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本功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本功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维修电工 三阶段训练 探索
1 训练教学分析
根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课程要求,我校将学生的实习分成基本模块实习与专业模块实习两部分。本文要阐述的主要是基本模块实习,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新生。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触电急救、登杆训练、导线焊接、导线连接、三表使用、照明电路。这些内容是我校多年来根据学生后续课程所需及实际工作需要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要上好基本模块实习课程,首先必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
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但对技术技能却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一定要让他们动手。我校的维修电工基本模块每周是10课时,每个模块进行2-3周时间即20-30课时。在第一学期,我将维修电工基本模块的课时安排如表1。在课时安排中,大多数是实训时间。这突出了技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也占用了一些课时。虽然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但理论指导实践,因此,阅读教材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如“登杆”的步骤,教材非常明确地指出上杆时先迈右脚,下杆时先迈左脚。这样的内容必须通过阅读教材来加深印象,从而指导实际的动作。又如“三表使用”模块中,学生除了学会如何使用三表外,还要学会在使用中如何保护好三表。因此,关于三表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必须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再通过实训养成良好的用表习惯。通过理论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学生练习”这一环节,要以“玩”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导线焊接”模块中,可展示历届学生的作品,如三角棱、立体五角星等;在“导线连接”模块中,可展示立体梯子等。这样,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熟练使用电烙铁、剥线钳等工具制作更优秀的作品,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单元考试”,即各模块学习结束后的考试环节。技校学生中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即使在实操课程中也懒于动手操作。通过“单元考试”环节的硬性要求,学生不得不动手完成规定的要求,从而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在所有模块学习完后,在学期末,要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模式是维修电工IC卡考试模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教师根据本学期各模块学习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明确给出范围,使学生对本学期模块的理论知识重点更为明确,采用口试的方式;实操考试,主要考核三表使用、照明电路、触电急救。当然,教学计划必须根据实际课时、教学器具、教学场地及天气情况等做出相应的变动。
2 结构分析
(1)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共设置了八个母模块,二十六个项目,其训练内容紧紧抓住维修电工的技能要点,包括了历年来等级技能鉴定的各知识点与技能点,每个项目均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既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又有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体系。
(2)该方法分阶段设置,备阶段在安排内容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和相应学科的授课时间。符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
(3)在测评技能训练成绩时,模拟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试方法,试题难易程度相对稳定,每一阶段可选择的测评课题均在两个以上。
(4)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三点:①要求学生毕业前达到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的中级维修电工的标准;②满足本地区用人单位对维修电工专业毕业生提出的知识技能要求;③为该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 实践后经验总结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往,一年级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所学知识得不到运用,学生对专业知识兴趣不浓,理解不深。而当开始上技能训练课时,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又已淡忘,训练效果不甚理想。“三阶段训练法”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方法。学生一进校,就既学理论知识,又学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始终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在每个阶段中,我们都设置了两类项目,一类是基本技能,另一类是产品或者服务。例如第一阶段,1、2、3、7、8、9等项目属基本技能。5、6等项目属服务,9、10、11等项目属产品,当学生练习基本技能感到枯燥的时候,教师就让他们练习产品或者服务项目。由于产品或者服务是一种看得见的输出,能给予学生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学习劲头更足。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相应加强,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2)技能鉴定成绩稳步提高。“三阶段训练法”在起始阶段就注重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安排了足够多的时间练习基本操作技能,改变了以往为考试而练的模式,克服了因基本功不熟练使成绩波动大的弊端。从夯实基础抓起,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技能训练,使技能鉴定成绩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
篇2
1.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
教育界培养人才的目标,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在当今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往往偏离了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中,往往只用单一教材,而忽视了与实际生产环境衔接,使得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很难适应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时缺乏可信的专业论证,甚至将一些毫无意义的课程,添加到日常的授课中,使教学偏离培养目标。在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中,不能结合现代企业工种需求,只在校园内设置密闭实训环境,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式中理论与实践的实际脱节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只注重理论考试,将实践和实训抛之脑后。课本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到实际操作时茫无头绪。教学方式的滞后性和盲目无目的性,使得实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理论的作用再大,也无法改变实践活动的规律。而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只会制约实践的真实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专业教师的认同,但这一模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实验实训设施作保证,组织难度也较大;因而实际教学中真正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很少,理论与实践存在实际的脱节。
3.技能训练中只注重考工而不注重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高
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技能的训练。技能是作为专业最起码的要求,严谨科学的技能培养,离不开对学生素质的考核。由于缺乏行业认同的实际标准,教师不知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因而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忽视了综合技能与在学习能力是我们培养的实际目标,只能依据劳动部门的考工当作训练的标准,成为又一种应试教育。尽管毕业的学生这个中级工那个高级工证书有好几本,但上岗后工作能力往往被企业否定。
4.实验实训设施落后、不完善中
高职的专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训,实训离不开设施设备。电子电工专业,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其自身进行考核。教育界在对其设备的投入上,往往不会倾注太多,这就使得一台设施的使用年限较长,容易与时代脱轨,旧设备的安全隐患也有待探究。
5.校企合作表面化
众所周知,教育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当今中职院校受许多方面的制约,向企业学习传授技术方式,借鉴先进的技术培训方法,将动手实践和理论基本功扎实相结合的道路进行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单纯的靠政府举办,被实践证明是不现实的,只有动员中高职自身发展,即把知识点与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
二、专业建设的完善措施
1.专业培养模式
要有创新精神在人才的培养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渗透。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好的构思。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的。解决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上的基本问题,为构建和完善专业机制做最大努力。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限定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泛化到职教的整个管理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要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理论具体化。目前职校的专业培养模式要走自主化创新道路,倡导教育的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对高校整体进行改革。
2.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目前的就业形式严峻,使得对师资的选拔上只注重学历的高低。在师资的配备上,降低门槛限制。使得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中高职的专业教育中去。“有教无类”孔子尚且如此,职业建设的道路上,何必拘泥于形式。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书呆子制约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
