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

篇1

【关键词】数字化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数字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可以采用的媒介也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使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信息传播等工作的效率提升有着极大助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应当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纷呈的广播电视节目。

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通常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对播出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和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通常需要按照相应的时间段来进行划分,同时需要按照非线性的传播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从而有效提升传播效率并更好地追求节目表现内容的有效传达。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从1940年开始,至今已经有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七十余年中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共有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1940-1978、1978-1997、1997至今。在1940年到1978年间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极为落后,并且技术也多为从先进国家学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革新近乎于零。并且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多为政治性、宣传性的节目,因此其内容相对单一。这从侧面上也反映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落后。1978年到1997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与电视机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也随之上升。在这一阶段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已经有了许多自己的技术创新,并且在节目内容上也不仅仅限于政治宣传,同时在其他节目的制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在这一时期制作出了《三国演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长期保持高收视率的成功的电视节目。在1997年后,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数字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数字摄录、编辑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全自动播出系统、自动播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革新与改良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前提。

2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

数字化技术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是多层次、多阶段的。数字化背景下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进行了分析。

2.1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革新与改良有着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对传统的由切换台、特技机、编辑控制器构成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模式进行有效改良。通过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后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模式。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有效应用还包括数字化的图像技术和数字化音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有效利用还促使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与扩充,从而使我国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大大增加并促使了电视频道数量的急速上升。例如我国的电视频道就从原来的三、四个频道发展到二、三百个,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也大大增加。根据我国广电部门的有关统计,如今我国每天每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时间也从原来的3、4个小时迅速增加到17、18个小时,有些电视台甚至已经实行了24小时连续滚动播出。

2.2 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

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也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技术的具有传播成本较低、制作成本较低的优越性。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通过对这一特性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制作时促进素材的有效应用、资料的合理共享,从而做到更好的完善广播电视节目的工作流程并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更加方便、简单、快捷。广播电视人员通过自动播出设备的合理应用可以做到电视节目播放顺序的合理选择与有效修正。因此当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出现问题时,节目制作人员可以予以及时的修正。从而对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放的影响减少到最少。除此之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通过将网络上的素材进行有效的下载、编辑与利用,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素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利用,从而更好的对这些素材高效的远程编辑并促使广播电视节目双向传输能力的有效挖掘。从而为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3 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提升过程的有效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可以对其发展轨迹进行有效地了解。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应当明白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做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的不断完善。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这三大系统的进行合理的改善与革新可以促进多声道传输技术、图文电视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的有效发展并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功能越来越多、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3 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媒体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也在同步提升。在这一阶段工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制作电视节目时应当注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上述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在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积银.英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研究[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3,1(2):49-51.

[2] 阎立明.广播电视微波数字化设备的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3,1(1):23-25.

[3] 王希睦.浅议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1):77-79.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应用意义;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15

随着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样化,以前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量的年轻观众群体流失,转向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与智能移动设备所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此背景下,为了广播电视行业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必须要同信息化网络电子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技术和理念的革新,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1.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意义

1.1提高节目播放的自动化程度

随着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因其具有使用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也为电视节目制作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比如,运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与顺序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保障电视节目能够顺利、有序的播出,如果自动化检测设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发现播放程序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提前对节目内容和播放过程进行预处理,保障电视节目流畅性和精准性。另外,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构建局域网,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从而简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1.2实现节目的远程播出和现场编辑

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能够降低节目播放和编辑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程序开发者可以按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的要求,运用网络传输将相关资料下载到节目编辑系统中,然后在合并至编辑中心,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对时间和地点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很多电视节目在录制中因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不能够及时的向公众传播,导致节目的播放出现滞后性,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为了解决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的播放不及时问题,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来下载和收集相关信息,根据广播节目播出的最优时间和地点来完成节目内容的最终编辑工作,该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同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相比,信息收集流程更加简化,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时间成本,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远程播放效率。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1电视录制与编审中的运用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视的录制或编审环节,可以对音视频录制内量化分辨率与采样频率进行科学调整,以期可以实现采样速度与质量的一致性。经过实践表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音视频录制的结合,能够让原本的视频质量得以提升,让节目处于高水平状态。节目编审中运用该技术,则主要体现在语音文字的处理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电视节目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增减,让节目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增强节目效果。另外,将其运用于编审环节,还能让节目的质感提升,避免信号损失,使得节目的综合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2.2电视管理与播出中的运用

广播電视节目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在其自动化播放管理方面,主要涉及

到了管理广告库、节目库与网络权限等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往往能够更加顺利,可将意外控制在范围之内。具体来说,因为采用了网络技术,保证了节目的编审与播出,所以后期的管理压力就会骤然减少。除此之外,采用网络技术后,可以工作站工作人员按照预期的节目串联单,对节目进行调整,以此使得播放形式更加灵活,不仅能够保证节目正常播出,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2.3电视后期视频制作中的运用

