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重要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重要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重要知识点

篇1

传统的从业资格考试是不用会计电算化的,而且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直接可以领取从业资格。2005年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可以免考会计电算化,直到2014年使用无纸化考试,不敢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要考会计电算化科目。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使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值得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介绍

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简称会计电算化。在过去,人们是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也是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的一门科目,因此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课部分与实践 课部分两方面,其中:理论课部分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二、会计电算化在江西省从业资格考试教学方式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会计电算化是江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并且会计电算化科目的考试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及其重要。我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 现就这两部分的教学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1.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我认为理论课教学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理论课中涉及会计软件的特点 、功能结构等知识点的教学,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课中涉及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知识点的教学,这些知识点是比较基础,也是重点,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好。

2.实践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1)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这种模拟实验是针对刚刚接触会计电算化的同学,他们对会计基础知识有了有定的了解,但对会计电算化知识还是比较陌生。在这中情况下,只能先交回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然后在使用财务软件。(2)全真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验是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一次摸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这样能使考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同学知道自己对会计电算化的熟练程度,知道自己那些还要加强练习。处理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 具体方法分为以下: 第一,操作人员和权限的设置,在会计实物中,会计电算化控制非常严格,模拟实验也应该一样。否则影响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的结果。将其人员分为会计主管、会计、出纳,没人都有各自的口令和权限。第二,账套设置,设置一套完整的账套,账套号是唯一。这样可以防止抄袭、加强管理,使模拟实验真正取得成效。第三,业务操作,主要的业务有总账操作系统、工资管理操作系统、固定资产操作系统、报表操作系统等。

3.全真模拟实验数据分析

成绩分部图如下

篇2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把教学内容设计的丰富多彩,不仅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应用一根主线把这些内容贯穿其中,让学生系统掌握与理解,每个内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跟学生正在进行的会计实训结合起来,实行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并行,让学生更能理解手工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异同。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象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前几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能常用,在此着得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

在教学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弊端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应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这个教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开通局域网备份学生做过的帐套,以防学生意外丢失。检查学生练习结果,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帮学生纠正。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建立专门的实训实验教室。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使学习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为搞懂一些问题,自己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学生选择了这门专业,就要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有机会让学生到企业了解实际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操作或是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这样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东西,他们才会不觉的枯燥,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让学习积级的参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会计电算化会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为了让高职学生满足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会计电算化课程,并成为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中重要的课程,对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选择“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模式。此模式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属于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所以,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使用翻转课堂理念,转变教学主体、增加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一、翻转课堂理念的特点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即教师收集资料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或家里通过视频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而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方式体现出三个特点[1]。1.有效的转变教学主体翻转课堂中,教师身份从知识传授者、拥有者转变成为学习资源创建者和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而学生从以前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构建者方向转变,在教学中具有主体地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制作、课程视频,借助微信、QQ、博客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在线交流并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时获得更多自主权,只要不超过整体进度框架,可以自由安排学习地点及时间、控制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并通过网络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按照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应该说翻转课堂能够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自主学习与因材施教[2]。2.翻转教学空间环境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环境从单纯的教室环境,转变为由网络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性空间。此模式中,网络成为接收与传播知识的有效平台。教师借助此平台科学整合、展示教学资源,获得学生学习方面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辅导。学生借助此平台观看教师制作的课程资源并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师生的在线沟通,建立起协作学习的体系。教室不只是教师讲解、学生听从的学习场所,而是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互动学习的空间。因为翻转课堂转变教师角色,在课堂上拥有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处理学生面临的问题,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辅导。另外,学生之间的分析与交流,可以让彼此借鉴与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延伸与内化知识的基地。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教学是将教师“教”与学生“学”妥善结合起来,两者同样重要,皆必不可少。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部分学校是选择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传统方法,此模式体现出下列特有状况:1.教学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财务软件,也要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就业要求。然而,以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考试涉及的财务软件,让学生获得会计资格证。此教学目的与教学定位,导致教学只重视学生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3]。2.学生学习现状学生更加依赖教师讲课。学生经过初中、高中后已经习惯于灌输式教育,造成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教什么内容就学习什么知识。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时,教师通常在教材范围内讲解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只为满足考试要求,所以,学生缺少较强的自学能力,从未积极搜索、查询相关资料,只关注讲课内容而不扩宽知识面。学生比较依赖教师讲解,不深入分析与研究会计电算化知识。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特别是操作财务软件时,其操作受基础设置的影响。教师为有效进行教学,一般会由教师进行示范,由学生模仿操作。此做法尽管能降低出错率,但学习比较呆板、机械,如果面对实际工作的问题,学生首先想到教师是否曾教过,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灌输式教学,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大影响[4]。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

