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崔建文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 730030
摘要: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安全风险高,极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而在公路隧道施工过
程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隧道项目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增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的预防能力、施工中的控制能力及事故发生后的应对处理能力,本
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前言
隧道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
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施工现场
更是做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
可提高隧道工程项目防御风险的能力,进而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进度、
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根据隧道施工特点
建立一整套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己经成为了隧道施工中的当务之急。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定义
在隧道施工中,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组合。事故,
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等不利事件。损失,是指工程建设中任何潜在的或外
在的负面影响或不利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社会
影响等。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指工程施工参与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
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及风险监控等,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
理技术,对工程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妥善的跟踪处理,以减少风险的影
响,达到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2.2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机理
隧道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具有施工隐蔽性、技术复杂性、地质
条件和围岩级别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总体来说,隧道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不良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
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施工中的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机械设备碰撞、施工用电及通风降尘设施不完善等引起的施工风险,工程
决策、管理和组织方案的随意性引起的管理风险等。其发生的机理,是在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一个或多个致险因素实质性发生,单独作用或共同作
用于作业面或其它承险体,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2.1 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序,安全风险一般
分为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四个等级(表2.1)。
表2.1 风险等级标准表
后果等级 轻微 较大 严重 很严重 灾难性
概率等级 1 2 3 4 5
很可能(5 级) 大于0.3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极高
可能(4 级) 0.3-0.03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偶然(3 级) 0.003-0.03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不可能(2 级) 0.0003-0.003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很不可能(1 极) 小于0.0003 低度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2.2.2 风险接受标准
根据上表风险等级标准的划分,在隧道项目施工中将四个等级的标准
界定一定的接受标准(表2.2),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
表2.2 风险接受标准表
风险等级 接受标准 处理措施
低度 可忽略 此类风险较小,无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及监测
中度 可接受 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极高 不可接受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风险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2.3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及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
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隧道工程施工因内外环境、目标
变化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应
是实时、连续、动态的过程。
例如某公路隧道长2500 米,其中V 级围岩占70%以上,无瓦斯,无
涌水,为单洞双车道隧道,洞口形式为水平洞,洞口存在偏压,有浅埋段,
进洞较困难。本文以该例为模型进行基本流程说明。
2.3.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逐条找到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
这也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目标、明确与风险
相关的最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编
制风险识别报告等。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单个主要因素及多个相关因素
组成的集合,利用重点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系
统的风险因素对照表。
在采用新奥法设计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一是侧重于对塌方、突水、
突泥、岩爆、瓦斯、大变形、洞口稳定性等典型风险进行识别;二是结合
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施工经验,对爆破器材、火工用品、临时用
电、机械伤害、高空作业、排水措施、洞内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进
行识别;三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对支护体系稳定性、设计刚
度,开挖方式、开挖进尺、掌子面前方潜在风险、围岩突变、预留变形量
等风险进行识别,最后建立详细的危险源清单,如表2.3。
表2.3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源清单(简化)
风险源 判断标准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浅埋段长。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钻爆作业 围岩均为IV、V 级围岩,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机械伤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2.3.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组成内容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组成。风险估计是对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大小、预期后果及影响
市政桥梁
2016.16
基层建设
184
范围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为确
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
素影响进行汇总统计及综合分析,估算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大小,从
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
(2)风险评估的程序
首先是收集整理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各类基础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施
工图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资料;其次对
工程进行总体风险评估,对进洞及洞口段、IV 级以上隧道围岩等高度风险
等级的工程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最后,根据评估完成评估报告,确定隧道
工程总体风险等级,并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制定主要风险点控制措
施及相应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对于由公司组织,施工项目部初步建立的
评估报告,要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对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
导性意见,修改完成后,由相关负责人员签字批准后实施。
(3)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本文举例中某隧道工程总体风险等级评估体系及评分方法如表2.4。
表2.4 某公路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表
评估指标 实际情况 应取分值
围岩状况 V 级以上围岩占全长70% 3
瓦斯含量 无 0
地质G
富水情况 无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长度L 长隧道2500m(1000m-3000m) 3
进洞形式S 水平洞(无竖井、斜井) 1
洞口特征C 进口施工困难 2
该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如下:
R=G(A+L+S+C)=3(2+3+1+2)=27
参考隧道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0-6 分等级Ⅰ(低度风险);7-13
分等级Ⅱ(中度风险);14-21 分等级Ⅲ(高度风险);22 分及以上等级Ⅳ
(极高风险)。本隧道总体评分27 分,总体风险属于极高风险。
2.3.3 风险应对
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针对确定的各类风险因素制订
控制措施并执行落实,以消除、减轻、规避、缓解风险。根据实例中识别
及评估后的风险源,制定应对措施,见表2.5。
表2.5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项目 风险源 风险应对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
浅埋段长。
进洞前完成边仰坡防护及截排水,规范施作套拱、明洞及管棚,做好监控
