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应用
1.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尝试把学科教材分解成许多小专题,供学生研究,有的教师摈弃接受性学习,将探索性学习贯穿学科教学的始终,也有的教师在学科教学带领学生尝试搞课题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胆探索,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呢?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就这些问题与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2.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
2.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策略,可见它可以渗透于是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2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2.1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2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谨、不折不挠的态度和精神。
2.2.3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2.2.4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科书的体育知识。
2.2.5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
2.2.6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3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或困难,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实践证明,只要教学处理的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正是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3.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倾向,学生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空间,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计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加以改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3.2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3.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如“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材的教学,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分析铅球的受力原理,思考如何才能让铅球飞行更远,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
3.2.2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学生在自行选题时,可能会出现各样的困惑,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从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获得知识,并予以解决的课题,此时,学生的这种选题、立题、捕捉问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题“论篮球运动”,这样的课题是相当复杂的,而且所涉及篮球运动各方面的问题,范围相当广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他们会感觉对如此大的课题无从下手,于是所做的研究、所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谈,因此,学生的自主选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选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3.2.2.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尽量缩小研究的范围。教师可以把大的课题设计成几个小的子课题供学生选择,如课题“论篮球运动”可以设计为“对抢篮板球问题的探讨”、“篮球防守技、战术的分析研究”、“篮球进攻技、战术的分析研究”等范围相对较小,容易操作的多个子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让学生自选一个,然后通过查阅书籍、访问、调查、实际演练、实践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己研究,而且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3.2.2.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体育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得信息和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从而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为今后更好地生活。如“如何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这样课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如何选择治疗药品等,具有很大的实际操作价值。
3.2.3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的分组学习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导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练、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地概括其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探究。(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要可让学生把探究出来的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篮球发展过程中投篮方式的发展过程,自己先进行投篮实验,自己去分析、总结现在篮球比赛中多采用单手肩上投篮的原因及其力学原理,最后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比赛中采用单手肩上投篮。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1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学生的全体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不以所谓的“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常模,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必须兼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的标准。
4.2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要给予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或固定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打破学校教育的框框,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几天安排固定内容的固定课时制,它不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应给予研究性学习以弹性课时制,充分利用利用阴雨天或课外活动时间。
4.3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
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4.4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地、适应地选用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它所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认为学科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也并不是体育学科中的所有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如体育理论中的概念、原理、规律、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我们相信,随着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将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以及与他人沟通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将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M)。
[3]王升,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4]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篇2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
篇3
电力拖动 研究性学习 中职教学
一、《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
电力拖动课是一门具有强大理论基础的学科,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课程。我们首先要从总体上对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考察理解,然后再针对各部分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1.《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
所谓电力拖动有被叫做电气传动,它是一种拖动方式,这种拖动方式是以电动机为原动机拖动机械。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达,在个别生产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下,原有的动力拖动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对机械的要求。所以这种电力拖动便应运而生。正好符合时代工业的发展,满足技术的需要,能够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电力拖动渐渐地将蒸汽机、柴油机等作为原动机的设备,成为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原动机。本课程将主要是希望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原理、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能熟练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并能对常用故障的进行检修等相关操作电动机单方向运行控制线路是最常见和基本的线路,对后面的线路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是学习控制线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到现实工作岗位中在短时间内学习并能够独立的完成以上的操作过程,或是在相关领域内能够融会贯通,为岗位的需要打下基础。
2.《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
电力拖动课程是要在强大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实践性授课,实践性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在版图上画图多媒体动画示范授课,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途径,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所制订的目标。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课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在进行实践课时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重复性的讲述,细心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性的教学,这对老师的授课工作加大了原有的难度,并且还要在操作过程中耐心的辅导每位同学,强调实践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操作必然要接触电,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保证安全的先关问题,也是基于此处,很多学校减少了实践操作课,但这对课程的教授是不利的,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对操作技术掌握一知半解不够通透,反而事倍功半,所以在操作课程中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配合,提高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按照课程的大纲顺利进行。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内涵
