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在银行会计工作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逐步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加强银行会计的监督呢?
一、强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一)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财会工作的实际,地方管辖银行应由行长挂帅,按照金融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对本行各项内部制度、岗位规章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及时修订、补充、调整现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前,在计算机业务处理新项目推出前就有较完备的制度可供执行,并在执行中日臻完善、严密。
(二)强化学习、执行会计制度的意识,营建按会计制度办事,用会计制度来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氛围。首先应强调制度的严肃性,抓好行员遵守银行规章制度和增强防范风险责任意识的教育。其次,强调行员尤其是会计人员、领导干部必须学习、了解、并亲抓银行规章制度落实和建设,按规章制度要求办事,进行管理。在学习方法上要强调务实。第三,着手编制银行各岗位会计制度、业务操作准则,使制度规定、各项业务处理要求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并根据银行业务情况的变化,适时加以修正,并体现出准确即标准化、细致即可操作易学习掌握的特点,有利于用制度来监督和管理。第四,建立奖罚并举的机制。奖励不重、处罚失之于宽,就不可能在广大员工中起到很好的警示鞭策作用。
(三)加强会计部门的检查、辅导和基层行会计达标工作。管辖银行通过辅导工作来服务基层,通过检查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通过经常性的会计达标活动来全面推进银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也间接地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一)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严密性、适度性,尤其在内容上要严谨、完善、可靠、稳妥、紧凑、衔接,不致发生任何疏忽、遗漏或失控,既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也不给渎责失职的人员以推卸责任的遁词。1.要注重体制牵制,按业务经营环节、工作特点,设置各职能部门,尽量做到机构精简,但又能区分部门之间管理对象、管理权限和影响范围,按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实现分工明确,又能相互牵制、监督,提高效率的目的。信贷部门审贷分离即为重要的举措。财会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将明细核算下放给业务部门会计人员,并明确只有财会部门而非业务部门对其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活动有管理的权限。对于业务不是太大而风险监控难度较大的业务部门,财会部门宜加大会计监管、内控的力度。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主机操作员、终端机操作员、密码资料文档管理员职责分工也要明确。2.要注重程序制约,强调任何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经过批准、授权、执行、纪录、检查等程序。这些程序必须交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完成,任何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处理的全部过程,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以防止差错,特别是舞弊的发生。3.注重责任牵制,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罚办法。立足于责任最直接、控制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大的基层一线控制。
(二)根据银行实际,综合使用多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1.组织控制――考核轮换法。2.授权控制法。3.运用纪录控制法。4.加强内部审计。
三、建立会计监管的体系,加强对银行财务成果真实性的监督管理
银行应建立自己的监督反馈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在不干涉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管体系。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实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方式从现场监管逐步转变为非现场监管为主,应建立以日常报表分析、非现场检查为主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对金融机构日常报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有重点的现场检查。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中央银行在会计监管时要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出恰当的的评价,监督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防范责任制,以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账户管理,强化结算纪律。目前企业利用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多头贷款、多头提现,资金在几家银行间不断转移,逃避银行收息,使银行贷款形成呆滞,资产质量下降,形成信贷风险。同时又为银行之间相互压票、退票及截留客户资金提供了土壤,扰乱了正常的结算秩序。因此,加强账户管理已势在必行,首先,建议总行根据新时期经济的特点修订《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各分支机构根据办法规定加大对违规账户的处罚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及金融机构予以曝光。其次,账户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化,建议总行开发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使其与同城交换系统进行有效联网,并建立相应的"违规账户"档案,违规账户不能参加同城交换,使其资金无法正常动作,提高和加强账户管理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篇2
[关键词] 杀鼠剂;敌鼠钠;毒鼠强;检验
[中图分类号] R97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80-02
杀鼠剂是用于控制鼠害的一类农药,据有关报道,在市售的常见杀鼠剂中,敌鼠钠、毒鼠强占70%。其中,敌鼠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新型抗凝血杀鼠剂,毒鼠强是剧毒、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其无特效解毒剂,对人、畜危险性极大。当前鼠药市场混乱,误食中毒事故屡有发生,杀鼠剂的检测对于临床中毒的诊断与抢救、中毒事件的性质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建立一种简便、快捷、普及性强的检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样品前处理
取10 g可疑样品,用50~100 ml丙酮分多次提取,上下反复振摇50次以上,静置后用滤纸过滤,如果滤液浑浊,必须换新滤纸重新过滤。提取后的丙酮溶液滤入烧杯中,将烧杯置于沸水浴中挥至快干时,转移到小试管中挥干,加入5 ml丙酮溶解残渣,待检。
2 敌鼠钠的快速检验
2.1 原理
敌鼠钠与盐酸羟胺发生反应,缩合生成肟而出现白色混浊,可初步确认敌鼠钠的存在,需经薄层层析法进一步定性定量分析。
2.2 仪器与试剂
