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绩效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指委“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编号:WJ125YB041)
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的文件,其中强调了教学工作在教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尤其重点突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形式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注重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评鉴现状
1.1 “职业”“实用”等词进入高职体育课程视野
为主动开展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职教体育课程改革,全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融合岗位特征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职院校新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导向。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围绕“职业人”培养方案展开的体育新课程研究,围绕民航空中乘务专业,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新一轮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体育课程改革下对评价体系提出要求
早期人们总是将教学质量评价归结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职称晋升和学历要求成为解决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全能”方法。从学校评估,到人员招聘,导致运动技术出色,但学历较低的体育教学型人才进不来,而高学历研究性人才又不适应教学岗位。所以,仅仅通过职称和学历也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动机,学校组织环境与文化等方面都与教学效果有着一定联系的。
1.3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鉴中引入绩效概念
区别于以往的高职体育课程,新课程对教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质要求不能用单一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将教学业绩考核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接轨是促进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鉴于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目标的多元化、多方面决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绩效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过程性的效果检验。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绩效评价的理性思考
2.1 教学绩效评价促使教学设计注重前端分析
在教学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系统进行前端分析,即对学习者分析,对学习需要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的差距。高职体育教育现徘徊于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课程重组与创新最终将落脚于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加快知识迁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
2.2 绩效思想为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思路
评价的主要职责是对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许多非教学问题的解决,为教育工作者开拓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
2.3 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对学习者进行身体素质、基本能力、运动兴趣、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后就业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和各单元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编排。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教师不关心教学成本与效益,实际绩效延迟,并很少强调学习的迁移,总之,教师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所以,在教学绩效评价,能及时采用干预措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进教学绩效,也是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2.4 教学设计评价中的绩效反馈思想
与传统体育教学中学不能很快“致用”的区别,高职体育教育更要求短时间目标体现。如教学过程中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安全与救护等技术技能的储备,通过绩效导向的教学,不仅能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一定关联,同时加快知识的迁移,达到所要求的绩效水平。
3 建议与小结
3.1 体育教学评价中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人是最复杂的系统,因此人际交流的教学过程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系统论作为绩效评价中的理论基础,如何利用系统方法科学进行指导,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学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运动场地器材等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方法。
3.2 体育教学中的多维度评价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内在的自身业务能力,如教师的学历学位、运动技术水平、教学计能等,外部激励,如学校支持力度、教师工作积极性、个人价值和观感需求等,以及工作文化与教学环境,都对教学绩效评价起着不同比重影响。不仅考虑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结果,不仅要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师德师风、校外培训参与、工作态度、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总之,绩效技术在是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并在教学领域开展绩效研究,并加以融化、吸收,有助于教育教学最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安素平.教学绩效设计导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9)第一版
[2] 周哲等.透析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2):21-22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述[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英语演讲 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
一、引言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英语演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工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它的教学功能。因为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不同评价形式呈现,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直至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另外,教学评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好的评价能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较低的评价,也能使人深思,激起学生上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二、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和待完善之处,它们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一锤定音式”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评价中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即在工科学生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考试。必须承认,在英语学科的学习方面,文理科学生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这种差异会日趋加大,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就更大了。如果把考试等同于评价,用考试和考查等一次性检验方式,以分数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是非常片面的,会极大地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终结性评价不利于英语演讲课程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围绕考试内容进行教学,即因试而教,死搬教材。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而不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和研究。
2.终结性评价也会挫伤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需求。学生知道重要的是考试结果,平时的学习努力与否根本不重要。英语老师为了及格率,考试前还会给他们复习,甚至是划范围。无论是英语基础好和差的学生都一样,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得高分或混个及格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3.终结性评价重点放在对学生识记知识能力的考查,而无法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用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和高分低能者。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可是有多少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自如呢?
