人员具备上岗证 中药师负责;
煎药人员具备上岗证
技术人员结构 三级医院中药房专科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不低于50% 综合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8%;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应≥30% 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8%;专科以上≥50%;本科以上≥30%;全部具备上岗资格。
临床药学部门 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中药临床药学人员 无具体规定 鼓励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设置一名以上中药临床药学人员
药事管理委员会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有中药技术人员参与 有中药技术人员参与
由表一可见,三个管理规范标准的要求各有内容,综合汇总后制定我院规范,根据我院中药部门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如下:
部门设置:1. 中药房应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成立中药科,下设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我院现有中药饮片调剂组、库房采购组,无中成药调剂组,中药调剂归于西药调剂组管理,极不合理。整改中包括申请必要的中成药调剂场地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满足成立中成药调剂组需要。2. 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中药制剂室。我院已符合相关要求,在现有制剂室条件完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中药制剂的申报工作。
中药部门负责人:应为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我院现为中级专业人员,不符合三个标准的规定,为保证管理质量,需要新的人事任命。
中药药学人员配备:结合多个标准的要求,调整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8%,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不低于50%,本科以上学历的≥30%,全部具备上岗资格。我院中药人员现有技术人员全部具备上岗资格,占药学人员比例为22.4%不达标,专科以上达61.5%符合标准,本科以上9%远远不符合要求,需申请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调剂人员:应由中药师以上人员审核处方。我院已满足此项要求。
采购人员:根据三项要求,将我院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规定为主管中药师以上,采购员药士以上。可满足该标准。
中药煎药室:由中药师以上人员负责,煎药人员经过本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已符合该标准。
临床药学部门:我院已设置一名以上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参与临床会诊、门急诊处方的日常点评工作和社康中药药剂检查等工作。
药事管理委员会:已更名为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我院已符合相关要求。
2.2场地设备管理(见表二)
表二场地设备管理标准
基本标准 分级标准 放心中药房标准 我院管理规范
调剂室面积 不低于80 m2 不得少于100 m2(含二级库),日饮片处方数超过100张时,每增加20张处方应该增加6 m2 中药房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中药房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并配备相应的除尘设备
药品品种 常用中药饮片500种 800床位以上的医院中成药品规数≤300种 药品供应品种满足>95%临床需要 常用中药饮片500种;
中成药品规数≤300种;
满足>95%临床需要
调剂室设备 药斗、调剂台、电子秤、小型粉碎机、冷藏柜、新风除尘设备、药戥、铜缸、贵重药品柜、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小型煅炉烘干机、消毒锅、标准筛 无具体要求 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参照国家基本标准要求
储存设备 除湿机、通风设备、冷藏柜或冷库、药架 无具体要求 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参照国家基本标准要求
中成药调剂室 面积不低于60 m2
药架(药品柜)、贵重药品柜、冷藏柜 无具体规定 中药房面积按《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范》和《中药处方和调剂规范》执行 面积不低于60 m2
药架(药品柜)、贵重药品柜、冷藏柜
中成药仓库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中药库总面积不少于200 m2 中药库总面积不少于200 m2
中草药库 无具体规定 中西药库总面积面积不得低于350 m2 中药库总面积不少于200 m2 总面积不少于50 m2
煎药室 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 无具体规定 煎药间、清洗间、冰箱、
量杯、过滤器、计时器、储药器、药瓶器 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煎药间、清洗间、冰箱、
量杯、过滤器、计时器、储药器、药瓶器
《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库建设规范》内容:中药房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中草药库总面积不少于50 m2,,并配备相应的除尘设备。开展TPM、临床药学等其它业务的,应按要求另行设置。
中药调剂室:我院饮片调剂室面积只有100m2,无法到达标准,需申请必要场地。常用中药饮片为300多种不达标;需配备小型粉碎机、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小型煅炉烘干机、消毒锅、标准筛等设备。中成药现归西药调剂组管理,无单独调剂室,不合理。
中药仓库:中药库总面积不少于200 m2,不达标;中成药属西药库管理,不合理,需单独设立。其余符合相关规定。
煎药室:符合相关规定。
2.3药品质量管理(见表三)
表三药品质量管理标准
基本标准 分级标准 放心中药房标准 我院管理规范
规章制度 人员岗位责任制、药品采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等 无具体制度
项目要求 中药药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药品(中药)采购工作制度、中药库工作制度、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医疗用毒性中药管理制度、中药品管理制度、各级中药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制度、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等 参照放心中药房标准
中药调剂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医院中药调剂规程、等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1.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记录完整。
2.饮片贮存符合要求,无串斗或霉变,虫蛀等不合格药材。
3.饮片质量,称量符合规定,每剂误差≤±5%。(抽查5剂中药饮片方剂) 1.中药饮片调剂等候时间≤20分钟
2.应向病人提供药品价格清单
3. 正确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中药饮片应一秤一药,不得以手代称,应当以等量递减的方法准确调配。调剂重量误差〈±5%〉
4. 调剂复核率100%
5. 调剂室标识明显,药价表、调剂标准规范和工作制度要上墙,设有用药知识宣传栏;中药包装符合有关要求
6.调剂室内无伪、劣药(包括中药饮片霉变、虫蛀、结串、走油等),如有发现应及时退回药库并记载,中药饮片调剂室内无串斗和落地药品
7. 协定处方应经药事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备案。
8. 毒麻药品、贵重药品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毒麻处方合格率100%。
9. 有差错事故登记、原因分析、处理意见
10. 调剂人员必须衣帽整洁、文明热情,操作迅速、熟练、准确
11. 建立院内外医、患监督组织,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评议活动 参照放心中药房标准。增加每月盘存金额不超过库存金额的±0.5%
中药采购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医院中药调剂规程、等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1.有药品采购,验收,贮存,配发管理制度和流程,记录完整,准确。
2. 有药品召回制度。 1.以用药目录为依据,购药计划经中药分管主任审批
2. 在确保药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从证照齐全的企业购进药品;购的中成药必须有生产厂家、正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的合格药品,采购进口药口必须提供有关文件
3. 采购人员建立工作日志,记录每次采购工作情况,日记内容应至少包括:日期、药品名称、来源地、数量、采购人;妥善保管每次采购计划和审批手续
4. 采购药品实行进药单位、购入品种与数量、购入各品种价格“三公开”,并每季度向药事委员会备案,年终有书面总结