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模式,是更注重如何学而不是怎么样更好的教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主要是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特别是自然科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其中由于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吸收课程要求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同时能激发同学在此方面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指引可以带领学生通向一条更为广阔的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的习惯,渐进式的注入独立性的和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技术科技,这也是对实用性和研发性人才的另外一种培养和发现形式。但这种研究性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可能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自主性不强的同学会对这种研究性教学有逆反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引导下的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这还需要老师及时沟通和疏导心理问题。
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中职《电力拖动》教学
根据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能将研究性教学成功地引入到电力拖动的课程,作为一种主流式的教学,将会对中职教育的创新式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电力拖动课程中就成为中职院校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布置给同学去准备,题目的拿捏既不能太过于简单易行,这样失掉研究性的意义和设立价值,同时又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太过于有难度的问题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去细致地拟定问题。其次,学生跳出答案的疏导变为问题的提出,多元化的课程深入,要在不同课程中同时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最好将最终的考核也设立成类似的模式,或是将部分课程结果和表现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积极努力地配合教师授课。最后,老师要对最后的总结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报告给同学,要分析出不同小组的优点——鼓励同学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今后的学习。对于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国家项目或专利,最好大家都能通过论文的形式来自我总结,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通力配合。若想将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贯彻实行就要将这种思想落实到多数课程中去,不能浅尝辄止,在少数课程中以任务的形式敷衍了事。老师要改变思想,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引导加鼓励的双重教育模式,提出需要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假设,这是对人才的一种培养,对今后的工作岗位输送人才的一条不错的选择。作为学生也要秉着对自身负责的态度,积极地配合老师,主动地进行课业思考,深化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熟练地掌握课程要求的技能,通过在研究中自主学习,让更多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头脑中,不失为一种快乐兴趣学习法,既轻松又培养了自身综合素质。
篇4
关键词: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可怜的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本”(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这是新课程的课堂极其普遍的现象。
然而,在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同时,教材却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还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更换。如一些学校大量增加民族文化或乡土文化的内容,删除了不少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的题材;有的山区学校回避大海和繁华的城市,教材中那些有关大海和城市的美丽词汇和精美插图本可以唤起学生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但却被教师狭隘的“生活教育观”所限制,学生失去了一次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机会。
人教版化学新课改教材的编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同时教材中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和“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等栏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地使用教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将使用新教材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探索阐述如下:
一、充分运用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但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重视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过程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课本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模式,使其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在探究中实现创新。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启发和有效引导,提供有关的学习线索,新教材内容呈现设计了各种各样、具有不同的功能栏目来完成,如“资料”、“阅读”、“讨论”等等,这些栏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栏目功能,该布置预习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该讨论的进行讨论,该查阅资料的应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各栏目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如教材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在讲解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讨论”这一栏和学生共同探讨。
教师也应该要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接触某一主题时,回忆、搜索和提取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并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定向和引导的作用,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启迪其余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参考的问题或线索,或设计一些未完成的表格或知识网络图,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归纳、总结、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概括性结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主体性发挥,培养其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其教学效果远比过去直接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要好得多。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中所设计的实验主要包括随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这些都是以实验为载体或研究对象而开展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究,带着被唤醒的已有经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假说、计划、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实现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的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不仅要学会动手,更要学会动脑,从实验中得到知识,从探究中得到创新的灵感和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树立真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和科学的精神。
三、注重教材中社会生活实际方面的知识,将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
学习是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发展和完善,是“同化”和“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固着点”,而作为教学素材之一的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经验,部分是通过过去学习所习得的,还有部分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一些日常现象作出的解释和推论等,这些解释和推论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误解、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教学素材,营造新的问题情景。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没有冲突时(如呼吸与氧化反应、燃烧现象等),学生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固着点”吸收和整合新知识,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数量上的扩充;当存在矛盾冲突时(如纯碱等盐溶液的pH、家庭用煤炉取暖时CO产生原因等),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必须对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调整或改变,从而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些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为教学的“引子”,这并不能因此削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人们对教材的科学理解和灵活把握,盲目地超越只会偏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才能凸显“课程”的观念,课程资源开发才有了实质的含义。
四、注重教材研究性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一、更新观念,树立“生本意识”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尽快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新课标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课程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自我,发现自我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内心激发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了顺利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此实施的策略,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教学思想,结合教学实际,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实施策略。
(一)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准备
1.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思想准备)
“意识决定一切”,任何一种教法、学法,只有师生形成共识,才能形成规范、程序、规则。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组合。其次,要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和主动性。最后,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树立集体意识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的物质和行动的准备
