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人们重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同等的,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零边缘。为了让农村小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开展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与指引,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不可缺失的一节,家校在重视应试教育时,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受重视

虽然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家庭和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心理健康。在家长的心理里普遍认为孩子有问题、有“病”了才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从心理里是不接受的,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并且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导向,学校的课程以考试科目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形同虚设,再加上教育部门领导心理健康意识的淡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表面功夫。

2、缺乏专业人士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一门对各方面要求极高的课程,对专业素养要求极为严格,它要求从教者必须拥有完整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被外面认可的职业感。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要求恰恰是达不到的,农村学校几乎是没有心理教育师,通常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担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很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被忽视掉的、不存在的学科。即使该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教育师,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他也是缺乏相应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工作经验,面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数众多,层次不等,他也束手无策,面临困境,并且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更有待完善。

3、内容单一

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问题预防、环境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心理疾病干预和支持、健全人格促进等,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交流、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但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参与学校、社区协作意识的薄弱,使合作的内容受到了极大限制。学生所能学到心理健康知识更加有限,更不用说实际运用和去解决心理问题。

4、教育方式不正确

目前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普通科目是一样的,任课教师只是对本照宣,用填鸭式的方式把心理健康知识灌输给学生,走个过场,让学生知道一下就行了,完全违背了心理教学的理念和宗旨,没有把心理知识真正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彻底的了解心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其促进学生的素质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况且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基本上是草草了事,未能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可悲的是学生处于青春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学生的心理更加复杂,更加叛逆,而教师并不理解学生目前的状况,未能及时应对,从而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的。

5、没有统一领导机构,缺乏监督指导。

美国的中小学都建立了严密的家、校合作组织,如早期学习项目组织、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组织等。我国虽然建立了家校合作组织,例如家长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当活动结束后,家庭就与学校彻底的失去了联系,家长不能有效参与进来,更不要协助学校开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了。社区也没有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只是形同摆设,没有与学校、家庭紧密合作,相互配合。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

1、家庭因素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对学校的工作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支持,他们只知道教育孩子是学校的本分,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论,只要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他们不是打就是骂,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为了生活,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学生普遍与爷爷奶奶居住,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教育辅导的责任,同时又因为其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农村地区依然是以考试教育为主,面临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学校不得不把考试科目归为重点,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其心理问题,只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这是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再加上教育部门重视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视心理教师培训;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轻视育人技巧的攀升;重视教师业绩的考核,轻视教师心理的健康,未能及时培养大量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以其专业的知识技能来给学生开导心理问题,从而造就学生心理问题加深。

3、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难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影响。同时,小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在家庭、社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素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成绩尤为关注,教师之间的比较,家长之间的攀比,都以成绩为依据来判断学生的将来是否有前途,从而忽视掉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重要影响,学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对其心理产生压力,一旦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学生的心理就会扭曲。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合作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至关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引起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家庭要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不以成绩论孩子。把孩子放在首位,以孩子为本,关注其发展。而不是以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不要再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其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与其他科目同等的地位中去。不在只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其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学中,当做常规的教学手段去做,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历程的变化,对其对症下药,解决疑难杂症。

2、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多种合作形式

一是学校要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学生家长选出代表参加家长委员会,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商讨学生事宜,协作学校管理好学生,给学校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与学校多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设立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师走访日。学校要确定学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家长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学校还要邀请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给家长讲解心理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要确定教师走访日,定期开展教师走访活动,深入学生家长,与家长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对于家长那些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耐心地、悉心地的劝导。教师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借助QQ、微信等软件,建立家校交流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学校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借助QQ、微信等热度高的交流软件,建立班级家长群,家校交流群等。在群里与家长畅所欲言,交流教育心得,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并邀请家长为学校的教育献言献策,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

3、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而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课堂授识、讲座两种形式,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知识只是表面,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学校、家庭、社区是三种不同的资源,三方资源要综合、相互合作。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协助,社区支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话剧表演、文艺演出等开导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设立心理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学习初浅心理知识;设立心理咨询室,社区安排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进校园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交流。

