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高职化学 多媒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1 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陈旧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技能与理论应用兼顾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全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普遍较多的重视其“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从而导致师生普遍对化学不够重视,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出高职化学教育的真正价值[1]。同时,目前在高职化学教材中,其所包含的深层次理论知识较多,内容繁琐且陈旧,不仅不利于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另外,教材中多为化学理论知识,缺乏联系现实生活的内容,且与其他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缺乏必要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故影响到高职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资源匮乏,教学方法落后

众所周知,化学的教学和研究都必须以足够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撑,如化学实验室、各种化学实验所需的基本器材、实验的药品、药剂等,这些可以说的任何一个阶段化学教学与研究的“生存材料”。然而,当前,绝大所数的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却无法得到完全的保证,如实验室使用紧张、基本仪器与药品的短缺,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缺少了必要的实验机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化学教师通过实验教学来提升自身教学研究水平的机会也减少了,最终影响到高职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其化学课程的设置方面也没有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相关要求。例如,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可能还普遍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体的”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而黑板依然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2 高职化学课堂展开多媒体教育基本原则的思考

2.1 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空间、时间与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化学实验根本无法在实验室中现场演示,或是能现场演示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这时若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这个辅助教学工具,必可起到再现实验过程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这一章节知识时,若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将那些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各种条件与过程直观的模拟出来,如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对于气体压力增大、温度升高且加入催化剂后的相关化学反应现象变得一目了然。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时间,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从而有利于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同时,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比较危险或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不便于在实验室进行现场的演示。因此,对于这类实验就必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模拟。例如,“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水的电解”、“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可能导致的装置爆炸”现象等,教师可有效利用多媒体间这些错误的操作以动画模拟、分步骤、慢动作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把出现操作错误的原因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需遵循“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根据各个化学实践的内容,将多媒体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适度的原则

在高职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都普遍认为多媒体是课堂的必备工具,故不管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仅仅只是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技术运用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这种看似丰富的教学课堂环境,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例如,在介绍相关的金属材料、水、化学的成果等,由于学生对这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只要利用录像或录音等光盘来有效展开教学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对于“原子的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等理论知识,教师若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则可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3 结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众多高职院校展开化学教学实践的“启动器”,是全面提高高职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催化剂”,不仅可丰富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且还能将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大大地推动着高职院校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效用,教师还必须根据不同化学课型与学生的实际,以制作出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还需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优秀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高职生的科学素养,最终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月明.高职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158.

篇2

本刊记者 强 音 录音整理 靳 静

梅赛德斯-奔驰,世界著名的德国汽车品牌。这家被誉为“汽车的发明者”的公司,无论是其企业文化,还是员工素质,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梅赛德斯-奔驰(北京)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为亚洲最大的奔驰星徽旗舰店,也是奔驰全球十家旗舰店之一,戴姆勒的实训基地就在这里。北京中心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于2012年创建了戴姆勒(中国)唯一的校企合作班——“奔驰班”。

校企合作的结晶:“奔驰班”与企业相得益彰

“奔驰班”是北京中心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的班,每年“奔驰班”都会将包括汽车工程、汽车维修及运用等专业在内的毕业生输送给各个4S店或者终端使用厂商。2014年,北京中心从“奔驰班”招收了23名学生,2015年5月22日的应届生毕业见面会上,已经有10名“奔驰班”的学生进行了网申。

既然是“奔驰班”,学校在开课过程中就会带有奔驰的特色。学校用的所有教具都是奔驰的原车,包括发动机、底盘、内部零件、电路等,尤其是在实训这个模块,企业会派人在学校直接进行讲授,将修理底盘、发动机等项目进行实训,再到企业进行现场工作的模拟。

目前,北京中心与学校的合作途径通常有两种:一个是通过2013年建立的实训基地,每年学校都会推荐20多名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3周的实训。实训结束后,优秀的学生会继续留在企业,最终成为正式员工。另一个合作途径就是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从师资配备上来说,不仅安排理论方面的教师,也有专管实训的教师。北京中心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将实训穿插到了实习中,这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校企合作“成熟”标志:就业率达到一定数量

