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1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3—002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幼儿园在抓好幼儿园教育及建设的同时,还必须促进家校合作,才能让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他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是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基地。双方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2. 丰富教育资源。在社会教育资源中,家长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他们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具有教师缺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家校合作,可弥补教师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对扩大孩子的视野极为有利。

3. 应对社会变化。信息社会提高了对人才教育的要求,增加了幼儿园及学校的困难。家校合作,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大的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提前适应变化,满足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愿。

二、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到位。目前,总体而言,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家庭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双方都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要求,还被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所左右。

2. 幼儿园和家长地位不平等。较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家长不够尊重,有的甚至把家长看成是告状对象,把孩子在幼儿园发生问题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这就造成了家长和教师地位之间的不平等,使得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感,因此也就造成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障碍。

3.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呈现被动状态。现在的家长面对着很多的压力,社会环境、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问题都在困扰着家长,使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因此也就懒于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互动活动,从而使家校合作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三、增进家园联系与合作的方法

1. 进行家访。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也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针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商讨对策。

2. 创建“家园直通车”栏目。每个班级在每周一期的栏目中,设置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容,给家长传授育儿的原则和方法;展示家长的教育心得,将家长的育儿经验形成共有资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办好主题墙。请家长将孩子在家的活动用文字、绘画、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嵌在主题墙的专栏中,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4. 利用“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亲自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还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孩子与同伴相处、自律等方面的能力。

5. 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助教,如邀请交警家长来园讲解交通规则等。请家长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课,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更能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成人的职业,尊敬成人的劳动。

6. 举办专家讲座。请专家来园为家长和老师们讲学,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讲授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教育经验等,帮助家长和教师解答幼儿教育中的困惑。

篇2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健康成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88-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当今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促进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等实践类型。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家校合作,认为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双向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它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其一,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在相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上的优势互补。在许多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教育占主要地位;受部分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时有所忽视。即使部分学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受学生在校时间的制约,加上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机会不多,教育效果有r也不太理想。而家庭却是一个较好的实践场所,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下更容易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正确与否,对学生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影响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三,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延续。要想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尤为重要。周末两天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实现“5+2>7”的教育效果,保持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其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生活化。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而写作的最大难题是素材的缺乏,家长可通过开展“郊游”“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周围的事物,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家庭教育,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

三、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处于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发展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由于家校合作欠佳,一些学生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必须剖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矫治,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当前,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信息交流单向,同时,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有些家长想配合但工作太忙、难以兼顾。教育实践发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情况千差万别,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与目标也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需要配合学校教育,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学校教师和同伴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然替代不了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

四、家校合作的实施办法

家校合作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其一,学校方面。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开展家访、家长会等活动,还应在班级成立家庭委员会。为了让家长时刻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家长开展有效交流,班主任可建立家长微信群,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感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以增强家长的认同感、提高家长素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其二,家庭方面。作为家长,最关键的是转变自身观念,对学校表现出充分的信任,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建立起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统一认识,统一目标,有效合作,可以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校合作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三个层面分析目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应对措施,切实调动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够深入。学校管理者对于家校合作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没能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

2.对家长的培训不够全面。学校缺乏对家长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使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缺乏主动性。

3.对教师的指导不够细致。许多教师误认为家校合作是搞形式、加重负担,学校没有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没有做好对教师的动员和指引,导致家校合作活动形式僵硬。

4.工作制度不够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家校合作工作缺乏监管,没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参与程度、沟通情况等进行指导。

5.家校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学校大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进行家校沟通,没有把家长作为教育决策的自愿参与者,家校合作只停留在最简单最初级的层面。

(二)教师层面

1.缺乏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与家长联系的重点往往都是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关心。

2.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沟通方法。对于孩子出现严重问题等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错过对学生教育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时机。

(三)家长层面

1.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部分家长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但觉得目前的家校活动不能满足对子女教育的需要,希望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2.对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明确。有的家长不清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地位是平等的,没弄清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以为家长参与只能服从学校需要。

3.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给孩子做好物质保障,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有的只关心孩子智育发展而漠视德育发展;有的因文化程度不高不敢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