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正己烷-甲醇-甲酸(5∶5∶0.2);5%三氯化铁溶液;20%盐酸羟胺溶液;敌鼠钠标准溶液(精密称取敌鼠钠1.000 g,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丙酮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每1.00 ml含敌鼠钠1.00 mg)。
2.3 操作步骤
2.3.1 定性试验先在白瓷蒸发皿中加一滴5%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再加一滴待检液,如显血红色则含有敌鼠钠。
2.3.2 确认实验吸取待检液1.0 ml置于小试管中,加入20%盐酸羟胺溶液数滴,如出现白色混浊则含敌鼠钠。
2.3.3薄层层析法定性定量测定[1]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10、12、14、16、18、20 μl及待检液20 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边点边用冷风吹干;将薄层板置正己烷-甲醇-甲酸(5∶5∶0.2)展开剂中,展开至溶剂前沿距原点10 cm处,挥干溶剂。结果判断:在薄层板上距原点7 cm处,样品出现红棕色斑点。与标准比较来进行定性及定量。
3 毒鼠强的快速检验
3.1 原理
毒鼠强利用分解剂硫酸分解,其分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变色酸作用,根据颜色反应进行定性,根据反应颜色深浅不同进行定量。
3.2 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水浴箱;控温电炉;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丙酮-乙酸乙酯(4∶1);浓硫酸;30%硫酸;2%变色酸;25%过氯酸。毒鼠强标准储备液(以苯作溶剂配制每1.00 ml含0.10 mg毒鼠强的标准储备液);毒鼠强标准应用溶液(取储备液以苯稀释成每1.00 ml含10 μg毒鼠强的标准应用液)。
3.3 操作步骤
3.3.1 定性试验吸取待检液1 ml,加入30%硫酸0.5 ml,置85℃水浴5 min,冷却后沿试管壁小心加水0.5 ml,再加2%变色酸溶液0.1 ml,充分混匀,然后加浓硫酸溶液1.0 ml,摇匀。置沸水浴15 min,观察试液变化,同时作空白和阳性对照。结果判断:阳性反应溶液呈淡紫红色~深紫红色,阴性呈淡黄色。
3.3.2 确认试验取硅胶G作担体,以丙酮-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以25%过氯酸显色呈褐色斑点为含毒鼠强。
3.3.3 比色法定性定量测定[2]分别吸取毒鼠强标准应用溶液0.00、0.05、0.10、0.30、0.50、0.70 ml和待检液1.0 ml,置10 ml比色管中,经挥干后各加30%硫酸1.0 ml,加塞,于85℃水浴5 min分解,冷却后沿试管壁加水稀释至2.50 ml,再加变色酸显色剂0.2 ml,轻轻颠倒混匀,加浓硫酸2.5 ml,加塞,置100℃水浴30 min,以流水冷却至室温,以1 cm比色皿在573 nm波长处比色,以毒鼠强含量对吸光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4 讨论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薄层层析法测定敌鼠钠最低检出限为1 μg/ml,比色法测定毒鼠强的最低检出限为0.1 μg/ml,可应用于食物中毒样品的快速检验。因目前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对重要案件的处理要慎重,应采用气相或液相色谱做进一步对照确定。
因为三氯化铁试验的灵敏度不够,无法有效检出中毒者的微量敌鼠钠成分,所以确认试验最好使用薄层法检测,有条件者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则更好。
甲醛可产生与毒鼠强同样的实验结果,如果怀疑有甲醛存在时,液体样品加热煮沸2 min,固体样品置70℃烘箱加热15 min后测定。
本方法为快速检验方法,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样品和丙酮用量。如果样品中含的水分过多,可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后过滤,并将丙酮挥干后测定。有些样品的提取液带有较深的颜色,应加大提取液的用量,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活性炭或中性氧化铝,振摇脱色,过滤后滤液挥干测定。
[参考文献]
[1]高宏航,勾艳玲.杀鼠剂敌鼠钠的快速检验[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5):603.
篇3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行路径;制度体系;上市公司
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1.1 现有的法律法规
1979年,我国开始颁布第一部试行的环境保护法以来,截止至今,已经有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法律10多部,行政法规30多部,环境标准360多项。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分成两部分对企业起到有效作用,分别是对企业污染的补偿和防治污染的鼓励。对企业排污的补偿费用有关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国务院颁布的《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和《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具体的规定了基金的提取比例、对以上处罚的赔偿。通过借鉴国外的做法,我国还规定外商提供节能和防治污染方面的创新型技术,可减征、免征所收取的使用费;企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①
1.2 披露形式
披露的形式按货币性可分为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基本上货币信息都是定量的,而非货币信息中又可分为实物方面的定性信息,和技术指标表示的定量信息。
从我国的披露现状来看,按披露方式分既有独立的公布的,又有隐晦包含在各种会计报告中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目前的披露方式分为五种:(1)单独报告;(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包含于董事长报告;(4)包含于年度报告;(5)包含于会计报表附注。
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通过年报、通过独立的环境报告(通常为社会责任报告,也有附于年报之后),以及通过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等平台公开披露其环境信息。
1.3 基本内容
第一点披露的基本上都是政策方针方面的内容,企业会对某个项目进行分析,考虑新投资项目资金、设备等的预算,以及预期产生的污染;第二点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环保因素方面的费用,企业实际产生的污染,支付的治理费用与投资,乃至罚款赔偿,或者是国家的补贴及基金;第三点,企业则会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环保方面的收益,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三同时”的要求,以及投入的资本性研发费用,及国家环保认证等。没有目前没有一个企业真正能够严格的从会计角度去衡量环境信息,能用货币表示的就是资金方面,其实除了排污费和环保设备投资费用,环保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也是值得披露和探讨的。
1.4 披露的自愿与强制
我国的披露目前是自愿披露为主,强制披露为辅。针对13类重污染的行业、上证标准治理、上证金融、上证海外三个板块的上市公司、入选深证100指数和发生环保重大事件的上市公司,国家是有强制规定的。但是据统计,2009年,上交所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占到总数的32.97%,深交所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占到深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7.75%,以上数据均不到半数。②而国家对其他企业是否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以企业自愿的原则来执行,可见在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中自愿披露仍处于主要地位,强制披露无法全面实施。
1.5 存在的不足
