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监督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企业中,会计对于财务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甚至还是其主要的承担者,因而会计人员综合的职业素养可以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具体情况起到直接决定的作用。假如企业会计综合职业素养不合格,工作态度不认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该制度的实施造成极其严重的偏差,进而能够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进行正常的生产以及经营,由此可见,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构建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不少帮助。
2.科学探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根据我国制造型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其内外部环境开展科学的探讨,并且使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好企业对效益与成本进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同时构建高效果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管理人员使用有效的办法对企业各个生产车间、分厂以及工作岗位的职责实行合理的划分,可以确保企业能够清楚且明白地知道对财务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目标和职责,经过此种举动可以确保制造型企业开展财务工作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另外还可以确保企业的职责了然和有效的制约。经拟定有效的财务责任、工作领域,缓慢地构建财务工作岗位可以责任分明以及每个环节均能够维持不可分割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并且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其还可以协助财务主要管理者及时察觉工作时面临的差错与问题,另一方面,其在大范围上可以给财务工作人员开展业绩考核提供有效的根据与标准。
3.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开展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企业战略定位提供有效的服务,由此可以得出,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风险开展科学的探讨,此外还需要具有针对性地对风险开展评价,实施合理和有用的规划、控制以及监管措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对风险开展合理的管理。另外,企业的管理高层与审计部门需要对风险进行按期的审计,完成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力争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最大范围上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
4.高层领导重点关注财务内部控制
构建并改进制造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离不开其高层领导的重视与鼎力支持,该制度的监管与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以企业高层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关注作为基础,这样才可以功能全部发挥出来。另外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们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不断提高其对财务监管的职责,要从个人做起,保证制度得到科学且合理的实施。
5.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定位
对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有效企业战略定位的影响,甚至其优劣与否也是由企业战略定位来决定。企业战略在内容上主要指,企业按照其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个远景的目标同时在完成目标的措施上开展具有总体性与指导性的谋划。另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经过拟定合理的制度安排,进一步给企业运作提供保障,其在制度内容与建设方式两个方面均能够直接和企业战略定位形成一定的联系。经合理措施将企业战略定位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够把职工个人目标和企业远景目标密切联系起来,并且还能够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结合统一,从而起到减轻职工与企业两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圆满的构建。另一方面,企业对其财务开展管理的工作主要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标准,而职工的个人想法、利益以及价值观在内容上主要以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核心标准。由此可以知道,两者达到科学的结合后,可以从基础上处理好制造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协调性差以及无法统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水平,确保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得到统一规范,进而增加企业的收入。
6.随时检查财务内部,提高财务监管力度
企业构建并不断改进制造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后,若其不可以开展合适的贯彻实施,只是一直都处于形式状态中,可以对增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便有很大的机会形成财务管理工作庞杂,进一步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对此,企业必须锲而不舍地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的检查,才可以确保其关键性作用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财务内部检查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不仅属于对制造型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同时还属于对重要岗位与车间开展的个别检查;而从领域来看,其不仅能够对全部的财务人员具有约束作用,另外其还能够对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经过相关的实践可以证明,通对制造型企业财务进行按期的内部检查,可以使其准时察觉财务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
7.总结
篇2
【关键词】军队财务监督 思路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措施,是强化财务监督的重要前提
第一,加快完善各种财经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在财务管理方面先后制订出台了《预算经费管理规定》、《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会计规则》等方法律、法规,为实施财务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些法规制度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适应经济形势,操作性差等问题,必须尽快加以完善。如对预算资金的申请、评估、立项、拨付、监督、使用等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程序,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法规约束行为,依法治财,依法理财。第二,加快财务监督的立法工作。财务监督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监督的顺利开展和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而且财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也无法进行科学界定。强化财务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监督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财务监督工作条例》。各级财务部门要认真研究与财务监督工作相关的规定、办法,并积极总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充性财务监督法规,真正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第三,加大财务监督执法力度。当前,违法违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成为财经秩序混乱的重要特征。这反映了财务执法体系的执法力度不够,处理偏轻,处罚不力,特别是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处理力度不够,这种状况的存在势必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财务部门,必须努力争取各级单位党委和首长的大力支持,加大财务执法力度。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依法监督,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切实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切实提高财务监督权威性和财经法纪的严肃性。第四,要积极推进和完善各项财务配套改革。当前,财务三大改革正在各地积极推进。一是细化预算,要改变过去预算资金分配粗放,经费切块包干和归口管理的状况,在预算编制上,应该把预算具体到项目和单位,以适应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便于监督管理。二是实行军队资金集中支付制度,要改变过去国库分散支付,将预算资金拨付各部门各单位,由其自主支配使用,脱离财务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支出过程中问题的状况,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将很大程度抑制这种现象的产生。三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健全、规范财务支出政策的核心内容。
二、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是强化财务监督的重要保证
第一,由重事后监督为主转变到全过程的监督。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各级财务部门在监督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是目前的监督方法仍然比较陈旧,监督范围也比较狭窄,仍然主要沿用过去的检查模式,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因此,财务监督要适应军队预算管理改革,实行对本级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财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由微观监督转变到宏观监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变,财务管理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因而客观上要求财务监督从过去的重微观监督转变到以宏观监督为主上来,充分发挥军队财务作为军费分配总枢纽的作用,通过对整个军队财务运行状况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军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军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工作的中心是以加强管理为主,因此,财务监督工作也要转变监督方式,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立足财务管理,着眼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务监督工作新格局。第四,由对外监督转变到内外并重的监督。过去,由于重视外部检查而对财务内部忽视监督,财务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开展财务内部监督是财务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因此,必须把对外监督转变到内外并重的监督,通过对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可以促进财务法规、制度正确贯彻落实,要对财务部门内部机构预算资金、专项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
篇3
[关键词]内部财务监督; 必要性; 方法;
