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范文

时间:2023-03-27 20:1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绘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绘画

篇1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其实是一种游戏,因为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然而我还应看到绘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不仅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情感律动,从这个意义讲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还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理想化的现实,幼儿并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认识幼儿绘画时应更多的注重前者。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放弃后者。因为绘画技能的学习室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现状,从理解能力和操纵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水平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其次,应培养幼儿兴趣,让幼儿把绘画活动看着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幼儿老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许多老师教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代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顶多是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我在教大班幼儿画美丽的春天的时候,我先带小朋友到苗圃去进行观察,春天有什么?是什么样的?然后回到教室后让幼儿画春天,刚开始的我给小朋友画了一张范例画,然后请小朋友们画,结果我发现许多小朋友跟我画的一样。我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他们也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说:“我要画的跟林老师的一模一样。”在他们眼里,觉得只要跟老师画的一样,这就是最好的了。我马上意识到这并不是我预想要的结果。我希望他们能够自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绘画。我于是对孩子们说:“林老师希望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画上去,可以跟老师画得不一样,我要看哪个小朋友画的春天比我画的还要漂亮。”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和喜好去进行创造,这样大多数的幼儿达到预想效果,这一变化使我感受到幼儿应把绘画看成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

过去,我们常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要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老师说:“我画错了!”“我不会画!”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批评或责备了幼儿,那么其手脚越来越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了。现在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边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例如,有一次教小朋友们画小乌龟,她先画了一个圆,又在圆的周围画了几个小圆,画成了这样,显然不像乌龟了。当时我并没有指出这个错误,在她画完时,我对她说:“你画的向日葵对不对?”她点点头,又在那个“向日葵”的边上兴致勃勃的画小乌龟了,这次她吸取经验,画得比上次好多了。

还有,我们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绘画中的创作,这并不意味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绘画技能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是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我们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意见的指导。

最后,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篇2

我们熟悉的语言是由词汇构成。通过写于说,告诉别人我们思想和感觉。然而,我们还有为其它的服务语言,象数学、音乐和美术。美术的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造出形象的“句子”。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我们懂得从许多词汇中选出我们想说的那些词汇。对待视觉语言。也应如此。

我们看到某种东西,就会想到我们要怎样评论它。换而言之,就是我们必须选出使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地方。

比如,一个树错综复杂可能会使你手足无措。你可能会这样说,“我几乎不能画下它。”当然,要画下每一个细节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画好这棵树,很重要的一步是要观察和分析你看到的东西。

首先你注意得最多的可能是坚实的粗树干,它上面的枝条一次又一次地分叉,直至顶端变为细枝的线条。在冬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些线条和它们方向的改变,线条构成了一棵树的形状。即算没有叶子时,我们也能分辨出栗树、白杨树和橡树。到夏天,这些线条支撑着重重叠叠的叶子形成新的图案,成为了一个不断改变颜色的万花筒。

这是我们和树保持一定距离时,欣赏到的视觉特征。你也可以走进树去,去触摸树皮粗糙的纹理,更细致地观察线条与形状组合而成的小世界,赋予树以独特的个性。

二、幼儿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1、涂鸦阶段(2岁至4岁)的意义。每个人都知道,当母亲把婴儿置摇篮或手臂中摇晃时,婴儿明显地受了影响,幼儿从这种被动的运动经验中,对摇晃的动作产生了一种绝对的安定感。因此,当婴儿躺着时,会不由自主地晃动着手脚,同事心理学家观察到,婴儿从这种活动中得到相当的满足;在某一时期,通常在2岁时。给幼儿一支蜡笔,幼儿会开始在纸上随意涂鸦,这种动作刚开始时不经控制的,而其结果便显示涂鸦的动作时未经控制的。因此涂鸦的第一阶段是随意涂鸦,其线条之粗狂或者雅致均取决于儿童的性格,从这种涂鸦所得到的结论是:在此心智阶段中,幼儿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因此我们就把随意涂鸦看成是一种表示,因此可以把随意涂鸦看成是一种表示,说明这孩子还不能从事需要肌肉协调的工作,如吃饭、穿衣、扫地等,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会好好吃饭,其实只要稍微了解儿童的涂鸦就知道为什么了,若在儿童尚未达到能控制其肌肉的涂鸦阶段之前,教授需要适当动作协调的活动,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有还出。这种巨额东就是跟教牙牙学语的儿童正确地发音或者甚至使用文字去造句一样,在语言发展领域中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创作活动的领域中却完全被忽略了,不仅有些家长没有发现涂鸦和肌肉不能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老师还经常鼓励涂鸦的儿童去画一些“真实”的东西,来满足他么的成就感,这种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严重地伤害了他们未来的心智成长,因此我认为,每个小孩在涂鸦阶段,应尽量避免大人过多的干扰。