3.课程设置目标化课程设置
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课本纯理论的基础上,与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以适应和迎合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岗位。课程的设置上要有专业的论证,开设的每门课程要有意义。在中高职电子电工的专业实训中,要结合工种制定课程。有目标的进行课程设置。创设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走理论结合实际实践的道路
引进一些实践、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或中高级工程师,进行专职教育。将文化课习得的理论知识,付诸到实验课堂这个真知上。不盲目于实践,也不拘泥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需要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完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做后盾。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实践与学生自身实践,切实落实到实处。
5.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职高专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为企业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必须充分让他们对企业有认同感。教师的教学不能是盲目的无目的的传授理论基础,而是要依据应用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不单单是证书的证明,而是要有真正的实干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6.改进实验设备,加大投入
设备的购进和实习的历练方面,学校的教育组们要为学生配备齐全的设施,如电拖实训室、电子在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利用图书馆扩充知识,需要教育组为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们设立独立的专业书籍分区。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联合办学,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和保障设施的不断完善。
7.将校企联合落实到实处
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求发展。当今时代,人才已不单单是企业榨取利润的工具,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企业要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中,要做大做强,必须也要有建设的思想。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是电子也的领头军,就业的岗位和门路千千万万,素质的提升,还必须凭借教育体制的建设,改革是第一要务。通过交流、培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外聘工程师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将优秀师德、业务纯良、开拓创新内心的专业教师队伍,迎进校园之中。
三、总结
篇3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培养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实习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完成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一名技工学校电工实习指导教师,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高级维修电工。看着他们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多年的实习教学使我感触至深,实习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是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反复练习实现的。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1 培养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电工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做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训练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以实例激起兴趣。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家庭电气化及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通过讲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可以在实习课中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训练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没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等故障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竞赛培养兴趣。我们可以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2 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多年的实习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慈母般的爱还可以激励和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这样在实习过程中每两天安装一个控制线路,并且要求时间和质量,用考试的标准要求他们,最后为每一位学生通电实验线路板是否正确并做出讲评,公平的打出分数,我能看出来他们都很在乎每一次成绩,每个智嫩的脸上都挂着成功的喜悦。记得去年有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主动找我谈心说:老师我每天都觉得很开心,都会学到知识,都会看到老师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目光,我们这些差生也得到了老师的宠爱,这是我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学生的心理话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老师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功的资本,我经常告戒自己“没有不合格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朽木”可雕,对后进生要寄予希望,坚信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为此,教师要从增强自信心出发,做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抓住时机,给予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教师要有耐心。以高度的热情,坚持不懈地为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一个课题,手把手的传授技艺。我还经常告戒他们这样一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我们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实习完毕,在参加省级技能鉴定的考试中,合格率都能达到95 %以上。
3 合理的教学方法
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实物讲清原理。如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我们在原理讲解过程中,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把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然后为每位学生配好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巧。
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采用“纸上练兵”的方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M 7130平面磨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4 合理的教学计划
篇4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 电类专业的电工实习 教学法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电工生产实习是在学生通过进校学习一年或两年文化课和理论课后,对电类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何实施电类专业技能的教学。怎样才能使这些从未接触电类技能的学生能较好得掌握这门技能,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学院电类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至二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生产实习,实习课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高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呢?《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把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其方法有: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设疑启发、激励启发等等。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是非常宽广的教学手段。下面就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在电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直观演示启发教学
学生刚到电工实验、实训室或实习场地。对场地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此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实习指导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如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电工登高操作的具体动作,电烙铁焊接的正确方法等等。直观演示启发教学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正确的姿式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否则,会贻害学生,造成误导、产生人身或设备损害事故。
2表情动作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令人头疼的大事,所以实习老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习放在第一位,而刚到实习场地的学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说电老虎厉害,我偏偏要摸一摸,碰一碰,什么都不怕。所以本人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习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本人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我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3图示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可采用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原理挂图进行图示启发教学、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挂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图示启发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效果较好。
