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算化会计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篇1

一、概念比较

我国最早在1979年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随后借鉴国外的提法,出现了电算化会计、电脑会计等概念。后来,人们把审计电算化和电算化审计也看成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严格地说上述两组概念是有差别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并不考虑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方法的变革,其内容没有变化,仅仅是处理手段的替换,指一种电算化工作过程。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强调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和审计相结合后诞生的一种新型会计和审计。它不仅包含了实现电算化的过程,而且特指一种新型交叉学科的产生。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产生的多方面冲击,有人认为这种冲击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革命。人们也正在讨论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的要素理论、基本假设及核算原则等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冲击,为建立电算化会计的理论体系统准备。同样,电算化审计也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和革新。电算化审计要面对新的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的变化研究新的审计方法、程序和途径,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审计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体系。

二、存在问题

1.电算化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目前,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电算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会计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才同时,对数据的查询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了。另外,电算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电算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法规和市场竞争来解决。

2.电算化审计法规建设滞后

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等多项法规,使我国电算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的,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要对电算化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两类法规相互配套。

3.电算化审计研究与应用落后于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会计软件的研究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横向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究开发面向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网络财务软件;纵向是研究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由于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及配套措施滞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落后。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购置了电脑,但是大多只用于打字和辅助计算,用于辅助审计的极少。电算化审计的应用还没有进人普及阶段。

三、特点比较

电算化审计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为审计内容的审计活动,由独立的、胜任的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被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为对象,通过对系统内部控制,应用程序、数据文件以及整个系统的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实际情况,对照一定的法规和标准,以判断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有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审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

(二)应用程序审计

应用程序的审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中比较困难复杂的任务。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借助于流程图,用标准的符号和图形等反映处理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间接测试。

(三)数据文件审计

对数据文件的审计,可以将文件的数据打印出来检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四)系统审计

系统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事前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审计人员可以借此熟悉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系统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型交叉学科,两个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特征。两者主要特点如下:

1.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与会计或审计交叉融合

不管是电算化会计还是电算化审计都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方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对手工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及方法进行变革,形成一套新的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方法、功能和结构与手工信息系统是不同的。

2.数据电子化和工作程序化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须是存人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双方来实现网上处理。并且电算化会计或电算化审计的大部分处理过程是展于结构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非结构化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解决。

3.灵活的人机会话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为管理服务的,都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工作。如原始数据的录入、查询条件的选择、分析判断指标的设定及报告的完善等必须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和电算化审计系统是二个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篇2

在高校课程建设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虽然已经实行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当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这是新一轮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改革的重点。经过不断的分析与调查,现将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状况总结如下:首先,会计电算化课程布置与设计不够合理,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教师所讲解的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学生虽然容易学会,易于理解,但掌握的仅仅是课本教材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没有理解其功能和原理,更不会实际运用;其次,很多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给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建设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接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必须将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引入ERP财务软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企业的会计实际业务,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如编制财务报表、处理财务账目等,使其熟悉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及原理,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与企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要逐渐向培养专业化的会计人才靠拢。关于人才的界定,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素养,活跃的创新思维,诚实守信的处世态度,而且还应该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简而言之,在现代社会里,更需要专业表现良好的应用型人才,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领域里,并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领军人物。因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中,要以学生为核心,展开多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塑造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更新策略

(一)重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模块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敢于尝试,大胆变革,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重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的有效删减和增加整合。例如:可以将《电算化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综合训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等课程安排到同一学期开设,这样有助于老师在上完理论课之后,紧接着考核、检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知识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控制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包括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两大类,因此控制好这两者的课程安排比例十分重要。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必须秉持着适度、有效的原则进行适当的增减调节,除了公共课程部分,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一定不能少,像《会计基础》《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是学好会计的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专业,所以在课程安排上,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根据未来企业中的不同岗位要求,加强财务会计实训能力训练,无论是电算化会计的综合训练,还是会计原理能力的训练与拓展,都是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战强化。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要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需要注意的三点结合

(一)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相较于传统的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拥有诸多优点,但这并不妨碍对传统课程教学精髓的继承,任何课程教学的编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才能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创新意识,让电算化会计课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例如: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电算化会计的选修专业课,补充其专业知识,为以后的择业增加竞争优势。如此做好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电算化会计课程必将更具学习效果。