2、幼儿涂鸦的一般发展

(1)没有区别的涂鸦;(2)纵横线的,或者有控制的涂鸦;(3)圆圈的涂鸦;(4)命名的涂鸦

3、样式化前阶段(4-6岁)的意思

儿童涂鸦阶段地了解儿童的意图和直行间存在着鸿沟;儿童想叙述一些东西,但他得表现却不能显出他的意图。正如我们所见的,让儿童习惯于新的思考方式十分重要的;因此,与所欲表现的事物建立起最轻微的关系,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所以在开头时,与实体所建立的关系远比表现的品质还来得重要;“头”的源泉动作和“手臂”或“腿”的纵横线的动作产生关系,足以类似活生生的“人”。儿童发现他能够叙述他们的表现会十分的兴奋,而足以使他的心灵和感情充满了深邃的满足感;然而,有趣的是,许多是咧中,头的圆形和手腿的纵横线是最早的写实尝试,因此,当儿童在表现中建立起对外在的世界的关系是,便觉得需要去充实这新获得的发现。观察儿童如何的从前阶段的涂鸦中把两根线条加以抽象画,是十分有趣的圆圈的涂鸦成为头的表示,而纵横线的涂鸦象征四肢,这边是威慑呢么我们必须了解消逝中的涂鸦和开始表现纸渴望的意义,涂鸦使得身体上的动作与表现在画纸上的因果关系逐渐地消失。一个不同的绘画方式开始了――也就是有意义的创造形体;在这种新的发现的关系中,儿童经常追寻新的观念,而他将会很快地建立起他个人的表现方式,当他在达到这阶段之前,也就是在样式化前阶段里,这种追寻有很明显的特征,即不断改变形体的符号;儿童今天表现一个人的方式会与他明天的表现方式不同,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起固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能在这阶段中见到变化很大的符号来表现一种或同样的物体。因此,利用评量的方法,老师应该很容易决定这种幼儿是否仍处在样式化前阶段,或已经超越它。

三、绘画创作

指导小朋友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及方法,虽然在知识,机能的质与里昂的水准上比专业画家低,但过程相似,说明儿童与成人在认识发展、美术创作过程方面有相似性。

(一)可以将以上启发式过程教学归纳为四种教学形态:

第一、假设实验;建立假设,根绝假设设计实验操作过程。第二、解决问题:有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内容,并设法思考去解决的方法,培养内在能力。探讨:依据教学目标决定探讨过程,其过程没有一定的形式。第三、发现:进行一学生自动参与发现为主要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所发现已达到目标。

(二)示范与直观

美术最为视觉艺术,直观性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如同生物的主动脉,为学生惊醒视觉活动输送营养,促进学生内部机能成长和发展。在不同的教育指导下,对教学法中的直观性有不同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1、以教师为中心的直观教学法:传统教学中直观性教学主要体现为教师做饭花和进行课堂技法示范,目的是:

(1)树立教师威信。(2)树立学习样板。(3)传授个人经验。(4)教学效果明显

此外,传统美术教学中也使用直观实物焦距,起作用是作为教师讲解知识技能的辅助手段用来帮助教师说明问题。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观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把观察作为发展学生认识的起点,使他们进入美术装作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目的的和方法是:

(1)通过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特性、获得事物的有关知识,丰富表现内容。(2)通过观察获得感受,形成表象,再进行直观表现。(3)通过观察开扩眼界,提高什么意识。(4)通过观摩作品启发创作意识。(5)通过直观示范,介绍工具材料特性和技法特点,提示表现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美术教育认为美术教学是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一方面体现为小朋友积极参与的主体认识活动;另一方面有体现师生相互作用实践性质,是一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方面功能和谐统一的活动过程。小朋友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能够的到知识、能力、情感诸方面的充分发展。儿童随着成长辨别周围化境组成本质的能力也在发展。通过美术教学不仅使幼儿自身存在的潜能得到开发,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代美术教学学的基本取向:

(1)、发展知觉分辨力。儿童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感官,通过感觉、对比、鉴别事物本质的过程发展对物质的感知能力。

篇3

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欣赏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转贴于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物品,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篇4

关键词: 大班幼儿 绘画活动 指导

绘画是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认知世界与内心情感的主要形式之一。大班美术时期的美术活动不同于小中班时期的任其发挥,旨在培养兴趣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同于少年时期着重提高表现力和技能。通过向幼儿展示恰到好处的范画进行模仿,运用学过的一些粗浅的技法进行适当想象创造。它正处于二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一阶段时一味推崇以稚拙为美的话,则会使他们长期摆脱不了低幼化的现象,但如果过度对幼儿提出较高要求,则会使幼儿产生挫败心理,失去兴趣。为了很好地把握这个度,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提供恰到好处的范画

在每次的活动前,我都会提供范画,所谓范画,即可以作为参考示范,而不是照抄的画,但提供怎样的范画直接影响美术活动效果。

(一)提供合理构图配色的范画。

通过这一年多美术活动中的范画,我一步步得到提高,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构图色彩搭配等,反复画一张画,直到画好,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新鲜的水果》,如果这个苹果放在这和这个菠萝一起遮挡会更好,颜色又漂亮。大班的画很多都要进行遮挡练习,通过大班一年的活动,他们便会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法,使画面更加灵活生动。

