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6 12:4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反思

篇1

一、教学前慎密反思,夯实“优教”基础。

教学前的反思是在活动实施前对所设计的教育方案进行反思;即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一番深刻的解释,以证明即将实施的实践是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中, 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 ,适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年龄特征,为优质教育教学的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活动中每个幼儿对目标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选择内容时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也会获得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二)“思”教学活动是否能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首要动机,只有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才会取得成功;在设计活动方案后应反思,我所选用的导入语、环境布置、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情都感到新鲜、有兴趣,从而乐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因此,我们要考虑: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调整课程。

(三)“思”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恰当;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增加了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幼儿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 教学后精密反思,提升“优教”水平

面对变化不定的教学活动,面对活动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活动方式,为提升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和基础。

实事求是,“思”得失。

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课后应记录下来,日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反思案例:数学活动――我是水果商】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注意幼儿已有的经验差异,所以,一些幼儿很容易就能完成使用1元、5角、1角货币购买水果的整个过程,显得无所事事。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价格复杂点的水果价签和不同面值的货币,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可以给这些幼儿创设进一步探索低面值货币组合购物和找零的机会。

综合分析“思”优劣

教学反思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本内容幼儿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儿童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理答和追问的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效吗?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效果怎样?幼儿的学习出现困难吗?幼儿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一个主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主题展开中是如何在预设中进行有机生成的?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多元表达?再者,也可进一步反思,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兼顾领域平衡……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把经验的“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体系,提升自身的而业务水平。

【反思案例:主题活动――豆豆乐】

在开展主题活动《豆豆乐》的初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对豆豆已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较丰富,涉及了豆豆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种子、植物等几个方面。当问到豆豆可以用来做什么?它们会变成什么?,孩子们则难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帮助幼儿去丰富经验,如何才能发挥幼儿探寻豆豆奥秘的最大能动性与创造性呢?《豆豆乐》这个主题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如果按一个线索发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而且容易掉入传统教育的模式。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胆一些,将幼儿分成几个组,一组负责豆豆的种植、观察、记录;一组探究豆豆的特性寻找豆豆的玩法;另一组则收集豆制品和豆制品的制作方法。几个线索同时展开加快探究进程,各组又相互探讨、一起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能相互补充。在这个主题推进的过程中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不仅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求,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找准关键“思”突破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如我园有一位教师,她上课时总能将活动内容与幼儿熟悉的事物或者本地特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一下子有了熟悉感和亲切感,自然也就有了参与的兴趣;有的教师特别注意活动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也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有独到的做法……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这些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活动的特点,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一个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反思案例:美术活动――夜晚的树】

在这次活动中我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入手收集了不同环境中夜晚的树的图片,先出示一张图片(可以看见在幽蓝的暗光中有一棵黑色树干、黑色树冠和黑色树叶的树)让幼儿观察,再让幼儿说说夜晚的树都是这样的吗?你看见的夜晚的树是怎样的?一下子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有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城市街道上夜晚的树是彩色的;农村老家夜晚的树就是黑黑的一团,看不清树干和树叶;我看见的夜晚的树是一条粗粗的线、、、、、、还有点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些夜晚的树的形象,比如:夜晚的树像妖怪,有很多手臂;夜晚的树像大灰狼张着大大的嘴巴、、、、、、。然后我再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夜晚的树,更进一步抓住这些树的特征,最后孩子们画出来的夜晚的树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弱,还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三、教研后周密反思拓展 “优教”空间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让学生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就必须博采众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我们在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吸收、内化、迁移,也就是强化反思。

一要找准着眼点

我们要以《纲要》为指针,把新课程理念为反思的着眼点;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幼儿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该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与落实。

二要把握关键点

把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进行教学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先有的经验,借助相关的理论来分析。使教学反思成为联系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纽带,成为贯通即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篇2

一、案例背景

“什么是研究?年轻教师能进行研究吗?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这是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中大家共同研讨的话题。

二、事件阐述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我出了一幅命题画:“你所认为的研究是什么?它需要我们准备什么研究工具?”十五分钟后每一位教师针对自己的答卷开始了交流:王老师在作品描述中把研究比喻成一片未成型的森林,自己和教师们则是一片片刚刚或尚未出土的嫩芽,它们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成才、成林;石老师则把研究比喻成一条看不到终点的路途,在这条路上有人在步行、骑车或开车。她说:“在研究的这条路上,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关键是看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我们需要的是运用这些工具的方法。”教师们对专业成长的渴望和认识在一幅幅作品中油然而生。

我的视觉和听觉在教师们研讨交流声中变得有些模糊,有一种心灵的感动,我在考虑一个问题:“作为幼儿园能为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些什么?”经过短暂的思考,谈出我的看法:“我们每个教师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都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者。研究的确像一条路,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必须掌握必备的工具和能力,才可能去驾驭研究的方向;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需要我们一边行动一边研究,行动研究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而适合的反思性教学方式。”

