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育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实施过程

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的含义指:体育课、课外活动、早操、课间操(简称“两课两操”)、学生运动会、军训、体育夏(冬)令营(简称“一会、一训、一营”)的具体落实过程。

一、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主要问题。第一,体育教学大纲和计划未能全面落实。教师专业素质不够,无能力落实;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无条件落实;管理不严,未认真落实。第二,不坚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一些学校学生不上早操,不每天开展课外活动,课间操不认真,效果差;毕业班体育活动时间被占用等。“一会、一训、一营”未能全面开展,军训成果未能巩固。第三,普遍不重视由强制到自觉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第四,一些学校忽视启迪兴趣,发现特长,培养人才及转化体育差生(简称“个性化教育),尤其是转化差生。致使不少在青少年时期具有体育特长的人才被埋没,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未能被转化。第五。寓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于体育教育中(简称“寓德于体”教育)的教研活动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成果也未能及时总结交流。(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思想认识原因:学校内部对体育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搞好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体育强国伟大梦想的基础和保障;对学校体育教育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方针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不能全面理解。认识不到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社会上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且由于体育还未纳入高考成绩中,容易产生轻视体育教育的思想。组织管理上的原因: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教学未建立“两课、两操”及“一会、一训、一营”的活动锻炼制度。有的学校有制度规定,要求不严格,如课间操的效果不好;检查不落实。除体育课堂教学外,对体育教育过程几乎没有检查的手段和方法;责任不落实。“两课、两操”应由谁负责,谁检查不明确;奖惩也不到位。教师素质和场地器材问题。教师素质不达标,即使有场地、有器材,教师也不会用;学生中有体育人才,教师没有发现;培养体育差生,教师不转化,听之任之;无场地和器材,英雄无用武之地。历史遗留问题。如老城区许多学校场地不足、体育器材配备不够完备等,一时无法全面解决等。

二、对问题建议采取的对策

篇2

【关键词】 体育教育;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55-01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中学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此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体育重视度,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将体育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完善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成为趋于适应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学术集体,同时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的各种待遇制,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使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体育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深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中学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此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体育重视度,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将体育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完善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成为趋于适应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学术集体,同时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的各种待遇制,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使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4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阶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最终在学校小学阶段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实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十分不顺利。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设施落后的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正常的开展,因此,加强对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的研究,及时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理念不正确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升学理念的存在导致了小学体育教育一直收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对其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小学现阶段的教育是一个重视升学率的时代。同时由于社会的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努力学习,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体育课去浪费时间。在很多小学中,领导都普遍认为体育学科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子在上课的时候活动一下身体,玩一玩就行了,从思想角度就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孩子在小学阶段中所接收的教育对孩子未来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孩子在小学时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话,导致在未来学生对体育运动也将丧失兴趣。

2.体育教育设施不完善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就开展,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目前,在很多小学中,体育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存在严重不足。体育教学设施缺乏的问题在是农村地区的小学中十分的普遍,而有的学校虽然具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环境,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其中。

3.小学体育教师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教学系统中,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是其他任课教师兼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小学对体育教师方面的要求更加不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素,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1.树立正确的小学体育教育理念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树立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体现出正确的行为,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首要的工作局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从具体的执行情况来看,首先,学校的领导应该全面重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及时的摒弃那种可做可不做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将体育教育作为孩子成绩考核的一个标准看待;其次,加强对体育教育理念的宣传。积极的宣传体育教育思想,帮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要强化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让家长能够了解体育对学生身体和身心的促进作用,保证小学体育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投入力度

体育教学设备是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保证顺利完整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设施的质量和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保证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积极的争取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学校改善体育设施的资金来源必须有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其次,积极的争取社会资金。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毕竟有效,学校必须不断的对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拓宽,积极的正确社会上的资金。比如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体育企业进行公益合作和宣传,积极的争取其对学校的投资。

篇5

体育课上,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二种,即:积极表现与消极表现。 因此,对于体育课中出现的不良表现,作为任课老师一定要多反思,要深入实际,进行走访调查,耐心细致地做好这些“差生”或“问题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常情况下,体育课上表现差的学生,在部分体育老师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若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学生对你的感激,那真是发自内心的,而且能记一辈子。

