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播电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广播电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2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行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传媒业主要是靠信息提供服务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强化人事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对广播电视事业来说,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是设备的更新、规模的扩大,而是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决定的。广播电视属于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广播电视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人才成为广播电视台无可争议的最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广播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电视媒体集团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总的来说,传媒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业普遍存在人事管理滞后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所以徘徊不前,是因为人事制度改革涉及的是人的利益调整,推行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探讨如何改进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已成为一个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人事管理的出发点是人,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职匹配,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的潜能,这就意味着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探讨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问题,必会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事管理中,才能有效解决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从而推动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分析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困境入手,探讨改进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对策。
一、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困境
目前,广播电视台正处在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阶段,这期间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对广播电视台的运营带来很大困境。为了解决人员需求问题,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广播电视台一般实行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阶段性缓解了人才匮乏问题。但招聘制的推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新老人员的身份差别形成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又不能随意变动,这是一种新的身份管理,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其实广播电视台进行人事改革,目的是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按需设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充分挖掘员工潜能。但改革没有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缺少科学、客观的聘用、考核机制,不利于人才的良性流动。同时,人事管理中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事管理中,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精神层面、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势必会影响员工积极性。
(一)员工素质问题
广播电视台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人才引进机制及培训问题。首先,过去的广播电视台人员来向主要是毕业分配、部队转业安置等几种方式,一些员工并没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导致人职不匹配,难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虽然后来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由于管理上的不规范,还存在用工形式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岗前培训等问题,这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广播电视台在人才招聘方面还缺乏完善的计划和相应的配套机制,往往在招聘人才时很认真,一旦录用后就不太重视,导致人才浪费,这是因为引进机制与用人机制出现脱节。再次,广播电视台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台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对员工能力要求很高,再加上当前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对员工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新标准。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不仅应该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上岗培训,而且也要对已有的在职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培训。
(二)员工积极性问题
首先,要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就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广播电视台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评定的主观性较大。目前的考核项目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年终考核涉及到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每一项都包含很多,如“德”包括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方面,思想道德还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很难给出具体的考核指标。其次,广播电视台存在薪酬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目前,多表现在薪酬水平差距较大,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等方面。作为传媒机构,薪酬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广播电视台晋升通道主要是专业技术职务,但这方面由于受到名额限制等原因会出现晋升通道不畅问题,也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三)思想工作问题
对广播电视台来说有时会出现岗位调整问题,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所长,但有时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一些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形成了一套工作模式,不愿意尝试新岗位。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事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能使员工放下心理问题,愉快的接收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与人事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就必须了解人的经历、知识水平等,只有结合实际针对性的交流,才能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真正理解岗位调整等做法,从而遵守各项纪律规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改进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引进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这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招聘制度,实行公开招聘,真正引进有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确定统一、明确的识人标准,按照科学的聘用标准,推行全员聘用制,彻底改变人事管理的随意状态。可以说推行全员聘用制是解决论资排辈的最有效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电视台人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从大环境来看,要因岗设人,采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对急需、高学历的优秀人才要放宽条件,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积极引进人才。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激励手段可以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物质奖励,偏重的是物质层面;精神激励偏重的是心理方面;发展激励是指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以人为本进行培训
广播电视台对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机制,开发人才潜能,把人才培养纳入到整个管理规划中,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使培训活动有序可依、有据可查。广播电视台应设立专用培训基金,加大培训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通过进名校、出国考察等方式,使员工接触最新的信息,引入最新的电视制作理念。广播电视台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针对普遍问题进行集中培训,也可以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散培训;可以长期培训,也可以短期培训,使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制度的开展。
(四)建立健全的用人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如何用人。广播电视台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才能留住人才。合理用人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所有聘用员工,切实做到任人唯贤,按绩效定薪酬,这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播电视台为了提高员工整体质量,加大了招聘力度,但招来之后如何用好成了新问题。近年来辞职人数不断增加,更加说明招来人却留不住人成了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员工需要的不仅是物质需求,还需要精神、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员工进行耐心说服,了解员工的心理诉求,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对其存在的疑惑热情解答,提高管理的民主性。在人事管理中避免随意处罚,以思想教育为主,比如有员工犯错或者有思想情绪,应该先调查问题原因,然后再进行公正处理,同时应注意员工心理,这样不仅能使员工改正不良行为,还能纠正其思想偏差,使之得到有效的转变。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广播电视台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体现人文关怀外,还要做好科学的薪酬管理工作,根据员工贡献决定收入,让员工认识到收入与贡献的关系,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可分的,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事管理工作应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为员工构建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广播电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沙沙,梁静.中国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2]马楚洪.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1(16).
