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数学能力
[作者简介]宗慧敏(1979- ),女,河北怀安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应用;王月华(1980- ),女,河北定州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应用;刘微(1980-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运筹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9-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源质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一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全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造成高职数学“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困境。高职数学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是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给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等,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高职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生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数学成绩大多在六七十分,尤其是有些学校逐步实行注册上学,学生数学基础更差,甚至出现数学单数分的现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学习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薄弱。再加上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后,学习动力不足,薄弱的学习基础使他们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就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过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学生从中考、高考一路走来,数学教学的“题型中心论”教育教学观在他们的意识中已深深扎根;高职数学教师基本毕业于本科院校数学系,多数是学士、硕士或博士,在他们的教学理念中,不同程度地沿袭着数学学科从公理系统出发,用逻辑方法演绎知识体系,过分强调逻辑上的严密性,符号形式下的高度抽象性,推理论证的严谨性等特征。这种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与高职培养目标不适应,误解了高职教育设置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3.尴尬的数学课程处境。课程建设改革尚未触及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不清晰,教育观念不明确;项目化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难以实施,造成“学生想学好,但不知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想教好,但不知教什么、怎样教”的局面。
4.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数学课程功能。数学课程与专业课融合不足,对相关职业能力培养支撑不够;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综合素质提升作用不明显;通识教育基础薄弱,不能满足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脱节。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思路
1.转变观念,校正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立足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企业未来的“高级蓝领”。在教学中,在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的同时,更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问题解决与问题驱动两种配套途径来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问题解决在于强调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主要概念的引入和提出,尽力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感兴趣或熟知的实际问题作为引例,使问题回归自然和本源,将概念形成于实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中,突出知识产生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概念、定理、公式等相对完整知识体系形成后,不仅要通过理想化形式的例题练习,更要适度设置实际问题分析求解,使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贯彻应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取舍和重新整合高等数学内容,增强数学的应用性。目前所用的教材大多是高校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精编版,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教材中与专业相衔接的实例较少,不能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一是教材通过引例、例题、课后练习题以及实训应用题等途径,强化数学应用,注意贴近专业背景实际应用问题的设置,以便使数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相衔接,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表达或解释工程问题,以达到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实现数学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教材“内容模块化”,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对内容进行剪裁,以便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利用模块化的知识平台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三是“淡化理论,强化直观”,舍弃不必要的理论证明或推导,不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突出直观性。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1.关注学生,培养兴趣。教师围绕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传统习惯形成的倾向强调教师的“教”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注重兴趣与信心培养,创造使学生有成就感的机会,培养自信;因材施教,由原来的“教师备课”转化为“教师备学生”,由原来的“教师教什么”转化为“学生学什么”,力争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激发兴趣,拨动心弦,唤醒自觉,促进自主学习;设计情景,优化方法,筛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相衔接,让他们够得着,学得会。
2.培养能力,突出应用。一是高职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和价值决定其工具功能,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服务功能。二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淡化理论,强化应用”决定的。三是数学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把应用能力作为创新精神的突破口,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应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广泛、深入参与为着力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分层教学,各取所需。选取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2012级学生,按照考虑学生基础水平及尊重学生资源的原则,对数学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总结出许多经验,摸索出一些办法,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明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需,提升了数学能力。
4.创新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是对学生获取知识情况及能力提高情况的一种检验,考试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地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是一个过程,考核成绩重点应放在平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纠正学习中的惰性,克服逃课、溜号等现象。平时成绩应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综合评定,平时占40%,期末占60%(甚至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各占50%)。期末考试是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主要考核手段,其试卷内容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更应体现应用能力,考核结果要体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习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统一。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探索是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优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真正实现专业人培养目标中高职数学课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玮,顾晓夏.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
篇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概念及成因,然后就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体育弱势群体的特点,探讨了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弱势群体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体育弱势群体的转化。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而言,体育教学方法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是从竞技体育训练方法演变而来的,一种带有“训练”特色的教育教学过程。而这一点,也是造成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多是以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中心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的过分强调与突出,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弱势学生自身的状况决定了其更是难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至于不但难以实现体育弱势群体的有效转化,甚至还成为了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体育弱势群体的概念及成因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针对体育弱势群体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成效,促进其转化,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体育弱势群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因此,以下就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成因进行了阐述: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弱势群体,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技能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学生,且难以在正常的教学进度内,顺利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的学生的总称。而体育弱势群体的出现,概括来说,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心理层面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意志薄弱、吃不了苦,或者是缺乏自信,过于消极懈怠等等,从而使得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二是,生理层面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瘦弱、发育不良或者是体重超标等等,或者是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缺陷,以至于因为身体形态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因素无法完成体育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动作,无法达到体质健康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并因此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使得身体素质状况越来越差。