法律法规上面,可以建立一些技术性的指导政策与法规,在条例中就能明文规定有关标准和技术性手段,这点日本就值得借鉴。对于企业或者民众来说,细节方面的处理更加易于操作。在法例中就大力倡导环保的重要性,调动企业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激励购买和使用环保商品,并负责向企业和民众披露环保商品的相关信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也不在少数,但是反思这些法律法规得不到预想的效果的原因,即所涉及的内容太过形式和空洞,只是对一些标准进行了规定,根本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或流程可依,无法成为企业在披露中可以参照的一个基准,失去了一个法律法规政策颁布后应该起到的指引使用群体规范操作的的功能。
因此,对于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参照日本的一些条例,加强可操作性,逐渐将标准细化到具体的小方面中,使有关环境方面的会计处理有依据可循。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只有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稍有起色。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票市场在我国发展得较为规范,证券交易所也是一个较成熟的平台。所以证券交易所的网站、证监会制定的报刊或杂志、以及公司年度的社会报告,都是披露的载体。银行业有银监会,保险业有保监会,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本身就缺少监管部门和代表性的机构可以规范他们的操作,使他们对政策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更何况是整体的规范和完善。目前,是否亟需一个机构,或者环保局加大职能,可以牵头组织这项工作,一个载体去披露这些内容,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
2.1 披露依据
防治方面可制定《绿色购买法》,生产环保的设备的厂家或购买者在纳税方面都可以得到一定的优惠。同时在会计方面就应该作为折扣入账,最终计入管理费用。补偿方面可制定《超级基金法》,若不主动缴纳污染费,在原有的污染费基础上还要根据拖欠的天数,每日累计一定的“利息”,纳入环保局的“环保基金”项目中。
2.2 披露时间
前期来说,对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之后增加的一些明细科目,在每年年报公布之后相应的会一起公布。对后期独立的环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环境公告书来说,在每年年后财务报表一起,但是对于环境公告书来说,在年中若有披露的必要,一些项目发生改变,随时都可以。
2.3 披露内容
环境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主要通过“消耗”和“产生”来披露。“消耗”表示消耗的能源和机器、设备等,从而导致较高的成本,降低其相对价值。“产生”表示因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而引起的资产减值,比如受污染的土地、水源需要恢复则需要支付额外的治理费用,生产污染产品等待清理的机器设备,其价值也会低于账面价值。环境对负债的影响,通常是体现在“修复”和“补偿”上。企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通过排污治理费用进行修复和补偿,若没有及时治理,还要支付罚款和赔偿,如果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还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需要诉讼招致赔付。
三、环境利润
环境对支出的影响,应注意区别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的界限。对于企业在生产及研发过程中,可以使其获得长远利益的支出,视为资本化支出,应该列示为资产,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折旧或者摊销将其转入费用,比如购入的排污权、国际认证等;不能视为资本化支出的,则以当期费用的形式计入当期损益。③同时,企业还要关注,环境保护活动为其带来的收益——潜在的业绩。环境活动业绩可能在短期内无法从企业的账面上获得,但是却有助于从长远的角度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形之中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比如,企业通过IS014001体系认证或产品取得绿色标志时,企业对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三废”产品的利用情况和减免的税款,员工的环保意识培训,以及企业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活动等,这些都可能会使企业商誉或商标价值提高。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报告
前期过渡时段,可以采用非独立的报告形式,将货币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包含在财务报表之中。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增加辅助核算环境会计信息的科目,来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成本和费用。
不能货币量化进入目前的财务报表体系的重要环境信息,可以利用通过在附注中增加图表和文字,将非货币形式的量化指标和无量化指标予以披露。此时就可以引入有关经济效益的指标,使企业的效益更加明朗。量化指标纵向可以有投入收益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对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设备量与收到的环境效益的比值,即投入收益指标=环境固定资产/环境无形资产;量化指标横向可以通过废气排放总量、废气中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的环比来说明。非量化指标多采用文字形式,说明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方针等等。
后期阶段,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深入,逐渐向会计方面靠拢,通过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报告书,从会计方面和企业文化方面对企业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双向披露及考核。制度中涵盖的是从会计角度出发的环境信息披露。以下为环境会计信息报表(见表2、表3)。
注释:
①顾晓敏,封晔.中美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差异研究[J].经济经纬,2006(3):69-71,85.
②李勤.谈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10(10下):16-19。
③魏素艳,肖淑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5-66,69.
④肖序.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
⑤郑晓青.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30-32.
参考文献:
[1]梁小红,黄晓榕,陈佳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机制及模式探析——基于福建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30-32.
[2]李连华,丁庭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1(1):59-61,64.
[3]付程.事项法与价值法结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新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155,162.
[4]李玉敏.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框架[J].理论研究,2010(2):6-8.
[5]乔引花,张淑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基于信号传递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31(3):119-123.
[6]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03(3):19-23.