5. 药品采购实行采购、质量验收、药品付款“三分离”管理制度,单位药事委员会行使对药品采购的监督权,建立药品购销记录制度与客户档案
6. 采购中药材、饮片必须遵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包装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以放心中药房标准为具体执行标准
中药库房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规范等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1.批分装应有专用区域,制定有药品分装制度和操作规程,分装记录齐全,有核对清场记录。开封后存放的药品管理规范,在有效期内的保存期不得超过半年
2.建立药事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药库和调剂室有库存药品实时管理系统,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处方用药技术支持系统 1.供应品种(含炮制品),满足>95%临床需要;
2.差错率<1%
3. 库存药品保管完好率中成药、饮片95%(金额)
3. 药品报损率:中成药 <0.5%,饮片<1%(金额)
4. 库存药品应帐物相符,中成药应达100%,饮片实重±5%
5. 建立提前向临床通报库存药品有效期并及时指导用药制度
6. 强化药库规章制度管理
7. 药品存放要求:分类定位,整齐有序
8. 强化药品质量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 以放心中药房标准为具体执行标准。增加中药饮片逐步实行按批号管理
中药煎药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 医院中药煎药规范等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设置有煎药室的医院,应建立煎药质量管理制度和煎药操作规程;中药煎药人员经过本机构培训考核,特证上岗;有质量管理制度。 1.煎药操作规程:煎药室严格按医嘱和操作规程煎药,煎药器符合要求,煎煮过程准确无误;掌握一般药物煎药法和特殊药物的煎熬法
2. 质量、技术基本要求:药渣煎透度合格率≥90%,实地抽查10剂药渣,不达90%以上不得分;药汁浓度合格率≥90%,地抽查10剂药液,低于90%不得分;住院病人对中药汤剂质量满意度≥93%,病房询问10位住院病人,满意度90%以下不得分
3. 掌握煎药的注意事项:领药、煎药、装药、送药时要认真核对与复写的原始处方(或清单)是否相符;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不按医嘱煎煮不得分;内服药与外用药应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容器严格区分和标示;煎好的药液一定要装入经过清洗和高温消毒的容器,严防污染;药渣保存24小时备查
4. 管理制度:煎药室归中药部门管理;每月召开一次煎药人员会议,分析煎药质量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做好记录;药剂部门指定一名中药师(士)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煎药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建立煎药人员每半年体检档案,无传染病者上岗;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煎药人员煎药前保持手的清洁并穿戴专用工作衣帽;依情况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中药煎药室操作规程》,并张贴上墙;住院病人的煎药剂附有复写的原始处方,煎药人员认真做好核对、签收、登记、送药工作;护士领取煎药要经复核、登记、签收,新入院和急重病人的药剂应即领、即煎、即送(取),并有制度、记录;传染病人用过的盛药器须经高温消毒,传染病房盛药器与普通病房分开;加强煎药的质控和监测工作,至少每月一次对煎药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建立业务指导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药剂科主管煎药人员的负责人有半年业务总结、考核和评价。 以放心中药房标准为具体执行规范
中药部门应选择有信义的供货单位[1],坚持从合法的、规模大的GSP达标的药材公司或GMP达标的饮片加工厂作为主渠道购入中药饮片,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
2.4 处方管理(见表四)
表四处方管理标准
基本标准 分级标准 放心中药房标准 我院管理规范
审核处方人员 无具体规定 中级以上职称 按《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和调剂规范》执行 中级以上职称
处方管理标准 无具体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中药处方和调剂规范》 《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处方点评要求 无具体规定 1)处方点评专家组和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3)点评实例:月度门诊处方点评情况报告;月度病历评价情况报告。
4)点评范围:医院所有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的处方(包括医嘱单);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评价。
5)点评指标: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合理处方百分率
6)点评结果: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用药不适宜,超常等三类处方)
7)对中药饮片处方,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单独评价,重点是配伍和超剂量用药处方的评价。 符合《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和调剂规范》的规定 以分级标准为具体执行规范
表四可见,处方点评要求在分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较为详尽,依据此标准,我院中药方面制定点评中成药处方为主的标准,主管以上中药师每月参加药剂科和医务科共同组织的门急诊处方常规点评工作,点评结果每季度及时在院内网络公布,奖惩分明。中药饮片点评以调剂部门审核为主,将按规范要求以每季度单独点评的方式进行。
2.5中药临床药学与科教工作(见表五)
表五中药临床药学与科教工作
基本标准 分级标准 放心中药房标准 我院管理规范
继续教育 无具体规定,要求有在职教育培训制度 三基教育和专业培训≥6次/年,考核成绩合格 符合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达标要求 专业培训每年≥6次;
三基考核每年≥1次;
中级以上人员每年继教总学分≥25分;
初级人员每年继教总学分≥20分或90学时。
中药临床药学 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临床药学人员 无中药临床药师的具体要求 鼓励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鼓励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科研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要求医疗机构创造条件支持中药学研究工作 科教奖励
专利、学术论文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加分项目 科教奖励
继续教育:每年100%完成达标任务。
中药临床药学:积极引进中药临床药师,鼓励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科研:积极鼓励科室技术人员申报,科教奖励,并在人员、时间、设备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和必要条件。
专利、学术论文:科教奖励。
3讨论
3.1多个标准规范各有侧重,综合这些规范内容的大小细节部分,可以让中药部门在各个环节有依可循做到最佳。
3.2本院中药房建设标准的制定,也为本部门在场地设施、人员配备、临床医疗质量服务方面都有加强,一定的人员素质和配备是工作质量的前期保证。多个标准关于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和比例均无具体要求,笔者查阅文献[2]后认为,根据卫生部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89号),一般综合医院的中药药剂人员按中医师: 中药技术人员= 1∶1.5~2.0的设置的提法较为适宜。
3.3目前医院处方点评普遍侧重西药方面,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与西药处方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应大力推进中药部门信息化管理,优化电子处方系统,避免管理上的漏洞。[3]
3.4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目前仍以西药为主,对中药临床学的开展还属于鼓励加分阶段。目前,加大对中药处方特别是中成药门急诊处方、病历分析监控、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等,可以作为中药临床质量监控的日常项目来开展。
3.5因人员、设备条件等因素,中医药科研学术活动在基层综合医疗机构普遍薄弱,如何大力开展科教工作仍是道难题。
参考文献
[1] 相聪坤. 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房的质量管理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18):116.