(二)英语演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量化评价,采取传统的笔头测验,主要以考试成绩和笔头作业来评价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常占学生学期成绩的80%,而另外的20%通常也是根据期中考试分数和平时的笔头作业评定的。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基础差的学生是很难得到好的评价的。所以,既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可见,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和片面的,它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导致了老师不能以发展的目光全方位地评价每个学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
(一)改革课程设置,使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模块化
高校亟需改变课程设置,在针对工科学生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设置专门的演讲课,突出口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演讲培训。学校应根据本校定位和学生结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对本校演讲教学和测试的情况调查,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建议将演讲教学模块化,提高演讲教学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英语语音基础模块、英美文化熏陶模块、交际技能训练模块和口语展示方法模块,将这四大模块分布在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化。
(二)改革形成性评价方法
使评价多元化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沟通协商,鼓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可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成积极评价的主体,教师由评价的决策者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效果、策略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就学生口语演讲任务完成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评论,就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解释并进一步提出建议,这样的反馈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最大,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语言实验室实现人机互动,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功能记录在机器中,学生在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录音汇报时应该包括小组成员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自评分数和组员之间的互评分数,以便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由于学生们在平时常进行人机对话的训练,这样他们在今后机助口语演讲测试时就不会太紧张,有利于在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灵活选择考试形式,丰富测试内容
针对现有的期末一次性口语演讲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将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试即机助口语测试相结合,以缓解校内大规模直接口试的压力,根据考试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使考试安排更为合理,从而提高考试的效度。
(四)合理安排考官培训,实现考官标准化
曾经就有专家指出“口语演讲考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考官的标准化”,考官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考试和评分的把握甚至考官在考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及考试的结果,因此对考官进行合理的相关培训是保证口语演讲测试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官应熟悉口语演讲测试的内容,考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测试任务,熟悉并深入理解评分表标准,在测试过程中,统一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尽量克服口语演讲测试中的主观性,对考生的口语演讲交际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履行好考官的职责。除了在考前培训考官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学校可以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熟悉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与测试的老师成立教学与测试团队,长期负责测试评分工作,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不同考官评分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实现“考官标准化”。
四、结语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目前工科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需要,而动态评价恰恰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使英语演讲课程真正成为工科毕业生未来工作和日常交流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一、我国成人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问题
(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和评价主体相对单一,评价的主观性问题突出
我国成人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人员组织的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检查,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在大部分学校中普遍实施的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同时,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教师教学评价不是一种多项连续评价,不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突击性、临时性。
事实上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由学校组织的内部事务,校外任何组织是无权干预的;同时,也是无法干涉的。不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是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接触课堂教学的,因此很难把握实际的教学动态,也很难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评价主体而言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教师本人、校友以及记录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系主任评估、系统的学生评估、同行意见等,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二)评价的具体指标和内容存在问题
1.成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应该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它不包含具体规定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的指标,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而我国的教学评价一直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忽视不同风格。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应该全面,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评价,而且有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评价。
3.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反映,侧重师生交流。评估标准中应更多地涉及教师和学生交流方面的指标,既注重教师与整个班级的关系,也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关系。
(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指标模糊而单调,区分度比较低,可行性比较差。比如,我国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而美国则更加具体,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的“学生教学评估报告表”中将评价等级分为“最好(前10%以内);比大部分人好(前30%以内);一般;比大部分人差(后30%以内);最差(后10%以内)”五个等级,评价主客体都能够很精确地掌握指标等级的划定范围。在评价指标的内涵上准确,不会使评价主客体产生误解和疑问。
2.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我国的成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尽管也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考虑了多方面的情况,但是主观性因素比较严重,远离教学实际,理想化成分比较多;缺乏不同学科的适应性;而且多少年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可以多方面选择,综合运用。评价表的制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国制定评价表一定要经过心理测验专家、教师委员会及学生代表共同探讨方可定稿,并且要与时俱进,还要以学科不同而制订不同的评价表。
3.教学评价烦琐无效。我国的成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是一个由不同权重构成的多级指标体系,虽然也能获得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显得繁杂琐碎,其标准和权重的确定也都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因而,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都较差。学生课堂评价是美国高校普遍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已有70%左右的学校形成了制度化的生评教机制,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往往只需花一分钟即可完成无记名应答问卷,它可以随时观察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可为教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各种感受,经常进行,多到每周一次。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美国所使用的课堂评价法,但是也应看到,生评教毕竟只是评估来源的一个方面,所以应该与其他数据材料一同考虑。
