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广受欢迎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处于不断摸索—改革—适应—再摸索—再改革—再适应的阶段。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中应该秉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造性、实践性的特色,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兴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我院专业课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之后,发现培养方案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课时少。
在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课开得较多,覆盖面过大,占据较大比例的课时量,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少。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压缩了实践课时,甚至取消了实践环节;或者即使有了实验课仍然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仅仅局限于少量的课堂时间,下了课实践也随之结束。
2.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我院08年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明显不足。我院为了缓解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一个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甚至有些班级学生人数多要分成七、八个小组。一次课只能一个小组上,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做不了几个实验课题。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实际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但是,由于设备数量少,平均每个学生接触设备的时间有限,一学期下来,可能学生只是对设备的功能、特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设备的操作技巧、在节目创作中的使用规律要熟练掌握就很难。
3.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按照科学的专业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包括从节目前期策划开始到编、导、摄、录、制等多门实验课程的统筹协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链条,而目前,由于师资、设备等问题的制约,有些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使专业实验课开设不完整。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我们开设此门课程仍然是重视新闻写作而忽视镜头前采访。《影视语言》这门课由于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多,所以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学期下来,学生用到摄像机实践的次数很少。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要使学生对设备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得的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画面感”,使理论知识更充分地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4.缺乏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专业实习。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老师真正涉足广播电视业而具备实际操作的经验,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从事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从书本理论到书本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多少实践经验,实践的课程过少,也非常单一。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落实教学的关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点列入。此外,我院还邀请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编辑、制作及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在制订新的培养计划时,调整原来培养计划中不合理或不适应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先后顺序,增加实践教学和本专业需要的实践项目和内容。
2.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设优质实验平台。
专业引进高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提供摄像、照相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的多功能一体的电声实验室。以高性能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及高端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式实验课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产生自己新的创作空间并予以实施,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媒体机构,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提供在校实践机会。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学生电视台、校报等媒体性质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各个部门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这种实践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开放性实践模式,学生在完全宽裕、自由的情况下自我发挥创造,对于综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5.深入校外媒体进行实战演练实践。
我院先后在省内七家电视台、三个传媒公司建立实践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入电视台、传媒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性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实际情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奔赴新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专业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该实践模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红燕.对高等师范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4):181-182.
篇2
一、实践环节的课程编排
广播影视艺术创作,既讲求分工明确,也需要合作互补,且节目形态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既要按照创作工种设置实践内容,又要有团队合作的项目;既要有专业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又要有课程外的实践项目。
1. 课内实践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类型片分析课、类型片创作课四大类。这其中,以文学、美学、广播影视史论等为内容的专业理论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而以各种节目形态为内容的类型片分析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辅、案例分析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小目标,基本不涉及实践操作环节。以影视创作所需的策划、采訪、写作、摄影、编辑、播报、推广等专项业务的讲授为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以分析示范为辅、实际操作为主,因而在课程内设置有较多的实践环节,以契合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具备影视创作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
2. 校内实践课
