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的案例

篇1

关键词:学校;档案工作;知识管理

学校档案是学校直接记录和反映学校活动、保存备查各种学校文件材料的总称。它是研究改进、提高教育事业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和学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标尺之一。只有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学校档案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教育科研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下面就如何加强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1.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和进行教育教学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要抓好学校档案工作,首先要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1.1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档案机构管理?网络?,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学校党委、院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招就处、培训处、总务处、工会、团总支以及各系等都要设有兼职档案员,从组织上、人员配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经费、设备、档案用房等硬件问题,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指挥灵活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使档案工作与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同步?发展?。学校要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院领导要结合本院实际,做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带头人,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维护学校档案工作的氛围。

1.2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学校还应把档案工作纳人处室和各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检查考核中,各部门按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学校制定的档案、台帐资料考评表的要求,结合年终考核与个人奖励挂钩外,还要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依据,认真研究落实本部门的档案工作任务,做到各部门、各科室,职责明确,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基本做到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

2.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规范保存

档案资料是学校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搞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而档案资料的规范保存也直接反映了本单位的工作实绩。

2.1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学校档案形成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它形成的时间具有特殊性,是每年的9月1日至下一年的8月3113而形成的,如学生的学籍表(卡)、学生登记表、各科成绩表等,是按学制年度形成的,在最后一个学年内才立卷归档;学校档案还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即每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为一个教‘学周期,档案材料是每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段时间延续产生。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勤收集、勤整理、勤检查核实立卷,把好收集整理关。档案的收集要不分巨细,悉数保存,原始的东西往往是最宝贵的东西,在大量的收集留存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对于教师资料,学校要抽出专人搞好收集整理,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档案,并帮助他们整理保存,教职工个人资料每年要由教职工本人填写一次,这样将对教师产生凝聚和促进作用;图片资料,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比如重要会议、学术交流、培训、观摩、接待来访、采访录相、师生奖惩等等,这些都要按年度登记保存;学术资料,也应整理好编印成册,全部归档保存;新闻资料,国内外各类报纸刊物及电台互联网上发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平时要注意收集;荣誉档案,即获奖的资料,除登记外,还将奖品的照片、证书的复印件及原件作为资料存档。

2.2规范档案簿、册管理,健全登记检索系统

档案资料收集整理齐全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把好质量关和利用关。要特别抓好《教师登记簿》、《学生的学籍表》、《毕业生登记簿》、《统计资料登记薄》、《后勤职工登记簿》等重要账簿的管理。《教师登记簿》是很重要的登记簿,它是教师情况总的登记簿,它的检索要素为总顺序号。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流水登记,并进行逐个编号。编号可由三个成份组成,即教师的编号、登记簿的顺序号和资料室总顺序号;《后勤职工登记簿》主要记录后勤职工的个人资料,登记方法同《教师登记簿》;《学生的学籍表》、《毕业生登记簿》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户头的登记簿,设置项目与《教师登记簿》大体相同,要分别按系别、班级逐个登记,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其中的相关资料;《统计资料登记薄》即登记?教育?教学数据统计资料等。此外还有《活动图册》、《奖惩登记簿》等等众多簿、册,就不一一列举。

2.3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

学校档案大多是纸质资料,保存档案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调节档案室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并要做好药物防蠹等工作。除了改善保存条件之外,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要在材料和制作技术上进行改善了,而这一途径目前尚待探索。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媒介手段日趋 电子 化、信息化,档案资料不能只满足于有几本登记簿和图录,而应注意于针这些资料融会到信息媒介的大海中去,打破时空界限,通过电脑上网流通。

3.档案工作者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断发展的档案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习技术,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提高工作能力。在加强档案管理员?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要求档案员真正做到“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 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理念;要选配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强的档案工作人员来充实学校档案工作岗位;增加智力投资,定期开展培训,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建设。一方面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方面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使他们能一心扑在档案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档案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

4.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建议

4.1加强档案馆建设,提高学校档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扩大馆藏能力,切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要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重点任务,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加强基础业务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重点教学档案工作,为档案馆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满足学校各方面需求提供基础性保障。