4.教师教学评价应注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型数据库、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使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学质量评估来说,关于教师的各种日常资料可以录入数据库,评估人员不仅可以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评估,而且可以与外校的教师进行比较,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关于教师教学的问卷调查,由计算机对各种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在我国,虽然计算机已引入教务工作部门,但一般都是进行日常数据统计分析,基本上还没有实现在教学评估方面的应用。
(四)评价功能和评价结果的利用问题
我国成人高校的教学评价更重视评价的总结性和诊断,评价结果的利用不太合理,有的评价过于强调与升职和加薪结合,使得教师过于紧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评价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应在于教师的自我改进、学校的人事决策、学生选课和课程发展,更应该强调评价的形成。因此,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教学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借鉴国外教师评价的成功经验,积极建立适应成人教育实际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一)根据成人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结构
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程评价理念和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功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评价过程,重在研究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成长;教学效果评价体现教学双方互动和“以学论教”。
根据教学评价功能我们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不能不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师德师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学态度(师德师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作为评价的三个指标;教师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要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的,“教学效果”应是评价的一个主要项目。以上几个项目基本上能反映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构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每一个评价指标有都包含了不同的子目标。根据以上精神,我们分别制定适合于各个不同学科教师的评价量表。
我们制定的评价量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淡化了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帮助教师“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使教师从仅仅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评价指标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价值,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依据评价量表,灵活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1.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教师时,我们首先请被评价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介绍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点等情况;然后请评价者根据课程实际和被评价者的教学设计指出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相互切磋,共同发展。
2.评价内容全面。允许和认可教师的个性差异;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注重师生交流。
3.评价方法多样。增强评价指标的具体性和丰富性;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课堂评价;注重评价中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4.利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结果,制订配套措施,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束后,一般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鞭策作用。
(三)采取立体式评价形式,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流动的教师任用体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流动的教师任用体制,是保证成人教育质量以及进行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自主聘任教师、确定教师岗位、支付教师工资,规定教师的福利以及职责义务促使成人教育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务,重视教学评价的功能。
2.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听课、评课制度。
篇4
关键词:汉语言专业;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97-02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目标任务
(一)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三门,均为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的基础课。它们承担着传播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重任。近年来,语言能力被视为职业能力的第一要素,语言类课程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从多年来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喜欢上文学类课程而轻视语言类课程,主要原因在于文学类课程更生动有趣,而语言类课程内容繁杂、枯燥,理论性强成为主要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改善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已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语言类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受到专业基本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把语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转化为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研究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语言研究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自觉运用语言理论具体分析现实社会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并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这些语言问题。
二、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遵循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本着“重视实践,强化能力”的原则,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点面联动、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语言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一方面要把握由小及大、由易到难的原则;另一方面,要遵循由课堂到课外、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由点及面,逐层递进,形成从课内走向课外、点面结合的联动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课、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文化考察、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所谓的“点”,是指校内的课堂教学。首先,课堂教学应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突出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每一章、每一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其次,进行教学演练。就语言类课程中的一般了解性问题或学生普遍感兴趣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任课教师全程指导,由师生共同为参加模拟教学的学生进行评议。
所谓的“面”,是指校外的开放式社会大课堂。创设链接课堂教学、课外实训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多渠道提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各种专业的社团,利用专业社团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各种社会调查活动;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语言调查,走出校园从事方言调查,搜集、评析广告用语,检查并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专题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丰富多样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式