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示范性、验证性单项技能,可通过一门课程内若干个单元的实践课时来实现,而综合多项技能进行整体设计和交汇运用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节目形态课程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影视节目形态包括新闻片、广告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类型片的学习被分作类型片分析课程和类型片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先导课程。基于教学便利及教学管理的考虑,类型片创作课程都会安排在校园内完成,因此,这部分课程也称作校内实践课。
3. 项目实践课
在广编专业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专业实践渠道,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实践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常见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这种类别设置,极有利于与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再加上有经费支持,且项目数量多,仅华南农业大学一个高校,2016年度就支持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的二级学院还设立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为项目实践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竞赛项目。以赛带练,是技能训练中的常用做法,在广编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往广编专业学生参加的专业创作竞赛,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大赛之微电影、微视频专项、大学生电影节、广州纪录片大会大学生专项、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之微电影专项,以及各类媒体、各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影视赛事。
指导老师项目。像其他传媒类专业一样,广编专业因其实践性强的原因,一般的高校办学点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办学点,也大多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现有部分专业实操课教师送到业务单位锻炼,从业务单位引进专业骨干或兼职或专职地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既是各高校办学点出于教学需求的通行做法,也是高校专业评估的硬性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媒体单位与高校互派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锻炼,成为了一项制度。这些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仅自身业务精湛,还保留有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能力。他们出于更新教学案例、保持专业前沿的考虑,往往会通过承接项目的方式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自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窗口,直接面对社会需求、掌握专业发展前沿。
4. 校外实践课
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课是一种常规性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教学进程安排的时间段在指定区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根据功能的不同,广编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采风型实践基地,如安徽宏村影视基地、云南元阳梯田影视基地、河南太行山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有美景。艺术以审美为前提,在美的环境中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审美的镜头化表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采风型实践基地,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电视、电视散文、风光片、短剧情片等自命题作品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依托影视视媒体、传媒公司或各类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型实践基地,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影业公司、媒体公司和以创作为主的广告公司等,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有连续不断的影视创作项目以及成熟的影视创作的流程和机制,高年级学生在此可以参与到完全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操作,为将来从业积累资历。
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分镜头镜头组片段成片四个层次,以影视创作为内容的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据此来分阶段为实践环节设计内容。
1. 验证型简单镜头
镜头是组成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元,它通过画面来交代情节、表达情绪、营造意境、形成节奏。根据功能和手法的不同,镜头又分为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镜头、构图镜头、景深镜头、焦距镜头、光线镜头、主观镜头、情绪镜头、长镜头等。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对镜头的选择、把控和运用能力,即称为镜头感。验证型简单镜头训练,即是为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而设立的。
在教师对各类镜头进行课堂讲解、样片分析、亲手示范后,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镜头的功能,巩固对镜头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镜头感是广编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人人过关,需要让每类镜头都进入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并非男生的镜头感就一定好过女生,而事实上很多男生在单一镜头训练时对于基础操作较为轻视和马虎,相反,部分女生相对踏实,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和步骤,记录的画面也因此更加贴切。三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此环节的镜头拍摄可用镜头分析来代替,毕竟广编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策划和编导人才,而非摄像师,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像水平固然好,但提高学生辨析、把控和运用各类镜头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2. 设计型镜头组合
在专业的影像表达中,镜头是成组拍摄和使用的,一个动作、一场对白、一种情绪乃至一个场景都需要若干个相互匹配的镜头来组合式表达,这一点是影视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训练,反复向学生们强化“镜头组”的概念。
构成镜头组的各个镜头之间在景别和长度方面并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根据表现对象来灵活设计,组合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做镜头组合的实践训练时,需要学生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醒学生在前期采集画面时多拍摄一些分镜头,这样就为后期剪辑时能够有多种画面组合反复比较提供了可能。此外,镜头组合虽然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动作组合、对话组合、情绪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而这些规律也恰恰就是导演风格和创作潮流的体现之一。学生在镜头组合的实践环节中掌握规律越多,其创作经验也就越丰富,未来创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 创意型主题短片
在完成镜头组的实践训练后,就可以安排更高层级的成片创作训练了,出于循序渐进地考虑,这一阶段可以从难度相对较低的创意型主题短片开始。主题短片在创作上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主题内容,意思表达非常明确;二是时长虽然短,但涵盖发生、演进、、结束的全流程;三是场景跨度不大,一般涉及1-2个场景。围绕这些特征,在设计安排实践内容时,可重点包括以下科目:
声画关系训练,包括声画对位、声画错位、音效运用、音乐介入等。
节奏训练,包括画面及声音节奏的形成、音画节奏的转换等。
色彩训练,包括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与时间的表达、调色训练等。