篇7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全国各高校的基础课程,其改革与发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现阶段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与定位,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探讨如何打造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大学英语优质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课程和后续课程。基础英语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读写、英语听说等必须课程。后续课程包括语言文化类,如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西方礼仪文化等,语言技能类,如英语口语、英汉翻译、英语写作等,专业英语类,如医学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如今,各高校基础英语课程的学时设置不一,基础英语课程之后的课程安排,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分类繁多,因此对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研究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本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选修课程《英语口语》为例,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进行思考。
二、《英语口语》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英语口语》的主要目标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能力,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做到“心口如一”,能够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而流利地表达出来。
2.课程内容。《英语口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模块与专业模块两部分。通识模块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遵循语言材料的真实性与多样性原则,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均有话可说。专业模块的内容设计主要围绕英语在各专业中的实际应用,课堂活动版块涉及各个专业,比如医患交流与沟通、医学英语词汇、中医术语汉英对照、汉语国际教育、国际营销案例、涉外护理、药品中英文说明书比较、国际体育赛事英文介绍等。
3.考核方式。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更侧重英语的实用性,而且内容多样、方式灵活,因此现存的由客观测试和教育测量构成的单一的评价体系不能完全适用于后续课程。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其中平时成绩为40%,期末成绩为60%。形成性评估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平时成绩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汇报、个人展示等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学习能力。期末考试采取话题陈述和专业相关展示的方式进行学期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准确、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1.以兴趣为导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善于表达,有些学生敢于表达,还有些学生羞于表达,这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而热情地投入到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笔者的课堂教学理念始终注重“兴趣”二字,通过教学设计来营造趣味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英语口语》课上,笔者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英语猜词比赛、名人描述猜想、情景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欣赏与演唱、英语绕口令挑战赛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课堂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现场反应与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的自信心。同时,笔者采取渐进式课堂任务,课堂任务的设计由简到难,消除学生的口语课堂焦虑感,缩短学生因英语口语水平不一而带来的距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
2.以内容为依托。《英语口语》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教学对象来自不同学院,目前我校设有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体育健康学院等学院,学院又包含不同的专业,因此如何使各专业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到口语课堂中是个很棘手很重要的问题。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模块与专业模块两部分。通识模块以口语话题为主线,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一方面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选择当前比较热点的话题。话题的内容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口语讨论中,成功的话题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口语》课程重点在于专业模块的建设,作为一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其重点在于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模块的口语教学,现阶段笔者处于摸索阶段,不断修改课程的教学环节,根据班上学生所在学院所学专业进行因材施教。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分类分组进行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都有课堂任务和自主选择任务,比如中医学院的学生做中医术语的比照汇报,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学生进行医学词汇的构成分析,针灸推拿学院的学生探讨针灸国际化,中药学院的学生进行药品说明书中英文比对,护理学院的学生编排英文护理短剧,管理学院的学生通过案例展示国际知名企业的发展,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体育健康学院的学生介绍世界体育赛事专业术语等。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模块的投入较多,笔者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任务,学习到各专业各领域的丰富知识。通过各学院学生之间的口语活动交流,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而且让学生学会将英语实际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助力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3.以互动为核心。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互动,《英语口语》作为一门跨文化交际课程,其互动性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活动与任务中。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的双向、多向交流(如提问、讨论、点评等)以及学生间的双向、多向交流(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辩论、互问互评等)。通过课堂的互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交际的真实性,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加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篇8
[关键词] 中医;发展;教育;科研;医疗;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 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006-03
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科技文化,已经历时200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数度辉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曾几何时,中医学就成了“玄学”、“伪科学”,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系统理论、明显疗效的无创或微创的绿色医学,在西学东渐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让创造了中医学的先贤们的子孙给边缘化了,那么,中医学是如何被边缘化了呢?