(二)提供多幅范画。

很多时候因为只提供了一副范画就需要费更多口舌,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交代不清。如一次大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中,好心的长颈鹿的长长的脖子帮助了许多小动物,一会变成桥帮助动物们过河,一会变成滑滑梯,一会变成大吊车把动物朋友送上树上吃苹果,最后变成了旅游车,载着他们回家了。这个故事是温馨且多变的,但如果只提供其中一个场景,那么其他几个场景孩子们仅凭我的口述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通过四张不同构图和内容的范画,幼儿既能完整了解故事,又能根据各自水平选择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范画,这样一个故事有多种角度和配色,孩子作画的兴趣会更浓厚。

(三)提供灵活可动的画中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幼儿自主创造画中主角的各种姿态,特别是人物,孩子们在以前经常只会画各种站得笔直的人物,为了更好地抓住主角的动态,我时常会借助扣子制作灵活可动的主角。如在《蜡笔王国旅行记》中,需要孩子们构造一些造型各异的蜡笔小人,于是我就请孩子们自己动手拨弄造型再摆一下这个造型,通过这样的动手观察与模仿,再进行创作,孩子们便能很快学会这个动态造型,下次也能套用到人物造型上。

二、良好的即兴示范

(一)教师的即兴示范。

幼儿画画前离不开教师提问,在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中,可以生成各种各样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灵活机智的随机应变能力,恰到好处地进行示范。有些示范是可供参考的,有些示范是增强直觉体验的,有些示范只是增添气氛。

如在《美丽的孔雀》这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孔雀身体由各种形状组成并和我一起用手比划,接着通过观察范画中美丽的孔雀穿上了各种不同图案、线条、颜色的漂亮衣服,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给孔雀穿上什么图案的衣服,一个幼儿说我想给它穿上有爱心图案的衣服,我就给添画上去。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示范,孩子明白今天的活动主要是以自己的想法给孔雀穿上自己设计的漂亮衣服。在示范中,我还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案都是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且在这时候就进行涂色的强调,让这件衣服更漂亮。

(二)幼儿的即兴示范。

在示范的时候,通常第一遍是我画,第二遍幼儿说我来画,第三遍请说出自己想法的幼儿试试画一画,一般我会请平时较有想法的且画画水平中档的孩子试试。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是能够通过中层水平纵观全班幼儿的水平,二来如果这个孩子想法不错且示范得还好,只要稍加描绘便能够让大部分孩子理解,但如果示范得不是太好,便再请一个幼儿示范,再次进行巩固。通过这种我的示范加上孩子们的示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指导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极为重要,可以说即使有很好的范画没有因材施教的指导也是无用的。在指导幼儿作画时,教师应为不同状态及绘画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指导策略。

(一)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消极的幼儿大胆作画,激发其绘画的兴趣。

很多孩子在我说完要求之后立即开始动笔,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而有的孩子拿到纸就开始发呆不想画或不会画,或画了一点点便不知如何继续。

就像有一次在《我们爱鸽子》活动中,琨琨一开始画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他时常说的话,他还会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当我解决了一个困难之后,又来了一个困难。”他说话很风趣也很诚实,我就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鸽子第一个头要画在哪?要画五个,我就不知道画在哪了?”“你说的第一个是鸽子妈妈吧,你看鸽子妈妈在孩子们的最哪里?”“在最中间。”“对了,孩子们都很爱鸽子妈妈,都要围绕着她,为了表现这只是妈妈,所以这一个鸽子稍微要画得怎样一些?”“大一些。”“哦,那你先用手在纸上大概画一画妈妈需要多大位置。”等他“画”好了之后,我就说“恩,我看到了,这个鸽子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比较大,而且在中间,等着孩子们来围着她。那你快把妈妈画出来,爱她的孩子们就可以飞过来了。”说完他就“哦”的开始画了,绕了一圈回来,他已经把鸽子妈妈和鸽子宝宝都画上了。

班上还会有这样的孩子,画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老师我要换张纸。”我去一看,其实画得还可以,也许是那一点点的记号笔墨迹,让他想换张纸,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就说:“你的鸽子很美丽啊,你想换纸的原因是在这吗?”他点点头。“你只是不小心涂出来了一点点,你看你的鸽子宝宝和妈妈很相爱啊,才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墨迹影响感情呢,你接下来画小心一点就可以了,你可以待会涂背景的时候,把它盖掉,继续画吧。”我这么一说,他就坚定地继续画下去了。

(二)启发思维局限的幼儿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深化主题。

幼儿作画时常出现思维定势,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帮助其深化主题。

例如在画《大象》的时候,妍妍画了一只小象和几棵小树,我就问这么大的森林里只有小树和小象,多孤单啊,如果有一只大象妈妈来照顾她就更好了,来的话这些小树应该不够吃了。这样一说了之后,她立即在旁边画了一个大象,还添画了一些大树,最后我看她还画了一条小溪。

