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家校合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困生家校合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困生家校合作方案

篇1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100―01

计算是数学的生命,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是贯穿小学数学的主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毕业班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对小学毕业班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成因,提高小学毕业班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有效方法加以探讨。

一、小学毕业班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1. 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计算失误。数学中的一些性质、定律、法则等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掌握不牢固,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2. 由于学困生自信心不足对计算产生影响。由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计算错误率高,对自己缺乏信心,长期以来,克服困难的能力越碓讲睢

3. 不良的学习习惯对计算产生影响。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字迹潦草马虎、书写不规范,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算完毕后不检查等,这些不良习惯,时常会导致计算出错。

二、提高小学毕业班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有效方法

1. 用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热爱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无私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当学困生学习赶不上时,热情给他们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总之教师要用爱心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2. 加强学困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运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困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困生的简算意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这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计算教学时,让学困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

3. 加强学困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4. 关注学困生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困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通过引导,鼓励学困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5. 加强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困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6. 成立互助组,帮助学困生。为了帮助学困生,可以让互助组里面算理、算法掌握得好的学生做小老师,辅导帮助学困生。另外,还可以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要求:不仅要给学困生讲会,重要的是让学困生给他们会讲。通过这种互助合作方式,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7. 树立信心,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细心观察,若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以鼓励、表扬,树立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从简单的口算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的笔算,再到混合运算,不断让学困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

8. 常抓不懈,耐心引导,密切联系家庭教育。一方面对孩子们要进行反复训练,常抓不懈、做到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多沟通多交流,让其转变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的想法,对孩子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加以督促和辅导,这样对计算能力的提高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同课异构;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交流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记》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那么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在同课异构实践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提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教学活动。它能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信心的展示,能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之所以选择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是因为它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为:(1)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和弊端。(2)合作学习倡导的互动观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和生命。(3)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4)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要想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那么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基础。有的同仁认为,合作小组应当有好、中、差搭配,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我认为这种分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果将优等生与学困生放在一组,那当如何分工?没有分工如何合作?没有个人独立的见解如何交流?这样的分组只会限制优等生的发展,最后合作交流的结果也只是组内优等生个人的见解,分组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笔者认为合理的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达到合作交流的学习目的,更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与管理,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2.明确组内分工

合理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组长、副组长。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组员学习的方法;副组长负责记录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实例证明,恰当合理的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去,每一个成员在合作中努力尽到自己的义务,完成自己的任务,是保证总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更能促进任务高效、迅速地完成。

3.精心设计要讨论的问题

合作学习当然离不开问题。一般而言,需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也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方向性。给学生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但无任何意义。也不能过难,过于笼统,学生找不到方向,会使合作陷入无序、混乱之中,也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案例1: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先使学生已初步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为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创设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你能举出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2: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所写的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

课堂上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小组1:偶函数:y=x2,y=x4;奇函数:y=x3,y=x5;非奇非偶函数:y=2x+1。

既奇又偶函数:举不出来。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来验证。

小组2:偶函数:y=x2+x4,y=x-2+2;奇函数:y=■,y=2x;非奇非偶函数:y=x2+x+1。

小组3:偶函数:y=x2,y=x2n(n∈Z);奇函数:y=x-1+x。

小组4:偶函数:f(x)=ax2+c(a≠0),奇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y=kx-1

既奇又偶函数:若a=0,c=0时,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教学实践证明该问题创设得恰当,学生参与欲望强烈,问题入口浅但注重思想性,使“异质”的组间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该问题让学生在组间互动中对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出口较深注重了梯度性,为优生提供了想象探索的空间,真正做到“异质” 的组间互补,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面的发展

4.教师有效指导合作方法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

案例2: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在引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指出函数的单调性

①y=2x+3 ②y=-2x+3 ③y=x2 ④y=-x2

学生对第①、②题很快得出了答案,但在第③、④题出现了问题,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还是不容易得出结果,这时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层层解剖,把问题分层,让学生分区间进行说明,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为引出单调区间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5.建立互动学习模式,完善教与学,学与做