[3]王双伍.关于当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广播体操;教学;策略
一、广播体操的体育教学价值
1.可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广播体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人体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刺激后,一个对音乐节奏感受力较差的人也会自然地调节功能,适应节奏,提高感受力。广播体操教学实践也证明初接触广播体操训练的女生中,大多节奏韵律感差,只有少数能合乐有节奏地运动,通过十几堂课的练习后,学生都能随乐有节奏的运动了,并能熟练自如地跳一二套完整的广播体操。
2.有益于丰富入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是在表象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反映未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广播体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练习者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意运动,此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根据音乐特点,情绪随意发挥,尽情欢跳。一套广播体操动作编排要求很高,它要求成套动作素材多样化,不得多次重复某个动作,音乐选配也与动作性质、节奏及人的性格情绪统一。经常进行整套广播体操的训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想象创造力。在广播体操班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是学校广播体操队的队员,并成了各年级的文艺骨干,能够独创舞蹈、健美体操等。
3.提高人的注意力
广播体操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有较强的刺激;可减肥美体,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创造欢乐的气氛,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广播体操运动上来。人们不可能终身只对一项工作、一种事物产生注意,常有注意的转换。虽然注意的转移频率主要依赖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也就是依赖于兴奋和抑制交替的过程,但后天的训练培养是可以改善。广播体操的动作灵活多变,小关节动作多,不对称的动作多,节奏多,变化多,多变化的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注意转换。经过广播体操训练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容易从课外事物转移到课堂,注意力也较集中、稳定,所以广播体操队的学生文化成绩明显好于其他运动队。
4.锻炼入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跳广播体操时有明确的目标――强身美体。对于从未接触过舞蹈、体操人来说,初学广播体操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动作不切、调,柔韧素质差,动作无法到位,体力跟不上等,可广播体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练习者克服困难,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意志力逐渐增强。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和学习中形成的。一套广播体操一般都在五六分钟以上,要收到强身健身的效果,须有一定运动负荷,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完成。
5.能练就翩翩风度,陶冶美的情操
广播体操对人体姿态有一定要求,对动作类型、技巧除了要有健身价值外,还强调美感。在广播体操对形体美、动作美的严格训练中,参加者对形体美有了正确认识,改变了以瘦为美的观点,追求强壮的体型。在广播体操教学训练时,一般要求身体保持收腹、抬头挺胸的姿态,经过严格训练,许多人改掉了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正确姿态。
二、提高广播体操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引导学生做好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
基本姿势是广播体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广播体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熟悉理解音乐
音乐是广播体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3.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健美意识是对广播体操(包括音乐)认知的综合效应,必须在教学与练习中逐步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指点,帮助学生从机械的、神形分离的动作中超脱出来。对键与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识,感悟性越强,情感表达就越深刻;有的学生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就是意识增强,意识强弱决定了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大小。
示范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操为基础,通过自学、自练,在初步掌握编排原则与方法的前提下,按个人意愿、身体状态自编自练扩而大之。如果能自己谱曲、配乐就更好,可使寓乐于健得到新的升华。具有较高素质大学生,能够自编自练,无疑对养成终生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是一种激励和推动。当然,教师对基础套路也应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它基础性特点和不足,明示进一步提高要求与方向。普修体育课之所以不能简单地只教一套操,在于大部分同学广播体操的学习仅只一次机会,只有少数同学能进人广播体操专项选修班继续学习。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才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7-02
0 引言
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是我国当前的广播电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趋势,因为制播统一的阻碍,目前的电视节目对于公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缺少精品节目无法吸引观众,经典节目的不断重复,造成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近年来,广电总局不断的相关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的改革和转型,根据十七大的精神,要丰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丰富广播电视的内容,这就使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有了十分严重的必要性。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入手,引发对当前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出思考。
1 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1.1 是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的一种媒体,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移动设备的推广,其对民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广播电视作为丰富民中国文化生活的最大最直接平台,近年来,却因为制播统一制度的制约所推出的节目越来越无法跟上社会的快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当下的广播电视节目精品稀少,并且重复性极强,使得对民众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完全无法达到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最终目标。
1.2 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的基本普及,其带有的对信息文化的高速传播能力,使得民众能够通过网络观看国外的电视广播节目,这种结果直接造成了我国的电视广播节目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提高。
近年来,美剧、韩剧以及国外的各种综艺节目开始侵蚀我国的广播电视市场,这些节目以其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快速的吸引了大量观众,而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却显得质量低下、毫无新意,面对这些从国外流传而来的精品节目,完全失去了竞争力。
1.3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吁
我国的人民在欣赏到国外的精品节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呼吁国内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做出改革,推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节目来赢取观众的吸引力。
但由于制播统一的限制,在当下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每每推出,很难被观众所接受,受到制度的限度,节目的制作方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对节目内容的创新来吸引观众,但这样的结果却往往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引起群众的一片骂上。
相比于对国外节目的欣赏,国民对于本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无疑充满了期待,广大民众的呼吁是推进广播电视制播改革的必然要求。
2 当前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制播分离的认识明显不够
制播分离,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即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进行分离,采用独立的制作小组或公司完成节目的制作,而后将节目交付给专业的公司进行播放。
