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级范文

时间:2023-03-26 17:3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考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考级

篇1

美术考级的对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限职业,社会各界都可以参与报名。考试的方式为限时现场作画,没有美术理论考核,考试结束后将由专家进行评审并发放统一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证书。

全国美术等级考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主办的考试,也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规范的操作程序下,通过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参加考级人员的美术水平进行评比、认定的一种测评方式,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普及社会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一次走进某班的课堂,我发现该班级后面的板报设计得很有创意,在二维的平面黑板上做出三维的视觉效果,而且色彩搭配和谐,原来这个方案是在全班学生的征稿后选定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黑板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展台,将美术课程内容与黑板报的版面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黑板报的美术设计为例,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黑板报绘画的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如黑板报人物绘画的生动性、动物绘画的形象性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教育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黑板报整体版面的设计,使学生领会到什么样的版面构型是美观健康的,怎样才能组合设计出美观健康的黑板报版面,在组合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训练哪些美术技能,才能绘画出美观健康的黑板报版面。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精心设计课的导入

《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我们要运用各种手段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导入,竭力扮演好“引”的角色,尽量在意思明了的情境中清楚自然地导入新的内容,确保学生都能弄清它的意思及结构形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3.1高效导入的关键环节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并不容易,一个合理的导入显得尤其重要。导入的构思与实施,应在美术课的开始阶段。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并保持这种注意力,从而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进入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导入程序及高效原则,导入阶段可以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3.1.1提供必要信息、创设情境和制造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3.1.2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在美术课的开始,要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思想,迅速集中注意力并指向教学任务。

引起注意的标志:学生举目凝视,侧耳细听,思考,顿时寂静,紧张屏息,议论纷纷,等等。

3.1.3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产生对学习的期待,形成磁吸效应。

3.1.4在导入双边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强化,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

3.2导入方式

3.2.1歌曲导入

在美术史上不乏一些既是音乐家又是美术大师的艺术家,如:达・芬奇、丰子恺等。现在周末随处可见戴着耳机手拿MP3一副自我陶醉模样的学生,可以看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3.2.2影视动画

相对于静止的画面,动画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利用视频为课堂服务方面,很多老师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3.2.3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的认识、思想教育、审美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困惑和缺憾。教师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世界名画欣赏》,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一边看一边谈论,畅谈感想。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往往可以打动学生,因此可以介绍中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像齐白石的《祖国万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中立的《父亲》,等等,引导学生看画读画,借助自己的视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受、体会。欣赏之余,还可以师生座谈心得。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鉴赏评析,提高学生对杰作的认识,唤起学生对美术的高涨热情,使兴趣小组持久地开展下去。

篇3

1、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于 1983年,1984年起招收本科生。1987年获准设立音乐学、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准设立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准设立艺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各专业同时面向侨、港、澳、台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2、文化分350以上,专业分250以上即可报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就算教师教得再好,付出再多的时间与精力,仍旧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美术教学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枯燥无味,趣味性不强,缺乏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形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特点,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美术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中,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规律,能够激起初中生强烈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富有激情与活力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乐趣,整个学习过程是一场愉悦之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是一种美的享受。

1.2 增强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

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享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作品的质量与数量有很大的要求,仅仅依靠美术教材中的作品无法更好地进行欣赏教学。而多媒体以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多媒体可以将更多的美术作品进行集中、动态而形象地展示。这可以弥补教材中欣赏作品的不足,激起学生鉴赏的激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更便于学生进行鉴赏,在比较与分析中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形势下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

1.3 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美术学习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理论,进行作品的复制,而是要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感,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富有生命力。而灵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学生产生的内部动机。多媒体可以全新的视角向学生展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美情境,这些内容与形式是新颖而独特的,学生极感兴趣,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将与创作内容相关的各种素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合理布置,精心展示,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其形、听其音、悟其情,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展开充分的想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2.1 多媒体成了教学的全部,失去美术学科特征

许多教师正是看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便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就能成为一节优质课。尤其是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多媒体的运用,更是让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有运用了多媒体才能体现新课改、践行新课改。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教师视多媒体为万能的,为经典,而完全不顾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学习规律,无论什么课全部清一色的多媒体,就算是布置作业也要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滥用现象严重,完全失去美术特色,而没有美术味道的课如何来成为优质课呢?