我时常在他们画的时候观察所有人的画,如果发现大致有一些雷同的问题,我便会提醒她们。例如在画《背太阳》的时候,有的幼儿就跟着我用大树和房子背太阳,有的幼儿用汽车、铅笔等,这些都是孩子们之前说到的,其实是希望孩子们自己想象创造的。后来我发现一个孩子用了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也许是她去过海边看到过,有了这个经验,我就说:“有的孩子用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想法很独特,还有什么可以背起来呢?”不一会,我就看到有孩子用山、船等将太阳背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提示,孩子们有更多的参考和想象空间。

(三)建立时间观念,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画。

很多时候,往往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请孩子们收起来,要进行下一个活动,而有很多孩子还没画完迟迟不肯收。这当中存在一开始构图慢还有画画的时候讲话的情况。所以我在每次画画前都会让幼儿一起看时钟,如时针指2,待会指到7的时候一定要结束收起来,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达到,慢慢地孩子们的速度就提上来了,当然也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的,因为他们也不想把中午散步的时间用来画画,在画的时候他们便认真专注,珍惜时间。

四、多形式评价幼儿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让幼儿观察全班幼儿的绘画成果,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对自己的画产生信心,并发现学习其他幼儿好的地方。评价时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进行互评。

(一)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时,教师应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指责,让幼儿在我们亲切的言语中逐渐自信。

例如在《蜘蛛织网》活动中,珩珩一直是班级里画画最好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例外地把这个蜘蛛网织得很好,我对其进行了夸奖,并称赞其他孩子中也有些织得很好的。看到禾禾的画,大家都有些“嘲笑”的意味,可是在我看来,这个一直生病缺席的禾禾这次却画得很好了,我就对大家说:“你们看,他这个蜘蛛网虽然乱了点,但非常大,而且最后坚持织完了,就像故事里的小蜘蛛一样,第一次它也织得不好,通过妈妈的鼓励,第三次才成功呢,禾禾才第一次织呢,多织几次便会好多了,对吧?”我看见禾禾赞同地在点头,下面的孩子也说:“对呀对呀。”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价活动,孩子们既知道了这次绘画的重点,又对全班和自己的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找到自信。

(二)幼儿的评价

幼儿的评价不同于老师的眼光,且有多种形式。他们的画被挂在墙上展示,所以天天来回走都能看到,孩子们很希望自己的画能被肯定。所以有时,我会给每个幼儿发两颗五角星,然后请他们贴在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下面,通过这样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促使幼儿主动观察,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五、回家再次进行创作

孩子们在每次绘画活动之后,我都会将成果发到班级博客上和爸妈分享,且会标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应了家长的要求,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到底怎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且在家能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所以每次活动之后,我都留给孩子一个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画,你会进行怎么样的改编再次创作呢?就像《好心的长颈鹿》,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画了一种场景,完全可以回家的时候再尝试画画其他场景。而家长朋友们也时常在网上和我交流今天在家里画得怎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类的,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家长不仅真实了解到幼儿园学习的内容,而且在家培养幼儿的兴趣,一举两得。

总之,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在孩子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再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让他们在绘画的这块空地上,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美术活动能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篇5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学;“说画”

引言

幼儿“说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但幼儿“说画”教育存在很多不足,抑制其绘画兴趣,认为这是对幼儿注意力的干扰,忽略其思维语言的形成。对此,教师需找到正确的说教方法,给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

1幼儿绘画教育中“说画”运用的必要性

1.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说画”是用语言解释艺术作品,阐述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表达幼儿自己的内心。即“说画”会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图画上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展开联想与想象。即其会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或家长倾听幼儿情感的表达,给其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得到理解与关注,拉近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会让幼儿的情感表达呈现出物态化的特点,让情感从具体的物质上体现出来,转化成具体的形象[1]。1.2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维具有跳跃性,他们的作品表达中很少体现出功利,并加入他们的主观思想与情感,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变成一个特定的对象,用“说画”的方式展示作品具有的创造力。即幼儿会把艺术作为一种表达的语言,当他们很难准确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利用肢体、图画等表达,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自我创造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幼儿“说画”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知的形象变成一个新形象,有新的表达,而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会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借助工具与技巧表达,培养创新性思维。

