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与传统教学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与传统教学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翻译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044-02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 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病理学教学 利弊分析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到多媒体的影子。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优势之处是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十分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点。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不过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会对病理学教学造成一定的困扰。
一、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加深了对病理学教学的理解
病理科一般分成实习课与理论课。实习课一般通过教师示教、带教的方式,让学生用肉眼或显微镜观测病例的变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常都由教师讲解基本理论、概念,必要时附上图形、图像与图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交互性、集成性、时空性等优点大大充实了病理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中超文本的功能,把教学所讲授的基本原理、解说词与动物实验记录、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病例教学走出教材。除此之外,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都选择把病理学的教学大纲、课件、练习等放在专门的网站上,与学生共享资源,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病理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拓宽了病理学教学的途径
结合基础与临床,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能力就是病理教学最关键的任务。在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拓宽教学的途径。在病理课中,举办临床病例分析研讨会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因为学生对于临床的认识有限,一般很难完全理解病例,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状况。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病例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尸检所见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能够自由查看,由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病例;教师也要将生理学、生物学等知识汇集一起,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病例,而且还能将知识横向结合一起,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便于学生了解临床学科,大大开拓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病理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一)减弱了师生间情感的联系
教学活动并非单一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师生间情感的联系。多媒体技术越是先进,教师就省去了画图、板书等程序,只要对着电脑就可以进行讲授;学生也可通过电脑完成作业,不用与教师面对面。师生间的交流都由电脑或者网络为中介,这样就缺乏语言的交流、目光的对视、心灵的沟通,大大减弱师生间情感的维系。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社会中都很普遍。
(二)信息量繁多,学生难以记忆与消化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多种符号信息集中起来,信息量繁多,但是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单位时间内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太大,反而阻碍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尤其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在病例描述中存在机理的分析,临床实践中又包含基础理论,本身知识就比较复杂,若主题变换再过于频繁,学生很难清楚地理解知识内容。
(三)教师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尽管病理学是形态学科,是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教师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按照形态学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每张玻片通常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或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学生要运用抽象思维,从繁芜丛杂的病例中探讨、总结出头绪,这样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但是,多媒体技术通常会忽视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因为多媒体技术让实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自然而然就会跳过自己思考的过程,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何来培养思维能力呢?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加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
三、结题
所有事物都有利与弊,多媒体技术也是如此。虽然其能够推动病理教学的发展,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切合时展的趋势,目前任课教师需要做的是怎样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病理教学服务,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陈瑞芬,董晓黎,宋爱利,张长淮,王鹏,王小平.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
[2]李侠,胡沛臻,马世荣,张秀敏,黄杨,付欣,石丛艳.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3).
[3]王洋,陶立阳,吴晓辉,高丽,朱明华.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6).
篇3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他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时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通过You Tube网站,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2007年春开始,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则真正对传统课堂进行了“翻转”尝试,他们将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答疑,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翻转课堂”的理念在北美迅速掀起改革的新浪潮,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07年开始,美国大学课堂中逐步尝试翻转教学,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及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中实施改革,取得了值得国内教育工作者借鉴与思考的经验[1,2]。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带来了教育界的巨大变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只有冷静看待和理性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适应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以食品包装技术课程为例,选取食品包装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翻转理念的本土化提出理性思考,以期对时下流行的翻转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翻转课堂的利弊分析及本土化应用的理性尝试
1.翻转课堂的利弊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它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协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实施的途径;其次,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即课前新知识的提前预习,课上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以及教师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前自学的知识;同时,颠倒了师生角色。翻转课堂最大特点是,学生是主动内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负责个别化指导和答疑解惑。