4. 综合型影视作品
影视长片在创作上与短片相较,同样存在着声画关系、节奏、色彩处理等细节问题,但随着表现内容和作品时长的增加,还带来了结构、转场、字幕等新知识点需要逾越。因此,这一阶段是影视创作实践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完成影片创作。
具備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是广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由于影视节目形态众多,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的节目形态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再加上一些项目实践和毕业作品,每位学生都将经历密集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合理编排各个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序、时长与进度,避免出现忙时忙死、闲时闲死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经过一系列综合实践环节后,学生的能力表现将发生分化,有的专注于前期拍摄,有的对后期剪辑更有感觉,有的钟情于纪录片等纪实类作品,有的就沉醉于剧情片创作,这些都是正常的,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环节的评价方式
对很多艺术类专业来说,期末没有卷面考试,而以课程作业取代是常见的做法,广编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实践课程老师都会布置期末作业,然后老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出分数,学生在假期查到自己的课程成绩,这门课程就完全结束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对主观评价而得出的成绩易生不解和不满,在缺乏老师的解释与沟通的情况下,非常看重成绩的学生进行投诉的几率容易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更大的缺陷是学生只知道老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评价的原因,也就是没有获得评价反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成绩是给予学生阶段性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经验性学科来说,评价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变革,转而倡导注重作业反馈的多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举。
1.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程作业的评价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评价的方式只有课后批改作业一种形式,对广编专业实践教学来说,还可以尝试“点评+评分”的课程评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
及时点评。对于课内和校内实践课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作业,老师应该及时点评,这样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对作业的意见反馈,在以后的作业中扬优避劣。
匿名评分。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事先收齐作业并重新编号,再交老师点评并评分,学委记录分数。其核心是老师在点评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学生的作业,也就是说老师对匿名作业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以做到老师在主观评价学生作业时尽量客观公正。
集中评议。对班级所有作业集中点评,可使学生们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创作得失经历的时间。不仅如此,点评后公开评分,还可让学生感知作业在班级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课程作业。
2. 学生互评
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作业,学生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表现得有些自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总不会太差,自己满意就行,不太会关注到受众的感受,久而久之,创作出的作品个人色彩浓厚,很可能曲高和寡,偏离主流的审美标准,难以完成职业作品的创作任务。针对这点,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述互评来解决。
在作业展示完毕后,首先由主创的同学或团队阐述创作理念和得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习惯于在展映场合体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逼迫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发言而不断地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得与失,而不是作业做完就了事。然后在任课教师主持下由其他同学从专业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创作出解释说明。这个环节要求看片的同学边认真看边思考如何评价,久而久之,可在同学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评片习惯和氛围,相互点评作品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最后由同学在总作业数量一半的额度内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再根据每个作业得票的高低分别当场给出成绩。
这种课程作业的评价方式虽然略显耗时和复杂,但是值得的,不仅可以解决主观评价影视作业不够客观公正的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阐述和评析作品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分享到作品创作的得与失,达到通过实践环节有效积累创作经验的教学目标。
3. 展示评价
通过多轮的实践环节,每位同学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视频短片或完整作品,他们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阶段性专业心血的结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展映讨论,不能发挥这些作品的全部教学功能,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深挖学生课程作业的效能,在一个更高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汇编作品集。在每轮实践环节结束后,都可以遴选出部分作品,制作成课程作品集、主题作品集或个人作品集等。这些作品集可用于校外同行交流,也可以用于校内各年级同专业交流,有入选作品的同學,也因此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评价。
长廊展示。挑选部分作品在教学单位的楼宇长廊进行循环播放,对外展示了专业的教学成果,对内褒奖了入选作品及背后团队,客观上还增加了教学单位浓浓的专业氛围
网络展播。随着视频网站和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快速增加,对内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将课程作品上传网络对网络运营者和学校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加快完成由学生作品向社会作品质素的转变。
篇3
您好!
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材料。
我是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我想通过实践来更好的运用我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三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努力下,我具备了一定放入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与影视有关理论;在动手能力方面,我也具有了一定的软件运用的能力。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去看电影,充实了自己电影的观看量,也培养了自己影视鉴赏的水平。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影视学院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在您即将读完这份材料之际,有几句话想对您说:我是一个来自河北正定的的女孩,古城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古城人特有的气质铸就出我努力好学与勤奋上进的精神。多年来所受的教育与锻炼也使我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衷心希望毕业后能为贵公司效力,为贵公司的事业发展贡献我的才智。 不必在乎我曾取得什么,请关注我的未来!
