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篇1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质量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41-02

我国的铁路隧道建设发展迅猛,在替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方面是有目共睹的。铁路隧道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管理为重之中重,不容忽视。高速铁路建设情况的影响因素较多,周边地理环境、混凝土材料材质、不同的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甚至施工设备的磨损都会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给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对施工的每个细节都应认真对待,时刻绷紧质量弦,对工程质量实行全方位、立体化控制,从细节把握,做到操作规范,检验有据,确保质量达标。

1 北山隧道工程特点

北山隧道工程位于绩溪境内,全长9 470 m,总造价为4.756亿元,是合福高铁线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本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冲沟内,褶皱较发育,基岩产状变化较大,岩质软弱,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具有跨度大,埋深浅,隧道长等特点,进、出口段围岩差,宜先明洞施工后进洞。整个隧道按照新奥法设计施工,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和格栅拱架,根据不同的围岩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二次衬砌采用耐久性抗腐蚀砼,防水等级一级。由于隧道区间有害地质种类多,情况复杂,必须时刻警惕,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保证施工质量。

2 以人为本抓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是项目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项目经理部依据招标文件,要在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下狠下功夫,把ISO9001标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强化责任,着重发挥施工管理的作用,建立一个集工程计划、质量、安全环保、综合协调、物质设备采购、工程试验、项目施工保证的为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明确质量的目标、职责和权限,使各阶段、各环节互相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达到和谐统一,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防控原材料质量

高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所以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铁的施工质量。加上高铁的建设质量标准高,每一粒沙子、每一棵石子都可能影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进而影响到高铁主体结构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更是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控原材料质量上狠下功夫,严格检验关,切实把好地材母材质量,把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放在首位。

①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材料员要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详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资质、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各方面信息,严格审核供货商,把那些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以及价格合理,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列为材料供应备选对象,严把材料的“入口”关,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高铁工地。同时要畅通材料的“出口”,一旦发现供应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立即停止与其供应商的合作,坚决从供应商的名单中予以删除,确保材料的高质量。

②要切实做好检验和验证工作。对接收的每批材料,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和验证,认真查验供方的资质证明、营业执照、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明及顾客满意度相关资料及交付后服务的证据、支持能力等,确保其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对各种机械、设备,要按照采购合同文件的要求,严格进行验证,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运转正常,能够满足施工能力和要求。同时要加强检验和验证的质量和效率,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和设备进场,不断提高检验和验证的效率,切实保障项目的需要。

③要严格落实“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严格施工过程的控制,各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尤其是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方可通知监理进行验收。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搭桥,即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将质量通病消除在分项之中。

4 抓好过程监控,落实质量检查制度

工程质量检查是确保作业过程中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执行严格的工程质量检查,不但能够及时避免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而且可以监控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1 要落实质量通病的检查及防治

施工过程的检查控制主要为每道工序开始后,做好各项检测和测量工作,按规范验标工艺标准严格把关进行检查,对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路基的压实度、砂浆、混凝土的强度、结构尺寸等问题,特别是一些质量通病等要常抓不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

①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准确确定围岩光面爆破技术参数。坚持每循环放样,准确测设开挖轮廓线,技术干部从炮眼位置、倾角、炮眼深度、装药到起爆各个环节全过程监控。准确布置炮眼位置,严格控制装药量。并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

②钢拱架安装侵入衬砌界线。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测量断面净空,处理超欠挖;安装钢架时测量精确定位;确保钢架基础平整牢固,钢架安装后尽快焊接连接筋、喷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篇2

1.加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隧道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安全第一,质量保证”是不可丢失的原则。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是施工安全的前提。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就要从施工技术、现场施工、工程试验等环节进行入手。隧道施工有很多的隐蔽性危险因素,而且隧道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的隐蔽性工程。如果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当发现问题时,想要对其进行整改,困难将非常大,仅依靠雷达检测、声波检测等检测手段,是无法完成隧道施工的。所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控制,并进行适时地工程检测,保证工程质量。在某项工序完成后进行检验测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建设。

2.加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项目成本控制,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对项目工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将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消耗、支出进行控制,使其在工程计划成本之内,减少工程浪费和工程损失。而施工技术方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就是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所以,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需要合理、有效、科学,将施工项目成本降低,降低施工中的各项损耗。

3.加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有效途径

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在此前提下,应将施工工期进行适当的缩短。其中,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有:意外事件的发生、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技术失误等。因为施工技术采取不当,导致发生技术事故。所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对整个隧道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进度跟不上的情况时常发生。所以需要不断加强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保证隧道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

二、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我们以当金山隧道工程施工作为研究对象,加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1.工程概况