整个教研活动气氛轻松,采用“问题绘图――自我阐述――在智慧谈话中找到研究的工具”这种形式,明确了教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三、分析与反思

1.背景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从理念的确立到实践的运用,最终都将转化为对教师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教师行动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重要途径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2.原因分析。教师对研究的困惑是来自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与现实发展教师专业素质之间的矛盾,教师现有的教学研究水平与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差距。基于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教师对研究的渴望油然而生。

3.反思。通过这一次教研活动,不难看出当前教师们普遍存在问题。反思这个过程,我们在询问自己:“研究对教师的挑战有多大?困境到底应该怎样走出来?”经过认真思索,找到我们通往“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学习。深入的自主性学习将是我们迈向研究型教师的基石。

四、解决措施

1.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园本教研、教学观摩交流、研究课题等不同形式,不断发现并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不同专业层次教师的成长。

2.让学习当作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为一种习惯。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现自我专业的平台,让学习自然而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3.通过学习让教师拥有、掌握和灵活运用观察法、教育日志、档案袋记录法等研究的专业工具,让它们成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之旅中攀登顶峰的重要方法。

篇3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案例;反思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为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针对养成教育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做事缺乏持久性,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必须密切配合,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并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一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把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如,让幼儿勤洗手、不乱扔东西等,并将每周卫生检查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内容之一,以督促幼儿注重卫生习惯的养成。二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主要包括睡眠、进餐、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幼儿进餐和午睡习惯较差的问题,如,吃饭时不专心、挑食,睡觉时影响他人等,教师则适时地予以提醒并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睡觉时不影响他人、进餐时不讲话、遵守活动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三是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幼儿积极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如,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能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时不大声喧哗等。四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幼儿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应包括: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大人说话不打岔、要与人为善等。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持之以恒

二、重视在活动中的养成教育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幼儿在“客人来我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做到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了解同伴的喜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提高了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又如,在本学期的春游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去自来水公司广场。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去时走路队要走整齐,到了广场后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等,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运用教学案例强化养成教育

篇4

 

幼儿教学活动大多以集体模式为主,如何实现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幼儿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点课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情感与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以及在愉快、活跃的集体氛围中互动。为此,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充满趣味、活泼轻松的集体活动。

 

一、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目标需明确具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应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确保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真正发挥集体活动的教学优势和教育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时,需尽量将目标细化,把集体活动中能够实现的目标详列出来,在实践中做到有据可依、心中有事。像本次集体活动要传授给孩子哪种技巧、技能,发展幼儿哪一方面的情感等,以明确具体的目标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比如,幼儿教师在开展“火灾安全教育”集体活动时,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让幼儿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发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如何求救?如何自救等。这样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并不是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火灾安全”,而是将活动重点放在“教育”上,告知他们基本的火灾预防尝试,以及发生火灾时怎么做是正确的。通常的“火灾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发现火灾时可以拨打119火警电话,说出地点、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同时,教师可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演习或模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真正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具体的消防常识。

 

二、幼儿集体教学活动需面向整体孩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顾名思义“集体”是主要特色,教师在设计时需面向整体孩子,当然也要满足个性需求,做到整体与个体的统一。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明确的差异性,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需具有弹性,先为幼儿规定最低标准即为活动的底线,让他们知道达到哪种水平才算合格。同时,幼儿教师还应鼓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和前进,做到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幼儿园“故事”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使用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先出示绘本引出课题,和孩子们一起打开书提问:首先有什么?两条虫在干什么?来了谁?有几只?三只鸟来干什么?四个猎人会干什么?……这是蜂窝,有几个?猎人用蜂窝干什么?现在变得怎么样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让幼儿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理解故事中蕴涵的的数学知识:故事中各事物间数量递增的关系,后面出现的事物总是比前面的多一个,这是最低学习标准,面向整体幼儿。针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深层标准,教师可要求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进行探究。

 

三、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加强非智力教育

 

虽然智力教育是主要方向,但是在幼儿园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均处于发展阶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教师要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在集体教学中需关注非智力方面的教育,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为此,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格外关注非智力教育,刻意培养幼儿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积极思考问题,调动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比如,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更换主题墙饰的情况,教师可借此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也参与到布置主题墙饰的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设计和布置主题墙饰的主题,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操作和实践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主题墙饰更换集体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积极的去寻求和研究事物,通过非智力教育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来说也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加强非智力教育可突出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要灵活组织开展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灵活组织、开展和设计集体活动,其中提问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良好互动和交流。不过幼儿教师需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在实际集体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需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意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启发幼儿,并运用追问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掌握知识或者发现真理。

 