篇2

[关键字]教学单位;教学档案;档案建设

一、教学档案的重要性

教学档案工作是反应教师教学能力和授课能力的体现,主要涉及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等。首先:对教学单位而言,个人教学档案的建立和完善的教师教学档案是印证高效整体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省级先进教学单位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材料,也是高校各级领导,进行内部评选的最有力说服依据。对学校而言,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根据教师不同层次执教水平组建合理,高效教师团队,协调各相关职能机构,客观反映教学成果,充分激发教师创新性,积极性建设,打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教师团队和优良教学资源。

其次,对教师个人而言;通过教学档案,体现各教师差异性教学,有利于年轻讲师向经验丰富教师汲取大量教学心得,完善个人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促进个人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教学档案建立,客观分析个人成长历程,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积累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二、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建设工作的现状

(1)目录分类不明确

现阶段各大高校出于严抓教学质量,讲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对教师档案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学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组织机能职责不明确,导致在进行教师档案管理编写过程中不认真,甚至出现目录分类不明确现象,无法有效做到教师,系,院,学生等多层次文件档案分类,影响教师档案规范化进程。

(2)收集材料不完整

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教学档案由于涉及院,系,教研室,教师等多个层次,不同层次各有分工合作组织工作,实际工作中存在逐级松懈,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缺少关联性等缺点,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明,对档案管理意识的淡薄和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致使在归纳,整理教学单位日常教学档案材料时造成缺失现象,收集材料不完整。

(3)没有对档案进行编目,检索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已收集好的档案,教学单位仅做到保管,并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和教学档案提及内容进行有效编排,编目和检索,由于档案监管力度不够,档案收集材料不完整,档案目录分类不够明确的档案无法正常编目和检索,相关教学单位应加快教学档案数字化,规范化建设。

三、对教学档案现状进行指导

(1)严格参照学院文件规定的参考目录执行

在对相关管理者进行职业培训过程中,应教导人员紧密按照教学单位规章制度行使其管理职权,并在教学档案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学院有关文件制定的建设流程和参考目录对教学档案有效执行,保证工作效率和教学档案建设。

(2)要确保材料的完整性

教学单位教学档案涉及门类众多,涉及面宽广,工作量大,内容丰富,在确保材料完整性的同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和几人来收集,管理,整理,任务量大,专业知识不够,效率不高;因此,笔者建议,成立独立档案管理小组,合理下分教学档案各方面职责,通过协同各相关部门组织管理,对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职责分明,责任清晰,确保各部门教学材料完整性和严谨性。

(3)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整理

教学管理单位例如教务处应以: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的内涵,分别建立索引目录,院级两级管理,针对不同的教学部门设立不同的索引目录;以教师,学生,教研室、系部,各教学部门为单位,进行统一编目和统一管理,建立合理,醒目分类机制。

四、加强教学档案建设

(一)加强对教学档案建设工作的激励制度

积极性是进行高效,秩序管理工作关键之一,在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激励制度过程中,设立奖金制度和评优评先制度对全体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各方面奖励,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管理者,教师和全体员工对教学档案建设工作的管理积极性。

(二)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档案建设关键之一。笔者认为,首先: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即由各高校相关领导组建档案管理小组,对本单位教学档案建设进行专业管理。

(三)加强档案管理培训

阶段性进行教学档案建设方面培训,用教学单位科学发展理论传授教学档案管理要则,在每个学期中组织各教学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起培训学习,进行经验交流,怎么更高效的收集档案,以及电子档案材料的整理,怎样建立索引等,汲取和分享先进管理理念,树立榜样,在确保材料完整性同时带动教学档案建设向前有序发展。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伴随教学信息化和网络科学技术不断深入改革教学中,各教研室实现数字化。在湖南高等教育教学推行职教新干线,利用网络科技整合教学资源,由此笔者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档案建设融入教师的空间建设,设立专门的后台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收集原始的档案资料,再由后台小插件设计数据库入库,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整理归档电子文件,并建立目录,索引。

结束语

积极参与教学档案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借鉴索引和查询教学档案来创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高职学院教学单位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与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2]李汉邦,徐枞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检查方案的分析与评价[J].江苏高教,2004(5):67.

[3]胡明,等.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途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3):77~79.

[4]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修订稿).湘教发[2011]60号.