对于制播分离的概念,目前还存在很多误区,部分人认为制播分离就是完全将电台电视全剥离出去,将其放到市场中自我生存,同时,部分人认为,一旦实行直播分离,将会使广播电视失去政府的喉舌功能。
制播分离存在一个最大的争议,采用了专门的节目制作小组,在将节目交付给相应的公司进行播放,在节目播放中所产生的利益就不能像当前一样进行细分,同时,有人认为,制播分离后,极有可能因为经济利益的问题,使得播放公司在选择节目的时候收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从而播放与政府利益相悖的节目。
2.2 制播双方的有关机制尚未健全
要实现制播分离,即是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分开,形成两个不同的部门或公司,在此基础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原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部门,一旦分开,所牵扯的关系和利益十分复杂,从权责关系、利益分配、人员调配等各个不同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制作方与播放方如何达成相同的共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制播分离实施之后,播放方显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其对于节目的制作方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播放方能够以诸多理由对节目进行评判甚至否定,特别是针对节目播放后涉及到的利益问题,是当前困扰节目制作方的主要问题。
3 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建议
3.1 解放思想提高对制播分离的认识
思想问题,始终是困扰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旧思想长期的影响,使得新的思想和理念在最初实施的阶段充满困难。
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分离改革,首先应该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民对于制播分离的正确意识,让人们充分的了解到进行制播分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节目的制作方和播放部门等相关人员,应该正确积极的引导他们的思想认识,不能被制播分离所带来的一些困难所迷惑,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是当前形势的需要。
3.2 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相比于国内的广播电视台现状,国外无疑有着更加先进和完善的理念和改革手段,在推进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同时,应该不断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制播分离的优势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同时,要注意国外广播电视台所遭遇的问题,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在我国的制播分离改革中出现,做到吸收国外先进正确的思想和技术,同时规避其所潜在或已经存在的问题。
3.3 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
前文已经提到,目前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一点是因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要推进这种改革,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建立健全制播分离后的相关机制和政策,将制作方和播放方的相关职责、权利以及经济收益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切实的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并且,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提供支持,制播分离后,播放方明显具有主导地位,对于节目的制作方,就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
3.4 加强竞争机制促进改革
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必须发挥市场的调节力度,积极的利用竞争的手段加速改革的过程。
可以适当的开放对于国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让国内的广播电视台面对到更加迫切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快速的进行制播分离的改革,在面对强大竞争压力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让这种改革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
4 结论
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是当下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要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电视节目质量的追求,同时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盈利能力。
国外广播电视台的快速发展,是对我国广播电视的一个借鉴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压力,不断的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改革,才能够让国内的广播电视台在竞争中进步和发展,这是一种不可违逆的潮流。
参考文献
篇4
(一)创立初期
由于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广泛需求,广播电视在时代的发展下也就应运而生。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成立,其名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命名为中央电视台。我国广播电视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最终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完善体系和机制的机构。
(二)稳步发展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中速度十分缓慢,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认识不高。198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这在电视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春晚一经播出,我国电视的覆盖率就有显著升高,而春晚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三)市场激烈竞争阶段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竞争逐渐激烈。数据显示,于1958年成立的上海电视台率先在1979年开始受理广告业务,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电视广告收入高达200亿,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要占全部广告收入的1/4。
二、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发展趋势
(一)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也逐渐步入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设备开始趋于数字化、自动化和多元化。在当前的发展中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方式已经从原来的中短波无线发射技术转向现在的数字化无线调频技术、移动多媒体融合技术、手机广播电视覆盖技术、有线电视覆盖技术等,真正做到广播电视无缝覆盖,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破坏行为带来有力的控制和打击。例如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在各个农村地区实施的“村村通”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的农民朋友通过广播电视渠道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相关的技术,提高生活质量,而该政策的实施就是将有线数字电视在农村地区进行普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首先是将图像及声音信号从电视台发出,经数字压缩和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然后通过卫星、有线电缆或是地面无线广播等方式传送,最终有数字电视接收之后经解调和解码等处理还原成图像或声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数字化进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及信息安全带来了更深层的保障,同时也加强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宣传,更有利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良好沟通。
(二)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统计表明,2008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有线、地面、卫星直播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系统。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向全光网路的方向迈进,全光网络包括光交互技术、光节点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与互联网的使用相融合。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必将与网络技术融合,结合网络的全流程制播一体化、无纸化和无带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届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速。