新建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隧道位于甘肃省阿克塞县境内,北侧为阿克塞盆地,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线路在长草沟以隧道穿越祁连山-阿尔金山的分水岭当金山(出口高程为3107.47m),线路出隧道后接入当金山车站。起讫里程DK213+672~DK215+120,全长1408m。其中,明洞260m,Ⅴ级围岩1148m,部分段落地下水较发育,洞身为单线隧道。隧道出口段224.18m位于R-1600m的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上,隧道洞身坡度依次为12.3‰、7‰。当金山隧道工程出口的布置图如上。

2.加强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管理措施

(1)隧道施工现场制度管理和规范

1)建立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施工保障体系,将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隧道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岗位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隧道施工的关键点和安全点。同时还要掌握所负责的工程段所有工作,并熟悉各项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学习。根据实际工作,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保证相关负责人将工作落实。进入工作区域必须佩戴安全帽,用电有专业人员进行控制,统一管理,不可以私拉乱接,所有使用设备必须安装接地装置和防漏电保护装置。在隧道施工现场张贴安全标志物,提醒工作人员安全操作。隧道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配置各种保护用品,防止疲劳作业、在施工现场设置照明、警告、看守等人员。

2)在隧道施工现场建立消防设置

隧道施工建设中,要设立消防机构,配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建立业余消防队,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保证隧道现场作业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大力宣传消防知识,掌握消防措施。施工现场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安全标志等符合国家要求,定期进行检查。隧道施工现场的消防栓等消防器材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并进行定期更新。

(2)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

1)隧道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

当前,我国隧道施工管理工作还没有做到精细化水平。其中技术管理、技术交底等相关工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施工设计和现场施工完全是两个概念。为了对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消除、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将隧道施工工作进行精细化,必须加强对隧道施工技术的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加强现场作业指导。

2)提升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当前的隧道工程建设中,还有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技术提升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通过施工技术管理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思想相对的落后。有的人员认为自己是一个技术人员,不需要懂管理的事情,而且自己也不从事管理工作。在隧道施工中,从事技术施工的每一位人员都需要懂技术、懂管理,认识到对技术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隧道施工的技术人员才会在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术,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隧道施工的整体水平。

3)具有超前的技术管理意识

隧道施工的工序复杂,而且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对可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技术难点等很难预料,。所以提前做好问题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避免在施工中遇到问题的仓促处理。隧道施工技术管理要保证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于每一项施工技术都需要紧盯,盯细节、盯问题、盯过程。

4)加强隧道施工技术管理需要有审查闭合的态度

在隧道施工现场,需要对负责施工建设的工段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同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检测、观察等诸多手段,对隧道施工质量、效果等进行分析。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把握细节,注重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完成以后需要进行核查,完成整个工程的监督检查控制。

三、结语

篇3

1.1勘察设计阶段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1.4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2.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2.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3.1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2.3.2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2.3.3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

2.3.4综合治水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监督措施

3.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的农村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分阶段建设重点,按照简便适用、切合实际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建设。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七条交通部负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的公路或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第十三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建设资金与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民同意。

第十八条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补助资金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付或者先预拨一部分,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全部支付。

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按时到位,并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

第二十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审计检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四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应当列入农用地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利用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编制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的招标文件范本。

第二十六条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七条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二十八条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施工。

第二十九条二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三条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桥、特大桥及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未设置质量监督机构的,可以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三十八条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五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县道一般按项目验收;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分批组织验收。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要求开通客运班车。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

即开放交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四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5

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

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

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7隧道施工设计图 ;

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 ;

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

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

(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

(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

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

(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

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4、监控量测实施

4.1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根据隧道工程要求和合同内容,拟定现场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例如: DS32型水准仪(精度要求+0.1mm),收敛计(精度要求+0.01mm), DS32型水准仪、铟钢尺(精度要求+0.1mm)。

4.2 监控量测频率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为了确保隧道开挖期间的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达到监测目的,依据技规要求及工程经验,拟定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如:开挖

面距量测断面前后

4.3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根据隧道工程设计文件及招标文件要求,监测中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依据技规要求及以往工程经验,确定采用以下二种方法在监测中进行控制和预警。

4.3.1 根据监测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归预测最大值

(1)根据监测结果,按表4-4中的三级管理制度进行指导施工。

表4-3监测的三级管理制度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备注

Ⅲ Uo<(Un/3) 可正常施工 Uo―实测值,Un―最大允许值(控制标准)

Ⅱ (Un/3)≤Uo≤(2Un/3) 应注意并加强监测

Ⅰ Uo>(2Un/3) 应预警并采取特殊措施

(2)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见表4-4:

表4-4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标准(规范值或设计值) 预警标准

1 监测项目 地表下沉 30mm 20mm

2 周边收敛 设计预留变形量:Ⅱ~Ⅲ级围岩

为50mm,Ⅳ~Ⅴ级围岩为100mm 设计值预留

变形量的2/3

3 拱顶下沉

上述监测控制标准及相应管理对策,应在经过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方确认后予以实施,以后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逐步加以调整、完善。

4.3.2 根据监测物理量变化时态曲线的形态

当变化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表明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变化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 =0),表明围岩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

当变化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

4.4 回归分析

4.4.1 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 A +Blnt或 (U= A + Blg(1+t))

U=t/(A+ Bt)

U=Ae-B/t

U=A(e-Bt-e-Bt0)

U=Alg〔(B+t)/(B+t0)〕

式中: U ―― 变形值

A、B ―― 回归系数

t、t0 ―― 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4.4.2量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

在现场测试中,由于测试条件、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给测试数据造成偶然误差,使散点图上下波动,应用中必须进行数学处理,以某一函数式来表示,进而获得能较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典型曲线,找出测试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推算测试数据的极值,为监控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4.4.3可采用隧通隧道监控量测系统软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

“隧通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TMMIS”是专门针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具体情况并根据多年监测技术和经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研制的对监测数据分析和统一管理的完善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该软件能够及时、快速地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和分析,能够节约大量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时间。设置安全警戒值后,当监测数据达到该值时,系统会及时给出预警和警报。同时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4.5 监控量测方法

4.5.1 隧道监测项目测点埋设及观测方法

(1)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监测

隧道变形初期支护测试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测试断面开挖后的变位值。变形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埋设;但根据以往隧道变形测试经验,变形测点埋设在相距1.0~1.5倍开挖循环进尺的断面上较为适宜。初次读数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左边墙和右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设置保护罩),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隧道收敛计(SGS-1)。监测方法采用精度较高的水平基线测试方法,并进行温度修正。

(2)初期支护拱顶下沉监测

拱顶下沉测点与收敛变形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1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30m,监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误差0.7mm),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

在隧道所处陆域段,与隧道拱顶下沉及收敛变形测试断面相应的里程上,要尽可能布置地表下沉测试断面。

4.5.2监测警报

监测中,当监测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或时态曲线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在监测完成后24小时内发出监测预警报告,及时报告现场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当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马上口头或电话通知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

5、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在隧道工程监测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监测工作。

保证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仪器在数据采集期间有足够的电能。

4、人员相对固定

要求负责监控量测的技术人员能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仪器操作熟悉,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

6、监控量测进度保证措施

1、根据隧道工程的要求,按技规的相关规定和《监测方案》的内容,及时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合理选择监测断面,适时埋设测点并采集数据。每日量测数据当天进行整理和分析 。

2、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并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能正常工作。

3、要求监测人员每日对监测数据及时输入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防止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报告不及时。

7、监控量测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1、人员安全

在现场,有关安全事宜应听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挥,遇有险情,必须撤离现场。遇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首先进行初步的安全判断,在确定安全情况下再继续进行相应的工作。

2、仪器设备安全

仪器设备的安全是现场监测工作的基础。严格按技规要求对仪器设备的保护措施进行操作和维护。

3、数据安全

监测原始数据应妥善保管,不能丢失。对于采用计算机储存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做好备份并做好储存位置的说明,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

4、财物安全

妥善保管财物、避免丢失。

5、交通安全

监控量测人员驾车进入隧道必须注意行车安全,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8、监控量测人员安排

篇6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特点

1、地形起伏大,高填深挖地段多。

2、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3、弯、坡、斜桥和高架桥梁众多,长大隧道明显增多。

4、防护工程数量大,型式多,高边坡防护需要综合采用多项防护技术。

5、公路长、大纵坡较多,平面半径偏小,整体线形指标较低。

6、环保问题突出。

二、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地质要求

山区要建设一条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4 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三、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1)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2)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3)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4)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5)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6)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

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2)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

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3)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

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

(4)综合治水。

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四、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监督措施

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

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2、加强山区高速公路重点和难点的质量监督

山区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特点,相应地我站把这些工程技术难点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在路基工程方面,注意了高填深切等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长大隧道工程方面主要抓了开挖、防水、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桥梁工程着重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及桩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控制,抓了不同结构的加载程序;对高边坡防护着重注意了超前的意识;在环境保护方面引进了环境工程监理。