2幼儿绘画教育中“说画”运用的现状与完善

2.1现状:幼儿“说画”分为三部分,即开始、基本、结束,这三部分的运用各有不足。2.1.1开始:绘画教育内容包括规范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让其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激发出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即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创作,观察作品并感受,回忆生活中的经验,且作品没有特定的形式,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课上注意力不易集中,很难激发出学习兴趣,思维不活跃。2.1.2基本:幼儿与学生、成人又很大的距离,尚未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望,尊重幼儿,让其把自己的所想所画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受到绘画的快乐。但基本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会给幼儿过多的干预,有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给幼儿施加压力,幼儿的主体审美意识并未体现出来[2]。2.1.3结束:“说画”活动的结束,是由幼儿的学习情况决定,教师的工作内容是观察幼儿活动的进行、收集幼儿的作品,在班级内赏析等。其中,赏析一个人表达对某个作品的看法,也就是教师会与幼儿沟通,让其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但很多幼儿教师赏析幼儿作品的同时,只表达自己的看法,限制幼儿语言与思维的表达,只看到作品中不好的内容,忽略了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2.2完善2.2.1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对于幼儿的“说画”运用,教师需全面客观的给出评价,明确评价的倾向,同时注意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善于倾听,发现其使用的词汇,找到语言表达与作品之间的关联。这虽然是两个事物,但阐述的主题是统一的,并且,如果一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词汇表达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以鼓励,创造一个幼儿表达的环境。比如,幼儿教师会以《锄禾日当午》为题,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说画”阐述,有的幼儿可清晰表达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会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此时,教师会引导幼儿,发现其口语表达中优势[3]。2.2.2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丰富幼儿情感意向的储备,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入主观意识,从作品中体现出个人的喜、怒、哀、乐。比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所以会在作品中使用很多带有红色元素的内容,加入了“喜欢”这一情感。即教师要善于倾听,找到最佳的倾听方式,满足幼儿情感表达提出的要求,及时引导与疏通,让两者处于平等的的位置上,成为幼儿的朋友,给幼儿理解与尊重。同时,与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其有多个情感意向[4]。2.2.3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观念是让教师看到幼儿作品包含的情感,而不是只停留于表象。比如,幼儿会以《雪花》为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作品,有的幼儿会联想到春天,在画布上涂上各种颜色,使画面看起来并不整齐,过于杂乱,有的教师会直接指出问题,有得则会从幼儿角度分析。这是两种教育观念,即幼儿教育需要从前者转变为后者,把幼儿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树立新的价值观念。2.2.4使用技巧给幼儿“说画”以支持:幼儿“说画”是一项集体活动,即由教师主导制定计划,按照计划内容逐一进行。即活动开始前,需了解幼儿的心理认知,与其他教师沟通,接受专家的指导,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确定会话主题。而活动开始时,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提供“说画”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尽量把声音控制在两个人可以听到的分贝,不会影响其他幼儿。活动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活动经验,作好记录,与幼儿家长沟通,以找到最佳的幼儿活动方案。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绘画教学中“说画”的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产生参与绘画教学的动机。但其必须解决“说画”运用的不足,客观分析,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并转变教师观念,使用技巧给幼儿“说画”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黄桃.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孟庆敏.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6

【摘 要】《指南》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把幼儿这种表达的方式激发出来,即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幼儿创作,共同评价,使之感受美、表现美,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创设;引导;创作;评价

我从事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年,曾经一段时间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我觉得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琢磨着,怎样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于是,我翻阅了《纲要》关于艺术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我探索出一条新的绘画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幼儿创作――共同评价。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单纯的绘画教学为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我称之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为中心的绘画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幼儿实际和客观条件,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唤起幼儿的艺术想象力,调动其无意识心理活动,以挖掘内在的创造潜力。最常见的情境有以下几种:

1.自然情境

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的大自然环境,带幼儿到其中去感知、体验,使幼儿受到感染,得到启发,获得认识。例如我在带中班孩子画有关春天的主体活动之一《风筝时》,我是这样做的,活动前请家长配合将孩子们喜欢的风筝带到班上布置成风筝超市,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风筝不同的种类特征,不同的颜色……“你喜欢哪个风筝?”“它长成什么样子?”“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地方?”……游戏上带孩子们到室外放风筝,尝试的过程中体验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有了赏风筝、放风筝的亲身体验,在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很自然地画出了小草、小花、白云、小鸟、太阳,放风筝的小朋友……全部三十几个小朋友竟然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

2.布置场景

利用本园本班的场地和教学玩具布置情境。如用积塑拼搭成高空观览车、小火车、转盘椅等,布置在活动室的一角,引起幼儿联想去游乐园玩的情景。

3.语言情境

教师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故事,描绘事物,把幼儿带进“情境”,产生绘画语言如“一次我带孩子画《做早操》,事先没有告诉他们画什么,也没有出示范画,而是利用故事进行导入”今天,小兔很早就起床了,它来到草地做早操锻炼身体,忽然听到谁在叫它,会是谁呢?有点孩子说是小鸭、有的说是大狗熊……等到孩子们说 出一连串的动物名称后,我总结似的说“哦!这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那就一起做早操吧!”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灵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们听到的故事,想象中的动物朋友画到纸上。

4.多媒体运用

把大千世界浓缩于小小电脑中,集中展示生活美、艺术美,让幼儿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如《爸爸、妈妈和我》,将父母为孩子祝贺生日的场面生动地展现在幼儿眼前,蛋糕、蜡烛、生日歌……不仅使幼儿联想到父母为自己祝贺生日的场面,还能诱发孩子联想到一起跟父母去商店买玩具、游园等等情境,为幼儿园创作打下基础,此外还有通过音乐、录像创设情境。