(二)强调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也不例外,只有将两者深入地结合到一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电算化会计课程,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职业判断与分析水平,熟悉会计工作流程,进而为以后进入职场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在进行电算化会计的教学当中,将典型的会计案例引入到课程的讲解当中,让学生在面对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把握,从而提高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把“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课程穿插到日常的教学课程计划当中,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会计实践能力,让学校的演练实践更具有实用性,帮助学生缩小电算化会计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之间的差距。

(三)保证手工与技术的结合

篇3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1 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企事业管理现况是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落后、失真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量巨大、经营效率低下。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会计控制就成为了非常值得并且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在会计常见的信息系统中,手工会计是最早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记录会计信息的方式。而在这样的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的联系是一种直接、主观的联系,所以很自然地就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情况。那么,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就具有了相当的重要性,这是信息时代不断进步提出的要求,也是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所提出的要求。

2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2.1 控制方式发生改变,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

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账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例如昔日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由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共同完成。

2.2 控制对象发生改变,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

2.3 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以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要保证真实可靠,制定一个严格、周密的内控控制制度是关键。不管是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是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其内控控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健全机构、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章程,充分地发挥内控控制的作用。只需注意的是,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下,重点应该由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财务部门逐渐转移到相应电子数据的处理部门。内控控制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加广泛的内容。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可以将其分成一般控制系统及应用控制系统这两个部分:其一,一般控制系统指为应用程序正常运行而提供的保障,它又分为组织控制及系统开发控制这两部分,分别包括操作和组织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控制、系统文书和系统开发控制、安全制等内容;其二,应用控制系统指针对某一项具体应用系统程序来设置的各种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通常包括处理控制、输入控制以及输出控制这三个方面。

4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具体措施

4.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普通控制

从组织机构看,还可以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为两个专职的部门,即系统开发部门及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对系统进行研制和维护,而系统应用部门则负责对软件的应用,这两个职务应当分离,保证系统内不同职责的互不干扰和信息处理部门同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互相独立,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舞弊和错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加强内控控制,还需要重新设置各岗位的职权范围以及与之对应的内控牵制,以做到各司其职和相互牵制。所以,电算化的组织控制应当把重点放在系统操作组及系统维护组各自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内部岗位的分工控制上。还需注意的是,各岗位上的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

4.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指为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适应会计信息处理的特别要求建立的各式能检测并进行错误处理的控制制度及措施。运行控制和普通控制不同,它是为保障整体系统安全运行而建立的。运行控制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具体子系统进行控制,因子系统或具体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而不同。可是,所有的运行控制系统都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确保相关会计数据的完整、安全和有效。

4.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指为防止可能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保证系统内部控制及审查线索,令系统设计正确、合理。系统开发控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开发阶段和设计阶段。系统开发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软件开发单位进行的控制,是在系统分析、准备、设计、实施和系统正式运行后,再对系统实施有效的维护等制定的制度和措施。

4.4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指怎样采取有力的内控控制制度及措施来保障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接触控制、后备的控制及环境安全控制。

5 在加强内控控制措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今,在网络环境下,所谓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已是个相对概念,也就是说,不仅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还应加强外部控制,比如大众访问控制、远程处理控制、电子商务控制等等。

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控控制不但难度大、复杂,并且还要配套各种不同的微机控制手段。在会计工作中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会计管理部门对由它生成的各种报表、资料依赖性也越来越大,那么会计信息只有在严格的内控控制下,才能保障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才能预防并减少信息犯罪。

参考文献

[1]方文明.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新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SB).

[2]冯梅.对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使得会计能更准确、更及时地收集处理和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这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同时使会计人员从重复、枯燥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放出来,更好的从事管理和决策工作。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一种手段,手工会计面临挑战。财政部指出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是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需求的;而只学习会计电算化忽视手工会计的基础地位,会计理论中所学的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概念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生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这些理论的实际内涵。如在实训教学中将会计手工与电算化有效衔接可使学生在校内就可积累在社会上多年才能积累到的双重做账经验,缓解校外实习基地难求的局面。因此,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是必要的,也是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1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策略

1.1 分两步实施

笔者建议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岗位的手工实训,以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流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电算化实训,以掌握会计软件核算程序的应用。第二步,在毕业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同一会计主体相同会计期间的实训资料进行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综合实训,通过每一操作流程的对比验证,分析异同,体会会计手工的基础作用与电算化的优越性,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实践操作技能。