内部财务监督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按照法律规范或者根据其自身情况,设置内部机构或人员,依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监督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和分配是否合理、有效;监督企业各项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监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识别各类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与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不同,具有日常监督和实时监督的特点,是外部监督所无法替代的。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主要意义在于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从当前来看,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在于:
1.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在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利用企业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的;在办理采购、销售、工程项目等业务中营私舞弊;还有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弱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十分重视和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2.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财务活动中预算执行的偏差,保证企业财务活动按照经营规划和财务目标正常开展;可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明确经济责任,防止出现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发生因责任不清而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的现象;可以为企业实施财务控制、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与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
财务监督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统一体。要充分、有效地实施财务监督,首先必须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内部财务监督是财务监督的基础,高效和完善的内部监督能够提高外部监督的效率与效果。外部财务监督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以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国家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外部财务监督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内部人控制”的弊端,督促企业内部财务监督落实到位,保证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行之有效,保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侵犯。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它们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方法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方法主要有: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组织保证。投资者通过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来保障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在公司制企业,为使财务监督行之有效,公司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它由全体股东组成。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聘任公司经理。经理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是对董事和经理的经营管理行为及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的常设机构,它代表全体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行使监督职能。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通过一系列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每一层次的委托方将产生监督的内在动力,因而能有效地对方实行监督。
《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2006】第41号)规定:“企业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人员的,监事会或者监事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本通则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履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职责。”要有效地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必须强化监事会或者监事人员的监督功能,发挥监事会或者监事人员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在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中,应形成一个中心,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汇总处理各部分反馈的信息,保证监督机制的高效运作,节约监督成本。我国《公司法》已明确规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与董事会在组织结构中处于同一层次,可见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中,监事会是最高财务监督机构,应成为监督体系的中心。
2.建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性监督的机制
建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性监督的机制是实现内部财务监督持续有效的重要方式。美国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2009年了《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以帮助各类组织更好地监督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纠正行动。COSO主席Larry E.Rittenberg 博士表示:“COS0董事会相信许多组织可以通过在其持续内部控制过程中建立监督机制,从而实现更有效运营的目标。该指南对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性监督概括了四种方式,具体包括:利于误差管理的工具(记录误差的日志、后续跟进、处理情况分析)、监督应用程序变更的工具(变更认证、沟通、适当评价)、评价系统状况的工具(包括内置参数、可容忍水平、不相容职责分离、管理权限)及评价过程完整性的工具(包括标准及协同、数据加总、文档完整性)。
3.制度监督、预算监督和核算监督密切配合
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活动中,制度监督、预算监督和核算监督的密切配合,能够具体体现日常监督和实时监督的特点。
(1)制度监督
《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投资者、经营者及企业有关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在企业财务活动各环节设置的复核、审计、检查等程序,确保企业财务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目标的要求。建立、健全并执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做到有人负责、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面控制和约束。
(2)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是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形式,应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与控制作用。企业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在企业内部便具有约束力。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以便适时采取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把财务监督贯穿于执行财务预算的全过程中。
(3)核算监督
核算监督是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它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事前核算监督是审核将要进行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合理、有效,并据以施加限制或促进的影响作用。事中核算监督是对正在进行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查,以及时纠正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和偏离财务目标的行为。事后核算监督是对已经结束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查,它是在财务活动完成后对其结果的监督,检查已经完成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定,检查财务目标的完成情况。
4.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由企业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的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监督,是在核算监督基础上实施的再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1)明确工作重点。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熟悉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以风险审计、效绩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
(2)突出评价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经济决策依赖于对经济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信息的反馈。要拓宽内部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突出内部审计的评价功能,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3)做好后续审计。应建立对审计事项的后续审计制度,对企业重大经济活动实施跟踪审计办法,通过后续审计,对其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计认定,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延续性和规范性。
(4)改进审计方法。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工作要引入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检查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会计监督信息化,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会计信息化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手段和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在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同时,必须切实有效地开展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以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充分开展,努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王建,熊筱燕.会计管理与案例评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团场;财务监督;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团场财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督空白。为了适应改革的需求,团场将原本的审计科和财务科进行了合并,只保留了财务科,也就是说,团场的财务监督由过去由两个部门共同监督,变成了财务部门单独监督。财务监督工作就由财务科内部的人员担任。但是由于财务科人员紧张,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较重,往往把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企业资金、预算等的管理上,使得监督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其次,团场财务监督工作分工不明。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合理,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不能形成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关系,岗位分工也不明确,不能够对团场的财务管理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上这些问题削弱财务监督的力量,会出现监督死角,造成财务风险。