2009年暑后,我任教本校高二年级体育课,还没有走进体育课堂之前,就有位老师对我说:“孙老师,听说全年级有一个公认的、最难管理的‘差生’王某已‘落户’你所任教的高二(7)班,你可要留心哦”。这句话,让我从心理上有了思想准备,在此后的体育课中,通过一个月的有意观察,结果发现:迟到、早退、缺课、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说脏话甚止打架等不良表现几乎都有他的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组织教学。但我从正面和侧面还了解到该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酷爱打乒乓球。为此,我主动接近了他,并与他谈心,有时在课余或周未,还主动约他打乒乓球,渐渐的,他对我有了好感,并把我当成了他的知心人,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同学的内心世界,获取他对我的充分信任,我仍从他的爱好出发,有空就约他打乒乓球,共同探讨球技,并与他谈心,还经常在体育课上夸奖他的乒乓球技术,对此,他不仅深爱感动而且对我更加敬重和信任。终于有一天,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老师,其实我不是一个不守纪的学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非常优秀,成为父母的骄傲。到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但仍然还可以。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始,我爱上了打乒乓球。当时,由于我成绩下降不太明显,父母也并没有反对,在高一第一学期时,由于打乒乓球占用了较多时间,再加上高中的课程内容增多,这导致我期中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成为班级的例数11名。为此,在班会课上,我作为反面典型受到了严厉批评,同时还感受到了同班许多同学的异样目光,这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通过这件事,我并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使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今以后,我将一改前非,努力进取,继续发展我的乒乓球特长,并着手报考体育专业”。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高中生活中,王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的指导,找回了自信,制定了目标,并在高考中考取理想体育院校。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老师要正确看待体育课上的“差生”或“问题生”要用耐心、信心、恒心来转化他们的不良表现;要用真情来感化他们的心灵; 另外,就是要找到他们身上的强项,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若是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或“问题生”就会逐渐转化为优秀生。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道德教育;应对策略

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进程中,道德教育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进行社会建设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目前,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社会性和突发性。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充分提高身体素质,为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从道德教育的方面来看,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水平,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学习和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需要的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这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支柱力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不仅具有理论的基础,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

1.教师和学生不重视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现阶段,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学生也普遍不重视道德教育学习。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完成一定的“测试目标”,而教师的教学观念中,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活动项目的内容、规则、技巧等。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篮球,教师向学生讲解篮球的“三步上篮”“三分球”等规则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学会了“三步上篮”等技巧,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篮球这项体育活动中的团队配合精神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没有涉及这部分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道德教学和学习的意识,必然导致体育教学活动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学校教学政策、教学环境、教学进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教育活动基本上呈现“空白”。2.体育教师道德教育能力不足。体育教师的德育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自身对德育的认识不足,对德育的方法掌握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体育的教学手段完成德育的教学内容,导致德育目标不能达成。例如,很多体育教师对于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或者是体育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导致学生更加厌恶体育活动,心理压力也会增加。3.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和目标偏离。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将政治思想课与德育课程等同,强调的是政治思想的教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这样,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就与实际的德育目标相偏离。例如,在某高中学校的体育课上,教师在体育教学开始的10分钟时间内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活动的要求,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丧失,学习目标混乱,因为这项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的联系不大。政治思想教育与德育具有联系,但是不能将两者等同。这种德育内容和目标偏离的现象说明了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缺失。4.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单一。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单一就是指体育教师在认识到德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采用传统“灌输”的单一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德育教学成果并不明显。相比于美育、智育教学,德育教学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求更高,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德育一直是关键性问题。很多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坚持、坚毅、合作、正确面对失败等品质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还是“口头灌输”,缺乏新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德育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应对体育教学道德缺失现状的具体措施