[7]罗金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经济纵横,2007(6):71-73.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会计监督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及会计监督的概述
1.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步骤,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评价和监督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督,及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工作的监督,单位外部对本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监督。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面对国外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共同的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些企业受局部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的正常进行。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相当庞大,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总数的99%,在内部会计监督质量上,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更为薄弱。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弱
(1)企业管理者认识存在偏差。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既要管生产又要管销售,把精力放在对外关系上,出现要么过分干预会计工作,要么对会计工作不闻不问或依赖社会审计的极端现象。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明显,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对其认同程度较低,优秀会计人员有限,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后续教育得不到落实。因此,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2.内部会计监督缺失、会计监督执行效果不理想
由于会计人员是企业的雇员,单位负责人同会计人员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会计人员的监督有时会被认为是“侵权”而不能容忍。出现两种极端观念: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不存在监督问题。即使发现了财务信息中的虚假现象,逃避责任的同时达到满足领导的意愿,造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执行结果不理想。
3.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1)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化。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2)缺乏内部监督制度。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根本不设会计机构。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问题,只设一名会计人员,该会计人员既当会计又兼出纳,既管钱又管物,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三、内部会计监督在中小企业中的建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一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控制弱化、管理松散等情况渐露端倪。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局部利益,篡改账目,粉饰报表,包装业绩,使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如同虚设。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当前会计界紧迫任务之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专职会计监督机构和其他与会计相关的业务机构。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监事会、内部监察等部门。
2.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内容即会计监督对象的具体化,并延伸到会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等各个方面。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监督和制度监督两个组成部分。
(1)财务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寓于财务会计核算中,核算的过程就是监督的过程,具体包括: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会计账簿的监督;对实物、款项的监督;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制度监督。制度监督是通过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而实现的会计监督。具体内容需要结合各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其他有关岗位的分工与牵制等。第二,重要事项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即对一些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对其决策和执行制定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及相关制度。第三,财产清查制度,是对单位资金、财产物资和债权的清理和查证。也是进行账实核对的基础。第四,内部审计制度,是单位内部经济监督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内审,可以发现并纠正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一些不合规、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3.内部会计监督的方式
(1)日常监督、专项监督。(2)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3)稽核、督促和监控。(4)就地检查、送达检查、告知检查、突击检查。
4.内部会计监督方法
内部会计监督的方法是指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关直接获取监督检查证据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查账方法。
(1)按检查会计书面资料的顺序分类:顺查法,逆查法。(2)按检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分类:审阅法、核对法等。
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各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这一问题上,都可以从上述监督方法中得到一个借鉴价值。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相对落后。因此,对企业已有的内部监督应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其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完善,使会计法律法规全面配套,加强可操作性。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会计活动的主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深造。
(1)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由于会计人员从事实际工作中,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尤其在单位会计监督存在漏洞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现象。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下,严格遵守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3)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准确的判断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培养会计人员的学习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领域也不断发生了变化,这要求会计人员不能止步已有的知识,要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方法的最新成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措施与方法。
3.加快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措施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对已存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许多规章制度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要求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2)内部监督规章制度仍需加强完善。企业在执行国家发行的企业内部监督的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是综合了大多数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审核的。在执行中,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寻找适合自身的内部监督方法和途径。
(3)会计主体和单位负责人职责和权利的明确界定。中小企业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的正常进行。因此做到合理授权,不越位,不专权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4)会计机构内部应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中小企业必须尽早建立内部稽核和牵制制度,这样才能早日解决内部监督弱化的现状。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监督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督更加完善严密。
篇5
一、“反映”与“核算辨析”
“反映”是指按照反映论的原理,对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于将“反映”作为会计职能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反映”包括观察、计量、记录、归纳、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在内,是深刻地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过程。即“反映”是对过去、现在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是对表象和实质的反映,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深刻认识。还有人认为“反映的过程就 是把大量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的过程。”
“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往往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上述“反映”和“核算”的概念中可看出,两者反映的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参与决策。两者的区别在于:!“反映”比较抽象、概括,“核算”比较直接、具体;"“反映”的范围大于“核算”,并且“核算”侧重于过程,而“反映”侧重于结果。