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6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研究的现状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马忠虎教授认为家校合作教育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国内外的研究

国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埃斯特认为,“家长参与”指发动家长的潜能以主动或被动地帮助其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但在家中而且在学校。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专家埃普斯坦从社会组织的角度为有关学校和家庭合作影响个体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家庭和学校在合作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国内:陈P在《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中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学生、学校、家庭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型,从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阐述了家校合作的问题。黄河清副教授编著的《家校合作导论》,全面论述了家校合作的理论、国外和港台家校合作、我国的家校合作和发展等,为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上海金桥中心小学(金粤校区)二(4)班为研究对象,该校是上海的普通小学,本地生源少,外地生源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所处地位的问题

家长没有平等参与。如二(4)班学生小程在学校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告知家长回家补好,并希望家L监督完成,第二天交给老师。可是,第二天,小程的作业依旧如此,拿回去怎么样,拿过来还是怎么样,丝毫没有做过的痕迹。在此过程中,家长没有负责监督,老师要求配合做的也没有落实。父母的行为,抛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放弃了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

(二)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沟通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面狭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主要围绕学习。沟通面的狭隘,使班主任和家长都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其他部分,如道德、身体、心理健康等等。

2.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低。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难以得出有效的方法。沟通像聊天,就算就事论事,难以共同得出解决方法。沟通多数成了班主任老师向家长告状或者反映情况,家长只是听,也无后续行动。从解决事情的层面上看,学生的问题依然存在。沟通只是达到互相知晓的程度。

(三)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基本可以保障,那么,沟通之后的合作呢?以下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1.家长没有时间参与

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合作。

2.家长没有能力参与

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因素,难以参与合作。

3.家长没有意识参与

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难以参与合作。

三、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案例二(4)班学生小程,父母的无视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内容,也不提供积极的辅助行为,任其孩子的作业依旧。其原因从两方面分析。

(一)家长方面

1.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因素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同学案例中,小程的家长文化水平是小学毕业,想要帮助孩子在家辅导完成作业,可能会遇到题目,难以解答。

2.家长的自身想法的浅薄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课堂作业没有完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任由孩子到家不补完整。

3.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家长的教育意识中班主任老师是主体,对于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做个旁观者。

(二)班主任方面

1.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点”太单一

班主任老师找小程家长,告知补完整课堂作业,只是停留在作业上,没有深入谈到作业没按时完成背后的原因等。

2.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态度太强势

班主任找小程家长合作,其态度过于强势,也没有听家长想法。

3.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意识不坚定

班主任找家长合作不成功后,应后续联系,沟通情况,跟进处理。

四、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

基于小程同学的案例,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如下:

1. 成立班级家委会,以点到面带动全班

班级委员会的成立,积极合作的家长来带动类似于小程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2. 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时提出建议

家长在合作中的难言之隐,可以坦诚相告,促进合作的有效和真诚。

3. 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多样化即时沟通信息

网络信息时代的优势,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达。家校合作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展开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

小案例透出大道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意义重大。笔者会继续结合切身工作经历,研究家校合作,从实际问题中,实践探索更多的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Epstein, J. L.(2001).Building bridges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Placed at Risk (JESPAP),6(1), pp:161-167.

[2] Sheldon S.B and Epstein. J.L. Improv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school discipline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002, (35):4-26.

【3】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4

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要关注50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等各种形式。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对在职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要侧重家校合作的技巧和策略的培训,运用丰富的具体的案例,在受训教师之间,在教师与培训者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开展讨论,提高能力,增强理解。

篇5

认真听取施快乐老师关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关于家校联系的点滴体会》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良多。施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家校联系的意义、现实中家校联系的困难、家校联系的方式、家校联系的感想、如何进行家校联系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自己的点滴体会。

家校联系的意义很多老师都清楚,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加上个别老师工作不够细致,常常导致家校联系的效果大打折扣。施老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详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家访是一种高效的家校联系的方式,也是我们最容易走进学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一种快捷方式。他提出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这个时候进行家访贵在及时。他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家校联系及时的高效,以及倾听的价值。

很多人进行家校联系,也深入到学生家里,但是工作效果不显著,这也是很多年轻班主任的困惑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施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不是骑着一辆摩托车到学生家里坐着聊天就是家访,这样的家访效率当然不高。家访前我们应该做足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对学生已经对家长,我们家访时可以带着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些材料给家长,让家长真正感受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同时也可以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为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垫底基矗