二、引导观察

在美好的环境、愉悦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听、摸,再这一环节,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

1.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

过去组织观察往往教师给什么,幼儿看什么,教师指哪里,幼儿看哪里。这种消极、被动的观察不利于创造潜力的发掘。我在让幼儿明确观察的基础上,允许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观察方法。例如:现在春天到了,我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我问:“今天看春天的花,你们喜欢吗?”幼儿回答:“喜欢。”我又问:“你们准备怎么看花?”幼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先远看,再近看。”也有的说:“我先看花朵,再看花叶。”“我要站着往下看。”“我要蹲着往上看。”“我要看花朵像什么。”“我要数花有多少瓣。”幼儿主动观察积极调动起来了,也就能从多种角度来创作,反映春天的花。

2.变单维观察为多维观察

过去,老师总是习惯把幼儿的观察限制在某一侧面,某一层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创造力,我改革单维观察为多维观察,引导幼儿去把握事物的具体形象,本质特征及相互联系。以观察花为例:我即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花,又组织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花,即要求幼儿回家仔细观察花,又让幼儿把自己种的花带到幼儿园,举办“花卉展”,相互观察。这样幼儿对各地花卉的布局,花的种类、形态、功能、特征,主要常见花的开花时节爱花护花等常识,就逐渐形成了较全面系统的整体认识。

三、幼儿创作

教师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不是创作是临摹,教师画一笔孩子学一笔,不是创作是模仿。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作图像表现出来才是正真的幼儿绘画作品。例如:画《笼中小鸟》这幅画,有的孩子把笼子的线条间隔画的很宽,比小鸟还宽,因为孩子怕鸟笼的线条影响小鸟的形象,有的幼儿把笼子间隔很密,比实际鸟笼密的多,因为孩子怕小鸟飞出去,其实,这两种画法都是幼儿园自己的绘画语言在表现自己的主题,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绘画创作,而不是根据教师画的一板一眼正规创作。

教师在幼儿创作阶段,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强迫幼儿怎么画,扼杀幼儿的主动性。《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适当的指导。例如前面提到的两幅“《笼中小鸟》作品时,我指导时,一是充分肯定孩子的表F手法。二是请幼儿看一看,找出鸟笼线条太密影响小鸟的形象,线条太宽小鸟会飞出去的不足。三是引导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既保持小鸟的形象,又不会让小鸟飞出去。幼儿提出用玻璃窗,用透明塑料、用细铁丝网……等多种方案来,我再和幼儿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

四、共同评价

幼儿作品完成后,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以促其改进和提高,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三项:绘画教学过程的形式行评价,教学结果,即幼儿作品的终结性评价,教学中双边活动,主要是幼儿创造精神的评价。这三项中主要是幼儿作品的评价,《指南》中指出,了解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创作意图。评价时决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而是以幼儿创造性的有或无,发挥的好或差为尺度,使学与创,图与物、意与形统一起来。在师生共同评价活动中要注意两点:

(1)研究幼儿绘画语言。幼儿绘画语言和成人完全不同,万万不可用成人的绘画语言、思想观点去理解,绘画语言不同,评价标准就各异。

篇7

一、优选内容――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幼儿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漫人物,喜欢卡通片中可爱的人物,喜欢讲故事、听故事。针对这样的特点,我把教学的内容创设成故事化的情境。

例如,在快乐地吹泡泡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在阳光下,快乐的泡泡家庭出来做游戏了。看,泡泡爸爸和妈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泡泡哥哥在追赶着小兔子,泡泡姐姐在扭啊扭屁股,泡泡弟弟们在比赛翻跟斗……他们一家好开心啊!伴随着故事情节,孩子们展开了创作的想象力,一幅幅作品很快地完成了。

幼儿都很喜欢玩泥巴、撕纸等活动,很多大人习惯于去制止。其实,在这些活动中,有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特别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点,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撕、捏、贴等活动中,获得动手的机会,增加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例如,我让孩子们做“串儿红”,使用一根小木棒,利用橡皮泥、碎纸片等做成花朵。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将橡皮泥黏在棒棒上,再把纸撕成各种形状,黏到橡皮泥上,做出了很好看、很有创意的花朵。

二、有效指导――优化幼儿的绘画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设计的。但是学生不是完全地自由活动,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可以分为面向儿童全体的集中指导和针对个别儿童的个体指导。集中指导,能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实现教学的任务。个别指导,能根据幼儿的绘画情况、绘画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上《画蝴蝶》一课时,教学的知识目标是要让儿童学会利用基本的点、线、面的图形和对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理解的蝴蝶形状。我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蝴蝶吗?”“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好看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蝴蝶。”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回忆蝴蝶的形状,为绘画创作做准备。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基本图形:圆点、直线、曲线、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作画,画出蝴蝶,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背景。在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我走到他们中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指导。最后,很多孩子都交出了富有特点的画作。