例如,在认识“1~5”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可引领幼儿使用具体物品知道1~5的数字顺序,可以是糖块、彩棒、苹果等,诸如:教师可将15个糖块分为五堆即为1、2、3、4、5,利用实物启发他们的思维,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和顺序,使其主动探究且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而且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整体抢答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彻底掌握这一数学知识。运用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幼儿的思维保连贯性,使其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主动思考和归纳,从而获取新的认知。

 

五、总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流形式,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不足。所以,幼儿教师应从明确活动目标、面向整体又不忽视个人、灵活组织等多个方面开展集体活动,从不同角度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游戏的主要方式,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它以其独特的价值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成为当今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决定着游戏的质量,幼儿学习的质量。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判断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指导是否有效呢?在实践中观察和反思时我尝试借用李会敏的研究,将是否有效指导界定为:(1)教师的介入是否是适宜的,有没有干扰幼儿活动;(2)教师的指导是否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是否给予幼儿不定期的正面影响;(3)幼儿是否接受了指导,指导结果对于幼儿是否产生帮助。

一、分析无效指导的案例,诊断透析

案例1:言语干扰的无效指导

大班美工区内,投放了剪纸、橡皮泥、绘画等活动,孩子们都在各忙各的。教师走到正在捏油泥的昕×身边,问:“你做的是什么啊?”昕×回答说:“我做太阳呢。”师:“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做太阳了,你还做太阳呢?”(口气稍夸张)昕×没有理睬,教师转而对边上的蕊×说:“你的苹果做得好,有眼睛、鼻子,还有小嘴巴,真好看。”蕊×很开心地笑了,继续做。教师又对旁边编花篮的彤×说:“嗯,花篮做得不错,要是再加上些花就更好了。”彤×说:“我正准备添花呢。”师:“好,待会我过来看看哦!”说完又去看绘画剪纸,“你剪的是什么啊,真漂亮。”“你画得真可爱!”

分析:教师的指导基本上是都是语言介入,通常以询问开始,并不时给予肯定,遵循“观察―询问―评价”的方式,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但这种询问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不说会不会打扰幼儿游戏,单就问话来说就没意义。教师指导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幼儿面临什么困境,并根据情况看是否要指导,采用何种方法去指导,才会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同时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案例2:混乱的无效指导

大班角色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分配任务,有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小吃店等。游戏开始后幼儿分别忙着去布置游戏场地,场面很乱很嘈杂。教师左看右看,一时进到娃娃家说一句:“太乱了,要好好收拾一下,妈妈怎么不见了呀?”“这个娃娃家是哪个玩的?怎么没有人啊?”转过来又走到医院,让医生把桌子收拾干净,“上班时间怎么可以到处跑啊,这样病人会出事的呀!”美容店里,教师看到客人躺在床上没见有人来招呼,忙说:“店里的人呢,没看到有客人在吗?”说着又走到理发店……

分析:上面的案例看了就一个字“累”,教师完全没有目标地乱走乱指导,虽然是大班了,可老师还是要各区兼顾,维持纪律。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应有针对性地指导某区,其他区可以适当放手,这样有轻有重,指导才会更加深入。而且对于大班幼儿游戏的指导,不需要像小班那样手把手过多干预,要相信大班的幼儿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处理好一些游戏中出现的事,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更自由地发展。

二、分享有效指导的策略,借鉴提升

策略1:观察――角色扮演,介入游戏――促进游戏有序开展

好美味饭店里,厨师甲忙着洗菜、做菜,顾客有的在桌边叫着“饿死了”,有的都跑到厨房里点菜,服务员在厨房边站着,有点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只见顾客吃完后就离开了,服务员也没有及时去收拾餐桌,没有去招呼别的客人,而这时厨师乙正戴着厨师帽跑来跑去……整个饭店一片狼藉,地上有饭菜、碗筷,桌子上也有碗、勺子、菜、杯子、吸管等。这时,老师来到了饭店门口,大家还在忙着自己的事,老师故意咳嗽了一声,见引起大家注意了才说道:“我是卫生监督员,来检查卫生。你们饭店的卫生不好,吃完饭也不收拾,地上乱七八糟的,就餐环境太差了,也很不卫生!你们快点收拾好,我待会再来检查你们的卫生。”说完,老师就离开了。饭店的厨师、服务员都开始收拾地板上、饭桌上的东西,整理厨房。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来到饭店,表扬了他们,发了一面红旗,告诉他们:以后要保持饭店的整洁,东西不要随便乱放,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客人。厨师、服务员高兴地接过红旗,继续做生意……

我的思索: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玩具取放和游戏秩序的问题,他们虽懂得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但是在游戏时并不注意,使整个游戏环境变得杂乱。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游戏向幼儿提出,巧妙引导孩子了解游戏中的问题,并知道该如何做。

