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课程 知识目标

初中政治课不仅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简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目标,在课程实施上更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新教材删减了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也更通俗化、生活化。这对于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过分注重知识性,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要重视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

(一)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是新课标的要求

知识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只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才能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个性特长,提高道德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简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目标,但更注重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结合,倡导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但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所以,要求学生熟记教材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表述,是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最基本要求。

(二)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是学生认知现状的要求

当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出现了轻视知识目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知识不肯作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这当然有多种原因。首先,有心理及发展的社会原因。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各项事务包办代替的情况比较严重,过多的关爱使得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所下降,学生怕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差,没有钻研精神,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还有教育自身的原因。面对学生的认知现状,教师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课知识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知识目标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重视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反对轻视知识目标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要求教师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高效教学的知识目标,除了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清楚外,还要有效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参与中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利用小组开放民主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增强认同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能力,用问题教学法尽可能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中的知识性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提高知识目标实现的高效率。

二、强化课堂教学设计,高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目标

很多的教师认为记住教材上的知识性内容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只要在上课时把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其实,知识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实效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把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

(一)明确知识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当学生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任务时,他们在学习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不仅自己要对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有准确的把握,还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本课的知识目标。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目标有哪些,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在某一个知识点前明确该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这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

(二)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充分理解的知识记忆是“惰性的”,不仅记忆的过程比较困难,实效短暂,而且这些知识是无法被充分使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自我参照效应表明,当学生看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相关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回忆知识、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能高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

政治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为学生所高效接受和理解,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系统知识体系。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去实践参与,通过这个过程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目标。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篇2

一、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谋划复习进程

我校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往往在高二下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进行(大概2月底或3月初),先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及必修一开始进行,这一部分知识复习时间较长,大概花三个月左右时间;接下来是《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复习,基本上也放在这一学期进行;而必修二与必修三的复习则放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基本上在二月底完成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时间大致有一个学年的时间。

二、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升解题能力。

(一)夯实基础,构筑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讲清、讲透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地理概念是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概念、术语、名词很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讲清楚。如褶皱、断层、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等概念,我们既要教会学生用文字描述,同时又要能转换到图形中,增加其直观性。彻底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是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讲清地理规律。如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中的一些重要规律,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等,利用地理规律所反映的共性知识来掌握具体的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演化,地理成因等内容。如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南北纬30~40°地区的大陆西岸,典型的是地中海地区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成因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联系实例,具体分析,如非洲好望解附近,澳大利亚的西南部。

(二)拓展地理基础知识,构筑知识间的联系。

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因果关系,还有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在复习时要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提到黄赤交角为23.5°,想到回归线的纬度为23.5°,而极圈的纬度与回归线的纬度互余为66.5°,同时又可联系到五带的划分界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运动,又引起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由此又联想到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几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因此一轮复习时对地理基本概念要讲透,地理的基本规律要讲清,同时要能由此及彼,拓展地理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有提高。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训练解题能力。

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的简洁准确的描述和阐述是高考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每复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都可以配套做一张小题训练,时间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题目难度不大,题型主要是针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运用,让课堂上复习的基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加强,做完一张试卷后老师及时进行讲评,有时也可以由学生中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传授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地图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老师在讲题时要尽量教给学生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的能力,学会用简洁、规范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比如我们学校所在的灰山港镇环境污染严重,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所以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而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画图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

1、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的很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都可以转换为图形进行分析,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讲解时,边画图边分析,同时也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如“天气与气候”这一部分知识中,对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的概念有“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热力环流”“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等都要求学生必须画图来进行分析、理解。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画图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在解答题目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比如做光照图的有关题目时,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能把图形转换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侧视图或俯视图。有时也可以将文字转为具体的图,化抽象为具体。这类题多为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景,老师在讲解时,可以教会学生从背景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画来,使抽象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2、审题读图、整合地理有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审题不清,读图不细心,思考不周,答题不全,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的通病,而这恰好也反映学生审题读图能力的欠缺。因此,在平时的练习和试卷讲评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探究、分析总结,再进行小组评比,并相互指出各组答题不够完整之处,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