4类比启发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启发。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5设疑启发教学
在电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在书本上找不到(或没有讲解)的疑难问题,如“用电池——毫安表判别变压器与电动机绕组同名端时指示为何相反?”,“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电流时, 测量值与铭牌值实际相差为何很大?”等等问题,利用实际操作中出现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碰到疑难问题又不断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解决,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没有经验,就是因为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少碰到疑难问题。本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操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解决疑难问题。倡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只有做到教、练结合,特别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电机修理、机床电器维修、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故等课题时要多设故障、多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课堂教学、实习训练相互协调,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激励启发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辉,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的人际氛围,激励他们形成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的优良作风。众所周知,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须考取本专业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对每一个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优先推荐,择优分配,获取较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实习中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宣传栏和学校广播宣传本校优秀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取得的荣誉,获取的工作岗位 ,使学生形成竞争观念,危机观念。在具体电工实操教学中根据考证内容或技能竞赛要求,进行课题考核制,进行严格的模拟考试,淘汰极少数学习不认真、实际操作中不认真的学生,把他们转为试读生,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读后,还不能改正,则不予毕业。同时重奖那些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学生。鼓励有潜力的学生一专多能,获取多种证书。如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取得计算机等级证,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高级工等级证,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实践证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都获得了较理想的工作。总之,通过各种激励启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了要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勤恳扎实的工作,就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就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我们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知识出版社,1993.4月
篇5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中自主地确定并选择专门的研究课题来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1.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前熟悉理论内容,了解操作步骤,实验时教师给学生做边演示边解说的示范操作,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步骤分明、分解操作和整体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包括拓宽学生知识面,实验的预试,之后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评价、指导。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在实验操作中选择性的提问,来强化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提高自信心。例如,在电工技能试验中,用无交流电流挡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的方法是什么?此类问题情境会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六、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七、趣味化教学法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
(2)趣味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爱上了电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学生喜欢。
篇6
关键词:课改 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 企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以上是本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学习的领域可同时进行,针对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可将与其有关的学习内容编制在一起进行教学,形成一体化学材,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学材内容不断改进,并围绕学材内容改善实训设施,提高学校课改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工人。
篇7
(1.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南新乡453000;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以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探索了保证实训基地良好运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介绍了学校适应时展的实训教学改革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
关键词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需求;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21-03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新乡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数控项目建设价值360万元的设备投入,加上原有实训设备,机械专业将拥有价值近500万元的实训设施。
新乡市职业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在实训基地建设之初,我校领导对机械专业部提出了“以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来建设高水准的实训基地”的要求,并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要求部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考察、调研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我校还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等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学校进行了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成教学、培训、竞赛、鉴定、生产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
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建好后的实训基地,已经用于车工、数车、数铣、钳工、焊工等实习教学。原有的设备能保证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周交替轮换进行。新建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接触实训操作,能很好地满足专业实训要求,加快人才培养。
满足对外培训的需要除满足我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正常实习教学外,我校还利用充足的设备资源,对外进行技能培训,如对新乡市的复转军人、相魁学校学生和新乡市义祥职业培训学校学生等进行了机械专业的技能培训。
满足学生技能竞赛的需要新乡市教育局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机械类项目每年都在学校实习场地进行。数控设备的增加促使新乡市参加省机械类的竞赛项目增多。2013年市内参加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的数车和数铣项目训练就在新建的实训基地进行。
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我校机械类和电类专业的学生技能鉴定工作就在学校实习场地进行。建好后的实训基地设备更先进,能满足更多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
具有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国家投入的机械数控设备都是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建好后的实训基地具备了引厂入校的基本条件。通过多方考察调研,学校已经与市内多家机械加工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保证实训基地良好运行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是2008年七校合一组建成的,整合后机械类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有“双师型”教师十多名。但是中央财政数控项目建设的设备到位后,学校实训规模扩大,这使兼具理论、技能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出现较大缺口。为了使新设备能尽快投入教学和培训,学校从2011年获得财政款项起,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培训,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主要措施有: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201 1年12月,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选派机械部专业教师到学校的关系单位(新乡市新航集团某军品车间)进行为期半年的数控加工技术顶岗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教师们收获都很大。他们在总结中提到:“对数控技术的各种关键岗位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增加了我们的生产实践经验。真正了解到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岗位规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也学到了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目前,这些教师都成为实训基地的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的实训骨干教师。专业教师通过进企业顶岗生产实践,既丰富了实践经验,又提高了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