我的策略:于是我扮演“卫生监督员”向幼儿提出了保持环境整洁的要求,通过角色间的互动,使幼儿自然地采纳我的建议,而不会觉得老师是在命令他们做事情或是批评他们的游戏。而当幼儿明确做法时,我又适时地退出游戏,在一旁静心观察。最后,我又以“红旗”的游戏情节,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让幼儿更加开心地继续游戏,从而促进了游戏的顺利有序开展。

策略2:观察――及时判断,适当介入――推动游戏展开

建构区内,阳×和哲×正在玩拼搭游戏,尧×走过来站他们身边看,阳×抬头看看尧尧说:“你到其他地方去玩吧,我们这里人满了。”尧×不理他,伸出手就去碰阳×和哲×搭的玩具,说:“这个我也会搭,而且搭得比你的难,比你的高,让我来!”“老师……”阳×大声喊着不远处的老师,带着求助的眼光,可老师并没有马上走过去,只是伸出手指做了个安静的动作,并投去信任的眼神,暗中观察着后续的发展。阳×见老师没过去,朝着尧×瞪圆了双眼,大声说:“老师说过的,要按规则来玩,这个游戏只能两个人玩,你要玩的话等我们玩好了空一个位置再来玩吧。”哲×也说:“等我玩好了就让给你玩吧。”尧×看了看老师,又看看阳×,就把玩具放在了桌子上,咕嘟了一句:“那你玩好了给我玩吧,我先去玩别的。”说完就走开了……

我的思索:大班孩子对游戏规则都很清楚,如果老师在接到求助后马上去帮忙,那孩子们就没有机会帮助同伴明确规则,更没有机会利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游戏权,约束他人。当遇到孩子们的求助时,老师要有足够敏锐的判断力,及时根据冲突程度来决定是否介入。试想,如果孩子一发生争吵,教师就急于以权威的角色替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安排,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又如何发展呢?

我的策略:于是我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面带微笑地对阳×给出了一个安静的手势。一来我是鼓励阳×尝试自己解决纠纷,二来则无声地唤醒他游戏中既定的规则。这样,我看似一个旁观者,但事实上是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无形的自我体验空间,使孩子在冲突中获得一些必要的经验,学会保护自己,学习以适合的方式与人相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我也在适度地放手、耐心地等待中看到了孩子们精彩的表现。

在以下几种情况中,教师则应当及时介入:当幼儿发生较大冲突或危险行为时,适度介入,以防幼儿受到伤害;当幼儿活动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引入一些变化,暗示他们丰富自己的活动情节;当幼儿努力后失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时,介入引导幼儿一起玩;当幼儿有很大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地沉思,他能够浪漫地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传来钟声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就会加深,像诗一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杰出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成为那森林里的钟声,让孩子们浸润在悠扬的钟声中,漫步于游戏的天地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兰生.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区域活动及思考[J].幼儿教育,2002(10).

篇6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人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兴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私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这些私营幼儿园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参差不一,绝大多数农村私营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严重缺乏教养幼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私营幼儿园在办学方面更是存在严重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却大量的存在着,甚至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种幼儿园存在背后反映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呢?

一、“家庭式幼儿园”的现实考察

“小太阳幼儿园”是Z村的一所家庭式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最初的一个月招进了20多名幼儿,然而到现在,小太阳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已经到达了103名幼儿,在z村也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幼儿园了。幼儿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幼儿园的环境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和提高,还是最初的院子和院子里那三问房子,在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着最初办园时购置的一个滑梯。房子外墙壁上画着的一些简单儿童画被时间冲刷得已看不出最初的颜色,屋里墙壁上散乱地张贴着一些孩子画的画。当我们走进这“家”幼儿园的时候,院子里还堆放着刚收获的玉米。院子里的三间房被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班级。每间房大约有30平米,满满当当地放着6、7张桌子和一个移动黑板。每张桌子围坐着6个孩子,总体感觉就是“拥挤”。

农村妇女L姐,46岁,是这家的女主人,也是这家幼儿园的“园长”,初中文化程度,主要负责幼儿园招生、财务、教师管理、做饭、教学等事务。L姐的丈夫负责采购、保安和维修工作。L姐性格开朗,说话直爽,干净利落,在村子里人缘较好,也是在村子里公认的具有商业头脑的人。L姐办幼儿园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只单纯靠种地和给别人打零工既辛苦又挣不到钱。她自己和丈夫的年龄也比较大也不愿意到外地打工,做其他生意要么成本投入高、风险大,要么就需要技术。只有办幼儿园投入低、风险小,也不需要什么知识、技术,只要能看好孩子,不让孩子磕着、碰着,教几个数、认几个字就可以了。L姐认为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并且自己是初中文化程度,所以教孩子识数,简单的计算和汉语拼音完全没有问题。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孩子则留在家里由老人看管,而很多老人因为年老力衰根本无力承担,L姐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将自己的院子和三问房子简单粉刷了一下,买了小滑梯等简单玩具,就开起了自己的幼儿园。