1政策规定的行政边缘化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生执业的通行证,没有执业资格的人的所有医疗活动,都属于非法行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执业医师资格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来获取。西医的医师资格考试全部考西医内容而不涉及中医,中西结合医师资格考试要考一半西医知识一半中医知识,而在中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内容也占据了40%,但在临床中规定不能跨范围执业,即中医执业医师不能从事西医的临床工作。伟人很早就倡导中西医结合,要西医学习中医,而我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政策则规定中医必须学习西医,而西医可不必学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是威力极强的指挥棒,这种考试规定,就决定了中医要同时学好两套医学理论,无形中降低了中医理论知识在中医界的重点地位。既然提到中西医并重,为什么规定中医执业医师要考西医内容,而西医执业医师不考试中医内容,为什么中医职业医师不能只考试中医内容呢?考了西医内容又不能使用,为什么要考呢?
新药的评定和审批,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关键,必要的研究手段和指标检测是体现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但中药和化学药品不论其药源、理论都是截然不同的,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方剂,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并经过反复验证的,新药审批中要求中药也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药理药效实验,大量的临床资料必须采用小白鼠实验,而中医的证候多是综合性的,是无法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复制的,在小白鼠身上有效的未必在人身上就一定有效,所以实验室中的药效实验的规定本身就是对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效的否定。对于成分的检测,也是从另一角度否定中药的疗效,中药是按照其四气五味,性味归经来使用的,每一单味中药,都有非常多的成分,而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协调而起治疗作用的,更何况复方,是讲究配伍的,相须相使,相辅相承。单一成分的测定,并不能确定该药或该方的疗效,甚至所测定的成分在该药中恰恰是次要的甚或是无用的。将临床验证有效的药物再用动物实验去证实,测定整体性作用的药物中的某一成分,否则就是无效或是假药,这正是相关规定将中医边缘化的例证。
高等院校在发展中盛行一种被称作“五子登科”的风气,即“改名子、扩院子、争位子、调班子、借票子”,名字响、院子大、位子高、贷款多就会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医院校也不例外。在改名大学和申博过程中,SCI、EI等收录论文的数量占着较大比重,而中医学论文基本不在收录之列;国际刊物发表的论文比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使用也可以积分。根在中国的中医学,却使用国外非母语语种的教材,笔者不知道某些连中文版中医理论都弄不懂的专家、学者,用非母语中医教材,其结果将会如何。由于客观条件和学科特性,中医学的这些方面的积分很难达到标准,这些政策规定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医学边缘化。
2中医教育的自我边缘化
中医院校自建立之初,就院校的名称而言,即是对中医的边缘认识。中医学是医学,西医学也是医学,而院校的建立将西医院校称为“医学院”或“医科大学”,而中医学的院校就加上“中”字,其实中医也是医学,也是世界性的医学,只不过她的发展重点是在东方,除中国之外,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大部分的东亚和南亚国家。“中医学院”这种称谓就已经把中医学排斥在主流医学之外,可以说从中医院校教育的一开始,中医就隐含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中医院校大多设立了中药系(或学院),而此中药系(或学院)与中医学中的中药基本不相干,中药之所以称为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栽培、采收、整修、炮制、配伍、煎服,调护,方可称之为中药,否则只能是天然药,而天然药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现在的中药专业除了《中药栽培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学》等极少的课程与中医中药有关外,其他的课程基本与“中药”风马牛不相及。而从事中药教学的大部分专业人员,基本成为化学专业,有的甚至附和一些攻击中医的观点,对中医颇有微辞。其实隶属于中医的中药学,是和中医理论血脉相连的混合体,现状中的中药专业从课程设置到研究内容,从教学计划到师资配备,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已非中药原貌,而是天然与化学的混血儿了,中药概念的偷换,给一些攻击中医的人以口实,“废医存药”的论调难道中医药界自身没有责任吗?
在《中国中医药报》教育科技专栏中,笔者为中医教育算了几笔账,其中,关于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中西医学时比例,依据“中医本科教育规范(标准)”规定中医专业要进行的课程设置,除了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外,尚有 5大类30余门课程,均不属于中医学科的专业课程,但这是跟着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定的指挥棒转的,由不得院校自己做主。
况且中西医本就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从其理论的建构形成到思维方法,尤其是临床运用截然不同。作为宏观的、统一的、整体的中医学理论,是治疗患病的人,调整活动的人体生命;而作为微观的、割裂的、单一的西医学理论,所治疗的是人的病,修理静止的组织器官,两套本应花费等同时间学习的理论,合而为一在五年中学完,岂不是煮夹生饭吗?