综合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一些活动类型:(1)观察;(2)从报纸、刊物或互联网上查找信息;(3)设计调研方案;(4)讨论;(5)做实验;(6)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的数据;(7)表达和交流。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形式来说,应根据自主学习、全体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性质设计活动,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安排,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我在讲授《白鹅》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事先布置学生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让学生试着养鹅,通过短时间喂养,观察它的外型及生活习性;二是让学生通过报纸、刊物或互联网搜集白鹅有关的信息。在后来的课堂教学当中,把收集的材料准备好。通过课文内容,再结合全体探究成果,同学们获得了有关白鹅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通过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体会到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二)营造好“自主―合体―探究”的学习氛围
这里所说的氛围也叫环境,既指诸如教室设计、座位摆放等物理环境,又指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往往无法改变,教师应下功夫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允许学生失败,使学生产生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体探究关系。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行为,努力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从而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学生。
(三)设计好“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和内容
在学习活动中设计好主题,学生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选择活动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内容应该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2)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
(四)确定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1)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即讲解+讨论+练习);(2)分层或分工的探究性学习;(3)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4)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如我在讲授古诗文时,通常采用“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即讲解+讨论+练习);在讲授《春》这一课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开放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去自学课文,试完成课后习题和老师设计好的导学案,达到掌握课本知识这第一步,另一方面让学生课外利用一小段时间观察春天的景物,并且搜集有关天气的民间谚语。
(五)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一直以来习惯于被动、机械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探究性学习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反思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为了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洲际导弹自述》一课时,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分析、理解当中,在获得对相关知识了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对相关知识层面的探究与分析。在交流过程结束后,对于不同意见与答案不置可否,根据各小组得出不同答案的依据与推理评出优胜小组,通过该程序,学生不仅弄清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对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清楚。
(六)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
1.重视过程
探究性学习应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而不是看其结果有什么作用。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提出了建议和设想,采纳了何人的意见,等等。
2.重视应用
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各个环节中能否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而不是看有什么新发现或新发明。
3.重视体验
体验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感悟与体会。体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往往反映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心得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一般通过交流或自我陈述来观察。
三、结语
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这种教与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新课改中,应牢固把握并扎实有效地推行,努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生物;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生物教学中涌现出诸多热点论题,提高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即为其一。而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在阶段时间内,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更好的成绩。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从两方面入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一、注重教师教育,加深研究和实践有效教学
从古至今,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更要注重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1.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实际性教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严格按照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虽然可以系统地传授生物学知识,且知识点全面而广泛,但这反而制约教学。众所周知,生物学科与自然、社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教学主动性,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搜集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常识与之融合,进而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快速有效。
2.协调课堂教学设计与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应从学生视角来思考,由提问或日常生活现象进入教学,激发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注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课后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或进一步思考。而教学策略应当及时更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放诸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
3.教师的自我总结、分析、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自我总结,坦诚面对自身缺点。积极参加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研究学习教学教法。及时准确掌握生物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师更应深入学生群体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分析总结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可谓百益无一害。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如今的生物教学中,教师教学仍难免被“分数”束缚,导致教师紧靠教科书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因此,教学内容乏陈而难以出新,学生疲于应对,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成绩”,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试题选择上多雷同、无意义的题目,徒增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厌倦或误认为“题海战术”很重要,从而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及方式方法。
1.关注学生兴趣所向,培养主动性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传统讲授模式中知识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多方式、种类的课外活动,例如,野外实习、生物课题辩论赛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收集动植物样本资料,相互学习、交流。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其他生物学科问题的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而对生物学科产生好感和兴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有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坚定自己“教以渔”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走出以往“题海战术”的误区。在此前提下,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思维培养。以创新性作业、课堂训练等方式来指引学生在接受性学习的同时进行创新性学习。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增加生物学科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减少重复、非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习题作业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旧知识、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日渐养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现了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努力。我们要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方法,通过多方面关注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完成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云红.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凯.伙伴: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J].四川教育,2007.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岳殿霞(1975- ),女,黑龙江双城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吉林 吉林 132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39-03
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控机床作为一种精密、高效的加工设备,越来越成为机械制造业技术的首选设备。它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并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随着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企业急需一大批掌握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的人员。但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奇缺,严重制约着数控机床的应用,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职业学院的老师应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能型数控人员,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技能,服务社会,是当前职业学校的紧迫任务。基于这种思考,本文针对目前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呆板、学习氛围淡薄、学生求知欲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状,结合自己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在“数控车削编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从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入手,传授数控编程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数控技术教学的新模式,谨与大家共享。