篇7

关键词:隧道;安全;水力耦合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ou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ll kind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in full swing all over the country. For various typ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 tunnel engin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security problem is to consider, in all kinds of safety problem, coupling problem is a very important point.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n the basis of hydraulic coupling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emphasis proposed hydraulic coupling causes and solutions, through this articl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hydraulic coupl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tunnel; Safety; Hydraulic coupling.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这十年,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特别多。各种隧道工程也竣工很多,但隧道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神经。而在隧道安全的各种安全问题当中,水力耦合就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种隧道工程中,水在岩体中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定渗透作用力, 是影响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主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一、隧道工程中常见水力耦合问题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隧道工程建设当中, 隧道建设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水渗漏的问题。在隧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渗漏事故, 修复起来是费用又高又相当困难。所以,在隧道建设时,首先就应该从设计到使用一直要严把质量关,同时要注意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

首先、由于我国境内的大部分隧道常会受地质环境影响而产生水渗漏的危害, 隧道的衬砌裂损和隧道的衬砌侵蚀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其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大坝、 南水北调等巨大型工程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地应力和深高外水压隧道将陆续开工建设, 隧道工程当中围岩稳定性和隧道支护结构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隧道施工过程当中,会对隧道周围岩层造成一定的扰动,可能会导致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形, 产生裂痕并发生扩展、 造成导通。从而引起岩石中地下水渗入到隧道,从而改变了地下水流场,从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往往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原有地下水漏点如泉水一般涌出。从而引发流量减小甚至断流, 造成新的环境、 生态问题,甚至导致各种纠纷。因此,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防渗堵漏不仅是隧道安全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周围环境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

二、隧道工程中水力耦合问题的成因

在隧道建设过程当中,水力耦合问题的形成非常复杂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施工建设单位,在设计施工时,没有对水力耦合问题考虑周详,在设计时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合理的规划。隧道施工单位没有把隧道与地下防水工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和情况,建立起完整的防水体系。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过程当中将防水原则、防水设计、材料选择、防水施工工艺、防水施工管理、防水施工队伍选择等都纳入防渗水计划当中。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施工单位在这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大部分单位都忽视了整体的规划,从而导致了隧道防渗水效果不够理想。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应该把防水视为整个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起完整的防水规划体系。从今后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趋势来看,复合防水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在施工过程中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同时在迎水面附加柔性防水层,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复合的防水网络。只有做到上述几方面的同时加强,隧道防渗水工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

2、由于隧道施工地理位置复杂,我国的大部分隧道施工建设单位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缺乏对水力耦合问题深入的研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水力耦合的问题,施工单位往往不能立刻解决,从而耽搁施工进程或产生安全问题。隧道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和大坝等工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研究相比,相对来说存在一定的落后。一方面是因为隧道工程与其它工程相比, 隧道围岩地质环境的纵向变化较大, 边界条件一般较为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施工的力学过程。另一方面,由于隧道支护结构、 围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复杂, 即包括了应力场与渗流场的相互耦合作用, 又包括了应力腐蚀作用等,人们很难建立起合理的流固耦合模型。

3、我国缺乏专门对于水力耦合问题大型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大部分科研单位和相关大学的专业,只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培训出来的人员理论和实践脱节。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不能立即参加核心工作,造成我国相关领域培养滞后。

4、我国施工单位在隧道试工建设过程当中,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选择不当。由于我国对外开放以后,和国外的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新型防水材料和新型的防水技术的不断涌现出来,为施工单位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施工单位 相关工作人员选择增加了难度。由于统筹不到们,相关人员在选择过各当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今后选择防水材料与技术时,应坚持先进行试验,经试验合格并受到检验后再采用。

5、我国施工单位在隧道试工建设过程当中,往往在附加防水层选择上,未能结合整个工程具体情况,导致防水层未能达到应有的防水效果。

6、由于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偶况的发生,出现渗透的现象。

总之,隧道工程中水渗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隧道工程中水力耦合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隧道施工当中,对于隧道施工中的防排水设计就是隧道工程设计当中一项非常重要内容。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质量出自计划,而非出自检查。所以任何一个项目,要想在施工成功,都要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在一个隧道工程当中,如果没有对排水设计足够重视,在隧道施工中没有安全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一旦发生水渗透事故, 轻则影响隧道的运营和重则影响隧道使用寿命和出现生命安全事故。所以,隧道施工单位在设计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精心计划、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2、我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大对地质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优秀的国内外人才,形成一定的人才库,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有质量保证。在面对一些地质方面突发状况的时候,才不会耽搁抢险、修复的时间。

3、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教育改革的步伐,从专业革新上下手,加大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模式,把学生从相对空洞的理论教育引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上来,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增强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隧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当中,选择防水材料与技术,必须先进行相关试验,经试验合格后再选择防水材料和技术,这样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失误的机率。