二、家校合作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1.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对学校教师、家长参与的方式、程度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有效方案、实施计划并及时总结归纳家校合作的经验和不足。

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家校合作工作,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

3.设立专门的教育课程。教育的主管单位开设专门的课程,对教师开展家校活动的相关培训,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使教师了解家长应有的教育权利,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教育实践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聘请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指导,组织教育专业人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实践研究。

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制度。明文规定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监管机构,保障家校工作的有效推进。

3.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学校给予正确指导,引导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随时与教师联系,让教师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4.强化对家长的培训。通过亲职教育、课程培训计划等,使父母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三)家庭方面

1.明确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克服心理障碍,把学校教育当成自己的事,成为学校的合作者。

2.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在家校合作活动中了解学校教育现状,获取学生教育的信息,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家长应加强教育方式方法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孩子。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张希希.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96,5.

[3] 岳瑛.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 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4] 周显著. 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2004:16.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化;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与挑战之下,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面对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过渡的境况。虽然,目标明确,理论丰富,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企业需求视角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视角下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曾指出,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9点是职业人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近2年招聘的所有应届学生进行了评价。其中相关问题的回答经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近2年有48家单位出现过签约后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毁约的现象;超过70%的家单位认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存在接人待物缺乏礼貌,对单位忠诚度不够,不敢担责任,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

面向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机构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客观上的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研究不足、生源紧张、资金投入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偏颇,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未形成双赢互动机制,培养出的人才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也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从而使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正常工作,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典型做法,堪称典范。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与行业咨询组织联系密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都设有行业咨询组织,行业咨询组织的成员由本行业声誉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行业咨询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学校提供企业的需求信息,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推荐给企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就是设置在校内,即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而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真化的工作过程,对学校的约束条件较多,实习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的“双师”能力等均需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资金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教育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一方面说明了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而是事物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向不变,而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程度,来解决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在学生在职业素养能力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

完善一般职业心态,形成专业职业心态

专业职业心态,是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而成的,是每个特定岗位所需要的特定专业精神。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基层锻炼的同时认清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倾向。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恰好为学生体验和形成良好职业心态提供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学生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形成专业职业心态,减少不期望的离职。

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职业道德的体验,行程职业道德的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

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丰富职业技能锻炼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锻炼职业技能为中心环节。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增强适应企业需求技能人才为导向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在稳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学生求职信心,优化学生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职业素养、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与其职业相适应,能反映其内在气质和职业特点的外在形象及举止行为。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形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院校重视对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形象,更可以树立学生求职信心,打造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名牌形象。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与企业的接触与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自身与企业形象与文化要求的差距,加以调整和改变,逐步达到企业要求,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篇5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就是家校双方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携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多元培养、联合互助、协调一致、共同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育方法、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和拓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本研究在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随机抽取被试。发放问卷660份(教师版120份、家长版540份),回收问卷568份(教师版97份、家长版471份),回收率86.06%。有效问卷482份(教师版86份、家长版396份),有效率84.86%。

2.测量工具

采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张达红、华东师范大学陈源声硕士论文中的问卷进行整合、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分教师版和家长版两个版本。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见,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或重要。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究竟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只有1.87%的家长表示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了解。

由表2可见,79.07%的教师和81.31%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此外,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选择对方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高于选择自己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可见,学校和家庭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心理倾向。

由表3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是非常迫切或迫切的。这说明,家校双方具有合作愿望和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共识。

由表4可见,73.48%的家长和26.74%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是教师的助手,这不仅反映出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把自己放在优势或支配地位,没有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因而不利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改善。

家校双方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相对于家长,教师沟通的内容较均衡,除了学习情况,还会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由表5可见,在学业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仍有50.25%的家长认为学校应加强学习方面的精力投入,却只有28.28%的家长认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之下,教师对心理健康及习惯方面的重视度较高,体现了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于影响家校合作因素的问题,51.16%的教师和67.68%的家长认为影响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和教师在工作中都有巨大的压力,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为自己推脱或找借口的现象,如有些家长认为“家离学校远”、“文化程度低”影响了家校合作,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着想,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是不会“不配合”的。同时,“家长不配合”和“老师不欢迎”这两种相对因素的选择也反映出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亟需真诚沟通。