1.教师创建与教学视频首先,创建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基础条件是录制优秀的教学视频。(1)教师要分析各个班级、各种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搜索材料设计制作课件并录制相关视频。(2)根据特定问题选择视频捕捉软件制作视频,视频通常为7—10分钟,此时间长度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与学生特点相适应。(3)视频只有操作步骤与教师声音而不出现其形象,学生在视频中听教师讲解、观看操作步骤。在录制视频时,教师要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成不同阶段录制,要符合后期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其次,视频。教学视频设计、制作、剪辑后,教师要借助两种渠道进行。(1)借助微博、微信、QQ、电子邮箱等网络平台视频,学生通过智能手机、U盘等设备分享与储存视频。(2)将视频上传到高职院校资源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号进入网站在线或下载学习。一些学生家中没有网络或电脑,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在DVD光盘上,学生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支持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5]。2.学生通过视频自学学生下载课程视频后,自由选择时间来学习,通过视频学习操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教学视频设置回放、暂停等功能,学生在学习中能把握学习节奏。因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步骤有严格规定,操作中如遗漏知识则会导致学习故障。学生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处理此类“操作故障”。其一,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借助网络交流工具向同学、教师求助,寻找故障原因,进而妥善处理问题。其二,学生可以登录会计电算化资料库,在线学习相关理论,而后开展测试与练习,平台会提供正确答案,进而纠正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与记忆。为增强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视频时,会配合纸质试卷,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3.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总结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按照学生上传学习截图的情况,对学生课堂互动和网络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以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并总结相关知识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对教学难度、进度进行调整,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辅导计划。教师在总结时,要按照反馈情况通过电子教室对所有学生开展集体辅导,深入、透彻地讲解重点问题,分析不同知识的关联性,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挖掘学生忽视的问题。例如输入凭证时,学生比较重视怎样输入凭证,而忽视凭证日期、输入顺序,教师要着重讲解操作原理,让学生明白问题、学会操作。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开展配套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解知识,为翻转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

翻转课堂理念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特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与教育素养的结合体,是科学探索与有效尝试。但是,要将此理念运用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还需要解决相关问题。如怎样制作微视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等。所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是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学习翻转课堂的经验,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很大影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岑.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

[2]谷增军.引入翻转课堂理念构筑“教学做”混合式教学模式[J].财会月刊,2017(6).

[3]陈立新.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

篇4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早在2009年,财政部在《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意见》中,就要求核算单位的电算化的使用率达到80%。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市场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会计电算化是市场的选择。大中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社会的需要,首先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中小型企业,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采用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形式。市场需要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市场对于会计电算化类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市场对于具备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高端会计人员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具备熟练的电算化实际能力的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具备电算化的初步技能也成为进入企业的门槛。

目前,全国核算单位达到1200万户左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总需量达到3000万人。企业管理中对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要求也逐步提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于电算化专业的新的要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瞄准这一市场行情,强化了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会计类专业中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电算化课程成为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相关专业也涉及会计电算化课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算化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的经验,传统的理论型、精英型教学模式,在的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

一、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不符合市场的要求

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专任教师们往往会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没有具体的对象作为其支撑,这种层次的认识,会进一步地影响到教材选择、教材的理解与教学方法、教学测评等各个环节,因此,在总个教学中起着最基础性的作用。

针对重庆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同学认为电算化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有实用性,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课程的认识正确,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

高校会计电算化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中,财务应用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相分离,侧重于会计报表的处理与总账模块的学习,但是这种设计远远不能够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高一级需要。选择好合适的教材,把有限的课时放在高效的教学上,直接关系到高职电算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利用教学互动、教学相结合等模式和方法。教师有必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让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到发挥和重视。

(二)教师缺乏知识更新,实务操作不娴熟

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长时间脱离会计岗位,有可能缺乏会计实务经验,跟不上实务发展的节拍,在教学中,理论难免与实际相脱节,加上会计专业教师比较紧缺,授课任务比较重,没有时间自我提升,进行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合理或老化,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实训的重要因素之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交叉的理论知识融合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任课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有效驾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Sybase、Oracle等大型软件在会计上得到大量地应用,电子商务也与会计电算化软件进一步融合,给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课程能力考核不突出

课程考核在电算化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该突出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然而,长期以来,电算化教学的考核以理论知识点为主,重视理论知识而没有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学生上机的机会比较少,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岗位能力训练,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改进的经验总结