量测。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教育,控制车速,及时检修保持车况良好。
钻爆作业 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
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严格遵守火工品存放、运输、
使用程序及制度。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
机械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及交底,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配置并落实劳动保护
用品使用情况;改进施工工艺及操作方法;人员集中、危险性高的工作面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加强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等设施的护栏设置,加强作业面管理。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接受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监督验收,设置专人管理压力容器相关设备。
2.3.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
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必要时重新进行风险
识别及评价。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全过程的监
视和控制,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风险管理
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风险监控的目标主要是及时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消除事
件发生后引起的消极后果、吸取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对于已经识别出的
风险,监控并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执行风险应对计划;对于新的还未
进行识别的风险,如果当前风险已经发生且产生了负面影响,则按应急措
施积极处理,如果当前风险尚未发生,则重新启动识别、评估及应对流程。
3、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 完善制度建设
3.1.1 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对风险进行更好的管理控制,应建立风险管理
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可以釆用管理层、实施层垂直式管理,专业
机构进行辅助的组织架构模式。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层由项目经理任负责人,
由项目总工及各部门、各施工处负责人组成;实施层以施工处划分,具体
成员包括施工处的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及作业人员。
3.1.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的实施,可以对危
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结
合工程实际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安全计划和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落实“一岗双责”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严格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
篇2
关键词:公路隧道;地质勘探技术;钻探法;物探法
公路的建设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公路隧道工程中,借助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能够为公路线路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对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车,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作用
交通状况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公路的建设力度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此时,隧道工程的修建就成为了保证公路正常通行的重要技术。公路隧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工程质量也对公路投入使用后的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工程项目所在地山体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测,是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修建公路隧道工程时,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隧道安全通车,在工程进行之前,需要对山体的构造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从而详细的掌握山体内部的地质状况、水文情况,为公路的选线和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特别是在山区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多种不利地形以及不良地质状况,例如,软土地层、岩溶地貌、冻土带、湿陷性黄土层以及膨胀土等,如果在建设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工程进行前,应当充分的发挥地质勘探的作用,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及早发现各种潜在的危害,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方案,最终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地质勘探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公路隧道地质勘探的过程可以分为资料搜集、路线选定以及地质勘探三个部分。
1.资料搜集
进行地质勘探之前,首先要对当地环境的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公路隧道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气候类型、水文条件、是否发生过地质灾害等。资料搜集环节为后期隧道路线的选定工作积累充足的数据资料,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
2.路线选定
资料搜集工作完成后,便需要根据前期搜集的数据,初步确定公路隧道的选址。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路线的选定时,要尽量避开地质不稳定、事故多发的地带,以降低隧道在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考虑到隧道选址对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前期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讨论与分析,尽可能选择施工难度小,安全系数较大的地区,并保证所选路线的长度满足工程造价控制的需要。
3.地质勘探
初步确定隧道路线之后,便要对选定路线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勘探。公路隧道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包括钻探、重力勘探、声波探测、电法勘探、磁力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以及放射性勘探等。其中,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有钻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与地质雷达勘探。在对公路隧道预选地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时,要重点勘察当地的地质构造、土壤岩性、土质特点、土层的含水量、周边有无地下水分布、是否出现过大的地质变化等,从而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并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便是钻探法,钻探法是利用钻探机械对地层深处的土壤进行采样的方法,和其他地质勘探技术相比,钻探法的应用的时间较长,技术成熟,并且可以得到土壤的样本,从而准确的分析出地层的特点。依据钻探规模的不同,可以将钻探法分为轻便钻探与钻探两种,为人熟知的洛阳铲便是轻便钻探法的常用工具之一。而为了保证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在公路隧道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型钻机来进行钻进,并根据现场的情况与钻机的型号确定钻进的方式。在常见的钻进方法中,回转钻进法因其在钻进深度和钻进质量上的优势,在隧道工程的地质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现代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探技术
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可以应用在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探环节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增加,例如,电法勘探可以通过建立人工电场的方法,测定不同岩层与土层的导电性,从而在不进行钻进的前提下对地质情况作出判断;地震勘探则是通过人为的制造震动,并测量地层对震动的传导规律的方式,达到判断地质情况的目的;而地质雷达勘探的原理与声波探测及地震探测类似,通过监测高频电磁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情况,来判断当地的地质条件。由于此类探测方法是应用物理原理来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因此也被称为物探法。在公路随到的建设过程当中,合理的使用物探法来代替传统的钻探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地质勘探的速度,减少地质勘探的工程量,节约地质勘探的资金,同时也能够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度符合工程的要求。
物探法普遍具有设备操作方便、工程量小、数据化与自动化程度高、无需进行钻进等特点,探明的深度根据勘探方法和地质构造的不同,在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精确性也有着一定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土壤密度较高的地层,采用物探法得到的数据就越精确。在对公路隧道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探时,可以根据地层的不同特点和施工的需要,合理的选择恰当的勘探方法,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工程的建设提供精确的数据,保证公路隧道建设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总结:
在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合理的选用恰当的地质勘探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为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确保隧道的使用安全,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启安,张柳湘.论公路隧道工程的地质勘探[J].民营科技,2009,(7)
[2]贾玉馥,韩卫平.论公路隧道工程的地质勘探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2010,(15)
篇3