(二)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存在滞后性,不能有效预防财务风险。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在事态扩大化之前将问题处理好。但是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存在滞后性,往往是事后监督,即当在团场财务活动中出现违纪行为以后才进行监督,而无法在违法活动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预防,这种事后监督对防止团场国有资产的流失于事无补,会影响团场正常的经济活动。
(三)团场外部监督的缺失。要想保证团场财务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除了发挥团场自身财务机构的监督作用之外,还需要有效的外部监督。而师财务主管部门作为对团场实施财务监督的外部机构,肩负着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的职责。但是,当前,师财务部门对团场的财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监督的随意性,往往是在团场出现财务问题时,才发挥其监督作用,对团场进行财务调查,这样就无法预防团场财务问题。也无法与团场财务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不能保证财务监督的顺利实施。其次,师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对团场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力度不够,使得团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审查,无法维护团场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四)团场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影响了其监督水平。财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思想素质的高低、业务素质的高低都将对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团场的财务部门中,还存在部分非专业出身的财务人员,他们自身财务知识匮乏、业务能力不高,也缺乏专业的财务培训,这使得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不高,不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分析团场的财务风险,不能够及时地嗅到团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团场财务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只有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才能为财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完善内部财务监督需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团场财务部门会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岗位,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工作,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则要进行分离,保证岗位独立性。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该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共同合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其次,团场应该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当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团场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的信息化。比如可以建立集查询、监督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团场的领导及上级机构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系统轻松地了解团场的财务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这样就可以保证上级领导及团场内部领导对团场财务活动的时时监督,及时发现团场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再次,建立团场内部会计稽查考核部门。其作用是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内部稽查部门的人员不应该由财务人员兼职,而应该配备独立的稽查人员,保证稽查的独立性。及时发现团场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反馈给团场上级部门,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督促财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改进。
(二)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要改变团场财务事后监督的滞后监督方式,采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团场要运营,就必须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支出大量经费。强化事前监督,即是从团场的经济活动开始时就实施监督,在每笔经费支出之时就要明确其去向。强化事中监督,即在团场的经济活动进行中也要时时监督,要明确团场的各项支出都是合法、合理的,对于团场资金使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立刻制止,防治团场资产的流失。要保证团场各部门严格按照制定好的预算进行经济活动。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形成一个监控网,及时发现团场财务活动中的漏洞,能够提高监督的主动性,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三)加强团场外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在实施内部财务监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财务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内外互动,有效地保证团场的资金安全。师财务部门要成立团场财务监督小组,以定期和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这样能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合法、违规现象,能够保证团场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应该成立审计小组,对团场的经济行为实施监督,包括团场的各项支出、收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要确保其真实合法,发现问题绝不姑息,加大处理力度。
此外,团场要提升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高学历、业务熟练财务人员的引进,壮大团场财务队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的财务知识,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和财务监督水平。
三、结语
当前,在团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而不重视财务监督将无法有效的保证团场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团场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及团场自身发展的各项要求。因此,必须要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团场财务监督方式,保证团场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世平.浅谈如何加强团场财务管理[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0(07)
[2]曾强.创新财务管控体系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监督;研究
财务监督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目前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监督的认识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实施高等教育项目越来越多,对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如何使这么多的项目真正的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高校的领导层对财务收支情况普遍重视,但是对财务监督工作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各种财务监督的手段难以发挥效果,财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2.财务监督人员的素质难以使用工作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使用、核算方式的多样化,对高校财务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高校财会人员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对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同时,个别财会人员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要求,造成新的财经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财务监督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了高校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效果。
3.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资金保障运行的,因此,高校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财务审计的同时,还要在校内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对高校财务资金的收支、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4.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领导的不重视,造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财务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内审部门的负责人由财务机构的人员兼任,内部审计成为了一项摆设;审计的内容侧重于事后审计,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程度不够,等等。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意义
1.保障高校财务工作正常开展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如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率不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财务监督来实现。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工作体系,不仅可以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而且可以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更全面的反映高校的管理情况、经营情况,避免了一些不利于高校发展问题的发生。
2.可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严格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建立档案,确保资金收支的平衡,事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差旅费的报销办法,集中采购办公用品的管理办法,进行招标采购设备的管理办法等。对于大额资金的支付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加强高校财务监督机制可以促使高校财务人员廉洁自律
对高校财务加强监督,可以使高校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在工作的过程中秉持清正廉洁、勤勉尽责。此外加强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也便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从而进行快速高效解决,把财务隐患和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了高校的整体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
4.加强财务监督可以更好的维护高校良好形象