1.2 实训资料同步是实训教学衔接的质量保障

实训资料同步有利于将手工实训资料转化成电算化的实训资料,正确完成手工建账和电算化基础设置和初始化工作,保证实训的衔接质量。其次,有利于将两种操作手段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手工会计所学的概念理解;进一步体会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与不足。第三,一旦两种操作取得的结果不一致时,便于引导学生查找原因,分析解决。

1.3 会计手工操作编制的记账凭证是衔接的起点

会计手工操作首先要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手工汇总和记账、对账和结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主要是通过调用会计软件的有关模块,根据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从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开始,自动汇总、记账、对账和结账,直至设置和查询会计报表。因而会计手工操作编制的记账凭证,就成为电算化的数据起始点,也是手工与电算化操作的衔接点。电算化核算结果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数据尤其是记账凭证录入准确与否,这是保证手工与计算机输出结果是否一致的关键。

1.4 会计手工是电算化的基础,电算化是会计手工的拓展与延伸

会计电算化意味着操作手段的现代化,但手工操作总是基础。原因在于:(1)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生初步形成了关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和核算处理程序的初步概念,学完财务会计等课程后经过分岗位的手工实训,学生基本能够弄清楚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是怎么工作的。(2)如果忽视手工操作的基础作用,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概念上的模糊认识,认为电算化中能够如此简单地完成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普及的又是如此之快,那么手工会计操作势必会被淘汰,从而不重视手工实训,这对将来的会计工作是不利的。而会计电算化具有的及时、准确地处理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预测决策和分析判断等功能则是会计手工操作的拓展与延伸。

2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具体实施

2.1 先手工后电算化的分岗位会计实训

(1)会计手工实训。

会计手工实训是通过各岗位的具体业务、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手工处理会计业务的要领。我们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形成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机构,按业务分工各自扮演不同的财务角色,要求小组之间、小组成员(岗位)之间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实际业务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地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保证整个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指导教师认真检查每个学生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会计报表,给出手工实训阶段的成绩。经检查合格,才可进入第二阶段的电算化实训。

(2)会计电算化实训。

电算化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建立账套、基础设置、各模块初始化操作。通过调用会计实训软件的有关模块,将手工实训编制的记账凭证录入会计软件,完成从输入记账凭证、凭证审核、电算化汇总、期末结账,直至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操作流程。

2.2 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的综合会计实训

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的综合会计实训是指利用某同一会计主体相同期间的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与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对比两种实训手段的异同,验证账务处理结果是否一致,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形式。通过操作流程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实训手段的异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实践操作技能。(如表1所示)

3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成效

笔者通过对传统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对比,验证了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在实践操作上是可行的,是培养符合信息化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的一种有效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形式。

3.1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习惯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就是指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因此在实训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

(1)通过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本企业的优秀人才事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了“爱岗敬业”的会计职业道德。

(2)将业务实训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同时促进了学生维护和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对学生就业后认真贯彻执行工作制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通过模拟会计工作的专业场景、班费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制度、举行会计技能大赛、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讲座等途径,丰富、发展校园会计文化氛围。

(4)通过将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每一步的操作流程对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不仅会“做账”,还能“懂账”、“用账”,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和养成。

(5)通过规范数据输入行为,学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实验班学生操作熟练、规范,数据录入的准确率在93%以上,职业技能抽样测试合格率在98%以上,优良比率达92%,明显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6)加强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领导意识、自我完善的意识、良好的竞争意识、协作和组织意识,毕业生在就业时能适应不同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3.2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的会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观最重要的支撑性理论,因此我们在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评价中尽量做到“五个关注”和“四个结合”。“五个关注”指关注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四个结合”即知识评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制订了课程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评定表,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会计实训成绩进行评价,显得更为人性化。

篇5

【关键词】会计档案;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档案是指会计资料存储在计算机中(包括以磁性介质和光盘存储)和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资料相比,他有自己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档案电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1.存储的内容更大,相比传统的会计档案来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外,还包括了程序开发设计说明书、源文件、操作规程、会计科目代码表、计算公式等存贮在电脑硬件上及其它磁(光)盘上的各种数据、信息。