此外,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认可电话和校讯通在家校合作中的便利性。对于家长开放日和讲座,仅有少数家长(11.36%,12人)和教师(13.95%,45人)认可其有效性。家长和教师普遍对家访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原因却不同。教师认为家访耗时多,效率低;而家长认为教师家访带有功利性,对于单亲家庭而言,还可能会触及隐私。对于邀请家长到校面谈,家长以为会受到批评,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建议教师事先做好沟通,避免家长误会。

三、结果讨论

1.合作理念缺乏科学性

调查发现,16.6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5.8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与家长合作,这既夸大了学校的作用,又完全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

2.合作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活动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系统的体系设计出来。但已有的活动内容庞杂零散,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这必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合作方法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协商解决问题的互动机会,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无法使教师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因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合作途径缺乏多样性

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是家长会、打电话等。合作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家校合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到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的拓展。

5.合作机制缺乏规范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家校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状态,缺少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与管理。因此,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从而影响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心理健康活动主体受忽略

在家校合作中,大家关注的都是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开展相应的活动,真正回归到主体需要上。此外,针对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的学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计划。

7.师资力量薄弱

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优良师资的缺乏,成了制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1.强化合作观念,明确职责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家校合作的理念,明确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合作的计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努力形成真诚平等、双向互动、同步协调、共同负责的局面。

2.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将家校合作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其次,建议学校建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再次,建议引入督导组织,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和监督。

3.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家长学校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协助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因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根据年龄段和教学进展设置适当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情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理念上的认同,进而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达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5.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系统

学校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随学籍档案一起流动。这样不仅能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能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提供帮助,既避免了因问题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避免重新收集信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6.创新沟通途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新渠道,做到与时俱进。如利用家长QQ群、飞信、微信、网络视频等载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

7.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学校而言,现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结束后通过正规考核或资质评定方可上岗。其次,政府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l984.

[2]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中国网,2010-3-1.

[4] 陈源声.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初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价值误区 价值定位

教育是一项整体化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中小学围绕家校合作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等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受传统知识化教育取向和社会功利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家校合作在角色定位、合作内容和层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偏颇和误区,影响着家校合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对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索突破困境的可行性路径和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价值,近年来,中小学与家庭之间通过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及平时的通讯联系等方式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然而,当前家校合作虽然在合作频次上有所增加,合作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角色定位的偏颇

在家校合作中,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家校顺利合作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在我国的家校合作中,受知识水平、经济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在角色定位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颇之处。从目前家校合作的情况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家校合作的发起、组织以及内容的确定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往往居于被动配合的地位,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配合或者执行教师的安排,主动找教师会给教师增加负担,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会给双方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根据英国学者埃德温・阿登纳和雪莉・阿登纳的支配群体与哑群体理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属于支配与顺从的关系。支配与顺从的关系在家校合作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抑制了家长创造性地发挥,造成了家校之间的隔阂,弱化了合作的效果。

2.合作内容的窄化

家校合作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家校合作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家校合作内容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合作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来看,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内容主要局限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的谈话、讨论大多只限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其他内容无关”。讨论的纪律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学习安排。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以“您与教师(家长)交流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关注学生发展的哪几方面内容”问题进行访谈中,92.5%的教师与96.2%家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是品德和心理两个方面例。这是一种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个性、意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的畸形化合作。这种畸形化的合作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畸形化发展,使学生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3.合作层次的肤浅化

家校合作的活动多种多样,有的是基于简单的信息交换与沟通的低层次合作活动,有的是共同管理与决策的高层次合作活动。西方国家的家校合作形式多以家长深入参与校内活动为主,即家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运作,如到学校从事义务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决策等,主要属于较高层次的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家校合作活动仍处在了解情况等较低的层次上。这种低层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家校合作的形式看,家校合作主要采用电话联系、访问学校等形式。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家长往往走马观花,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去。二是从家佼合作的内容看,合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对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关注又往往局限于作业是否完成和是否正确,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发展情况的关照。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中小学家校合作还主要是一种低层次的、表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相对比较肤浅。