2.3.1数字合成技术

数字合成技术主要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影像的生成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后期进行加工和处理,同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对数字化素材进行处理,并且对图像进行输入,进而将已经做好的成品展现给管中。过去的后期制作所涉及的环节较为复杂,就使得整体略显繁琐。而且,视频前后的衔接性较强,工作人员无法对素材进行加工。但是,将数字合成技术应用于后期制作中,可以将计算机作为储存素材的“容器”,并且运用软件来对素材进行编辑,这使得后期制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数字合成技术和后期制作的融合,主要发挥的吸收光学与机械特技的功能,在图像学的呈现方式下,对素材加以整合,进而让观众能够产生梦幻的视觉效果。另外,数字合成技术与后期制作结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实景拍摄,对后期节目进行制作。经过数字合成技术,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叠加或合成之后的产物,很多场景跃然眼前,也可以适当的添加特效。

2.3.2AdobePremierePro系统

AdobePremierePro是现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常用的软件系统之一,其主要是对制作素材进行搜集与输入,在该软件的运用中,引进相应的管理素材,借此模块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转变,最终形成数字信号。与此同时,后期人员也可以将其拖到视频轨道之中,明确素材的出入点,让多样化的素材实现组接。

2.3.3其它软件

除了上述的AdobePremierePro系统之外,在广播电视的后期制作之中常用的还有三种视频软件,分别为EDIUS软件、Aftereffec软件和AdobeAudition软件。EDIUS软件主要功能为对视频进行编辑,更多是用来处理音视频。该软件和AdobePremierePro系统相比,专业性更强,工作效率也更高,能够让编辑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应用EDIUS软件时,其制作过后的节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可以输入指令,根据指令完成工作。Aftereffec软件主要是对视频进行剪辑与设计的一款软件,其可以对视频节目的后期进行编辑,应用范围更广,运行效率也更高。另外,其路径识别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可以有效掌控视频中的特技,将其用于视频的后期剪辑中,效果明显。AdobeAudition软件指的是专业音频编辑与混合环境,其主要是应用于广播电视的后期制作中。该软件功能颇丰,可帮助工作人员处理很多难题,也可以混合处理音视频素材,在音视频的剪辑中应用是较为便捷的,也可以同时处理其它技术性工作。根据AdobeAudition软件的实际应用看来,该软件具有操作便捷、使用灵活的特点。其在处理音频素材方面,也发挥出了多变的性能,不但能够让后期制作的准确率提升,也可以让节目更加精致,为节目积累良好的口碑。

3.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提升策略

3.1创建互动交流平台

广播电视中应用网络技术时,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具有的互动性特点,推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全面发展。借助网络技术搭建数据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体现出网络技术在数据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的反馈下较强的特点,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3.2引进信息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只需要打开手机界面,扫面应用程序的二维码即可实时的了解相关活动的信息和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应用网络技术时,也可以采取在节目播放过程中通过二维码与观众实时互动的方式,引导观众参与节目话题的讨论。

3.3优化电视播出方式

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可以借助二维码的方式,在此提议下,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的播出方式应该和信息技术保持同步,对节目的内容和播出形式进行创新,以此保障电视节目的稳定性,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例如,近两年火热的电视综艺节目《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在节目播出之后,皆在电视下方提供了电视节目的二维码,优化原有的播出形式。观众及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及时了解到该节目的相关动态,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观众和电视节目之间的粘性更强,互动性得以提升,而且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之举。

3.4拓宽广播收视范围

基于当前广播电视与网络技术处于不断地融合之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维持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也可以對广播收视的范围进行进一步延伸,让观众有更多的电视节目选择。电视台可以有效转变节目的播出方式,采取有效措施,让电视节目能够更具时效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工作人员也可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对不同节目的播出时间加以明确,让观众可以更方便地观看电视节目。此方式不但能够让电视节目获取更高的收视率,而且也能够让电视节目制作方获取更加丰富的经济利益,这对于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篇3

关键词: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组成;设计思路和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组成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生成、处理、传输以及纪律和播放等关键设备,主要由后期节目制作系统以及数字演播室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在数字化演播室系统中,包括移动车数字摄像机、特技切换台、摄像机控制器以及节目馈送监视器和配套电缆等设备,为了实现节目源的切换,通常情况下,会在演播室内配备多台摄像机,在设备选择上,为了保证节目质量,应选用专业的、广播级别的3CCD摄像机,并将每台摄像机配设一台摄像机控制器,在摄像机和控制器的连接上,可以采用宽带三同轴电缆实现高效传输,而摄像机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三同轴电缆将信号传达给摄像机,并通过摄像机遥控机实现对摄像机的调整,如果将电话和摄像机控制器相连,还可以实现与摄影师的沟通。摄像机控制器和切换台的连接,大多使用视频同轴电缆,使视频信号能够通过特技切换完成节目切换和镜头特技的处理和衔接工作,并利用输出系统,对工作效果进行监控和测量,确保各台设备都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同样,对于音频信号来讲,经过话筒拾音送入调音台,对信号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信号输出时,有理想的混音效果,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音箱设备进行适时监听。在后期节目制作系统中,主要利用编辑控制器来完成相关操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对切换台的操作,对调音台收到的音频或视频信号进行编辑,并对节目成品进行储存和记录。