关键词隧道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增多,为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控制施工风险,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隧道工程的地址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入手,对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达到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超前策划、积极应对控制的目的。
2 评价流程
2.1编制依据
按照根据交通部文件《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结合国道324改线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2.2隧道概况
2.2.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寨仔山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隧道全长1875m(左线1852m),属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94m,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0.25m,紧急停车带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3.0m。隧道进洞口位于R=12000m的竖曲线上,隧道左右线洞内纵坡均为-0.8%的单向坡。
2.2.2、地形地貌概况
隧道区地貌属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隧道穿越北西走向的低山区,地表起伏较大,山体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见有基岩出露。
2.2.3、地质情况
隧道区范围内地层岩性为素填土、填石、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散体状强风化、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花岗岩。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节理中,水量较贫乏,富水性不均。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形式向地势低洼及沟谷处迳流排泄。本隧道区地表水为大气降水,雨季时,水量丰富,对隧道施工和营运无影响,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基岩透水性弱,对隧道影响较小,隧道施工范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6.90~12.50m。
2.2.4、总体施工方案
本隧道以Ⅲ、Ⅳ级围岩为主,隧道正洞除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扁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外,其他均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按锚喷构筑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
开挖前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和支护方案,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全隧除洞口段采用斜切或斜切延伸衬砌外,其余段落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各工作面施工均采用无轨运输,仰拱全幅超前拱墙施工,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衬砌,压入式通风。
3、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
3.1、风险评估程序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影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2)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寨仔山隧道隧道风险等级。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监控责任。
(4)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形成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5)国道324改线工程项目经理部各负其责,做好隧道风险过程管理。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
3.2、风险评估方法
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核对表法。
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 “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
(3)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Ⅰ级)、高度(Ⅱ级)、中度(Ⅲ级)、低度(Ⅳ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表5所示:
风险等级关系 表5
(4)风险接受准则
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如表6。
风险接受准则表6
4、风险评估内容
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7。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如下:
围岩情况:Ⅴ、Ⅵ级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的20%
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开挖断面: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隧道全长:左洞长1852m,右洞长1875m,累计单洞长3727m
洞口形式:水平洞
洞口特征: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G(A+L+S+C)=(1+0+0)(2+3+1+2)=8
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4.2、总体风险评估结论
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8分,风险等级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虽然总体风险评估为Ⅱ,但根据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5、专项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5.1寨仔山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及危险源普查和辨识
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3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辨识,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5.2重大风险辨识
根据《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寨仔山隧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塌方、涌水突泥、洞口塌方、瓦斯爆炸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1)围岩级别A:Ⅳ、Ⅴ级
2)断层破碎情况B: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3)渗水状态C:干—滴渗
4)地质符合性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5)施工方法E: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6)施工步距F:a,Ⅴ、Ⅵ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下或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20m以下。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下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为:P=1*(0.9*4+1+1+1+2)=9。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瓦斯含量A:无瓦斯
洞内通风B:洞内掌子面最小风速达标
机械设备防爆情况C:采用防爆设备
瓦斯监测体系D:洞内瓦斯监测体系完备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为:
P=1*0*(1+2+1)=0,等级为0,不存在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岩溶发育程度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洞发育
断层破碎带B:施工区段不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
周围水体情况C: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为:
P=1*1*(1+0)=1,等级为1 不可能发生涌水突泥事故。
6、对策措施及建议
6.1、 风险对策措施
按照评估的结果,寨仔山隧道涌水突泥分值为1,瓦斯爆炸分值为0,均为不可能发生的风险,属于可忽略的风险范围,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坍塌分值为9,风险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属于高度(Ⅲ级)的风险类别为不期望风险,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6.2、隧道易坍塌对策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2)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3)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分别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4)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短台阶法、全断面法等开挖方法。上部预留核心土法分步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5)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6)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7)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6.3、洞口危石地段对策措施
洞口段施工遵循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边仰坡的监测,在异常时立即停止施工,对坡面危石进一步处理。施工顺序:清除坡面危石加固坡面评估加固措施防护施工。
7、 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寨仔山隧道的塌方、洞口失稳等属于高度风险(Ⅲ级)。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按照本次评估的风险对策措施并制订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状态以及施工管理缺陷等等因素不断地改变,所以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需要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参考资料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篇4