4、建立组织机构,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篇2

关键词:农村 家校合作 以校为本 实践与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家校:即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能和责任,学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构成了家庭与学校相关联的客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链。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家庭与学校合作”,是一种家庭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是现代家校合作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难题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可促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可改变“5+2≤0”的现象;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应)。“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从所处教育机构(学校)和角色(教师)出发,以学校为本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毋庸置疑,也是顺其自然;从运作模型到流程环节直至反馈调控都符合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家校合作的过程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家长及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家庭和学校为实现儿童全面发展,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活动;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更好的实现社会化。

二、“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现代中小学生的教育很多是学校无法实现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配合。特别是家庭教育,很多行为习惯需要在家养成,家长的责任是至关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家庭居住边远分散,家长外出务工的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比较适合于“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实践。以内官营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为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合作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区农村全面推广“家校合作”教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我校“家校合作”开办比较早,但比较正规的家校合作活动是从2009年开始的,主要是“以校为本”展开活动至今已延续四年,从初步探索实践到实践过程中完善,现已形成良性循环,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规模,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家长提高认识,形成家校育人目标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很好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习任务的繁重,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都对学生形成了挑战,要协助他们很好的应对这一挑战,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家校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

(1)举办家长学校,有机培训家长,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一是注重了家长的有机培训。开展各种类型的大小型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增强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学校的开办,拓宽活动资金的筹措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例如,开学初的家长会,学校首先给家长介绍学校本学期的收费情况、学校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主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校的各种表现以及发展的潜能,存在的问题,家长在后期还应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农村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大型家长会外,还选择家长农闲的时候,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候,针对重点年级的家长进行分层次培训。

我校设立有容纳3000多人的培训场地和容纳150多人的培训室,有领导和专业教师具体参与负责,并邀请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就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转变及家庭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机培训。使家长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长了解中学阶段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了解孩子在这一阶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和引导;明确学校的主要任务;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联教目标的统一性。通过培训,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同时,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和协助。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校根据目前很多父母过多的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体强健、文化成绩等;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思进取等家庭教育误区,利用“家长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由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主讲的《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怎样做新世纪父母》、《创建学习型家庭》、《怎样引导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必须天天向上》、《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隔代孩子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与新课程同行,与孩子共成长》等专题讲座,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邀请家长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规范

我校每学年初,对新生都要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制定适合本校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如《内官营中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内官营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内官营中学家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内官营中学学生管理条例》、《好家长、优秀学员表彰条例》、《家长意见书》、《告家长书》等,让家长明确其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标;并印发有关的章程、制度、规范等,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使家长学校的举办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遵循三大原则,体现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三大特点:一是“导”而不“框”,给家长指明培养教育的方向,给他们更大的思考、实践、体会的空间;二是抢抓契机,正确引导,促进家长与学生间的和谐交流;三是搭建平台,创立特色,使家长学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现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实践为切入点,以重塑自我为起始点,以孩子健全人格为出发点,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师生家校“四位一体”的教育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会,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联教机构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教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紧密联系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长会一般规定为每学期两次,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一般在每学年的起始年级开学初的家长大会上产生,毕业年级的家长委员由起始年级的家长补充,形成循环制。构建模式:“学校家长委员会总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三级机制,班级家长委员会是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会分级选举,首先将各级有责任心、素质比较高、名望比较好、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热心、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义务承担学校和家长委托的工作的家长选上来,再考虑家长委员会的分布尽量体现农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长委员会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畅达。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教育管理;充当学校的参谋;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其次,给家长委员会自行组织的权利,鼓励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校扩大对家长的开放范围,允许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各个方面,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由知情层次向决策层次逐渐提升。另外,利用家长委员对素质比较低,尤其是隔代家长、单亲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给予指导,负责把教师传授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传递给每个家长,相应的起到为教师减压的作用。

3.以活动为主体,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发展

(1)开展各类家长会,消纳存在的具体问题

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好机会。家长会有校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我校除了校级家长会外,根据班情、学情,不失时机的召开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如有“会诊式、交流式、咨询式、展览式、辅导式、快餐式”等。例如“会诊式家长会”,班主任归纳好各种不同的“病例”,将不同类型的家长召集在一起,提供给家长思考,分析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寻求最佳教育方案。在会上各任课教师以平等的地位,本着双方友好、坦诚的态度,就孩子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司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家长会在各班最少每学期都要开两次。特别是针对班级部分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唤醒家长的德育意识,尽量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发展。