在这样的绘画指导中,如果在幼儿作画前就做了很详细的演示,幼儿在机械的模仿中,会不愿意去思考和创造,实现不了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降低教学的效果。在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不仅能让他们提高绘画的技巧,而且能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好作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绘画的兴趣。

三、赏识评价――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

幼儿有着他们自己特点的思维模式、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眼睛去看问题、去评价,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教师在对幼儿绘画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多元化,不能以己度人。

多元化评价首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如有必要还可以请家长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目的既是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使孩子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提高绘画技巧。

同时,评价的标准还要体现多元化,教师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画作都是自己内心情感和认识的表达和反映,教师固定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会打击儿童的创造热情,而且容易制约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画多彩风筝》这节课,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我先让他们汇报自己的作品。他们把画向大家展示,然后进行介绍,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表达,获得了其他人的肯定,体验到了更多的成功快乐。

篇8

[关键词]幼儿 绘画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205-01

目前,幼儿绘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1)以简笔画、临摹画代替儿童画的教,而忽略了幼儿自身体。成人指导过多,使幼儿机械地接受简笔画,妨碍幼儿思维的主动发展,其创造性和个性难以充分发挥。(2)让幼儿自由任意地涂画,使幼儿不能很好地吸取人类已有的经验,因而表现能力迟迟得不到发展。这些教育方法容易使幼儿绘画形象概念化,画面单调生硬,使儿童画的发展陷入一个狭窄、闭塞的空间。

针对以上现象,合理而科学的幼儿绘画活动教法的探索与研究就势在必行。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摸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谈点初浅看法。

1.首先要明确儿童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幼儿创造力是教学目的

在幼儿用幼稚的线条,五彩的颜色拼接似像的图画,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企鹅、这是松树、这是大海……”大人们才明白。这就是幼儿绘画中的气韵,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幼儿画中生动的“气韵”。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中便可以显示出来。

2.运用鼓励的原则,启发和诱导幼儿大胆绘画,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幼儿绘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教材,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本身情绪影响,我们就要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动机,更要善用肢体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幽默的口气、游戏的技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勇敢地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引发幼儿的内在冲动,并表达出幼儿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增强自信心、独立性。

3.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丰富表象的储存。通过借鉴和欣赏,提高幼儿多方位、多层次的艺术修养

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激励是幼儿绘画主要外界条件,心灵的大门。因此,所画东西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而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直接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造条件,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大自然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童话、神话、听音乐、看展览、看录像、自制面具、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中。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存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

借鉴和欣赏是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对不同画种、不同技法的作品进行临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是机械地重复别人的东西,而是幼儿自己特点的充分表现,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才是最重要的。

4.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技能,特别是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绘画基本技能的结构,是一个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与眼、手操作的协调系统,它包括幼儿手的动作,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掌握与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等的认识,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智力的门户、表现的前提,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其次指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如观察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再次指导幼儿有步骤地观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教给幼儿观察的顺序;最后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使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并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幼儿有其独特的造型能力,教师可多教如何构图和调色方法,以提高其创作能力。

5.改变给幼儿一纸一笔的做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在的绘画活动往往只给幼儿一纸一笔,无法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教给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方法,如竹签、棉团、色纸等,运用喷、洒、印、拓、吹等多种技能,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肯定幼儿独特的潜能,鼓励多方式的绘画创新方法,让幼儿带着喜好的情绪,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使幼儿学习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采取游戏的形式,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篇9

一、提供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使幼儿感到好奇和亲切,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用美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幼儿画泡泡时,我请他们一起吹泡泡,并一起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泡泡还会飞到哪里呢?”“家里、窗户上”“飞到天上了。”他们饶有兴趣地在自己的纸上画满了泡泡,还涂上了各种漂亮的颜色,在想像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教幼儿画蜗牛时,我特意从朋友那里拿来两只蜗牛让孩子观察。孩子们发现蜗牛有两个长触角,还有两个短的触角,背上的壳是一圈一圈的。于是引起了一场观察热,他们对周围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而绘画中的动物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热衷于用自己的画笔去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没有被迫的模仿,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水到渠成。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内容。

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事物,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例如我们中班的孩子在画人物时,我让他们从妈妈开始画,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妈妈给孩子留的印象是最深的。孩子们为了把妈妈画得漂亮一些,他们仔细观察了妈妈的样子,为妈妈选择了他们认为最美丽的服饰。通过这样真实的体验,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人物的画法,还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孩子们最爱看的是动画片,而各种动画人物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表现,于是各种动画人物在孩子们的笔下栩栩如生。孩子们也熟练地掌握了人物的画法技巧,虽然水平各异,但没有丝毫的模仿痕迹,作品各不相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展示,使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发散他们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根据幼儿特点启发幼儿自主学习。

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别,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同时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我发现孩子虽然都渴望成功,但在绘画时,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笔画错,就换地方画,要不就是坐着发呆或是赶紧把纸翻过来画,不敢让别人看。对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鼓励和赞赏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想象绘画、创作。