2.存贮形式更多。会计数据不但以打印出来的纸质形式存在,还可以存贮在磁盘,硬盘,光盘等介质上,相比传统的纸质形式,磁盘、光盘等磁性化介质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更加快速、方便,使用起来也更加高效。

3.存放方式更严格。由于会计档案电算化是纸质与磁性介质并存的形式,磁性介质的存贮要避潮、防尘、防磁,防火,所以对这些磁性介质要创造一个干净、无尘、无外力磁场的环境进行保存。

4.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目前市面上的会计核算软件有多个种类和版本,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计档案与会计软件的版本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要更加的科学合理,否则会计档案会越来越乱,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起来更方便、更顺手。

二、会计档案在电算化应有重点内涵的拓展

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会计档案电算化应用除传统概念会计档案外,还包括电算化应用重点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以及系统软件。会计档案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原来传统的载体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包括了打印出来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记账凭证外,还包括所有的系统、会计软件程序等。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形成电子档案时应实行“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即对所有的会计数据进行双备份。

电算化会计核算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还要保留各类打印出来的纸质档案,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双重会计档案载体的特性,即会计档案以传统的模式贮存与存贮在光盘、计算机硬盘以及其他磁性介质上的电子会计档案。

三、计档案在电算化应用中的技术知识含量

对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档案无法予以保存。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不断推陈出新,电脑操作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也不断升级,这说明会计档案也在不断技术化、知识化和信息化。

四、会计档案在电算化应用中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安全是会计档案工作的核心要求,是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几点要求。由于会计档案的使用者为了更准确的对会计信息作出判断,要求会计资料务必准确。会计档案通过复式记账、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方法进行系统的连续不断的记录、记载、计算形成的,要求严格的准性与严谨性。

然而,在电算化应用中,现在的电子技术能将记录在光盘、磁盘等介质上的资料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如果修改后,从直观上很难识别出来原有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障;会计数据高度集中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未经授权的人员出于私利和不正当的目的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也因此受到挑战。

五、会计档案管理在电算化应用中的科学性要求更高

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对电子形成的会计档案。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更有存贮价值。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营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更直观,而且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信工的处理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总之,各单位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当依据其特点与规律,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合理利用各种电脑技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为方便高效地提取、使用会计信息,真正使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M].2002.

[2]姚玉芬.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路。山西财税.

篇6

会计作为的一项管理活动,其输出信息的功能使得它在企业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会计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从效益成本来看,以更少的人员从事更多岗位的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同时也对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某些与审计线索有关的关键因素(如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方式、存储介质等),使得会计学家们已久的基于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环境下难以实施,给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另外,随着全球一体化,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和信息输出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

一、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五)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黑客、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

(1)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

(2)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

(3)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

(4)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

(5)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6)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7)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8)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2.按电算化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

(2)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

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重新设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因此,电算化组织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维护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及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一般设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保持与原手工系统中设置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但必须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任何运行控制系统,不管其应用领域、数据处理的方式是多么不同,运行控制按其特性都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种类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二次输入校验、平衡校验、总数校验等。数据输入前,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的签章控制、控制修改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其控制方法视系统的处理方式而有所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

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

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系统的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1]陆义保。电脑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管理 分析

0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主要以手工操作环境为基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 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1.3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1.4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1.5 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黑客、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要加强组织控制。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1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 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①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②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③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④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⑤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⑥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⑦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2.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2.2.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2.2.4 系统的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篇8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电算化

引言:本文首先引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的某些概念,通过对**市通顺工贸公司会计系统改进提出几点要求,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其主要内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市**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集生产、经营多位于一体的大型公司。为了发展生产、拓宽经营领域,现广泛联合有识之士,联营合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财会及计算机人员组成,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与会计数据,为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并辅助管理的人机系统。所以要加大对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投入和改进。

过去,人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制度,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挑战。笔者认为,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2、控制面广;由于计算机是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如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等。

3人机组合。在计算机系统中,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仍然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存储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化控制。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等方面,控制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然随着计算机应用的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就越多。

**市**工贸有限公司要实行电算化的好处:

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是控制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增加或减少具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实施效果。换言之,控制环境决定着组织的整体风格,左右着组织中各成员的控制意识。例如对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雇员品质和能力保证、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责任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

二、通过评价风险;

1.显示明确系统目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服务于企业整体目标,包括营运目标—包括绩效和获利目标及资产保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防止报送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函数放映公司今年来的催势。