一、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研究性学习”中心思想的一种体现。“研究性学习”与普通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创新,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科知识的兼顾。相比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它更注重的是学生讲课、老师主导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更多地让学生学会怎样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知识、学会方法、学会学习,体会和感悟过程,思考结果,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综合型讨论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编好程序并加以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讲话,没有机会上前发言的同学。只要你能走上讲台开口说话,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进步。其次学生给学生讲课,他们课前的准备特别充分,其他同学听的也很认真,因为每个组是一个团队,都希望自己的组有个好成绩。一个人讲的不全面,其他团员都很着急,主动到前面进行补充,极大地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第三,学生们通过预习、讲述、编程、上机操作实践这四个过程,对知识内容记忆就很牢固。第四,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互动性特别好,经常出现同一小组或不同组之间的问答式探讨。第五,学生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环节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及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非常喜欢,课堂气氛也特别轻松、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到“探究知识以兴趣至学”的同一个平台上,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与娱乐”中学习。认识到这种教学在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将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愉悦的学习心态,并将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
采用“项目化”教学。一方面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边讲边做、讲练结合的方式,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化”结构,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操作等来达到教学目的。每个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在每个项目内部设置多个模块,并形成“渐进式”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工作任务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首先是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组织课程训练内容,进行教、学、做相结合,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序和设计,清晰体现职业工作过程。其次是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最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式。在各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为项目的指导者和引导人。
以阶梯轴加工为例讲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名称:阶梯轴零件数控编程及加工。能力及知识目标:(1)掌握轴的工艺分析、编程、数控加工、检测、安全生产规程等技能。(2)明确工艺分析、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技术测量及成本核算等有关知识。
2.“阶梯轴零件数控编程及加工”教学中的能力设计及训练。(1)专题研讨与资讯:能正确地分析阶梯轴零件的加工信息。形成资讯任务工单。(2)拟定加工方案:能正确确定加工路线与工艺方案。形成计划任务工单。(3)专项训练与实施:能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实施数控加工的仿真、实操与监控。形成训练任务工单,并完成零件加工。(4)检查验收与核算:能使用测量工具对零件进行检验,并进行成本核算。形成检验任务工单,并进行检验、分析。
3.成绩考核。将学生上交的资料及加工零件等纳入考核,客观、辩证、全面评定学生成绩,并记载归档。
4.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1)确定项目任务(资讯):第一,工艺分析;第二,准备资料;第三,教师指导。(2)制订计划:首先分组,每组人数一般在6人左右,注意统筹兼顾,选好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然后根据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并按要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草案。(3)作出决策:这一阶段,学生应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之中确定一套最佳行动方案。(4)任务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形式,再按已确定的步骤和程序完成加工任务。(5)检查控制:项目小组应对最终形成的产品按照工序检验单中的技术标准进行逐项检测,做好记录,分析误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填写任务工单,最后进行成本核算。(6)评估反馈:小组汇报;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成绩评定;作出结论。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毋庸置疑,项目教学法符合教学规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主线,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教学法会不断发展、完善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一种教学体系。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案例教学法始终贯穿于授课的全过程,每一个任务都以一个典型零件为具体加工实例。在每个教学的工作任务提出后,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加工出来,学生在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学习数控工艺和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再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黑板上写出该零件的数控程序,然后输入到数控仿真软件完成程序的输入和完成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和讲解,让同学在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工作任务的典型零件,为学生完整讲授加工技术的过程。这种方式给了学生一种可以模仿的机会,让学生快速进入实践状态,快速吸收前人留下的经验,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熟悉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一个典型产品的数控加工为案例,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到企业参观了解该产品的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广大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激发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高,接受知识快。使用这种方式时应特别注意的是分析,只有分析到位,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才能进行理论升华,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千变万化。
四、形象比喻教学法
针对数控机床原理性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比喻教学法。如在讲解数控机床CNC系统时,将其比喻为人的大脑,将伺服系统比喻为人的四肢,二者之间的动作关系转变为人的大脑支配四肢进行动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记忆也更加深刻。
五、分层教学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第二课堂的学习;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为就业拓宽了道路。
六、引导教学法
“会跟着做”和“会做”是两回事,让学生跟着做只能锻炼他们的模仿能力,而想让他们真正掌握做的方法,必须让他们学会判断和分析。在课程中,特别强调采用引导教学法,在每一个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分析、自我得出结论和自我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独立分析思考和做事的能力
七、头脑风暴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工件的编程方式和加工参数等问题各抒己见,甚至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摒弃落伍的技术内容,广泛搜集国内外素材、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将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一方面通过形象灵活的教学,一方面通过真枪实练的动手操作,更快地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数控机床对刀操作时,可将传统的挂图制作为生动灵活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直观演示了数控机床对刀操作的操作过程,既有趣又生动,非常容易接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对刀操作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授主轴加工过程时,采用FANUC系统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软件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功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和学生在黑板上开机床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加具体和生动。“仿真软件”也可以让初次接触数控机床的学生在安全的状态下和模拟的环境中,先熟练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然后再上真正的机床训练。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安全保障性,降低教学难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基础。
笔者在2010~2011年的教学评价测评结果(全部是通过网上评价获得)如表所示,可以看到笔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付出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同。这份认同既是对我过去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未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探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关雄飞.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俊梅.项目课程开发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
[3]魏效玲,姬晓利.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浅谈[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的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和主动参与探究的动力.有目的地创设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调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学习情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入;从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科学故事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境.