在平时课堂上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学会找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并标记出来,提取有效的地理解题信息,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审题读图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高效课堂应满足:第一引发学生兴趣,第二促使师生多维互动,第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第四关注全人教育,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所以我认为在一轮复习时,老师不能是拿着一本复习资料从头讲到尾,而学生在下面是昏昏欲睡。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多看其优点,要明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去做,并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做出来。

四、注重落实求突破

篇3

关键词: 基本概念;阅读指导;突出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册教材的有关章节中,这就给学生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分散在各册中的基本概念归类整理,揭示各部分概念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一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重视课本阅读,加强学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分散于各册化学教材中,在复习时应该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复习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内容全部看通,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明确看书的目的和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溶液时,要求学生带着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溶解性、溶解度、浓度概念(质量百分比、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等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指导学生带着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问题去看书.当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以后,在授课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掌握的快而且牢固.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看书复习时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对反应(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清,我们在课堂上就着重讲解了同种元素氧化反应的规律,再举出浓硫酸和硫化氢、单质铁和三价铁等有关反应供学生判断.再如,在复习中有些学生提出过氧化氢在有些反应中有氧气放出,而在有的反应中无氧气放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概念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乏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又提出了Fe2+、SO2等参加反应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并会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要求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记忆.例如,原子、分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溶液中部分离子的颜色、燃烧条件、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我们都要求进行必要的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把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律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编成:“氧生还,还生氧,强强生弱”;“失、氧(羊)、高(羔),得、还、降(账)等.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课本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二、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概念

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本质,加以区别;而对于一些难理解难掌握的概念,我们则多举实例,举一反三.例如,在以下有关问题中,我们让学生紧紧扣牢本质加以区别和掌握:①加热、高温、点燃、燃烧;②火焰、火星;③雾、烟、气;④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⑤溶液、溶胶;⑥溶解性、溶解度;⑦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⑧重金属、轻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复习中,我们把以上问题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己区别,教师再辅导讲解,一个一个过关,让学生能正确分清不同的概念.在难点概念中,我们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化合价概念学生难以从定义上深刻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再从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上下功夫,最后,总结出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没有化合价,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再如,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难以掌握的概念,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理解,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适当的加深拓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练习.多加训练,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辅导,这样对所学知识能掌握好.

三、运用概念知识,解决计算问题

在基本概念的复习中,我们克服了纯讨论概念的弊端,把有关的计算问题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复习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计算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解计算题的模式,即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关系,弄清有关的定律、定理或列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必须注意配平)关系式,然后根据题意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并正确地假设未知量,根据题中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并验证答案.当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后,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及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到原子量分子量概念时,我们及时把求原子量类型的计算题归纳成几大类供学生练习,这其中包括利用定义求原子量,利用质量求原子量,利用浓度求原子量,利用化学反应求原子量等.在复习化学分子式和结构式时我们又让学生复习有机计算中的练习题,强调先求最简式,然后通过分子量求得分子式,根据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确定其结构式.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我们首先选择简单的单步计算让学生完成,当学生掌握后,再扩展到较复杂多变化的结晶和溶解问题,最后拓展到带有结晶水的计算.在复习浓度概念时,我们选编了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供学生平时练习,并且要求学生注意理清这三者中间的相互关系.

篇4

关键词:变式训练;高效课堂;结合

数学变式训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而在同一知识类型上又有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之分.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过程,高效的理解并内化知识,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优化方法,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就是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一、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正确概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来看,形成数学概念,提示其内涵与外延,比数学概念的定义本身更重要.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概念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

[WTBX]

例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我们编排这样一组习题: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1)3xy

在多媒体屏幕上,可以动态地演示通过变换系数、字母及其位置、字母的指数,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 — 表象 — 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对同类项这一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同类项的本质特征是(1)所含字母相同(位置可以不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不同字母的指数可以不同,系数也可不同).通过以上的变形,可以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在以后的练习中也明确类似知识点的考查方向,防止教师盲目出题,学生盲目练习,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效益最大化.