二、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
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弱势群体,来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根据如下几点标准进行:
首先,要注意选择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教学方法。由上文的分析可知,体育弱势群体的形成,有一部分是因为心理层面的因素导致的,如,缺乏自信、意志薄弱等等。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转化这部分学生,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赏识教育法,也就是说,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学生一旦取得了进步,就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认可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降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信心。
其次,要注意根据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采取有助于其克服生理缺陷的体育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生理层面的因素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选择有助于其克服生理缺陷的体育教学方法,来促进其转化的实现。例如: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法,针对超重的学生制定一个相应运动处方,同时,针对偏瘦的学生也可以制定另外的一个与其学习实际相契合的运动处方,以此来确保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
最后,要注意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认知的教学方法。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转变的体育运动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从理论上科学的认知体育课,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点,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有意识的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认知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的兴趣,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就可以在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涉及体育游戏,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认知。
总之,体育弱势群体是现阶段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则是解决体育弱势群体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并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来促进其转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应更好地为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体育教学改革必将使教学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以操作性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是指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能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就成为的关键。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方法,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出现消极和被动的教学局面。所以,正确理解、合理选择和科学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对于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传统现代优劣之分。
二、关于对“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新解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有以下几个基本矛盾:
(1)学生“以玩、耍为目的”对课的理解与教师对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效果之间的矛盾。
(2)教学效果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3)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与学生渴求自主运动形式之间的矛盾。
(4)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和技能掌握困难之间的矛盾。
(5)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学生冒险尝试心理之间的矛盾。
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学习最崇高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享受,人在享受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体育课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厌倦体育课,不愿上体育课,症结何在?我们不得不反思。而现实中体育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的,组织形式单调,对学生控制太死,学生活动的时空太小,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考虑学生人格心理的完善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本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对体育课上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没有深刻的运动体验。学不会必然没有兴趣,学不会必然不悦,最终导致学生厌倦体育课,不愿上体育课,师生关系也就产生了对立情绪。要解决上述这些矛盾,必须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方式。“放羊式”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养、教、训、管的方式、途径、手段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而“放羊式”体育教学是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集养、教、训、管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教学方法。
养:就是把学生看成天真活泼、可爱的羊羔一样,精心地养育、爱护,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行的对待,特别是体质和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更应加倍地关爱护理,共享成功的喜悦。“一条鞭放羊”的原则,就是讲的这个原理。
教:就是把教学生看成像教羊羔学会觅食,学会生存本领一样。学会生存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羊群中生存能力强的就膘肥体壮,能力差的总是体弱瘦小。在体育教学中对待学生也应如此,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和训练的方法,他们才能终身受益。放羊中的“顶风放”、“雷雨归”和区别对待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训:“漫天星”放羊就是让羊群在自由的空间内摄取和消化食物,它们才能快速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大胆放开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和训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训练,努力提高,充分体验运动的感受。
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学习的同时,也应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管理见水平,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率。与“放任式”体育教学有着本质区别。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的个体,孩子们是大自然的“小精灵”,我们应该向关爱天真活泼可爱的羊羔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回归自然,体育教学就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就是对大自然的尊重,“放羊式”体育教学方法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体育课堂是社会的缩影,就要以社会文明规范帮助学生把自然天性引导到超生物性的道德境地。我们当然不能简单被动随生物界的自然天性,听凭它恣意施展其野性本能。通过“放羊式”体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属性,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完美健康发展。“放羊式”体育教学法是以教育哲学思想为理论来构建的养、教、训、管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真正理解和认识体育教育教学本质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我们要转变观念,你不会学习,我帮助你学习,你不愿意锻炼,我来启发、引导,使你愉快地锻炼。使学生树立学习为快,锻炼为乐的动机,乐意和教师一起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在采用“放羊式”体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性和整体、点和面之间的关系,要让师生都清楚地认识“放羊式”体育教学是一个点、线、面成一体的互动结构,是一个既有民主自由,又有纪律约束的自控过程,要使师生都意识到只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课才会有生命力。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1.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就是教学模式这个概念,这个名称从逻辑上看出体育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模式的,而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教学模式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有人也将它定义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命运一样有很多的理解,大家的理解不同对它的定义也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先行者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所以我们根据国内大多学者的理解定义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或规律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和教材、相对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虽然现在很多的理解,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致力于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将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二、几种重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1.快乐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思想的教育下,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这个模式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乐趣,在游戏的环节中运动、学习、挑战。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体育学,特别适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