翻转课堂起源于视频的录制与播放学习,借助微课这一载体有效实施翻转教学。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学校并不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教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寻找技术设备学习录制微课,很明显这对于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些高校花费财力去进行微课培训,而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少之又少。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看,尽管目前高校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但校园网络的普及度不够,网络不稳定现象及手机配置不支持在线视频的顺利播放等问题也使微课大面积推广受阻。加上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主动进行在线知识难点的学习效果很差,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录制微课,学生对此置若罔闻,使得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具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地将翻转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从众,“拿来主义”盛行,近年来,尝试选择食品包装设计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实施翻转教学,既体现翻转理念,又不失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本土化应用的理性尝试。
2.本土化应用的理性尝试
首先,授课对象是大一食品专业的90后大学生,善于接触新信息,具有一定搜集文献的能力;其次,小班教学,学生分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分组由学生自由组合,但遵循打乱宿舍、打乱专业、男女混搭的分组原则。目的是让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很快认识,通过活动的交流加深专业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体实施如下:
2.1课前安排,重视第一堂课
食品包装技术课程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对于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暂新的开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既陌生又新奇,因此在第一次课时,教师将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前告诉他们。如食品包装设计这章,安排先讲理论,随后进行食品包装作品大赛,并将比赛成绩计入成绩考核中,通过赛前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进行超市调研,再到作品的出炉与课堂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首次上课时对本门课有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目标,过程性考核更能体现成绩的公平性。
2.2活动的启动与实施
食品包装作品大赛举行的目的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实践环节在学生业余时间进行,由组长带领组员去超市进行包装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包装中存在的优点和缺陷,通过超市调研,组员之间讨论、商定本组的设计方案,由组长写出策划方案,拿到课堂上共同商定,老师提出指导意见,确定方案后开始由组员实施作品的设计与完成,课堂上进行包装作品的展示。展示的形式也由小组商定,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在活动激发下可尽情展示,有小组进行小品表演辅助讲解,有小组通过PPT课件展示辅助讲解,师生角色互换的模式在学生的主导下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使新生很快融入集体,团队合作意识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增强。
2.3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食品包装技术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来评定学生成绩,食品包装作品大赛这一教学环节在阶段性考核中占30%,全员参与,分工不同,大赛评委由小组选出的评委团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打分,本组评委为其他组打分,结合大赛规则,最终由学生和教师评价作为大赛的最终成绩,评选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并给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奖状,这样的奖励政策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活动总结时,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次活动的体会,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学生总结反馈满意率达90%以上。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将翻转理念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及课堂总结评价,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4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高等数学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发展,给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活力,大数据时代的学生们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与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将是大的趋势,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给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变化,而就数学课程的特点而言,传统板书和现代信息技术各有利弊,本文结合教学讨论将微课介入高等数学混合式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它是一个微小的课程教学应用,是一种以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多媒体形式展示,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别用微讲座、微课程和微课教学这三种类型.本篇文章较多讨论微课在混合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如何将微课介入课程教学
作为公共课的高等数学,主要面临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一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用传统的课程模式上课时,很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感,导致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易分散,从而没有很好掌握知识点;另外,根据课时,进展的速度是中等程度学生跟上的节奏,因此在课堂上由于学生自己本身的基础不同,会造成教学进程对部分学生来说会有跟不上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很好掌握课程内容的学生想拓展知识的机会也不多.为了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之前的教学中也会调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利用PPT加入一些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但达不到给予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效果,而微课在这一点上却能很好的解决.
两种形式的微课,一种是指导学生学习,课前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自行通过设备学习新的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前移,可以达到人机一对一教学,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暂停、倒退、重播,弥补了教师运用课件上课时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跟上节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协作探究,交流探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有逻辑的体系;当然由于高数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留时间给予讲解,用传统模式推导,一边板书一边讲解,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强化所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概念性的内容,导数、积分等概念的引入与讲解,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系统地让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去讨论它们的几何意义,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思考,引导大家讨论一些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另一种微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配套学习资源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可以是课堂上探讨的重点难点,提供给需要重复学习的学生,可以是课堂相关内容的拓展,提供给需要提升与深化的学生.如一些概念性知识在课堂讨论后可以进行总结录制视频提供给学生复习,或者需要学生多练习的计算、公式等内容,在上完课后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巧妙的通过作业将题目分类,让学生在做题中加强锻炼,并做一些专题视频,总结做题的技巧.