二、动手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组织和协助学生动手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讨论交流,拓宽探究广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提出比较合理的假设,展开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尝到实验设计成功的甜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为了证实“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教师可以设疑:用“白磷在空气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进行实验验证.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提示: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并交流讨论.
学生甲:应该将白磷的燃烧密封在一个封密装置中.可以按课本演示实验的做法,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支玻璃棒,将灼热的玻璃棒与锥形瓶内的白磷接触,引燃白磷.将反应前后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在内)进行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乙:我觉得这种做法很难使玻璃棒与白磷接触,我想改进一下,不用玻璃棒,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白磷.
学生丙:我想用凸透镜聚焦太阳来点燃白磷.
老师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空气膨胀,冲开瓶塞导致实验失败.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各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结果:在单孔橡皮塞插一段导管,导管上端绑一个气球,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白磷燃烧时空气膨胀,把气球胀大,从而解决了空气膨胀冲开瓶塞的问题.
苏维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思考.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修正某些认识,使知识、技能的获得、兴趣的培养、与他人合作等都体现于探究活动之中.讨论交流拓宽了探究的广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语言表达中锻炼自己,树立自信.
四、反思评价,分享探究成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后,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和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对照,使自己的认知条理化,完善认知系统结构.
篇9
随着高职教育实用性人才培养优势的凸显,高职教学改革更加深入,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以项目活动的开展为前提,注重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在高职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具有社会性活动计划特性的同时更兼顾科技类项目设计的优势,其对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或者单纯的课题研究,更侧重实践与操作的比例提升。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课程,相比某一问题的侧重讲解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汽车成为家庭比较常见的耐用品,而汽车维修也成为热门行业,高职教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一度成为热门课程。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仅仅掌握基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是不够的,其必须具备专业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而这就要求积极做好高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化。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侧重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还原与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更高,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把握更到位,对教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1、深入市场了解需求做好调研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如果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匹配不到位,高职教育也失去了自身意义。因此必须做好前期调研,最大限度了解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定位。高职教师只有在充分明确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及该专业的具体发展培养导向后,才能以此为参考制定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目标,而这也是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
2、积极确定项目教学的实际任务
在明确项目教学目标后,必须做好项目教学实际任务的明确,而项目教学任务的明确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充分了解与把握为前提,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个板块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将基础知识作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重点,保证项目教学内容前瞻性与科学性的兼顾,在讲解阐述基本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诱导。我们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具体教学模块为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汽车启动系统教学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点,划分为12个教学课时,教师制定阶段性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首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熟练完成汽车启动系统的启动检查并明确其电路工作原理。其次让学生了解汽车起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再次让学生熟练完成发动机的有效检测。最后保证学生能够维修汽车的对应故障部位并对故障的起因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通过分阶段分层的教学目标分解,实现了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融合,也推动项目教学的实施并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实施
在明确了项目教学目标后就必然要做好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引导教学实施。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建议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指定每位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纪律的维护与项目教学计划的引导实施,组长同时负责检查小组成员阅读资料并带动问题的研究,而教师则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引导共同探讨完成重难点的提料与项目总结。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明确项目教学的计划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项目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而教师的示范引导可以在该环节中让学生明确项目工作的基本程序并提升学生自身的问题探讨兴趣,提升该专业的课堂学习趣味性与丰富性。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兼顾,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做好因材施教与循循善诱引导。
4、教师积极做好项目教学总结及评价
项目教学法从目标的制定到计划的执行,其最后一个环节当属项目的教学总结,通过项目教学总结教师可以及时了解项目教学中的得失,做好后期教学的借鉴指导,实现教学评价积极作用的最大凸显。要想实现项目教学总结的优化必须着手教师自身与学生两个层面,从教师层面而言,必须做好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项目教学中的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共享与教学失败教训的共勉,而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也强化对自身认知的不足,获得更为真实的成长体验。从学生层面来说,必须引导学生自我组织项目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组长代表发言就自身项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成员项目交流项目实践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明确不足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补救措施。只有做好项目的总结评价才能让项目教学的实际效用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认可项目教学,提升课堂主动性,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复杂理论知识的具象转化,提升自己的实战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课堂教学融入,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凸显,学生的课堂参与与实践锻炼积极性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显著。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也让学生有了跟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对具体问题的自我剖析上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有效推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
作者:高晓岚 单位: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亚宇.浅谈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双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2]郗宏勋.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246-247.