1.精选形象生动、贴近现实的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让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更接近生活,让语言理论的讲授更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讲词类搭配时,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很男人”、“很淑女”等说法的规范性就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讲语法时,现代街头广告中的经典语例和失误语例都可作为讲授分析对象,以诱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还可以适时适量地提供一些不合乎语言规范却又大量存在于老百姓口头的语言实例,供学生思考、辨别,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应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介绍,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应把在科研中获取的新知识、新信息以及自己的成果和体会加以归纳提炼,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丰富、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如把“对联”撰写与古汉语文选有效结合起来,并借此打破古汉语教学中唯字词是尊、将“文选”当作服务于词汇和语法的纯粹工具的格局,撰写对联不仅锻炼学生组织材料、发挥想象的思维能力,更使得课堂自始至终充满乐趣。
2.全方位运用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首先,课堂教学应加入技能训练课,运用课堂训练让学生掌握使用语言的技能技巧。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流行语、网络语言、手机短信、店名、商标名、广告语言等),鼓励学生动手收集,并尝试分析、评议,扩大他们的视野,加大他们的信息,使学生了解新的研究动态和社会语言热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积累语言卡片,学会收集整理语言资料,并能对所记录收集的语言现象或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训练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其次,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以提高对各种社会与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如组织专业语言调查:语音调查、词汇调查、语法调查、语言使用调查等,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应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如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固定安排专题研讨课,就学生遇到的课程内的疑点、难点及语言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每次就1~2个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并预先布置,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也可以将所讲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发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些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增加课堂的实践性。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建立,还要有适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又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1)逐步减少考试中的单纯知识性识记部分,增加对学生运用和创新知识能力的综合考查。(2)考试方式提倡多样化,闭卷和开卷,笔试和口试,理论阐述和实践操作,全面考查和小型论文都可以并存。(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素质评估,包括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学术见解等。
2.考核评估体系的具体内容。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估体系应包括语言理论的考核、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语言研究素质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四个部分:(1)语言理论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2)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文字水平、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予以考核评价。(3)语言研究素质的考核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学术见解、观念、能力上的创新进行评价。(4)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语言现象的观察力和敏感度,对语言热点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等予以评价。
在考核评价中,语言理论知识的考核占35%,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占35%,语言研究素质的考核评价占10%,实践能力占20%。
所占分值的比例具体到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三门语言类课程中,还可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做具体调整。
3.考核评价的方式。(1)语言理论的考核,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即在期末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的设计应尽量符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2)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价,以期末与平时、闭卷和开卷、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在期末笔试中,语言能力分析、运用的题型应占到整个试题的50%左右;另一方面,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并以作业和课程小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评价。(3)语言研究素质的考核评价,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内考评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利用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术见解、语言的敏感度予以评价;课外考评是指课余时间用语言学读书笔记、文献综述、学年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理论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4)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根据课外实践的内容,用个体和团队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最终完成的各类语言类调查报告,对学生个体或调查实践团队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多元化的方式完成最终的综合考核,既考查了学生语言理论的掌握又考核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调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那景芳,徐小平,段建民.多层次内容循环渐进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
篇5
通过查阅文献和在美国访学期间对美国东西海岸著名大学和知名大学的一些理工科课程考试试题进行了研究,其考题大多数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加工一个特定功能的部件,该选择什么性能的材料?加工过程有什么特别的工艺要求?如何检验评价最终成品的功能?物料成本多少?有时试题中夹有学生兴趣问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英国和日本,大学课程的考核则注重能力考查,考试的层次和内容多元化。在国内,尽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二三十年,可高校现行的考试体系依然存在违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宗旨的弊端。课程学习的考查依然主要沿袭几十年来采用的闭卷笔试形式,绝大多数的课程考试的内容以课堂教学采用的课本为唯一的内容。这样的考试几乎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随着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向的不断推进,改革现行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设计不同层次的考试形式,内容新颖、科学性和趣味性强的试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索和创新。
二、高校现行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传统考试制度延续,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对考试评价目的认识层面出现偏差。
(1)注重考试过程和试卷分数,轻视考试信息分析。课程考试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充分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情况;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而现行的考试虽然也要求教师对考试试卷反映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但实际上大多数对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只是敷衍应付而已。
(2)现有的考试体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适于素质教育模式改革。高校教育的评价体系直接决定高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模式。然而现行的考试关注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的考察。在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今天,这样的考试导向不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大量需求的新要求。
2.考试形式限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