这样有微课与课堂,线上线下形成一个微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也同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三、微课推动的改革
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需要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型,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单,从学习的主题到达成功的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的建议等,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和剖析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内容、吸收消化,尤其是解决好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同样微课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必需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选择和吸收.而在课堂上,由于形式的灵活性,教师必需储备更多更灵活的知识,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设计好主体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与学生协同讨论,共同创新,同时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而这些教学上的改革,在硬件上需有很好的技术环境支持,在软件上,除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外,教学氛围中一些好的传统方式不能放弃,如集体备课等.
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了系列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的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必须配合跟上,或者说微课开展的顺不顺利,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真正达到效果,最终还是要看教师的“工夫”,这对高校教师和院校都是一次深远的挑战与自我改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新课程;中学英语;利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的表现形式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同时,它容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也深受师生的欢迎。然而,实际教学却存在多媒体使用不当的情况,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利弊,合理地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
英语教学中常常需要创设情景,通过频繁的刺激来影响学生。而多媒体技术恰能提供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等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索,从而促使课堂结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这些是传统教法所无法相比的。
1.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能够帮助教师在网络上获得极大的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学资料可以资源共享,长久保存,还可不断进行修改和更新。
(2)多媒体技术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多媒体能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习题、板书要点等设计制成课件,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加快了课堂节奏。它还让学生得到了更多分析、讨论、练习的机会,提高了训练效率及有效性。同时,它还有利于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给学生展现一个更直观的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重点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用音画效果呈现,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在练习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篇幅较大的习题时,为教师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大大增加了练习容量。
2.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以巧设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枯燥感,而使用多媒体则能丰富课堂,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在教学人教版新课程必修二Wildlife protection一文时,我设置了一个有趣的辩论赛,论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哪一项更重要。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书籍上收集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做成一个讲稿或者PPT,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创建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入境生情,学生自然而然地和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3.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电影、音乐、图片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例如,人教版新课程必修五第三单元Life in the future,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播放“神舟九号飞船”发射的短片,以直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未来探索的热情,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在感受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1.滥用多媒体课件,忽视对教学内容及对象的研究
在教学中,个别教师不管课程内容多少,也不管教学形式如何,什么课型都做成课件,什么内容都放入课件中去展示。有的教师把背景知识及画面设计得过于丰富,容易使学生专注于背景介绍而忽略了篇章理解,专注于多彩画面而忽略了语言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主动思考少,有时连笔记也不想记,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2.机械地操作课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课堂容量大,个别教师往往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把整堂课“放映”给学生看。这样一来,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则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代替了教师的板书,课文录音代替了学生的朗读,这就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毋庸置疑,但传统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使新课程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效果。
1.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帮助。
2.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准确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3.遵循适度原则
不能将课堂设计得太花哨而忽视了实际的知识内容,多媒体只能成为教辅工具而不是主导工具,教师仍需重视传统的板书、演示、讲解等方法。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完全以屏幕替代黑板、鼠标代替粉笔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使我们传统的教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他们在信息时代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全新世界,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利弊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又可以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黑板、粉笔、课本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教学方式。生动有趣、会声会影的演示教学能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求知体验、给予老师更多发挥空间等显而易见的优势被普遍认可,但是绚丽多彩的多媒体是否有喧宾夺主让学生仅仅沉浸在影像图画之中忘记课堂核心知识,是否每个或者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是否真正做到、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拟结合历史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分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学生的利弊,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特点及多媒体应用现状
中学历史教育,尤其是高中历史内容覆盖面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世界文明发展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变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从考试角度来讲依然以知识记忆为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历史发展时间序列为脉络,分朝代讲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几部分,尤其是以政治变迁为主线。新课改以后,中学历史逐渐向专题式教学演变,核心事件为中心的深度讲述更容易让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广泛影响。