篇4
(一)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尤其为广播电视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全国有省级电视台40多家,省级频道500多家,城市频道上万家,这些电视台的节目运作均需要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引起大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在策划节目时,充分发挥编导的核心作用,根据受众兴趣进行节目策划,确定节目主题,设计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的内容,对节目的整个流程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节目品质。所以,这对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掀起了一股模仿之风,当某家电视台制作出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原创节目后,其他电视台就会竞相模仿,严重阻碍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广播电视编导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广播电视原创类节目日趋减少,节目趋同化日益严重。
二、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未来展望
(一)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素质和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不断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及时更新节目创作理念。广播电视编导要立足于社会,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制作出节目理念新颖、内容充实、题材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电视编导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首先,广播电视编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明确政治立场,使广播电视节目具备明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广播电视编导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对音乐、美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艺术对节目制作进行渲染,为作品本身增色。再次,广播电视编导要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工作中不拘泥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要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看待社会问题,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
(二)促使广播电视编导适应媒介融合环境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要对本职业树立正确的看法,认同自己职业角色,提高职业忠诚度,积极发展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使得信息呈现出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真假难辨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区分信息,认真筛选、辨别信息真伪,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猎奇性和高关注度而抛弃正确的价值观,歪曲事实。广播电视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一定要发挥出社会主流媒体的榜样作用,始终保持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高度信任。
(三)加大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力度
我国各大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加大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本专业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和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岗位,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储备充足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比重。例如,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视听语言等课程,均要采取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扎实掌握编导技能。其次,各大院校应与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根据广播电视台的具体要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四)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发展机制
广播电视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编导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建立起人才聘用、激励、培训的职业发展机制,帮助广播电视编导做好职业规划。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聘用方面,要采取公开选拔制度,做到“优者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在广播电视编导激励方面,要向善于管理、精通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倾斜,使收入与贡献挂钩,给予人才充足的物质保障,以激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再次,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推行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严把广播电视编导进入关,并定期对编导组织培训,使编导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技能。最后,相关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活媒体内部机制,为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拓展空间。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技能提升 职业素质
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说,要加深对于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从自身角度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基本思路与标准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文化体系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这种主流环境下,媒体行业的发展也要与社会发展的节奏相适应,认清大环境,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凸显媒体行业的时代特色。当前形势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者来说,需要具备的素质非常多,在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科学、艺术、法律等学科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融合,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首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复合型的技能,能够把素材收集、文本协作以及后期制作等技能进行串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又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其次,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能够具备知识而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再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熟练的运用。所以说,当前社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针对这种新的职业特点,其培养的重点也要放在对其思想的改造上,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流方向,在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的强化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提升自身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学术界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校和媒体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接受的课程更加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媒体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为媒体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媒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产出数量和质量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属于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培养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媒体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发达国家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我国媒体进行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手段,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推动国内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养成。
三、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教学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全面而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做到整体考虑、突出重点,既做到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修养,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重点