在讨论会计职能的过程中,究竟用“反映”还是“核算”的争议最初来自于对“观念总结”的不同理解,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还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或核算”。笔者认为,“观念总结”是指运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包括三层含义:!利用观念上的计量标准和尺度(货币),客观、正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记账、算账、报账,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将“观念总结”表述为“反映”源于马克思关于会计性质、作用的论述,因此用“反映”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观念总结”的原意,又能体现会计的本质,还能弥补采用“核算”的不足。|
三、会计本科与会计职能
从会计角度看,“控制”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监督”,一般理解为监察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来进行监察督促,使资金运动符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监督一般应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监督问题。由此看出,“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联系:“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笔者认为应将“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理由主要有:!从词义上讲,“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比“监督”要全面,控制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监督、分析、考核等内容,而监督只是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控制”符合马克思关于“过程的控制”的本意;#“控制”比“监督”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会计法》中将会计职能规定为“控制”(代替监督),在贯彻实施中就很难操作。同时,应看到《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的监督”和“对会计的监督”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而单位的内部监督是靠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本质上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信息,即“反映”;经济控制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加强经济管理,即“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本质,“反映”主要体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职能;“控制”主要体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职能。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应是“反映和控制”,它高度概括了会计内在的功能,揭示了会计的本质特征。
篇6
【关键词】军事会计;监督军事会计监督是指军事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军事财务管理规定,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本级和供应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的监督,是军事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着眼于新形势新条件,加强军事会计监督工作,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
一、现阶段军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军事会计监督难度增加。一是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财务操作不规范。到目前为止,在军事财务部门仍将发票视为经济活动最有效的证明,而市场上已出现了专门经营发票的个体户,售货员会主动提出开多少的问题,要素随着客户的要求填写。这样就产生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多开多报、张冠李戴、金钱至上等消极现象。传统的财务监督,面临冲击,单纯的依靠财务人员实施监督已是无能为力。二是思想观念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受习惯做法的影响,在财务监督中重视事后监督,忽视事前监督;侧重宏观监督,轻视微观监督,造成在行动上滞后。市场经济要求:对部队财务监督必须从财务活动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实施监督,财务管理活动与财务监督活动不分先后地同时进行。三是有些财务规范滞后。上级的一些规定不可能面面俱到,规定可开支的一些费用概念模糊,尤其是缺乏定额标准,执行起来差异很大,财务人员难以实行监督。四是经济活动纷繁复杂。如今经费以货币形式保障,所需物资可直接到市场上采购,从目前市场实际情况看,同一种商品价格差异由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而且品种繁多,仅凭财务人员在办公室后审发票就报销了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2.军事会计监督任务加重。一是经费量增加。虽然经费分配仍以计划为主,而物资流通领域却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形式,经费供应量不断增加,通用物资基本由各单位自行就地采购,使经费开支数额增大,财务部门审查监督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不但要对经费物资计划和资金运用实施监督,而且要对发票和实物进行审查验收,还要对钱物使用效果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军事不经商后,经费的绝对数量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事业费和机动费的比例数量大,经费的总量增加,开支量加大,给经费的监督带来难度。二是业务量大而监督力量不足。过去,财务部门业务少,主要是审查开支凭据,而现在军事实施零基预算后,对经费项目、经费需求都要全预测,同时,还要参与或负责军事采购等,军事财务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大。近几年,总部的新制度不断出台,比如,军人保险、住房补贴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全由财务部门来负责贯彻执行,业务量不断加大,而人员又未增加,部队财务监督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军事财务的监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要求标准提高。上级领导机关和单位领导对财务监督要求越来越高,纪检、保卫部门处理经济案件以及部门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审查都要财务人员参加,从而使财务监督任务更加繁重。
3.军事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部队会计的各项业务,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维护。缺少了相应的制度,将引发会计混乱,最终导致部队建设深受其害而无法正常运作,官兵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部队执勤训练任务无法完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失去强有力的保护。由于受军事编制体制的限制,在我军的师以下单位的后勤部门并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使会计部门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监督,而同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是会计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机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会计监督制度的作用。在地方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专门设立有监事会,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设有审计委员会行使公司的内部监督职能,其中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检查公司的会计状况。而军事的会计工作一般都由上一级会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由于各级会计部门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并且许多部队的驻地相对分散,仅靠几个月一次的间断性的检查是很难对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作出全面的监督和评价的。
4.个别军事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受社会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会计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单位财经秩序不够规范,非法集资,非法借贷、挪用和贪污公款等事件时有发生,个别性质特别严重,造成巨大损失。一张原始凭证,从它的取得到编制为记账凭证、登记入账,直至最后产生会计报表,这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予以监督控制,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但如果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即使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仅一个环节没有按规定执行,也会导致整个会计监督制度的失效。例如在有的单位为提高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将每个会计人员的印章都可好几枚,分别由不同的会计人员保管,以便于随时取用。更为严重的是,掌管单据报销的人员手中还有复核人员的印章,这样做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复核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会计监督制度的程序。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风险,降低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5.军事会计法规意识不强。一是个别同志自发理财的观念淡薄,认为当前改革开放许多观念都在变,部队的管财理财方法也改变一变,规定也该改一改,不要约束太多,限制过死。这些思想是当前导致少数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弱化的直接原因。二是少数单位部门只注重本单位、小集团的利益,置会计法规于不顾,打着为集体、单位的旗号,该上缴的经费不上缴,该报批的经费不报批,是会计法规失去应有的约束力。三是少数同志在执行会计法规中推崇庸俗关系及好人主义。怕得罪领导和上级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怕得罪受到打击报复,怕搞不好关系受到冷落等。
二、加强新时期军事会计监督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军事会计法规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军事财经法规、财务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会计监督机制提供强有力依据。财务法规本身必须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对军事经济活动进行依法监督既要有原则的要求,更要对监督的地位、职权、任务、素质、程序、方法、考核以及监督者的保护等用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和明确。财务法规制定之前要事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缜密的可行性分析,归口办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把住决策关,防止领导干部违规使用财权,增加大项经费支出的透明度,监督经办人员的用财行为是防止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的关键环节。同时,实行经费开支全程监督机制。在借款关节上,重点监督价格、数量、质量,防止“回扣”和“暗箱操作”,在报销环节上,重点监督票据真假、手续完备、实物验收等内容。