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或期末进行,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占据了很大的权重。显然,一次考试,因受试卷考题涵盖的教学内容及主要知识点的考查限制,很难完整地反映学生获取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仅凭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的实际效果。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很难通过一次闭卷笔试体现,一次闭卷考试形式也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从而导致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过关而学习,限制了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现行的课程考试体系呈现如下特点: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面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最后,目前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直接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不重视能力,因为考试分数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升级、毕业、学位等,而且还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奖学金、评优推优的主要依据。
3.考试内容呆板,阻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展示。
至今,绝大多数高校课程考试命题范围只限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通常很少顾及对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全盘考虑。主要体现在:
(1)命题内容几乎局限于教材和课堂笔记。考查的只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死记硬背,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样的考试极大制约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试题类型缺乏新意。长期以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课程考试题型几乎主要采用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等有限的传统题型,而综合性与设计性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几十年不变的考试内容及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4.试卷命题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试题应该体现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全面考察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一套高质量的试题,除应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检验出老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和测试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不仅如此,还应能区别测出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个体的差异。
5.教师命题自由度受限,妨碍“因材施考”。
高等教育的宗旨除传授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当今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高校课程教学的重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总结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能终身受用;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思维。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与此宗旨似乎背道而驰。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而不同老师教授的学生采用同一试题测评,要求试题必须完全符合教学大纲,且教师授课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事教学活动。这样的课程教学只会限制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扼杀学生的个性。
三、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应以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根本。高等教育现行的管理培养模式单一化和标准化与全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和人才成长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我国的教育方针早就强调全面均衡发展,而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在用统一流程和标准的“流水线”进行人才生产,鲜有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和环境;与此同时,标准化考试的引入使得教育工作者及其管理者方便用“标准答案”统一学生的思维,不乐见甚至很难容忍学生对教育现状提出的批评。这些在高校教育理念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处处体现在我们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和对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即考试中,限制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养成。
1.破除传统“分数决定一切”的旧观念,建立科学的教与学的考试评价体系。
破除“分数决定一切”的旧观念是教学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强调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应体现从“人”出发。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学习,促进学生强化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科学的评价制度要求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其教育功能。因此,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都有重大意义。
(1)确立课程考试是对前一段课程学习的学习效果总结不是为了课程学习过关。毋庸讳言,不少在校大学生有“60分万岁”的思想,其可怕之处就是为课程过关而学习,其后果就是消极应付课程学习,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树立考试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方式的理念,不是课程教学的结束。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晓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疏忽和缺陷,以便日后与学生的交流中能针对性指出前期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
2.树立构建主义学习思想,激励大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师生间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弄清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信息尽量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二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的再理解与再创造过程。这种过程必须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去完成,其他人替代不了。对刚入大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常见问题并不困难,但他们对老师的依耐性导致缺乏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一旦遇见新情况、新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
3.针对课程特点,改进充实新型评价考试形式。
现在大学课程教学的教与学评价还主要是卷面考试,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分数不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1)依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有效可行的科学考试方式。大学课程考试基本形式主要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面试或答辩考试、操作合作考试和网络考试等形式。不同的考试形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平行班教学课程考试,由于涉及考试效率与环境容易控制等因素,大多习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试考查的知识面广,可设计的题型多。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的考核,开卷考试有独到的优势。面试或答辩考试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还可以全面考查和检测其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这种开放式的面试或答辩考试既能将学生置于提问范围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其随心所欲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技能和协作素质相关的能力评价,操作合作考试是较好的考试形式。此外,这种考试能够较好地增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计算机网络考试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可以客观考核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应加强研究和开发这种考试评价方法,大力完善并推广这种高效绿色的考试方法。
(2)改进规范评价标准,让考试有机地融合于学习全过程。基于考试评价实践的现实,充分完善和规范课程评价考核的制度建设,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关键。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效应,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评价考核目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以及考核评价个性化的改革。
(3)通过课程考核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作为评价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要实现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的目标,评价工作就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设计一些讨论题或小论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安排讨论学生论文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创新,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设计若干个综合题,以开卷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完成考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考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还增强实际写作能力,分散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让考试变成实现和体验自我价值的一种“游戏”,引导大学教育向能力培养方向迈进。