在职人员要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尽快转变思路,冲破原有的思维惯性。对于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索要具有的技能以及综合能力,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逃避。多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会和再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知识容量,不断充实自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形势下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来说,对于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正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变革;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变革的洗礼,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有效的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从职业化到反职业化――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14.
[2]邢丽梅. 全媒体时代建立在“大数据” “微平台”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传媒科技,2014.
篇6
【关键词】职业化;反职业化;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2-0162-4
一、直面现实:市场竞争的加剧
从2000年至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中获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派生出来的影视传媒学科、艺术学学科成了各大院校竞争上位(硕士点、博士点)的主要突破口。轰轰烈烈的文化产业浪潮催生了影视传媒产业的火爆,也刺激了影视教育的巨大发展。但是今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近演化为考生入学的捷径,专业设置缺乏对于学生明确的知识考核和技能要求,专业建设乏陈可辛,学科属性异常模糊,知识涵盖无所不包。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极少留在行业中――改行,成为大量学生的首选。很多三本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三分之一的继续从事本行业就已经显得很不错了。时至今日,用人单位、用工方式和传统电视行业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标指向为广播电视行业的编导专业毕业生很难从事广播电视行业,而广播电视行业一直以来缺人的呼唤却不绝于耳,这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和行业实际发展对位之间一个巨大的鸿沟。
客观的说,近十年来的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节目制作水平、节目制作观念还是在数字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用人要求上,广播电视行业都进入了一个高配置、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的新时代。广播电视所独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独特的政治话语权力决定了广播电视行业的用人充满了竞争。也正是如此,学历限制、专业限制成为了各大电视台卡人的标准,现在几乎所有的省级电视台、省级报社、省级新闻单位都明文要求需进211工程大学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相比省级电视台,城市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还有一些容纳就业的空间,但是每年的毕业生成千上万,而电视台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实习岗位却是凤毛麟角,两相对比,在中国“熟人社会”的谱系下,最终顺利在电视台行业就业的大都是拼爹的胜利。
更大的就业机会在市场一一广大的节目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这些公司在“制播分离”的浪潮下,或多或少的和电视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凸显着影视产业作为内容产业的根本。这些公司大多处于小散滥阶段,专业化水平不高、制作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奇缺,人才需求强烈。对编导专业的同学来说,进入这样的公司才是获取就业最主要的路径。但是,也恰恰是因为人员需求岗位旺盛,导致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普通学生进入单位后往往呆不长久,半年离职率非常之高。
好的单位因为学历限制和专业限制进不去,小公司又因为自身原因呆不长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就业之路到底应该怎么样?市场竞争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麦克思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雇主对一个普通学生招聘的第一理由是“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合理”,基本能力是不分职业的通用能力,知识结构是更是一种综合的东西。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雇主,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综合素质。那么,这个综合素质到底是哪些素质呢?麦克思认为“积极主动、责任心、团队精神、执行力、沟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这6项能力成为了企业最为看重学生综合素质,而这些素质,和所学的专业无关,更和编导无关。
二、与时俱进:强调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985、211本科院校、地方型一般本科院校、三本院校还是高职高专学校,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只有学校的差异,没有专业的差异,换句话说,尽管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所偏差(比如本科院校要偏理论,高职高专偏应用),但是基于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归根到底是培训学生基于广播电视认识基础之上的策划能力、创作能力和制作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最终要形成一个有关“微电影”式的艺术创作,并且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传达出学生对于艺术的感觉。
对当下的教育而言,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研究型本科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而淡化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全部博士点,“但是在本科教育阶段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创作能力,而且这种培养更是高强度、全方位的培养一一不光是基于广播电视的节目创作,更是基于类型电影的节目创作。
事实上,很多地方型本科大学也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职业教育不光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践上贯穿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打造应用型、科技型大学不光是教育部的试点,更是很多本科大学应对职业教育新挑战的主动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科化是大量地方型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如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不变的,岗位需求能力是不变的,节目制作的水平是不变的,拿作品说话、靠技能吃饭成了越来越多的具体考核指标,大到一个省级电视台小到一个民营的节目制作公司,节目策划能力和节目制作能力成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主要的核心技能。
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思考的是,针对具体的核心的岗位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构建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和教育课程呢?笔者认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理念写的最漂亮、最精彩的话语应该是彭立教授提出的观念“以‘大教育・大传媒’为立学宗旨,遵循‘为人生而传播’传媒理念,注重学生‘传播意识・艺术感觉・人文情怀’融合培养,讲究‘技/道’相携并进,执着‘学,业’协同拓展,促教师‘理论/应用’同步,重学生‘知识/技能’兼备,以提升学生‘多媒介艺术传播能力’为教学之要,按‘传播的艺术・艺术地传播’学科定位,沿‘知-行-智-用’学阶路径,采‘多媒介・整合型・对应式・节目化’教学方式,以实现为社会和传媒业培养所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致力于成为中国西部一所“高质量、创新型、具特色、有影响”的传媒艺术型学院。这样漂亮的语言,工整的对仗,全媒介、对应型的培养无疑是具有极好的理想价值。这样的教学目标事实上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上的“当代艺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富含了中文、新闻、传播、艺术。
但是,如何把这样精彩的教育理念、庞大的学科体系落实化为全媒体时代具体的岗位能力和课程设置仍然是一个还需付出努力的课题,仍然是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如何脚踏实地的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节目制作能力、节目创作创新能力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在我看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只要它的培养方案是围绕这三大能力设计课程就是因地制宜的教育,就是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而在这三大能力之外的电影史、艺术史、艺术批评、当代艺术都只是作为这个能力岗位所附加的选修课程。从近十年来的教学来看,各个大学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强调适应电视节目形态变化的教学,在一年级开设相关的基础课程,比如摄影摄像,影视作品分析、编导基础等,在二、三年级像电视台部门轮岗一样开设新闻节目理论与实践、纪实节目理论与实践、文艺节目理论与实践,导播理论与实践,包装节目与实践,这些课程贴近电视实践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贴近电视岗位上的技能学习,充分的把电视行业的实践需求和学习过程阶段要求充分的组合调动,在三、四年级阶段,充分开设围绕广播电视电影传媒艺术的大量选修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种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综合性大学还是在地方性院校几乎达成共识,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分类培养:职业化与反职业化