怎样的合作模式才是成熟的合作模式?通俗来讲,就是获得较高的“奔驰班”定向就业人数/奔驰班学员总数数值。成功的校企合作的标准在每个人眼中都不一样,通过近几年与学校的磨合,北京中心认为,学校培养出的汽车技术人才到企业如果可以独立完成保养工作,则可谓校企合作相对“成熟”。

然而校企合作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却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一组数字可以表明,2015年的应届“奔驰班”学生一共只有80多人,现场报名参加2015年应届毕业生见面会的学生没有超过15人。“奔驰班”总人数的减少,和北京中心近两年招聘“奔驰班”人数的下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源的下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在人们过往的印象中,汽修专业是一个非常好就业的专业,汽修专业学生对于北京各大4S店来说是供不应求的,且人员质量非常高。而近几年,汽修专业越来越不被本市的学生认可了,学校不得已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跑到各省去招生,等学生毕业时,很多又不甘于从事本行业,这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完全与企业需求接轨。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见面会上,第一轮的面试过后,来自昌平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也颇受企业青睐,现场十几名“奔驰班”的学生并非是最抢眼的。努力让“奔驰班”的就业率达到一定数量,成为了下一步“奔驰班”开班的最大目标。

企业呼吁:搭建平台,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北京中心在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合作中,认为只有深度参与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全程,即从技校招生开始便紧盯学生的学习、实习、就业等环节,才能够避免学校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实现理想的校企合作。

比如,奔驰为学校提供了实训的材料,学生实训所使用的车辆都是奔驰车。由于汽车材料的更新速度快、成本高,只要一有新车上来,企业的技术员工就要对其进行训练磨合。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让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更新同步,学生就更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若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的老师及时与企业的关键性技术人员多交流沟通。

再比如,对于学校生源问题,公司曾考虑过在北京之外的周边省份、地区招生,然后再到学校进行培养,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市内生源不足的矛盾,还可以招到优质的学生,而这也需要企业与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共同协作。

孙艳芳认为,从发展看,未来可以企业牵头,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技术上的交流、职业生涯的探讨,把各自的目标和想法、信息和资源整合起来。

从2012年校企合作以来,每年“奔驰班”都会为企业输送不少合格的人才。至于今后“奔驰班”的开班情况,还要看戴姆勒公司的培养计划。企业更希望应届生能源源不断地走进企业,也更希望在日后,随着奔驰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公司对阶梯性人才储备的需求不断加大,与更多的职业技术院校达成深度的合作意向。

企业简介

篇3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美术新课程改革后,笔者发现新课程理念关注的是学生人文发展,改变了以往仅仅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学出发,过分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种误区:过分淡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一味求新求趣。课堂气氛热热烈烈,但教学目的颇为含混,不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句话,学生学得轻松,得到的却很少。这些问题制约了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而且因其隐藏在师生共同创造的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所以更值得关注。

谈及美术,更多的人会从专业、特长、爱好、技艺等角度进行描述,很少有人从文化层面来认识。因此,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选拔美术尖子为导向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的依据是学生完成的作业。新的美术课程理念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我们应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教师要从以往过分强调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转化到注重美术的文化学习上来。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使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新的美术课程理念从原先中过程、方法,再到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许多教师感觉无所适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无须研究复杂的教育对象,教师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行。这种教学方式已深深植根于广大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中,而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还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新的美术课堂模式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创造性教学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比如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比较、讨论、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学习方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难得一见的是学生对教师、教材的评价。而这恰恰是引导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邀请学生对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他们喜欢的做法和不喜欢的做法等。在每一学期的最后几课,可请学生对整个学期进行评价,如“我最喜欢的课”等。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教师的教学在逐步积累中不断完善时,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与尊重时,教师的课又岂能不受学生欢迎?这也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魅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给思维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示范、参观、访问等方式来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的相关情境,以此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用生活情境的设置来增加任务的虚拟效果和作业评价的趣味性,这样的作业和评价设计符合学生好动,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能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美术课趣味无穷,自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如果体验到了成果的喜悦,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为下次成功而努力。学生在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主动扮演角色,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自由表达,自由创造,新想法、新点子蜂拥而出。相信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创造力得到尽情发挥。

篇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篇5

学校共有5个校区,占地394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25.0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49.2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8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900余人。教师中有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19人,全国优秀教师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博士生导师46人。