(三)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结合给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上升空间。这种形式的产生为我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合并、整合分散实体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成功摆脱了我国一直以来“内挤外压”的局面。城乡广播电视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当前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只坐在家中沙发上,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掌握实事动态或是娱乐新闻。广播电视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达到通过网络信号以直播或是其他形式来展现给观众,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实用性。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已经逐渐呈现智能化的趋势,互交电视和流媒体广播的诞生就是建立在这种形势下,该种信息的覆盖方式正处在研究人员的实验阶段且前景十分可观,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的发展中,必定会得到广泛应用。
三、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面覆盖的建议
(一)对高山无线发射台的建设与规划
当前,通过我国对广播电视信号台站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原本在六、七十年代规划建设的高山无线覆盖台站现在基本能够恢复使用。在当时规划建设的台站主要功能包括两项,分别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信号传输。但是由于建设的地区普遍离城市比较远,所以高山台站无线信号即使实现了覆盖也无法做到无缝全面覆盖。对此我国应该针对高山无线台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前的卫星信号覆盖系统和全国应急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适当增加一部分中小型功率智能发射台站,利用当前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使没有信号覆盖的盲区得到信号的有效覆盖,使我国城乡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使用我国自主发射的无线电波。
(二)对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的策划与建立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从我国2010年青海突然发生的大地震对人们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广播电视系统进行重建的过程十分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或是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存在很大的威胁性、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广播电视系统对人们的实用性、重要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因此,针对我国这种自然灾害多发的国情及现状,建议大力整治和重新规划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需求,并且做好地方信息的有效发送。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81-01
一、前言
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技术相比,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起步比较晚,导致后期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比较慢。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条件下国内的广播电视行业以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回顾这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与改善,同时通过总结这近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数字化发展指明方向。
二、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1.发展历程
我国最初的广播电视节目是通过时间轴取样的方法来实现对信号的模拟,从而实现电视节目图像的产生,为了改善视听效果还会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这种条件下对于电视信号的影响很大,在最初发展阶段,电视信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色度畸变和噪声积累的干扰,最终影响画面和声音的传输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数字信号已经逐渐取代了之前的模拟信号,这主要是由数字信号自身保真性与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决定的。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数字信号可以很好的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的时代己经来临[1]。
2.发展现状
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传统的信号模拟技术,也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就网络化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逐渐受到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电视的影响。网络媒介由于其的使用便捷和快速,被认为是当下使用范围最广的信息工具,而实际上广播电视依然是许多偏远山区居民的选择,推进其数字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从200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到2005年数字化信号已经基本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2]。
三、发展过程分析
1.优势分析
其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编辑工作时的工作任务大大减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对广播电视的内容进行保存、下载与分享,实际上大大减轻了编辑工作的复杂程度,简化了编辑流程,加快了工作效率[3]。
其二,数字化信号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无论是在视频画面的传输上还是在音频的传输上,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数字化信号在传播上稳定性更强,它与周边磁场以及其他信号并没有干涉性,而且可以屏蔽外界型号,能充分满足用户对于画质与音质的高要求[4]。
其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告诉发展,借助网络平台的功能,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互联网平台将空间和时间结合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快速、及时的信息的需求,充当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载体,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2.劣势分析
首先是进行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广电数字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过于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广大人民的利益,导致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十分缓慢。其次,由于广播电视属于国有企业,其自身特有的结构性的矛盾制约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前期政府只把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服务,缺少资金和技术投入,导致发展进程缓慢。最后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自身的垄断地位严重制约了它的改革发展,仅仅依靠资源的独占是很难适应如今人们的发展需要。
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策略
其一,需要优化广播电视的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分析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可知,网络技术问题是当前也是未来几十年的重点研究问题。但是当前仍然存在许多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建设的情况,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当前的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建设齐全的网络基础设施[5]。
其二,实现网络资源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源整合,与传统广电行业不同的是,如今的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仅仅依靠广播电视的基本业务很难实现经济的增长,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6]。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不仅需要进行数字化发展,还需要结合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多渠道发展,加快广播电视行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钱家学.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研,2017(3).
[2]张兆虎.数字化移交相关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
[3]刘腾.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6(12).
[4]曾燕.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4).