(2)开办“学校开放日”,提倡家长参与课堂研究

让家长参与教育就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我校面向家长举办“教学开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每周星期三为定期教学开放日,另外根据家长的方便而定,但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学校都有专人接待,参观学校的环境,在自己孩子的课上陪孩子一起听课,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让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可提高指导孩子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3)建立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开展有效家访

我校鼓励教师家访,逐步将家访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专项考核。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我校教师根据所教年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建立了信息库,如学生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对某个学生进行家访时,首先根据信息库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现制定出详实的家访计划,确定明确的家访目的与内容,再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因为农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访比较耗时,而且有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监护人又比较忙,所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家访时机是家访能否成功的基础。我校坚持做好班主任、任课教师上门家访工作,特别是对家境贫困、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偏差、身体智力有残疾、单亲、离异等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和帮助,使家访由针对解决学生问题型向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型转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每个教师平均每学期有效家访次数在五次以上。

(4)开通亲情热线,利用电访优势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改善与普及,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我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开通亲情热线。最直接,最显实效的是亲情热线。由于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隔代抚养子女问题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代信息的通畅,给各类家长的联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证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还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有少数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挑毛病,形成对家校合作意义的抵触和狭隘认识。有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关系不大。在时间上家校合作活动和学校工作往往发生冲突,合作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合作方法简单等。对于现存的问题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合作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启迪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偏差;通过实践、认识、重整,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和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构。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对策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这些问题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此,笔者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及成因分析

1.问题行为

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查阅文献以及访谈等方法发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行为:第一,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第二,在课本上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胆小害羞、不与同学交往的退缩行为;第三,更为严重的就是课堂上学生之间打骂、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等。

2.成因分析

针对这些课堂问题行为,笔者认为成因主要有:

教师因素:教师没能形成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吸引学生等。学生自身因素: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环境因素:在如今的家庭模式下,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父母与祖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的不统一,等等。

二、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1.营造有效的数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变得索然寡味,学习也变成与其自身无关的事,学生就容易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开小差,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投入学习中,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制订奖惩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作为教师只有制定有效的规则才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因为,影响课堂秩序、教学效果的原因是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久保持,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改善这一状况。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特别需要得到称赞,对于他们,教师一旦发现他们能保持注意力的时候,就要立即真诚地表扬他们。教师可以在教室现眼的地方挂一标识,提醒自己,要留意学生并表扬他们,帮助学生把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的另一种方式是表扬其他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偶尔,也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授予班级特权来进一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相反,如果一节课中多次地出现注意不集中的情况,则可以采取“罚”的措施。

3.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解决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作为老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能力较强而纪律不太好的学生布置具有挑战性但能完成的任务;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试着将其融入我们的课程内容和课堂活动中。比如:六一儿童节来临,让他帮老师算一算要准备多少份礼物才合适,再帮着算算如果给三好学生发奖品,需要准备多少钱等等;要让他们充分感知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如何在课堂外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另外,就是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不断有新鲜感,从而能喜欢我们本身,喜欢我们的课堂,从而喜欢上数学。

4.满足学生心理要求,促成学生成功体验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开展实践操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活跃思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会事先为学生准备许多根小棒,让学生亲手摆一摆,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进位加的算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快更高效更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

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可以将所教学生班级制定一个家校联系手册,定期反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情况,这样既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同时也能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而且在信息发达的如今,除了有家校联系手册,还有更多有效沟通的手段,不管采取何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共同管理、提高学生。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低年级小学生的习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坤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2).

[2]王开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8).

[3]齐铁清.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2003(Z1).