4.依据大纲创新设计考试内容。
现行的考试命题大多数是知识再现型,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不是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日益提高,要求高校课程教育考试在内容上应坚持考查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和考查创新精神,公正客观评价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在考试命题和评分标准方面力求开放性和人性化。
(1)考试命题不仅要着重立足培养目标的全局,反映课程教学的目的,还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标准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学教育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这种开放性要求:教师命题要事先设置好问题背景,科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全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答案无标准化答案。根据试题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解答。答题方法的开放。允许学生采取各种有效的答题方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2)考核评价标准人性化。命题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评价标准的灵活性。人性化的评价标准将激励学生通过研究,得出有创意并符合科学的答案从而获优异成绩,而根据教材原文或课堂笔记做出答案的学生则不能得到高分奖励。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乐于独立思考,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执行力;教学质量评价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
1.国家政策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9月1日起施行。从法律地位规定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等。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没有作说详细规划,而以后陆陆续续制定的国家和地方关于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中也只是作总体目标说明。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解读》中提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
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致使招到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被淘汰的,有的初中没有毕业,有学习成绩差的,有不想学习的被父母强迫送来的,有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家长送来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他们管,只要不让他们出去社会上跟坏人混在一起就可以了。而且普遍自信心不足、懒惰、散漫是他们的通病。这些学生不做事或不能做好每一件小事。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不去做。源于这些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我觉得是要培养他们的做事的执行力。
二、基于学生“执行力”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流程
(一)明确执行力的概念
执行力就是得到一个任务能顺利完成该任务的能力。
执行力分为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总裁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决策能力;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组织管控能力;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指标的实现能力。
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基于学生“执行力”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流程
1.教师的任务是把计算机课程目标任务细化。这是能否实现在执行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课程目标任务细化过程:
《文字录入》课程,总目标:能熟练录入英文和中文。周课时4节,学习周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初级目标:字根50字/分钟、一级汉字60字/分钟、二级汉字40字/分钟、综合练习30字/分钟;中级目标:综合50字/分钟;高级目标:综合录入60字/分钟。
(1)学会从键盘录入各种符号和文字
学习平台:应用软件《记事本》
学习周期:1周
执行力评价:录入各种符号和文字
细化知识点目标:
①输入法切换
②西文字符的全角与半角
③中文标点符号的全角与半角
④键盘各个键的功能
⑤综合考核
(2)指法练习
学习平台:应用软件《金山打字2006》
学习周期:3周
核心掌握技术:熟悉常掌握键盘各个键,学会肓打。
细化目标练习:①、基准键 G F D S A
②基准键 H J K L
③T R E W Q
④Y U I O P
⑤N B V C X
⑥所有字母的综合训练
综合考核:全山打字的英文综合练习,学生执行力评价:25字/分。
(3)五笔输入法的产生与发展及字根
学习平台:wt
学习和训练周期:4周
掌握技术:能熟练打字根
目标细化:①了解五笔输入法发展 学生执行力评价:了解
②背诵字根表 学生执行力评价:背诵
③五笔输入法的三个层次:笔划、字根、汉字。学生执行力:记忆
④键盘分区 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
⑤横区字根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⑥坚区字根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⑦撇区字根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⑧捺区字根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⑨折区字根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⑩综合练习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录入,40字/分
(4)五笔输入法的全码编码原则
学习平台:WT
学习和训练周期:4周
执行力评价:能背诵和熟练记忆各类汉字的编码规则,并能较熟练用五笔输入法输入汉字
目标细化:
①单笔划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②键名字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③键面字的编码规则, 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④汉字字根组合:单、散、连、交,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⑤组成汉字的字根四个或四个以下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⑥组成汉字的字根少于四个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⑦交叉识别码,学生执行力评价:熟练记忆
(5)简码的编码规则
学习平台:WT
学习和训练周期:2周
执行力评价:能背诵和熟练记忆简码编码规则,一级简码汉字必须记住、二级简码必须熟悉
目标细化:
①一级简码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并达到一级简码汉字(50字/分钟)
②二级简码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并达到二级简码汉字(30字/分钟)
③三级简码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
(6)词组的编码规则
学习平台:WT
学习和训练周期:1周
执行力评价:能背诵和熟练记忆词组编码规则
目标细化:
①记忆二字词组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
②记忆三字词组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
③记忆四字词组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
④记忆多字词组的编码规则,学生执行力评价:记忆规则
(7)综合训练:
学习平台:WT
学习和训练周期:3周
学生执行力评价:每天的训练考核都有进步
(8)期末考试
考试平台:WT
学生执行力评价:达到初级目标:字根50字/分钟、一级汉字60字/分钟、二级汉字40字/分钟、综合练习30字/分钟
2.基于学生“执行力”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评价
篇7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模块化英语教学 课程评价体系
一、引言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内出现的新生事物。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现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培养面向世界、具有较强国际意识和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满足人们丰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壮大,高等教育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外合作将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然而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英语教学。可以说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这一课程的评价体系。因此应该探索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其次,由于现行各大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普遍实现了模块化,每一单元以一特定主题为核心,构成一个小的模块。模块化课程设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学科逻辑体系的束缚,使教学内容更趋于集中、细化,大大方便了教学。与此同时,也就要求其课程评价从内容、目标到具体实施方案也都要打破传统,体现模块化教学的特点,适应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否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现行高校中外合作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高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英语的工具性质。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育应该体现中外合作的特点,应为培养高级的国际性人才服务,所以中外合作的英语教学应该在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它不仅是我们与人交流合作的一种必备的工具,更是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完善人格的重要工具。而我们现行的英语评价模式,还是以测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这明显有悖于中外合作英语教育的特点和英语的工具性。