但是,时至今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和全民编导的时代暴露出了极大的问题,技术的进步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让编导专业和岗位能力显得被肢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甚至显得不再成为一个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具象于电影与电视为传播媒介,固定于电视节目板块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分层培养和个性指导,如果说电影需要分类型,电视需要分节目形态,市场需要细分,那么当前的编导专业教学也应该把学生细分一一创作型学生培养,市场营销型学生培养,考研学术型人才培养等。只有这样的细分,才能够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获取新的生命力,实现编导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延续从拼设备到拼技能只能是编导专业在初创时期的第一步骤,而现在的行业发展则必须要求到拼人文功底、拼艺术修为、拼更高技术的新阶段。换句话说,以前我们是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培养所有的学生,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掌握了熟练技术的标准件,现在则不一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机会,熟练技术的岗位能力只是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还可以有精于文案策划、微电影创作、广告创意的编导;精于后电影开发,市场谈判与营销的编导;精于后期制作、动画制作的编导;精于图片摄影、新媒体传播的编导;精于活动策划、公关文秘的编导。这样分类的培养模式是编导专业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不断被肢解时应对时代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找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力争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篇7
播客不同于博客,后者更加倾向于以文字和图像为信息载体,前者更多的是利用声音和图像作为信息载体,从信息的传播形式上来看,播客作为信息载体具有迅速、直观、易于理解等特点。广播电视编导相关知识十分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心思想要将信息传递给学生,无奈由于信息的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吸收,教学效果不佳,课下学生无法找到相关资料,难以在课下充实学习。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率,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播客与广播电视编导间的联系
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其对电视编导最大的贡献主要是有效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用户可以通过播客实现资料的传递与交流。用户可以自行将相关信息制作成为通用格式并在播客上共享,其他用户可通过访问其个人播客浏览相关信息,不仅能够多次浏览,还能对需要的信息进行保存和下载。因此,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入门门槛直接被降低,从某种形式上来看,播客用户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都完成了自己作为编导的任务,为其他用户提供了广播电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将大量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并利用相关经验对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改良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可理解性和信息容量。从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来看,从事该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工作人员需要在信息制作、主持、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播客的出现首先丰富了信息收集渠道,播客用户都可以作为信息来源,另外对于一些业余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来说,播客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以及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机会,从教育角度来看,不可所具备的独特的信息传递优势必将促使其成为教育的重要辅助方式。
三、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的应用
(一)播客为学生提供的帮助
第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信息。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自己制作的播客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让播客课件具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特点。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在播客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广播电视编导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往往需要通过自身示范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关键点。例如,光比电视编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持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保证自己时刻亲自为学生示范。因此,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拍摄下自己示范的视频,并通过相关软件对视频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成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视频,并上传至播客。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该播客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偶尔会进行新闻播音的主持工作,在进行新闻播音在主持中的情感把握需要有一定的分寸,切忌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掺杂个人情感因素。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编导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独立情感,对现实中的各种状况进行个人角度的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依据是事先准备好的稿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新闻播音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新闻稿件中的内容以最佳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喜怒哀乐的情况导致自己在情绪上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在新闻播音过程中不能让这些因素影响到播音过程。在进行新闻播音前,主持人需要平复自己的心情,避免私事影响到播音过程,有效克制自己的情感。且在播音过程中主持人必须有效利用稿件带来的帮助,遵循稿件新闻中应有的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情感上的变化,最大限度的表达所传达的内容。该过程中包含了大量信息,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教师需要讲述重点内容并进行示范,在设置课件时最好能够制作动画,列举各种不当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让学生对相关行为的利弊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播客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具有教学便捷,知识点切换速度快、课堂准备迅速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够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播客课件的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件在教学中有效性,即一定要将拉进学生与对课件之间的距离。一些教师在制作播客课件时,为了体现表现效果,仅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可以添加一些炫彩内容,并为了树立自己的学识渊博的形象,刻意提高播客课件知识的难度。播客课件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视觉传达上要简单明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第一眼就能分辨出知识的主次。如果播客课件的设置过于复杂多变,学生难以理解其内容容易造成在学习上产生沮丧和失落,开始反感播客教学,不愿意再看到教学课件,并否认自己,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置播客课件时要对简单明了、兴趣、乐趣等因素重点考虑,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性教学。广播电视编导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介绍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播客进行相关知识的演练。例如,在进行信息收集几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针对性利用到这些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进行实践应用。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广播电视编导知识,还能提高自己对广播电视编导知识的有效利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除了学习问题本身蕴含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教师可以在播客中上传职业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过程,并出题让学生自己展开探究性活动,学生定期于播客上传自己的探究进度以及相关视频、音频信息,与教师展开交流。