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艺术不够等显示情况,我们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开展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在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传递正确的教育观点等等工作。这都对应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本人受益匪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贯彻,不断进步。

心得二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初中、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12-04

【作者简介】周新源,江苏省太仓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与教学。

太仓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集聚了45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德资企业近300家。这些高科技外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尤其秉承德国“双元制”教育传统的德资企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能力评价等模式来培养职业人才。这些人才培养需求为我校的国际合作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建于2001年9月,合作企业为克恩-里伯斯、慕贝尔两家德资企业,合作培养三年制模具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40名。在克恩-里伯斯公司内建有986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041万元实训教学设备、5名专职培训师和2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主要到两家合作企业就业,如有多余毕业生,其他德企可以有偿录用。

(二)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04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企舍弗勒(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60~80名。在舍弗勒(太仓)公司内建有3228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304万元实训教学设备、10名专职培训师和3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全部到舍弗勒(太仓)公司就业。

(三)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13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资海瑞恩(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在海瑞恩(太仓)公司内建有1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880万元实训教学设备、2名专职培训师和7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和一、二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企业负责三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到海瑞恩(太仓)公司就业。2016年9月起,企业加大投入,开始以日释方式工学交替合作培养五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

二、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合作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16字方针。

(一)政府主导

一是政府主导牵线。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达成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意向,并承担其间所有协调工作。二是政府主导推介。政府定期组织和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市内职业院校和相关外资企业参加。论坛主推国际化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全面推介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外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助推校企互访。

(二)主体双元

一是校企共建专业。在合作委员会(或董事会)的牵头下,学校、外资企业和行会三方联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和课程。二是校企共同招生。学校先预录取新生,按招生计划的两倍生源供外资企业加试选择。三是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教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凸显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特征,但学校主体功能也十分突出。

(三)合同执行

一是学校、外资企业签订、执行合作办学合同,合情、合理、合法地约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同时,架构上层年会制、下层互动制等柔性调节机制,全面强化工作中的协调与协作。二是外资企业与学生签订、执行培训服务合同,约定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并通过引入学生家长担保制和司法公证制提升协议的有效性。

(四)成本分担

一是分担投入成本。企业一般负责场地、设备投入,建设用于实训教学的培训中心;学校负责理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运动设施等投入,且做好增资计划,增加或更新相关设备设施。二是分担运行成本。企业承担培训中心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实习耗材费用,学校承担学校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另外,政府以项目或奖励的形式分担少量投入与运行成本。

三、国际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打造了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

合作项目均参照国外相同专业课程,结合外资企业的生产需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发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60%以上(表1)。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由教师或培训师开发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

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使得我校模具、机械专业在企业累计学习时间分别占到学时长的52.5%和71.7%,还要另加每学年暑期4周的企业实践教学时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经历学习过程的程度逐年提升(图3),学生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逐年递增(图4),学生从事复杂、综合任务逐年减少(图5)。进一步访谈显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尽管学习项目难度提高了,但随着知识、能力的提升,学徒反而感觉任务是简单和常规的。

从课程工作任务要求和学生能力吻合度来看(图6、图7),四项选择中,认为“经常、非常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均在61%以上。数据显示,工作任务要求和学徒能力吻合度是较高的。

(二)培养了符合企业职业标准的职业人才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看,学生对工作感兴趣的程度逐年提高(图8),学生对质量关注程度逐年提高(图9),学生完成任务负责任程度总体上也逐年提高(图10),学生工作或学习的自主性明显逐年提高(图11)。

数据显示,企业实训有效帮助学徒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图12、图13)。

从学生学习结果来看,除工业机械工群体有不一致结果,学生的职业承诺发展程度总体逐年提高(图14)。

(三)促进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

1.促进了国际友好学校的建设。我校与德国莱茵-内卡地区的斯坦伯格职业学校缔结了友好学校,与德国歌德学院、日本滋庆职业教育集团结成合作学校。

2.促进了国际课程的建设。我校有机械加工等5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国际认证考试,学校建设了“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加入SAP大学联盟,签署了工业4.0教学工厂运用意向书,开通了日本滋庆集团日语网络教育平台。