2.改革军事会计监督机制。要改革现行会计体制,赋予会计部门双重身份和相对独立的地位,以提高监督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抓专项。会计监督要实施全面监督,由于工作量大,过程时间长,监督效果难免会打折扣。检查的内容及项目不宜过多,应根据不同对象,视各单位对不同经费的管理状况,抽检一些管理薄弱、存在问题较多的经费项目。检查的方式应不拘形式,参检人员要少而精。检查的时机应视势掌握,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形成制度周期性进行。二是抓落实。要全面监督与专题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根据不同监督对象、内容和要求,灵活的运用审核法、分析法、验证法和考核法等科学的监督检查方法,并注意几种监督方法的有机结合,确保监督效果。监督重要严格执法,秉公办事,维护财经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抓规范。会计监督要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大力推进会计监督的规范化进程。
3.提高各级人员的法律意识。我军各级会计部门都掌握有一定数额的经费,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要经常与金钱打交道。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就必须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有些会计人员最初从事会计工作时并无犯罪的主观动机,但当这些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时,个别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就会认为有可乘之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必须经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同时,进一步规范领导的行政行为。在每年实施的会计检查考评中,要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明各级领导在经费审批权限、工程建筑立项、经费审批等重大经费决策上的责任,明确规定年度经费收支平衡、投向投量合理、供应保障有力、财经秩序规范等责任目标。实行会计公开,建立廉政考察、述廉述责、戒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以财、物的使用为重点、以防止滥用财力为核心的会计监督制约机制。按照资金开支使用的过程和钱变物运动规律,明确资财运行各环节岗位责任和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通过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牵制,使物资的收发、资金的收付得以严格控制。
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是落实新《会计法》,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常由单位负责人领导,缺乏独立性,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会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很难从根本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监督制度要明确四个基本要求:一是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分工要明确,做到互相分离、互相制约,不可兼任。二是资产处置、重大资金处置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5.创新性地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目前我军财务活动的科技含量正逐步提高,会计监督人员必须勇于创新,大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使会计监督工作高技术化,以应对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的会计业务。一是大力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军事财务电算化从最初的以机代账的传统模式逐步向核算管理型发展,处理数据的自动化、集成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应用也有了长足进展。但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隐患,必须大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电算化会计和网上业务进行监督,应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查账、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单位主管人员加以解决。二是利用高技术“打假”。高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制假水平的提高,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变得更加难以识别,因此,必须借助于相应的高科技手段,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真伪性确认,以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三是大力提倡运用会计分析法进行监督,提高分析法的比重。摆脱过去仅仅依靠查账本、翻单据的老套的监督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测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单位加以改正。
参 考 文 献
[1]陆家安,李艺,邹京,吴进文.关于军队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33)
[2]丁丽.浅谈军队会计信息真伪的辨别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1)
篇7
关键词: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管理水平
会计监督,属于我国财政部门日常工作职责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会计制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对财政部门的费用预算、支出等多方面实现第三方的监管,从而达到财政工作透明化、公平化、合理化,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会计监督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解决方法,提升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水平。
一、我国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无法从规范化角度完成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目前我国各单位财政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相对不强,易引起会计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对财政支出的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新《会计法》虽然已经颁布,便仍有为数不少的财政工作人员对法律的相关条文了解不深或理解不够。这就需要对会计监督工作加强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我国在对财政支出的法律监管上的政策与规定还不够完善,未能跟随时代的潮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变更,使得整体性的管理工作呈现出漏洞与缺失。
(二)财政监督者的责、权、利无法满足平衡对等,造成监督不力,流于形式
我国财政部门多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向国有企业委派监督人员,理论上而言,这种财务总监应该只对董事会负责,行使其独立、公正、客观的监督权责,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战略分析方向无误、避免失误或随意操纵账目的现象出现,更好地处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类财务会计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财务总监的实际责、权、利并未达到平衡对等,也就是说,财务总监于国有企业中更多地是以一种“执行者”的身份工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者”。于是,这种所谓的监督已经失去其本质意义,不能够很好地为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服务。
(三)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监管质量得不到保障
监督体制,除了有专业的组织机构外,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监管之声不可或缺。会计信息应该是社会化、规范性的,因此也绝对逃不开社会监督。目前的主要社会监督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他们通过专业的审计、验证、评估、咨询工作完成社会化会计管理的监管。但是社会监督的大多数形式为有偿,而委托单位多数又是审计部门自身,造成监管质量得不到保障,监督力度下降。有时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审计报告数据失真、结论偏差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四)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工作因繁杂而周而复始,使得工作在一线上的人才无时间和精力得到进一步的专业素质培训和自身能力提升,同时,财政部门忽视对人才队伍的组织培养与建设,造成我国会计工作者整体的职业素质不高,侧面影响着会计监督的总体水平。
二、如何提升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水平
财政部门是我国《会计法》授权的主管部门,它不仅要对会计工作的监管负责,同时应遵循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我国会计工作服务。
(一)建立和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必要时进一步制定相关法律以使会计管理更具规范性
建议尝试建立起重大会计事项的公共报告制度,即为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首先对重大会计事项增加关注度,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对于执行可能造成企业财务损失或利润变动较大的财务事项,必须向财政部门申报并备案获得批准,此方法也可使财政部门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财化情况、对地方和国有企业的监管更具有现实意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曾就此项内容做出规定,要求企业承包重大事项必须在会计报表的附注部分加以详细说明,这些重大事项包括:会计政策或估算的变更、重大投资活动的开展、额度较大的资产清理问题、企业破产合并等重大企业变更等。
(二)建立惩罚制度,追究重大会计失误的事故责任人
会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很可能对企业甚至是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多数情况下,决策或执行的失误并不能从法律上使事件相关人员得到相应的惩处。因此,建立事故责任人制度,当发生重大财政事故时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惩罚,显然更具有警示作用。对随意变更会计工作处理方法、弄虚作假、内部控制制定失调等,都应该被列入到重大会计事故责任认定与惩罚制度中来。
(三)引入网络管理与优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明显展现出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优势。财政部门应该在第三方组织监管的同时,建立起网络监管体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公共大众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中来,使我国会计工作更具有透明化、公正化。