篇6
一、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在我国农村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农业信息和文化娱乐内容,而且成为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
(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程的实施,例如:“村村通”、“户户响”更是解决了农村人群看电视听广播的基本问题。
(二)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到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有一部分农村发展极为迅速,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城市广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规范化
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使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管理得到规范,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健康规范和安全播出,重要活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节农村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得到保证。
(四)广播电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为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新时代的人才,满足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的现实需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改变节目形式,丰富内涵,加大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传播,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的“瓶颈”:人才短缺。人才短缺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表现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从事农村广播电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对于专业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广电工作来说难以满足要求。
(二)基础设施不足,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知道、财政拨款扶持等举措,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基础设施,例如:“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来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硬件基础,但是在部分边远贫困农村,依然没有广播电视服务。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依然还很大。城市目在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支持下,在实现了全覆盖的同事,还大力的推行了数字电视,一般的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近百个电视节目,节目种类全面,内容丰富。而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卫视频道到,节目同质化严重,节目种类单一,严重的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电视观看的体验,难以满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针对当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扶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强宣传鼓励社会参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人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投人,设立专项资金确实的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的基础建设。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真正的投入到农村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中。
(二)要强化从业人员和职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众所周知,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引导舆论导向与社会和谐的责任,这之中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对对县乡村广播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意识和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今后的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相应的播出机构的教育引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播出机构的本身的责任意识直接决定的,播出节目的质量。政府要正确的引导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违规播出机构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广播电视行业
政府要责成相关的部门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监管,这其中不仅包括市场本身运营上面的问题,例如:要加大对破坏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私拉盗接有线电视信号,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接收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秩序;而且也要对于广播电视的具体内容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广播电视广告内容进行监管,广大的农村群众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广告内容的辨识也要低于城镇居民,所以要杜绝虚假广告进入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当中。另一方面要对相应的节目的形势和内容进行监管,节目要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宣传正确的社会价值,确保节目内容的积极健康。更要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播出管理方面,实垂直体系联网管理播出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宜节目的播放问题,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健康。
四、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起来,广播电视覆盖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也逐步规范化。农村广播不仅肩负着传播文化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同时还肩负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大责任。
篇7
考虑数字化进程应先从各种单一设备开始发展.然后逐步引进数字系统。对电视台来说数字化的关键在于节目信号的数字化记录。摄、录像机是台内各类设备中数量最多、投资最大的设备.它程中.既要考虑能与原有设备兼容.并要在将来标清电视设备向高清电视设备发展时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的数字设备投资我们考虑可采用SONYMPEGIMX格式设备。IMX录像机视频信号采用MPEG一2压缩方式.是将来电视发展的主流格式,可以说是标清通向高清过渡的桥梁,兼容性好.能够满足兼容原有Beta—cam的设备要求。它的输入输出接口.除保持传统的复合、分量外.还具有传输数字视频信号的串行数字接口(SDI)和串行数字传输接口(SDTI),还将具有IP地址和千兆以太网接口。其开放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留有自由的空间.如:MPEGIMXMSW—MZIOOP放像机可以兼容Beta—eanl家族的磁带.由于装有SDIT—CP接口,可以直接输出SOMBPSMPEG基本码流并与MPEG各种产品连接在一起。叉~[I:IMXMSW—GOOP摄录一体机。设计为50MBPS、120万像素、高品质的图像质量.其技术指标满足国家广播电视对标清电视的要求,还为将来扩展到HDTV做好了准备网络化对传统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特别是模拟网络技术)提出重要的新技术发展课题。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经济、文化等领域迅速扩张.多维渗透,现有的广播电视也正面临严峻考验。第二代因特网迅速发展.宽带高速交互式网络正在形成新一轮冲击波信息化体现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革命翻天覆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正发生一场深刻的信息化变革.同时对其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经营模式、经济周期、管理体制、思维方式等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信息化已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环节.使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节目质量、业务经营向全新高度迈进。智能化也已广泛地在广播电视领域里应用。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已不满足于由人分析、判断,由设备实施、执行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在广播电视领域.具有状态分析、自动调整、故障处理、按需分配等功能特点的智能化系统已经在节目制播、传输、用户接人等各个环节开始应用。