学校现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5个学科方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1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艺术和教育等八个学科门类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共有各类实验室145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85个。有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389万册,中文现刊2786种,外文现刊420种,电子图书171万册,数据库3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二、办学类型:教育部、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公办重点财经类大学。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及艺术修养,具有创新思维、现代设计理念和突出设计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媒体、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制作,商业展示设计,会展展示设计及计算机设计创意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基本造型及色彩感受能力;

3. 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素养、从传统中提取设计元素的能力;

4. 具有独立进行各类平面、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展示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5. 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色彩基础、图形创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中西方美术史、艺术设计理论、民间美术、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会展视觉传达设计、系统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多媒体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装潢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

(二)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审美文化素养,掌握艺术品投资、经营、鉴定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艺术品投资、鉴定,同时适于金融领域艺术品抵押、保险等业务的需要及相关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以及金融、抵押、担保、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书画及瓷器、玉器、杂项等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熟悉国家有关艺术品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鉴定艺术品主要是书画艺术品的基本能力;

3. 掌握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担保、抵押、保险等金融业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4. 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

5. 了解书画等艺术品市场规律、发展动态;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投资学概论、艺术品鉴定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艺术品鉴定实践(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杂项等)、造型艺术基础(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艺术品市场分析、拍卖理论与实践、艺术品投资、市场营销、金融学、保险学、担保法概论、企业管理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有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够把艺术设计的新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既掌握艺术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艺术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又能掌握与数字音视频、动画、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发挥其艺术创造力,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策划、艺术设计、编创与制作等工作,面向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既具有扎实系统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2. 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欣赏、艺术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

3. 接受各类数字图形图像制作设备操作和制作方面基本训练;

4. 掌握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电脑动画与网络游戏设计的关键技术;

5. 能够具备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及质量评价的综合能力;

6.了解和初步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素描基础、数字色彩艺术、计算机图形学、设计美学、美术设计与创意、摄影与摄像、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处理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与设计、网络游戏、影视艺术导论、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数字媒体后期制作、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等。

四、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层次

标准

学制

招生范围

招生计划

艺术文

艺术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山东

40

20

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本科

四年

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

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

40

20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四年

山东

30

10

注: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省美术类统考,我校不组织校考。 美术学专业在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等10个省份文理科招生计划总数为20人。学费按山东省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五、录取原则

艺术成绩合格之后按高考文化成绩投档,学校按考生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出现专业成绩同分考生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者),录取时实行志愿清原则。

六、其他

1.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合法的普通高考招生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办公楼。招生咨询电话:0531-88596191;传真:0531-81793555。

2.艺术类招生考试的相关信息均由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通过学校招生网站向社会(web5.sdufe.edu.cn:8080/zb/)。

篇6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简笔画.静物素描为主,以水彩.水粉画为辅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教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课程目标

[作者简介]赵红霞(1975-),女,河南南阳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湖北 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30-01

学前教育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渗透到学前教育机构,这些理念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艺术教育改革传统的以教师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能否胜任幼儿艺术教育领域工作,艺术素养与教学水平能否提升与其职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密不可分。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取向不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目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这是无须讨论的,但在培养模式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有两种不同取向的培养模式:一种是培养技能型取向,这种取向培养的学生以能歌善舞见长;一种是培养发展型取向,这种取向培养的学生善于观察、富有爱心,但技巧一般。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大相径庭了。前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主要开设有音乐基础、视唱练耳、声乐、舞蹈、美术、钢琴、手工等技能必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3个学年;后者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设置的艺术类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20%左右,主要开设有钢琴、美术、舞蹈等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1.5~2个学年。

2 艺术类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艺术教学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不是艺术家,对于一些技能“实用、够用就行“,关键是看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培养起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学,因缺少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大都聘用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保留着艺术院校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沿用艺术院校的培养方法和教学风格,对学生更多的是艺术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基本素质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相脱节,很难使学前教育艺术课程形成幼儿教育的职业特色。