5、隧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当中,在选择附加防水层方面,一定要根据施工工程具体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附加防水层。

结语:最近几年,我国隧道建设与地下建设的工程得到迅速发展,从工程质量来看,总体上是非常好的,特别是防渗漏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渗漏工程在逐渐的减少。但是,从全国各地所修建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情况来看仍然不够乐观。希望我国各方面参与隧道建设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在各个方面的加已提升,避免出现渗漏事故,给人民一个安全的隧道工程。

参考文献:

[1]傅家鲲;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及对衬砌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刘新颖;曹平;刘涛影;梅慧浩;宁果果;;不衬砌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篇8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者米隧道位于文山至马关至都龙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第四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55+035~K55+600,全长565米,全隧道位于直线上,纵坡为+3%。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隧道。隧址区位于坡脚镇坡脚村委会旁,是文都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外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

者米隧道的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情况

隧道围岩为泥质页岩、碳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呈碎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裂隙中有泥质填充。岩体结构破碎,岩质软、呈强~中风化、碎裂状薄层结构;

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者米隧道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隧址区的地下水级型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隧道段地表多出可见渗水及1~3L/S细泉汇聚,洞室开挖后局部可有渗水或小涌水,洞室内水体可致围岩软化家具致使隧道围岩发生坍塌。

1.2隧道围岩级别

根据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综合地调成果,隧道区地质构造较复杂,隧道进出口为S6型明洞,其余地段所处围岩为Ⅴ、Ⅳ 级。

1.3临时设施

洞内“三管两线”布置见图1。

图1洞内“三管两线”布置示意图

1. 施工通风:隧洞出口采用2×110KW轴流风机(高效风量2912m3/min,风压5000Pa),Φ150mm高强软风管压入式通风。

洞内通风布置见图2。

高压风:隧道出口设置22m3空压站一座,配置1台电动空压机。送风管路采用Ф200mm钢管,法兰盘联接。洞内根据需要增加风包调压。

图2通风系统布置示意图

3. 供水:施工所需的水在隧道右侧边坡上设高位水池,从1#水池抽取,扬程高约50米。

4. 供电:从者米村架设10KV高压线1KM到隧道进口,在隧道进口设置一所配电房,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施工用电线路由配电房引出供施工机械设备和生活照明用电。配备1台100KW的发电机组,作为辅助供电电源。

5. 排水方案:洞内顺坡排水,在隧道内侧设排水沟,排至洞口经废水处理系统沉淀达标后排入沟谷。

6、便道工程:本隧道工程施工便道进口端利用主路基。

二、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隧道施工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

者米隧道所在地段的地质复杂,所以隧道施工前期的地质考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隧道的地质勘察要研读文山至马关至都龙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者米隧道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并根据地质专题研究,为隧道施工做好准备。具体步骤为:1)施工前制定详细准确的施工方案;2)对隧道施工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测,保证数据准确无误;3)定期对隧道设置的导线和三角网进行校核;4)任用专业人员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运转良好;5)按规定要求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

2.2隧道施工中开挖质量的控制

隧道开挖要完全按照单位实施的ISO9002 标准贯标工作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如果发现隧道开挖过程中有与隧道施工设计方案不符的地方,应该及时派专业人员去施工现场进行勘测核实,一旦核实无误,及时办理隧道开挖的变更手续。因为隧道开挖工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未经监理组检查确认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进行,严格把关,强化隧道施工中开挖的质量控制。

2.3隧道施工中支护质量的控制

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的选用和操作要根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进行,选用质量好的支护,定期对支护进行检修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者米隧道施工中采用的是锚喷支护,对于锚喷支护的质量,主要检测锚杆的加工质量以及安装质量,锚杆的加工质量主要包括加工尺寸、钢支撑的强度、钢支撑的刚度及焊接质量等,锚杆的安装质量主要包括锚杆的安装尺寸、钢架的连接于固定质量及倾斜度等。

2.4隧道施工中防排水质量的控制

者米隧道的排水系统主要采用环向排水管,排水管的材料选择、质量检测及安装质量要遵循《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者米隧道中横向、纵向排水管采用的是PVC管,这种排水管属于硬质水管,适合者米隧道的地质情况。对于排水管的质量检测主要检查材料的老化程度、管径变化及透水孔等,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顺直度、坡度等。

2.5隧道施工中衬砌质量的控制

者米隧道围岩为泥质页岩、碳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裂隙中有泥质填充。岩体结构破碎,岩质软、呈强~中风化、碎裂状薄层结构;所以在隧道施工中,因为未围岩松动或者一些其他原因,会导致衬砌裂缝、衬砌内部空洞等情况。者米隧道的衬砌裂缝检查是采用塞尺和刻度放大镜对其宽度和深度进行观测,对于一些不易检查的衬砌裂缝,一般采用雷达或超声波检测。