关键字: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路隧道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有其特殊与复杂性。由于受设计选址、地形地貌、地质的条件的影响,导致隧道洞口的位置总是位于在山体一侧的下边,从而导致洞口工程出现浅埋的现象,致使公路隧道的施工难度增大。俗语讲,隧道工程是“进洞难”、“出洞难”,这两个工程是整个隧道工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也是存在最多安全风险的地段。因此,合理的设计进洞、出洞施工方案就尤为重要。在进洞或出洞时,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措施或者变通的施工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洞口工程的土石开挖量,以此来降低因重力失衡导致的山体滑坡现象。如此既能节约建设成本,又能保证施工安全,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不利因素
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洞口处于浅埋、偏压段
隧道洞口的位置因地形、地貌的限制,普遍存在浅埋、偏压的情况,隧道结构一般呈马蹄形,由于地形不对称或者地质岩层因素,造成隧道结构两面荷载不对称,就形成了浅埋、偏压。埋深浅、偏压给隧道施工带来了难度,如果施工方法不当,开挖支护不及时,极易出现洞口垮塌滑坡等安全事故。
2、地表水、地下水
隧道洞口的位置一般选择在沟谷和山凹处,往往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汇聚之处,地质构造大多为软弱破碎。这样势必给后期施工带来难度。所以在设计期初洞口位置应尽量避开沟谷和山凹的中心,尽量在突出的山坡附近进洞,同时对地表径流作妥善处理,加强洞口的防、排水措施。
三、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
1、施工作业线安排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作业线进行安排。根据隧道设计结构和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在施工作业中一般采取中导洞先行。当中导洞掘进了40~50m,就开始浇注中墙。当中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这时再进左洞。而右洞是按掌子面落后左洞10m来控制的。接着通过监控测量,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测量,待其稳定后,可以开始同时施作左右洞的二次模筑衬砌。
当围岩变形没有趋于稳定,而是并行过大时,就会导致初期支护力不足,这时一方面需要及时增强初期支护,另一方面还可以修改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然后采取提前施作模筑混凝土的方式。在施工作业线的安排中,要注意将左右洞二次衬砌与掌子面间距控制在25~35m之间。在进、出口各自建立了中导洞、中墙、左、右洞开挖、二次模筑衬砌五道并行的作业流水线。这样设计施工作业线是为了能拓展施工作业面,有助于加快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
2、风、水、电作业
施工技术方案的第二步是确定风、水、电作业。首先,是施工过程中的通风问题。在隧道进、出口各设一座空气压缩机站。一般情况下,是安装1台10m3/min和2台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隧道通风是没有问题的,施工用风也得到了保障。
其次,是施工用水问题的解决。在距离隧道拱顶30m以上的山顶各修一座100m的高山水池。在隧道工程中有进出口,而水源应该设在隧道出口的右侧山脚下,在那个地方挖一个集水池。无论是山泉水还是从山顶水池抽的水都储存在这个集水池中。然后将用水管道连接集水池来供施工生活用水。
最后,是施工供电设备的确定。隧道施工需要利用附近的电网供电,但是由于生活用电达不到工程用电的功率要求,所以需要在隧道的进、出口各安装一台315KVA变压器,当然还需要准备一台功率为220KW的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在突然断电时能利用自身发电缓冲一下。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而照明设备则是与我们的普通家庭用电一样采用220V。为了确保用电过程安全,所有的线路都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3、施工排水作业
施工排水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排除可能涌入隧道的地下水和施工废水。一般的隧道工程会在出口到进入之间有一个1.54%的上坡。进口方向的施工为反坡施工,用这种施工方法时,排水是采取在开挖地段挖集水坑的方式,然后再用抽水机将水抽出洞外。出口施工的方向则是顺坡施工,此时排水就容易得多,只需要利用自然坡连接塑料管直接将水引出洞外即可。
四、具体施工技术
1、采取围岩监控测量技术
围岩监控测量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施工提供准确数据,确保施工安全。即全面收集施工地点的地质资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对围岩的情况以及支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尤其是爆破后围岩的松动情况,评价当前围岩状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达到指导开挖及支护安全施工的目的。围岩监控测量项目主要有:
收敛测量。每循环开挖完毕后,采用收敛仪进行水平位移收敛测量,测点布置在断面拱脚处。
(2)拱顶地表下沉测量。使用塔尺与水准仪进行拱顶地表下沉测量,测点布置在隧道地表拱顶部位
(3)拱顶下沉测量。每循环开挖完毕后,使用塔尺与水准仪进行拱顶下沉测量,测点设置在断面拱顶处。
2、隧道洞口段施工开挖技术
对于隧道施工来说,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于隧道洞口防坍塌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在洞口段施工时不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法,这是因为公路隧道属大断面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大,增大坍塌的可能性,与常用的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相比较而言。
(1)台阶法多适用于软弱而节理发育的围岩中,根据上、下台阶保持距离的不同,又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微台阶法三种,在洞口段施工中常用长台阶法。长台阶法上下台阶距离保持在50m以上。开挖断面变小有利于隧道的稳定,在上台阶进入较好的围岩后,加快下台阶的施工速度,变台阶法为全断面法。在公路隧道这种大断面隧道施工中,上下台阶可配置同类的较大型机械平行作业,下台阶可分左右两断面分别开挖,减少上下台阶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当隧道较短时,可将上台阶挖通后,再挖下台阶。
(2)分步开挖法中常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及单(双) 侧壁导坑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上部留核心土有两个作用,其一支挡开挖面,保证开挖面稳定;其二可作为上部初期支护的工作平台。核心土及下部开挖在拱部初期支护下进行,施工较安全。单(双) 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对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断面大时采用。在城市修建公路隧道应用较多。
3、管棚施工技术
拱测量组根据隧道纵断面设计线、隧道洞轴线及明暗洞开挖轮廓线,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施工队根据开挖轮廓线及测量技术交底,将上半断面轮廓线以外的土石方清除掉,要求清除面平整,圆顺;为了便天导向拱及钻机安装就位,垫设施工平台时可在洞口预留长6m的核心土,顶宽度为6m,核心土高度控制在管棚顶以下1m处;在紧靠核心土的四周挖一条小沟,将掌子面的水从中间排出。
4、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量测数据可对已开挖区间和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状况做出判断,对于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隧道洞口段施工时,一般要进行地表监测和洞内监测。地表监测主要是利用水准仪观测地表有无下沉,观察隧道地表有无裂缝等;洞内监测项目通常有拱顶下沉、周边位移以及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都必须认真负责,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会影响整个隧道工程的质量。而带来返工、甚至是工程作废;或者更为严重的是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埋下隐患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使进洞以及洞内施工的安全都得到了有效保证,并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并且保证公路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斌:《试论大跨度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经营管理者》,2012年19期
[2] 姚永强 汪建新:《公路隧道常见问题与施工方法》,《交通世界》,2011年11期
篇5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近年来,因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高速铁路、地铁、城际铁路、公路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山脉众多,隧道工程施工量较大,施工难度极高,所以,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本论述特为有关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帮助。
1隧道施工中的重要安全问题
隧道安全问题是工程施工单位所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之一,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得知,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会经常遇到涌水、瓦斯爆炸和塌方的问题,对隧道内的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1涌水问题
隧道施工中的涌水问题指的是地下水在水头压力与其他压力的共同影响下,以骤然的方式向隧道中大量涌入,并且,涌水时还会出现突泥现象,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坑道阻塞、设备掩埋等问题出现,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1]。
1.2瓦斯爆炸
复杂混合气体的总称即为瓦斯,在隧道施工期间,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硫、甲烷一同构成了瓦斯。在瓦斯浓度为5%~15%并接触火源后,在有12%以上的氧含量后就容易爆炸,后果非常严重。
1.3塌方问题
在自然力的影响下,山体、矿井、建筑物和路面出现塌陷的现象。在施工隧道工程时,在低压变化下,造成泥土与岩石疏松而出现大量的塌方问题,同地面工程所出现的事故相比,危险性更高,更为复杂。
2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充分认识安全生产规律
在施工隧道工程时,因为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性规律,所以,在施工期间,不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处理各种潜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而且,在有问题出现以后,还不能及时处理与应对所出现的事故。
2.2对安全监督责任没有充分地予以落实
在以前所出现的种种隧道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所导致的[2]。安全监管不合理,一般都是工程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科学,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就造成安全监督工作者的责任权限较低,待遇不高,出现苗头或者事故隐患后,安全监督工作者通常难以马上通过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所以,在施工期间容易有安全事故问题出现。