2.情景教学模式
中小学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力强,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加强教学的效率。这个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设置相关故事情节及器材,鼓励所有同学的参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接受性强,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很好的教学方式。
3.小群体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团体的因素和学生的交流、相互合作帮助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主要过程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小组之间、小组内学生之间通过互动运动互相合作与挑战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活动的最后每个小组对课堂的表现进行总结。
4.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在现在体育教学的运用中也是很成功的。它又叫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提问、设问、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理性的教学为终生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现状
(1)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前面说过,我国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说法不一,但是现在学着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个进一步的解释。毛振明博士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一文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2)提出了众多的教学模式,像我之前提到的快乐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还有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2.存在的问题
(1)概念该不够清楚和规范,现在学术界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讨论还没有一个结论,还需要继续研究发展。
(2)模式太多,没有方向,科学性不强。没有创新性,也不是很规范,有些模式重复。
(3)中小学教学模式的试验不多,实践性不够。不能有效的实施到课程中。理论研究不够,运用到实践中的更少,课程改革没有跟进到教学中去,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对体育教学的一些建议
(1)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理论性的研究。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有很多的东西很不是很清楚,连最基础的定义都有很多的版本,所以我们研究的时候应该多注重理论的研究。
(2)加强模式的科学化。不能随便的把模式应用到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化,把切实有效的模式运用到教学中。
(3)提高可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模式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19
笔者阐述了高中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调了体育教学由单一趋向综合的改革。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和学法的角度来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倡“以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体育界以及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所持的观点都各有不同。其实体育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也有着本身固有的教学内容与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相比来说,唯一的不同就是教学场地,其他的学科的教学场地不会像体育教学这个宽阔,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比较宽阔的教学场地为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方法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范畴,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这样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结果如何,直接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所决定[1]。
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育界已经出台很久,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教育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例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灌输式、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3]。这些方法的出台不仅成为教学关注的热点,而且也丰富了体育教学活动。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照整体教学方法分,(1)讲解和演示法,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2)探究性教学和示范法,是一种以发展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3)暗示和念动练习法,是一种以心理品质的形成为主的教学方法;(4)合作
性学习法,是一种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主的教学方法。
2.按照学生认知活动分,(1)讲解、问符以及讨论法,是一种以语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示范、演示、保护和帮助法,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教学的方法;(3)分解完整和循环
练习法,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4)游戏、比赛和情境法,是一种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发现、问题探究和小群体法,是一种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3.按照信息感知途径分,(1)语言感知类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提示和问答法;(2)视觉感知类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演示和观察法;(3)本体感知类的教学方法有分解、完整和巡回法;
(4)统合感知类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比赛和榜样法等。
除了上述几种教学方法以外,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我们看到的这几种分类方法要比以前的分类方法更科学了。总体上来说,对于分类方法没有无懈可击,一成不变的,分类方法都是越来越全面、合理,越来越好理解,越来越结合实际;但是不管哪种分类方法都会存在着它的弊端和不足。我们更没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无止境的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应该避免的是为了分类而分类。
有文献介绍将按照不同的层次将体育教学进行分类,分别是“以练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中,“以练为主”主要包括模仿、练习和展示类;“以学为主”主要包括听讲、观察、提问以及讨论等类型[4]。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从近几年体育教学文献上来看,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院校的教师更应该从实践加以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来研究。自主学习法更适用于现在体育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上更能影响“教与学”的变革;以学为主更能提高高中生的锻炼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质的健康以及体育课的成绩等等。
“以学为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能动性以及自主性。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主动参与、集中注意力不断地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有着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练习的技能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可以自我发现、自我选择。此时教师就可以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从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个教学过程是先理论实践,再理论和再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教学;2.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也就说本着从后向前的顺序先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向教学法;3.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同时配合用上名人效应,即我们所说的模仿式教学。也有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过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自主探究――合作”,此种教学方法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上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构思,并对某高中一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5]。
四、体育教学方法的总结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能提高年轻教师的自信和运动技能,高质量的教学在今后体育活动的参与中起着积极的作用[6]。体育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而言其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因为体育教学在教学特点、内容、环境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因素。未来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未来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要在工作中继续总结教学的经验,努力让我们以后的体育教学事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14-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07-29.
[3]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质人才的意见[R].1998.