充分利用实训设备的厂家培训提高专业教师能力数控实训设备是2012年6月到位的,设备的生产厂家安排的设备使用相关培训也多在假期进行。机械部相关专业课教师十分珍惜生产厂家和软件公司举办的这些培训,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参与学习,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培训内容,大大提高了操作水平,也使数控实训设备到位后很快就投入了使用。为了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每次培训过后,机械部都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并要求教师写培训报告和心得体会,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引进企业技师,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自2008年合并后,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训技能欠缺,专业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学校和机械部领导从2010年开始就利用学校实习场地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师进行相关的实践技能培训。(1)选派基础课教师到实习车间,学习基本专业操作技能。对基础课教师培养目的:了解相关专业技能要求,利于基础课和专业教学的对接:通过专业技能学习,促进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更好地服务学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2)督促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实习车间,学习相应专业的操作技能,达到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目的,加快“双师型”教师成长。(3)注重从企业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在招聘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学校聘用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带动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近两年有多名实习教师取得机修钳工、车工等技师资格。
利用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通知》的要求,近几年来,学校机械部派出了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使机械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的各级各类培训,有了很大收获,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
以企业需求为主线,大胆进行课程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中说:“职业教育只有学会了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
自2011年初开始,学校机械部就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调研活动,走访了多家大中小型制造业的企业,对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了考察,包括企业对职校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对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求都做了调查。通过企业调研发现,职业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导学生要守纪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好学,责任感强,有进取心,敢于实践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等。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与企业接轨,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纳入课堂或实训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将企业的岗位规范和标准纳入教学中: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
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功训练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而实训设备的增加也为增加实训教学时间提供了可能。近几年,我校机械部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组合课程体系,大胆实施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在教学方式上,突出“灵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突出基础课的“实用”价值、桥梁作用。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为此,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生活打下一定基础:数学教学要增加“应用数学”,即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应用数学”的内容,使学生学好“公差配合”、“数控编程”等课程中的计算: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精心设计,精讲多练。职校学生多数不擅长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公差与测量、机械工艺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比比皆是。每学期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大多写:听不懂、不感兴趣、不知学有何用等。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机器设备,再结合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专业教学部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任务,利用多媒体和实训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对专业课教师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项目化。以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基本功的训练还是以原来的模块或项目教学进行。例如,在设计数控加工的培训项目时,把产品分成表面加工,轮廓加工、型腔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引企入校以后,学校实训课就可以以企业加工零件为标准来设计项目。
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指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共同责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部主任就带领相关专业教师团队到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和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专业实训项目开况、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和实训基地功能利用等情况,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经验。其中,引厂入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学校主导式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主导式是强调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办学资源,足够规模的实训场地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独立筹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承接企业产品原料加工业务。这种模式对学校的实力要求很高,落后地区的中职学校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企业主导式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主导式是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实训基地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种模式要求学校有良好的共建企业。经过长时间的校企合作努力,我校即将建成一间企业投资的焊接实训车间。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程光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2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工程光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对高职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往往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对高职工程光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使之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光电类专业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需要,掌握光伏太阳能、光电器件、光电仪器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在《工程光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职《工程光学》的通用教材不够完善,很少有与实际工程问题相联系的例子[1],缺少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总课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应用课时较少;课程考核方式上,理论比重考核大而实践考核少,导致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企业对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相差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重新构建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工程光学课程的设置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如何使专业基础理论与后续课程设计衔接、过渡与铺垫,培养学生过硬基本功。
二、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为抓手。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分析,确定教学的要求、突出课程的基本内容,这是对课程教学的普遍要求。而落实到《工程光学》这门课程,总体要求是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根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了如下调整: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适当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