(四)建立起来自于社会监管组织的有效监督制度
首先,应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拒腐抗变能力,从而更加公正的完成审计各类审计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鉴证服务结果。其次,
加大对会计信息监管力度,保证数据的质量与准确性,尽管目前相关制度还未能完善,但仍然要重视对大型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必要时候政府可以加大经费供给,以便获得更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再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责监管不容忽视,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履行职业职能的公正性的管理,杜绝一切受企业影响的不实或具有明显偏差的会计审计报告,且审计报告应遵循制度向财政部门一一报送,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门配合。
(五)建立起会计资格的综合认定程序
加强对会计岗位准入条件的规范性,认真筛选、依制度开展工作,避免寻私情、弄虚作假、滥竽冲数等行为的发生。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他们职业素养、推动财务人员更加积极努力地完成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会计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欣然接受来自于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端正思想;对于不负责任、犯下大错的会计人员,在惩罚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甚至可以采取吊销从业资格证书的方法,杜绝其再次步入会计行业。
篇8
摘要:当下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开放程度日益增加,越来越向国际上迈进,这就要求企业制度的完善,其中就包括对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机制,本文将对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现状问题、发展前景、改善方向上进行讨论研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会计监督越来越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职能之一,用它来保证企业内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合理、真实的进行,并稳步的发展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控制、审核、指导经济活动计划的运行方式,理解企业会计监督的意义、出现的问题、改善方法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 :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现状问题;发展
一、我国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但是还不能跟上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发现企业内部失控的状况,比如会计监督的松懈,领导自我意识过强、缺乏民主等状况。首先是管理的现状,不严谨、不科学、不民主等话题越来越多;其次是违法乱纪行为多有发生,企业的财务漏洞百出;最后是企业财务核算失真的现象多有发生,会计数据篡改严重,还有账外账的说法,资金不清楚,债务也不明显真实等。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往往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许多管理机制上不太重视,虽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已经慢慢将发展重心放到企业运营管理上来,但是伴随企业管理的监督机制往往不受重视,发展受到限制,最严重的就是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重要的是经济体制随国情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带来会计监督机制的变化,随着企业的自身效益的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现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前文已经提到过,企业在当下已经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但是企业的监督职能却发挥不当,造成企业内部的会计问题出现,这也就暗示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实施需要依赖自身完善的体系,自成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首先是辅助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实施作业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妨碍了企业自身会计监督机制职能的发挥。其次,经济体制的革新势必带来管理等机制的随之变化,针对经济活动,现在的企业不能相应的出台适合不断变化革新的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机制;最后是企业的财务制度也不健全,财务报表的制作不受约束,会计管理混乱,即使有了新的会计监督机制,却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样“新机制、老办法、老观念”的现象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职能作用的发挥。
2.企业内部控制不得当,企业会计监督不受重视
企业的管理虽然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其管理机制还是受管理者主观意识的限制,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不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控制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往往处于松散的状况。很多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越来越形同虚设,内部的监督和控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会计秩序的混乱更加促进了监督力度向薄弱的方向发展。
3.对企业主体的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服从企业的自身制度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的会计监督的主体往往是不受监督的或者是受监督的力度不够,比如说,现在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利用企业的管理的职务之便,授权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偷税漏税等。会计工作受管理者的管理并由管理者授权,那么会计监督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受制于管理者,牵绊了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毕竟会计监督工作的主体应该是管理者。
三、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个求发展的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经济命脉的监督是保证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资金走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一个良好并不断增进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还可以带动企业本身的企业管理、企业进步、企业发展稳步进行,也能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动力,并保证企业整体是在合情合法的基础上进行。
四、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方法策略
1.利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法律的监督是对企业会计建筑实施的最好支持,利用法律体系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明确企业会计的审计审核、清晰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利用惩罚措施促使企业监督进行的力度,也为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中的监督人员使用职权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只有这样,会计监督工作才能按照制度稳步进行。
2.增大企业会计监督的职权范围来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企业的会计监督的职权应该不仅限于企业的财务审计审核,还应该延伸入企业的经营中去,多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审计审核机制,比如说可以让企业会计监督人员可以随时对企业的任何部门进行审计。围绕企业的经济为中心,参与企业的重要经济决策,增加企业的收入。
3.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监督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决定企业的会计监督的力度和实施。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整体调控企业会计监督实施工作的手段和力度,促使企业关于财务方面可以合理合法的进行经营,增加审计审核的力度,延伸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明确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责,强化职能,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
五、小结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仅利用法律手段是不够的,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并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立足企业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管理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企业的会计质量,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争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合理合法。通过认识企业的会计监督薄弱的现状,发现企业监督机制中不受重视、法律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力度较低、综合素质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用以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社会机制中寻求帮助用以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的会计监督提供有力保证。从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意义上来看,可以推进企业的廉政教育,并保证企业的安全和真实性,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力宣传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秩序,使整个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姚庆.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J].企业经济,2011,7(5):52-53.
[2]杨倩.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商业,2012,24(9):102-103.