[4]基于“人体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分类与教学建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蔡士凯.“自主探究――合作”性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调丧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人学,2006.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实践意义
1.前言
如何培养出大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乃至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从宏观上顺应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进行分析,才能把握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2.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2.1 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的、适合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感触或枯燥无味,或望而生畏。对此,学校体育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重新建构教学体系。
3.体育教学方法的趋势
3.1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化趋势
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法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优化趋势。用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体育教学方法,有利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体育教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内在机制,从而更好地使教学方法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以辩证、系统、整体的思想提出了“最优化的教学方法”理论。这个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现代教学方法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2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趋势
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教学工具已从粉笔加黑板以及教科书印刷品,发展到各种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频信息”和“视像信息”,甚至是“运程教育”的开通。教学方法也由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讲解、示范等,发展到综合各种视听设备、印刷物、实验仪器等在内的可供学生个人或集体学习的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不断提供着新的物质基础,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然而,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教学方法发展的作用,并不在于技术设备本身,而在于各种常规教学方法的结合。
3.3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趋势
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紧密结合是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例如广东省湛江市的“快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辽宁省大连市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和沈阳市的“综合整体教学”改革的实验等。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特点的“能动教学”,以加强区别对待、个别辅导,因人、因材施教为主的“运动处方”教学,以提高兴趣和情感为主的“情趣教学”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国外,教学改革实验更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较为著名的有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教学实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验,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教授的“掌握学习”的教学实验等等。对体育教学而言,也广泛地采用“移植”的手段将上述“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4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化趋势
心理学研究成果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体育知识学习和一运动技能大提高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影响最大的基础科学也是学习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家已不再停留在对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学分析,而用心理学研究来证明运动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些成果逐渐应用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例如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的特征的研究会直接对分解教学法和整体教学法的优选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持,有如心理的念动理论已经使念动练习法进入体育教学只中等。 总之,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要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其重要的基础。重视并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心理化趋势。
3.5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趋势
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是建立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发展一大趋势。它是对以体能和运动能力划线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班组教学制强调教师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地受到限制。特别是体育教学,它的学习效果在很多时候与天生的身材条件和身体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更需要采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法上的改革也同时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平化教育。近些年来的成功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就对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改革及其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3.6体育教学方法的民主化趋势
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民主化,也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的一大进步。在以操练和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形态中,教师的口令和讲解是重要的教法,教师的尊严是教学的重要支撑,但是在学生身心发展为本、以体育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体育形态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因素,因此民主、和谐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成为必然。近些年来的小群体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等探索就显现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民主化趋势。
4.结论与总结
总之,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朝着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法,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使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做准备。(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 刊,2001,8(3).
[2] 杨桦等.新时期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J],体育科学,2003,(3).
[3] 耿培新.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8,(6).
篇7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出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完善。只有通过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明确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1.1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力。因此。让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的。有助与学生顺利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在初中体育课程中。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的好处与价值。使初中体育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得知,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是决定初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当然,中学生生的身心特点也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长久的保持。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注意采取各种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游戏锻炼中运用自己的体力,技巧。毅力去战胜对手。挑战自我。品尝成功的乐趣。
2. 运用示范法
2.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2.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为了示范左右两个方向的动作(如篮球防守时的左右移动),示范者应正面对着学生,称正面示范。为了示范前后两个方向的动作(如弓箭步动作),示范者应侧面对着学生,称侧面示范,有些练习(如广播体操),教师的示范采取面对学生与学生动作相反的做法,称镜面示范,目的是使学生动作方向正确、整齐。有些练习(如武术等)由于动作的技术复杂,教师难以做镜面示范,而采取背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称为背面示范。
3.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篇8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出现各种弊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取其精华,舍其陈腐,以适应现代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同时,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必然要有相适应和配套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从实践中,从理论研究中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任务所制约,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所确定的。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学校体育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而不能孤独看待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相关的问题。体育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上层概念,它包括教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育教学法也称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器具和设备。也称为教学辅助手段。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活动细节或构成部分,如提问、操作、练习等,教学方式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二、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许多方面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有许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
1.重形式,轻实效。在教学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从“新”字上下工夫,采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种理念是对的,会对教改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
2.重技能、轻能力。目前在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过分苛求动作的细节,而忽略了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诸多学生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了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
3.重教师、轻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虽然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教学程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在教学方法中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方式比比皆是。
4.重训练、轻教育。体育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自身身体为媒介,并通过相应的运动练习而谋求一定教育目的的特殊学习方式。运动练习作为一种具有学习媒介作用的教法因素而受到体育教师的普遍重视和运用。