2.3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不够
施工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是造成隧道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安全管理工作者缺乏全面、及时的安全培训教育。然而,在安全教育工作方面,许多施工单位往往敷衍了事,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教育,这样,在安全设施不到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状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3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分析
3.1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从实际出发,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提升。搞好技术训导工作,例如,石质隧道上下台阶开挖法、隧道施工技术、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与技术水平。安全环保部、工程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通过文件、现场监督、会议的方式,将系统、完善的生产保障体系在各个施工班组构建起来[3]。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好,将隧道涌水、瓦斯、塌方等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将应急救援人员、设备和器材等准备好。
3.2科学把控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在施工隧道工程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勤测量、早发觉、早解决”的原则。并且,将资金合理地投入到工程施工中,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加大力度预报和监控隧道工程施工情况,以免在发生安全问题后,可以合理地进行解决。同时,在施工以前,对隧道工程施工特征要细致地进行考虑,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合理、详细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此外,对可能要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细致的考虑,并且将处理预案设置好。
3.3加强组织,规范现场
严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工作进行强化,将评价和控制、安全生产、识别危险源等当作工作重心。在专项的施工方案中将软岩变形、富水砂岩、穿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编制出来。技术负责、现场主管技术员、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一同编制组织。报评审论证级监理部审核后再执行,并且有专职安全员和技术人员监督施工现场。严格依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对喷射混凝土、仰拱施工、二次衬砌、隧道防排水、隧道的开挖、锚杆施工、钢筋网加工及安装、钢支撑的加工及安装工程进行交底[4]。施工期间,规范管理工作流程、严格工序管控,加大力度管理进入隧道的工作人员,将出入隧道的登记制度构建起来。严格依据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管理爆炸物品。
3.4加强预案管理,实时监测
对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地质问题,同超前地质预报内容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起来进行施工。向施工工序中纳入监控量,将监控测量人员配置出来,并且按照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构建累计变形量与最大日变形量图表[5]。严格依据规范条例进行测量布点,保证监控测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及时分析量测数据,按照分析结果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将测量分析结果与数据及时反馈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开挖策略,按照量测资料指引生产施工。如果觉察到地质条件异常及监测数据变化时,需要采用合理的对策,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5按照合理的工序挖掘施工
在施工隧道工程时,不可以盲目追求快速施工,也不可以单一地将开挖进尺当作考核隧道施工进度的主要指标。而是从实际情况入手,严格控制工序,科学组织设计,对开挖进尺进行控制[6]。首先,将开挖支护断面上中下分部施工之间的工序衔接及质量工作做好,保证在转换各个台阶分段部分时,收敛变形、隧道沉降能够被合理控制。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开挖支护工作;其次,施工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开挖施工后,对混凝土立刻进行初喷施工,立刻完成初期支护施工。将岩面的暴露时间缩短,将围岩的自稳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确保洞身的稳定性;再次,坚持“仰拱超前,衬砌紧跟”,V级洞口段仰拱距掌子面不大60m,二衬距掌子面不大于80m,不留隐患。
3.6关键环节施工
在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必须要注重细节,因为工程每个施工环节都可能对工程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在施工中,要求安全和技术人员全程跟班监控和指导,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都要把控好。对隧道超欠挖和开挖尺度要严格进行控制。加大力度控制螺栓连接位置以及拱架的间距、注浆的效果及锚杆的方向和长度以及混凝土的喷射强度、背后密实度、厚度和密实度。对横向、换向和纵向排水管的安装质量进行合理掌控。按照设计图纸挂设和焊接防水板,避免止水板的纵向与中心发生偏移现象,保证技术措施到位及支护质量。对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文件要严格地予以执行。充分发挥监管体系的作用,坚持施工中的自检、报检程序,狠抓过程控制,提高施工工艺,将工程做精做细。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等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西部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加大了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力度。西部地区环境复杂,在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山区地带,需要开挖隧道工程。但是,隧道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而且还应该控制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沈佳程.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35-38.
[2]王清.浅谈隧道施工方案防渗漏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25-30.
[3]李伟.层次可拓模型在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4]胡荣明.城市地铁施工测量安全及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以西安地铁1、2号线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08):113-115.
[5]董非.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长安大学学报,2015(05):589-591.
篇6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施工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除了高科技网络化连接外,直接连接方式还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近年来,高速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得到空前发展,缩短距离穿越地貌,修建了各种隧道工程。隧道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施工风险性,同时也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
2.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
隧道地质工作贯穿于整个隧道的建设过程。施工前的地质工作,通过地面测绘、物探、少量的槽探和钻孔查清工程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长隧道往往是工程的控制点,应尽量避开大断层,大滑坡、大溶洞、松软地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体。但施工前的地质工作仅出于搜集资料的技术手段限制,加上地质体的复杂性,所取得的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由地表工作为主推断制约隧道地质条件与隧道施工中实际遇到的地质条件相差很远,漏掉的一些不良地质体给施工带来许多想不到的困难。
施工前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是查清大的地质构造和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但是花巨额投资挖众多的探洞,钻数千米钻孔,全面弄清细微的地质条件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能的。在隧道施工中,不但要了解宏观的地质构造,还要了解岩体的结构,不但要了解全隧道的地质条件,还要知道其出现的位置及稳定程度,以便确定每一段的围岩类别和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开挖方法、爆破进尺和装药量。
2.2 施工方案的复杂性
隧道工程建设中,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对工程的施工风险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采取某种方案、技术和设备势必会产生风险。同时,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出现各种意外风险事故。施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不确定性、工作面塌方、密封漏损、岩爆、瓦斯爆炸、有毒气体释放、岩溶、突涌水、洞外危崖落石、危石、洞口滑坡、施工用电事故、通讯不畅以及安全措施不力等隐患也很大。
2.3 隧道工程的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所建工程周围的地面构筑物和周围环境设施一般都很复杂,尤其是城市繁华地带,临近的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周边道路及管线的类别等。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工法或工艺都很难避免的对以上这些构筑物造成直接的影响或一定程度的破坏。
3.加强施工管理几个方面
虽然影响隧道施工风险的因素很多,但客观的因素是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主观的因素就是人们对地质的认识能力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实施动态的管理是进行工程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对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
目前在隧道施工期间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从专业技术方面可分为常规地质法和物探法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超前导坑;