2.2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缺失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的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成为课堂的附属,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与学生完全被多媒体所控制,沦为多媒体的奴隶,教师只是在机械地操作多媒体,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整节课的焦点完全放在多媒体的操作与演示上。这样的教学只是披着现代教学手段外衣下的满堂电灌,依旧是穿新鞋走旧路,并没有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依旧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 提高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遵循美术学科学习规律,体现美术味

多媒体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它并不能掩盖美术特征,相反还要利用其特点来更明显地突出美术的学科特征。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首先就要深入研究美术学科。要对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习规律全面认识,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在美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间找准最佳结合点,才能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突出美术学科特征,使多媒体辅助下的美术教学更具美术味,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美术气息。就美术欣赏课来说,要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资源优势、动态展示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现更多的美术作品,但是欣赏课并不只是让学生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赏。因此在向学生展示作品时不是无序的,而是需要教师经过思考,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可以安排同一体裁的不同作品,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立的创作风格等。

3.2 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不是课堂的附属,不是教师的附属,他们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体,是学习共同的主人。对于新课程所提出的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并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深入落实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是课件的制作者与操作者,学生也不是课件的欣赏者,教师与学生不是课件的奴隶,课件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的。在制作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与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学生的主动参与预留时间。要知道多媒体只是一个引子、一种媒介、一座桥梁,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带领学生步入美术殿堂,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与全面提升。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灵活地调整课件,而不是无视学生,机械地执行课件。要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堂反应这些动态资源,使多媒体能够围绕学生的学来顺利展开,真正突出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处于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中,使课堂始终处于动态生成中。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称之为学堂。

3.3 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可以代替其他一切教学手段。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教师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排斥,而是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交叉运用,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总之,运用多媒体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途径,将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更富有生命的活力、更高效,成为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孙英萍.浅谈初中美术课的多媒体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2012(9):86.

篇5

关键词:高考美术培训;艺术设计教育;文化素养;审美;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类专业的扩招,在美术高考繁荣的社会大背景下,美术高考生源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以河南省为例,2007年美术类报考人数55107人,2008年65496人,2009年66992人,2010年66007人,与此相适应,大量的美术强化班、美术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规模庞大的艺考生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各类美术培训机构中,接受着美术高考固化单一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美术类考生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也带给高等艺术教育太多的后遗症。

一、高考美术培训现状

通过深入了解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发现,高考美术培训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主要是依赖私人投资发展起来的,因此行业的特殊性和缺乏规范化的市场机制,以及高考美术考试机制和内容的固化、单一,造成了目前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单一化。

1.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营无序性

面对近年来火爆的美术高考热,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在众多的美术培训机构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它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内容及方法合理、新颖,不仅训练培养美术技能,而且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和考生怀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加之巨额利润的驱动,使得许多不具备办学资历、办学能力和办学实力的人和机构,把美术培训当成赢利手段, 打着“速成班”、 “美院班”、 “精英班”“强化班”等各种极具诱惑力的旗号吸引生源,这些培训机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有在职的大学教师、在校的大学生、兼职的艺术工作者甚至一些非专业人员等,美术培训无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机制,教学管理缺乏良性循环,加之政府监管不严,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良莠不齐,无序经营。

2.高考美术培训教学模式程式化

众多高考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提高考试“命中率”,追求最大的利益回报,投机取巧,想方设法猜测考试内容,研究各校往年考试特点、阅卷要求、教师喜好等,违背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给学生传授专门应试的针对性套路,导致了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经过走访河南省郑州市数家高考美术培训机构发现,大多美术培训班都是按照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石膏像临摹、写生静物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写生真人头像临摹、默写这样一个套路进行强化训练,个别美术培训班甚至不经过绘画基础教学,直接进行头像临摹、默写,导致学生习惯于概念、习惯于定义,照葫芦画瓢,这种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大量存在。美术本是一门充满创造性与心灵感悟的学科,如今却变成了机械的背诵与临摹。