二、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数字电视制作设备的诞生,使广播电视领域对数字设备的了解越来越多,很多大型电视台已经从模拟设备中解放出来,开始使用数字化电视制作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现代化发展。各大高校引进数字化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教学要求选择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系统,在此之前我们简要对市场上的数字设备进行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设备琳琅满目,主要有两大体系,其一是传统型的视音频厂家生产的数字设备,并已经发展成一个系列;这些厂家为了满足市场的供求,满足客户追求高质量的要求,在原来的发展中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利用压缩技术生产数字视频设备。其二是在计算机基础上研发出的计算机和硬盘共存的数字设备,它制作灵活,不依赖与摄像机,可以实现无带操作,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作用。

(一)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

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改造,需要在原来模拟设备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在设计思路上要确保灵活性和实用性,简单来说就是配置要灵活、功能要齐全、成本要低廉、技术要先进。在功能上要尽可能的满足后期制作系统的要求,确保图像质量。同时系统也需要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数字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现重要设备的数字化,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来说,摄像机、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字化发展中,如果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首先对关键设备进行更新。在此我们可以重点介绍数字化之后的设备功能,如非线性编辑系统,它是实现数字化制作的重要表现,该系统将后期制作中的素材采集、硬盘存储以及编辑功能、网络功能集为一体,在实际工作中围绕非线性编辑设备成立独立的数字岛,作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数字化发展中,一定要考虑到制作质量以及服务期限这两大问题。

2、逐步添加数字分量设备的数量,对旧设备进行淘汰,形成以数字设备为主,以模拟岛为辅的节目制作系统,同时,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将节目制作移入虚拟演播室中来完成,使硬盘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恩在采集素材这一环节发挥作用。

3、当高校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数字设备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可以引入数字化切换台,选择有模拟信号输出、输入接口的数字设备,以便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转变。

4、建立独立的演播室系统以及节目库联网、后期制作系统,已形成多媒体制作环境,这对于提高数字化制作效率、完善制作功能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1、要确保图像质量以及设备的实用性;重新更换之后的数字设备在图像上肯定比之前的设备更清晰,而提高图像质量又是实现数字化制作的本质目的;但是在选择设备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设备的实际价格,结合实际需求选择物美价廉的数字设备至关重要。

2、要保证数字设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原有设备的兼容性;数字化改革受到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它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更新过渡期,必然会出现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的共存,因此,确保数字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原有设备的兼容性十分关键。

3、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目前数字设备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厂家在设备生产格式上有很大差别,只有在各自系统范围内,才能实现数字化连接,否则需要经过压缩过程、解压缩过程实现数据传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备之间的互动交流,开放性是指实现技术参数的共享,方便用户的使用。

4、要重视数字设备的售后服务;每个部门在购置设备时,肯定都会列入成本核算中,由于设备价格高,不会出现备用机,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势必会对后期工作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售后服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尽可能的减少意外开支,控制设备的使用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实现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工作中,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设备引入,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成本投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改造。

参考文献:

[1]高歌.论新闻中心数字化工程视频系统的改造[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2(05)

[2]王玉明.数字化带来电视制作技术的变革[J]. 影视技术. 2002(05)

篇4

关键词:中职 电视制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70-021 中职学校电视制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往国内各高等院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是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稿写作、编导、编辑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也开设了影视制作专业,他们的培养目标多集中于数字影视的后期制作,培养目标单一,同时受到教材、师资、设备等诸多现实性因素制约,使得所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往往与当前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设置全局观有待提高

电视节目制作是个系统的工程,一个节目或者作品的产生都必须经过前期的策划、脚本的写作、拍摄、灯光照明、音响、画面编辑、配音配乐以及后期包装等一系列完整的制作流程,但目前电视制作人员的分工边际模糊,过去由记者、编导、摄影、编辑组成的团队现在已经没有了明确的划分,以往从写到拍到编辑、包装,起码三班人马做的事现在要求一个人就要独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这就要求电视制作人员在具备一个环节能力的同时,也要拥有其他多个领域的技能。反观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着重于后期编辑和包装方面,与节目策划、电视摄像等前期制作完全割裂,甚至没有按照整个电视节目的流程来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往往只掌握某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使得学生无法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全局观念。在这样具有缺陷的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电视制作人才是无法与实际需求相契合的。

1.2?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相脱节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相关课程设置仍然是学科式课程设置,只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单向灌输为主,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启发,难以体现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作内容相脱节,缺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及任务驱动式教学。由于学生缺乏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不足以具备行业要求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所生产的作品不符合企业生产标准,导致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的要求。

1.3?教材和师资制约人才培养

电视节目制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既具有艺术素质,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及具备实际制作电视节目能力的教师比较缺乏,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精通相关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但在艺术审美、造型设计等方面缺乏更深的造诣,加上教师队伍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将难以满足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和当前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中职教材改革仍相对滞后,与实际生产需求相脱节,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套专门面向中职教育的影视制作教材,由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有别于高等教育,因此决定了中职教材不能照搬高等院校的一套。可以说教材与师资素质是制约了中职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中职学校电视制作人才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策划和摄录、编辑等多方面能力的中等复合型人才,其实施途径有以下几点。