篇4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0-02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教育是一个开放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的手段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然而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对新时期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策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讨论,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

一、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任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制度作为其良好运行的保障。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模式涉及到全体家长的参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全面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定规章制度的难度,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家校合作无章可循,即便花费大力气制定出新的管理章程和监督机制,也不一定能与学校传统的管理体系相吻合,因此还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存在执行难度大、流于表面化或处于较低的层次等状况,严重影响到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所学校都应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所有管理人员都做出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对于学生家长,要明确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在家校合作的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及考勤制度、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合作关系管理办法、合作教育操作规程、合作资料管理以及合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有条件的还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分别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还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已有实践证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能确保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也应出台一些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如采取适当的考评激励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家校合作成效与年终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挂钩。在落实具体制度过程中,各级专门管理机构对所属人员进行日常检查或抽查,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都要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

二、成立专门机构,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的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认识不够,常常是遇到此任务时才被动地将这项工作交给相关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做法,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多数城镇中小学班级的学生数超额,再加之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加大,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不仅要面对超额工作量的任务,还要面对教学改革的各种挑战。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已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必然力不从心,只会导致部分人对家校合作失去兴致和热情。

成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明确机构中各部门的职权和分工,可以有效地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家校合作直接关联的两个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它们的合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协调,目前家庭一方主要有家长委员会,而校方也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和沟通,并对家校信任方面进行宣传,进一步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新型的家校合作,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专兼职家校合作人员队伍,使之能熟练地为家校合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为此需要做的工作有给教师补习与家校合作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一些相关内容还应充实到有关课程当中;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等方面培训,帮助其摒弃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传统教育理念,远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家长的人格素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

三、构建网络平台,拓展互动空间

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有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簿、家长开放日、个别约见等,其中家长会和家访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合作途径。这些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在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家校合作途径的弊端日益显露。如家长会的内容单一、互动空间太小,大多是教师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与成绩等,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家访需要耗费教师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且时机不容易把握好,在当前教师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家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是应用最广泛的联络沟通工具,也可以在家庭与学校间架构便捷的合作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可开设专门的家校合作栏目,开通家校信箱、制作班级网页、建立班级博客、成立班级QQ群、搭建微信平台等。这些合作方式能够让家长方便地与教师及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分享交流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这些方式与家长主动沟通,告知学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商讨应采取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现了家长与教师的及时互动。

四、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家校统一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社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然而当前中小学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通常次数较少,且无法提供家长参与的环境;通过网络的沟通也不能够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到学校的真实情况,在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方面有其局限性。

为更好地实现家长能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应切实加大校园面向家长的开放力度,创造更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家校统一。具体的做法有增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的频率,并且改变通常由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方法,可采用交流、对话讨论、专家报告、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给家长提供更多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利用家长的自身特长或职业特点等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家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五、转变家访观念,优化合作环境

家访曾是学校通过教师主动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普遍注重学生课业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出现班级人数超额、学生居住日益分散等客观因素,再加上部分学校和教师有了网络沟通更加方便能取代家访等错误认识,使得家访这种传统的合作方式被疏远甚至放弃。然而,家访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更加信任的合作关系是其他联系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些对孩子教育的更深入的探讨,对学生家庭环境的更直观的体验,甚至通过直接情感交流感化学生心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则必须面对面地进行沟通。

现代的教育体制要求学校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要求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因此这种家校合作关系不仅是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接受家长对学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家访实现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同时,现代教育也要求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小学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而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能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从而为其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许多优秀的教师常常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校外表现,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并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氛围中,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信息的交流,也有情感的沟通,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也有的教师家访不很得法,也有的家长不善于配合,有时也会造成几丝尴尬和些许遗憾。但是只要教师能根据家访对象的客观条件进行思考,并注重家访方式的选择,往往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六、结束语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家校合作在中小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家校合作已成为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更大需求,家校合作策略也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更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水平,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才能找出适合中小学自身发展的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家校合作:教育和谐的必然状态――上海市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下):25-28.

[2]蒋文龙,曾谦,马晓倩.利用网络博客探索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16-217.