高校自古以来就在人们心中处于比较神圣和重要的地位,被称之为象牙塔,加强对其的财务监督,可以促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维护了高等学校及其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对策
1.提高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监督工作的认识
提高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监督工作的认识,是做好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监督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对国家有关的财经纪律、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权;二是要增强高校领导的财政监督意识,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财政讲座,让校领导认识到财政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三是各级财会人员要自己管得住自己,警惕思想上的滑坡、精神上的沦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微慎独、勤于自省,做到遵纪守法,绝不出现私设小金库、账外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做好财务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而且财务制度建设工作做的扎实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遂平的高低,为此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改校内财务制度,比如校内分配制度、经费审批制度、校内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力争使财务制度更好的为财务管理服务,达到约束和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的目的。
3.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外部监督
所谓加强外部财政监督,主要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高校财政管理的监督,这样便于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首先高校财务部门要和审计、纪检部门做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对于高校内部工作人员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其次要加强群众监督,高校在进行财务经济活动时,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引导群众进行监督,从而实现财务经济工作的透明、公开和公正。只有把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的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第三类成本 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 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
一、文献回顾
委托理论是解释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产生和发展原因的重要理论。詹森(Michael Jensen)和麦克林(William mecklin)认为,关系是“一个人或较多的人(即委托人)聘请别的人(即人),履行一些服务,包括把一些决策权委托给人。”由于存在委托关系,就产生了成本问题。成本是指“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却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即被称为成本”。从经济性质角度看,成本的组成内容包括委托人的监视费、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严若森(2005)认为成本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成本由所有者与经营等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是在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中总的价值减少。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经营管理者总希望将公司的资源转化为自己的私人利益;而股东总希望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减少在职消费,以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因此,公司不得不承担监督成本或约束成本;第二类成本发生在不同出资者之间,是大股东与小股东、股权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产生的公司总价值的减少。具体又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问的成本,股权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之间的成本。其产生原因一是隧道行为(tunneling),即大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把低层企业的资金转移至高层企业,从而使小股东利益受损。小股东会因此提出保护其利益的要求,从而使公司承担更多的成本(如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征求投票权等)。二是债务融资增加的费用,即项目融资时股东偏好收益高但风险也高的项目,因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其潜在损失有限而潜在收益无限;债权人在项目成功时的潜在收益是有限的,而当投资失败,债权人有可能只获得低于债券票面的清偿。因此,债权人会对资金的使用和投向加于更多地关注,设置更加严格、苛刻的合同条款,公司会为债务融资承担更多的成本。
成本分为第一类成本和第二类成本的观点,根源于企业委托关系可以分为第一类委托关系和第二类委托关系。但这种分类似乎并未穷尽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关系及其引起的成本的内涵。干胜道(1995)分析了两权分离条件下的企业财务关系,首先提出所有者财务观念,谢志华(1997)提出了出资者财务观点,汤谷良(1997)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观念,认为所有者财务“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一种决策机制”,经营管理者财务主要是财务决策和财务执行问题;王满(2002)将财务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体系,认为“外部监督足以维护单位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如所有者、政府、债权人等)的利益为目标,由独立于被监督单位之外的主体来执行,以单位整体作为监督的对象,通过对单位内部监督的再监督来实施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系统主要是微观层面上的财务监督系统”,“公司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质上是通过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四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现有财务理论及其财务监督理论将经营管理者作为财务监督的对象,而没有认识到处于企业所有者与资产最终使用者之间的经营委托链中间环节,在接受所有者监督的同时,又具有对下的监督职责和监督权力,并且在现实中可以单独形成一套有别于所有者财务监督的运行体系,这有待于人们继续探讨。
二、第三类成本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从终极出资者到最终的财产使用者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第三类委托关系,即企业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经营管理者在其行使法人财产所有权时,要将暂时受托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出资者资产,委托给下属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进行使用或管理。该类委托关系的层级有:(1)公司董事会与总经理管理层的委托关系。公司董事会作为法人财产所有者,掌管公司法人财产使用的战略决策权,要对公司的长期经营战略进行决策,对涉及公司重大的财务投资、融资、对外担保和生产设备购建等财务事项进行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委托给总经理管理层执行;(2)总经理与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委托关系。总经理管理层作为公司经营管理执行层,要将董事会的决策变为公司的经营行动,需要把董事会的决策分解成具体的行动方案,委托给下属执行;(3)子(分)公司与其下属机构和职工的委托关系。同样,子(分)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也要把总经理的指令分解成具体的行动细节,委托给下属执行。在国有公司内部存在的上述委托关系,客观上会形成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层有可能通过蒙蔽上层,取得超出职权范围的利益。
由于第三类委托关系的存在,决定必定存在第三类成本。该类成本是由于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存在着利益目标差距和努力程度差异等矛盾,上层经营管理者需要对下层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而造成的企业总价值减少。第三类成本的隐性表现形式是下属经营管理者不愿充分发挥其潜能努力增加企业的价值,使实际产生的价值低于企业应有的价值;其显性表现形式是能用货币价值形式表现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为了激励下层经营管理者而增加给下属的薪酬奖励支出,为了约束下属经营管理者而支出的监督费用等。第三类成本的主要内容包括:(1)搜寻和掌握下属者真实信息的费用。主要是指上层经营管理者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花费的下派财会人员或下设财务机构、建立一套定期提供财务信息系统所花费的费用;(2)下层经营管理者“懒惰”造成的企业价值减少。是指下层经营管理者由于自己的目标函数不能如期达到,而采取不努力工作给企业价值带来的损失;(3)下层经营管理者额外职位消费多支出的价值。是指下层经营管理者利用职位便利,扩大自己的职位消费范围或频率,使企业多增加的费用支出;(4)下层经营管理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的企业价值减少。主要是指下层经营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偏离上层经营管理者的指令进行决策,而给企业价值造成的损失;(5)激励下属经营管理者的奖励支出。是为了调动下属积极性,按照其经营业绩大小给予的奖金、福利、带薪休假及高额退休待遇而给企业增加的支出;(6)企业旨在约束下属不当财务行为所花费的监督成本。主要是指企业高层经营者为了约束下属经营管理者的财务行为,在内部需要建立财务监督机构,增聘监督人员,设置财务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下属经营
管理者进行监督考核,为此需要多增加的费用支出。
三、第三类委托与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第三类委托关系及其成本存在,客观上需要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这样一个财务监督层面,因为:(1)法人财产所有权分属不同层级的经营管理者。法人财产所有权中,经营管理决策权与经营管理执行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普遍现象。经营管理决策权的拥有者和各层次经营管理执行权的拥有者分属不同层级的权力主体,前者为了迫使后者在其掌管范围内的财务行为,完全按自己的意志或不脱离自己规定的框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并形成日常监督制度。这种监督不可能由于所有者财务监督的存在而放弃;(2)经营者自身经济利益需要保护。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不同相似,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也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要求。上层经营管理者要考虑终极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出借资本的还本付息,希望企业价值最大,能够完全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要求。因此,希望企业运营顺利,在其经营期内完成任期目标,最后得到自己的应得报酬,借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等。下属经营管理者亦有各自的打算,期望获得个人收益和社会地位,并不断提高。从利益角度出发,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各自的权力,对其能够顾及的领域或范围实行财务监督;(3)下属人行为需要约束。现代企业中的层层关系,使企业内部的各层次经营管理者都处在链的某一环节,上一层次的人是下一层次人的委托人,不同层次的人为了完成上一层次委托人规定的任务或业绩,需要调动下属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努力勤勉,克尽职守,同时也需要配之相应的监督,以督促其不“偷懒”,在财务行为上不“越轨”。运用财务监督手段能够对人在使用、经营、处置企业财产时受到财务制约,从而规范其操行;(4)缺少监督会造成第三类成本失控。企业上层与中下层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中下层经营者利用私有信息,可以取得较多的额外利益,增加企业的成本,这对上一层经营管理者不利。从价值运行方面看,良好的财务监督程序、方法和规则,能有效地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降低成本。对企业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能够直接、及时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费用、管理费用和其它支出。因此,经营管理者严格财务监督,可以有效控制下属人员的成本费用开支,降低成本;(5)人违规财务行为需要及时惩处。人财务行为能否一直合法合规是现实中没有办法保证的。对人违规财务行为进行惩处,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警示后来的违规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及时对下属经营管理者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上层经营管理者需要经常性、及时性的财务监督,才能将违规财务行为减少到较低水平。作为一种对人的监督压力,经营者财务监督的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企业最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与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其对待企业资产的使用及其经营管理的努力程度不同。为了监督下属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误,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都需要设计一套隶属于自己的财务监督体系,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监督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为了降低第三类成本,维护经营管理者的自身利益。