二、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学家校合作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体上看,实践做法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J识中的错误。其中,价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1.学校教育的知识化取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庞大人口的教育需求,整体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仍然处于短缺状态。为了竞争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升学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目标,学校教育也逐渐演化为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主要围绕应试来展开,在合作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造成家校合作内容的单一和狭隘。这种知识化取向在全国中小学中比较普遍,有调查显示,93.9%的家长和90%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要。这种对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从内容上来说越来越窄,只强调知识本身,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被忽略;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实际应用被束之高阁。这种知识化取向反映在家校合作中就使得家校合作的内容越来越窄,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

2.教师与家长合作价值选择的混乱

21世纪是多元化社会,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这种多元背景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反映在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过程中,导致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价值的选择方面出现混乱。

一方面,教师为获得某种利益会选择不同的家校合作方式,选择合作方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拥有不同家庭资源的家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功利化的选择。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外考察、参观等活动时,在目的地的选择、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教师很可能会利用有这方面资源的家长,利用他们的有利条件来开展活动。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教师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时会借助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资源等途径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家长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功利化的选择。家长合作的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多关照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些特殊的照顾,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家长都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在多样的价值取向中只有一少部分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合作的,合作中存在着的大量非教育、与学生发展无关的东西排挤了合作的空间。这种忽视学生发展的功利化的价值选择取向使得家校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教育效果被弱化。

3.家校合作中育人价值的弱化甚至缺失

育人就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目前的家校合作多墓芾硌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育,即使是从管理角度进行合作,管理的视角依然偏离了育人功能所强调的对于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多是从对学生的迟到、旷课、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上课玩手机等情况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更多地考虑如何管理好学生,重视家校合作管理工具的价值,而不是去关注学生在校的心情、学习态度等对学生发展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的内容。这种只抓表面现象而不能改变学生认识、情感等问题的管理合作是很难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譬如,针对某农村小学优秀生变成差生问题的管理,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只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只是告知家长以后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监督管理,没有和家长一起去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深层次原因。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发现,家校合作中的育人价值被弱化,而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功能越来越突出。

三、走出家校合作价值误区的对策

家校合作的误区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也比较集中。我们将从理论认识、价值观念以及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探讨。

1.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

家校合作虽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深的理性认识或者理论指导,很容易走人误区,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从现有资料中发现,我国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单薄,不深入、不系统,大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家校合作研究者要对家校合作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他们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出发,对家校合作的概念、性质、范畴、类型、层次、内容以及合作的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使家校合作的研究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应用理论研究。研究者可通过总结经验和实践创新两种途径对家校合作的模型、合作的策略以及合作的路径等具有实践操作性质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建立适合家校合作的典型模式,以此提高家校合作的实践应用水平。比如,可通过研究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来提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本的PTA项目已成功地实现家长角色的转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将会为我国的家校合作研究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理论框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2.加强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优化价值观念

家庭和学校作为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大主体,两者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价值观念落后、思想认识混浊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优化甚至转变他们的价值观念。

每个人都须转变观念,作为家校合作主体的学校也须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在具体方式上可通过自学、参加专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培训、教师进修、会议交流以及研讨会等形式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作为家校合作另一个主体的家庭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化离不开学校的积极引导。学校可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培训,也可借助家校合作QQ群、博客、家长教育手册等途径进行宣传,也可通过在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活动给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教育观念转化主体的家庭也应加强自我教育。家长应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发挥与学校教育积极合作的主动性,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3.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深度合作

篇7

[关键词]高校;形式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团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35-02

一、团队沟通的涵义

“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这种工作小组内部发生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发送、接收并理解信息、思想、情感的双向或者多向的沟通过程,也是团队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强调了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沟通形式。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团队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的形式划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在合作学习实际开展过程中,团队沟通这三种形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合作学习共同目标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沟通不顺畅都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程度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通过文献检索和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下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而下行沟通是指,教师将信息向下传递给合作学习团队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沟通。下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目标、讨论的问题、任务、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传递给团队成员;是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做好相关安排。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老师在传达信息时没有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和内容;教师语义表达不清楚、让学生产生歧义;也没有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没有主动跟各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没有及时了解团队成员沟通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对开展合作学习的各团队成员的评价及奖惩信息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下行沟通的顺利进行。但这些问题往往被许多一线教师忽略掉,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出结果,而不关注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行为显得太过功利,更没有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致使很多合作学习开展浮于表面、收效甚微。