篇5

关键词: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43-2

庆元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仅25家,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4家,现已覆盖粮、菌、竹、果、茶、蔬、药、养殖等产业,总社员11637人,联结基地12.92万亩,带动农户5.7万户,注册资金10522万元。达到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80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2010年销售收入39649.92万元,盈余1913.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轻视财务管理

当前我县有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盈利轻管理思想,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是兼职人员;有的合作社只有出纳没有会计;有的合作社甚至没有财务人员由理事长负责记录收入支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无法起到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1.2 记账不规范

合作社存在记账科目运用不当、会计凭证不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规定科目记账,用企业会计科目记账。合作社经营利润及上级拨款形成积累公积金只有总账科,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制度和规范的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入账普遍、缺少经办人审批人签字,绝大多数合作社不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设置内部科目,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1.3 成员账户管理混乱

没有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置成员账户科目量化到社员,社员不了解自身权益增减变化情况。一些合作社连最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不发给社员股票权证,社员的利益从形式上得不到保障。

1.4 财务公开不到位

有些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有些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没有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分与不分全由理事长一人说了算。

1.5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不能准确反映合作社财务状况。

2 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

2.1 合作社重生产轻管理

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少管理经验和缺少管理人才,对合作社法律、法规、章程等学习不不够,管理上认识不到位,由于合作社性质决定他与其他企业不同,产品生产、管理、销售连结在一起,合作社主要重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把财务管理放在次要地位。

2.2 缺少财会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对财务人员需求较大,合作社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大部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进入工作,正规学校毕业从事合作社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少,合作社中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是从事企业、商业会计兼职合作社会计,没有经过合作社财务制度培训和学习,用企业会计科目替代合作社会计科目,有的合作社为了减少支出,从社员中选取并不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2.3 成员账户管理混乱、盈余返还不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对合作社性质和经营方式不了解,对成员账户不重视,没有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社员账户,合作社的盈亏情况没有直接反映到社员账户,社员不了解对自身权益增减变化。生产经营决策和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由少数人说了算,一般成员没有发言权,社员行使基本表决权的机会被剥夺,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和比率不符合法律规定,惠顾额返还低于60%的法律规定,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引发的矛盾而影响合作社正常生产经营。

2.4 监督机构没有发挥作用

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制度的要求,合作社没有按照章程操作,有些合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造成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

3 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确立财务管理在合作社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加强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合作社成员了解合作社法规、政策和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

3.2 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建立合作社会计上岗培训制度,担任合作社会计必须经过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财会人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3.3 落实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完善内部财务的控制制度,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杜绝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

3.4 强化成员账户核算,提高社员监督意识

成员账户是合作社成员利益的载体,按照合作社律规定设立成员账户,成员账户应准确记载成员出资、成员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盈余返还金额,公积金份额。盈余分配等重大事务按照要一人一票进行表决,可分配盈余返还标准不得低于按交易额60%的法律规定。

3.5 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篇6

关键词:农机教育培训;持证率;获证奖补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启东市农机保有量和普及率迅速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也从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逐渐朝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是农机培训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1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近年来,启东市十分重视农机培训工作,并出台了培训扶持政策,明确规定,凡参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技术培训并取得R照、S照、T照的给予1000元补助,取得H照、K照的给予600元补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受训农机人员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启东市共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96期,培训农机人员5090人,有效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2)农机驾驶人持证率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该市有630人取得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有2500人取得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其中有1305人获得省财政奖励补助。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6期,培训1250人次。(3)农机培训范围不断拓宽。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外,“十二五”期间,启东市还分别开展了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农机管理与经营人员培训、油菜秸秆粉碎培训、水稻机械化培训及秸秆还田技术培训,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4)农机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创新办班形式,把课堂办在基层、办到田头,把培训班开到镇、村,让农机培训更接地气,让农机手学习起来更方便。

2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1)编制紧缩,师资力量不足。站校合并后缩编,新人难进,现有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师资队伍青黄不接。职称评聘脱节,严重影响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缺乏针对性的进修、锻炼实践,导致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动手能力较弱。(2)教材陈旧落后。近年来,新型、先进、多功能、智能化农业机械不断涌现,而培训教材、资料相对陈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培训教学因循守旧,难以适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快速发展需要。(3)教学设备短缺,办学经费不足。农机学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及时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具。另外,该市农机科研院校和生产企业较少,农机培训缺少外部力量支持。

2.2培训对象问题

(1)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启东市靠近上海,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女性成员偏多。(2)农机作业比较效益偏低,机手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该市大部分农机手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仍采用老师傅传帮带的学习方式,在驾驶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3推进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篇7