篇7

(一)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内涵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以完整的、系统的体系作为保障以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它包括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在此我们先明确各个机制的内涵,其中管理机制是指组织框架、规章制度、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以及设立相关部门,安排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相关的议事和行为规则。评价机制是指从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设立一套明确的标准,对校企合作进行一系列的评价。自我发展机制是指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表现在资金保障、战略规划、开放合作等方面。

(二)二者的内在联系

现在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的效率的探索途径,其保障机制的研究对于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正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题中之义。现在我们将运用一个模型来说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与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制度”的概念、引入“交易费用”、产权界定问题。“制度”概念指导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立,其中刺激个人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指导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建立,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指导自我发展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来完成;交易费用是评价产权制度优劣的依据,指导管理机制中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校方来完成;产权界定问题指导管理机制中法律制度的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我们国家的相关权力机构来完成。

二、案例研究

(一)华好学院的成立2011年1月11日下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在合作协议上郑重签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好集团的合作正式开始。至此,华好学院正式成立。

(二)华好学院的现状

1.组织框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配备、专业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建设,以及实训室场地的提供。华好集团负责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的配备、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并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录用或推荐毕业生就业。

2.规章制度。我校校企合作实行契约制,按照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成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华好学院定位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并初步明确了运行机制、双方责任、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内容。

3.经费来源与使用。华好学院经费在学校独立列帐,由执行院长审批。学院经费主要包括:学校划拨学院全日制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及其行业企业捐赠、成人教育及其短期培训收入等。

4.评价机制。基于我们校企合作三方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深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衡量校企合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学校在第一届毕业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后,由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收集了来自学生的综合岗前培训表现、大区评价、省级经理评价、商评价和学生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成为了我校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培养合格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提供了一手资料。

5.自我发展机制。我校在校企合作期间,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企业捐赠和培训收入。战略规划方面:校企合作的成果华好学院定位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前期依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筹建及管理,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开发合作方面:双方约定,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可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

三、案例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如何建设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一)产权界定———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受初始产权界定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国家制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从国家职能的角度上对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初始界定。因此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并且产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校企合作而言,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从宏观上规范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其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少相应的交易成本。2013年1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从广州市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酝酿到出台,充分显示了我校校企合作受到了当地政府从法律上给与的保障。

(二)“制度”概念———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真正促进经济增长的,是一种能够提供适当刺激个人的有效制度。目前我们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基础、内容、形式和成效等方面的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正在建立阶段,基于实习单位中各经销商和指导老师对我校校企合作的毕业生给与的书面评价,收集来自学生自身、家长、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的评价来形成第一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该报告正在收集、整理形成中,待完成后将向行业与教育专家、学生与家长、媒体与公众。

(三)“交易费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交易费用的多寡,是分析和评判产权制度优劣以及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学中的成本一般用机会成本进行衡量,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以投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各自的行为活动,使得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处于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重复单一技能训练、轻视基础理论学习”等现象,校企合作形式松散、水平较低。表现在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上,目前我校校企合作关于双方如何更好地使用各自的资源来建设校企合作学院进行了初步规定,校企合作的经费来源涉及到校企双方,其中企方以一个捐赠者的方式来支持华好学院的发展。

(四)“制度”概念———自我发展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安排和经济组织是否合理有效。自我发展机制就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校企双方的资源从而达成深入的合作。自我发展机制中开发合作方面,校企合作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意愿,在人员互兼互聘、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方派驻相关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华好学院任教,校方也招聘了一批具有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师去华好学院任教,双方初步实现了自我发展机制的一部分。

四、完善我校校企合作有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校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建设初具模型,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面将从保障机制的三个方面分别给出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我校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表现在规章制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方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我校的企业派驻进入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上,企业教师的参与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学生的论文产生空洞性;另外学院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基础上,定向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完成企业应急任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后盾。这两项的进行可以帮助校企合作朝深入、稳健的方向进行。管理机制表现在经费来源和使用上,我校校企合作应该积极寻求资金投入保障,包括校方的投入、企业方的捐赠,不利于华好学院的深入、持续发展。基于机会成本的分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经费没有得到预期成果,如收获合格的人才,很可能不继续这样的投资和捐赠,校企合作就难以维系,相关制度不健全也使得毁约的成本过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我校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入双方的合作,由契约制向股份制的合作方式迈进,加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来自学校的督导组和学生的教评两个方面,自然华好学院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针对校企合作的合作基础、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效果等的评价标准还未正式出台。合作效果主要从毕业生体现出来,由于校企合作成果———华好学院的办学时间较短,合作效果还没显现,关于第一届的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也在制定中,需要后期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功方式主要停留在以下三种:校办产业(企业)模式、行业(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协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后是否能够采用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进一步促进双方进行校企合作,所以说合作的方式有待给出一个评价标准。合作的内容基于合作的基础,如果双方能够深入合作,除了校企联合办学开发相关理论和实训课程,共同培养人才外,还可以在科研服务和技术开发上进行深度的合作。