3.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单一化

目前,中国美术高考考核方式过于滞后,考核内容过于单一。美术考试的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素描考试出题方式基本围绕如下几种:人物头像写生或头像默写,石膏头像写生或根据人像照片写生;速写考试的出题方式有:人物动态速写,人物动态默写,考场内的人物动态速写组合;色彩考试的出题方式有: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根据黑白静物照片转换为色彩写生画面,以河南省2008年以来的省联考为例,见表1。

针对这种考核形式,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学思路上特别明确,其课程内容锁定在狭窄的考试范围,普遍设置素描、色彩、速写,通过临摹、默写等机械手段的训练,形成长期单一技法训练现象。由此可见美术高考形式的滞后与高考内容的固化导致高考美术培训课程内容设置的单一化,影响了生源质量,也影响了美术考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4.高考美术培训短期突击速成化

2010年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高考美术专家高层论坛”会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朱卫东教授表示,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考生热爱美术,想考上理想中的美术院校;二是考生其他学科成绩不太理想,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大学梦;三是考生感觉自己只能考上普通大学,希望通过美术高考实现“重点梦”。其实在艺考大军中,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高中,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美术教育,之所以改行学美术,纯粹是因为文化课较差。这批考生中大多数过去对美术毫无兴趣,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认识和了解,只是把学美术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他们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考前强化训练,便匆忙应考。美术培训班正是迎合了这部分考生的需求,开办“强化班”、“速成班”,以投机取巧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达到考试成功的目的。

二、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文化素养薄弱

文化素养主要指人才成长所具备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表现出来的气质、视野和修养等。“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缺乏,便难以领略经典之作的深刻趣味,也难以在创作上走得很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宝剑说。艺术设计教育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者的共识。

在高考升学压力和“艺考热”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是因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担心考不上普通大学,才被动选择报考美术类专业。许多考生为了获得专业合格证,考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专业应试的突击训练,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美术培训机构而言,专业课考试成绩,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美术培训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训练,轻文化课学习。偶尔有少数培训机构开设文化课,也是形同虚设,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难免有欠缺,更不利于考察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质。因此,进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对专业认知模糊,不清楚所学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意识和设计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其在行为、思维与观念上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健康地发展。

2.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的潜力还是文化修养都比较欠缺,在进行设计和创作时显得捉襟见肘。他们的设计作品没有思想、缺乏创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考前美术培训模式的程式化、机械化,以及我国美术高考内容和体制的单一和固化。近几年几乎所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专业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高考试题都是考察“素描”“色彩”“速写”这三科,而这些考试内容仅仅能够考察绘画的基础技法,而根本无法发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潜力。部分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追求专业培训的速成化、高效化,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临摹、默写,在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泯灭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培养的学生只会默写,不会写生;只会技术,不懂艺术,这种弊端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暴露无疑。学生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罗丹曾说:“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发现。”世间万物的美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善于创造性思维的眼睛去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而目前的高考美术培训只鼓励考生在形体上作无休止的临摹和默写,使原本蓬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高考的指挥棒下消失殆尽。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作品缺乏独创性、想象力和个性化的特点。

3.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考生有一些从来没进过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也知之甚少,缺乏起码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鉴于目前高考美术培训过分追求技巧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内涵的积淀和对艺术理论的深层理解,其审美能力不足,审美情趣低下,审美境界不高,不知道什么是美,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更谈不上怎样去表现美、创造美。他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缺少一种正确而恰当的途径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对产生在中国本土的有着深厚人文精神及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茫然不知,这一切都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进而影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