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课本,决定历史课堂枯燥与否的是授课老师的演讲技巧。现在,以我所在的县城中学来看,各个年级的课堂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公开课、竞赛课中多媒体应用也被看做是考核的主要标准。投影仪、计算机的配置使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ppt演示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授课方式。但是,多媒体应用主要表现在制作简单ppt课件,内容照搬从书本“拿来”,不论什么课都使用ppt,完全舍弃板书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多媒体应用的优点
对老师而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课件的可复制性上。它解放双手,避免老师在不同班级同一内容课堂花费大量时间板书主要内容,既使老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上,又有利于身体健康,避免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同一课件多次使用,课件随时可以更新,提高老师备课效率,也有利于老师相互学习、借鉴。图片、音频、视频、网络连接等技术的使用,让老师拓展教学深度有了可能。传统教学对政治疆域、城邦形态、文化、科技、远古社会等内容只能停留在文字修饰阶段,需要学生自己开动想象力,或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来获得认知,课堂上过度拓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帮助老师展开进一步讲述。
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好处是最受关注的,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能够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中学到足够的知识才是课堂最重要的目的。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好处在于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样重要。好的学习过程体验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来看更利于培养学生兴趣。音频、视频、图片、图像促使图文音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官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吸引学生兴趣。图文并茂、会声会影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关注,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其次,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理解方面效果显著。在讲解旧石器时代时,加入旧石器时代石器、洞穴、复原人像等图片,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验到当时的情景;在讲述文化信仰、宗教改革时,观看《天国王朝》等影片资料,可让学生深刻了解对个人、社会的影响;在探讨某一社会历史问题时,实时链接当代大师的分析,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完全是有利无弊,比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语文诗歌课堂并不太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决于具体教学内容。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其劣势表现在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老师而言: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因地制宜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具象呈现增强理解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需要老师提高自身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视频剪辑能力,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演
(下转第13页)
(上接第14页)
示方案,才能在课堂上更得心应手避免顾此失彼的尴尬;再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拓展知识广度、深度,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进一步拓展。然后,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备课时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为参加公开课、竞赛课,许多老师制作过精美的课件,大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深有感触,如果每堂课的内容都要如此,那就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最后,多媒体教学对师生互动提出更高要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和使用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使用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课件设计、讲授方式等进行沟通,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更多一些的沟通交流,实现全过程交互式互动教学。
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如何及时调试自我,习惯多媒体教学课堂。县级中学中,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很少接触多媒体教学,刚开始可能被新奇的方式所吸引,但是他们好奇的注意力并不是新颖教学方式所传授的内容,而仅仅是其形式。这需要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学会把握课堂重点,避免沉浸在影片故事、华丽图片、形象动画之中忘记核心知识。由初中到高中历史教学不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史实,更多的是要思考其背后的规律,学生应该紧跟课堂演示进行积极思考,而非专注于演示文稿。其次需要学生更多的与老师沟通,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教学内容,以及大到影音资料的引用,小到演示文稿色彩、文字、图片音效设置、板式等教学方式达成一致。
五、小结
显然,中学课堂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扬长避短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因地制宜。依据教学内容主次难易程度、时间、精力条件,以传授基本内容为核心,辅之一多媒体手段,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照搬照抄课本设计演示文稿、照本宣科教学。历史课传统教学基本上有照本宣科的嫌疑,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师提升自我历史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充分发挥好气作用。
其次要因材施教。不同学年段、不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不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互动,就教学内容、多媒体利用方式达成一致,避免老师唱得好、学生听得欢、学校效果差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7
篇7
关键词:德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各个学校实际出发,深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思想重视,目标明确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知剖析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识到当前开展德育的紧迫性和教师的强烈责任感。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
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思想中存在哪类问题,讲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重视课程间的紧密配合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堂,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可以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发展、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体育,可以增强学生性格、意志、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学会体验美的情怀和创造美的能力。总之一句话,要让德育教育占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四、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活性,教师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有人戏称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关于“网络上的交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弊”等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交流、讨论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根据时展、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丰富德育内涵,尽量压缩那些超越学生思想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把一些与实践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同学,从而增强同学们对现实问题的感知力度。如在讲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有关内容时,可采取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教学手段,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如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郑州98岁“医生奶奶”胡佩兰,201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的感人事迹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融听、说、看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搞好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结合,拓宽德育空间与途径