篇9
关键词:会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会计核算监督的基本功能其中一个,核算主要记录,计量,分析,检查及管理活动,监测和监督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监理。所体现的经济活动的会计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及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的监测的合法性。核算同属单位的内部的管理及服务业务,会计机构和核算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也只能是建立一个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的全面检讨,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单位的会计机构和核算人员监督经济活动,监理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以及监督会计监督。这包括两个人在负责监督,会计机构和核算人员的会计行为,其中包括单位除外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特性的监管。
一、会计监督的情况
会计队伍的总体质量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是适应不减,会计信息的扭曲,会计监督的傀儡,也成为困难和更广泛的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在扩大的企业,一些单位的领导说了算,所有非必要的成本,要坚持的原则,核算法规和会计人员的自主性,会计法规的实施,往往报复不正确认真对待挫伤的热情,严格执行之后,反映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理论设想与实际。
二、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取得重大突破。新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规范,监督和会计监督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内部会计监督的单位的要求,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规范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监督体系以提供一个法律基础。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被分配到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业主单位,政府机关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福利。
1.国家监督。国家的财政监督,审计,税务和其他政府机构,代表国家监督财务会计单位,经济监督和内部监督制度,发挥互补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算责任的有关政府部门,分工明确,以确定财政部门。在实施政府监督其他政府部门,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的协作关系,这反映了一种新方法,协调的监督和管理的政府强调的是,这仅仅是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的直接对象,其他部门只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真正的会计信息的核算数据的完整性检查会计信息,通过检查手段来完成他们的目标。会计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的基础上,能结合公布的审计报告的会计师,预算管理的权利的行使的目的,专项检查和监管每个单位都必须经常化,制度化。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审核,税款和其他机关以提供一个真正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它会计及资讯相关的情形。均不得拒绝给予。
2.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这是外部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补充。社会监督,是公认的法律,其独特的中介机构和公证员,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外部监督的会计基础的,主要是指的依法举办社会审计的会计师协会。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和经济的业务,调控和服务中起到重要的角色。根据遵从有关法例和委托审计,并出具经过公证的有关会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如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主要和有关各方。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和审计的财务及会计资讯的基本目标,按照法律的公证,因此,在监督的会计监督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会计法,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别规定,强化监管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刑罚。这些条例,改善环境,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执业标准在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保证会计师,会计监督的中介机构和社会发挥角色。
3.内部会计监督。新的会计单位的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下,在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的内部的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会计监督体系依据。新的会计法令的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事的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项规定明确的企业内部会计监察的主要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对象就是这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的整个过程实行监督本单位的核算。内部会计监督所承担的对会计人员,主要职责是单位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审查的凭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以提供合法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讯,并确保在法定的范围内内的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过去的几年中,内部会计监督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监督体系强化管理。而且,在促进内部经济活动中依法确实起到着积极作用。
新会计监督在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会计监督框架体系。已反映在新的核算方法。有了新的面貌也可以规范会计实践,确保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完整及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发挥了无可比拟的角色,保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成伟.浅谈会计监督体系的规范和完善[J].华章,2011(20).
[2]张亚芳,毕世娟.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与健全[J].山西科技,2005(05).
[3]高翠莲.完善审计服务市场体系 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J].生产力研究,2003(03).
篇10
一、会计舞弊的成因分析
人类的贪婪本性导致了会计舞弊的产生,然而漏洞百出的宏观环境以及不尽完善的市场经济则助长了会计舞弊的泛滥乃至形成社会的普遍现象。综合考虑,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主要成因:
(一)我国会计法规的漏洞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行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规范。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修订,我国会计相关法律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以渗透的机会。
同时由于会计的灵活性限制,相关的会计政策只是明确会计处理的大方向,提出大致框架以及规范约束,因此在会计政策上就存在较多的选择,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采取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同样也为会计舞弊者创造了舞弊条件。
(二)监督水平较低以及监督力度偏小
会计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我国企业大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根本不存在,这就为会计舞弊减轻了极大压力。就我国现状来说,会计监督基本靠的是外部监督,但由于我国目前审计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监督水平较低。很多监督程序都只是走过场,严重违背了其存在的宗旨。
同时经济监督部门腐败现象严重,执法不严,不敢监督或者不愿监督,导致监督力度直线下降,严重损害了公众形象。监督部门的放任,对会计舞弊的视而不见或者姑息,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会计舞弊的一种默许,一种助长。
(三)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
上市公司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本是现代企业的进步的一大特点,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期望,就造成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股东与管理者的矛盾,人们都企图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就产生了通过在会计信息上进行操作来获得超额收益的想法,在实际舞弊之后,获得意外收益而又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会计舞弊现象一发而不可收拾。再者,所有者为了约束管理者合理支配资金,通常会给管理者制定较高的经营目标或者将经营业绩与管理者的工资福利进行直接关联,这时当没有达到经营目标或者目标虽然达到、但是管理者企图获得更多收益时,会计舞弊就顺势而生了。
以上是会计舞弊现象产生的基本成因。企业一般会采取虚计收入、虚计成费用、违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违规确认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手段来调节利润,从而实现企业会计舞弊的目标。
就会计行业来说,会计舞弊之风盛行,是整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沦丧的表现,长此以往,导致公众对会计行业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就社会来说,会计行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行业的滞后发展的同时,也将拖累真个社会的发展进度,于国于民都是一大祸害。
二、杜绝会计舞弊的措施
会计舞弊治理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应从会计舞弊成因入手,针对会计舞弊的常见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力求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舞弊。具体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民觉悟
道德建设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会计领域,针对人类的贪婪本性,也应该考虑从道德建设下手,通过会计道德宣传、会计道德教育,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舞弊对经济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号召全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会计舞弊者施压。全民的参与必将大大减少舞弊现象的概率。全民参与监督是一种理想状态,但还是值得一试。
(二)完善会计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会计法律法规体现了国家关于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意志与精神,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可以根据目前出现的针对会计法律法规漏洞而实施的会计舞弊现象,逐步完善法律体系,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必要的。要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引入司法监督,建立诉讼赔偿机制。重罚之下,舞弊主体就会重新思量,在利益与风险的权衡下,可能会吓退一批舞弊者,这就大大控制了舞弊现象。
- 上一篇:农业农村局半年工作总结
- 下一篇:大型集体活动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