三、结论

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学生有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艺术人才,而考前美术培训将为艺考生提供通往艺术殿堂的平台,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高考美术培训。一个优秀的美术培训机构,需要具有专业美术教育水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文”“美”并重,因材施教,强化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的经营秩序,改革美术考试制度,加强美术考试内容的灵活性,为高校输送具有高品质、高素养、有艺术潜力的学子,促进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促使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攸璐.论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 张翎.对美术高考热的理性思考[J].教育学术学报, 2005

[3] 李芬.“美术高考热”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9

[4] 腾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J]. 成长之路,2007.9

[5] 付秀飞.美术高考综论[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媒体

初中美术常态课,是美术教师日常上课运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对象通常也最为广泛:少则几个平行班,多则跨越两三个年级的几百名学生。作为个体的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从心理学青少年特征方面讲,又正处在“青少年绘画危机时期”,“眼高手低”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一门小学科,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不同绘画根基和文化背景的初中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轻负、高效、有所得――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具挑战的课题。

1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提出

如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应提倡让学生选择传统媒介(绘画、雕塑、手工制作)和新媒材(计算机、数码相机),来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和情感。而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的方针指向意味着教师在美术课程进行中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能力,以使学生获得视觉的感知力进而提升对新媒材的运用能力。而在信息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一定必然性。它是美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初中美术常态课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呢?

2 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常态课堂中开发应用的方法

2.1 采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信息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的知识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网络世界为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动画、色彩、视频图像等相关信息,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内容局限性和图片有限性。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及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网页查找等多媒体技术途径来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等内容,拓展教材的信息量。例如,课堂上讲藏书票方面的内容,学生们被大量精美的版画图片所吸引,其实它们的素材很多来自于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中的信息收藏。这些媒材的利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2.2 实现计算机辅助下的多媒体演示教学

视觉性和实践性是美术学科的两大基本特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绘画过程的亲自示范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演示教学环节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实现。

(1)借助投影仪,实现过程指导。教师在美术示范的环节中,常常会碰到尴尬的一幕:或在黑板示范,可由于部分学生坐得太远而很难清晰地看到和掌握作画步骤要点;或在桌上指导学生作画,但周围一圈的可观者也是屈指可数。如何有效地解决示范难题?信息技术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投影仪。它的优点就在于教师的示范步骤可以实现大屏幕呈现,辐射全班,有效地对重难点逐个击破以及实现一些难以操作和观察技巧的模拟训练。比如,我在上《藏书票――水粉拓印》一课中就深刻感受到此法的教学有效性:在这一课时中,需要学生掌握水粉水分的稀薄控制,有了投影仪,毛笔在小小碗碟中蘸水稀释颜料的过程被清晰放大了,哪怕坐在远处的学生也能一目了然,很好地解决了重难点。

(2)摄录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0分钟。借助于计算机视频软件,我们可以把课堂的核心概念特别是难于理解的内容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比如在开展的校本课程《汉画艺术》学习中,我借助于绘声绘影软件录了一段汉画制作的视频录像。它的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可性强,拍摄时对纪录的对象可以放大局部或缩小整体看。其中,对于制作方式相对单一的过程运用了快进方式,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制作汉画的一般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哪看了不懂,还可以不断重复看,直到理解为止,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2.3 媒材的选择和创新表现

在“造型和表现”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介(绘画、雕塑、手工制作),而是要利用新媒材(计算机、数码相机等)来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在《动感生活》一课中,学生们尝试着用相机记录他们活动的场景,然后根据照片进行画面的构思与创作。在《藏书票――园林》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园林采风,用相机定格了景物,接着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进行图片处理,最后整合创作设计出精彩的藏书票作品……这些借助于新媒材的体验活动新颖而有趣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4 利用Internet,架构自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架构的美术课堂上,我们通常会设置“课后拓展”教学环节。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给出多个网址链接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另外,一些共享资源平台的利用,比如QQ、微信、个人或班级博客等也成为了学生们课后学习交流的载体。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构建自我学习平台,实现新的教学方式改变。