(三)深入开发自我发展机制

篇8

首先,文化产业跨地域合作研究的驱动力是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存在优势差异。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是文化产业研究机构跨地域合作之根本目的。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一般来说,存在三类优势差异:(1)地缘差异。身处不同的地区,会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文化资源禀赋。譬如,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把握和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云南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超过5%,其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深圳则充分利用了高科技优势,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之路。由于资源与信息优势的差异,身处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将实现优势嫁接、强强联合。(2)领域差异,即研究方向的差异。文化产业是一个跨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很难将其归为某一传统专业领域。目前在国内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艺术学背景的;有哲学、美学背景的;有传播学、设计学背景的;还有经济学、管理学背景的,其构成非常多元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也会有很大差异。比如,有些机构善于文化产业园区研究,有些机构善于文化企业管理与营销研究,有些机构善于文化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有些机构善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研究。这些专业背景和研究层次(宏观、中观、微观)的差异为文化产业综合研究提供了合作的契机。(3)方法差异。学科背景不同,导致文化产业研究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些机构的学者以哲学背景为主,故善于利用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来深度剖析文化产业的运行机理;一些机构的学者来自经济、管理、传播学背景,善于利用数学建模、案例研究、深度访谈等方法来研究文化产业。如果这些定性、定量方法能够融合起来,那么联合开展的文化产业研究将更为深入而全面。

文化产业跨地域合作研究的基石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调节力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的价值观契合度,二是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的沟通机制。

如果说优势差异已使得合作具备了可能性,那么价值观的契合度则可以使合作再往前推进一步。因为具备差异化优势的研究机构并不一定认同合作的必要性,甚至还会认为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只存在相互攀比和竞争关系。即使是建立了“白纸黑字”的合作契约关系,也可以会因为价值观不同而“貌合神离”,无法实质推进合作。只有价值观相互契合的研究机构,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当中,从而使得合作产生真正的效益。

在文化产业研究当中,常见的价值观分歧可能在于理论与实务之争,即一些机构偏重于理论研究,而一些机构却更注重实务操作。由于文化产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概念,因此相关研究不免偏重于实务,如政策建议、产业规划、管理模式等等,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文化产业研究将无法深入和拔高,从而难登学术大雅之堂。相反,一些学者却只是致力于探究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认为唯有在学理上突破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研究的进步,而文化产业经营实务只是一种表象,缺乏深度。理论派与实务派之间的这种价值观冲突使得两种类型的学者难以真正融通合作。如果双方能够认识到理论与实务各有千秋,可以取长补短,那么合作完成的成果就会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务价值。

篇9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办学模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使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本文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结合国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123-01

一、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形式按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建立由学校与行业企业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组成的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的安排等。

二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高职教育,为行业定向和委托培养,并到本行业顶岗实习。

三是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现场,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教师,把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掌握的新技术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去。

四是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建立新的、独特的和稳定的校外基地,聘请有专长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

五是依托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高职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考核创造条件。

六是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的途径,为高职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实践场地,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理论知识,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技能考核。

三、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的构建

校企合作,必然牵涉企业、学校、受教育者三方,另外政府与行业的介入,使校企合作走向整合。从类型上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与企业在对受教育者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政府与行业如何发挥作用,参与对象如何互惠共赢,这些都需要探索实践。

(一)组织构建:参与对象的地位与作用

学校——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学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预测进行专业课程改革,调整、规范专业建设;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一—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合作者。企业与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制定、修改、执行合作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受学生实习,促进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化。

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由行业协会为中介,执行监管和质量考核,并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以作为中小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补充结构。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校企合作的培养对象。在这里,受教育者扮演着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作为学生,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基本素养;作为学徒,应认真工作,锻炼职业基本技能。

市场——市场是校企合作的媒介。学校与企业合作媒介是人才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人才供需情况,来影响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二)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许多富有实效的合作模式。如专家咨询模式,学校在专业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征询有关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以决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模式,企业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工作现场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与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学参观模式,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教学实习的有关要求;顶岗实习模式,学生以预分配就业的方式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学校成立教师专家技术工作室或技术服务部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与生产技术服务。

四、结语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促进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托政府支持、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办学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致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 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8(58).