2.1?以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是与行业发展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因此中职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其发展方向、目标及对人才要求科学制定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行业调研和对职业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分析,中职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文化常识以及职业操守,熟悉电视节目制作工作流程,具备电视节目策划、拍摄、编辑、后期包装等综合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岗位能力的中等复合技能型人才,能够胜任电视机构、文化传媒公司、企事业宣传部门和广告制作公司等岗位。

2.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视制作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具备策划和摄录、编辑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电视制作人才的独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电视节目制作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宗旨,从三大模块入手,制定一套以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专业能力为基础,适合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1)职业基础素质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素养以及职业道德。

由于电视节目制作是一种特殊的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技术为艺术提供技术支持,艺术则是技术得以发展的灵魂,因此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是专业创作能力得以提升的根本,否则再好的技术但没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没有对影视镜头语言的深刻理解,最终无法剪出像样的影片或创作出精彩的动画。因此,一个优秀的影视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全面的审美素质。故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广泛渗透艺术和社科人文综合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

前言

将网络技术有效运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速度,网络技术的推广运用能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1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的运用分析

1.1提高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实现二维码的普及

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需要以某些交互性节目作为其根本途径,所以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的结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交互性建设,同时这一技术突破能够全面提高用户的收视率。广播电视工程的交互性建设能够改变用户以往的节目体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化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节目的开发权、节目制作权由节目制作人所决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制作人这一支配权的转移提高了用户的收视热情,对节目有了更大的期待。我国许多广播电视节目都加大了二维码技术的使用,这一技术的普及实现了与用户之间方便快捷的交流。比如,某些节目在播放电视节目时,经常会在左下方跳出二维码,扫一扫参与用户互动,有的节目甚至在其中设置抽奖娱乐环节,以此极大的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1.2推动电视节目创新和改变用户收视习惯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由于受到节目播放渠道以及节目制作人产出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电视节目的形式过于单一,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电视节目已经逐渐实现其创新体系的构建,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视觉体验。而作为用户,其在选择电视节目时,不仅拓宽了自身眼界,而且激发了其对于电视节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陈铁梅(重庆市武隆区广播电视台408500)目的兴趣。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运行的单一化,使用户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比如,某些节目只在固定的时间播放某一电视节目,而有的节目则强制插入广告,这一模式间接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进而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在节目活动的参与中提出自身收视要求以及收视定位,电视制作在归纳考虑之后可以依据用户需求及时改变播放模式,以此提高用户的收视体验。

1.3提高电视制作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记者采集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信息量更大,在播放节目时,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处理,而后进行联机编辑操作,能够提升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有效减短节目制作的时间,并且能够提升节目质量,网络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广播电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收集资料,人性化的播放模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与依赖性,进而促进电视媒体自身获得更高的效益。

2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1)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质量。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广播电视传输过程遇到的难题,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注重生活中的娱乐性。广播电视也属于一种娱乐手段,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就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需要将广播电视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2)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输理论与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与互联网之间都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媒体内容是指利用模拟讯号将音频和视频传播出去,这样的传播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媒体内容传输的质量,影响了用户对广播电视的评价,另外,传统的广播电视在传输速度上也比较慢。在操作计算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地提高,而新技术的开发能够使原有的存储结构以及体系结构得到优化,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计算机技术要全方位的发展,包括计算机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传输质量和效率都不是十分理想,影响了用户对广播电视的满意度。3)数字调音台是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广播电视中的杂音,确保向用户呈现的音质是完整优质的,进一步完善电视节目播放的音质水平。数字音频技术能够有效组织播放中音效产生的串音、杂音或掺杂的噪音,利用数字调音台和高效的修补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电视广播整体播放的质量和效率,使广播电视播放环境更加丰富和广泛,实现占用体积小、切换通路多的目的,进而满足用户高技术、高标准的需求。音频嵌入技术主要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期和后期制作中,促使广播电视工作逐渐细致化分工,其可以有效的解决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很多难题。云存储将大量的音频信息存储在云端,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被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库内,用户只要在联网的情况下通过任何终端就能接入云平台随时随地收听云广播。而这些被存储在云端的音频资料采用云计算和数据库的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服务。

3广播电视工程中大规模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

3.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可以有效攻克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困难,成功攻克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技术性难题,提高广播电视的声音质量和屏幕画面的清晰度,整体推进传输质量的提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普及和传播效率高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使用户切实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给用户带来的新改变,对繁荣广播电视工程事业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广电工程产业进步的需要,广播电视工程拥有绵长的历史,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可直观地窥探到这一点,同时也是广播电视产业迈向新步伐的必然要求,唯有不断发展和超越,才能有技术层面的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作效果,增强为受众服务的基本意识。