2.6隧道施工中质量的检验评定

要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关键是要严格地对隧道施工进行质量检验评定。者米隧道在隧道设计上任用了专业水平高的设计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讨论才敲定设计方案。同时,其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当面均属先进水平。要确保隧道的工程质量还需要施工单位建立健全隧道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对隧道的施工进行检查,对隧道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

三、隧道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隧道施工质量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单位实施的ISO9002 标准贯标工作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施工质量的管理机制,设立管理部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并任用管理水平高的人员。对于管理部门的建立,必须给予其充分的权力和权限,保障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受到重视;深入了解并分析者米隧道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者米隧道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制定其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选用,要严格把关,同时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专业的培训,保证其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参加文山市公路建设指挥部施工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活动,遵循文山至马关至都龙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第四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中的规定,从中选择几个质量可靠、生产管理好的厂家作为待定的采购方,从待定的厂家中选择最优厂家,建立供货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提供稳定合格的产品。

3.3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

隧道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隐蔽性,所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施工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保证施工的质量要求;材料和堆放和设备的停放,要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禁止出现施工现场杂乱无章的情况;对于对工程质量有至关重要影响的施工步骤进行及时的检测,例如:检测混凝土密实的程度,有无空洞和衬砌厚度是否不足等;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禁止随意丢弃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结论:综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施工和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隧道施工的特殊性,以及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加强隧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劲,葛群,姚琦,陈伟伟.浅论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9,S1:224-225.

篇9

施工中对围岩的认识不足,没有根据该段围岩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支护形式。该段原本设计围岩等级为Ⅴ级,除进口沟谷地段发育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质粘土层外,其余洞身范围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期石英二长岩,但是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围岩情况与实际相差较大,围岩类别划分不准,因此导致设计初期支护过于薄弱。该标段隧道的围岩比较破碎,由于是粉砂土石的镶嵌结构,破碎且带夹层,又是裂隙发育,而地下水又恨丰富,导致围岩的自稳能力差。该段隧道的地下水流量很大,容易引起围岩的软化膨胀,导致破碎变形增大.从而应力释放剧增,更加加速了初期支护失效使破碎围岩产生塌方。导致该段隧道施工容易发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还有对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不及时,或未反馈,因此就不能及时的发现初期支护的变形,以至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2破碎围岩的处理方法研究概述

对围岩进行量测要想对破碎围岩进行处理就先要了解围岩的动态情况,对围岩进行测量,通过把握围岩的基本动态,做好围岩的稳定性评估及预测,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准确的部署支护以及进行安装支护的时间。同时要分析了解支护的主要结构及受力状态,对支护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做好评价,及时发现局部地段变形出现的细小裂缝问题,及时修改支护的参数,避免事故的发生。破碎围岩的处理原则针对隧道施工中的破碎围岩处理要做到以下原则:安全原则,对破碎围岩及塌方的处理要做到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质量保证原则,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要进行监督保证,不仅要做到短期质保,更要做到长期质保,不留任何隐患。快速原则,对破碎围岩的处理要做到快速利落,保证在短期内处理完成,才能不影响施工进度。经济原则,在做到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处理速度的同时要降低处理费用,节省资金。对破碎围岩用支护支撑以上工程案例中隧道DK298+875~DK299+040段采用的是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的方式。初期支护的主要手段可以用钢架、喷射混凝土、锚杆及喷锚钢筋网。当隧道仰拱填充完毕后,确定施工的实际与规范相符合时,再依据量测反馈沉降及收敛信息,若各项指标正常要及时进行二衬混凝土的施工,来保障初期支护的安全牢固,另外在进行支护施工时,必须加强喷射混凝土的厚度,这样就能确保钢架网片与锚杆形成整体,使支护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具体的支护参数。除用支护减少破碎围岩的措施外还可以事先控制爆破的用药量,从而减少对隧道内围岩的扰动,减少破碎围岩的发生,同时,该工程中的DK298+930处(最低点)经过了水塘,因此要对地表水塘进行排水处理,保持施工段的水塘处于干涸状态,从而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深孔注浆技术因为本段隧道的地下水丰富,因此在隧道开挖前要有目的的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从而采取对于断层破碎带和软弱破碎围岩最为适用的深孔注浆技术,此技术尤其适用于地下水发达出现涌水的情况。采用此技术前要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从而确定钻孔的数量及位置,还有钻孔的钻进深度钻孔的出水量等。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序就是止浆墙的设立,它可以减少注浆的压力从而避免塌方。开挖洞口段及正洞的施工首先在外轮廓开挖时,可以运用风镐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遇到坚硬石头可以采取弱爆破。为了保证施工的第一步,让施工人员安全进洞,洞口段的开挖尤其重要,可全部采用套供。做好清理仰坡工作,同时对边、仰坡采取锚杆挂网与喷混凝土封闭。最好在供部三米范围内打三排超前锚杆。在隧道洞口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结合地段,可对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实施预加固措施,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正洞部分主要采用风镐与挖掘机配合的开挖施工技术,根据隧道内围岩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采用超前锚杆等措施做好破碎围岩的稳定工作。当围岩破碎松散时则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加固。防止破碎围岩坍塌的措施开挖时的控制措施,可以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作业的措施,减少对围岩的翻动,保证土体安全与稳定。在实践基础上,充分掌握注浆压力与固结范围,确保注浆互相胶接,提高地层自稳能力。加强对洞内实施数字化监测,在支护工作完成后要对隧道底部隆起及格。栅钢架应力进行量测,及时掌握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加强稳定的措施。