我们班的郭研伶小朋友非常聪明,性格开朗,但在绘画时常常不按要求,总以自己所想去做。她画得花和小鸟都非常好,常常被我挂出去展览。因此在她的每幅画中都有花和小鸟。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小鸟一个人在天上好孤独,谁会去找它玩呢?”启发她画出蜻蜒、蝴蝶等小动物,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游戏化;注重常规;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10-01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的、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蕴藏的丰富情感,急于表达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这就需要老师讲求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引导,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下面我将自己在多年小班绘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1.运用拟人话的语言培养良好的常规

小班孩子是从家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此之前都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要进行一些列的常规培养。小班孩子刚入园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常规习惯较差。例如:每次绘画活动刚开始,老师在交待时大部分的孩子就早已把绘画盒子打开,两手抓满了油画棒急切地等着作画;还有一种现象是:一根线条没有画出,油画棒盒子内早已清空,趴在地上捡油画棒忙的不亦乐乎,要么就是将油画棒上的纸撕得一丁点不剩,丢得满地都是,活动结束后的桌面、地面又是一片狼藉,小朋友的手、脸也要变了样,这种现象在开学初更是见惯不惯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开展好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每一次绘画活动前都对孩子们进行常规谈话。如:怎样珍惜和爱护自己的油画棒,画盒子里有许多油画棒,整整齐齐的排好队,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告诉孩子要学会爱护他们,需要的时候要一支一支地拿出来,用后要轻轻的送"回家",运用拟人话的语言使孩子们记忆犹新,并能较快的学会取放油画棒也能很好的爱护自己的油画棒了,通过不断地强化,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已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2.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将绘画教学游戏化

绘画教学中,运用趣味性语言及游戏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小班的孩子更有效,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好动、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凡是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语言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所学的知识。比如:画小鸡我是这样说:"可爱的小鸡身体圆圆大大的,脑袋圆圆小小的,大圆小圆碰碰碰,碰在一起拉着手,圆圆头上画眼睛,小小嘴巴尖又尖。瞧,它们急着找虫吃,快快画上小腿脚,小小腿像小飞机,画好了小鸡就去捉虫吃" 。孩子们在趣味性语言的引导下,便积极地投入到绘画中去,他们全身能得到放松,心理压力也大大解轻了,我在教他们绘画的时候,总鼓励他们边讲边画,无论是老师在范画,还是幼儿作画都是如此;又如:画"西瓜",我是和孩子们一起画,鼓励幼儿说出:"大西瓜,圆溜溜,穿上绿衣裳,扎着金丝辫,涂上颜色更美丽。每到涂色时,孩子们会积极地和老师互动:涂涂涂,涂呀涂,一笔一笔慢慢涂,不要涂到线外去" 。就这样,孩子们边说边画,很快一个大西瓜就画出来了, 孩子们看着画好的西瓜还在兴奋地交流着:"看,我画的西瓜又大又绿,老师会夸我画的好。""我画的西瓜可甜了,画好了,我要送给好朋友吃。"

3.运用多种形式 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感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而对枯操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虽然幼儿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是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用儿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掌握绘画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另外,我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除了涂涂画画外,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春天到了,我让孩子们自己粘贴柳叶、桃花,在粘贴桃花的过程中,我事先准备好半成品的桃树,然后让幼儿自己剪出桃花的形状后再粘贴在桃树上,孩子们很感兴趣,再如:手指(手掌)印画,纸团印画、撕纸折纸、色彩游戏等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欲望。还可创设美术活动角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绘画兴趣和技能,如:有一次,我在美工区投放了秋天的实物水果、树叶,孩子们看到实物后就用橡皮泥捏出了多种水果造型,有的为秋天的树叶涂上不同的颜色,还将树叶抛向空中说:"我将树叶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啦,秋风来啦,树叶飘下来啦 ,落在地上睡大觉啦。"然后模仿树叶轻轻地落在地上趴下不动。这时引来了许多小朋友想为秋叶涂色,涂色的兴趣更高了。

4.运用多种材料,从视觉角度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又如在印章画"喂小兔吃青草"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长短不同的小棒棒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小兔的周围,一棵棵小青草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喂小兔吃青草,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5.运用游戏的口吻评价幼儿作品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注重游戏化的评价过程,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评价,不追求完美,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们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画"; "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鸭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孩子能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解释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没什么,只要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应注意发现画面上的每种色彩、每个圈点、每一条线所表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用欣赏的眼光坚持赞儿的作品,并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共同分享,引导其去观察、欣赏和交流。如:评价孩子们画的"美丽的花"作品时,我就对幼儿说:"谁画的花这么漂亮!一定会引来许多的蝴蝶朋友,这时有的孩子也特别认真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我画的花最漂亮!会有许多蝴蝶来找它们做朋友,你的呢?明天我要画更多漂亮的花。"评价时,我还一边观察一边专注的倾听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而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因此,每一次的作品讲评,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极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月亮《怎样培养小班绘画兴趣》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