3.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从业人员积极学习并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电领域中的应用,广播电视工程从业人员要努力顺应新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变革,经常性地参与学习和培训,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产业的方法和实施措施,组织全员投身于技术应用媒体网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丰富网络传输形式的同时,更进一步节省了传输的时间,拓宽了广播电视传输的领域与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变革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合乎当代广大用户对广播电视质量和内容的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标准和要求均较高,然而,由于受制于节目的播出时间,负责剪辑的人员需要紧扣节目主题,进而对已录过的视频精挑细选,最终完成相应的剪辑。剪辑以后则需添加大批量的音效。发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报警的功能,计算得出累积所需时间。操作人员可事先设定开关机,使其自始至终自动播放,接着由计算机落实每项任务,一旦成功设定则终身有效,并以“星期”作为循环单位。

结论

通过兼具网络广泛性以及网络传播的普遍性的网络技术来全面广播电视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升广播电视工程在当今的实际竞争力,而这有利于推动当今的网络技术的应用方向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当今的广播电视技术的时代竞争力,进而全面促进我国的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关宇坤.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24).

[2]张启龙.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

0 引言

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媒体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进行节目和内容的创新是必然选择,编导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灵魂,进行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编导具备了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此外,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对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能够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添加一些时代性的元素和创作性的元素,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颖性。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其真正的意义是要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提升节目的创新和价值性。只有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节目的创新点,才能制作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

2 实践创新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现创新工作也对电视编导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电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学会创新思维和理论知识的融合,运用融合后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工作。而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的,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实践创新就是用创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和质量,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有创新力和吸引力,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素质非常重要。

2.1 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进行广播电视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具体的就是要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技能、端正编导的作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本身作为一种综合的品质,对于整个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更好的帮助广播电视编导进行实践工作创新。

2.2 坚持与时俱进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编导站在时展的前沿,准确的把握时展的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实践工作满足和迎合时展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另外,与时俱进另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节目主题的选取时,能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节目主题的把握,掌握新时代下最先进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鲜性和时代感。

3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3.1 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准确定位,只有明确节目的目标定位才能把握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也是赋予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生活作为节目制作的源泉,我们要做好生活中的观察工作,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真实的、高水平的节目素材。但是素材的寻找和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的,这种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创造出来的节目和作品只会偏离广播电视工作的方向,也达到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满足不了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2 注意生活细节,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想要吸引观众的眼光,满足观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需要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要求广播电视的内容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广播电视编导更是要进行思维方式转化,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创新思想的指导,进行思维方式转变作为思维创新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指导实践创新,而且一般来说从问题反方向进行思考,往往会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新形象的创立。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做好生活细节的留意,善于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和作品的思考,打破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3.3 激发新动机,将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

广播电视节目编制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做好节目的编制需要进行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之间的结合,所以想要实现节目的实践创新,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推陈出新,提升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推陈出新也就是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迸发的直觉灵感。实践创新工作的源泉是观众的需求,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将观众的需求作为实践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持续保持创新活动的旺盛,才能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工作。

4 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我国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导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编导才能做好实践创新工作,所以,开展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工作,对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居红楠.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5,25(11):241.

篇7

【关键词】新闻制作 数字化 网络化

2010年10月,银川市广播电视台计划对原有的公共频道新闻制作网络进行升级改造。该网络搭建于2008年12月,于2009年元月投入使用,采用索贝公司ENET3制作网络系统,由5个有卡上下载编辑工作站,2个配音工作站和7个无卡编辑工作站组成,建设初期承担着《银川新闻联播》、《直播银川》、《新闻观察》、《本周要闻》等公共频道主要节目的生产任务。两年来,该系统处于接近满负荷状态运行,运行情况稳定。

2010年下半年,银川市广播电视台计划对公共频道节目进行改版,并要求在2011年1月1日正式完成。将《直播银川》节目由每天25分钟节目量增加到每天30分钟;新增三档《新闻开讲》、《晚间新闻》和《区县报道》栏目,每天分别为25分钟、30分钟和5分钟;将原来每周2期的《新闻观察》增加为每周6期。这样,每天的节目生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平均增加了60分钟,当时建设的制作网络明显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台领导研究,决定对制作网络进行升级。

一、新闻制作网络系统升级的目标和原则

接到台内安排的任务,时间已经仅剩下不足2个月,银川市广播电视台技术部门紧急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在短时间内确定了系统升级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1、系统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制作平台,实现电视节目采编一体的系统运行机制,构建新的节目制作流程,满足台内节目改版需要,并保证在2011年1月1日前完成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

2、系统建设原则:系统建设必须依据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关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国标、行业标准以及IT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网络设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一定的前瞻性,整体结构和流程符合主流电视制作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系统升级方案需要保障的重点

1、安全性:设计首先考虑整体安全,有完善的应急机制;硬件采用稳定可靠的主流设备、标准接口;保证整个系统无单一崩溃点,能使整个系统有机、顺畅的结合;核心关键部件具有冗余备份,避免单点设备故障;网络结构采用冗余体系结构,保证安全性;网络传输带宽满足系统高标清环境下采、编、存、管的要求;网络技术成熟,传输介质材料性能质优,抗干扰能力强;保证素材存储的安全性,具备完善的素材备份机制。