(二)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而上行沟通是指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团队成员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向教师汇报、表达建议、愿望和要求的沟通行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上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团队的反馈、提出建议、愿望,教师可以了解各团队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使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团队成员不愿或者不敢和教师沟通,更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愿望;团队成员主动表达想法的意识比较弱,在讨论结束之后往往都是由小组长发言,其他人主动发言或者补充回答的较少;在团队沟通过程中不主动向教师反馈团队成员讨论的情况及精神状态等问题。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教师因不了解学情,而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不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三)平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而平行沟通是指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传递和沟通过程。平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团队成员之间坦诚交流彼此的观点、想法,分享不同的信息,通过整合团队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完成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平行沟通并不顺畅常常出现少数团队成员缺乏团队的归属感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导致沟通氛围不浓;有些成员带着偏见不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由于成员之间的背景、性格的差异,没有共同的“语言”导致沟通很难实现互通有无。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合作学习中沟通渠道不顺畅是影响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弊端,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渠道,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一)完善下行沟通,明确沟通内容和角色定位,主动参与

1.确保各团队成员清楚彼此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前必须要明确好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团队的引导,让他们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主要负责的任务是什么。

2.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和关心合作学习的进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属于团队的一员,因此在合作学习开展中教师要以机动成员而不是老师的身份加入到团队沟通中,主动了解团队沟通的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协调团队成员的沟通,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这种亲和力也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从而完善下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心声,加强对团队的沟通和了解,及时地肯定团队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好观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确保团队沟通的顺畅。

(二)优化上行沟通,鼓励团队成员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1.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

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确保团队成员表达意见渠道的通畅,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回馈和解答,否则长期滞留反馈意见会影响团队成员反馈的积极性。如利用多样性的反馈方式比如微博、QQ、短信等,而不仅限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而团队成员也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向教师反馈,要有主动意识,懂得只有自己主动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促进自我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帮助,这样老师才能清楚地获悉合作学习开展的状况,并为团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2.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

团队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反馈意见的氛围,让团队成员意识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可以增进和老师的互动,也给自己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团队的其他成员要给予发言的成员支持和鼓励,教师也要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这种行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团队成员反馈意见、表达观点、想法的积极性。因此团队要形成一个被团队认可的激励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去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言。

3.营造浓厚的民主作风

在团队中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谁都有权利发言、谁都有义务发言,把反馈意见和表达自我当作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而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沟通氛围,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并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展沟通。

(三)搭建平行沟通,创建、信任的团队沟通氛围

1.团队成员能彼此认同

在合作学习中,团队成员能够通过沟通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找到相同的东西才能使团队成员产生共鸣,才会彼此认同。要形成彼此认同一方面要同步,同步就是团队成员彼此经过协商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采取的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目标驱动。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由于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每个团队成员都能通过完成这个共同目标获得利益,这样在这种目标驱动下能让团队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合作,即使是团队关系不好的个别团队成员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偏见,加入到团队的沟通中。因此共同目标的确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必须是考虑团队成员不同的个人目标基础上形成的,否则就会削弱共同目标的效用。

2.尊重不同的观点

每一个团队都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团队沟通中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值得肯定的。出现不同的观点说明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智慧,只有大家相互沟通才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因此要尊重和肯定不同的观点,彼此都要耐心倾听别人的陈述,不要任意打断别人的表达,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时要自己反思这种差异。在团队沟通中,每个人都不应带着偏见参与讨论,要虚心并能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团队沟通中并发思想的火花。

3.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坦诚相见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突破路径