3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常态课堂整合的成果与反思

3.1 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方面,通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汲取、整合、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而对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运用,则有利于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另一方面,在多媒体中,运用实物投影仪,在示范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解决重难点,这比老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示范要清楚直观得多。还有微课,它的可重复观看性和演示过程的直观性,优化了教学形式,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2 信息技术的运用,引领创新美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常态课堂整合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基础上,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这无疑给初中美术常态课堂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也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对美术常态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 构成艺术 形式规律 设计 特点 形态

我们通常所说的构成,其实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概念。它所体现的往往不是机械的组装,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组合,因而对它的理解每个人都会不同。事实上,绘画的“构成”,就是“组织”,在我们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造型的领域中,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的方法。

构成艺术包括: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它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纺织设计或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等系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

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已早有论述和应用。如数年前的彩陶纹样和几何图案等,已流传很广。在国外,从建筑设计到日用工业品设计,更是应用颇多。而且,已有较好系统的论述。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当别是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加以分析和完善起来的。

构成艺术的主要内容,除论述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特征、作用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外,着重解决设计中的美的形式规律问题。一切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其外观造型的美,尤其是带装饰性的艺术作品,更应突出其形式美的表现。在装饰艺术中,有些作品不完全依赖其内容,而是靠气氛的烘托,所给予人们的感染,这就要有设计者去创造。

在人们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它的产生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是通过人们长期视觉感官和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是符合客观世界所存在着的美的形式规律。构成艺术可分成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着重抽象形态的训练,强调对构成规律的认识。在过去的设计基础训练中,有些偏重与形象的创造,特别是更多地重视具象形态的装饰和概括,即所谓“变化”中的“加法”和“减法”。而对于设计中更为要害的构思训练,相对来说弱了一些。所以,我们的设计能力,比较起来不是很突出。而构成艺术,却以抽象形态的训练为主,着重研究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的联系。如何掌握没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形象,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解决形式规律性的问题。所以,一般在构成训练中,不涉及设计所要考虑的材料应用、生产工艺、以及使用功能诸问题。

第二,由于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抽象形态的点、线、面。它不受具象形态的限制,不容易分散其研究构成规律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近代设计中,突出机器生产这个特征。就拿产品包装设计来说,具体到每一个面的设计,每一条曲线的走向,每个文字的排版,甚至每一个倒角的大小,都是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分割线、装饰物的位置除了考虑到设计的实际生产要求外,应该更多的是与产品本身的形体趋势相联系,在面中求序,做到杂(即丰富)而不乱。尤其是从人们的头脑接受信息的效能来看,简练明了的造型,易于被人所接受,它有利于减轻人们的精神疲劳,更适于近代工业生产的需要。是过去传统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发展和补充。

第三,构成艺术,由于其基本要素是抽象形态,其构成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可以按作者的意图,在上、下、左、右进行方向的变换;也可以正负形象的颠倒,或者进行切割,重新组合,也可以错位或留出空格构成等。通过艺术构成的实测,所产生的形式,千变万化,形成多种构成方案,从而,给设计者于启示,进而指导和解决设计中诸如文字的排列、画面的分割、形象安排以及各部位关系的恰当处理等,系列设计构图的规律问题。它能给后读课程,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应比较熟练地掌握美的形式规律。这些规律性的问题,都可以从构成的艺术实践中去吸取。并且能够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许多电视台节目的片头及其画面的处理,设计和变化是及其丰富的,好多图形变成圆形,又进而压缩其形态,逐渐变成为条形……这些形象的变化过程,均是按构成渐变的规律形成的。例如,商业美术设计包括商品和文体广告、商品包装、装潢设计、书刊、杂志的封面等中的颜色造型设计,都可以用构成加以解决。又如,日用工业产品的设计,从家具造型、色彩的配置,到日常生活用品及手机造型设计,其形体的比例,形体表面的装饰和处理,装饰线安排的方向,距离和位置的选定,以及按键的排列组合等,均应按形成规律的法则,进行统筹安排。