2.可以分析现状。由于以前的人工化没有什么效率并且没有什么质量,所以对于公司的前景不能得出号的方法,而电算化能通过人机结合,通过机器提供的数据和人员的分析得出每年的销售和经营状况。它们都是用来预防、发现、纠正系统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故障,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是提供可靠和及时的信息保证。

3.等应对瞬时环境,系统外部经济、产业以及管理等控制环境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系统内部软件、硬件、人员等要素也后发生变化,当这些变化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的活动应随之进行改变。因此,风险评估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确认内部和外部变化的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

三、控制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

控制自我评估是组织的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自我评估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作的努力,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

1.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哪个是勤奋的,哪个是不用功?那样公司就能把握到更多员工的信息。

2.通过自我评估可以使审核部门的人员认真的对待,比如说,有些部门就是因为怕实行了电算化会导致审核变得马虎,其实通过了自评和他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那样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审核进行调查。

但电算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运用了点算化,很多资料和有形记录较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账务处理结果及数据文件都存储在计算机或磁盘等电子介质上,不像手工会计系统那样直观,另外数据易更改,而在计算机内部,会计数据无论是形态还是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执行员品德不好很容易摄取资料,那样,一个公司的安全性会受到威胁。

2.由于电算化都采取了简单的数据记录,很多时候管理者不知是谁做的,谁管理的?例如,对****公司,如果每个操作员都设置有自己的口令和不同的工作权限,并且每个操作员都应保守自己的口令秘密。在电算化实践中,出现下面问题

(1)有的员工喜欢一人拥有几个ID,却往往是一个操作员身兼数职,可以以不同的TD进入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这样,财务分工的控制就会搞乱。

(2)为了做好更多的工作,一些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轻易地浏览各种数据文件,造成会计机密数据被泄漏。

(3)一旦出现什么停电,电脑里的资料就会变空了,什么也没有。那样资料很难在收集,例外,有一些资料室通过卡来存储的,但卡的技术不是很高,时不时会因为什么潮湿或什么的导致资料的安全性不高。

2.混乱,检查难。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自动化、集中化,再加上计算机运行的高速性、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就像编程那样很难检查出是哪里的错误,如果检查不出错误,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簿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也就是说如果输入数据出错,以后的处理环节再正确,也只能输出错误的信息。特别的一些继承性的文件,如果上一个文件错了,下一个人必须重做第一个人的操作,那样我们要求的人员的技术要非常的高。

3.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差。,有些单位未完成这一环节、也未经审批,就直接实施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徒有虚名并没有切实执行。例如,按职权分离原则,系统开发人员不应直接接触或者正式操作电算化会计系统,凭证的输入和复核人员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执行,但有些单位系统开发人员则可以随时接触会计核算系统,甚至顶班操作;也有一些单位由同一个人按照不同的姓名口令进入系统去完成凭证输入和复核两项不兼容的工作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该如何解决:

1.强化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电算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信息部门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氛围。目前,社会中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增加,使我们更应认识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效保障。

2.审批、评审和监督相结合。

审核岗位主要负责监督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具体包括: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审批的各项管理措施,以保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都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于商品化的财务软件,要加强对软件的评审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软件的售后服务功能等方面。验收工作主要是检查与软件相配合的运行环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通过鼓励员工监督,并提出什么“报情”的有奖励。认真负责自己分内事,通过强指令的执行,就是说哪一个检查是不认真进行减少奖金的处罚。

4.加强内部审计。

由于审核部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笔者认为要家多一个来管理,或且通过监督的方法来控制审核中的错选或不合格的想象想过关的念头。另外,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最后,业务主管应当熟悉整个会计电算化处理业务,以便对系统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5.人员控制。

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或减少错弊的发生。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管理和审核岗位。大家都知道人员控制是电算化系统管理的根本,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要加强各种的培训,对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奖励和惩罚制度。

总结:综上所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多要素的立体框架。特别的,随这科学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市场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这些变革无疑也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要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企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电算化规范和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章程,重视内部审计,增强数据安全意识。无疑,这是当前强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的一次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必将为**公司今后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

1.张君华.加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经济师,2005(3)

2.傅元略.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财务与会计,2000,(4)。

3.张新平.ERP战略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

4.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4(11)

篇9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将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对经济业务中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拥有更多的创新性高科技人才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着一个企业效益的好坏。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势在必行。 