2.现行的评价方式将评价等同于测试,缩小了评价的内涵。所谓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它经历考试、测验、评价三个发展阶段,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而现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评价主要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将评价等同于测试,缩小了评价的内涵。评价应该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具体说来,就是要动态地、完整地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反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3.评价主体、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具体表现在:1)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基本上是唯一的评价权威,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社会其他主体的评价都被排斥。2)评价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以测试、考试作为评价形式;3)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述几点都会影响科学、客观的结论的形成。
三、影响现行高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原因
1.传统的教学观点根深蒂固。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看作是一个可以塞纳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很难彻底打破。其教学目标就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所以其评价方式也最适合用考试、测试的形式。
2.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其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显得颇为复杂。原因如下:1)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原因,根本没打算出国,他们只是把中外合作办学当作他们上大学的一个跳板。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就应当以四、六级为目标。2)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个人英语基础也不错,出国动机较强。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当侧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通过托福、雅思为教学目标。
3.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目标是培养面向世界、具有较强国际意识和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其对英语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必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育理论的研究,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四、高校中外合作模块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新思路
1.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学生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高校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持续发展和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2.立足于中外合作教育的目标。中外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面向世界、具有较强国际意识和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立足于这一目标,并结合英语的工具性质和学生的英语现状,制定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目标。学生智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和发展性,在对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既要帮那些英语基础好、有出国意愿的学生尽快通过出国语言关,又要照顾到那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赶上,不掉队。
3.开展模块化分级教学,建立中外合作模块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1)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英语分级,小班授课。对于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评价机制。小班授课,因材施教,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英语基础与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出国后的学习与生活。
2)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英语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分工,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读、说、听、写等几种能力的整合和提高。具体说来,英语教学可以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模块,以及雅思、托福两个补充模块(以选修课的形式)。每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及评价方式,这样因模块施教,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各模块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4.丰富各模块评价的形式。模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它使英语的评价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各模块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适合其评价的方式也不一样。如口语模块。如果利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很不合时宜的。所以最好采取口试,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给出一个综合的口语成绩。其他模块,都可以试卷测试为主,增加学生自测、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可以彻底改变一张试卷说明一切的看法,增加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在评价中的权重。总之,多给学生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5.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是英语教学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影响中外合作英语课程的发展。转变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师能回避的问题。加强自我发展,首先要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教学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使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而且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结语
课程评价是中外合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评价模式基本还是沿用以往高校传统的评价模式。有的高校虽然进行了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评价理论方面及实践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问题,模块测验与课程标准的制定问题等)。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断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并能不断适应中外合作教育目标需要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唐兆良主编.WTO与中国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贤忠主编.世界贸易组织与高等教育!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教学特征;教学原则;学习环境;教学考核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特征、教学原则及组织形式
1.一体化课程教学主要特征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主体发生了变化,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情景生产化,模拟企业生产情景组织教学。
2.一体化课程教学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生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正确贯彻教学原则,是评价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一个科学的教学原则体系要反映两个规律:一是反映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二是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只有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的、科学的教学原则,并加以教学实践后才能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指导思想,才能体现其指导作用。对于职业技工教育来说,我们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呢?本文认为,一体化课程教学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