3结语

篇10

关键词:爆破控制;隧道;施工

国道307线旧关一新店公路改建工程旧关隧道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境内,按二级公路修建,隧址区位于娘子关—井径早古生宽缓复向斜的核心部位,主要为露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地层平缓、产状270~340∠10~35,为波浪起伏的单斜构造。地调未见断裂构造,主要发育2~3组节理构造。隧道穿越平定县旧关村以东山体,全长1 540 m,净宽10.0 m,净高6.93 m,建筑限界高度5.0 m。隧道按二级公路60 km/h行车速度标准设计。

该工程于2006年7月开工建设。2008年8月完工。笔者作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参与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实施。在旧关隧道建成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爆破控制在隧道施工中占具重要地位,爆破控制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经济效益和管理效果。

1 爆破控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1.1 工程质量方面

按照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隧道工程,以充分发挥山体围岩自承能力为基本原理。隧道施工的一个重点环节就是保护围岩,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围岩的损伤,保持围岩固有的自支护能力。而保护围岩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控制爆破对遗留围岩的影响,严格控制欠挖,尽量减少超挖。

旧关隧道按矿山法结合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钻眼爆破开挖,为了保证开挖轮廓线,确保围岩稳定,严格控制超欠挖,开挖方式采用光面爆破;隧道大部分段落采用了全断面一次爆破。局部试验段采用了预留光面爆破。开挖时根据各段地质情况等因素,采用了全断面和台阶法2种开挖方法。Iv、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台阶长度3m~5m;Ⅱ、Ⅲ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每隔20m~30 m用仪器复核中线、水平,保证位置正确。根据对初期84个开挖循环的统计,其中以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45.2%),其次是爆破技术(21.3%),施工管理(16.6%),地质变化(7.1%),测量放线(5.6%)。而前两项因素的影响占66.5%。因此控制超欠挖,保证围岩稳定的重点是爆破技术的控制。

在旧关隧道初期开挖施工中,局部爆破控制效果不太好,个别点超挖值超出了规范允许范围。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及时根据围岩走向、层厚、石质等地质情况不断调整钻爆方案,进行爆破试验;同时加大现场指导和培训学习,强化了司钻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和责任心,提高钻孔精度。经过优化改进爆破工艺,利用激光全断面仪过程检查和地质雷达阶段性跟踪检测的结果来看,旧关隧道的爆破效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公路隧道的开挖施工不利因素多、难度大,所以应加强爆破控制。爆破引起的超欠挖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良好的爆破技,术可以使超欠挖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如果对超欠挖控制不好将直接影响到隧道整体质量:一是超欠挖损伤岩体,降低围岩的自支能力,增加了衬砌背后空洞的可能性。降低其承载力;二是超挖部位的回填、欠挖部位支护结构的应力集中,影响支护质量;三是隧道围岩轮廓线的圆顺程度和符合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支护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后期施工的钢拱架、钢筋网片的安装、衬砌砼质量。

1.2 工程安全方面

有统计显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占到隧道总事故率的50%左右,这种事故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开挖过程中的爆破控制不到位。爆破过程中对岩体的震动加大了软弱围岩的破坏作用,增加了围岩失稳和坍塌机率;爆破过程的超欠挖不到位,加大了对岩体的扰动,增加了衬砌厚度不足和背后空洞的机率。改变了隧道设计的承载特性,极易造成围岩松驰变形,这也是隧道发生安全事故的主因之一。