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尽可能使德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让学生在动态中接受教育,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春游、登山、文艺演出、智力竞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会、报告会、诗歌朗诵会、“模拟法庭”、“小记者”。还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现实道德品质的提高与升华。
(四)学校德育与传统德育资源、现代德育资源整合
篇8
关键词:立体教学;案例法;流程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52-02
一、现有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近年来,通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传统的纯讲授模式,形成了“案例教学法”、“小组流程教学法”和“软件操作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模式。但无论哪种教学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案例教学法利弊分析。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通过引进真实、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案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实施较容易,只要选取适当的案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即可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目前被广泛使用。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案例教学法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案例的甄选取决于教师的判断能力,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程度。其次,各个案例互相独立,缺乏连贯性,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案例获取单一知识点,没有全局观和流程感。并且案例本身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很多案例被简化处理成适合讲解的范例,丧失真实性;有些典型案例甚至被使用了近20年,缺乏时效性。综上可见,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小组流程教学法利弊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操作性强、实践性强,所以流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使用。该教学法一般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以团队方式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流程,以实境模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流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案例教学法欠缺的全局观,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性发展。但是流程教学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该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学生小组中实力较弱同学,其可能存在跟不上进度,参与能力差的情况,不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全体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3.软件操作教学法。目前很多高校引进了Simtrade等外贸软件,创造模拟外贸实境环境,便于学生练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专业基础课,在《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课没有进行的前提条件下,该软件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难以应对一些具体专业环节。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立体教学法”介绍
综上所述,目前较流行的三种教学法均存在其可取性,也存在一些弊端。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应综合以上教学方式,形成“立体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与专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所谓“立体教学法”,是指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有效结合,教师搭建主体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学软件资源自主学习。在该教学法中,变化最大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过去的课堂改革中,课堂主体虽然随着学生参与讨论而重心偏移向学生,但总体仍以教师活动为主。而在“立体教学法”中,课堂教学主题完全转移至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
“立体教学法”以国际贸易流程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国际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为主线,按照贸易磋商、合同签订、仓储运输、货物投保、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和制单结汇七个步骤模块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教师简单介绍每章节基本知识点,由学生课后自主查找相关案例并汇总。教师从学生推荐的案例中选取典型案例,由推荐该案例的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解。一方面通过查找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展示,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第二步,基本知识点掌握后,由教师发出该部分内容实战任务,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如何实现该任务,如何分配各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审查各小组任务方向是否正确,但不参与具体操作指导。由学生课后自行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专业书籍借阅等方式来完成具体实训操作。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制作PPT文件,做课堂演示报告,每个成员负责介绍自己完成的内容。最后采取由其他小组打分的形式确定学生分数。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第三步,在该模块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通过Simtrade软件来具体操作该部分实训步骤,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中尚没有学习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有利于未来的课程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立体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让课堂于学生,引导学生自行开展大量自学活动”。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初步改革课堂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彻底的学生讨论、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三、“立体教学法”总结
“立体教学法”颠覆了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把课堂从学习知识的场所转变为展示自学成果的舞台。该教学法综合了当前主要的“案例教学法”、“实务流程教学法”、“软件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西方大学课堂引导方式,形成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着重锻炼了我国学生两方面比较欠缺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公众演示能力。在执行过程中,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学习框架,指定学习目标,分配小组任务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其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不适应自学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搜索专业文库,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当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同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立体教学法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大的精力。但该教学法优势也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一种值得实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琳.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133.