关键词:产学研;发展;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一、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据统计,仅2013年上半年全省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96项,签约额8.3亿元,投资额61.18亿元。产学研合作中,企业逐渐起到了主体作用,高校逐渐突显了引领作用。

高校逐渐突显的引领作用哈工大为例。2010年,哈工大以“校企共建”模式在松北科技创新城开展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该基地涵盖了节能减排、复合材料、土木、环保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个,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化项目10个,民产业化平台2个,目前,该基地为黑龙江省吸引海内外资本投入约30.7亿元,创生了智能电力、同和精光、海天质控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九洲、博实两家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撑的相关产品为我省企业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10亿元。

二、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与经济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目前我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一是教育体系传统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科研模式阻碍了创新创造的活力,并未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二是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突出,导致其研究成果要么几乎都锁在档案室没有用,要么就是觉得企业的研发水平低,不愿意与其开展合作,产业化意愿并不强烈。

2 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有所欠缺。这里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觉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的东西脱离实际,无法实现产业化。二是企业无法对成果进行有效甄别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前景。三是受企业自身能力局限,因专业素质不足使其无法准确表达产学研合作的主观意愿。四是企业往往倾向于拿来就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而不愿承担技术研发产生的风险。五是企业承载能力较弱,使得许多省内的大项目、好项目无法在本省落地。

3 产学研合作缺少产业技术层面合作。目前我省大多数产学研合作还是以企业向大学、研究机构一对一委托的临时合作居多,少有围绕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导致了产学研合作目标短期化现象,产业化水平不高,集成创新更少,使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程度不够。

4 产学研合作利益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我省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普遍对可能存在的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估计不足,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失信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科技服务业发展落后以及共同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的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导致产学研合作无法顺利开展。

5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导作用仍需加强。一是政府部门在我省产学研合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多。如签约成果有多少,招商引资有多少,往往忽视了对项目的前期调研、组织培育以及后续的跟踪问效,这就导致各种形式的对接工作做了很多,却无法取得实效。二是政府协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专院校科研模式的转型,科研院所的机制体制创新,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省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都需政府进一步发挥作用。

三、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策

1 明确中长期目标,统筹协调共谋发展之路。政府应着眼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黑龙江资源优势与比较优势,充分调动产业各层面的参谋作用,谋划好黑龙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规划及自身优势确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方向,通过规划来明确黑龙江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总体需求和供给趋于一致,形成科技对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活动。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进一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互动、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嵌入到地方产业中。引导企业在合作中摆脱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窘境,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围绕产业技术路线进行重大项目合作和长期的跟踪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3 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机制体制创新,提升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鼓励科研机构创办经济实体。加快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兼职,对在市场中创新、创业的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给予适当的股权、奖金和制度激励,促使高校、科研院所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设立的研发机构出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其真正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4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深入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化服务。整合全省科技资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各类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繁荣可以在组织协调、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产学研合作的各环节发挥推动作用。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提供智力支撑,帮助企业了解、运用政策法规和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意识。

5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工作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特点,开展各种专题流洽谈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企业技术需求和招标科技成果做好系统诊断,避免无效对接。在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上,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及配套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各类计划项目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探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新模式、新思路,促使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黑龙江企业真实生态环境,进而开展相关科技创新活动,针对该模式可设置专项资金加以扶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技能人才 问题 对策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高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招收来的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急需人才,所以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学院办学,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讲学,设立奖学金等。这使高等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策与法规不健全。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没有足够的保障。因此,“政府呼声高、促进措施滞后”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

2.有些企业观念与认识不到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学者提出当前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一种“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同时“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校企合作”蒙上一层阴影,具有“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特点。同时,尽管国家有文件规定,要求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或经营(利润)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提取此项经费或将此项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上。

3.深度不足、形式不多。目前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的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目前的校企结合其实质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换工式”合作在目前现实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换工式”合作对培养目标又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实训,使产学结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本质。

4.院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目前,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色不浓,培养的人才是“简单操作型”,使校企合作产生了人为的困难;同时,校企合作的评价、学分认定、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自身工作与兼职教学及其管理的矛盾。被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