篇10
关键词:创造能力;素质教育;终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
一、认识学科特点,发展注意策略
首先要强调外语课的学习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不能沿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满足于上课记笔记、记公式和规则、课后做习题就行了。它要求眼耳嘴心手同时并用,以句型和课文为中心,熟读熟背,进而产生语感,才能恰当使用。而且,语言的学习过程又是非常漫长而枯燥的。这就要求教授者要特别在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上下功夫。因此,外语教学需要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开口。对话、小段表演、小演讲等都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就连枯燥的词汇也能通过游戏、竞赛、对比等手段让学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可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适当的注意策略,促进学习与保持。”所以上课时,我尽量多的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以便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多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要求他们积极思考与讨论,先让他们自己解答,然后再由老师补充和总结。在保持学生注意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对外语课的期待。在学生能力可能抵达的时候(如:快班教学或高三复习),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每个同学写出三至五个作文中可用的、漂亮实用的高级句型,课前板书,上课后五分钟讲解。此方法使绝大部分同学印象深刻,掌握快。一些语法项目则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上课小组讨论、自我总结,而作为教授者的我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其结果是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百分之百地集中在所学的材料内容上。
二、训练编码策略,改进记忆方法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要想使学习材料在头脑中长期保存,除了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外,最重要的策略是对信息进行语意编码。在外语学习中就是要做到词不离句,熟记词组与句型直至课文。同时,尽量排除母语的负面干扰,逐渐学会用外语思考。但是,对母语一味的排斥也是不正确的,有时我们可以利用它。比如,在母语和我们的教学目的语一致的地方、教授英语语法项目时,母语是最简洁、有效的教授语言。在初中教学阶段应采用并坚持听音拼写和英汉互译两部走法,降低记忆的难度,训练辨音能力。有利于国际音标的学用和读音规则的掌握。而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提高,适时不断地补充前缀、后缀、单词组成部分等概念,同时,坚持每天500左右词汇的课外阅读量加大词汇的复现率,可以使他们的词汇量成几何形式增长。从而达到高考英语词汇3500的要求。
三、获得提取信息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布鲁纳说,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提取。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学英语,但到要用时却“想”不起来。果真是记性不好吗?不!不是记不住,而是需要时不能够成功地“提取”。该如何有效成功地提取需要的语句呢?按话题归纳词汇和句型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例如:“购物类”就有buy,shop,store,do some shopping,go shopping,What can I do for you?I’m looking for…How much…?Cheap,expensive,bargain,on sale,discount,等等。需要用哪一类时,一提就是一串,便于联想,且使用方便。特别在口头对话以及作文方面。比如:在写人物类作文时,先组织学生回忆写出学过的描述人物外表和人物性格的词汇,构成词汇包,以便写作时方便有效地提取。
对学生信息提取策略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因为“分类提取策略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已得到了发展,但甚至连大学生还不能自发运用这种策略。这说明对学生的提取策略的指导,在各年龄水平都是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发展有效的提取策略,学生贮存的知识才不至于要用时又想不起来。
四、结合学习内容,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 上一篇: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
-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