课余充分利用电子图书室、QQ群、微信群、班级贴吧、教师博客、教学专题网站的讨论区、讨论组、网络上相关内容的论坛等等,合作学习,实现灵活有效的互动,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进行学习,如在线数据库,在线期刊、在线讨论组、网络上的教学网站、软件库及专家系统等,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合作学习成果的科学评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优秀学生更加突出,中等学生普遍提高,后进生无论学习的态度和成绩都有了可喜的转变,学生成绩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合作,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主动乐学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转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培养了教师良好的科研习惯,提高了科研水平,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是高效的,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让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同时也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值得我们予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瑞清,宋宝如.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认可、了解、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在实施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差异分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 差异教学 个体差异 初中英语教学

采取有差异的教育措施,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现实中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差异,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方法,按相同的步调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期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内在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与提升等。

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都实行大班化集体教学,那么如何在常规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尊重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虽然不是差异教学的唯一目的,却是差异教学追求的最重要的目的,差异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更要通过长善救失,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

许多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必须和学生内在的天性相符合,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由于学生内在的天性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因此顺应学生天性的教育也必定是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的教育。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是相同的。实际上,几十个学生彼此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可现实中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教法,按相同的步调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期达到相同的学习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开发与利用,只有少量学生的学习偏好受到重视,这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强调照顾学生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扬长避短,促进每位学生向优势方向转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了解学生差异的意义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差异是实施差以教学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在教学之前去了解学生的差异,只有在学生给老师带来麻烦的时候才去了解它,那么这种教学就是被动的、消极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调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如何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如果通过几个途径收集到同类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就比较可靠,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家访:在每年接手一个新班时,我都会利用晚上、周末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们家中,与家长交流,请他们谈谈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性格、习惯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之一。通过家访,我会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全部记录下来。

2.教师的观察:观察法是我们收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差异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运用观察法,一般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观察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表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我会细心观察学生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也是他们内心活动的具体体现。在课堂上、课间、班级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学生的信息。

3.调查其他同学: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相互之间的了解比老师详细而全面,因此这是了解学生差异必不可缺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否则可能得到有个人偏见的信息,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4.各任课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在一个老师面前不一定是真实的表现,综合各个教师的信息会更全面。我们不能以学生的某一次偶然的表现而将其定位,水平低的错误的定位为水平高的,结果只能让其挫败感更严重,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而将水平高的错误的定位为水平低的,会严重打击其积极性和自信心,严重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5.谈话法:这是了解学生间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间的差异。谈话前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列出谈话的提纲和问题,谈话要在自然亲切和相互信任的气氛中进行,问题表述要通俗明白,让对方理解,在谈话中要随机应变,谈话中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暗示或引导对方作答。

四、差异教学

为在教学中照顾学生的差异,在对学生全面测查的基础上就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安置。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学活动的结构及其形式,同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科技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也处于不断变化中。

差异教学是教师主动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成功的差异教学的典型特点是,教师提前主动设计多种学习内容、多种学习活动及多种学习成果,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与此相反,传统教学为全班学生只设计一种规格的教学,当发现不适合某些学生时才被动地、临时地加以调整;差异教学重质胜于重量。

实施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谋取自身的最佳发展,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因此,这种教学不是在制造教育的不公平,相反,他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对差异教学来说,公平就是给每位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摒弃旧的传统教育观念,自觉学习科学理论及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头脑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1.我们的学生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面对这样的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承认学生中有差别,不承认学生中有“差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所应在的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2.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可开放的,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3.兴趣培养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尤其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兴趣。在基础年级,我一向认为知识传授远不如兴趣培养重要,所以在初一年级急需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教师只有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投入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伟大实践,从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出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全面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才能迎接对世纪的挑战。