从上述种种设计中,都可以体现出形式美规律中的对称与平衡、重复与群化、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以及破规与变异关系的具体应用,这些都可以在构成艺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美术装饰构成艺术的教学,在我九年来教学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它旺盛生命力,在学生中受到较普遍的欢迎。现在不仅电脑美术、装饰专业将构成艺术做为专业基础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而且,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设计等各专业,也都将此课列为专业基础课之一。

多样的表现技法,很自然地被应用到装潢设计中来,因此抽象形态虽无具体形象,但有的色彩和表现形式是美的,因为它不受客观的色、形的约束,有着自身浪漫自由的艺术发挥天地。从装饰与美化角度去欣赏,就会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活力,它还比具象的东西更能给人启迪与思维联想的补充。对丰富和促进人的思维活动,增强人的审美兴趣,起着潜在的积极作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构成艺术是设计家开发设计思维的促进剂,是与美术设计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翁炳峰.图形创意.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3]罗真如.忆庞先生.艺术赤子的求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42.

[4]朝仓直巳著.吕清夫译.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6.

[5]张道一.图案与图案教学.艺苑,1982,(3).

[6]辛华泉.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7]苏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纪要.装饰,2001,(5).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前言

小学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有效的引导更容易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小物件,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最后教师来进行评分的这种形式,显然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接下来重点将分析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

2 小学美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

2.1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莫过于多媒体的教学,无论是在美术课堂还是信息技术课堂,都可以将绘画和计算机美术设计整合起来,而且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这个欣赏课中,如果仅仅让小学生欣赏美术课本然后教师进行课堂分析,这样就会使得的课堂相对枯燥,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收集具有传统文化的优秀艺术的代表图片,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展示,就能吸引小学生的关注,这样往往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美术设计能力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图形设计成了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使用计算机提供的画图工具,如果可能还可以学习使用Photoshop等专业的绘图设计软件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盘盘转转》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一些线条通过多媒体教室展示给学生来看,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操作,将线条粗细、长短等方面进行改变,同时再配置不同的颜色,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感知基于线条的美术元素的学习。

2.3 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美术学习进行整合,有助于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所覆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来自互联网的资料也非常丰富,那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素材来进行相应的知识的扩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丰富。还是以《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为例,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文化的图案,并对这些图案进行简单的介绍,接着再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相应的图案,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定位来找到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4 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信息技术教学和美术教学进行整合显然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美术课程之后,然后再使用计算机来操作这些美术图案,然后将这些美术思想和审美情趣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展示起来收效甚好。例如,在教学《虫虫大聚会》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收集相关的虫虫图片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这些虫虫的制作方法,收集相应的资料,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怎么制作,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寻找这些制作材料。这样通过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制作虫虫,这种亲身制作,亲眼观察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设计一张虫虫总动员的海报,这种海报的设计,同样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这两者有一些相通之处,以美术教学和基础,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为辅助,让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学生在学好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这样就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考试对考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评定,为高校选拔适合专业培养的考生提供基本依据。

二、考查要求

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审美与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三、考试科目和分值

素描、色彩和速写科目均为必考科目,专业总成绩满分为450分,其中,素描150分,速写150分,色彩150分。

四、各科目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素描

1。考试内容:

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比例准确

(2)结构严谨,明暗层次合理

(3)塑造充分,体积感强

(4)形象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速写

1。考试内容:

人物、场景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组合合理

(2)结构、比例准确

(3)形体、动态协调

(4)用笔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三)色彩

1。考试内容:

静物、风景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造型准确

(2)色调明确,注重色彩关系的对比与统一

(3)强调色彩塑造能力

(4)用笔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材料为水彩、水粉等(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学 审美素质 提高

现行美术课本对我们初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即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科学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健康、品位高雅的审美素质。基于美术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审美素质教育大部分在美术欣赏课中得以实现这一特点,笔者通过深入探索,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思考:

一、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像、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这是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审美层面进行熏陶、激发、培养和美学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直观手段(如场景布置、投影屏幕、名家范画、艺坛掌故、音像资料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渴望,并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对艺术品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都是从其个人的初始审美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从他们的审美层次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位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作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界限,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哪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要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出美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的启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