四、第三类成本对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影响
(一)影响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目标 财务监督的目标受制于财务目标,从企业财务目标理论观点看,现有的企业财务目标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4)企业财务目标多层次观点。笔者赞成财务目标多层次观点。所有者有其财务目标,经营管理者也有其财务目标,而且不同层级的经营管理者财务目标会存在差异,不能用一个目标代替所有不同利益集团的财务目标。所有者财务监督目标是为了维护其投入实物资本的权益即剩余索取权,同样,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目标是为了维护其人力资本投入的权益,即薪酬及其他个人利益索取权。在出资者退出企业经营管理后,经营管理者取得了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力,其不仅要对企业原始投资人负责,也要对全部债权人负责,保证投入的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保值增值,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并通过这一方式,使自己或小团体的个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包括个人财务利益、社会地位和声誉等方面。从法人财产所有权角度看,企业总部高层和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目标是通过维护法人财产所有权的整体利益而实现其自身利益的。因此,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必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设汁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监督体制,千方百计严格内部财务监督,降低下属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的成本,保证企业整体财务目标实现。从这一角度看,如何降低第三类成本,成为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能否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关键。
(二)影响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特点 第三类成本影响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特点有:(1)第三类成本决定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作用范围是一个封闭式的运行系统。与出资者财务监督相比,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要达到降低第三类成本的目的,其作用范围只限于企业内部,即只对企业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财务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在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中,各层次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都同处于一个公司中,都是围绕公司内部的各不同层次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执行上层的监督指令,将指令层层传递下去,同时把监督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反馈给上层,促使上层调整财务政策和相关的监督指令,再通知下层执行。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封闭式的运行系统。(2)第三类成本决定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日常工作是保证下属的财务行为不偏离上层经营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和整体目标。下属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构成第三类成本的重要内容,降低该类成本的发生频率,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必须在企业日常财务运行中,设计监视和督促下属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财务行为的制度,保证下属按企业规定和上层指令处理财务活动,不偏离企业整体目标和战略决策。因此,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运行,通常表现为对下属执行上层财务决策指令的过程及结果实行监督,在公司的日常财务活动中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监督权限的行使过程与执行上层财务指令、进行正常财务活动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3)第三类成本决定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需要建立内部提供财务信息的子系统。降低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成本,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需要建立内部提供财务信息的子系统。这套内部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有别于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向上层经营管理者提供内部管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4)第三类成本决定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要偏重日常监督。下属经营管理者严重违规是造成第三类成本扩大的风险来源,为了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的频度和力度,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必须在制度设计方面考虑如何尽可能杜绝该类事件发生,将日常监督作为重点,并以此
设计相关制度。因此,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主要依靠发挥企业内部常没监督机构的日常监督作用,将第三类成本减少到最小额度。(5)第三类成本决定内部控制制度构成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制度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子(分)公司及其人、财、物、产、供、销不同环节之间,形成的一整套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的运行制度,其发挥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类成本的大小。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要达到降低第三类成本的目的,必须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才可取得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成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制度基础。
(三)影响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纽成内容 首先,监督企业下属各层次的财务收支活动合法合规成为主要标准。降低第三类成本,要求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组织财务活动,不出现违法违规财务行为。因而,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将下属财务收支行为的合法合规作为其主要监督标准,包括监督下属经营管理者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经营,不得超越企业经营目标规划其分管范围内的财务收支,不利用其掌管的财务权限越出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发生财务行为等;其次,监督企业下属严格预算执行成为日常主要工作。第三类成本主要发生在下属经营管理者的日常经营行为及其财务活动中。实行年度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较好地规范下属经营管理层的财务收支,减少企业的第三类成本总额。因此,监督企业下属年度预算执行,不突破其规定的预算范围和预算开支标准,成为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机构的日常主要工作;再次,监督下属合法合规取得个人利益成为重要任务。不当取得个人利益是第三类成本的组成部分。保证下属经营管理者按规定取得个人利益成为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为此,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系要用制度规范和检查监督下属经营管理者的个人财务行为,对其执行企业财务决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监督和考核等,以约束其职权范围内可能涉及个人利益的财务行为;最后,监督下属对更低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进行财务监督成为重要工作内容。如前所述,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整体财务目标实现。为此,需要对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的层层关系进行规范和校正,督促下属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财务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这包括督促检查最低层级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收支,考察其上级是否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等。在此前提下,考虑其组织机构、职权划分、监督程序和监督方法的设计。
五、构建第三类成本要求基于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的思考
体制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对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的安排而形成的组织制度。企业财务监督体制是在企业不同财务监督层次之间,确定财务监督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力、监督责任和利益的制度,构成经营者财务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运行正常,既定的财务关系得以维持。财务监督体制的主要内容是:界定企业不同层次财务监督组织机构的监督权限。包括终极所有者的财务监督权限、法人财产所有者的财务监督权限、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权限等;规定企业不同监督层次所属机构和人员的监督责任。包括尽可能地用明确的制度或条文规定不同财务监督层次的具体办事机构,这些机构和人员在财务监督中各自的责任,以利对其进行考核和再监督;确定对财务监督人员的激励办法和制度。包括实行薪酬、奖励、退休金计划和期权激励等方法,并将其制度化,这是保证财务监督机构和人员严格履行职责的重要措施,确保前两项内容实施的手段。
设计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要从有利于兼顾所有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构建能够有效降低第三类成本的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这要体现在具体的体制设计中:
(一)按监督权限适度集中方式设计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领导体制 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领导体制是指在企业不同经营管理层内部,明确财务监督负责人,采取集权方式或分权方式实行财务监督,界定相关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范围的制度。笔者认为,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的权力应适度集中,并由高层财务负责人执掌,尽可能减少企业内部的监督层次,以降低监督成本;
(二)按照精干高效、尽量减少层级的原则设计财务监督的组织机构及其权责划分制度 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组织机构的设计,可本着减少层级组织的原则予以规范,不要求实行财务管理权限与财务监督权限配套制度,即一级财务管理权不一定配套一级财务监督组织机构。现实中许多企业按规模大小设计财务监督组织机构的制度已经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在大公司或企业集团,按总部、子公司、孙公司等层次设置财务监督组织机构,小企业只在企业中设立与财务运行管理机构平行的财务监督组织机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不同层级财务运行管理组织的财务管理权限与监督组织机构的监督权限等,主要是界定董事会、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部、子(分)公司财务机构等的财务运行管理权与监督权。另外,要规范不同层次财务监督权限,包括规范不同监督组织和责任人员、特别是企业总部财务监督组织和人员的财务监督权责界定、子公司或下属工厂财务部门和人员监督权责等;
(三)根据内部委派制的要求设计财务监督人员的管理制度 财务监督人员实行经营管理者领导下的内部委派制,有利于保证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指令畅通,可以形成对下属财务行为的较好约束,减少第三类成本。因此,应按照内部委派制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组织机构中,配备财务监督人员,确定财务监督人员的隶属关系和业务管理方式,制定财务监督人员的激励约束制度等。
(四)以尽可能减少中间能量递减为标准设计经营者财务监督指令的传导方式 上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指令是直接落实到财务监督部门执行、还是通过下属经营管理者传导给所属财务监督部门执行,财务监督机构和人员按何种方式实行监督等,是经营管理者财务监督体制设计的重要方面。为了减少中间能量递减,较好的方式是实行经营者财务监督指令垂直传导方式。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监督;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帮助企业不断的完善、强化发展运行的方式、方法。通过解析探讨我国企业的财务监督问题,以此来不断的强化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绩效,更好的为我国的国有资产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监督领域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财务监督混乱
在我国的企业中大部分的财务信息缺乏财务监督的力度,致使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体系十分复杂、混乱,导致没办法准确的把握市场的需求走向、信息质量,由于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监管体系,使得现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与竞争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会计法制法规的淡薄影响监督的力度
在现代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结构受到自身素质与企业内部管理风气和监督力度不够所影响,不能很好的行使其正常的、合理的监督职能,当利益受到威胁时会不计后果的选择违背管理权、监督职能、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违规操作等违法乱纪的活动。
3.财务信息系统不利于监督的有效实施
由于我国的企业就目前而言正是处于从原有的老式计划经济转向当前的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监督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其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还不十分完善,没办法很好的统一、协调财务监督问题,还只是单纯的依靠国家、领导等划分、下达管理目标与任务。这就导致了现在的行政性的监督居多,而不是真正的从实际情况与事实产能情况出发的监督管理,导致整体的企业财务监督没办法很好的实施。
4.对于预算监督职能管理十分薄弱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与监督,但是就以其预算来深究其职能的管理绩效性,还是十分薄弱的。健全的、有效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能够盘活企业,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相反的则是拖累企业的成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究其预算监督就没能够以自身的实际进行管理,使得预算往往都不能很好的与实际支出相配比,难以借此来调整、监督企业的财务费用等,造成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监督
1.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在企业中,我们要不断的通过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来强化整个财务监督的职能。通过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素质与道德进一步培养、重塑,制定配套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用以监督企业的经营,遏制会计监督的不确实性,改善整个企业的人员管理执业环境。
2.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通过制定确实可行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与手段。现代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是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通过进一步加强整个制度的合理性、确切性、有效性来加强其经营管理活动。让财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来,而且在整个税务的管理上也能够有所保障,让各种利益能够相互辅助、兼容,最大化的完成企业财政的监督管理,指导企业的未来规划与发展。
3.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监督
在我国的企业中还存在着信息财务不能相匹配的经营与管理的弊端,只有不断的通过运用当代科学技术,让企业的财务监督能够发挥其效,进行财务监督的作用,就能有效的在当代企业的财务与风险经营、管理中合理规避、控制风险。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在编制财务报表与分析企业财务问题时能够更合理的通过案例、比较、安全、手段等方式去监督财务的基本情况,为经营者、市场提供可参考依据。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监督,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可以提高监督的准确性,这也将是财务监督努力的方向。
4.加大企业的内外部财务监督力度
在建设合理的内部与外部的监督机制时,我们要先清楚整个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各项职能,并且通过划分、区别来实行财务委派制人员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样的监督从外部来看,可以为国家、政府特派人员进驻企业实行监督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财务部门调整人员实施监督职能;还可以通过聘请不属于企业、公司的无任何利益关系的财会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以最大化确保企业的资产正常运作与发展,进行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的改革、完善、实施监督。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发展与财务监督的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两者通过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机制来统一管理企业。让企业能够始终保持着发展的资本、改革的动力,不断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彦君.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J].集团经济研究,2006(23).
[2]韩晓晨.我国企业财务监管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2006(08).
[3]金红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基本措施[J].商业会计,2006(15).
篇8
关键词:财务监督体制 委托— 监督机构 激励
前言
在日常财务工作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和实效,一直是全体财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资产得以高效、安全运转的有效保障。就目前现行财务监督体制来看,尚有若干问题值得广大财务人员深入探究。其中,从监督机构设置的角度分析,委托——链条过长势必影响到财务监督行为的实施实效;此外,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是否利于财务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样值得商榷。本文重点在一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委托—委托——链条过长
在经济学意义上最早提出委托—的概念的是罗斯(Ross),他对委托关系作了这样解释: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人一方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关系就随之产生。后来,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将之定义为:“一个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授予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
财务系统作为职能部门,是一种公共权力授予行为,其权力是受人民委托的政府所授予的,承担公共受托责任。无论何种层级形态的委托—关系,委托人都有预期,人都有责任(因委托人要付酬给人,双方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契约关系),通过人的行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然而只要有委托-关系的存在,就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各级财务机构作为各级理财部门,是各级单位的理财人,履行着各级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这样各级单位就与财务部门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首先,各级单位授权财务部门理财,不能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件事情做到事必躬亲,也因为各级单位自身理财能力、时间、精力上的限制,就可能对于财务运行情况的信息知之不多,无法获得足够的相关信息,从而未对财务部门进行全时全面监督。其次,在财务工作中,财务部门既履行分配职能又兼有监督职能,从而使财务监督成了一种人的自我监督,就给个别道德低下的人侵吞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再次,在业务上各级财务部门之间,层层、级级委托,这样的复杂委托关系,更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各类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更为严重。最后,财务人员不努力工作或者帮助被监督者隐瞒违规信息,甚至出现违规行为被查处时,在处罚上因为各种原因,处罚相对于而言较轻,基本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内部解决,导致违规成本很低。综上所述,当人清醒地认识到违规而带来的正效用远远大于不违规正常取得的报酬,同时又可利用自身职务或者专业技能使违规被查处的概率减少,那么根据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掌握大量私人信息的中间人即各级财务部门或者财务人员必然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或专业知识进行自利行为,比如隐瞒、欺骗、造假等手段为部门、个人谋取私利,损害单位部门利益。大量的研究表明,解决人问题的总体思路有两条:一是设计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监督机制。由于各级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结构安排差异,各级后勤财务组织的差异就更大,这就决定了政府组织系统内解决人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建立监督机制,而不是主要依靠激励机制。这是因为从组织性质来看,政府组织货币利益激励作用有限;从公共产权特征看,组织无法解决人“激励相容”问题;从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看,掌握管理控制权的人员,通常容易损害委托人即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要解决各级后勤财务部门失效的问题,只有依靠建立一套健全的公共权力控制、约束、监督系统,运用严密和完善的财务经济内、外部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缓解委托人和人的信息不对称关系。当然,随着情况的变化,财务监督体制也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优化,只有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解决各部门之间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问题,将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低或限制在最低的程度,确保资源使用的合规性,实现公共财政支出效果的最大化。