近年来,中医院校的高层次教育发展迅速,若从数据上看,形势喜人,但从实际上考察其教育质量,尤其是对中医理论及临床技能的掌握,不能不让人担心,社会上流传的“硕士不硕,博士不博”,从中医专业上看,“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学士”,尽管这些说法有些未免矫枉过正,但中医高层次教育的现实也确实不容乐观,硕士和博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以外语课、计算机课、统计学以及西医课程和实验占据了大量时间。粗略统计,中医硕士用于学习以上课程和实验需三年中的两年半,而中医博士几乎用到三年,对于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虽然在某方面有所深入,但其他的知识基本被忽略,甚至忘记,所以还不如本科期间的全面学习,硕士、博士不会望闻问切,尤其不会诊脉的大有人在,这就给社会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即高层次中医教育尚且以西医和实验为主,可见中医的本科教育现状如何,这也是中医教育自我边缘化的一剪缩影。
3中医科研的人为边缘化
中医科研从一开始,就定位在非“中医研究”的错误方向上,因而也成为了部分人非难中医的口实,是人为地将中医边缘化的一个主要方面。
3.1判断标准错误
用西医生物医学的观念、理论、方法,把中医作为研究对象,在“西化”中对其进行改造,是近半个世纪中医科研工作的主流。而在当代,把自然科学中物质的特殊属性、结构和形态的学说,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绝对信条和唯一标准,是造成这一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的科研规范和要求,一切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体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始终未能形成真正符合中医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的标准体系,这一点在中药的研究中尤为突出。然而,中、西医学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西医学的科研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医学的科研。
3.2科研方法不当
中医的科研,尤其是一些大项目,大多采用如下流程:摘录文献,断章取义,自设跳板,为自己科研找依据;歪曲观点,肢解学说,在先,以期古为我用;制作模型,设定指标,弃中就西,为求社会认可。由于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的不相符,检测指标与症状表现的无对接,提取成分与临床疗效的相背离,终于出现了实验不“实”、假设更“假”,结果是欲西非西,遗人笑柄。大部分对中药的研究是分析单味药的化学作用,基本是用西药研究的办法去研究中药,这种用现代技术研究、分析和证实中医药的正确性,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医药学的基本规律,抹杀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的本质区别,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导致纯正的中医药科研很难拿到国家科研课题。中医药科研走上了一条“中医西化”的不归路,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践研究中医发展,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药,用西医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误以为中医理论就是从实验室里产生的,导致中医科研严重脱离临床实践,作为国粹的中医药日渐式微。
3.3学术认同偏差
据了解,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173个中医药项目中,理论研究占24%,临床研究占57%,有效成分研究占18%,其他占1%。在1998~200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5项中医药成果中,多为天然药成分提取或鉴定,有的属西药成果,有的属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真正按中医药规律进行的临床研究极少。学术界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即过分强调研究中医药的所谓“实体本质”、探求天然药的有效成分,过分强调对微观结构的认识、注重分离提取,从而忽视了中医药学的基本规律,注重用西医药学的分析还原的方法研究中医药。这种对现代化的片面认识,缺乏发展性和创造性,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物质的研究上,忽视了中医自身的研究,存在着方向上的偏差,因而很难取得突破。如果真能够按照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程津培所说:“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树立发展的观点,重视中医理论的整理、归纳与提升,重视从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规律,重视中医疗效评估标准、规范的研究”,中医研究也许会有所突破。
4中医医疗的社会边缘化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两种诊断和治疗方式,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这才是中西并重的原意。中医西化主要还是中医院的办院方向出现偏差,服务方式偏离中医服务的轨道,导致这种结果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经营强调市场化,利益追求最大化,评价强调效益化,年底看谁收入高,所以收益高但并不一定疗效好的西医化倾向,自然而然就成了大部分中医院的建设目标。
4.1中医医院西医化
199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中,“一级中医医院标准”规定基本设备18种,除中药煎药设备与针麻仪两种外,其余16种全是开展西医必备的设备,计有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的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设备、X光机、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紫外线灭菌灯、电冰箱、各类针具、蒸馏水装置。一级中医医院标准如此,二级、三级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就更可想而知。很多中医院以引进国外大型诊疗仪器设备为骄傲,而中医仅作为点缀性的象征,其临床收入中,也是西药和中成药的收入占70%以上。以至于招聘人才时,宁肯要西医学院的本科生,也不要中医院校的研究生。疾病的西化处置和西药的竞相应用,虽然给医院能够带来不菲的效益,但中医院的办院宗旨和服务方向都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将中医院办成了以西医为主中医点缀的中西医联合医院或者办成了三流的西医院。导致中医西化,偏离中医办院方向,脱离中医服务轨道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医院强调市场化,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什么获益医院就愿意做什么,而西医的获利一般要高于中医很多。
4.2特色特长不相符
大部分中医院存在有三个“难见”,即“难见中医特色、难见中医特长、难见中医大家”,总之中医院不姓“中”。其不姓“中”的程度,已经严重到了即使是在中医药特色保持最好的中医院,只有少数的中医医生能运用中医思维来进行辨证论治,一部分中医医生不会诊脉,甚至连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基本诊治手段都不熟练,也不会辨证施治,甚至不会开汤药处方。代表中医人“神、圣、工、巧”智慧的望、闻、问、切诊法就用进废退,只剩下一个西医化的“问诊”,中医医院以能够开展先进的手术引以自豪,以“搭桥”、“移植”“开颅”作为“特长”。而中医在疗法和疗效上的特长难以发挥,没有了中医的特长,又哪来中医的特色呢,没有了中医的特色,中医院还能姓“中”吗?中医院不姓“中”了,那中医学自然就被边缘化了,有为才有位,中医连在中医院都成了配角,在社会上的位置就可想而知了。
5宣传媒体的炒作边缘化
个别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都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媒体自律意识差,追求时效性,损害真实性;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对违规行为只批评不处理等。若把媒体的目标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其失实、歪曲、作假就会油然而生,从“贝加尔湖水要引入北京”到“废纸箱做包子馅”,从“告别中医”到“韩医申遗”,不同版本的虚假新闻之所以频频出现,难以禁绝,源于市场利益的驱动“蒙住”了部分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眼睛。
5.1夸大事实,推波助澜
“新闻失实”的实质不是媒体从业者的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在媒体上轰动一时的“告别中医”签名活动,最终也不过只有区区200余人,可一开始媒体就扬言达“万人”,后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公开辟谣。而所谓“韩医申遗”的报道,也被证实为“失实”,事实是韩国将《东医宝鉴》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告别中医”的虚假新闻,正是“唯眼球论”指导下媒体“制造热点”的典型案例。由于中医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加之目前中医药发展步履维艰,“中医废存之争”确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个别媒体为让热点更热,人为夸大签名人数以及申报事件的性质,制造轰动效应。更多的媒体则对这样“抓人”的新闻也是“宁信其有”,推波助澜。因此,“告别中医”的谣传才成为“新闻报道”四处流布。
5.2崇洋,衷西非中