光面爆破是旧关隧道施工中为避免隧道塌方而实施的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光面爆破的弱震动、少扰动,基本消除了开挖轮廓线上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局部围岩受力集中后失稳坍塌、局部掉块的可能性,减少了隧道施工的不安全隐患。旧关隧道施工中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合理地选择爆破参数,科学地确定周边眼间距、钻眼深度及最小抵抗线,严格控制炮眼的装药量,采用毫秒雷管微差爆破,使周边爆破拥有最好的临空面。为了使光面爆破达到最好的效果,施工中认真观察围岩的变化情况,对爆破设计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及时调整炮眼间距、数量、长度、装药量和每循环进尺,减弱了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尽量避免因欠挖而带来的二次扰动,为下一步的支护创造良好的条件。旧关隧道在日常洞内地质观察的基础上,为使施工安全有保障,光面爆破达到最佳效果,施工中80%的段落使用了TSP2超前地质预报。利用科学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施工线路的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提前预报,对可能的不良地质情况实施掌控,及时修订施工方法和爆破技术措施,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

1.3 其他方面

爆破施工的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隧道的质量和安全,还制约着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等。

隧道施工讲求均衡生产,如果隧道爆破控制不好,软弱围岩段容易发生塌方,塌方处理非常费时费力,且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硬质围岩中极易出现超欠挖,如果存在较多的超挖,则会增加出渣、回填、欠挖部位处理这几道额外工序,对超欠挖的处理给后续作业如喷砼、张挂防水板等作业造成一定困难,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的速度。如此看来,爆破控制不好势必会导致隧道整体施工进度滞后。影响隧道总工期。

隧道是资金非常密集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目标控制非常重要,要节约成本就要求高效率低投入,尽一切可能加快施工进度。按设计施工。这就要求优化提高爆破技术,尽量减少爆破造成的超欠挖。目前,隧道施工普遍存在着超、欠挖现象,超挖引起出渣量多,多装、多运渣,超挖空间还要用混凝土回填;欠挖则要清除,从而造成人工、工期和材料的超额消耗,致使工程成本增加。经计算,公路隧道每延米超挖1 cm,将增加成本投入近200元~300元。所以就目前施工状况来看,降低隧道工程造价是有潜力可挖的,那就是要真正提高技术水平,途径之一就是把好隧道开挖首道关,切实做好爆破控制。

同时,隧道爆破控制不佳,易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工程进度推后和工程造价提高,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因此隧道施工初期。就必须注重爆破技术的控制,加强开挖过程中的管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投入,减少管理漏洞。

2 爆破控制施工要点

2.1 树立“爱护围岩、少欠少超”的观点

通过控制爆破技术,不损伤或少损伤遗留围岩的固有支护能力;严格控制爆破精度减少超、欠挖,避免衬砌背后充填不密实,

甚至空洞,衬砌厚度不足。

2.2 提高钻孔技术水平

钻孔技术对隧道超欠挖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周边炮孔的外插角、开口位置和钻空深度。根据专业经验,笔者对钻孔深度、钻孔位置、间距和钻孔平行度、精度要求总结如下:掏槽钻孔深度误差±设计炮孔深度,其他钻孔深度误差±10%设计炮孔深度。掏槽中空孔和掏槽装药孔位置误差为±5 cm;周边孔位置误差为±7 cm;其他掘进孔位置误差为±10 cm。周边孔外插角为30°,误差±1°,其他钻孔需平行打眼,掏槽打眼误差±0.5°,其他掘进眼误差为±1°。实际打眼总数为设计总数的95%及以上。

2.3 进一步解决好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

从目前统计的隧道爆破方法、方式、爆破参数分析来看。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爆破设计是隧道开挖的关键技术,在进行爆破设计时应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围岩级别、机械设备等进行综合考虑。其一,对同级围岩,根据其岩石构造、破碎程度等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光爆参数,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二,合理选用炸药品种和优化装药结构是保证光爆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三,加强对起爆顺序和光爆孔起爆时差的控制,为光爆孔提拱良好的爆破条件。

2.4 地质条件是客观条件。它是确定爆破参数的基本依据

爆破设计主要是根据经验、类比或现场实验设计,而地质条件是随掘进而不断变化的,其中,主要是围岩节理裂隙的变化。在施工中,根据开挖面对围岩进行观测描叙,并对围岩的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或采取局部内移炮眼、局部空孔不装药、加密炮眼、局部调整起爆顺序等辅助措施。

2.5 强化施工组织管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对爆破设计、钻爆作业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奖惩制度。并以预先制订的各项作业方法和作业质量标准为准则。经常检查各项作业质量。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超欠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将超欠挖值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同时,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准确探明前方围岩类型,随围岩条件变化及时调整钻爆参数。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并辅以先进的精密仪器,来达到爆破控制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