3 艺术类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艺术类课程在结构上存在学科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艺术类课程之间孤立、缺乏融合。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各自为战,造成教学实施中教学内容出现重复、遗漏、补漏的现象。二是艺术类课程体系不完整,偏重于技能技巧类课程。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更要具备向幼儿传授知识的能力,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些艺术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更应侧重于将艺术领域的知识融会在其他领域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良好个性的能力。目前,体现这种能力的课程开设得很少甚至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 结合幼儿园教育,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目标。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的我国学校艺术课程的任务是:“取得艺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艺术对社会贡献者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连接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以上两个纲要性文件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即艺术教育不应单纯地追求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应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侧重于丰富幼儿的经验以及对艺术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偏重强调知识技能学习的传统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表达情感,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将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较宽广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把自身所形成的艺术素质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注重课程的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集合体。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关注和改革的热点,《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围绕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综合集成,使不同板块的课程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同一板块间的课程内容螺旋递进。纵向上把课程分为音乐、键盘乐器、舞蹈表演和美术四个板块,横向上按照能力结构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呈螺旋上升的四个层次,整个结构形成纵横沟通的实用、丰富和系统的课程体系。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1 音乐课。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和幼儿音乐等内容。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应删掉音乐专业性的内容,主要教授内容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较熟练的视谱技能,同时整合音乐欣赏,提高对音乐的表现与理解能力。声乐课在技术上降低要求,增加儿童歌曲演唱JL童的发声方法等内容。幼儿音乐作为一门综合课,包括幼儿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合唱与指挥。在课时安排上,1-2学期学习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3-4学期学习声乐;5-6学期学习幼儿音乐。

2 琴法课。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包括钢琴弹奏技术、器乐演奏与欣赏、歌曲伴奏等内容。器乐演奏以幼儿园常用器乐为主,歌曲伴奏以儿童歌曲为主。在课时安排上,1-2学期学习钢琴基础知识,3-4学期学习钢琴弹奏,第3学期侧重钢琴弹奏技术,第4学期侧重幼儿歌曲伴奏编配;5-6学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幼儿园器乐演奏。

3 舞蹈课。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包括舞蹈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内容。在具体做法上采用栾晓梅的观点,把舞蹈课程原有的内容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均以相应的舞蹈知识技能为切入点和主线,同时融合其他相关内容。在课时安排上,1-2学期学习舞蹈知识与技能,以身体基本训练为主线,融合舞蹈基本训练、幼儿形体训练的相关内容;第3学期学习民族民间舞,以民族民间舞为主线,融合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民间舞赏析、幼儿民族舞训练的相关内容;4-5学期学习幼儿舞蹈,以幼儿舞蹈表演为主线,融合幼儿舞蹈创编、儿童戏剧表演、幼儿舞蹈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第6学期学习舞蹈鉴赏,以舞蹈作品赏析为主线,融合舞蹈人文知识、幼儿舞蹈鉴赏和即兴创编的相关内容。

篇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重庆教育学院)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是一所由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246人(其中,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11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5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空间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制图与测绘、建筑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算、形式与构造、商业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商业空间、住宅空间、公共空间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时尚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美术学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素描、色彩、风景、雕塑、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古典油画技法、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像、油画人体、传统水墨技法、中国画材料与技法、专业书法、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中国山水画、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住宅空间装饰设计等。

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中国画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中国艺术思维和原创能力,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平台进行水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水墨风格的影视动画与游戏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艺术制作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水墨画技法、语言、审美思想,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各种数字媒体技术。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线描场景设计、工笔画、写意花鸟画、动态解剖与透视学、人体写生、水墨人物、工笔与卡漫人物、连环画设计、写意山水画、水墨山水场景、水墨构成、水墨插画、FLASH水墨应用、MAYA水墨应用、3DSMAX山水虚拟漫游、水墨短片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网页与界面设计等相关课程。

毕业生能够从事水墨原创设计(动画、游戏、影视制作等)、网络与新媒体、商业与文化类广告制作、宣传部门、艺术教育及其它文化创意产业等岗位工作。

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 [本科 非师范]

本专业是手绘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国粹艺术风格的原创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外艺术特征及审美法则,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及表现手法,熟练掌运用3DMAX和MAYA等技术来完成三维动态图形图像制作及后期剪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形式美学、线造型、水墨构成与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PS、PAINTER)、数字构成、动态解剖与透视学、光影与质感表现、插画设计、原画设计、分镜设计、传统动画表现、手办精雕、数字雕刻、3DMAX动画应用技术、MAYA动画应用技术、睿明后期商业剪辑技术、动漫周边产品设计、UI(中国风)设计与体验、FLASH新媒体应用、项目规划和流程制作等。