个别媒体对于外国哪怕是很小的事件也会大肆吹捧,而中国的事件则不愿多费一点笔墨。20世纪9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1988年美国本土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中美的死亡率之比是“1∶234”,显示了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的作用,可见于社会媒体的报道却寥寥无几。“喝鸡汤可预防感冒”这个被中国沿用了多少年的单方,最近却有多种媒体报道说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喝鸡汤可预防感冒”。仅青霉素过敏导致死亡的人数每年就有成千上万,可除了医学杂志有过专业性报道外,社会媒体极少见到相关报道。可因服用龙胆泻肝丸不当而导致肾衰的个案,却引来了多种媒体的争相报道。中医药只要稍微出现一些事故,媒体就会狂轰滥炸,而西医药诸多的毒副作用,媒体却见怪不怪。
5.3指鹿为马,张冠李戴
中医药的毒副作用从有记载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提醒着人们,从最早的《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到俗语中的“是药三分毒”,中医自始至终就将中药称作“毒药”,从未否认过中药的毒副作用,真正的中医何时说过“中药无毒副作用”?笔者1994年就出版了《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一书,并在《健康报》掀起了中药毒副作用的大讨论。“中药无毒副作用”是媒体自己说的,反过来又以此攻击中医。一些无照行医、鼓吹秘方祖传,甚至一些退休的西医或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滥用中药,出了医疗事故就归罪于中医,归罪于中医学的古老、归罪于中医学不能落入西方科学的窠臼,归罪于院士读不懂的中医,这是对祖国医学的歧视,是数典忘祖,是和自残的一种病理心态。有了这些欲加的莫须有之罪,中医学被边缘化,已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针对中医边缘化的问题,笔者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正确评价中医。中医药系统更要加强自律,正确地传承;教学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中医教育机制,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政府更应重视中医的发展,应将其作为国粹发扬光大,为其发展开拓一条广阔、深远之路。
(收稿日期:2009-11-20)
篇9
中医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以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为基础。按照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施教,中医学知识、理论以“够用”为度,强化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备对急、难、重症病人的初步诊断及处理的能力。为此,在高职中医学专业教改过程中,设计并实施“521能力工程”作为对本专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50种常见单一或相兼脉象的特征及主病,200种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证,100种农村、基层常见病证的中西医诊断与处置,100个方剂的组成、功效及应用,100个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手法,100首民间土单验方的适应证。
2采取“双导师制教学”,实施个性化中医思维培养
“校院一体、双导师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中医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医学自身特点,在现代院校教育基础上,融入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互为补充。学生从入校开始,除要完成正常中医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外,同时在附属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骨干医生中,为其选配临床指导教师,让学生在跟师实践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临床技能和学术魅力,一对一实施个性化培养,提升中医思维能力和临证悟性;尽早接受医院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到专业实践教育;尽早与患者接触,通过亲眼目睹患者的痛苦,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增强感性认识,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诊治技术水平,有效缩短学生临床实习期的岗位适应时间,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岗位需求相对接。
3结合课程特点,凸显中医思维特色
在中医专业基础课、临床课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不同课程特征,加强中医思维方法教学,学会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维、类比思维、整体思维,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思维、司外揣内思维,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课程的形象思维、中和思维,重视农村常用草药、单验方的介绍,突出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疾病、心理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代谢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3]。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可设计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用中医思维方法去分析讨论问题,提高中医思维综合运用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
(1)连贯性病案教学。高职中医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最终应与今后顺利通过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和较强临床能力相对应,其中病案教学是必要的环节。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收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一定复杂度的病案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使用,形成连贯性的中医案例教学体系,系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中医基础类课程通过简单病案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特色思维和方法,逐步形成中医思维方式,学会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理解中医学理论,培养中医专业兴趣;临床课通过案例分析,边学边练,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循序渐进,其临床诊疗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并萌发出新的思维。(2)系统性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教学医院,通过实验实训课、实践技能强化训练、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环节,开展临床综合实训课程,融教学做一体,实行项目驱动、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编写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制定各门专业课程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及标准。课终对各门专业课程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并将成绩按30%~80%计入总分。(3)台阶递进式病历书写训练。病历书写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也是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直接关乎到毕业生临床工作能力。对学生分阶段从处方书写、门诊病历到专科病历、完整病历等各种医疗文书进行强化训练。一年级完成处方书写,熟悉门诊病历书写;二年级掌握门诊病历书写;三年级通过临床实习完成10份完整病历,要求甲级病历80%以上。(4)反复临床实践。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5],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双导师制教学、课间见习、暑期见习及毕业实习等一切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不断强化中医思维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了解中医,到感悟中医、领略中医,直至学会中医。
5传承中医文化,建立系统中医思维模式