2建设全台网需理性、科学把握的几个原则
2.1高可用
电视节目的安全生产播出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网络化建设中应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新的风险.认识播出环节的抗干扰、防破坏的新形势,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从技术、管理、运维等多个方面来保证台内网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特别是新闻制播的安全、总控播出的安全、内容资源的安全等。俗话说:“节目立台、安全播出是生命.节目制作是重中之重。传输发射是保障”,我们在系统前期设计时需要全面充分地考虑应急、备份、网管、安全防范策略.尽量减少单点故障.保证系统冗余性和可恢复性,提高台内网的系统安全性.还要特别考虑怎样通过网络化.提高播出的安全性。要建立网络化制播环境下的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运行维护体系.加强对技术人员新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2.2高质量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和重点诉求是节目质量的可控和提高。这也是我们追求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化建设中,应通过选择合适的视音频文件格式、减少转码环节、降低转码带来的质量损失、自动视音频幅度修正工具等方法,提高全台网生产方式下的节目质量.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采集、制作、存储、播出各个节点的技术质量进行控制,保证视频幅度、画面清晰度、误码率、夹帧、音频幅度、音质等方面的技术质量。在节目元数据中加人质量控制相关的信息.实现技术质量问题可追踪、可回溯。
2.3高效率
在台内网设计时,应该重视流程的优化,并根据各生产网络问的数据交互要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架构和互连互通技术方案,科学地选I62择压缩格式,减少转码环节,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实现任务的自动调度等.从而提高节目生产效率。
2.4高管控
在网络化环境下,传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在进行全台网方案设计时,应重视系统的可控制、可管理性。包括建立全流程、多系统的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和集中监控处理平台.实现对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系统信号、任务流程、内容资源的监控管理。
2.5开放性
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视音频文件编码格式、编目标引、元数据接口等必须基于相关的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进行开发。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以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不同厂家、不同时期、不同技术平台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应当能够互联互通。协调工作。此外.在素材采集和节目形式上也应当具有开放性,支持卫星、IP网络、录像带等多种采集途径。支持硬盘播出、数字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多媒体广播、lP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
2.6先进性
在注意安全、可靠、实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主流、先进的技术方案,提高系统的生存周期。包括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系统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异构系统互连互通、压缩编码、文件格式、数据库平台的选择等。都应当是主流的、先进的、实用的。
2.7扩展性
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扩展性.要求存储系统的容量、站点的数量可以灵活扩展,并采用松散藕合、弹性的系统技术架构.便于将来更多子系统的接入.此外还应支持从高标清兼容平滑过渡到高清。这样既符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又便于随着电视台事业的发展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满足未来事业发展、产业运营及技术发展的需求。
篇8
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1.1增加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间
目前,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单一的频道播出模式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完善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系统,扩展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有利于增加电视频道的数量,延长电视频道的播出时间,对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保证两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两大系统的支持,分别是: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1]。目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电视应用了较为复杂的传输系统和控制系统,比如综合性的播放控制的应用,实现了外场转播车和电视台的有机整合,凸显了强大的音频和视频转切功能、同步播放功能和制式转换功能等。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重点就是在这些功能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方式消除故障隐患,保证两大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节目播出的正常性。
1.3维护节目播出效果
信号传输的覆盖面小、信号传输的容量有限是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随着传输技术的发展,新型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节目信号的多通道传输。为了保证信号在多通道传输之后的完整性,做好技术维护工作是关键。技术维护人员通过不断吸收先进的维护技术,做好对新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各项设备都稳定运行,对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对维护节目播出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1.4促进广播电视功能的多元化
目前,在广播电视的发展方面,多功能化和数字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广播领域正在逐步向DAB过渡,在电视领域正在逐步向DVB和HDTV过渡[2]。在此阶段,广播电视的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要逐步引进数字化技术,比如:图文电视技术的引入、数字压缩技术的引入、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的引入、多声道传播技术的引入等,实现了原有设备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对促进广播电视功能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目标
第一,将设备的故障率降低,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保证设备的硬件系统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有利于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有效的消除,有利于促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有效的延长。第二,有利于将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随着广播电视设备可靠性的提高,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的概率正在不断的减少,人力事故就占据了主位。因此,完善技术维护规范,约束技术维护人员的行为,降低人为故障的发生几率就成为管理目标之一。第三,防止非技术性故障的发生。非技术性故障指的是由广播电视系统的各部门的违规操作或者工作疏忽引发的故障,其中最关键的部门就是编播部门与技术部门[3]。所以,技术维护管理的目标就是做好这两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妥善的处理技术与编播之间的关系,防止非技术性故障的发生。
3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策略
3.1完善技术维护管理体制
广播电视机构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工作人员对技术维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技术维护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管理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保障节目的播出质量。完善技术维护管理体制,健全设备的检修制度,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制度和报告制度,建立节日安全的检查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安全保卫制度等。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各转播台的设施和机房设施,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在技术管理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中继站的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各节目播出必须由相关的技术人员签字确认,保证节目的信号质量,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