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函授形式为主,这种方式的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有很大差别。首先,学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有正规的会计从业人员,有社会其他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是学生。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很大,对于电算化会计教学来说,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会计电化学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层次也各有差异。再次,学生年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能力大不相同。所以从学生来源,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考虑,成人教育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现今这个各行各业都高科技化的社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集中全力提高电算化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鉴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新型的学科的结合,我觉得应该积极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和采取可行的有效地教学措施来更好地完成电算化会计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电算化会计是一门以实用为主,结合电算会计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科。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电算化会计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而成人教育又是以函授为主的,所以不能够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过多的教授理论知识,而要更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题。 

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要更加明确成人教育学生应该学什么,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知识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专业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基本的会算方法以及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和法规。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部分。作为电算化教学的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教学实习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会算流程和细节,也可以定时向学生传送作业,让学生多一些操作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涉及面要广,综合性要强。新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对以前学习过的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记录进行巩固复习,这样就会让学生不定时的回顾一些容易忘记和容易混淆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电算的业务。总之,在电算化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确保算化教育顺利进行。 

二、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长久以来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实验教学法通常是帮助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一般的实验教学所采用的都是验证性实验。这样就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创新方面显得欠缺。对于电算化会计教学来说,因为它是实践性较强并且涉及面较广的一门课,所以应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融入电算化教学中。尤其是对于成人教育来说,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及时的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且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出自己行业的新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好方法。算化教学是成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利用实验教学法积极培养成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成人教育的一大目标。 

篇10

(一)会计电算化的涵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实施管理的人机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它使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并部分地代替原本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构成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现代会计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融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一场革命,对会计信息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二)企业信息管理的涵义

企业信息管理是指围绕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进行的全部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活动的总称。企业通过信息管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各种生产要素或要素生产过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共享和协调运行。企业信息管理通过不断产生和挖掘管理信息或产品信息来反映企业活动的变化,满足企业对生产、创新和决策的不断需求。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由于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约占企业全部信息的70%,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单纯、自成一体的会计核算已难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因此将会计电算化融入到现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如今,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全融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后,信息数据将高度集成和共享,财务职能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联系将更加密切,各职能部门可依据不同权限随时查看各种收入、成本、费用等的实际发生情况,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为企业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更加快捷、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何在?首先从内部控制看,以往手工会计中,它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人负责,各个会计资料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填制和保管,很难获得全部完整的会计资料。而实行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全部储存于电子计算机中,管理和调用非常方便,由于数据过于集中,理论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获取全部资料;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步骤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一旦出错也很难找到出错的源头。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控重点由对人的控制转变成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控制,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复杂。再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将是今后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层次发展的方向。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必须通过网络,将包括会计业务在内的企业各类业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我国很多科技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先从财务信息化入手的。最后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看,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脑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实、数据删改等现象,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也即提高了企业的整体信息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现状

从国内的发展趋势看,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从简单的会计核算转变成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简单的数值运算转变为全面的会计核算,进而转变为具有现代化管理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现阶段,我国已有40余种会计软件通过财政部评审,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共有200多种会计软件,其中有部分软件已经具有一系列符合企业生产发展和信息管理要求的管理型功能和模块。

但是当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整体水平仍是偏低的。主要表现为,在相当多的企业中,手工核算方式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仍在同时使用,很多企业并不能完全脱离手工记账,这样也就使得会计核算效率一直无法提高。其水平偏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很多企业或单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不足,相当一部分功能是闲置的甚至无法使用。笔者曾在一中小型企业供职,一直使用手工记账,近几年才开始购买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但也仅仅使用了该软件的一两个模块,其他模块和功能从未使用。这种情况不论是对应用企业,还是对软件开发商、供应商,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不仅会计电算化水平偏低,由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都较落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都尚未健全。一般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信息管理的概念,即便大型企业,其战略、经营、管理、生产等部门虽都有软件系统,但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很难融合。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看,企业应建立多个子系统,并将它们进行有机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会计信息的融合至关重要。当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再融合到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时,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更加完善。但在我国由于科技水平整体偏低,很多企业连最基础的会计电算化核算都尚未健全,更谈不上与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了。

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它在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推进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整体水平偏低,再加上其固有缺陷,在当前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尚存在若干问题,表现如下:

(一)信息安全存在风险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破坏、泄露,数据安全至关重要。但网络是充满着安全隐患和风险的地方,企业在日常使用财务软件时,有可能会因为病毒的感染或他人的恶意攻击,导致软件运行不正常,甚至有发生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拦截、窃取、篡改的危险。如果企业会计数据混乱或丢失,轻则造成会计核算不正常、财务数据不准确、财务报表无法编制上报等情况,重则导致公司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转,这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会计软件与企业信息管理不能有机融合

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种类繁多,不同企业使用的软件也各不相同,应用平台和系统软件无法融合的现象随处可见。最常用的单机版会计电算化软件往往脱离了企业信息管理的要求 ,而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核算的网络化管理,但并没有与整个管理平台连接起来,信息一体化的推进困难重重。同时很多管理软件价格高昂,远高于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且不能部分购买,只能整体购买,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另外,一些软件供应商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和开发,开发的产品和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致使大部分软件与企业的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

(三)内控的风险增加

会计电算化软件程序中一般都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但如果程序发生异常或被恶意篡改,则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电算化环境下,只要有一个结果出现错误,那么就可能引起整个会计信息错误。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机械化也使得会计核算时出现差错的风险反复叠加。由于数据太过于集中,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随之降低,给内控带来了新的难度。

(四)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受限

我国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财务会计人员不需要高水平、高学历、高技术,因此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企业信息管理,在态度上认识不足,仍习惯并满足于自己的传统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甚至由于自身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而对信息化管理产生抵触。另外,由于部分会计软件供应商的售后培训服务不全面、不到位,也使得会计人员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不能熟练运用和操作。

(五)档案管理复杂性凸显

对于电算化会计档案,除传统的会计档案外,还包括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纸质文件以及系统软件。会计电子档案的使用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存储需要磁性介质,然而磁性介质对环境和温度的要求高,不仅要防水、防火,还要防尘、防磁。如果不在电子档案安全方面加强管理,则数据丢失和毁损的可能性较之以往手工会计会大大提高。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企业必须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企业应制定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尤其要重视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人员应加强管理并对计算机不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软件提升。对数据特别是财务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和相应严格的奖惩制度。

(二)财务管理软件必须关注与企业的适用性

注重财务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是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挑选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财务软件。此外,一些中小企业无力购买整套软件,也可以采用租用的形式,实用又节约。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则可以在软件的开发阶段就参与进来,在软件成品之后还可以对个别模块进行修改,以满足企业管理实际之需。软件供应商也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对自身拥有的软件进行提升和改造,以适应大部分企业的实际业务,避免出现软件过度开发和浪费闲置的现象。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除健全传统常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还需进一步建立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比如建立电算化会计的授权操作制度,根据会计电算化原则,按岗位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限,以免发生未经允许或授权的操作。对于电算化会计操作人员,如凭证录入、审核、管理员等均应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对同级岗位之间进行牵制和监督,等等。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的不断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还需不断健全与更新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也是保障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还是企业对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检测方法。审计人员在对会计业务进行审计时,发现相关问题应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会计人才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应当将对员工的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人才建设的重要部分。企业应当积极支持及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在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同时还能维护软件及设备的日常运行,力求培养形成复合型的人才。企业在购买软件时应与软件供应商达成培训协议,双方都应该严格控制培训流程,以防出现软件培训机构不执行、被培训员工不积极而造成培训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现象。除了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外,员工的思想培训也不可忽视。企业信息化应该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促进员工转变传统观念,遵守企业现代管理的规章制度,以方便企业科学管理。同时,我国各高等院校也应着眼于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使之能掌握日益更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满足电算化会计和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需求,为社会输送合乎需求的优秀人才。

(五)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必须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保管制度以及移交制度,并需对其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程序,使用工作中产生的文档资料,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没有打印成纸质资料之前,应妥善保管其备份数据,以免丢失。由于电算化会计的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必须要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潮、防磁、防高低温。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会计电算化将是大势所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运用也将进一步上升,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使得电算化会计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更加专业化、智能化,最终将完全融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中。它必将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企业促进生产活动、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张彦.试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J].商情,2010(11):62-63.

[2]王贞杰,续晓红.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5):81.

[3]胡仁昱.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5):86-88.

[5]潘希初.以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活力[J].经验交流,2009(04):54-55.

[6]李文艳.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