1.关注差异就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学生。

传统意义上,人们习惯于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将其划分“优、中、差”三个等级。如果学生在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表现比班上其他同学差,通常就被列入“差生”的行列,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下大力气转化的对象。实际上,绝大多数被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差生”,其中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所谓的“调皮生”,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爱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头、有一些不同的举动等。还有的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并不突出,但在某些方面却有过人之处,如某门学科特优,爱好写作、画画、制作、运动等。因此,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发展性评价。而且往往中等生也受到了严重的歧视。他们得不到关注,而仅仅是“带”的对象。他们是班组中的大多数,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在他们的眼里,受批评的后进生也是幸福的。所以,关注差异就是要关注全体学生,不是喊口号的事情,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冲破分数的禁锢,在传授知识、关注成绩的同时,更要注意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2.关注差异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1)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而且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2)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差异。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促进学生思维有差异地发展。

(3)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4)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差异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在一个班级中,大致可以将学生按差异性分为A、B、C、三层,A层为英语上的优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反应灵敏,接受能力强,大部分可以自学达标,较难部分需要帮助达标。B层为中等生,他们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太稳定;有的比较聪明但不够努力,有的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对头,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自学达标,部分学生需要帮助达标。C层为“学习困难生”。这一层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落后,基础知识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强,学习习惯有待改善,掌握语言知识的速度慢,智力活动消极,不善于思考。三个层次的学生又组成4―6人一组的学习互动小组,每组里1―2名的A层次学生,2―3名的B层次学习,1―2名的C层次学生。这样的组合突出主体间差异性资源的互动的关系,既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强调发挥个人的学习优势,着力激发学生差异互补、不断追求进步的内在活力。

2.教学目标分层。

面对新的中考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树立“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教育理念,既要给他们难度与压力,也要给他们信心与希望;如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学方法,B层次采用“重方法,多激励”的教学方法,C层次采用“重基础,拉着走”的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为现行中考、为各级各类高级中学培养优质生源提供保障。

3.课堂教学分层。

平行班实施课堂教学分层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使英语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4.课内练习指导分层。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我鼓励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 work和Group work为主要形式;对于B层学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练习,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5.课堂小结具有层次性。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只是总结他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分享自己在这一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批改学案或当堂练习,为第二天备课做好准备,同时注意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6.进行差异性辅导。

培优辅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培优工作,主要采取多形式多方法与优生共同提高英语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拓展知识面。而辅差工作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引导其复习旧知识,以并进行知识的顺利迁移;课中,给他们提供更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课后,更要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与学生共同寻找错误原因,进行当面讲解,单独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7.教学评价分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评价主要是用来诊断问题,改进教育,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英语方面,则主要表现为: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使每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发展。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就得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发展性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是同样的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只有采用这样的全方位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八、效果

1.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得到贯彻。

这种课堂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动”、“静”同步,交替轮换,构成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个层次,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不断深化。

2.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在“差异”英语教学情境中,随着“动”“静”交替轮换,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做,学生看”的单向教学结构,在整节课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品尝收获知识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也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知识间的心理距离,以最佳的状态,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采用“差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可使各组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思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们越学越有兴趣,而每节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九、基于实践上的反思

1.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所能发挥的潜力极限的估计是否准确。因为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寻求与自身智力相匹配的教学机会。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2.在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的情况下,学生应有权利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学习方式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新的策略并以不同方式运用策略,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过程提供社会交流、课堂交流的机会,获得有效反馈,形成差异的策略,以达到优质教学的要求。

3.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发现自己的才能,用正确的眼光审视自己。所以我们要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使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得其所,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增强自信心,发展英语的综合能力。

英语差异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开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它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变革当前的英语教学。它激励英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实现英语学习中优异与公平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Carol Ann Tomlinson.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Responding,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M].ASCD,1999.

[2]Gary D.Fenstermacher & John I.Goodlad.,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Common Curriculum,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M].1983.

[3]Keith Postlethwaite.Differentiated Science Teaching:Respond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o Special Education Needs,Open University Press[M].1993.

[4]Gayle H.Gregory & Carolyn Chapman.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One Size Doesn’t Fit All,Corwin Press,Inc[M].2002.

[5]Egan,K.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iculum Century Hutchinson Ltd.[M].1986.

[6]李蔚,祖晶.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技巧[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7]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8]顾明远.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华国栋.教育科研方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高文.学会学习与学习策略[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13]丁笑炯.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J].上海教育科研,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