3.2构建安全运行制度
针对广播电视系统构建安全运行机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第一,对机房环境加强管理,为设备的运行和值班人员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机房环境管理需要从清洁、通风、滤尘、配置照明设备、设置消防器械和完善防雷电设备等方面来进行。第二,定期检查播控系统,检查周期为一日、一周、一月、一个季度和一年,检查的内容要全面,对安全隐患的排出要彻底,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第三,完善监控系统。完善监控系统,在信号传输和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实时的查看信号质量、声音质量和图像质量,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第四,维护保养发射设备。受到节目播出时间和播出频率的影响,发射设备长时间的处于高压运行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发射设备,保证发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3.3健全设备维护档案
健全设备维护档案的目的是为设备的维修和零件更换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健全设备维护档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针对设备的基本信息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的名称、设备的用途、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的使用时间以及设备易发生的损害现象等。第二,针对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建立档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记录,如果设备需要维修,要落实第三人复查制度,检查维修结果,做好相关记录,为以后的设备检修提供相应的依据。第三,针对重要元件建立档案。技术维护人员要定期对设备的重要元件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如果元件运行的环境温度较高,要定期对元件的温度进行测试,做好记录。
4结论
篇9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广播电视生存之本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负有社会教育使命。因此,它不可能象国外的广播电视一样全部推向市场,节目也不可能全部由市场来决定取舍。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我国广播电视生存、发展之本。但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来观察、考虑向题,就不能不考虑听众、观众的精神食粮的多样性。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看的节目,肯定是没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广播电视社会主义性质,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文化思想的各项方针的前提条件下,尽量考虑听众、观众精神需求,研究广播电视消费市场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办好节目。那么,如何在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节目既使大家喜闻乐见,又不"追风"、"媚俗"呢?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其一是政治性。我国的广播电视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执政党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引导人民的工具。"喉舌"这种属性不是中国的专利,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必须牢固掌握这个工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传达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怎样去遵照执行,又要将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反馈出来,成为联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粱。对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导向正确与否,不仅仅影响着社会舆论,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自身,广播电视在代表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就有了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其二是大众性和社会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体,从广义上讲,它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的人,广播电视的第一属性就是大众性。广播电视是社会化的产物,他的第一责任就是把人们引向正义的、符合道德与伦理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邪恶和正义、真与假、伪与善的辨别能力。大众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要多宣传报道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倡导"三贴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对空》等栏目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大众性和社会性这一关键。
其三是知识性和艺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有基础知识、科普知识等无所不包。同时,又是分层次的,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什么样的知识和艺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授,很值得研究和推敲。现有多数地方台,缺乏对知识性、艺术性的整体构思,既无系统又少趣味,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因而办知识性、艺术性节目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的知识性、艺术性要求愈来愈高,粗制滥造的节目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再好的选题,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缺乏艺术的造诣和包装,也不会受欢迎。因此,一定要把提高专业人才的修养和素质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只有有了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广播电视才会生产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才会制造出好的"精神食粮"。同时要开发、扩大信息源,建立稳固的信息网络,尽快搭上网络快车,综合信息,吸纳精品。
其四是服务性。广播电视的服务不是特定的专对一人一事的服务,而是一种对社会的整体服务,它们有的以广告面目出现,有的通过制作的节目形式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形式,并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地为合作方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让服务深入到市场和生活领域当中去,服务性节目的生命力将会更强。在这一点上,交通广播宣传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近亲繁殖培养不出优良品种",封闭式办节目,视野有限,思路偏窄,容易落入一个模式。我们广播电视界以外的部门拥有许多人才,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往往和我们不尽相同;有些专业人员对专业问题的把握强过我们。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涉及的社会生活面远远超过过去,我们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利用"外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在一些节目中已把认识变为现实。像交通广播宣传、法制类节目,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像现今一样繁荣。
二、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是广播电视发展之基
回顾中国的历史,无视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教训很多。历史是面镜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小到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缺少开放和发展意识都会如此。特别是新世纪面对新生媒体、先进媒体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广播电视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大"思维,要杜绝急功近利和小富既安的思想,参与市场、参与竞争,多渠道向外延伸拓展发展项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把新世纪的广播电视不断做好、做强,做大。