(2)正洞地质素描;
(3)水平超前探孔;
(4)声波测试;
(5)红外探水;
(6)电磁波法;
(7)弹性波法。
3.2 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随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新的施工方法层出不穷,针对特定的隧道工程,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大量的事实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够化解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对地质认识能力的不足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能够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明挖法:明挖法施工隧道的工艺相对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但需做好地下管线拆迁或加固稳定、地面交通疏导、环境保护以及基坑安全稳定等工作。
(2)盖挖逆筑法:适宜于软弱土质地层,地下水稳定在基底高程0.5m以下的地层条件,否则还需要配以降水措施。盖挖逆筑法施工,一般分两个阶段:地面施工阶段――围护墙、中间柱、顶板施工;洞内施工阶段――土方开挖、结构、装修和设备安装。
(3)喷锚暗挖法:喷锚暗挖法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暗挖土体与隧道结构施筑与置换的动态过程,隧道围岩始终处于稳定与失稳两种态势的交变过程之中。为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稳定,必须采用监控测量的方法,对围岩、支护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安全施工。
(4)盾构法:各种盾构机均有一定适用范围,应根据隧道外径、埋深、地质、地下管线与构筑物、地面环境、开挖面稳定和地表隆沉控制值等控制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设备选型,使施工质量高、造价低、又安全。排土速度与掘进速度要有机协调,以保持开挖面土体有一定土压,维持土体稳定,达到控制围岩和地表稳定的目的。
3.3 培养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随着工程的实践,一大批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施工队伍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现场的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与勘测、设计单位沟通,通过处理、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合理地控制施工全过程。
4.结论
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是只要从事技术管理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意识,施工风险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交通隧道;施工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交通隧道工程特点
1、平面布线特点
受城市用地条件、地形条件和规划条件的限制,城市交通隧道在平面选线初期,可选择余地小,隧道布置形式多采用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和洞口处小净距隧道洞身段为分离式隧道的平面布线方式。这种布线方式导致了城市交通隧道在工程造价和设计、施工难度上大大增加。
2、横断面形式特点
公路隧道的横断面形式主要受道路设计时速控制,而城市交通隧道横断面形式除了受设计时速的限制,更受规划条件和市政工程项目的特点影响,如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等。这些问题造成了城市交通隧道断面变化多样,标准化设计难度大。
3、消防通风设计特点
目前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主要是按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的要求进行设计。但由于上述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新建隧道和改建隧道以及三、四级公路隧道,城市交通隧道如何定性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隧道交通工程设计时,考虑到城市交通隧道的功能服务性和社会影响性,一般根据隧道规模参照高速公路或者一级公路标准要求执行。同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关于隧道消防通风也有更严苛的要求:一、二、三类隧道的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以及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设置间距更短;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的隧道,其排烟风速应根据隧道内最不利火灾规模确定(表2)。
4、洞口景观特点
城市交通隧道从建设初期的工程控制性到后期运营阶段的地标性和服务性特点,造就了其在一个城市片区、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中的特殊性。因此,对于隧道洞口景观的要求是公路隧道远远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设计完成一个高品质、高质量、高满意度的隧道洞口景观效果,也已成了一个隧道设计是否完满的重要节点。
二、影响隧道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是隧道工程施工的客观因素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每个工程时刻要考虑的因素。在隧道工程的建设中,特殊地质地段。为了减少工程量施工前的地质工作,通过地面测绘、物探、少量的槽探和钻孔查清工程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长隧道往往是工程的控制点,应尽量避开大断层,大滑坡、大溶洞、松软地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体。但施工前的地质工作仅出于搜集资料的技术手段限制,加上地质体的复杂性,所取得的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由地表工作为主推断制约隧道地质条件与隧道施工中实际遇到的地质条件相差很远,漏掉的一些不良地质体给施工带来许多想不到的困难。
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其介质特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机变异性。大量的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十分离散、不确定的,具有很高的空间变异性,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本质上的风险。
2、施工方案的复杂性
隧道工程建设中,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对工程的施工风险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采取某种方案、技术和设备势必会产生风险。同时,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出现各种意外风险事故。施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不确定性、工作面塌方、密封漏损、岩爆、瓦斯爆炸、有毒气体释放、岩溶、突涌水、洞外危崖落石、危石、洞口滑坡、施工用电事故、通讯不畅以及安全措施不力等隐患也很大。
三、加强施工管理技术进展
1、加强地质超前预报
目前在隧道施工期间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从专业技术方面可分为常规地质法和物探法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①超前导坑;②正洞地质素描;③水平超前探孔;④声波测试;⑤红外探水;⑥电磁波法;⑦弹性波法。
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各种方法中,超前导坑法成本太高、在构造复杂地区准确度不高;正洞地质素描法对与隧道夹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水平超前探孔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报效果较差、很难预测到正洞掌子面前方的小断层和贯穿性大节理、钻孔与钻孔之间的地质情况反映不出来;红外探测法这种方法只能确定有无水,至于水量大小、水体宽度、具体的位置没有定量的解释;电磁波法干扰因素较多,往往造成假的异常,形成误判。因此施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2、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
随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新的施工方法层出不穷,针对特定的隧道工程,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大量的事实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够化解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对地质认识能力的不足所带来的风险,而且还能够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明挖法:明挖法施工隧道的工艺相对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但需做好地下管线拆迁或加固稳定、地面交通疏导、环境保护以及基坑安全稳定等工作。2)盖挖逆筑法:适宜于软弱土质地层,地下水稳定在基底高程0.5m以下的地层条件,否则还需要配以降水措施。盖挖逆筑法施工,一般分两个阶段:地面施工阶段――围护墙、中间柱、顶板施工;洞内施工阶段――土方开挖、结构、装修和设备安装。施工中完成的楼板是施工阶段帮助侧墙维持稳定和运营期间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当侧墙稳定有需要时,楼板上方和下方需加临时水平撑;底板是完成整个主结构的最后部分,是实现结构闭合的重要环节,对保证隧道盖挖逆筑施工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3)喷锚暗挖法:喷锚暗挖法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暗挖土体与隧道结构施筑与置换的动态过程,隧道围岩始终处于稳定与失稳两种态势的交变过程之中。为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稳定,必须采用监控测量的方法,对围岩、支护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安全施工。4)盾构法:各种盾构机均有一定适用范围,应根据隧道外径、埋深、地质、地下管线与构筑物、地面环境、开挖面稳定和地表隆沉控制值等控制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设备选型,使施工质量高、造价低、又安全。排土速度与掘进速度要有机协调,以保持开挖面土体有一定土压,维持土体稳定,达到控制围岩和地表稳定的目的。
3、培养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随着工程的实践,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施工队伍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现场的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与勘测、设计单位沟通,通过处理、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合理地控制施工全过程。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相关的交通隧道工程数量也得到了极大扩张。加强对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检测,可以有效保证我国交通运输正常运作。也是满足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黄俊,李颜平,刘洪洲,贾伟,李勇,赵光,张忠宇.城市交通隧道夹空层空间利用技术探讨[J].公路隧道,2013,04:28-32.