(二)播客为教师提供的帮助
第一,改进教学方式。利用播客技术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广播电视编导反应过程,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播客技术有助于实现对广播电视编导实验知识的演示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播客技术能够优化资源共享途径,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知识,还能在课后及时复习,并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通过播客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详细演示,演示内容可以结合广播电视编导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该部分知识的应用情况,并将教学资源通过播客渠道分享给学生,供学生课后利用。第二,丰富教学手段。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随着科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播客技术以及投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广播电视编导学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需要教师更多的演示。因此,对辅助教学渠道的依赖性较强。广播电视编导学中很多演示都可以通过播客实现共享。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广播电视编导的重点内容制作成文件传输至播客供学生自行浏览。另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录制成为视频文件并进行相关处理共享与播客,学生课后学习中能够准确掌握重点,教师教学方式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结合当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整合。广播电视编导运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基础知识,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工作。基础知识内容繁多,且大多是记忆性操作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制作文件的方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详细演示,演示内容可以结合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过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该部分知识的应用情况,并将教学资源通过播客共享给学生,供学生进行自学。对其他部分知识的整合主要通过基础知识加上应用为主,尽量减少长篇大论的无效知识。
四、结束语
篇8
贺州学院是具有70多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的贺州市。
学校占地面积1400亩,现有在职教职员工839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164人,博士34人。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0049人,是一所以工学、理学、教育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2013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等7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学校拥有一批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际运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专业实训室,同时在区内及广东珠三角等地区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就业条件。欢迎广大学子咨询、报读我校。
二、2015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拟招生计划
类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学费标准
美术类
130401
美术学
70
10972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20
130503
环境设计
120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35
音乐类
130202
音乐学
120
舞蹈类
130205
舞蹈学
80
广播影视编导类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80
注:以上计划为全国招生计划,各省具体招生专业及招生数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学费若有调整,以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公布的收费标准为准。
三、校考考点设置及考试时间安排
省份
报考地点
校考专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西
南昌师范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
1月31日-2月1日
2月2日
河南
中原工学院
美术、音乐、舞蹈、编导
2月5-6日
2月7日
陕西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音乐、舞蹈、编导
2月7-8日
2月9日
江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
2月9-10日
2月11日
山东
淄博招办
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
2月26-27日
2月28日
湖南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3月1-2日
3月3日
湖南师大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3月1-2日
3月3日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榆次校区)
美术
1月30-31日
2月2日
山西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3月2-3日
3月5日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3月4-5日
3月6日
福建
福建师大美术学院
美术
待定
待定
四、校考科目及要求
专业
科目
分值
时间
备注
美术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素描
100
3小时
8K纸
色彩
100
3小时
8K纸
音乐学
视唱练耳
30
面试
演唱或演奏
70
面试
舞蹈学
基本功
50
面试
剧目
50
面试
广播电视编导
才艺展示
100
面试
编写故事+文艺常识
100
共3小时
笔试
影视评论
100
笔试
五、校考报名费
美术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150元
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200元
六、招生对象及条件
具有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所要求的资格,热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身高女生155cm,男生165cm以上,五官端正,形象较好,口齿清晰,身材均称;美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矫正视力5.0以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
七、录取原则
遵照2015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相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一)艺术类本科专业文化成绩在本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成绩合格,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二)不限单科成绩,英语不作要求。
(三)我校未设点校考的省份或专业,以省联考或统考成绩为录取依据。设点校考的省份和专业,以校考成绩为录取依据。
八、联系方式
(一)学校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芳林路147号(邮政编码:542899)
(二)咨询电话:
招生办公室:0774—5201598、5201698、5228686、5228683(传真)
音乐学院(音乐学、舞蹈学专业):0774-5220242/5228526
设计学院(美术类专业):0774-5220443/5228525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0774-5288051/5289475
篇9
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本科高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安画派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的中心城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现设有艺术学院等13个院部,包括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53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与美国、韩国、瑞士、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起,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花园式学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一)、美术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接受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能在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综合材料、风景写生、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专业设计机构、IT行业、视传媒体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广告、包装、企业形象、书籍装帧、媒体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基础、创意基础、编排设计、设计原理、书籍设计、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科研部门、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设计学、建筑设计方法学、造型基础、构成、人机工程学、制图、各类型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产品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动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音乐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具备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音乐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演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乐器演奏(中外乐器选一种)、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戏曲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招生专业、学制、分省计划