根据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以及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3],《工程光学》属于专业基础课,高职学生一般在大一就开始了该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将《工程光学》教学内容紧密、巧妙地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由于工程光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这恰恰是高职学生的短板。因此,在教学中保证够用的原则下,应注重基本原理、定律的复习引导,适当减少繁杂的数学推导,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同时既要涉及到相关原理的扩展应用,又要注意把握扩展的深度,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学生学起来也会相对轻松。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
由于《工程光学》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保证系统讲授工程光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生产一线涉及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相关的研究前沿和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基础知识,光学仪器使用及调试等基本知识从而使之掌握基本光学仪器测量技术,基本光路及光学现象的分析,激光光学器件调试技能,光学零件检测、特性分析等基本技能;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光学元件的加工与检测,光学元器件的特性分析及调试,光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的光学成像和测量系统分析。
(3)教学内容分理论、实验、实训三大模块有序开展。
理论教学指导实验、实训教学;反过来实验教学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教学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升华。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在课堂时间内安排一些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验内容,较少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做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院实际,对工程光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工程光学实验设置为一门单独的实验课程,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将课程学时数提高到48学时,系统地安排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本着“逐步引导、循环上升”的原则[4]开展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余,实验室还面向学生开放,学生不受学时限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预约实验时间和内容,管理员只需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靠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极大的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教学实行“项目型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的实训课程,《光学零件CAD与加工工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实训课程,是光电仪器设计、光电器件、光学检测技术、光通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联接纽带,是光学工程师和光电仪器工程师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实训使真正实现教室—车间,学生—员工,教师—师傅的转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分综合型和设计型两部分来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1)综合性实训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实验内容中包含了“光学零件的上盘、下盘技术”、“光学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光学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光学零件的镀膜和胶合工艺”等综合实验。“光学零件的上盘、下盘技术”主要是针对光学零件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加工夹具进行设计;“光学零件加工工艺流程”要求学生掌握光学零件的粗磨成型工艺、细磨工艺、抛光工艺、定心磨边工艺和检测的全套生产流程;“光学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学生会对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检验、面形检验、棱镜的角度检验、几何尺寸的检验;“光学零件的镀膜和胶合工艺”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光学零件特种工艺中薄膜设计和按一定技术进行结合的基本能力。
2)设计性实训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而进行的,实训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索性。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Zemax等相应的光学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仿真,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变通,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光学课程图多、知识面广、公式推导复杂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应用多媒体课件借助颜色、图像、动画等多种技术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大幅度扩展授课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包括一些典型例题、习题的讲解、现代光学的实际应用,甚至一些光学知识专题讲座,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课后学习,以适用于不同要求、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在讲授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将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5];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作图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解决了课程容量大与有限学时的矛盾。
(2)多做课堂演示实验,多设光学实验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课堂讲解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际操作,更有利于定理、定律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已有的示教仪器和设备,适当增加演示实验教学。部分简单的光学演示实验可带到课堂上,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光学仪器如迈克尔逊干涉仪等设备,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理论教学,在讲到显微镜结构和物镜类型的时候,可将显微镜和物镜拿到课堂上,对着实物逐个部分讲解,再结合书上的光路图,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显微镜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在全校大力宣传每年在武汉举办“中国光谷”光博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学生到光博会现场参观和学习,同时面向全院增设一些交叉性较强的光学实验公选课,内容向普及性、趣味性方向转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重视互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度学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用互动教学法,互动主要包括学生-老师互动、学生-学生互动、学生-内容互动等几种形式。运用互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深度学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课程时,要在教学实施方案中设有交流、讨论专题,一般先由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要点、阅读书目,学生可据此进行准备。讨论前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知识运作、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表达的不同观点,对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考评。因此,每个小组成员不但期望自己同组的同学努力,而且自己也会加倍努力,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师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课堂内外结合[6]”来完成。使同学思维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导向作用,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将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工程光学》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包括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又要包括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总评成绩可由以下几部分[1]构成。
一是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占15%。要求学生定期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二是知识考试,占40%。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同时对考试命题提出较高要求,考题要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逐步探索多种考试方式,例如可以实行教考分离,考评主要由企业来完成等。
三是实践技能考试,占45%。实践技能主要分实验和实训两部分来进行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五、结束语
工程光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现代光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工程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实现高职《工程光学》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提高学生应用光学的能力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秀华.高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3-45.