2.监督机构不完善
监督机构作为财务监督的职能部门,是监督活动的承担者和执行主体,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财务监督职能发挥强弱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来看,财务监督机构设置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设置缺位,表现为隐形化。二是现有机构职能弱化。以上这些就造成了监督概率偏低的问题。
按现行编制体制,各级财务部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专职监督机构和人员,缺乏专职监督机构。除审计部门负有财务外部监督职能外,并没有其他专门的机构履行财务监督职能,财务内部监督的角色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融入在财务管理中,外部的一些纪律监察部门也只是在总体上起监督作用。财务部门由各业务机构和人员直接组织实施监督职能,管理者同时又是监督者,财务监督的执法地位不明确,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缺乏足够的保证。同时,随着财务建设的日益发展,财务业务工作任务多而繁重,而受编制局限的各级财务部门又无法增加人员,财务监督机构和职能重叠的弊端日益显现,“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要被迫让位于财务保障和供给,监督工作已实际上成为各财务部门完成本职基本任务后尚有余力而为之的“附加题”,即使“有心”也实在“无力”,往往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从现有监督机构运行来看,职能弱化比较明显。首先,内部监督方面,由于财务内部监督机构不独立设置,对监督机构的有效运作产生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监督者存在过多的领导,增大了对监督的干扰因素。在现行情况下,监督者通常分布在各个部门,领导过多,必然导致干扰监督活动的潜在因素增多。二是监督地位不突出,弱化了财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身兼监督与管理双重职能,在某种程度上就将财务监督变成了自我监督,若财务部门的自身利益与监督者的职责相冲突则将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监督约束力显然不强。另外,监督者身兼数职,本身精力有限,再加上严格监督又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负有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自然会将监督职责置于次要地位。三是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监督技术不高。财务监督工作虽然来自于财务管理的其他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工作方法和手段也不同。高效监督需要高效、先进的监督方法和手段,这也需要监督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在目前体制下,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职人员,因此不仅缺乏主观积极性,时间、精力等客观条件上也无法满足。其次,外部监督方面,审计部门虽是独立设置的专门监督机构,但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事业经费等都为所在后(联)勤部门所掌握控制,那么审计人员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部门和领导的意见,如果领导出于对本单位形象和声誉的考虑或是在私人关系甚至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指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手下留情或者出具与客观情况不符的结论,审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就很难抗拒了。
3.对监督者约束、激励不足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一个重要手段,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果仅靠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来驱动其工作,动力显然不稳定且不足。以财务监督者为例,不仅各个监督者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不尽相同,而且仅靠此激发的监督积极性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当监督者面对被监督者施加的利益诱惑时,出于理性本能,会判断努力工作所获收益与通过“寻租”所获收益的大小轻重,因此,如果缺乏一定的利益激励机制,如同目前体制下的监督者的利益与监督成果不挂钩的局面,必然导致监督者积极性的低下。
当然仅有激励机制只是硬币的一面而已。除了激励之外,约束也是必不可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认为,仅靠员工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约束其行为是不可靠的。缺乏严厉约束会导致监督者把组织利益化作为个人利益,如果监督者发现其不努力工作或者与被监督者“合谋”给自身引致的负效用非常少。并且,还有可能得到被监督者提供的好处,这些都构成了监督者不努力工作所引致的正效用。当监督者不努力工作带来的正效用大于因愧疚产生的负效用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就很有可能达成某种消极的“默契”,被监督者逐渐发现监督者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监督的概率远比想象的要小,也就会以较高的概率进行财务违规活动。因此,缺乏对监督者的约束制度,会直接带来监督效率的低下。
篇9
一、当前财务监督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财务工作实施不够规范
财务工作实施的不规范一方面表现在原始凭证要素不齐全、审批程序不合格、归集不齐全、装订不规范等,另一方面表现在登记不规范上,比如登记时间和登记方法不规范等。而财务管理人员对公有财产的重视度不够,管理不善,办公用品丢失浪费现象严重,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来规范约束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抱着“反正又不是我个人的财产”的心态,纵容和助长了账实不符、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助长了投机取巧者的侥幸心理。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有些领导只知道看紧钱袋子,自己说的算就行,对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法制观念不强,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单位财务制度几乎形同虚设,甚至部分单位领导直接管钱,而财务人员仅仅充当记账员。与此同时,许多单位里不乏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空降”财务监督人员,他们无法胜任财务监督的专业性工作,即使出现问题也很容易被他人蒙混过关。
(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下降,监督力度不够
有部分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而单位针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降低了违法制度、法律的风险,使得财务人员更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使,与其他人员串通一气,甚至是监守自盗,通过采购、投资环节和各种虚造、偷换报销票据等行为私自窃取单位的资产,损公肥私,直接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失。
二、强化财务监督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在履行国家财经法规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的规范运作程序,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比如在会计核算上,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设置合理科学的内部业务流程,一方面完善对资金的使用,账务的处理以及凭证的审核等,在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各种票据的管理,对收入、支出、核对等全过程都要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重点是加强财务监督,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工作由谁来负责,具体由谁来实施,具体责任人是谁,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以及每一种工作都建立起严格的程序机制。要特别注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坚决杜绝重复报账,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收入足额及时入账核算。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在完善财务监督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账目管理的重视,杜绝“事不关己”危险心态,从账目收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公费报销等多个重点环节入手,提高定期监督审查频率,务必保证每次检查的质量。
(二)培养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里说得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人们自觉做好每一件事情并负责到底的决心或信念,责任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有成的关键之所在。有责任心的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有计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经营建设自己的“品牌”。一名财务人员如果对自己都没有责任心的话,那就更不可能对他人和单位有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是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综合表现。财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有效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第三,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必要的职业技能,熟悉准则、熟悉本单位的财务制度,有娴熟的会计技能,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学习财务专业理论、新制度新准则,还要学习本单位各种制度与业务管理流程。
(三)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超前预防功能
超前性质的监督是加强财务监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施超前预防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加强预算管理,注重分析预算合理性、必要性,从费用支出和资金借支上进行控制,避免偏离预算行为的发生。编制预算时要多参考前几年的预算目标及实际落实情况,同时单位领导要统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决不能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人员要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与财务部门协商。同时超前预防还要求要经常总结各种教训,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各个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事先予以重点监控、关注。超前监督的功能就在于对财务运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先的监督和预防,避免为时已晚的不良后果。