2、实用性: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技术先进性,采用性价比最优的、经过实践证明的可靠设备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投资的同时,具有售后服务能力的持久性和将来的扩展能力;系统结合银川市电视台节目制作的具体需求,尽量简化处理过程,灵活操作,以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系统要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能随时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库及存储体状态、设备及操作人员使用情况;系统要具备安全的权限管理功能,对业务系统全面监管;能够方便设置和更改栏目制作流程、人员权限等。能够准确地设置栏目及人员的存储路径和存储量;在素材打包、制作时体现高效原则;支持主流高标清格式,并支持高标清素材流畅混编;系统供应厂商要有很强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及时响应能力。

3、开放性:在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现有投资利用最大化的同时,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设备接口满足当前各类需求,接口标准符合行业相关规定;网络自身具有扩展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各类硬件配置应有冗余和扩展设计,带宽有充分扩展冗余设计,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编辑站点的扩展能与现有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存储部分方便、迅速的融合;随着电视节目制作量的增加,可进行存储空间的扩展、工作站点数量扩展、媒资存储扩容,并能够完成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

经过最终的方案论证和招标,银川市广播电视台选择了索贝公司ENET5制作网络为本次网络升级改造方案。

三、系统升级改造的部分

1、网络改造

将原有的以太网架构改造为FC+以太网架构的双网架构,FC部分采用单层FC网络架构,通过FC交换设备来实现各站点和存储设备间的连接,以太网部分选用2台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网络的以太网连接通道,实现整个制作系统内部的数据交换。

2、站点、中央单元、服务器扩容

原网络规模:有卡编辑工作站5台、无卡编辑工作站7台、配音工作站2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存储管理服务器2台。

改造后的网络增加3台有卡编辑工作站,将有卡编辑站点总数量扩容到8台,满足新增节目后的上下载需求,并增加2台MDS服务器。

采用Fishare共享文件系统,FiShare共享文件系统支持FC SAN和IP SAN或iSCSI的混合存储模式,8台有卡编辑工作站通过FC直接访问SAN数据卷,由以太网传完成送控制命令和元数据等信息数据。2台MDS服务器通过Fishare服务端实现双机热备,实现故障自动切换。

将原网络中的两台存储管理服务器利用FiShare共享文件系统的客户端的二次共享功能,所有的无卡编辑工作站、配音工作站等以太网工作站都通过两台存储管理服务器访问SAN数据卷。

考虑到节目量的增加,原先存储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节目改版后的存储需求。所以对存储器容量也进行了扩充,更换了16块SATA II企业级硬盘,采用RAID5+1

Spare方式。扩容后的有效存储容量为14TB。

3、软件升级

为了提高节目制作效果,在此次网络升级中,针对于软件平台也作了相应的升级,将原来的ENET3采用索贝公司Enet5节目网络系统,在制作效果上既可以提供复杂节目的绚丽效果,又可以适应新闻节目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

经过我台技术人员和公司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升级后的网络系统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目前我台《银川新闻联播》、《直播银川》、《新闻观察》、《晚间新闻》、《区县报道》和《新闻开讲》等栏目在该网络上制作,每天成片节目完成量为90分钟,达到了最初系统设计的要求。经过半年左右的运行,系统使用状况良好,运行稳定。

参考文献

①《以网络技术为主导全面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西部广播电视网,省略,2002-6-25

②杜百川,《三网融合与未来电视》,数字电视中文网

③《现代电视技术》省略,2010-10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维护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48-2

0 引言

广播电视作为社会信息主要传播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舆论走向,这就可能受到敌对势力的破坏,对广播电视播出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信息获取。广播电视作为老牌新闻媒介,在节目播出中,为了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就需要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播出安全。但是由于部分广播电视台自身设备和技术水平滞后,存在一系列的播出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管理,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概述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能够抵抗恶意数据篡改、破坏,防止信息泄露为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带来不良影响,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为观众提供更加积极向上、价值观正确的节目,传播正能量,享受广播电视为受众提供的服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人员和设备安全,这点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人身和设备安全则是指播出机构所有节目,无论是在录制还是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将安全作为首要前提。其二,传输系统安全,能够抵抗其他恶意对硬件、软件的攻击和破坏,确保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维护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其三,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安全,主要是指需要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应该明确自身舆论导向作用,是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确保用户能够正常接收数据、信息,并且这些内容是经过审核后授权播出。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特点

2.1 政治性较强

广播电视节目由于面向所有人民群众,所以节目内容不受年龄、经历、性别和学历的制约,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能够获取到所需信息,信息不违背社会主旋律即可。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我国社会信息导向的中坚阵地,直接承担着党和国家的发言权,借此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由此看来,在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对于广播电视的依赖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声望。

2.2 即时运作

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期间,可能会有需要现场直播的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和新闻联播此类节目,这些节目自身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所以才去即时运作模式,需要做好播出前期准备工作,在播出期间出现任何失误都无法修改。

2.3 制作背景复杂

广播电视节目无论是制作还是播出,其中涉及众多环节,包括节目录制、剪辑和审核等多项环节,涉及的人员和设备较为复杂。在此期间,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都可能对节目安全播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外,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诸如天气因素、人为因素等,造成信号传输的不确定性。