一是要有产业意识,有经营广播电视的思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同仁所认识。如何经营好这份产业,就要求我们有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维。这就好比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其次要以质取胜,这样才能站稳市场;其三要有远景规划,适时开发新产品,才能永久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赢得观众、听众,提高收听收视率,就要了解观众需求,生产出广播电视精品。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在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队伍建设的优化上逐步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与人才资源。
二是要多渠道探索创收途径,为广播电视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当务之急要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趋向,开辟相应的消费类节目。例如视频点播、股市行情等,一方面能增加创收,同时也给观众听众提供大量的实用信息和专业知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传媒优势,以扩大广告、提供技术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扩大创收。"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利用媒体优势跨业经营"已在很多地方成为现实。象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自身广播电视节目办的异常活跃、新颖的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诸如世界之窗、宾馆等也十分庞大,为弥补事业发展经费不足,解决就业门路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三是抓好网络建设和开发,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适时开办多项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这是广电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再进一步讲,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智力的竞争。这在县级广播电台还表现得不够突出和明显,但在中央级、省级一些大台我们就可看到。一个名播音、一个名主持人会带动一个节目甚至一个台的收听收视率。也许我们还不曾面临这方面的竞争,但我们一定要对现行的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诸多不利于广电生存与发展的现象,予以扼制。否则,我们就生产不出精品、经营不好这份产业。
一是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制,作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篇10
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能力需要从新技术应用、从业人员素质以及节目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应当是确立科学的受众观念,以及如何把这种观念融入到节目生产的全过程中。
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人听、有人看才会有价值;有了听众和观众,广告商才会把钱投给广播电视媒体,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在传播行为中,是接受的一方而不是传播的一方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决定着媒体的命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研究受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极其简单的道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甚至到现在,还有许多的广播电视媒体并没有真正把受者一方放在心里。节目从设计到改版,完全凭传者自己的主观判断随意而为,地方台盲目“克隆”中央台,也是不顾当地受众的需求,只图自己模仿起来方便。其实,单靠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而不研究自己的受众,无异于缘木求鱼,创新的空间只会变得越来越狭小。
因此,确立科学的受众观念,是节目理念创新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受众究竟是哪些人。受众,按居住区域,可以分为城市受众与农村受众,在城市中又分为“蓝领”与“白领”。那么就要搞清究竟哪些人会经常听广播、哪些人经常看电视。在城市中,看电视的主体应当是蓝领,因为看电视是他们不用付费的娱乐方式,而且他们也有时间;而白领或是需要更多的娱乐方式来放松、交际,或是把时间视为成就、财富,很少有人能够把看电视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当然,仅有这些还是对受众的一个粗略的划分,受众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应该进行尽可能的细化。比如对受众按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节目找到明朗准确的目标受众。
另外,就是要了解自己节目、频道的覆盖情况,如果你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受众根本无法接收,那岂不是瞎折腾嘛!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央视7套的农业节目需要通过卫星或有线电视接收,可是中国农民的大多数家庭根本装不起卫星接收系统,城市的有线电视也离他们非常遥远。这样的话,本来办给农民看的农业频道,农民却根本看不到。
其次,这些受众是在什么状态下听(看)节目的。广播节目不如电视那样声画俱备,这既是广播的劣势,也是广播的优势,因为广播节目在被收听时并不影响人们兼顾其他的事情。所以,在人们离开电视机前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有广播施展身手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根据人们在不同状态下收听节目的情况,就可以找到自己节目创新的突破口。比如北京交通电台,就是根据人们在车上收听节目的状态,增加了许多新的节目,使节目办得红红火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受众既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消费主体,又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是社会公共事物的参与者,因此,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和媒体对自己的单向传输,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互动和参与意识日渐增强,他们不仅要求更多的信息知晓权,还要求更多的需求表达权。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还应该在与受众的互动上有所建树,只有让受众更多地参与和表达,媒体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受众的需求。
互动在表达的方式上应该遵循“常规、适时、灵便、低费”的原则。过去广播电视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只是一些听众或观众来信,这种方式由于费时费力,只能是少数受众的偶尔为之。加之这些来信又由于媒体忽视受众的需求表达权而很少被认真地对待,所以也就无所谓互动。而现在,广播电视节目要想创新就必须在与受众的互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这里的所谓“常规”原则,就是媒体的节目与受众形成一定的约会关系,节目只要播出,互动就会紧跟着出现;所谓“适时”原则,就是这种互动应该尽可能同步,只有步调一致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互动;所谓“灵便”原则,就是受众在参与交流互动时必须是灵活方便的,借助于电话、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手段,使受众的操作成为轻松愉快的“举手之劳”;所谓“低费”原则,就是受众参与互动不必付出太高的费用。媒体应该牢记互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的参与,进而更准确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以改进节目。
由于广播电视的广告投放主要参考收听率和收视率,所以相比节目的前期受众调查,节目的后期传播效果在广电媒体中较受重视。但是,对效果的重视实践过程中,相当多的从业者还缺乏对效果及其评价体系的科学认识。比如对节目传播效果的基本认识中,相当一部分人就认为只要节目铺天盖地、轰轰烈烈,造成了巨大的声势,就必然有好的效果。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这种“枪弹论”的传播效果观就被历史所抛弃。需要说明的是,声势不等于效果,效果不等于效益。比如现在普遍重视收听率和收视率,但是在认识和充分利用它们的过程中还不够科学。我们现在拿到的数字报告基本上是对收视率和收听率的初级加工,即包括最为基本的有关受众人口统计指标的分析,而对收视率和收听率的定性分析,即结合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媒介市场状况等要素对视听率的数字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和说明,特别是有关受众心理统计指标的分析极为鲜见,可是这种定性的分析和有关受众心理统计指标的分析对电视台和电台的频道、节目的创新最有意义。传播效果从不重视到备受重视是一个进步,但是如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唯视听率是尊的地步,纯粹按视听率来进行“节目末位淘汰制”,就多少带有这种视听率数字崇拜的味道了。①
综上所述,科学的受众观念是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个有力支点。广电媒体在节目生产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受众观念,并能科学地运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使节目常办常新,永葆动人的魅力。
注释:
①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 上一篇:医疗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下一篇:财会监督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