引言

“家校合作”就是指学生同家长之间进行的一种双方双向交流的学习教育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参与教育一般分为两种:家长参与学校、家长参与家庭。但是在我们国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家长参与教育的方式。我国留守儿童大肆存在,现在变成了我国学校教育最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农村,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的能力有限。随着我国农村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校合作整合留守儿童家庭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守护,目前经济都在进步,许多农村人民都不愿意呆在农村,现在城市寻找一片自己的天空,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工到大城市打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留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和自己的父母分开,导致自己和父母的亲情缺失,心理比较脆弱、人格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某教育专家在一次访谈中说到留守儿童上期处于这种留守的状态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内心脆弱,害怕受到打击,逃避问题;自卑自闭、自己放弃自己、对生活充满负能量;孤独无助;逆反心理严重;对父母不理解从而产生了埋怨。经过许多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的案例大多出现在农村,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所以目前重点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两个场所,学生家长和学生老师在学生教育中处于一个重要的角色承担起学生的教育责任,将家庭和学校合作起来是整合学校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有效方式。但是因为学生家长要外出打工,不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满足子女的需求,所以家庭教育的功能就不能被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学校布局政策的调整,再加上农村寄宿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留守儿童在校的时间逐渐变长,这就意味着学校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就会越来越重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相对于学校来讲建立家校合作体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必要措施。

二、留守儿童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不一致的观念及解决措施。在留守儿童家长和教师学校在教育的观念上存在不相同。家长普遍认为“养”孩子才是家庭最主要的任务,认为只要能供养孩子的吃穿住行就是最好的了,“教”的责任都归结于学校,认为自己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一切教育责任都有是学校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家长对学校的管理不闻不问,很少向老师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就算在学校教育上出了问题,家长就会把责任推向学校和老师。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内容不清晰,学生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家长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情感方面,这样会导致留守儿童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发展应该向着多方面的方向不能单单只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样的意识差距忽略了孩子以后长远发展。解决措施:积极发挥学校的作用。首先要主动承担学生的教育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经常给家长讲一些道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错误的,还要从多方面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常保持与学校和老师交流的习惯。2.不健全的合作组织及解决措施。农村发展比较落后没有健全家校合作组织。目前许多城市的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展开比较顺利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在农村缺少甚至没有这样的合作组织,就造成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许多沟通问题。在农村成立家长委员会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大多家长都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参加学校活动,并且学校没有太多的资金建立家长委员会。除此之外,大多家长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不能对学校教育的课程实时掌握了解,所以我们要在这一问题上找到解决的方法。解决措施:农村学校应该坚持以家庭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可以建立以村落为单位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可以选择一些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委员担任负责人,还要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定期培训他们的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做好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的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11(8):20-23.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家长会 家校合作 新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47-02

家长会作为一种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在中国中小学阶段的应用较普遍,但大学生家长会作为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形式,尚未推广开来,只有部分高校开设大学生家长会。大学生家长会指由高校组织、同一高等学校或院系的学生家长构成的较为正式的组织。具体而言,在这一组织中,高校与家长主要通过会议形式,就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成长和发展,以逐步形成合作参与管理学校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一 大学生家长会的内涵

1.大学生家长会的构成与内容

大学生家长会主要由学生家长和相关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辅导员组成,其中家长是构成主体。在一些家长会内部,会设立理事会,推选家长代表作为理事会成员,与学校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参与学校管理的相关事宜。

大学生家长会主要参与两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学生管理;二是学校管理。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学生管理都是家长会的首要职责和内容,可从两个方向分析:第一个方向,学校到家长的方向,即学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传达的信息,可细分为三点:入学时,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学校基本情况、办学历史、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培养方案等)和初入学的相关注意事项,有的学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在迎新家长会上还为家长发放了《梦想起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手册;学期中,学校主要就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通报,一般是做阶段性的总结,也可能是个别学生有突出的问题需要告知家长;学期或学年末,总结学业成就(如汇报演出、颁发奖学金等),提出下一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或进行就业指导。另外,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情况,会不定期地开展专题型家长会,同家长交流学生某一些方面的情况,如学业情况、思想心理、社交问题、安全问题。第二个方向,家长到学校的方向,家长会就自己子女的事务与学校沟通,提出自己的疑问,了解学生入校学习、生活、培养方案等相关事宜,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想。

学校管理是大学生家长会在内容比重上而言较次要的一个方面,但它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多元化、民主化的重要方面,有利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全面建设。学校和家长双方就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主要是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方面,如住宿条件是否需要改善等。