[3] 李 进.高职校企合作运作的思路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篇10

校企合作育人质量职业教育在过去,职业学校都是“黑板上开机器”,学生在“睡中学,学中睡”,国外的教学也不例外。现在“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在车间”的办学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对口企业进行合作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要有计划有目的选择合作企业。一是要与学校的专业对口;二是要具有代表性和区域性;三是要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在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由行业领导、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专业建设进行宏观、具体的指导,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广泛联系,从而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2.形成多种合作形式

引企入校:吸引企业进入学校,共建“专业+公司”的专业实体,呈现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即学校提供场地、企业自带设备,学校提供土地、企业盖厂房等。

工学交替:是将课堂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毫无疑问,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之一,通过工学交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较强。

订单培养: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即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做的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叫冠名班,这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冠名企业上班。

3.合作现状及成效

目前与贵校合作的12家企业在校内投资设备500余万元,投资厂房等设施1550万元,提供学生实习岗位600余个,提供工学交替岗位500余个。这些企业年开票销售累计3000余万元,纳税200余万元,学校每年收益80多万元。

贵校建成了数控、机电等多个功能强大的校内实训基地,造就了一批具有高级技师和技师证书的高素质教师。还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盱眙金源汽车修理厂、江苏正盛汽车有限公司等。学校积极加强与县开发区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建新海电子等79个校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每年解决一千多名毕业生实习就业问题,开发区企业也有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校企合作、互助双赢的目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得到彰显。

二、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

1.加强制度建设

该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校企合作的文件精神,制定了《盱眙县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规划》《盱眙县职教集团关于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盱眙县职教集团关于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意见》《盱眙县职教集团关于加强校外实习生管理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制定,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方向,保证校企合作工作有章可循。另外,校企合作委员会经常走访企业,进行深入的专业调研,指导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

2.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到企业实习、培养、兼职等合作项目,定规划、定制度、定政策、定标准。实施四双建设模式:即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从而实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战略目标。

以机电工程系为例,每年都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江苏正盛汽车有限公司、盱眙鸿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2个企业实习、培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学校与南京金正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中企”育人模式。学校向金正奇提供土地,金正奇有限公司负责投资盖厂房,带产品、上项目、添设备,并向学校提供常驻技术人员。校企双方根据公司产品研发需求和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基本功训练和承担新正奇产品开发任务。通过校企合作,贵校技能实习成功实现从消耗型向生产型的转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目前,校企双方联合制作完成了美国产品《转轴》的试制与加工,对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改良了工装和夹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合格率。机电系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制定了齿盘的加工工艺和精度控制方法,使产品合格率从50%提升到100%,为企业节约成本12万多元。

3.企业车间的“四双”“四跟”

合作中实行“四双”“四跟”管理模式。“四双”即学生双重身份:学生、学徒;教师双重角色:教师、师傅;班主任双重管理:班主任、班组长;领导双重责任:主任、车间主任。四跟即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过程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

4.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师生技能

以项目载体,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对企业生产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积累管理经验,关注行业发展,对项目进行研究试验,形成可执行的教学任务,以此来提升师生技能。以项目为载体,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弥补教师实践的不足,加强企业案例教学。

三、合作成果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合格工人短缺问题。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及学生“多赢”之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举。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才能达到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者与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谈及体会时说:“我很喜欢学校现在对我们的教学方法,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自己动手加工那么多的产品零件,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真实的零件加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提高了技术,每月还能拿到一千多元的补助费。来学习不花钱,每月还能拿钱,解决了我家的经济困难。”

学校进行的一项测试表明,按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80%以上能完成工艺制定,普通班学生只有不足20%能完成。还有老师反映,学生可以到企业独立生产了。

四、结论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和政府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与参与机制,形成共同促进的合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新局面当指日可待,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