二、在理解定理和公式的过程中,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多向变通的思维能力,进而使课堂更有效

数学思维的发展,还有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去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由于定理和公式的实质,也是人们对于概念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的概括,所以掌握定理和公式的关键在于明确理解定理和公式中概念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的任何形式的机械的理解,是不能熟练、灵活应用定理和公式的根源,它是缺乏多向变通思维能力的结果.因此在定理和公式的教学中,也可利用变式,展现相关定理和公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定理、公式成立依附的条件,培养学生辨析与变通能力.灵活运用公式和定理.

三、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更高效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解题的变式分为解题方法的变式与题型的变式.解题方法的变式有时称为“一题多解”.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是6,求周长.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与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边,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为y,求底边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为y,周长是14,请写出x与y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通过对例题的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变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学生不仅看到了树木,更看到了一片森林.

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体系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给学生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知识体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的.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而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实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莉霞,刘斌. 变式教学要把握三个“度”.数学通讯,2006(4).

[2] 俞少洪. 变式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数学通讯,2006(4).

篇5

一、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高效

地理这门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抽象、基本理论难于理解,因而就会出现学生面对课后练习题不会做或做不对的情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都能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原理,用文字往往描述不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其展示出来。教师在授课中对于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章节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同步音频等表达要说明的问题,使学生能高效地接受新知识。例如,讲授“内蒙古草原”时,放一些歌颂无垠草原的歌曲、一段草原放牧的视频(如草原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介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像等信息的组合,可以使师生在宏观上纵览地理环境,在微观上观察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高效,达到最佳状态。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互动、师生交流的信息传递环境,为教师亲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解“工厂将含有机质的废水排入池塘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这一内容时,首先,可将废水污染的过程用形象而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出来。其次,在动画演示过程文字,制作出边演示动画边出现文字解释的课件。最后,让学生口头复述这一过程。这样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讲课速度明显加快,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反应速度与之相适应。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时提示学生做笔记、看图、思考、阅读,并设计好课件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使其适应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动画等信息整合成综合的地理信息,提供了验证教与学效果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编排课后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计算机能及时反馈学生做题的对错,做对了的学生,可受到表扬,感受到学习的喜悦;没做对的学生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认识,掌握正确的知识。这样,全体学生都有效地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能缩短学时。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节省地理教师用于在黑板上作图、板书的时间,大大缩短教学时间,单位时间内帮助教师传递更多的教学信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安排学生练习、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相比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更能让学生听觉和视觉并用,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

六、能促使地理教师全面发展

篇6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 从而真正做到和谐高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明确和谐高效课堂的标准

和谐高效课堂,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二、明确和谐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这是和谐高效课堂有效方式的要求。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如下: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能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篇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认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发展。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积极、高效地互动探究,又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更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探索的能力培养摆在数学教学的首位,尤其是作为一个正在进行杜兰口改革的学校,它的“三三六”和“周周清”“日日清”“月月清”中更强调检测的重要。数学课堂上的检测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种评励机制,为此更要有实效。

首先,对课堂重新认识、正确定位。

传统的课堂检测做法是讲课后剩下的没用的几分钟时间来进行检测。而杜兰口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检测可随时进行,对不同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穿行。例如,讲概念时可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触及到简单的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其次,有效的课堂检测的做法。

1、课堂检测措施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测。我校现在所实行的杜兰口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是:①明确目标 导学新知②自主预习 感受新知③分组活动 探究新知④展现提升 应用新知⑤反思小结 提炼精华共五部分。编写分层检测练习时就要围绕这五部分进行。

2、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数学教材所学的概念、法则、定理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台阶并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设计检测题时要立足于基础,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

3、抓住重点注重针对性

练习题编写时不一定非得量大,而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所以要把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应理解的重点难点,容易错的题进行重点检测。