篇8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研究;现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在一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除了高科技网络化连接外,直接连接方式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线【1】。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最新兴起的城际交通轨道和市内交通轨道的兴建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兴建和正在兴建的隧道工程数目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技术上与理论上来讲,隧道工程都是一种具有独特之处的工程形式,因为隧道工程不但具有一般的道路施工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施工的极端复杂性,同时还会受到地层条件以及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这些基本的特点都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隧道工程施工的难度,也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就从更大程度上对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各种要求。
隧道工程施工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2.1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点,受到自身因素以及来自很多方面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估所产生的后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因素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并存,比如对工程质体的描述: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围岩级别、岩体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等,都具有随机的不确定性【2】,系统的动态性具体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会伴随着时间以及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稳定性和强度则会随着施工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此系统的开放性则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信息、能源、材料交换等。
2.2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以及风险性大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等基本特点。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便成为关系到隧道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和减小其他各项损失的关键因素。同时,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还关系到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控制工期的进度和质量,加强整个工程施工的控制水准的关键环节,更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在此工程中存在较多的潜在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其他施工质量,这成为造成施工过程中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严重人身伤害甚至是人身伤亡的重要原因。如何正确的了解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概率,如何对此类事故发生的后果以及损失进行尽可能相近的估计,以及如何采取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存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隧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一管理由具有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所不具有的强大功能。如何积极地开展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以实现隧道工程施工的总体效益最大化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一,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的目标、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从更大程度上规避风险。第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可以使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因为在进行风险评估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决策人员能够对工程的工期以及成本等基本内容做出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与可行的施工方案。第三,可以更好地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分配的基本意识。第四,有利于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做到更好的控制风险和避免事故、减少风险。总之,建立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对于该工程中所出现的风险的主动控制和及时发现,以尽可能地实现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控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与预测模式正在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做好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3.1选择科学与合理的施工方法
伴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新的施工方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我们如何让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如何在多种方法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施工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大量的施工实践已经证实所采取的施工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与效益,采用合理与科学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够避免地质条件的不足引起的损失和风险,还可以较好的规避因为对于地质条件的判断不足引起的潜在风险。并且这也是一种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3.2加强风险的辨识
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科学与可行的方法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和危险做出定量的评估。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性环节,是做好整个工程风险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能否正确识别风险和判断风险的程度,对风险分析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法、情景分析法、决策树法、流程图法、检查表法等。由于隧道的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得到证实,因此,建议采用专家调查论证的方法【3】。
3.3做好风险估计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基本依据,以可能会发生的后果为基本的预测指标做好风险预测,并且要根据判断的结果对风险评估进行等级确定。这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精密性工作,不能够仅仅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上适用于隧道工程风险估计的常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工程风险模糊估计法等【3】。
3.4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对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预测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风险决策的基本依据,以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现发生的概率,或者转移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隧道工程施工的各参与方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是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伙伴关系是有价值的工具。在合作过程中,项目各方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制定以降低业主成本和提高承包商的利润、减少工期延迟等的风险管理共赢原则。
结语
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进行不断的研究与不断的总结,进一步的认识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争取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与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世海.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1,(03).