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管理策略

3.1 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参考依据,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不同环节的工作特性,规章制度中主要包括考勤、检修、安全以及维护等众多制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一的规章制度,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各个环节更加程序化,有章可循。广播电视规章制度的完善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根据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故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规范员工行为,将各项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维护广播电视安全,节目正常播出。

3.2 广播电视节目的所有技术环节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是面向所有人民群众,除了向社会群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职责以外,还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担,直接引领着社会信息舆论导向。由于广播电视自身信息传输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所以,广播电视成为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的重要纽带。故此,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对播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广播电视相关部门应该坚持的主要原则。好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质量,还需要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社会主旋律,引领社会舆论导向。故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打造积极向上的内容。此外,一部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经过剪辑、部门审核以及验收后才能最终播出。故此,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验收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严格根据广电总局制定的技术指标,严抓质量,确保广播电视播出质量,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3.3 强化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培训

广播电视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样会影响到节目的安全播出,这就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能够更加顺利、安全地播出,同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开办专家技术讲座,也可以同其他电视台组织交流学习,有针对性提升电视台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技术人员还应该加强自学,明确行业发展所需,掌握更多先进设备和技术,以求在广播电视节目实际制作中更充分地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作用,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做出更大的贡献。

3.4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维护

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由于需要不间断地运行,这就很容易造成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在实际运行中因为故障问题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为后续管理维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故此,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就需要定期落实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消除设备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此同时,在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定期对数据库服务器检查和维护,将广播电视播出信息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作为数据核心,运行安全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作用十分突出。其二,定期检查视频播出服务器,尤其是视频播放的读写磁盘阵列是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视频播出器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节目播出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这种物理错误概率也在随之增长,如果十分频繁地对磁盘读写,很容易造成磁盘的损坏,造成大量数据信息的丢失。故此,针对此环节需要重点检测,一旦出现故障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和修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作为社会舆论信息导向,很容易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破坏,这就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对安全播出重视程度,定期检查播出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节目安全播出。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电视节目;媒体;节目制作

一、我们国家电视节目实践制作情况和发展

(一)电视节目实践制作情况

电视节目制作需要经历三类具体的过程:节目创意、主题编排、具体拍摄、后期优化制作。一开始,我们国家电视节目实践制作运用线性系统进行编辑,通过录像带制作,把各种素材、内容统筹集成进行录制节目阶段,根据具体时间先后开展,之后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此线性编辑因为需要有着时间性的制约,所以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在后期节目制作中,会导致原带损坏,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及画面的质量。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电编技术开始了改革,从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也被广泛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领域,同时引入计算机方法发挥其编辑控制的功能,并且提升电视节目制作实践效率和操作的方便性。由此,我们国家制作电视节目行业向非线性编辑方式进行发展,主体是以数字化媒体存储技术为主,实施针对各音、视频后期制作。可让编导运用计算机多功能技术、准确并良好的后期节目剪辑的处理,减少操作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优化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体现出了良好制作的优越性。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

电视节目制作在我们国家仍处在一个不断探究和发展过程,基于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扩大电视节目制作发展规模,同时更新固有模拟制作方式,采用现代数字的制作方式,让电视节目制作实现线性向高效非线性制的良好发展。从原有单一节目的录播发展成当前现代化、多样性的网络系统直播。所以,我们国家电视节目制作已渐渐发展为高水准的网络及数字化编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处理的制作率,同时创设了明显的效益,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编辑制作节目问题已超过了成千上万套,播出制作规模非常大,制作节目的质量也有提升。各个电视节目编制处理是需要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等科学支持,只有继续探究数字化的方式,才可让电视节目制作向着更高水准、优质、持续方向不断前进。

二、电视节目制作新发展策略

(一)技术方面

为了可以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脚步,满足受众的要求,电视节目制作应该优化更新的操作方式,实现创新的发展,要优化数字化的投入,扩大到数字技术运用范畴,提高节目剪辑制作效率和编制的质量,同时有效减少成本人力资源投入。同时,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效果制作、提升电视节目的艺术与欣赏性,优化制作效果。在后期的实践制作当中,运用良好画面处理技术及字幕技术,形成有条理的、美化的艺术欣赏标准。针对传统节目制作,改变背景的单一性和死板性,防止观众只能通过单一角度对节目进行观看。要科学引入视频切换方式,运用键处理模式,让各种物质、特殊影响信息、后期字幕实现有效处理,为不同角度场景切换打好基础,打造出丰富、多元化、真实的视觉处理效果。

(二)节目内容方面

市场经济环境下,电视节目需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追求投入小而回收大的效益,电视节目要构建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促进在发展过程中能实现良好的收益。广告商网络是电视节目优化过程当中需重要考虑的,发行网络需不断向基层进行落实,保证基层网络营销平台与电视节目内容优化需求是相符合的。电视了节目内容创新中,也要不断增加营销方面的意识,提高节目内容的营销水平,实现电视节目进入新时代、新方向。同时,电视节目内容在设计中也要突出整体营销观,通过营销能力来提高电视节目的品味以及影响力。还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坚持市场第一的思想,经营理念需不断改变,让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新型电视的节目内容。内容的创新要与市场主体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管理水准,电视节目在新发展环境中需将节目内容、市场发展的情况统一结合,保证电视节目可以反映时代的潮流。