幼儿园最初开始招生的时候L姐也担心村里人会觉得自己的幼儿园条件简陋,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结果却出乎L姐的意料。幼儿园一开始就招到了20多个孩子,而且孩子越来越多。尽管z村所在的K镇期间新办了公办中心幼儿园,但是考虑到接送、收费等因素,Z村村民仍然选择将孩子送到L姐办的这所家庭式幼儿园。对此L姐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都把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看管。镇里的公办幼儿园虽然条件好,正规,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接送很成问题,走太远,骑车又不方便,再一个安全很成问题。我们这就在村子里,走不了几步路就到了。再一个公办幼儿园尽管收费便宜,但是相比于我们收费还是贵,公办幼儿园每月收320元,我们每月收180元。农民挣钱都不容易,他们会觉得反正是看孩子,哪里看都一样,还是少花钱的好。我们农村人也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少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幼儿园的要求也不高,就觉得只要孩子不磕着、碰着,能学点东西,收费还便宜就很好。我这里对孩子的安全也比较重视,我们一般都让孩子坐在教室里,我们给孩子教识数,教认字,然后在院里玩。家长都觉得挺好,慢慢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由于入园幼儿人数的增加,L姐自己无法承担教学和保育任务,于是就招聘了三名女教师。新招聘的三名“教师”都是本村在家看孩子不能出去打工的妇女,同L姐一样,她们也都只是初中毕业。之前大城市打工的辛苦经历使得她们更愿意留在家乡打工,这样既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又能有一份收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L姐及三位“教师”对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做好保育工作、应该如何设计游戏活动等一无所知,没有清晰的教育计划和课程方案,没有音乐、美术、游戏等课程和活动,完全是凭借着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和记忆中存留的一点数学、语文知识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教学方法非常传统,老师讲、孩子听,双手背后不能乱动乱说。本应该自由、快了成长的孩子,却在束缚中,在算数、写字中度过自己的童年。

随着幼儿园的发展,L姐也感觉到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师资方面,人手不够,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这几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也从没有学过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目前充其量也只能是看孩子,根本谈不上教育孩子。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来看,她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必将成为最大的障碍,但是对此她也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一方面在于招不进幼师毕业的学生,因为这几年幼师毕业的学生很吃香,一般幼师毕业生在城市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根本不会到农村,另一方面自己也招不起条件好的教师。因为收费低,对成本的控制是严格的,在现有的收费标准下,连基本的玩具、书籍、教具等都没有添置,更谈不上去聘请好的教师。

近些年,为了弥补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幼儿教育实际需求的不足,国家鼓励公民个人办学,但对开办幼儿园有着严格的资质规定和审核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审批民办幼儿园办学资格、申报资料和申报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设置幼儿园,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应有近、远期的发展规划,幼儿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按国家教育部规定配齐教具、玩具等。提交申办报告经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查评估合格办理相关证书后,才能正式对外招生。L姐最初办幼儿园时根本不知道国家对开办幼儿园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办幼儿园还需要向教育部门提供申办材料进行审查的意识。她认为幼儿园就是一个给村民看孩子的地方,看一个和看几个、去人家里看孩子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看孩子的性质都是一样的,看孩子怎么还要向政府申报?直到幼儿园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派人来查L姐才知道办幼儿园并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也不是只要有人、有院子、有房子就能办的,必须要具备多种条件。在检查后,教育局的人明确告诉她,她的幼儿园是非法办园,不具备任何的资质,也没有任何的手续和证书,让她限期整改,准备材料申报审核,否则不能再招生办园。但此后,L姐也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的规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重新完善幼儿园并进行申报审批,只是粉刷了一下房子,购置了简单的几样玩具和几十本书。她认为报教育部门审批是很麻烦的事情,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肯定不能达标,教育局也肯定不批,所以拖一天是一天,到真拖不下去的时候再想办法。但让L姐感到幸运的是,县里教育局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检查。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反思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广大农村地区像L姐这样的农村家庭妇女利用自家庭院,以家庭成员或同村家庭妇女为主要师资来源的民办私立幼儿园不在少数,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公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属于无证非法办学。但是从对L姐幼儿园的现实考察来看,这样的幼儿园不仅生存了下来,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其中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迎合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

