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教学;审美素养;意义;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93-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只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的,而既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其中,审美能力就是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作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却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美术教育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作为一种艺术教学,美术教学在中职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美术教学可谓功不可没。首先,美术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激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理解艺术作品,品味大自然、生活的美,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其次,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在优美的线条、独特的构图和巧妙的配色上,更体现在作品背后的内涵上,美术课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对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最后,美术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

二、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予以重视与肯定

美术是一种艺术,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术教学不再只是一种艺术的教学,它在满足了让学生懂艺术、欣赏美的教学要求的同时,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优质的美术教学对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应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予以重视与肯定,对美术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多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充分教师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仍然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对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教师在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相应的进行作品展示,用视觉上的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进行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行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简介,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针对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来提升审美素养。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蒙娜丽莎》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达・芬奇以及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进行赏析,通过欣赏画中女子优雅的坐姿、微妙的微笑,体会那种端庄、稳重、神秘之美,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做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无形之中。

(三)对美术教学的方式进行改进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应与多媒体技术相联系。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者播放素材视频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新环境中提升审美情趣。此外,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让学生多画、多练,让学生在从模仿到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既体会到了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了能够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中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丰富美术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以让他们能够尽快完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完善对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认识,自觉树立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美术课上得到有效培养。

三、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就必须加强美术教学,通过提高认识、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来加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雨恒,李森.从高中AP课程看美国的创造性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2,(03).

[2]蔡秋琴.浅谈“90后”青少年的审美趣味――以佛山市青少年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堂;小学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03

小学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美术是很容易学的,只要跟着美术教材的示范进行描绘即可,美术教师不必懂太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小学生的课堂秩序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忽视对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也间接地使小学生仍然处于“涂鸦阶段”。因此,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示美术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同时,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创设情境时,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小学生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美术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其次,必须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与小学生做朋友,让小学生可以打开心扉,跟随美术教师学习美术知识。最后,必须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美术绘画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进行改进,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拥有了创造兴趣,才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锻炼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学,锻炼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活跃美术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儿童绘画有着很多共性的地方,比如绘画较为夸张,喜欢鲜明的色彩;主观性强烈,不受绘画对象的限制。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规范小学生的绘画习惯,让小学生在绘画中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画太阳时,我先给小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造型的太阳范画,并给小学生讲解怎样能把太阳画出个性和趣味。可以把太阳拟人化,变成发着光的慈祥老人,也可以变成美丽的小姑娘等。我还告诉学生可以从四季的特点来画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枝条,夏天的太阳光芒是火焰,秋天的太阳光芒是果实,冬天的太阳光芒是糖葫芦等。这种以各式各样的图案化的形式来表现太阳,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作品欣赏课,让小学生欣赏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美术作品,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增强自己绘画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提高创作才能。同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而且,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博物馆或者美术展览馆去参观,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增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水平的作品,避免选择过于抽象的艺术作品,防止对小学生的思维造成困扰。比如可以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读名画、赏名画,从而拓宽小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勇于实践创新,提高对美术喜爱程度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教授小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程度。通过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小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美术的方向。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坚信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并都具备不同的潜质。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比如讲冀教版小学美术《化装舞会》时,这节课的教学相比以前做头饰和面具等更具有人性化,而且增加了服装和背景的设计,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鼓励小学生自己去选择服装、设计海报和背景,并且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化装舞会的音乐等。我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全班在一起进行联欢、表演。表演完后,可以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次化装舞会,可以引导小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美术活动情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小学生的美术活动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小学生的美术知识面,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冀教版小学美术《我们的节日》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小组设定的目标,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愉悦与成功感,在创作中体验想象的大胆与自由。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小学生展示了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让小学生欣赏节日的盛况。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我们是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让小学生分组讨论庆祝节日的方法,最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学生进行总结发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小学美术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学生也更加喜爱美术课,可以发挥创造力去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道具。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美术学;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三)加强任课教师的岗前和岗后培训

篇5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前提,例如水资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繁花似锦的世界,更没有人类几百万年繁衍生息的美好景象。小学美术教育就像一个社会的小缩影,如果缺乏学习资源,那美术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和条件,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审美教育也无从说起。因此,为小学生提供充足、适切、有趣以及学生终身适用的学习资源,对于实现小学美术课程设置的价值归宿,以及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资源开发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以教材为中心和本位的小学美术学习资源观念仍旧留存于美术课堂,磨灭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内质追诉;又如学习资源供给的片面、糅杂,小学美术学习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资源、社会生活资源以及网络虚拟资源等各种庞大的资源体系,由于部分教师的美术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及教学懈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有些小学美术教师取材随意,应付了事等。所以,如何加强小学美术学习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就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重点。

一、教材资源:注重整合与重组

教材一般是经过专家、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精心探索、研究、试点和推广而制作出来的,可供学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内容设置。小学美术教材编排不仅遵循了美术新课标所指向的价值追求,而且内容设置也较为科学,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材资源,帮助学生从中汲取直接的营养成分,为构建自身完美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基调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美术教材不管如何精美,毕竟更新换代较慢、内容有限,而且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难以保证教材能够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时代性的更新,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对其中的插图和范本进行重新创制。