(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第一,为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教师对重庆博文财务管理有限公司、重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重庆中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煤电气有限公司、等近七十家中小型企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能力及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调研工作,确定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建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突出高职特色,加大实践比例,着重学生电算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组织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视角,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进行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对电算化课程教学与实训项目进行的开发与研究,共同编写教材和开发实训项目。结合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筛选。加强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体现工学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机会。

第三,在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之上,确定《财务软件运用》课程等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能力模块设置《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财务软件运用》和《ERP运用》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建立电算化试题库、多媒体、电子教案等途径,强化电算化教学对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篇5

本文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学生基础知识不足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教学思考

会计专业是我校开设较长的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成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课题小组,我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探索。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项目有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改进,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得到阶段性的落实。现就进行教学改试点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组织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我们制订了会计电算化改革与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改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在校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软件内容为主设置的有关项目,教师讲授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即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模块,学生主动操作,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项目中的所有模块。这种类型的项目比较简单,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完成任务。也就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会计职业教育,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针对财经学生专门开设了财经专用机房,大部分教师都开发了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共享文件方式,让学生们可以有好的学习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教学管理。

学校和会计进行两级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模式,教务处与会计组都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公开课的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谈心、每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教师日志、学生课堂日志、学生反馈意见,以“一包三表”即学习资源包、行动导向表、学生学习导向表、学生学习评价表的形式汇总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较为完善的规范条例,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推动专业试点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师资建设。

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或进入企业实践会计电算化工作,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教学,服务教学。

3.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结合各方面的实际和专业性质,将继续在课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即“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中学、教中做、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这样,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上课时,学习气氛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方面,全部课程已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讲解,使用“一包三表”让实务操作教学更直观。

4.建立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训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只需配备实训专用的桌椅即可;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即会计专业专用机房,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在实训室备有相关商品化财务软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应先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然后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按不同项目,利用用友教学软件进行操作。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即课程网络课件)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

5.考核方式改变,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第一,重视平时的训练过程,不能把期末最后一次随堂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课程成绩。因此,按课程单元训练的比重及重要性分布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源于学生课堂表现,促使学生认真上好每堂课。第二,考试内容理论加实践。期末考试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理论题约占30%~40%,主要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另一部分实践题占50%~70%,这部分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项目,按项目测试学生的上机实际动手能力,已取得较好效果。

总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我们的课题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我们会不断探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电算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吴春华 单位:南安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模拟实训 财务软件

财政部曾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围绕现代经济社会会计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实施实训教学。

■一、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学科,不但要求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但要求能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更要求能对会计软件进行维护同时熟练掌握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由于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该专业包含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两部分。而会计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制度和法规、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因此,专业课程整体开设安排要体现层次性,符合专业课程循序渐进的要求,以利于专业实训的衔接。

又由于会计学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符合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要求。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既要有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掌握处理具体的经济业务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具体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1、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针对实践内容,要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确定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

2、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专业培训、专业进修等,以适应客观要求不断更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指导。

3、专业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参加专业实习,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障碍,这样才不会纸上谈兵,不会理论与实践脱轨。

■三、新颍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上要一改过去的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做法。多采用模拟现场教学、对话讨论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突出知识点,由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质疑、询问,培养其创新思维。

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感觉,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更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灵活多样的模拟实训

正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实训,即手工模拟实训。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过程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会计工作做些什么、怎样做,从中认识和了解技能。

第二阶段,专业实训,即上机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其目的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专业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它以模拟实训为主,可以是专题实训,也可以是综合过程实训。

另外,按照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学校在组织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时,对各实训项目的内容、方式、要求及时间安排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各实训项目之间内容的衔接,采取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实训模式,以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课程设置 师资 教学方法 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56-03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从而实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业务质量;促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满足实时性要求,极大提高核算速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积极促进会计职能转换,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行模式。它的实施将带来许多管理新理念,并体现在会计软件的思路上,然而多数教材却未及时修订,内容仍旧停留在核算型的财务软件阶段,使教材理论落后于实践,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与电算化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太少,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目前主要是VFP程序设计)。这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说,计算机方面的支撑过于薄弱,学生们普遍感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太少,无法满足日后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大都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才开始接触会计电算化。就课时安排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该课程的课时为72,即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只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弱化了部分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

2.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的。有些教师一方面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是由原来教计算机或会计课程的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来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且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不了解或不熟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会照本宣科,而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依然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却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学生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从一些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来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虽然从大体上是相关的,但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二者未能有机结合。尽管职业学校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整体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分块插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极易出现知识掌握的脱节现象,从而制约了学生实践操

作技能的提高。

二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思考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明确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不少学校都是在传统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最多再增加《Foxpro》课程,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没有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幅增加会计电算化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会计职业生涯,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重点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即应设置以下课程:计算机基础、Excel电算化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如Foxpro)、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及其实践等。增加以上课程的原因在于:

第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涉及了Excel,但没有突出其与会计结合的特点。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不仅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具有极强的数字和表格处理能力,尤其是其函数功能应用范围非常广。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第二,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实际应用中的财务软件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人员,将《Foxpro》作为数据库的一门编程语言去学习和掌握非常必要。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

第三,当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已从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发展到了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因此,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增加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

第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操作基本技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既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参与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3.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大都“重理论、轻技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因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因此,针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应将实践性贯穿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逆向思维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等多种方法,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计软件大都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来处理会计业务的,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却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要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是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一定项目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计可以小组或个人独立方式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4.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另外,目前各职校主要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践、实训很少,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实战技能和就业能力,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进步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 结束语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

而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需要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和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朱振慧.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1(13):126~127

[3]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3.5.30

[4]吴克萼、陈桂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7):13~14

[5]李海凤.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1(12):181

[6]于秀丽.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101

[7]玄宏.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3~15

[8]杨会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5):100~101

篇8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摘 要:高职院校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市场需求。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对策,以期对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17-02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此外,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二)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另外,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授计算机或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他们在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就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这种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再加上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三)教学设备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各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没有专业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另有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使用效率上却不很理想。

(四)教学方法模式单一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将学生的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五)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训,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的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新途径

(一)建立以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新课程内容体系

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以项目和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在“项目”或“任务”设置上,保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际过程,而是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比较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1.比较法

在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之后。要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以便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学会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2.“逆向思维教学法”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3.“作业设计教学法”

“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包含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法、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实训采用“岗位技能”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岗位技能”模式的建立把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居于工作环境任务式手工模拟实践和居于会计岗位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综合性的项目式的会计模拟实践。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团队作用,强调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及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彻底改革,实行了多元化考核办法。

三、结论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论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调查研究[J].中 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2] 邓亦文.刍议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01).

[3] 祝红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 2010,(01).

[4] 张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2010,(09).

篇9

1.1课程定位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作者:彭文如 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仿真实训

各高职院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尽快缩短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电算化应用之间的距离,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就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做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忽略了财务软件启用日期对业务处理的影响

我们知道,企业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第一次启用时须将手工账各个账户的期初余额录入计算机。如果是期初建账,用户只录入启用日期所有账户的人民币当前余额(即期初余额)、外币当前余额(设置了外币核算的账户)、数量当前余额(设置了数量核算的账户)。而企业大多是在1月份以外的其他月份启用财务软件,这种情况下,初始设置及报表计算的操作有所不同,涉及的问题较多。例如,长江公司10月份启用总账系统,余额初始时除需要录入启用月份期初余额外,还必须录入从年初即1月份到启用总账系统之前月份(即9月份)的累计借、贷方发生额,系统自动计算年初余额。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只输入启用月份10月份的期初余额,在计算会计报表时就会出现2个错误:首先资产负债表中C列、G列计算的数据不是年初数(1月份),而是启用月份10月的期初数;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按照系统默认的公式计算的结果也是错误的,这是企业在启用财务软件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一旦启用月份的业务数据输入后,期初数据就不能修改。所以必须将手工账簿1-9月份的累计数据整理后,完整地录入系统,才能计算生成正确的会计报表。

以上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应在学生熟练掌握年初启用账套操作的基础上,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对比设计年中启用账套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年中启用账套的相关问题,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完成年中启用账套的初始设置及报表计算,缩短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应用的距离,实现学习式工作,工作式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

二、加强仿真实训力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财务会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应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初中级财会人员、主管会计、财务主管、内部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财会人员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独立操作用友、金蝶等商品化财务软件完成总账、工资、购销存等核算及会计报表计算;能独立解决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根据企业需求编制会计电算化实施计划,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并调试。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单项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单一岗位需要的技能,分别完成总账核算、工资核算、会计报表计算等单项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综合技能,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将企业一整套真实的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的相关设置,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从建账、填制凭证、审核记账到计算会计报表整个工作过程。通过两种实训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

在以上单项、综合实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岗位进行仿真实训。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牵引,在校内设立虚拟财务部,分岗位进行模拟实训,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岗位职责与岗位分工,切实感受真实工作过程,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学生轮流担任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岗位工作,由系统管理员完成账套建立与财务分工;出纳完成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处理;总账会计完成总账业务核算;账套主管完成凭证审核、记账、报表等工作,整个过程和实际工作完全无缝对接,实现 "教学环境企业化、能力培养岗位化和教学内容职业化"。这是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电算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