中医学是在浓厚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在校学生是在现代科学知识环境下成长的,经过严格的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依托学校地处医圣故里的人文优势,以传承与创新中医文化为切入点,营造科学严谨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中医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领略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传承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读懂医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加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课程学习,使学生举一反三,逐步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分两个阶段开设中医思维方法课,低年级以中医思维基本知识为主,高年级加强中医思维综合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的中医思维体系。
6多元化学生成绩评价,加强中医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
围绕高职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改革学生成绩评价办法,建立多元化、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加强对中医专业基本功考核、中医思维方法运用考核、学习态度考核等,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修正教与学的方法、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加大中医思维能力考核内容;毕业综合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7体会
篇10
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招生专业目录(本科)中的医药院校,登陆每个院校网站,得到所需数据;若网站上无法获得,再联系院校研究生院或咨询院校与专业相关的专家。调研过程中同时
查阅《中国药学年鉴》(2007-2011版)、教育部网站、卫生部网站、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网站,汇总截止2013年5月我国批准设立临床药学专业以及自主设置临床药学方向的院校,逐一登陆高校网站查询以及与针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收集资料和数据,进而统计分析。经调研,截止2013年5月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方向本科教育的全日制高校一共有35所(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的临床药学专业为长学制,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培养与其他药学专业基本相似,直到进入研究生阶段时才开始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因此将这两所高校纳入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部分的研究),占全国开设药学专业本科高校总数的22%左右。这个比例与目前Pharm.D培养占药学教育总规模的90%以上的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其临床药学专业/方向设置的具体情况见表1(表中审批时间为教育部备案认可后公告的时间。“—”表示未经教育部审批备案,由院校自主开设的临床药学方向)。
1.1高校类型招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的高等院校中,医科院校有24所,综合性大学有6所,药科院校有3所,还有2所中医院校。这与临床药学教育需要与医学紧密结合,进行临床实践有关;同时,也体现了其作为综合性学科的特征。中医院校的开设,也意味着临床药学也开始逐渐涉足中医领域。
1.2批准专业设置时间根据国家教育部2012年对我国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临床药学成为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特殊需求的特设专业,也是国家控制布点的62种专业之一[1]。上述高校中,24所高校的临床药学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其余11所高校为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2所为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高校数量从2006年教育部恢复临床药学专业设置开始,以每年1所到每年6所的速度增加,这不仅与近40年来对我国对临床药学学科的宣传及国外临床药学学科发展有关,更与卫生部于2002年1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密切相关,该《暂行规定》第10条规定:“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第17条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并规定了临床药师7条职责。为落实上述规定,卫生部从2003年起召开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积极为临床药师制体系建设作思想和组织准备,在此基础上,卫生部于2005年发文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又发文开始实施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体系建设的实施促使药学教育重点的全面转变,而这种转变及发展趋势也得到了多数医药学专业人士的认可。
1.3地区分布这31所高校分布在我国19个省市。安徽省2所、北京市2所、福建省1所、广东省1所、广西省1所、河北省1所、黑龙江省2所、湖北省1所、吉林省2所、江苏省5所、江西省1所、辽宁省3所、山东省2所、陕西省1所、四川省2所、天津市1所、云南省1所、浙江省1所,内蒙古1所、贵州省1所以及重庆市1所。从分布上看,我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地区都有设置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高校,但地区分布与发展仍有较大差异,特别是西北五省仅有1所高校设置了临床药学方向。
1.4学制与学位根据各高校网站截止2013年5月的专业介绍,可以把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制设置分为普通学制(5年及以下)和长学制(6年及以上)两类。但由于长学制临床药学教育前期与普通药学教育课程基本相同,直到后期才进行专业划分,因此长学制的临床药学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讨论。由表1可知,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多为4~5年。这不同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全面实施Pharm.D长学制专业教育,我国目前仍然以普通学制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为主。学位授予方面,完成长学制培养可授予医学硕士或理学硕士学位;完成普通学制培养可授予医学学士或理学学士学位,其中以理学学士占绝对多数。
1.5招生与就业招生就业方面,近几年来临床药学专业招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文献报道,2006-2010年临床药学专业/方向共计划招收学生共约1370人,具体人数见表2。然而,临床药学专业招生仍然存在地域缺陷:以新疆自治区为例,从2006年至2011年,未见有学校向新疆考生提供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名额。根据《中国药学年鉴》2007-2010版的统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达到100%,就业去向以医疗单位为主。依照2011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对医院临床药师配备数量的要求[6]:三级医院不得少于5名、二级医院不得少于3名,平均按4名计算;而截止2012年7月底,我国现有二、三级公立医院8059所[7],粗略估计,目前全国至少需要临床药师32236名。显然,临床药师人才培养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1.6培养方案关于临床药学本科培养方案,各个院校存在一些共性课程。虽然课程分类名目的说法各异,例如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核心课、专业课、主干课、实践课、毕业实习等,但总体来说理论以及实践课程两大类,具体见表3。从教学学时角度来看,各院校相对以前的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缩短了化学课程的教学,其中比重最轻的是中国医科大学占总教学学时的1/10,小于所有课程;其余大部分院校化学基础课程比重均在所有课程1/4左右[8]。调查显示,各院校针对临床药学专业都逐渐增加了部分医学课程,但事实上,临床药学专业并不是医学和药学的简单相加,原有的药学课程与部分针对临床医学的医学课程不能简单组合成临床药学教育的内涵与教学内容,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就针对临床药学学科特点设置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专业课程(具体见表3中加粗字体的部分)。临床实践多在教学学年的倒数第2年进行,即四年制在5,6学期,五年制在7,8学期较为普遍。平均总学时数多在30个学时以上,也有少部分院校仅进行10个学时以下的临床实践课程[8]。
2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
本部分调研,通过查询中国研究生信息网(国家研究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检索招生简章栏目下所有的医药院校;登陆每个院校网站,得到所需数据;若网站上无法获得,再联系院校研究生院或咨询院校与专业相关的专家。