(一)农村幼儿教育供需矛盾失衡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地位。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思路,提出要逐年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建、扩建幼儿园。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农村学前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与农村适龄儿童人口总数相比,目前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有限,仍属于稀缺资源。如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在园幼儿为2976万,其中农村幼儿约占1214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56.6%,供需失衡矛盾非常突出。以案例中家庭式幼儿园所在的K镇为例,K镇所辖57个村大约有1600多名3-6岁的幼儿,而K镇只有新办起来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另外有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私立幼儿园。如果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生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为800人。但实际上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到达了1200人,已经远远超出了标准的规定,镇中心幼儿园的实际师生比达到了1:40。就在这种状况下K镇仍有400多名幼儿的教育缺口。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凌云所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所的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正是这种需求与供给的严重失衡,给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市场。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缺失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学前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责。然而,从L姐的小太阳幼儿园的办学历程来看,折射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上的不作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切实地履行宣传国家、地方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职责和义务,致使许多像L姐一样的农村妇女或无业青年在办园之初对国家有关学前教育办学政策、法规、程序、标准等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无需报批教育主管部门,办幼儿园就是自己想办就办。政府部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规范农村民办学前教育的资质评估和审批过程,没有切实履行监控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引领、专业帮助等管理职责。在L姐开办幼儿园两年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在已经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属于非法无证办学的情况下,只是进行了口头警告之后便没再采取任何措施,致使L姐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仍然违规办学。

(三)幼儿园布局调整与农村实际脱节

针对农村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合理,无证非法民办幼儿园数量较多、质量差,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大等弊端,近些年,许多地方政府都纷纷提出了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关停并转、资源集中的学前教育布局与发展思路。如L姐幼儿园所在K镇人民政府2011出台的关于幼儿园布局调整的规划就明确提出了资源整合、相对集中的思路。在这一规划思路的指引下,高标准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将原有五所幼儿园的幼儿及教师转入新建的中心幼儿园。

整合资源、集中办园,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学前教育中规模小、条件差的状况,便于管理。但这种办学思路却与农村生活的某些实际相脱节,给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如镇中心幼儿园条件好,收费也较为低廉,但镇中心幼儿园离Z村有3公里远,而且还需要横穿一条国道。因为当地有很多煤矿,大型运煤车往来非常频繁。当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斥巨资将国道修整为8车道,车辆多、车速快,时常会发生恶通事故。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村民宁肯将孩子送到L姐的幼儿园,也不会送到条件好的镇中心幼儿园。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村留守家庭的增多,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村落相对分散,村村之间距离相对较远,交通设施不尽完善。因此,许多农村家长首先会考虑接送的便利和安全问题,而忽视幼儿园办学条件。

(四)农村人口幼儿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

尽管随着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幼儿教育意识与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认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但由于严重缺乏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知识,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教育,怎样接受教育以及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等还存在有极大的局限性。许多农村家长要么简单认为幼儿园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要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不指望要学什么。还有的农村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给孩子教识数、学认字,而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光学唱歌、跳舞。L姐所在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强调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对工作不负责,没有用心去教孩子,水平差,不教孩子识几个字、算几个题,教不好孩子。以至于出现了幼儿在镇中心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的情况。而像L姐这样的农村妇女开办的家庭幼儿园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恰恰迎合了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因此,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的匮乏和幼儿教育观念的落后无形中为许多缺乏资质的农村家庭幼儿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低,专业发展环境差

幼儿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农村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现有教师数量少,整体素质低。许多像L姐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都是没有接受过专门幼儿教师教育,甚至没有接受过高中、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农村闲散待业青年。为了节省办园成本,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往往也会严格限制教师招聘数量,一人一班、一人一园——一个人兼有园长、教师、厨师、保育员等多重角色的现象非常普遍。公办幼儿园的师资状况同样堪为人忧。据一项关于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上较低,在接受调查的山东省17地市的2500名农村教师中,师范类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

现有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严重偏低,使得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师幼关系、家园沟通等方面存在单一化、机械化、小学化、成人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更为严峻的问题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差,使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状况很难获得切实的转变。一方面,农村生活、工作条件差,教师待遇低、无编制、工作强度大,尽管农村幼儿教师需求的缺口极大,但招聘合格或优秀幼儿教师困难;另一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着眼于现有公办、民办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后教育体系。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缺少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据调查山东省17地市的2500名农村教师中,参加工作后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达10天以上的仅占0.5%。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立足农村生活现实加大幼儿园的建设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能否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筹资渠道,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充足资金,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需要。然而,在保障资金供给,强化农村幼教机构建设力度的前提下,要认真反思近些年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学思路与农村生活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新建幼儿园真正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二)落实教育部门监管职责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明确自身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责。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依法办学和科学办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严格监控和规范农村个人的办学行为。定期对民办、公办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办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监督并帮助幼儿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效益。

(三)完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强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依靠国家、地方政府近些年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幼儿教师待遇、协调高校定向培养等改革有利条件,加强合格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现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改善农村现有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偏低的状况。大力开发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教师培训讲座,加强与优质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观摩学习优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经验等。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网络专业发展资源库,丰富教师研修资源,建立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全员参与、幼教专家和优秀幼儿教师引领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网络。