三、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1.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音乐和游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将音乐和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体育教学应该比文化教学更加有吸引力。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来播放音乐,舒缓的运动要配合舒缓或者欢快的音乐,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参加体育运动,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较为激烈的运动要配合有气势、节奏感强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富有激情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能够缓解和释放来自升学的压力。
2.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中学体育教师要想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要在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自我意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分层时,如果学生主动要求进行调换,则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换,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给学生的身体带来负担,影响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趋势
一、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概况
(1)引进学习阶段(1949~1979)。从1950至1975年,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主要吸取苏联的经验,体现了自然主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发展必需的身体素质,教学结构比较严谨,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学组织形式强调统一。在该阶段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在内容上有一定突破,指导思想上更接近我国当时的体育教育实际情况、也汇集了一些国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能比较客观地对待引进苏式理论后国内发生的诸多变化及多年代后期所出现的理论分歧。但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体育教学理论所包含概念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2)独立探索阶段(1979~1990)。改革开放给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国家教委、体委加强体育研究机构建设、提供管理上的保障,及时着手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新的教材,客观上为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术讨论热烈,各种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和体育教学现场观摩会增多。与国外理论交流的机会增加,使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接触到了更多更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开扩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呈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198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专著,标志着学校体育学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简明体育教学法》与《体育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体育教学论开始从学校体育学、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在该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速度较快,扩展了理论基础,理论观点趋向多样化,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等基本理论间题的认识更加深入。这一阶段体育教学理论发展不足之处是理论研究没有对各种体育教学理论观点做出综合比较,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实践中的盲自和混乱,对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体育教学主体性等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3)建构独立体系阶段(1990年至今)。1990年王占春研究员著《中学体育教学法》,1991年于长镇教授著《体育教学论》,1993年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教授合著《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这些专著在国内体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一致好评。因为这些专著把体育教学理论提炼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94年刘清黎教授主编《体育教育学》,该书吸取了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最新成果,形成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体育科学相互渗透的学科特色。1998至1999年毛振明教授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科学化》,探讨了我国目前体育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介绍了国内优秀的体育教学实践成果,并收集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实例和教研方法,对研究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较之前几阶段,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其体系更加趋于丰富和独立。
二、我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1)构建以和谐、系统思维为主线的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外部环境等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把教学方法综合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中,研究它如何协调师生活动,发挥自身的功能,从而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要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就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形成教、学、练、育的最优化结合。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其内在机制,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实践是检验某种教学方法能否采用的基础和标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实验与过去相比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进展,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3)重视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中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现代体育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了教学环节各种媒介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参 考 文 献
[1]于秀.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7(3)
篇10
论文摘要:笔者运用多种社会学研究方法从更有利于大学生社会性培养的角度分析了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 体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在发展学生社会性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育的本质特征,体育活动是一项重视体验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体验活动或练习中学生可以感受更多的成功与失败、协作与对抗、友好与敌视,更容易体验到自己的极限,在这些游戏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心理与行为的调适能力;第二,体育活动是学生间接触与交流重要的媒介,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一般处于相对开放与封闭中,这些参与者在活动中能经历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体育教学是规范了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有教化,中心环节还是体育活动行为,所以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十分有效。但是也存在项目上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活动项目和做好课程设计,根据体育项目特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良好培养大学生社会性的目标。
2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策略就是指有利于其社会适应和健康心理形成的教学策略,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渗透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主题建构策略等。渗透策略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课堂外的氛围构建和课堂内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指以干预并纠正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发展异常行为为目标,优选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主题建构策略是指创设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以处理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主题)为目标,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育教学。[3]
3 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
由于体育项目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不确定以及学生喜好不同,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就必须按照学生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安排体育活动内容、方式、时间等。通过实践总结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3.1 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大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必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学校科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第三,通过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使学生明确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 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按照组织形式的异同主要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形式。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主要穿插与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实践教学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目的性以及适应性等主要特性,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实践教育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活动内容为主。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传统体育项目、休闲娱乐体育项目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之中,这一变化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和上课的活动内容。目前,传统武术、舞龙、舞狮、腰鼓、龙舟、空竹等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拓展、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新兴体育项目在很多高校已经广泛开展,成为体育授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观察与总结,发现类似于篮球、足球这些以团队形式在同场对抗的项目以及集体健身操、户外运动需要相互协作的项目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人际间交往的能力,耐力项目训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坚韧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目前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因此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能被广泛接受体育项目。无论是各类游戏活动、健身娱乐活动,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关键是怎样运用的问题。
3.3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则亦然。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更好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体育教师必须有目的的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节课堂练习的气氛,突出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这使得学生在训练中积极性不高,主观参与的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还要不断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4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情感培养、加强交流合作、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但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达到和实现有效发展学生社会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