(三)电视节目制作市场的规划

电视节目制作需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制度才可推进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在网络化发展的时代下,电视节目要与网络市场联合,实现多元发展,提升制作水平。

1.电视节目制作网络传播市场的规划

我们国家的电视改革已不断再深入,在网络的今天,电视在不同层面实现了转变。当前,网络传播电视节目是一种时代的需要。网络传播可让电视节目制作更符合时代特点、要求,电视媒体功能更优化,实现大众媒体观念。目前,各大电视台都已慢慢运用网络媒体实现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创新,同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视节目的影响。

2.电视节目制作符合市场的需求

电视节目在设计过程当中需根据市场所提供的情况,只有是符合市场战略要求的节目才可成生最大的效益。所以,电视节目在设计时,一定要与消费价值相吻合,电视节目提供者只有通过市场形式才可实现同等价值的交换,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需找到市场的核心,一步一步引导电视节目的创新,推进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广度往深度转变。电视节目在市场提供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需要优化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依照不同观众制作不同风格电视节目,让更多观众可体会电视节目所带来的价值与乐趣,电视节目在制作当中,需实现市场的供、求的平衡。

三、结语

综上,电视节目制作是系统化的过程,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当中,坚持创新的同时更要发展规划线性效应。电视节目制作过程需要及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才可发挥最大价值的效应。任何电视节目制作灵魂都是要发挥市场价值作用,不断推进电视节目在规则、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电视节目制作在一方面需和优秀的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需要运用网络媒体传播平台,实现节目的全面传播,为电视节目创造出良好的价值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应楷.AC3650数字立体声处理器的装调与使用[J].现代电影技术,2010(2):3842

[2]王琴.新形势下影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15)

[3]李莉.浅谈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版,2011(3)

篇10

【关键词】 广播电视 后期制作 方法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技术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决定节目质量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制作,它是一个再加工过程,是节目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集合了多种技术手段,不光对画面和声音的后期加工,还包括字幕动画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创造过程。

一、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包括了后期的编辑、特效、配音和后期录制等四个方面。在早期的电视节目中,科学技术不像当今这么发达,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一般是录制完然后进行简单的剪辑动作就进行播放。而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也越来越常见地运用现代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的电影制作,后期制作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电脑的合成技术,3D显像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等,人们越来越惊叹于科技的进步。在后期的编辑制作过程中,一般分为插入和组合两种工作类型,是对前期的拍摄画面或是材料进行编辑处理,按照脚本要求对画面素材进行编排并对声音也进行后期改良,这就涉及到后期的配音工作,在节目中依据人物的嘴型来进行配音工作,而这些都是要在电声原理的基础上完成的,过程中编辑制作人员需要声音和画面契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画面效果。电视节目制作还包括后期录制,在录制过程中,要注意声音和图像信息是否达到相关的要求,工作人员还需要控制整体的播放幅度,按脚本需要和相关规定完成节目的录制。让广播电视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就是适当地加入特效。

二、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

在过去传统的编辑系统中工作人员一般通过机械运动来进行节目和音效上的控制转换,对于节目的衔接也是一样,一般让磁头比磁带以25-30帧,秒的速度来对磁带进行信号控制,因此很难达到精确的精准度。而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随意地对各种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转换,比如A/D格式,然后通过硬盘中的数字技术将其压缩到硬盘中去,能都大大提高音频和视频的衔接的精准度。比如电视节目的的子栏目之间要互相衔接,就要求节目的时间长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而非线性编辑技术就很好地打败传统的编辑技术让节目长度配置中做到丝毫不差。同时,非线性编辑技术在视频中还可以对其进行字幕的添加,在衔接过程中速度非常快,还可以进行修改,也可以进行音乐的断点,让音乐在衔接和断开之间非常精准的衔接,而这些功能在传统的编辑系统中都是没有的。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压缩比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这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压缩比就有一定的要求。其系统办卡有很多种,在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一般在几万和几十万之间不等,还分为可调和不可调两种。一般来说,压缩比达不到20:1的要求,这作为一个参考值,比值越大的话其接收信号的质量就会越差,导致其画面质量也越不清晰,虽然占用磁盘的空间会很小,但是损失的信号会很多,所以要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设定其非线性系统的压缩比非常重要,待其设定之后,不论素材在编辑过程中被使用r几次,都不会对其信号质量造成影响。

在运用传统的编辑技术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预卷或是复制而导致机械出现误差或是造成机械受损而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的情况。因为传统的编辑系统是运用磁带然后对节目进行创作编辑的,在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前进和后退或是进行改编,会给预卷造成很大的磨损,从而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但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说,它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进行编辑工作的,既不会有很大的噪声,也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它可以直接对音频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对预卷不会造成磨损也不会有新旧之差,可以反复使用,还可长期保存,对于节目的后期制作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