篇9
关键词: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忻州境内,路线起点东接拟建的忻阜高速公路,并与大运高速以互通相连接,与陕西省规划的神木至府谷公路相接。本标段为忻州至保德高速公路第L25合同段,起迄里程为K172+680~K174+790,主线全长2.11km。隧道工程于2009年4月1日―2010年5月31日期间施工。隧道为官地坪2号隧道:分离式隧道,3668m,净空为10.25*5m。隧道采用新奥法进行施工,两隧道分部对向同时开始施工。
2. 隧道围岩类型与隧道施工
2.1隧道围岩类型
忻保高速公路第L25合同段由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完成,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程》,结合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和物探勘测结果,隧道围岩分为三类,其中Ⅴ级围岩942m, IV级围岩2277m,Ⅲ级围岩429m,明洞20m,隧道左右幅合计总长3668m。
2.2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程度,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加固、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格栅钢架支撑等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为二次支护,并在两层衬砌之间铺设防水板。隧道开挖轮廓预留变形量为:V级围岩10cm,IV级围岩8cm,Ⅲ级围岩5cm。隧道净宽12.25m,断面采用曲墙带仰拱断面形式(V、IV类围岩带仰拱,Ⅲ类围岩不带仰拱),曲墙与顶拱为同一半径,半径为6.35m,仰拱半径为13.25m.隧道处于基本烈度6度地震区,按烈度7度地震区设防,隧道衬砌结构采用曲墙喷锚带仰拱复合式衬砌。
2.3关键技术的施工工艺
2.3.1开挖作业
(1)Ⅴ级围岩浅埋段施工: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开挖保留核心土法开挖,上下阶距离5~10米。开挖后立即喷射C25砼,然后打锚杆、架立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人工配合风镐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原则。
(2)Ⅳ级围岩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网喷锚格栅钢架初期支护,全断面灌注二次衬砌砼,上断面超前3~5m,作为上断面钻孔喷锚网工作平台,上、下断面同时爆破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成环”的原则。
钻孔时,上断面采用风枪钻孔,下断面采用凿岩机钻孔,采用反铲挖掘机将上断面石碴扒至下半断面,下半断面由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开挖时要短进尺、弱爆破,以减轻爆破振动对围岩的破坏,确保围岩的稳定,循环进尺设计为2.0m。洞身开挖后,立即施作锚喷网格栅拱架初期支护,及时封闭围岩。
2.3.2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1)初期支护:初期支护能迅速控制或
限制围岩松驰变形,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隧道初期支护参数见表。
初 期 支 护 参 数 表
(2)仰供:本隧道Ⅳ、Ⅴ级围岩地段设有仰拱,施工中,应紧随初期支护尽早修筑仰拱,以利于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受力。仰拱浇筑前清除浮碴,排除积水。为了仰拱施工、掘进平行作业,采用自制的仰拱作业防干扰平台,避免仰拱施作与出碴的工序干扰。仰拱采用全幅整体浇筑至拱墙脚基座标高。
(3)二次衬砌:砼衬砌应根据新奥法原理,在初期支护完成后适时进行。根据施工量测,二次模注衬砌时间应在围岩量测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mm/d,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且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方可进行,适时衬砌。
2.3.3施工监控量测
根据本项目隧道具体条件,施工中进行以下量测项目:①隧道围岩变形量测②应力-应变量测③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回归分析,找出其内在规律,对围岩稳性和支护效果进行评价。
3. 围岩稳定性分析
针对官地坪2号隧道的实际情况,分别对隧道施工动态和二衬结构安全性进行模拟及检算,主要结论有:①根据监测和数值计算隧道围岩对支护作用的压力在隧道拱部两侧45°角的位置上最大,其中按着数值计算最大围岩压应力达到20MPa;钢格栅上压力盒监测到的压力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也是支护系统承受的真正压力;②通过对Ⅴ级围岩二衬断面进行截面安全性检算,结果显示断面尺寸设计合理,安全性好;③在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钢格栅锚杆组合支护情况下,隧道水平收敛18 mm左右,拱顶下沉20mm,远远小于III类围岩设计要求围岩收敛的上限80mm,满足设计的二次支护允许收敛要求;④对隧道工程施工进行动态围岩类别的测定,使隧道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保证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隧道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form,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various risk exis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in the form of all sorts of risks, the risk of all kinds of posi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of risk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content and the basic mode, points out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of all kinds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The measure;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在一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除了高科技网络化连接外,直接连接方式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线。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最新兴起的城际交通轨道和市内交通轨道的兴建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兴建和正在兴建的隧道工程数目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技术上与理论上来讲,隧道工程都是一种具有独特之处的工程形式,因为隧道工程不但具有一般的道路施工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施工的极端复杂性,同时还会受到地层条件以及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这些基本的特点都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隧道工程施工的难度,也给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就从更大程度上对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各种要求。
2. 隧道工程施工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2.1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点,受到自身因素以及来自很多方面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估所产生的后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因素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并存,比如对工程质体的描述: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围岩级别、岩体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等,都具有随机的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性具体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会伴随着时间以及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系统稳定性和强度则会随着施工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此系统的开放性则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信息、能源、材料交换等。
2.2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以及风险性大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等基本特点。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便成为关系到隧道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和减小其他各项损失的关键因素。同时,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还关系到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控制工期的进度和质量,加强整个工程施工的控制水准的关键环节,更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在此工程中存在较多的潜在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其他施工质量,这成为造成施工过程中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严重人身伤害甚至是人身伤亡的重要原因。如何正确的了解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概率,如何对此类事故发生的后果以及损失进行尽可能相近的估计,以及如何采取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存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隧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一管理由具有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所不具有的强大功能。如何积极地开展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以实现隧道工程施工的总体效益最大化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的目标、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从更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第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可以使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因为在进行风险评估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决策人员能够对工程的工期以及成本等基本内容做出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与可行的施工方案。第三,可以更好地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分配的基本意识。第四,有利于提高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做到更好的控制风险和避免事故、减少风险。总之,建立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对于该工程中所出现的风险的主动控制和及时发现,以尽可能地实现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控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与预测模式正在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3. 做好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选择科学与合理的施工方法
伴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新的施工方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我们如何让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如何在多种方法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施工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也是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大量的施工实践已经证实所采取的施工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与效益,采用合理与科学的施工方法不但能够避免地质条件的不足引起的损失和风险,还可以较好的规避因为对于地质条件的判断不足引起的潜在风险。并且这也是一种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3.2 加强风险的辨识
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科学与可行的方法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和危险做出定量的评估。风险辨识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性环节,是做好整个工程风险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能否正确识别风险和判断风险的程度,对风险分析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法、情景分析法、决策树法、流程图法、检查表法等。由于隧道的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得到证实,因此,建议采用专家调查论证的方法。
3.3 做好风险估计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基本依据,以可能会发生的后果为基本的预测指标做好风险预测,并且要根据判断的结果对风险评估进行等级确定。这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精密性工作,不能够仅仅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上适用于隧道工程风险估计的常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工程风险模糊估计法等。
3.4 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
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对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预测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风险决策的基本依据,以此来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现发生的概率,或者转移风险。在风险管理中,隧道工程施工的各参与方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是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伙伴关系是有价值的工具。在合作过程中,项目各方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制定以降低业主成本和提高承包商的利润、减少工期延迟等的风险管理共赢原则。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