[2]刘登飞.高职高专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改革.2011(8):15-16.
[3]武旭华,肖韶荣,张仙玲.“工程光学”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增刊.2009(31):35-36.
[4]丁茹,李辉,赵丽,郑桐.测控专业“光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篇9
【论文摘 要】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其发展基础是要有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经验总结的目的。这显示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差距。创新理念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说明高校在创新理念的贯彻与培养上还是欠缺力度,做得还是不够。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还有,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体,而教育体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近些年老师压力陡增,大都面临着科研、教学双重任务,面对教学评估、项目经费任务等已经焦头烂额,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评价较低,这导致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师的负担;对学生而言,旧有的教学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浮躁,基本功和实践能力差;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创新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土壤。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相关的实训设备进行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该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识和程序操作,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而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学生将plc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在每个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要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刚毅,李国平.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
篇10
关键词: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坚守创新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如果按照书本上规定的项目来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往往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会感觉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排斥接受实训教学的情况。本来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学生却以为钳工实训很辛苦,加之目前企业钳工基本技能用处不大,基本上用不着钳工基本功。为了扭转这种认识局面,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在分析钳工实训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本人对钳工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们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人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 首先是培养兴趣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方法有趣:在钳工实训教学中,运用可视化等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如采用可视化方法,简图加文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在钻孔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家自己预习,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独立完成台钻的结构草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画不同的结构件,用简洁的文字标注名称,相关的知识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图中说明,如果碰到问题可咨询老师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描述台钻结构、台钻操作过程、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学生描述结束,再指出问题、纠正问题。如果合格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操作台钻,进行钻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老师在现场指导,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出主意、想办法做出最好的成果,都不甘示弱,而且兴趣很浓!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所画的可视图找出比较好的展示在教室,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这比起平时的课堂讲课效果有了大大的提升!如采用旋转木马谈话法,使学生所学知识不易忘记,这个教学方法遵循了三句话:给我叙述我会忘记;给我展示我会记住;让我自己做我会理解。有趣的教学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也学的有趣。
2.实训项目有趣: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可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操变得有趣、实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完成了任务。
二、其次要因材施教
在实训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在操作技能、技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各项条件好,工件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条件相对差一些,工件做得慢而差,这就需要我考虑因材施教,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分层教学——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加工量、提高加工精度等。
2. 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效地做到了这点,为了不使小组落后,学的快的学生一定会想办法带动学的慢的学生,而学的慢的学生也会想办法跟上整个小组的进程。
3.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讲锯割这个实训课题时,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立组长,教师先做演示,把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组长看,然后请组长进行操作演示给各自的小组看,再分别让每小组学生总结,分析组长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时应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用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既要有坚守也要有创新
1.实习操作要坚持“三到位”
示范动作到位:教授新知识要严格而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乎其辞、一知半解,更不允许讲错,演示动作要到位、规范。
巡回指导要到位:巡回指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进度不同、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的学生教授他们不同的技能技巧,不同的操作方法。上好实训课的关键在于三指导,而三指导的重点在于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的关键要做到“多转、多看、多指导”。
结束指导要到位:实习课题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结束指导这一环节中,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讲到实质上,讲到关键上。讲到点子上,就是要从技巧上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讲到实质上,就是在实训过程中,必须明确指出操作技术是否符合原理,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正确技能形成的障碍(其中包括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讲到关键上,就是在讲评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2.四步教学法
作为适合技工学院的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在各技工学院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以提示型的教学样式,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使学生在倾听、观察、模仿、练习中,实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熟练运用。本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个过程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改动,由教师引导学生整个参与,让能力强的学生“讲解”、“示范”,让能力差的学生先学会“模仿”,再整体“练习”,整个过程不可缺少教师的监督、指导。这样能力强的学生能力更强,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与优秀生缩短距离。
总之,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积极参与钳工实训教学的热情,提高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徐文德主编,科学出版社
- 上一篇: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电算化会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