(四)加强幼儿教育知识的普及改变农村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

篇7

一、往昔存在的问题。

1、绘画教学中把学习成人的技能技巧,或临摹一些名师的作品当成幼儿学习绘画的主要内容与目的,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忽略了幼儿情感需要的主体体验,限制了他们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

2、绘画教学采用固定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枯裸。一般先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接着老师讲解,然后学生模仿作画,最后老师讲评。绘画的结果千人一面,看不到幼儿的性格,看不到幼儿的想象与创新。

3、绘画教学着重于作品的完成,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绘画是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过程。他们作画的动机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作画的过程,从中得到愉悦、乐趣。

4、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不能用童心感悟幼儿的作品。评价中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从而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二、今日的感受与做法。

1、引导幼儿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绘画主题。兴趣是创新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老师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想象空间的、能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内容,他们才会有表现的欲望和能力,才会积极画画。比如:玩具是幼儿最喜欢、最熟悉的物品,他们画画也往往会选择玩具作为绘画的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会画出玩具汽车、玩具手枪、绒毛玩具的不同形态:小狗、小鸭、小兔……有的幼儿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画出来。

2、运用多种材料和方式,丰富幼儿的表现手法。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如:线描画、刮画、沙画、版画、吹画、撕贴粘画等,还可组织他们利用听诗歌、故事后的联想作画,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还可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3、注意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与绘画的表现能力。罗恩菲尔说:“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直接体验,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而想象力和观察力是绘画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为了让幼儿表现“羊”这一绘画主题,可以引导幼儿搜集有关羊的趣闻、图书,观看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羊的照片和它们的卡通形象,看牧民在草原放牧羊群的录像片,也可请家长带孩子到河边亲眼目睹不同颜色羊吃草的形象,听听羊“咩、咩……”的叫声,摸摸羊毛绒绒的身体,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创作灵感。

4、引导幼儿欣赏和临摹一些适合他们的现代绘画作品。许多现代绘画作品造型简练,色彩纯度高,重视形式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非常精巧,构图、色彩、形、线的安排很有讲究。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画面、指导临摹绘画作品时,要逐步将其视线从画面内容引向画面的形式,使他们对作品的点、线、形、色等有所感受,这对他们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绘画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8

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弘扬个性。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发明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征的后喻文化和网络教育时代。这样的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传承作用得到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与超越,作为教师。不时地追求。

这个班的男孩们特别地顽皮,记得刚来幼儿园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接的一个大班。尤其是以三个男孩为首的园的风云人物”人们都说顽皮地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确,身上尤为显著。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欧阳,刘。想象力丰富、能词善辩、能一口气念完一整篇故事。姚,能说会道,讲故事绘声绘色,刘的朋友。三人无论是学什么身手都是率先完成的于是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戏弄其他小朋友,耳边不时传来小朋友的*。这时我往往让他三人坐回位子,告诉他不要影响其他人。过了没多久,位子上早已没了踪影。一次、两次、三次之后,陷入了深思中,这样下去不是方法呀?该怎么办呢?试着表扬他身手学得棒,继而请他协助其他小朋友。没想到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三个人安安静静地做起了小老师”

没关系,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次失败。失败是胜利之母。每经过一次失败你进步相应增长一分,离一百分也就近一分。人往往都是不时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评价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生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不 及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篇9

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曾经对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进行分析调查,调查表明,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10万儿童因此死亡,40万儿童因此致残。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如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幼儿的人身安全受到各种意外事故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事实,全社会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历来都十分重视,制定了很多法律和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9);《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25号,1996.3.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中也对幼儿园安全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除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和建设部等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比如:深圳、上海、四川等出台了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与此同时,广大投身于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幼儿安全教育的方法。教师们在娱乐中穿插了安全知识的教育,也根据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制定了教育提纲和具体实施方法。如在托班侧重教育幼儿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会呼喊求助,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而单独活动,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跟他们走,不能将小纽扣。小螺丝、硬币放入耳、鼻、口内等,小班教师可以通过演绎示范,使幼儿认识报警电话“110”,熟记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跟家长外出时拉好大人的手、不乱跑,幼儿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安全意识,并巩固下来等。

虽然现阶段幼儿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能不说,我国的幼儿安全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尽管地方性法律法规在不断健全中,然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幼儿园发生伤害事件的法律。幼儿伤害事故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规定界定与处理。但各界对《办法》的认同程度不高,事故责任难以认定,赔偿经费难以落实,引入保险机制转移赔偿风险也困难重重,因此,幼儿园出现事故后,园方、幼儿及家长的合法权益都难以得到保护。由于没有合理的法律保护,给幼儿园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对幼儿生命的保护尚处于消极状态,即偏重于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教育成人化的倾向严重,往往忽略幼儿生命个体对安全知识的需求。而且,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幼儿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师提心吊胆,消极防范,限制孩子的某些活动。有些幼儿园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把幼儿的“安全带”系得太紧,安全教育步入了误区,步入误区的原因是消极的安全观。表现在取消活动保安全、降低标准求安全、限制范围为安全。