4、循序渐进注重层次性

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要由易入难,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出发,体现因材施教,满足各个不同层次的需要,要有坡度,有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变式,层层递进,检测时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联系生活注重应用性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实际,设计时要多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6、加强联系注重综合性

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行很强,因此要注意内在联系。编出的检测题要注意新知和旧知的联系,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训练思维注重开放性

篇8

一、“难”和“繁”是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最普遍的看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相差不大,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想努力学好数学这么课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学期还没有结束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明显的差距,两极分化过早出现了。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厌学心理,并对数学学习慢慢失去信心,进而从以前的学习佼佼者变成了高中数学的失败者。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不外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两种。

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主动,不勤于动脑。个别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学习的主要任务看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懒得连作业不做,久而久之,会做的也懒得做或不会做,为了把当天的作业交上去就顺手牵羊,抄袭别人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感觉到“数学真难学”。

2.惯性学习,没有短期计划。根据调查发现,一个班80%以上的学生没有短期学习计划,对于一天的业余时间没有合理安排,而是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日程安排,老师的任务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胡乱拿起一本书翻翻,走马观花,又想起哪门课还要看看。学习是盲目的,很难静下心认真钻研思考,遇到题一知半解的做一做,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

3.课前不预习,静待上课。学习新课前,80%的学生做不到预习新课,因而在课堂讨论交流过程中缺少积极主动,被动灌入。新知识、新内容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懂非懂,问题慢慢堆积起来,让自己无从着手。

4.不注意休息,上课走神。一个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并且大多数是智能机。大多数学生不是把手机当做通讯工具,而是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QQ、微信,不能按时休息或者彻夜不眠,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

5.不懂不问,一知半解。有些同学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似懂非懂,对一些解法一知半解,不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题目稍有变化,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结果疑点一个接一个,日积月累,问题成了堆,形成恶性循环。

6.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知识。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牢靠,基本技能培养得不扎实,学习忘“本”,乐趣于偏难怪题,花大量时间,结果做题分析、推理、论证不严密,易出错,漏洞百出,学习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

7.不善总结,不愿复习。下课后,有的学生急着做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不去回忆课上讲的内容,不整理笔记,不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结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模模糊糊,整个单元,乃至整个章节学完后,又不去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总结实验,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越学越不明白。

三、转变观念,积极推进“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建设

针对制约学生成绩的教法和学法的主要因素,新时期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个别学生“学有困难”,解决好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惑,对全班学生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还有“吃不饱”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学有余力”,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余力,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2.钻研业务,改进方法,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我们要与时俱进,就不得不研究教学艺术,善于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趣味化;让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点有所通,教有所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幽默风趣,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强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我们板着一副冷面孔上课,表情木然,不苟言笑,这就阻碍了师生之间双向信息的传递渠道,因为抽去了感情因素的语言,绝不会产生感人的生机和魅力,而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幽默一下,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激发学习潜能。教学中巧设悬念,先吊起学生胃口。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刺激机制,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完成或没有掌握而产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种冲动或刺激时,及时挖掘这种心理潜能,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记忆力最强,注意力最集中。

(3)从身边寻找数学,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使同学们对科学而抽象的数学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篇9

一、转换师生角色

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讲台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舞台,而是一个让学生思维得以丰富的发展平台,老师也绝不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得以高效的最根本前提,在此之下才有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化学课作为一门有大量实验的课程,应当提供学生更多更大的舞台去用美妙的制剂迸发出他们多彩的思维。如实验教学就应当是在学生已学理论包括其生活经验等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大胆的实验假设,在悉心指导下完成书本理论与假设的升华,最终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指导、提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完善。