(四)强化财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必然对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提高财务监督效果的有效途径。虽然绝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工作都采用了各种办公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但是监督意识和手段往往还停留在过去的原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强财务监督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与具体的财务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到一起,比如让监督者可以及时查询有关财务数据,让领导可以很方便的及时查询单位财务状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监控财务工作过程等,使得财务监督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三、总结
强化财务监督是促进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加强财务监督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的培训和提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的超前预防功能,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J].甘肃科技,2008(01).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缺陷;对策
一、前言
理论上,监督作为保障一切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直接有效手段,应受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与全面实施。但实际上,由于现有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性、滞后性,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稀少,管理人员的不重视等原因,使得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资金配置有效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非常必要。
二、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存在缺陷
1.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缺乏
一直以来,人才短缺都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中存在主要问题、普遍问题之一。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会计从业人员很难满足各项要求,或素质高专业水平较差,或专业水平较高素质差,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方面人才的短缺除了与高校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有关之外,与企业自身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收,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培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人才来源渠道窄,人才储备量少,直接造成了财务管理中人才短缺现象的发生。
2.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
监督人员依托于财务管理框架实施财务监督工作,根据财务管理框架指导,对财务监督工作进行安排。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管理暴露出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问题,体现在财务监督不到位,监督重点把握不准确,财务监督目标不明确,监督人员监督行为不规范等许多方面。财务管理框架是财务监督实施的前提基础,若其设置不合理,必定会给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带来消极影响,降低财务监督工作各环节衔接有效性,降低财务监督工作效率。根据企业实际调查分析发现,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在某个人身上,而不是所有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分担;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未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或监督部门监督职能弱化,受其他部门干扰严重等。
3.财务监督体制落后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工作的日益推进和新会计准则落实的不断深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导致企业原有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已明显滞后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步伐,已不适用于企业当前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体制的滞后,造成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有效性降低,财务管理方向不明确,监督重点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经营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有效对策
1.培养与吸收高高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人才储备多少与人才培养、吸收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在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时,都离不开人才的投入,而财务管理类人才、监督人才、高素质人才等各类人才都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增进作用。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对人才的储备,从人才的两个主要来源,即内部培养与外部吸收,来扩大自身人才储备量。充分发挥培训作用,以月、季度或年为周期对财务管理全体工作者、监督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颁布的新指导文件、新会计准则等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让财务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国家政策。实施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让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所在岗位职责与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与胜任性。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要求,要注重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审计人员、出纳等与财务相关工作者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精确计算与审核,严格按照规定的报表形式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员工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整个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为财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财务数据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扩大人才储备量,除了内部培养之外,外部吸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企业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以相对优厚的薪资待遇来吸纳高素质、高能力财务相关专业人才,管理类人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强大人才力量,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优化财务管理框架结构
不同公司财务管理方式不同,所用财务管理方法、监督手段与建设的财务管理框架也各有差异。作为企业财务监督的基础构成部分,财务管理框架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监督执行情况。针对大多数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都存在着财务管理框架设置不合理现象,从企业实际出发,改革财务管理框架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框架设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逐步规范与完善董事会结构,实施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实现监督权与决策权的有效分离,提高法人治理结构的人性化与民主化。强化监事会成员监督职能,监事会负责人应在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前提下,要求内部各成员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认真做好各自岗位工作,实施奖惩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监督积极性,发挥财务管理框架指导作用。
3.创新财务监督体制
财务监督体制是监督人员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与参考,若监督体制缺乏完善性,势必会降低监督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企业财务会计发生了一定改变,会计环境与会计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使得企业现有财务监督体制呈现出滞后性与局限性,已难以满足企业当前财务监督需求,难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对现有财务监督体制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结构,切实提高财务监督体制先进性与完善性,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结构、会计人员分配方式、监事会等进行重新设置,具体做法如下:对内部审计结构进行重新设置,使其与公司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管理特点相适应、相匹配,对审计人员进行重组,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对会计从业人员分配方式进行调整,提高人员配置合理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从整体上对企业监事会组织机构进行革新,监事会由上至下的组织层级,各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清晰明确,准确合理,改革后的监事会应具有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直接领导权力,以促进监事会成员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对财务总监、经理实行委派制,提高他们各自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强化他们财务监督职能,对财务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分别实行统一管理制,以提高各管理人员对自身岗位工作内容的明确,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将监督体制与员工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将一些先进技术手段融入到财务监督体制当中,提高监督体制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如在线监控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等。
四、总结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形势下,重视、改革与完善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全面落实财务监督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效率与实效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其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一个高要求。因此,企业应在客观看待自身财务监督中存在问题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财务监督体制,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张轩栋. 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J]. 中国商贸,2014,28:80-83.
[2]陆春芬. 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监督体制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15,52:108-109.
[3]张骄阳,苏芮,夏国月.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与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6,19:211-212.
- 上一篇: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 下一篇: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