黄山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及学费(2014年)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类别
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130401
美术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10
动画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202
音乐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篇10
1.播客的定义及其特点
播客(Podcasting)的英文全称是PersonalOptionalDigitalcasting,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可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技术。通过播客人们可以自己制作或下载的视、音频信息,让其他人在网络上实时收看或收听,实现信息共享。播客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所传播的信息以文字或图片信息为主,播客则传递以音频和视频为主的信息。可以说播客就是有声有色的博客,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或电视台。播客的开放与共享性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免费获得自己的空间制作视音频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站上与他人分享,用户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视音频节目并下载到移动终端。这种开放与共享的机制使得每个人即是资源共享的受益者又是资源的创造和提供者,播客正在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网络学习方式。
2.播客的开通
如何开通自己的播客呢?以新浪为例:新浪播客是在新浪通行证(博客的登录名)基础上进行申请完成的,如果已经成功申请过博客,那么用户就已拥有了一个播客。在自己博客首页“活力地带”区,会自动生成“我的播客”。如果还没有开通新浪博客,也还没有注册新浪通行证,在播客首页()可以直接进行播客申请。需要说明的是新浪播客限定大小是不能超过100MB,若视频超过100M,可以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压缩或切割。新浪播客支持的格式是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如果格式不相符,使用转换工具也可以转换格式。
二、播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在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栏目和频道策划、节目编导制作、电视教材设计、节目主持、文字撰稿、新闻采访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摄、录、编等技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技术。这个专业领域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口头讲授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声画并茂、有声有色。而播客的图文并茂、声画并茂的特色将大大提高这一领域的课程教学效果。
1.播客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需要把教师的讲解和相应的视频作品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但是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得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播放更多的视频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播客和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播客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形成兴趣教学。例如在编导课程上教师在讲解特技拍摄之前,可事先安排学生观看教师在播客上的包含各种经典特技镜头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首先从感性上充分体会特技拍摄的魅力,形成对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还可以利用播客帮助学生在课下巩固所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把电子教案在个人博客上的同时,再更多的相关播客供学生观赏评价。教师的播客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或师生共同努力精心制作的各种短片,可以是往届学生的实验实习作品,还可以是精心选择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网上视频资源。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播客辅导学生自学。有时候在某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安排一些自学章节,但是这些章节的自学效果却又很难保证。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学部分的内容特点,编制成各种表达方式的章节性电视教材在播客上供学生在课下学习收看。例如在编导课上,对于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编制成表达方式为讲演型的电视教材在播客上,供学生在课下收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这些章节的学习效果。第四,教师可以利用播客补充教学不足。例如编导课上教师在讲解特殊环境摄像时,对于深海摄像、航天摄像等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好也只能是空口无凭。为此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面上的介绍,再安排学生在课下观看自己播客上的关于深海摄像和航天摄像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而对于虚拟演播室特技部分的教学,教师还可将一些当下流行的涉及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国内外大片的片段上传至播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发表在自己播客上的意见和看法,获得丰富的反馈信息,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播客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单纯地通过听教师的课堂讲授获得少量的知识。面临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急需海量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网络新宠——播客能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为了配合电视节目策划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播客上上传大量优秀的电视节目供学生观摩学习,学习那些优秀节目的制作方法,体会优秀节目的制作思路。在编导课上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电视教材的摄制之前,可在播客上一些比较典型的往届学生的作品,并指明这些作品中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正式实践操作之前获得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自己的播客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录、编水平。为此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的书、纸、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还应具备摄像机、个人电脑等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并做到在毕业前每人都拥有自己优秀的作品。
三、播客的其他应用
1.播客与校园网结合
校园网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的重要虚拟社区,将播客引入校园网不仅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还可为学生交流与共享知识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方便学生与校内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更广阔的交流。
2.播客与课外活动结合
针对播客的内容和制作技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举办播客大赛。既丰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摄、录、编水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又迎来了崭新的播客时代,据统计,在国外将播客应用到教学中的大学已经有145所之多。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播客在教学中得以很好应用的实例,我们应该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让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身的播客为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教学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晶晶,黎加厚.播客Podcasting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2.
[2]杨帅,白海城.播客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云南师范大学,2007.
[3]DaveJobbings.播客在网络应用的潜力.信息技术教育,2007,(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