三、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1.建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要尽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督促各级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

2.加强宣传与交流。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政府、学校、媒体更新教育观念,并通过树典型、设奖励等措施,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员工们加强联系,扩大感情交流。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训时,要与企业合作,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尽量在时间与地点上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3.加强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校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所需情况寻找合作对象,在确定符合双方发展战略并相互认同的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具体的合作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并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合作双方要签订合约,并加强绩效评估与监督,从而实现校企合作价值的最大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提取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对企业采取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推行发展“订单式”教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并做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互惠互利等工作, 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对“双师型”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在企业的工作时间安排好,避免出现撞车的现象。积极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来为在校的学生授课,因为这些教师同时也是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力量。同时学校自身也要积极地调整课时计划,尽可能在企业生产的淡季来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穆 松:高等职业院校“订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06(06)

篇9

1.1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多数人在面对繁重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加班加点的工作,而对处于青少年时期孩子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关心,而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则可以通过让家长扮演教学助手的角色,增加其与学生更多的相处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关爱,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1.2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自主锻炼能力为主,而要想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主锻炼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培养其长期将其坚持下去并最终形成良好锻炼习惯,众所周知,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一周只有1~2节课的时间,想要在如此之短且间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很难实现的,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就可以充分扮演好教学助手的角色,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如早晨早起一个小时带孩子一起出门晨练、晚饭后和孩子在楼下散散步亦或是进行一些像打羽毛球之类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在增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同时,有利于孩子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1.3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家校双方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学生在文化课上往往需要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与学生及老师的交流沟通有限,而体育课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需要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人际交往的过程,同时,也因其少了文化课中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更好的释放压力,展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自己,而通过家校合作教学,教师可与学生家长将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现进行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针对其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其日后的发展。

1.4通过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家长可能会对学校教育也有着新的看法和要求,同时,学校随着教学模式等的不断进步也有一部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教学理念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当然,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生和生活环境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2学校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现状

2.1家长及教师缺乏对家校合作教学的正确认识

首先,家长对家校合作教学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我国大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而家长基本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意识,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家长并不关注除孩子分数之外的其他教育收效,再者就是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素养不高,没有主动或引导孩子的能力。其次,一部分教师并不愿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认为一部分家长因自身素质问题不仅不会配合教学活动,反而会给教学活动制造麻烦;二是觉得大部分家长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并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这样的认识是完成错误的,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除老师和同学之外就是家长,而其中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其它任何方面都无法取代的。最后,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大多数中学还是在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为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收效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家校合作也仅仅局限于学校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进行提高分数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家校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

2.2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一般只是以家长会这种单一的形式展开,且学校往往并不将此纳入教学工作安排,其偶发性较强,如大部分家长会之前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出现了某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校才会想到通知学生家长来学校讨论,而家长对这些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提前预见,更谈不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缺乏计划性,且目的性不强的家长会很难会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久而久之,家校合作教学只能沦为“面子工程”而变得毫无实际意义。

2.3家校合作缺乏互动性

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教学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就学生情况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而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则大多是采用教师说家长听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家校合作方法并不能使教师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也无法对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实现家校合作教学的意义并无帮助。

2.4家校合作缺乏平等性

我国目前的家校合作往往是以学校为中心,往往只从学校单方面的便利出发考虑,而很少顾忌到家长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无论是在时间、地点的选定上还是在活动进行时,家长往往只有听教师讲的机会,而显有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因此,目前的家校合作教学存在着严重缺乏公平性的问题,因缺乏对等的交流机会,使得这样的家校合作教学并起不到多大作用。

3家校合作教学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对策分析

3.1正确认识家校合作教学

家校合作教学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而是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就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提供一个进行深入交流的平台,从中发现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更好的投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3.2学校要定期组织与家长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身心活动较为活跃,面对社会上的不可控因素很容易被诱惑,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家校合作相关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进行事后补救。

3.3家长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篇10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0