[2]谢真珍.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231.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有效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其声、光、色、形、动的优势,可以让教师教得省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显著,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此怎样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摆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采用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多媒体,通过发挥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中职数学中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难度比较大,学生不易掌握。例如讲解旋转体是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平面内一条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恰恰是职业学校学生所欠缺的。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模型不断地进行讲解和演示,但是立体感差的同学仍然感觉无从下手。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最终得到圆锥,不仅可以反复演示这个动态过程,而且可以保留运动轨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圆锥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的讲解下,最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课堂容量。传统的备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字资料,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的。虽然多媒体教学的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如利用不当,反而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变相的“填鸭式”教学。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过于直观、单一,将课堂上所需讲解的知识全部放入其中,使得每一张幻灯片上都充斥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与符号。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片面追求时尚,本末颠倒。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多媒体,再加上现在有的教学管理部门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从而使教师盲目追求时尚,在课件中加入不必要的图片、音乐、动画效果,忽略了数学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反而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花哨”的多媒体技术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呢?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且这个“辅”必须运用恰当,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喧宾夺主。
1.针对书本上枯燥无味的引入
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复习提问或者书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引入新课,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则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对于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如果采用书本上介绍的各个国家的鞋码数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很难从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童谣视频《数青蛙》给学生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书本上难以表述的概念或定义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很多数学概念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例如讲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时,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但是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如果教师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全班同学一起做抛硬币试验,教学效果就会显著增强。
3.针对书本上繁冗的例题或练习
例题和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有时候书本上的例题或练习文字太过于繁冗,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将这些繁冗的文字输入课件中,从而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解教学重难点。
三、结语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数学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化解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7703
作者简介:陶佳(1981-),女,硕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远程教育、教育信息技术。
0 引言
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由于自身的不足,已难以承担起这个重要使命,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在此种形式下应运而生。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信息技术课,即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二是指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③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
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2.1.1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信息技术教学使得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难以表述的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知识是通过外部刺激而获取的,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不是单一的外部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感官渠道,且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比通过单一感官获取的信息更益于保持。信息技术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
2.1.2 使终身教育有了可能,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能满足不同特征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后,学习可以不再局限于学校,学生上课不受教室、学校、地域、国家的限制,拥有网络硬件并懂得基础操作的人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自身的特点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将以终身教育的形式得到实现,人们可以随时加入网络学校的学习,教育将不再被划分成几段,它会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使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对提高全民素质极具意义。
2.1.3 交互性强,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均由教师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接受。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提问、课堂反馈而快速调出各种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解答,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如演示型、讨论型、游戏型等,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不失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2.2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再先进也只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缺陷与不足之处。
(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教学工具和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目前仍有一些教师还未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难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有些学校未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师、学生进行有效整合,只是生搬硬套,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而勉强使用,教师也有老“牛”拉车不堪重负之感,使得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益不高,迟滞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人灌”变“电灌”。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有些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程度令人头昏目眩,学生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质上是用“信息技术的葫芦”卖“应试教育的酒”。在浓厚的传统教学氛围下,信息技术教学衍生出了新形式的满堂灌,即“人灌”变成了“电灌”。
(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缺乏情感交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和载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师将自己的观点、思想付诸于图像、文字、动画等形式,通过媒介传递给学生,而教师的态度、情绪、感情却在传输中所剩无几,这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淡化和情感交流的匮乏。事实上,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师生间不仅需要知识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这种情感缺乏和示范效应的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盲目使用,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盲目化,不论什么课程、什么内容都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比其它教学手段有优势,是教学手段的一种选择,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补充。不管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问题解决对策
3.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信息时代的师生
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已成为判定其能否作为信息时代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准。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一部分,以此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大、中专师范院校应加大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即加强对未来教师的培训。
“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支撑”,信息技术教育不只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本质。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还没有照搬照套的例子,教师要积极探索,将优秀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寻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以既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又能充分发挥其教学评价、监督控制、师生情感交流功能的优势,将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结合。
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甄别垃圾与有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免疫判断力。同时,有必要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网上沉溺现象的发生。
3.2 积极探索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之相配合,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认识活动来实现,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信息技术教学切忌不顾学生的反应而“满堂灌”,因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满堂灌”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十分重要。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埋头苦讲,要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可适时地提问质疑,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他们也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信息技术教学要尽可能利用不同途径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书本的苦役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能时时想到学生,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就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3.3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虽然信息技术与众多其它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它手段的教学方法。最优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特点而定的。提倡信息技术教学,决不是要否定其它教学方法,而是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辅之以传统手段。操作性比较强,或需要展示大量图表,或要展示实验过程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十分有利,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形体语言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3.4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应以富有人格魅力和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样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这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进一步加强,否则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要学什么”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即使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自动化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丝毫不能减弱,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4 结语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诚然,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应逐步健全信息技术教育机制,加大投入,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现存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促进教育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DB/OL].http:///xhlp584211/blog/p_45/,2007.
[2]李春民,章承林.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2).
[3]程艳林,庞燕,詹健.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6).
[4]丁爱萍.多媒体教学利弊谈[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