1.在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的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德育的意识和思想。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的足球比赛并对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合作情况等进行说明,使学生形成习良好的思想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对体育教学器材的维护、体育场所优美环境的维护等进行着重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道德水平。同时,学校的教学政策、教学考核标准等应该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形成良好的环境。2.明确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应该是融合体育教学和德育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内容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状态、性格培养、价值观等内容,而不仅仅是政治思想的教育。体育教师应该区分一般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明确,如乒乓球教学课的教学目标是器材的维护、技巧的把握等,而排球的教学目标是侧重团队合作和相互配合等,一般的教育目标就是学生的综合道德水平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提高。在教学的内容上,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也体现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3.培养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并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具体教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另外,学校应该注重在学科考核工作上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考核,通过树典型、学榜样的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活力。在期末的教师教学成绩考评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专项模块的考评,促进体育教师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4.更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的更新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将灌输、练习、指导等方法转向更加灵活的方式,如竞赛评比、进步指标测评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更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但是我国的体育教学活动并不重视道德教育活动,导致道德教育成果不理想,其最明显的问题表现在德育理念不深、教师能力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就应该从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集中解决,协调教学实践中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者:董亮 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新录.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110,117.

[2]魏静园.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42-143.

篇7

第一是体育考生自身及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体育考生生性好动,加上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自控能力较差、坐不住,在文化课课堂上听不进去;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大学,而上级下达升学指标时又要按班级人数的总比例计算,体育考生成了占用名额却难以出成绩的特殊群体,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无能为力,认为他们是包袱,对他们不管不问,教师的这种态度,是的体育考生更对自己没有信心,破罐子破摔,进行体育训练成了他们逃课的幌子,最终造成上述问题。

第二是学校教学措施不够完善

体育考生因为每天要参加训练,并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缺课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学习。虽然学校对此强调文化课教师要给他们补课,但因体育考生分布在各班,人数较少、文化科目多,加之有些教师以经济利益为重,觉得给体育考生补课没有经济效益,因此教师给体育考生补课就成为落实不了的空话。体育考生落下的文化课越多,就越不爱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是家长对体育认识不够。一些体育生的家长思想传统,认为只有学习文化课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学习,认为学习体育没前途,不支持学生的体育训练,但体育考生本身又喜欢体育,造成体育考生进退两难,心态难以平衡,造成一些问题。

二、体育考生教育方式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对体育特长生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训练动力、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等问题。

第一,转变观念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必须让各科任教师认识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体育考生尽管文化基础较差,但这些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只要科任教师能耐心指导教育学习,与其它学生一视同仁,加强文化课辅导,加强社会宣传,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教师与家长对体育考生的看法,使体育考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自然会改变做一个“坏学生”的思想,其行为也会转变。

第二,在体育训练中结合训练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体育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身心疲劳,通过这些训练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体育心理、比赛心理等个性品格的培养。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较差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体育考生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的评价、表彰制度。使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能帮助每一个体育特长生,对照全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体育考生集体意识、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第三,在体育训练中要强调德育的三个原则

即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原则既训练教学过程要有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同步性,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中了解体育考生,针对他们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实施德育目标控制。有序原则既对教学、训练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组合,优化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稳定地培养与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原则是选择好训练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上,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要求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灌输做人道理结合起来,把培养能力和深化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和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结合起来。使体育考生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不足,转变行为。