2.大学生家长会的形式

第一,新生家长会。新生入学时,很多学生家长会送子女入学。很多高校会利用这个机会,由学校或学院组织,在报道注册期间安排一次新生家长会。一般是校方向家长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的情况,办理入学手续,提醒注意事项;有时,新生的辅导员、班主任同家长举办座谈会,以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和性格特点,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新生家长会旨在让家长了解子女今后学习生活的环境,协助学校帮助学生由高中向大学生活过渡,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新生家长会在各地高校已十分普遍,如去年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新生报到之际都召开了新生家长会。

第二,生源地家长会。由于很多学生都在异地上的大学,因此在学期中召开家长会受到时间、费用、交通、食宿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生源地召开家长会,则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等“走出去”,将家长会送到学生家长门口,有利于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沟通、互动活动,增强双方的合作关系。例如,去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专业课老师同新洲区十多位学生家长在新洲区教育局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召开了本地区的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家校合作的相关内容。

第三,专题家长会。顾名思义,专题家长会是学校就某个主题召开的家长会,有相对而言主题明显且较为专一的交流内容。受邀的学生家长一般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部分家长,而非全部家长。专题家长会的内容可以是思想教育、助学政策、课业成绩、就业信息等方面,也可以是学校建设的相关方面。例如,2008年3月底,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组织了一次主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会,参会的主要是不及格科目较多、学习成绩较低、延长学制的学生家长。

3.大学生家长会的作用

第一,学生层面。在学生层面,大学生家长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德育的新渠道。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精神成长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其他任何教育机构都不可代替的。然而孩子上大学后,同父母的交流沟通变少了,甚至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不需要再听父母的了。但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自律能力不佳,在由高中向大学、由大学向社会的过渡中,容易产生许多问题,而家长却难以察觉。大学生家长会的开展,是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条新渠道,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心理变化,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施加影响,协助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子女解决问题和困惑,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家长层面。在家长层面,大学生家长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家长与学生共同发展。对学生家长,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家长想参与学校教育,关心子女发展情况而缺乏好的方法和信息渠道;二是家长忽视子女进入大学阶段也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教育。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家长会的开展,首先为家长了解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了较畅通的渠道和信息来源;其次纠正了部分家长不重视大学阶段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错误心理;最后,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家长可学习到教育子女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架起家长主导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使家长能参与学校教育,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和子女共同成长发展。

第三,学校层面。在学校层面,大学生家长会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全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强调学校向社会开放,学生、家长、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利用大学生家长会这一渠道,家长与学校有组织、较正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探讨学校的发展方向,使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能不只拘泥于专家学者的纸上理论,而是能从与学校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这一过程也是家长和学校充分合作的过程。这样既符合现代学校制度的民主化,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开放性的体现。大学生家长会的开展,推进了家校合作,并进一步从高校与家长、学生的关系这一角度完善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全面性。

二 大学生家长会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大学生家长会尚未普及,发展历史有限,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家长会刚出现不久,发展较慢,尚未普及。大学生家长会目前只有新生家长会开展得比较多,但其他形式的家长会数量十分有限,许多高校还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有大学生家长会这一组织的存在,许多家长更是在子女受大学教育期间从未参加过家长会。

第二,家长会内容比较片面,形式比较单一,成效不大。目前大学生家长会的内容大多数是关于学生成绩方面的情况,而较少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形式上,绝大多高校仍用传统的家长会组织方式,即类似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家长在会议室听校方讲。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家长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主动沟通与交流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满足。这样,家长和学校的交流方式单一、内容较为单薄、有效交流有限、家长会的成效不大。

第三,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专门的管理部门,缺少总结和后续跟进工作。大学生家长会的发展刚刚起步,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对此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更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负责老师;在会议结束后,家长提出的建议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反应的问题往往没有做到后续的跟进,使大学生家长会流于形式而没能产生真正的作用。

2.促进大学生家长会发展的建议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大学生家长会作为一个有利于促进家校合作的新渠道,应加强对其的理论研究。研究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切入,扩宽研究视野,扩展理论体系。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切不可只空泛地研究理论或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实践。同时,可关注国外的相关研究,参考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