除此之外,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户外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44%,其中,校前空间的不合理布局、儿童游戏器械缺乏系统的安全设计标准和地面铺装设计对儿童群体安全需求的忽视是导致伤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原因。

相比于国内幼儿安全教育的弊端,借鉴国外的做法则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日本、美国等相关部门对事故高发事场地及设施等所采取的对策,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美国在《美国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中,对幼儿园的各项安全工作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作为安全检查的参照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操场多是采用橡胶木之类质地的材料,但同时也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他们非常重视安全检查工作, 拿大政府规定每位教师都必须懂得足够的安全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由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因而我们还需要在各个方面上加强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各级立法机关应该加大法律条款的细化力度。对各种可能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充分达到法律对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学校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可以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经常化的安全教育教育部门也要着重对师范人才的教育,使走上一线的教师都有以树立幼儿安全意识为目标的教育意识。另一方面,家长们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的行为方式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另外还要依靠全社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参加活动和观看影视等是儿童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环节,寓教于乐,使孩子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杜绝幼儿平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有可能对其造成的伤害。例如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明显或潜在的伤害:过期变质食品、毒酒、毒油和假药,造成骇人听闻的中毒事件,劣质电器和燃气热水器造成死亡事故,娱乐场所因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和缺乏安全管理造成悲剧,儿童玩具、旅游、化妆品等都在威胁着消费者的安全并带来不应有的健康损害。对此,我们应该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整治。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J61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62-01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亦不例外,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甚至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未上过音乐课,唱起歌来五音不全。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等原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也将声乐课作为必修课程。学前教育的声乐课不同于音乐专业,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而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学前教育老师。因此,在安排集体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的能力,掌握相关曲风以及表达幼儿音乐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声乐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的投入到声乐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等都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往往比较多,很多学生侧重于专业课程,将声乐课程看作可有可无,或者觉得无需重点学习。这样的学习心理与态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理沦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用理沦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刁一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与老师应该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如说,学校适当增加声乐课课时,加强声乐考查力度,老师以身作则,认真进行声乐课程的备课、讲解等等。这样学生会逐渐重视声乐学习,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1.2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声乐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其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任课老师应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来掌握声乐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发生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来进行教学。选择杯子、脸盆等常见用品,来进行敲打发声,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以往声乐课堂上,任课老师照本宣书的单一教学方式,还会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3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的推出,情景教学逐渐走入课堂,声乐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与掌握知识。任课老师,可以安排幼儿园教学情境,将集体成员平均分组,由各小组成员自行演绎幼儿园声乐课堂,组员在小组里轮流扮演老师,最终各小组选择最优秀的,参加班级教学比赛。 这种情景教学,解决了集体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同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

2、为学生树立正确声音概念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老师,其特殊性在于他们的教学方式与结果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这个影响会伴随一生。所以,声乐老师应该注重树立该专业学生的正确声音概念,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声乐方向前进,让学生乐意认识到声音的准确度,听觉效果,可以分辨声音的正误,能够找出错误的根源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学前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做声乐正确示范,能够准确分辨学生的声音正误等等,确保其声乐教学的质量。

2.1做好正确的自身示范。声乐课堂上,老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传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老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示范优美的声音,来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2.2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正确声音。侮个人的声音特性不一样,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首先,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放下模仿,因为一味地模仿会让学生失去自身的声音特点;其次,为学生分析了解其自身声音特点等等,让学生可以发掘自身的声音特色;同时,老师应该为学生鼓励,促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声音练习。尤其是集体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可以搜集全班学生的声音,然后在课后进行反复听、分析,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3、选择适宜的教学曲目、曲风

声乐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在选择教学曲目时,应该结合该专业的未来就学方向,进行合理选择。因为大部分的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投入到幼儿教学工作去,所以在安排声乐课程内容时,最好选择儿歌、易记忆的曲目、简单趣味的曲目等等。这样的选择可以加强学生在幼儿声乐方面的了解,以便于以后投入到教学工作。而且这样的曲目与曲风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低,不会让学生产生仄烦、知难而退的心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认识到声乐课程内容与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样的曲风也很适合集体教学的特点。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人才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老师,为了做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其自身的声乐学习很重要,该专业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曲目与曲风,最终达到提高声乐集体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学人员。

参考文献:

[1]需仰芹.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 55-56.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 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6) 104-105.

[3]张倩.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探索[J].大家,2012(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