篇8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将社会中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且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行为。简单而言,道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了社会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以及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正是借助各种不同的渠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人施加影响的系统教育。只有通过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才能够内外为受教育者自己的内在品格,并且在其社会活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的含义在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了思想、政治,甚至还包括了纪律、心理、法治、审美、理想等多种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也成为了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德教育对体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道德教育能够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我国体育教育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对实施改革的手段。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能够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视角,有助于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序进行。其次,实施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日益激烈,而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团队强则个人强。在体育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实现团队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的发展。再者,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生长在集体环境下,学生们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如何利用这种心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用社会,实现学生能力的增强也非常关键。在体育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身体的锻炼增强竞争意识,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获得成就感,认识到任何成就都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3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共存于教育的整体结构当中,统一于教育人的行为当中,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身体锻炼、体质增强以及道德教育是相互统一,共同发挥作用的,体育技能的教学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需要道德教育提供保证,而在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道德教育。从教学目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道德教育需要以体育教育作为手段,而体育教学将道德教育作为最终的目的之一。从教学内容角度上看,二者表现出一种载体的关系,道德教育需要依靠体育教学的内容,将它作为载体之一。从教学过程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看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道德教育。鉴于道德教育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如此重要,所以必须将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应当在体育课堂常规中融入道德教育。所谓课堂常规就是通过制度的手段将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以及措施明确下来,通过课堂常规的制定以及执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这同时也是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时期、年级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情况,将课堂常规与纪律和规则相结合,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维护集体利益的品格。其次,要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中融入道德教育。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体育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范围较广,而且不同的体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挖掘体育内容的内涵,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道德教育。再者,在体育教学方法中结合道德教育。科学、严密的组织教学具有积极地教育作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采取队列、队形的变换,队形的联系,组织学生发放体育器材,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互保护,互相监督等,都蕴含着道德教育成分。这些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服从于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相同的特性,比如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等,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育人、育体的双重效果。而且,体育教育同时还具有了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集体性、竞争性等,这也使体育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4当前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弥补措施

虽然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紧密,是统一的整体,体育教育的展开必须紧密结合道德教育,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这也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高校的领导者以及体育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很多高校领导只是将道德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所以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对道德教育引起重视,而培养综合性体育人才的目标也未能实现。其次,没有明确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目标。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道德教育的目标仍然不够明确,仅仅是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这也致使道德教育目标十分抽象、宽泛、空洞,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也因此而无法与体育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在具体实施中也很难具体把握。为了能够完善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道德缺失的问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关注。意识决定行动,只有从意识上、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所以,高校体育管理者以及体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对自我的道德教育,热衷于体育事业,关心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榜样。第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时必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自身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而言,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竞争性以及纪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时,必须把握体育教育的特点,以此为切入点,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竞争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向学生讲述各种体育比赛规则,说明体育比赛规则公平、公正的作用,并且通过奥运会中的公平比赛事例来说明要坚持公平竞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另外,还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征,以此将道德教育结合到体育教学当中,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效果。

5结语

篇9

1.1、就业观念薄弱

中职学校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以及专业技巧的适用性人才,但是从目前的中职学校发展来看,学生以九零后为主,他们大多是家庭里的掌上明珠,家长的溺爱以及娇生惯养严重,从而导致他们就业目标和个人期望过高,好高鹜远,寻求便利。

1.2、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由于长期处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之下,中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中吃苦耐劳的精神薄弱,并且对自我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遇到困难和挫折后容易轻言放弃。

2、如何在中职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

2.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才能将德育渗透到中职体育教育中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大大限制了教师的职责和工作,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大削弱了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增强对体育课程的深入认识,明确认识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体育教师要切实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发展策略,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

2.2、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教师本身是教学的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就需要多方位和全面的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楷模。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还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作为体育教师,就需要对这些项目又较为明确的把握,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专长。知识素养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而品德素质则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楷模,从而能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认可。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好人做好事,从而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并且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的思想,同时还要他们志愿服务的精神,从而形成助人为乐的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善良正直的品格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要让学生学会热爱和关心集体,为集体争荣誉。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学会团结。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形成坚毅的品格,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2.4、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在体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借助奥林匹克的精神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奋发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斗志;其次要实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统一,即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社会主义背景之下,祖国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首先就需要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5、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首先就需要在教学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践,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要经得起反复的磨练,总之一项体育技能的习得也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从而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3、结语

篇10

 

作为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体育教育,因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整个教育运转过程中相当于轴承或者中心枢纽,牢牢的把“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主题思想贯穿在所有教育中,调节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

 

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不协调等现象,我将在此着重探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系列问题。

 

一、加强大学文化教育

 

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现今大多数高职大学或多或少都沿袭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各大学文化教育体制中,显然是把主要的精力与研究用在各种相关体育技术、技能以及各种竞技项目的发展上,做一些生活实际中实用的并且简单易懂的科研,因为,这些无论是作为教学还是科研,都可以在短时期内,做出可以评估的成绩来,来评判一个人或者一项工作的成就。

 