第二,提高大学生家长会的质量,在保质的前提下推广。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家长会的建设,并应具有全局发展的眼光,从发展规划、管理机构、组织内容和形式、总结和反馈、评价和改进等方面提高其质量,积极实验推广,使有益的组织方式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形成优势。

第三,丰富家长会内容,积极探索新的会议形式。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因此,大学生家长会的内容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关注学生成长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对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在会议形式上,可积极探索不同的与会形式,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信息时代,可利用网络,设计开放型的主题网页,在网页上设置相关的信息资料;建立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平台,可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开会。

第四,明确负责部门,注重后续工作。高校应在推行大学生家长会这一组织时,做好长期规划,可以将这一工作列为学校发展的常规工作,使其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其他方面相协调,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在每一次大学生家长会后注重会议内容的总结和上报学校的工作,将会议中家长提出的问题切实解决,提出的建议纳入参考体系中,并做好对家长的反馈工作,使大学生家长会能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大学生家长会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为大学生德育提供了新形式,让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家校合作值得探索的新渠道。同时,大学生家长会也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将大学生家长会这一家校合作新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贾智.当前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开展大学生“家长会”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3):72~73

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 校企合作 发展联盟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教育转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它是介于研究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涵盖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服务应用型,以本科层次专业应用型教育为主,以培养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如何使校企合作朝良性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实现产教研一体化?这是河南省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校企合作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索的问题。

1.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及方式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是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自愿组建的合作发展共赢平台。旨在为联盟成员提供信息沟通、业务合作、资源共享、课题研究、双证教学、政策咨询等资源共享活动,发挥联盟与各企业、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为企业和院校的服务能力,本着“合作、融入、共赢” 的原则,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搭建教育与产业合作平台,实施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合力推进我国高等应用型教育事业发展,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有效衔接,真正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目前,校企合作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向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用工发展需求,定向为合作企业培养输送一定数量的、具有高级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人才的一种合作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和训练课题,共同实施考核。这种合作方式,既能为应用型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教学改革、完善办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为企业及时补充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改善企业人才素质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引校入企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合作学校来企业办班培训,为企业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竞争实力,是企业与高校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使企业技术培训既能结合生产实践又能避免因人才培训而影响正常生产。

1.3“订单”培养

企业为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理论知识、自我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合同“订单”的形式将自己的员工委托合作发展高校进行技术素质培养,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4互利合作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企业加强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金,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帮助高校实现有序发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降低培养成本,使企业与学校互惠发展。

2.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机制匮乏,校企融合困难

自1996年起,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国家的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还较为薄弱,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与效果、学校运作机制与企业承包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与发展等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当它们相互碰撞时,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和保障,使校企难以真正的融合。

2.2观念落后,校企合作存在误解

随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我国虽然对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达成共识,但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学校为了学生的实习,一厢情愿地主动联系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把对学生的培训视为自己的负担,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样,面向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仍然以学校为主,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发展有沟壑,没有实现共同发展。

3.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以省市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已达200多所,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这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在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河南黄淮学院始终走在前列,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探索出新的模式。

3.1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黄淮学院自2011年展开思想教育大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拓宽与企业的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机制。2011年12月,学校与113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成立黄淮学院发展联盟,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开展多维度、多形式、立体化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已达165家,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由分散状态的合作进入集中状态,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2专业合作培养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紧扣产业发展,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形成校企互动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黄淮学院与银泰电动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汽车工程专业;与苏州科技园、四川华迪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软件工程专业。目前,与黄淮学院进行合作专业建设的单位有几十家,建设专业27个,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3.3校企互聘互派

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为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对专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岗位。

3.4创新基地建设

第一,学校紧密联系企业,学校出场地,校企共建研发实验室,通过实验室为学生理论应用提供新的场所。第二,校企共同出资,由学校出仪器设备,企业出场地,企业负责车间的经营管理,保障学生的生产实习,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4.对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的认识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就了产学研的结合,建造了双师型的人才队伍,提高了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创建了产教融合与教学发展,为学生实习实训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创建了 按照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与规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产学教做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开放性。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地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还需政府的保驾护航,应用型本科教育才能真正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发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