1、概述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而班级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集体,与学生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一个良好的班级,往往学生团结友爱、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浓厚,且课余活动亦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班级学习、生活的学生,通常学习自觉性高、兴趣广泛、性格良好,尤其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健康的人格塑造,无论是在其学业进步还是健康成长角度均是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部分孩子自幼与父母一同生活,父母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孩子步入中学之后,其许多行为习惯仍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同时,孩子也更易于接受家人的教导。正因为此,学校在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时,越来越倾向于引导学生的父母共同加入其中,通过家校合作实现教师与家长协作开展的班级共建。

然而,家校合作这一理念的应用效果在城镇中学以及农村中学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由于农村家长对班级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且没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到家校合作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存在欠缺,学生信息转达效果不理想等因素,导致农村初中家校合作进行班级建设的效果不甚理想,尚需通过相关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以不断完善。

2、尚存问题分析

2.1家长的主体作用缺失现象严重

“家校合作”这一理念的初衷是将学生家长与教师联合起来,二者互为指导,彼此协作,最终收获良好的合作效果。然而,通过对目前大量农村家校合作效果调查不难发现,合作过程中家长的主体意识往往较差,更多的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家校合作进行的班级建设工作之中,不利于合作效果的实现。

例如,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尝试开展“家长开放日”,其目的是将家长引入学校的环境中来,感受学生的在校成长环境,同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校希望家长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由于来自家长的建议很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感受,故通过建议的落实可以取得较好的班级改善效果。然而通过事实分析却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家长倾向于将学校、教师奉为“权威”,因此即使在参加“开放日”时,仍以教师的引导、讲解为主,并不能积极提出个人建议,或所提的建议多以称赞为主、意见为辅,这对于学校班级建设优化的初衷而言意义不大。

2.2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不强

由于家校合作的理念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教育改革思路,其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均需要一个逐渐接受后付诸实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家长的引导作用便显得颇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家长方能摆脱“教师为上”的传统观念,逐步加入到与学校、与老师的合作中来,为班级建设作出努力。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初中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教师的业务素养尚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于家长进行沟通时,时常会出现各种状况。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农务繁忙拒绝前往学校参与活动的现象,大部分教师选择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沟通能力不足,或准备工作不充分,家访过程难免碰壁,不能起到促进家校合作的效果。

2.3家校沟通信息转达效果不理想

随着通讯设备日益普及,“校讯通”已逐步成为了实现家校联络十分有效的信息传达工具并在农村初中亦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不同教师在使用“校讯通”发送信息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有碍于家长理解。例如同样是通知召开运动会这一信息,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可能存在内容的出入,导致家长无法进行正确信息筛选。此外,由于通讯公司信息发送延迟等现象,亦会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利用“校讯通”掌握有效信息的现象。

3、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在家校合作进行班级建设过程中尚存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3.1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力培训

教师沟通能力不强,往往是由于其在接受师范专业教育时忽略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沟通问题,则需要通过再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农村初中教师接受相关素质培训,如“家长交流培训班”等,帮助教师了解所在农村的人文、风俗背景,使其能够更顺利的融入到与家长的交流之中。同时,对于如何应对相对固执、传统的家长,也应形成一套合理的沟通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在于学生家长就家校合作开展班级建设等问题的沟通时能够更加和谐、高效。

3.2通过教师引导转变家长观念

农村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十分不利于家校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平等性及互为主体性建设,教师的引导、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沟通能力有效提高之后,教师应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建设班级以及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例如教师可每周安排两到三名学生进行家访,利用月半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家访任务,并在后半学期集中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趁热打铁”,力争在班级建设中获得更多来自学生家长的支持。

3.3加强教师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交流、沟通

针对“校讯通”信息传达失误的现象,一方面,校内不同教师间应做好沟通,可以安排专门负责教师进行信息发送,其他教师只需进行消息汇总即可,避免多发、漏发、信息矛盾等现象。其次,作为家长也应加强与子女间的交流,收到校方信息后及时与子女进行确认,这也是确保消息可靠性的又一重要方法。

总之,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之下,家校合作在初中班级建设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农村环境下,虽然学校及家庭均存在各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仍不能放弃开展班级建设时家庭方面的有力协助。因此,必须深入把握农村初中班级建设时家校合作方面的尚存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最终实现班级建设效果在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鸿.重庆A寄宿制中学的家校合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