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安排等,按章节制定全面、翔实的教学计划,以期使教学目标、任务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化学课自身以实验为主等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步骤,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教学结束后,要详尽记录不同课程中相似或相异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三、有效控制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教学首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最终赢得高效。激发学生兴趣有众多途径,基于化学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1)可以先设置几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带来的问题,如为什么泡腾片一放进水里变会剧烈溶解?为什么液态水会变成气态?(2)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在课堂中引进据点或设置一些兴奋点使得学生有探究未知的可能。(3)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几个“神奇的”实验,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让学生对未知产生不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许多诸如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方法等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控制还要把握好两条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它的教学应当首先由简到难进行,即梯度教学,让学生在前部分知识完全领悟之后再进行教学,并在每进行下一部分内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配比性,尽量使教学规律与学生的理解程度相一致。(2)量力性原则。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应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需要认真的学习思考方能获得。比如化学现象及公式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方能得到认知,这一方面使学生形成相关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思考及实操能力。综上,教师要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作为化学教学尤其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期更好地领悟知识。

四、精选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的前期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学方法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致命武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及策略,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力量。教学方法有多种,但具体采用哪种则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状态等等因素,同时这种多变性也要求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町能会多种交叉使用。初中化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很多,系统性稍显不强,而处在14~16岁阶段的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逻辑思维较为欠缺,所以他们很难透过问题现象看到本质,也很难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往往不重视对原理、概念的理解性记忆。因而,针对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化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属性上划分,主要有基本概念部分元素化合物部分、计算部分及实验操作部分。这些部分课程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特征。(1)基本理论课。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往往与微观粒子运动及物质的宏观变化相关。微观粒子运动是很难观测到的,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放视频、做模型、电脑模拟等辅助手段进行,同时还应用浅显有趣的比喻来给学生理解概念。(2)元素化合物课。在基本理论理解清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在理论上理解化合物的特性,并可出示实物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讲:NaCI时,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盐,使其有直观的认识。学习后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加深化合物共性及个性等的理解与记忆。(3)计算课。初中化学的计算较为简单,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以及题目的理解,以锻炼其逻辑性。对于部分学生,还应鼓励一题多解,提高其发散思维。(4)实验课。化学课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有趣的实验,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严谨、规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关键 学习环节

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应当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知识呢?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抓住五个环节,即有效的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走好物理学习的这“五步曲”,才能步入美妙的物理学殿堂。

一、课前主动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理学习亦然。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物理学知识较为陌生。提前预习则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发现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要有效地预习就必须做到有目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学习目标,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听课,不仅提高听课的效率,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练习争取了时间。

在具体的预习方法上,要求学生能标注重点内容,预习结束及时小结。在预习过程中,应对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建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有所理解,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最后要概括出预习的要点,未理解的内容也要予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二、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课堂学习。所以会不会听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习成败关键即在于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教师的思路往往是按照教学要求及教材的体系,依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展开的。所以学生在听课时,思维活动须紧紧追随教学活动展开。最好能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电学中,有一条基本规律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以从不同角度想想:“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相等是否一定并联?”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与电源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一条支路断开后,另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是否不变”等。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是基础。因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概念,还要抓住实验课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课堂答问,是保证听课质量的好方法。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事前对问题要经过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悟,才会有与组员交流和讨论的基础,发言才会切题。也正是有了思考的储备,才讨论得深入,才能达到认识的趋同。

三、加强练习,夯实基础。

做练习题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还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的课业负担事实上比较大,要高效完成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是解答物理习题的基础。解答物理习题,就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很难既快又好地完成练习题。

第二,注意解题的一般方法。练习时仔细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

第三,做物理练习时要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物理情景和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找到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要多在理解上下功夫,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记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易记且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对于大多数物理题而言,作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后我们一眼就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热学的沸腾蒸发也会用到图。正确作图往往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坚持独立练习,善质疑,多解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达到练习之目的。

四、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物理学习中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的倾向。其结果通常是物理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不会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课后的复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及时复习才能既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复习,是物理总复习的开始。切忌题海战术,忽略“双基”的重要性。

五、自觉反思,总结提高

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

在完成练习阶段,学生难免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这就需要反思。特别是对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在反思时要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查漏补缺,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总之,抓好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反思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五步。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