还需明确的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审美、绘画、创作以及美术学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材的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资源和素材,进行跨学科的交互利用,不断实现学科资源的重组与整合。以“粉印纸板画”的教授为例,要让学生明白粉印纸板画“可以反复拓印出多幅作品”的基本特征,教师必须带动学生对“粉印纸板画”的概念、特征以及利用“小鸟绘画”案例对粉印纸板画的绘画手法和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这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文本教学方法,利用惟妙惟肖的讲授和演示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本质概念和特征。

二、学生本体:尊重个性和需求

物质资源是最基本的资源条件,小学美术课程要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具有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绘画手法的功能,首先,必须保证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材料供给完善,如作画所需的纸张、画笔、涂料、泥工工具及材料、绘画工具及材料、场所以及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等,并能够为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学习、美术作品赏析、美术创作过程、美术交流等创设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水墨画动物”一课时,师生准备的学习资源应当至少包括水墨工具、洗笔工具、毛毯或报纸、宣纸、毛笔、范作、多媒体课件或素材等。

其次,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不仅追求理性价值主义的张扬,而且更加主张学生感性思维和意识的挥洒,美术知识、美术技能是可量化、可显露、可测量的理性价值,而由于学生艺术智能组合的差异性存在,学生在美术个性、意识、兴趣上对学习资源的形式、种类、刺激强度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且学生自身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取向而有意识地选取符合自身需求的美术资源,因此,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且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资源,并注重加强对学生选取美术资源的引导、帮助和教育,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自身喜爱且有价值的美术学习资源。

三、生活窗口:多维发掘与运用

实践性和生活性是小学美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小学美术学习资源的开发必须回归这两个基本点位上。首先,美术学习资源的利用并非凭空而来,也并非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这需要小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获取、辨别、筛选、加工、利用和再创造,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美术学习和美术实践提供永不衰减的资源动力。例如,在学习“诗配画”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诗配画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对诗进行美的配画,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诗配画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欣赏和感知诗配画的手法、技巧和意境,领会诗配画所需要的基本资源条件,在自身绘画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预先准备。

篇6

1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美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许多学习不重视美术教学,使得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较低。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没有深入挖掘美术教育的内涵,致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一味采用模仿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掌握会绘画技巧,没有为学生提供展示内心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率。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自由地运用颜色、线条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另外,在作品评价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鼓励小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推动美术艺术的进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3]。

2.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美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苹果、梨、桃子、香蕉等的水果的形状,引导学生结合实物,画出这些水果,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同时,在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直观、具体的展示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问题对策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成为备受美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课程教学,对于小学学术教学而言,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小学美术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小学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小学美术课程成为小学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学生家长把重要的精力放在语文、数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比较看重孩子的语数外等学科的成绩,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缺少应有的认识。其实美术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必须首先彻底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2.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美术课的教学质量。目前小学美术课的教材主要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方面。很多美术教学反映教材内容偏杂、偏难,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小学美术教材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都比较少,有些经验欠缺的教师就照本宣科,没有主动拓展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方面。小学美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演示法,等等。笔者对我市小学美术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80%的教师都主要采用讲授法,只有10%的教师并用讲授法与讨论法,还有10%左右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一课,有的教师讲述了作者、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幅厕,小学生既听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切题讨论。

(3)教学手段方面。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小学美术课需要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挂图、电视机、投影仪,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美术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不能熟练驾驭未能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是前期准备工作复杂,很多教师嫌麻烦而不愿意使用。

3.小学美术教学没有贴近现实生活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更离不开生活。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才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从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偏离太远。有的美术教师错误的认为给学生介绍些世界级的美术作品能够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其实,帮助学生发掘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大讲堂中去感受美、体会美,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充分运用多种教育工具和手段增强美术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1.美术教师要不断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自制能力不强,好奇心很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教学、郊外写生等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色彩的和谐”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带领学生们做游戏:准备多支试管,然后选用三个基色――红、绿、蓝,进行现场的颜色调配,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三者的不同组合呈现的不同美丽色彩,就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制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罗斯科的《红黄橙》,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色块的调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色彩的调制,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教师要增强美术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想讲好一堂课,就需要教师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深入的研究教学大纲,明确美术教学的课程要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定教学内容。美术课程的知识点较为分散、凌乱,这需要教师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于知识点进行拓展,并且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积极引导,发掘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讲述“鸟语花香”课程时,教师要搜集各种美丽的自然景物图片和绘画作品,播放优美的、具有意境的音乐,使学生头脑中构设出美好图景,然后教师通过艺术作品,给予学生讲述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段勾勒出如此美丽的画卷的,这样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的艺术气息。

3.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与优化

新课改自从实施以来,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然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有限,而教师不能够真切感受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教师眼中的艺术品不能够真正熏陶和感染学生,这就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要变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世界。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艺术欣赏和剖析,使学生的艺术情感得以激发。