在这种急功的极端思想引导下,使得大学教育过于关注体育教育本身,而忽视了学员文化教育。教师专注于各种考核项目的教学,学生们侧重学习要考核的项目,这种看似针对性强,专业目标明确的教育教学,却真正地忽略了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文化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部分的体育基础知识,往往都融汇在基本的技术技能培养中,只是教师为了学生更清楚快捷的明白做法,忽略的基础文化的教育教学,他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大都只会去讲解那些应试会遇到的关键知识点,其他的相关知识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只字不提,这就使得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浅薄,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真正形成了枯木型的教育模式。

 

从而我们汲取到的养分越来越少,越学越狭隘,更不用提体育文化的教育了。而现在教育的改革,主要还是要让同学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自主意识,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则需要建立在大学生们对于体育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只有真正明白体育的内涵,才能主动学习作为自己的喜爱的事来做,最后以至于自觉接受体育文化教育。

 

因而,要加强体育文化的教育,就必须重视思想认识建设,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加强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发展历史、体育科技发展史、体育事业发展史等的思想工作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开始的时候就对于体育教育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后才能在大学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积极投身于国家体育文化教育中来。

 

二、加强大学体育精神教育

 

大学体育教育,虽说是系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最后阶段,但还是要立足于身体素质基础之上,是实现自我的升华与突破。因而就要结合实际加强相关体育精神教育。加强对学生精神的教育。使得学生拥有拼搏、坚持、创新的体育精神,冷静的面对各种来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

 

因为体育拼搏本身就是要克服自身的各种不利影响,加强素质、文化、毅力的各项锻炼,使得自己更加适应这个体育教育,而取得相对可观的成绩来。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体育教育并不是针对一个人的体育,而是全民的体育,也只有全民体育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有体育就会有竞争,可能是个人之间的比拼又可能团体之间的比赛,但不管是为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博得一个输赢,都会有收获。

 

所以也要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虽然体育是个人的事,但是,绝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需要他人的配合才能进行下去的,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虽然有些体育项目,个人就能完成,但如果没有一个体育竞争的大氛围,个人体育终究是难以持久的,正是这种体育精神和体育环境,人才会在欲望的驱动下不断进步突破。

 

因此,无论是立足哪方面讲,都需要体育精神的支配。如篮球、足球等,都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与其他队之间的比拼势头,才能达成对于成绩的追求。激活、调动与发挥团队的力量,不仅是体育必须的,也是社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自己选择,充分发挥娱乐精神,获得的人生愉悦。而作为体育本身,就该利用这种娱乐的魅力,去吸引更多的人去追求、去坚持与向往。

 

三、深入开展生命健康教育

 

这里的健康并不仅仅指身体表面上的健康,还有的思想层次的健康,也正是因为生命健康教育的滞后,使得很多人虽然知道体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怎么让心灵上也保持健康,也许只有疾病缠身,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听取医生或其他人的建议,去开展某项针对性的锻炼治疗。因而,我们首先要开展的便是让人们对生命的重视。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仅此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光阴而已,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出无限的精彩。就必须要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的各种身体机能都处于活跃的状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通过体育锻炼这种形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不仅如此,还可以去感染他人,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由于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压力接踵而来,我们都只顾忙着物质生活和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使得大多数人都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各种职业病层出不穷并一发不可收给。

 

同时造成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肥胖,肾衰,甚至英年早逝的人群。所以加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这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实处,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当然锻炼也不是毫无目的进行体育项目,要学会正确科学的方法去加强锻炼,坚持锻炼,目的是为了消除潜伏在身体内的各种隐患,通过运动排除出来,不要因为盲目攀比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结语

 

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早就已经是耳熟能详的话题了,从各种学术期刊论文中,就可以看出来,理想太过美好现实又好生残酷,很多理论的东西根本不能运用到现实中,可谓在理论上研究前瞻,在实践上依然是原地踏步。这也是至今人文教育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观的一方面原因。

 

也许我们不能在根本上改变现状,但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创建人文教育的校园氛围,加强专项的活动开展,把人文教育纳入对于教师的考核内容中来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