毕业生可在影视动画、游戏开发、景观及古建园林等商业公司从事商业动画、游戏概念设计及外包制作、3D打印、会展设计、古建修复及商业建筑虚拟漫游的开发与制作等工作。

三、2015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除重庆、四川考生分别认可重庆市和四川省的美术联招专业成绩外,其余省份认可我校单独设点独立招生专业考试成绩。

3.重庆市考生在文化、专业考试成绩均达到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其它省份考生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的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名,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5年独立招生考点设置及招生计划

篇10

关键词:流行文化;新媒体艺术;微电影。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65-2

流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在维基百科中把流行文化定义为:“一个时期的流行风气与社会环境,是流行文化的表现。一个时期内社会环境崇尚的流行,特点是年轻、个性、多变和公众认同和仿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流行文化的普遍性

流行文化不仅全面地显示了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也暗示着未来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向。现在,这个以视觉文化发展为重心的趋势包括了海报、广告、影像、计算机等等,这些内容都与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

高宣扬在他的《流行文化社会学》书中提到:流行文化成为当代人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极度普遍性,以至于可以说它真正地在整个社会中无孔不入。

(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相关论述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美术课程应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美术的学习是在文化情景中完成的。身处于当今社会,流行文化以直接的方式包围着学生的生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流行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开发目的

1.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对流行文化的体验实质上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通过实地考察、作品鉴赏以及制作过程,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创作过程中,结合开放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能力

当今是数字化的时代,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微电影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多媒体应用技术的能力,紧跟时代变迁的脚步。

3.增强小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开发的整个课程中、均采用了小组协作的模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协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开发内容

流行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

微电影是这个网络时代流行的新热潮,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短片的其中一个类型、小型电影。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本课程的中心在于以流行时尚元素为主题的微电影,用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开展《时尚上海微电影》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影像工具拍摄微电影,表现对上海时尚的独特理解。

三、单元教学设计

《时尚上海微电影》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由教师带领学生考察上海各大时尚地标,如上海新天地,K11和田子坊。上海有一种独特的风情,可以让人们在极端现代与传统两种气质中穿梭,大到如外滩、新天地的地标建筑,小到田子坊的窄弄堂,展现了融合在田子坊身上的“东”和“西”,即传统和现代时尚的结合。在考察过程中让学生从多方面艺术的角度出发,从中挖掘探索该地标的艺术特点与内涵,并用摄影摄像等方法记录下来,利用手绘的方法,设计绘制学生自己拍摄电影的宣传海报,课程最后以电影首映的会模式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当电影制片人的特殊体验。

(二)教学资源:照相机、摄影机、马克笔、卡纸、蜡笔、水彩颜料、铅画纸、剪刀、铅笔、直尺等。

年级: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

课时:5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考察地标基本信息与文化历史背景,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简单的摄影摄像技巧,了解微电影的基本概念与摄像的基本技巧,利用电子设备能拍摄出简单的影片。

2.学会运用基本的综合材料和基础工具创作海报,初步懂得海报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第二课时,教师首先通过拍摄技巧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同时搭配软件的应用来讲解和实拍如何制作微电影。教师带领学生考察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k11和田子坊,仔细观察其地标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表现,用影像艺术来创造微电影。

第三课第四课时,教师在课时展示播放回顾同学们考察时所拍摄的影片,并从中进行初步指点以便学生的修改。在上两节课的微电影拍摄基础上,进行绘制宣传海报。教师首先通过鉴赏考察中商场里的优秀海报案例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讲授海报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最后引导学生绘制宣传海报。

第五节课时开展微电影首映的会,将学生的微电影作品进行播放与海报的招贴展示,邀请学生家长来参观并一起参与评价,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微电影,教师进行评价。

四、总结

本研究统合了新媒体和现代设计的领域,对“流行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研究了关于上海的传统建筑与现代时尚结合、高楼大厦里老上海的新时尚的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绘画、设计、影像等方面的知识,从学习中发现美感,培养构建良好的视觉经验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维基百科[E]http:///wiki/%E6%B5%81%E8%A1%8C%E6%96%87%E5%8C%96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4]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