4.采用综合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引用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实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模式。在进行学生作品展示的时候,要尽可能进行全面的展示,不能只展示某些学生的作品,这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全体学生的进步。学生的作品通常是学生思维的展示,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作品,并且通过不同的评价模式对于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积极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地思考,聚精会神致力于提高小学美术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芳.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1,(11):117-118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目的;相关讲授问题;创造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小学美术教育也以素质教育教学为方向,开始全方位转变。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需要人才从小培养教育。单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点提倡运用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与其他科目一样,也需要小学生具有很好的观察应变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绘画技能,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一、创造性教学目标及特点

小学美术教学虽然知识较浅,但所涉猎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也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学知过程中,深入了解美术艺术,不断增强知识与素质的自我更新和完善,就要通过美术艺术让学生懂得欣赏、掌握技能,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以自由开放的思想方式进行学习,不被教条形式所约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接触美术及美术作品来培养发现艺术美感,还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开拓性教学方式,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以各自对美术的理解和体会来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思维上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模式化教学和没有认真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授课。模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一切新知识都已模式化,死搬硬套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授课形式,根本引不起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真程度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只是以完成美术教学而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学生根本不喜欢。其教条主义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思维和美术创作上有所体现,也为学生的学习进步设置了障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教育,已经从应试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的重点。教师对所教美术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美术有关自己独特的个性追求和表达方法。在学生眼里,不同事物都有其不同个性,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知也各不相同。美术课不但要教会学生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心灵解读。学生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了,产生独创性。在这里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行动的发挥,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做,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一群没有特点,同一形式水平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小学美术教育应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性教育培养 这需要小学生彻底摆脱模式化形式学习,在自由的美学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这种以美育来带动美术教学的教育形式,要自身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深挖教材,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美育教学。再者,美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以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可以指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的独特创作思路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学生学习美术,首先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学习美术上,有能力创新和拓宽创作思路。但这种知识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美术思维中得到理解和认知,能熟练掌握美术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磨练中懂得美术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想象、延伸思维,以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独立作画。

篇9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发挥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及优势

1.1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教师过多的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进行互换,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2.1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而尝试教学法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教材内容,为美术课堂增添一些趣味性。

1.2.2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原因在于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尝试教学法能够在满足这个教学要求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1.2.3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尝试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逐渐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殿堂。

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先尝试后指导。先尝试后指导是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布置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和尝试,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尝试过程加以指导。小学美术教学强调以练习为主,尝试教学法更能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如何绘画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不讲授绘画方式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进行观察并尝试着开始绘画,教师只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笔法进行适当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2.2 先练习后讲解。先练习后讲解是指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先自己练习和认识,然后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最后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脑筋,对美术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 先自学后教授。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尝试教学法中的先自学后教授,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等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时,再由教师进行教授,这种形式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学的形式,也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自己想要的美术作品。

2.4 先理论后实践。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理论后实践,其实就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及技巧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初步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技巧实际绘画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色彩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自己平时对色彩的了解,画出一副合理的、与学校操场有关的图画,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新知识。

篇10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教学 教学管理 策略探讨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性素养是衡量人才核心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创新素养的激发与培育是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创作基础技能,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视角观察,以创新的思维剖析。在引领他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他们的创新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渗透课堂教学以创新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协助作用,牢牢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改革传统的效率低下、模式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自觉地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启迪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分析研究,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等多维教学目标,从而在各个维度上都渗透创新理念。

例如,我曾在某次美术课中引领学生对“漂亮的房间”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模拟绘画时,以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思维指导,提出:“这个作品,你们感觉美不美?”“作品的美术体现在哪些方向?”“作品中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自身家里的房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家具、物品应该如何摆放显得更具和谐美?”“如何让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让他们以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为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凸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放飞他们的想象,对漂亮、美丽的房间创新地感受,由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认识从根源和潜在潜能说,每位学生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潜能,只需求教师引入适当的手段或手法,对他们潜藏或处理沉睡状态的创新元素加以激发、开发和利用,便可以瞬间得以激发和释放。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所做的“摘苹果实验”便是一印证,他故意将成熟的大苹果置于来往行人较多的某树枝上,其高度处理在人们跳跃之后摘不到的位置,然后躲藏于某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很多人都曾惊喜地发出了苹果,然后试图跳跃着将其摘取,可是很多人通常跳跃着尝试多次失败之后走了,有两个人经过该处,发现以后也尝试着跳跃摘取失败后,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得创新方式才行,于是他们发现接近苹果之处有一个很好的攀爬点,从那可以非常轻易地摘取到,于是他们成功了。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是需要激发的,同样在小学美术中创新思维与能力也需要激发,教师要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例如,我曾经引领学生就“春天的色彩”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以绘画为主题开展课堂导入,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乐曲为引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参与率,接着我提问:“孩子们,春天来了,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很快充分调动起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迅速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春天来了,燕子来了。”“大地苏醒了。”“小草发芽了。”“大地变绿了。”“柳树也发芽了。”等等,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渗透课堂创新美术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性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美术素养。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表明,创新美术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回顾当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创新地组织美术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还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培育和不断发展。

五、结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育,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注入小学美术课堂以灵性与活力,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