2.1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截止2013年5月我国一共有35所高等院校招收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硕士,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6个招生单位设有教育部批准的临床药学硕士点,其余24所是在其他专业下设置临床药学方向,具体招生情况见表4(“—”表示因研究条件限制,数据暂缺)。由表4可见,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招生单位以医药学院校为主、也有综合性大学和中医药大学。其中,将临床药学专业/方向设置在招生单位的药学和医学院、系的比例相当,也有1所招生单位在其基础医学院设置了临床药学方向,这与临床药学为综合性应用学科的特点不无关系。20所有临床药学方向的招生单位,多将其设置在药理学、药剂学、药学专业硕士以及药物分析学专业下,也有设在中药学、老年医学专业下。目前,全国具有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硕士招生资格的导师约140名(一名导师在多个高校招生的情况已排除),师生比例初步估计基本达到1∶1。各校招生目录标识的研究方向情况具体见图1。学位方面,完成临床药学硕士学业可授予医学硕士、理学硕士以及药学硕士3种学位,其中医学硕士和理学硕士为科学学位。众所周知,科学学位的获得要求研究生必须进行具有一定理论性、创新性的科研课题研究,并通过严格的硕士论文答辩。而临床药学工作则要求学生拥有相当的临床用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临床实践要求较多,过多的科研课题研究势必占用临床实践的时间。因此,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是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2临床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我国临床药学博士教育始于21世纪初,前华西医科大学、前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成为我国最早的临床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这意味着临床药学教育从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完整体系的确立。从2008年至今,我国一直保持有5个临床药学博士点,分别设立在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共有博士生导师14位,平均每年累计招生名额为6名。这5所院校都遵循我国统一的博士招生模式,将取得硕士学位作为博士招生的入学条件,除了对同等学力硕士考生有发表文章的要求外,都无明确硕士阶段成绩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截止2012年,我国目前仍在招生的临床药学博士生导师平均年龄52岁,其中45岁及以下的青年导师的比例为13.3%,45~59岁的比例为73.3%,60岁以上的导师占13.3%,可见临床药学博士生导师的年轻化优势比较明显。在临床药学博士生导师队伍里,绝大多数人(约66.7%)拥有博士学历,这顺应了临床药学教育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同时,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博士教育师资队伍的需求。导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临床药学这个融合药学、医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借鉴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散思维。从导师的专业背景来看,临床药学博士生导师分属药学和医学两个领域,且医学专业背景的导师均为兼职,这样的专业背景相较临床药学服务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我国临床药学博士培养采用了单一导师负责制,不同于美国Pharm.D培养所采用的集体负责制,这使得导师个人的专业领域对临床药学博士能否真正进行临床药学专业领域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我国临床药学博士培养方向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药物临床应用、药动学研究、药学基础以及药品政策与监管。这些方向基本涵盖了临床药学专业所涉及的内容,特别是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具体到了疾病的药物治疗评价,不仅与临床专业的紧密结合,也显示了临床药学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发展,也是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3结论与建议
1树立临床药学学科理念临床药学学科是最具活力的药学领域之一,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完善了药学学科体系,扩展了药学的范畴,促进了药学学科的整体发展。临床药学学科作为研究与实践药物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需要涉及临床药学教育的卫生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管理者、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等,都能树立成熟的临床药学学科理念,从学科的目标体系(如人才标准、教学效果)、工具体系(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应用体系(如学生的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在临床药学教育体系构建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优化临床药学教学内容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的改变,以及人们对临床药学认识的改变,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临床药师工作的专业特色、探索临床药学教育的专业特色。临床药学应该具有显著地专业特色,不是临床医学和药学的简单相加。应当针对药学服务的终极目标,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课程体系。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不仅仅是以患者的疾病状况为中心。同时,应该考虑到患者作为社会人,其认知水平、经济能力、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而提供一种个体化、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临床药学服务。
3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临床药学的学校教育中,药学服务实践环节教学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在强化学校与临床实践机构的结合,建设临床实践基地,为临床药学学生提供临床相关课程见习、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条件,师资的培养方面以及淡化毕业论文中学术研究的要求,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如何具体衡量这些进展是有效性,使这种实践教学措施流于形式;或者说,怎样评价临床药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以此促进未来的。
4关注由学生到临床用药实践者的角色转变,重视毕业后教育事实上,无论从知识水平还是执业资格来说,临床药学学校教育并不能完成直接参与临床实践,毕业后教育则是实现由学生到临床用药实践者的角色转变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不能将临床药学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相关人士更应该重视临床药学毕业后教育,以专科临床药师培养为目标,坚持临床途径,通过临床实践,将教育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临床药物应用的技能。
5关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具有扎实的临床药学系统理论知识和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技能的学科带头人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确保临床药学学科梯队建设的有效途径。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应定位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方式以及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具体细化临床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的路径与思路,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
6构建合理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各级、各类临床药学教育相互联系的要素要形成有序的组合,以构建合理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虽然,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临床药学学校教育,但仍然不能忽略临床药学毕业后教育。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生教育则在此之上培养出更具创新力和领导力的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毕业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毕业学生成长为专业的临床药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继续教育则为临床药师提供了不断提高、终身参与有组织学习的机会。只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开放的教育体系能够充分开发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临床药师素质与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上一篇: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