(1)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专业理论知识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注重精讲多练,学用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干什么学什么,学用一致的原则。
(2)科学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
用科学的、准确的方法诠释、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工作原理以及技能、技巧,并能有机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态度。教学内容应少而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应注重科学性;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解答疑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3)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前工夫;努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输出环节;避免注入式和填鸭式,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传授知识与教会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别人鱼不如教会别人捕鱼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职业技工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现场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教学,主要有以下基本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巩固旧知识、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不同的课程特点,环节也有所不同,应灵活把握;现场示范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教师在生产和工作现场进行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且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结合生产实践最为密切的教学形式。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教法及应用
怎样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教学教法又该如何运用?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学而时习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极力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并提倡“学中做、做中学”和“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设计并应用在实际课堂中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对于一体化课程教学,其教学教法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课程性质,而且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对知识点、能力点的把握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包含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它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包含明确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必须指出的是,各种教学方法不能孤立地单独存在,应是互相融会贯通的。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课堂讲授法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叙述、描绘、论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发挥,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法应注意避免“注入”式的形式,注重发挥教师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
2.引导谈话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结论,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启发式和问答式两种。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和问题的设计,力求课堂气氛活跃。
3.研讨法或讨论法(圆桌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就一个问题或专题开展研究和讨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要求教师选好课题,设计好课的结构,精心安排好课后工作。
■
4.引导自学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信息咨询、查阅参考资料或教材,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利于职业能力的养成。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对专业书籍的选择、浏览、精读和知识的记录、收集整理,形成有用的东西,教会学生学习的要领。
5.巩固练习法
这一方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深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操作练习三种。
6.示范操作指导法
这是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现场传授、示范操作练习指导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目前,技工学校多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任务驱动式、模块化、课题式的教学特点。
■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与学习环境的创设
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指导教师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前,除了应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学生工作页的设计工作,为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创设好工作任务学习环境,模拟真实的生产情境和示范操作现场。如:工作任务单、装配工艺文件、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任务计划表、工作任务记录表、提供关键问题、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的环境。最后,指导教师还应做好学习任务评价考核的准备工作,如工作检查表、学习任务评价表等。
1.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及教学活动策划
对于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专业(以下简称装调专业)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主要内容有:学习任务的描述、学生基础及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内容及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的策划是基于装调专业工作任务性质和装调工作技术要求,按照装配工艺流程和工作步骤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评价和教学资源等。
2.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
对于工程机械装调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应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其次是本课程的工作任务背景描述和教学组织形式;最后完成本学习任务或课程教学目标所需的工具、工装夹具、检测器具以及所需起重吊装设备等。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人数和结构将其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指导工作小组根据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方案;实施中,教师则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巡回指导,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和提示,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错误及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和提醒,对装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工装的使用方法等技术问题加以控制、检查、抽查和验收;指导组长及时记录本组成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倾向,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纠偏。
最后,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任务的总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并对学习任务及时进行点评、信息反馈和教学反思。
3.一体化课程学生工作页的设计
学生学习工作页设计是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学生完成本项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模拟生产工作任务单或装配作业指导书或装配工序卡而设计的,它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依据。
四、一体化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
篇9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高校体育选项课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1]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专项课体育教学一直采用终结性的考核方式,注重对结果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性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对象应用两种教学评价方法的对比,探究哪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更能有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秦皇岛市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
(二)实验法
随机抽取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0级选修排球课的学生(每所学校抽取120人,每30人为一个班,其中规定一班和二班为实验组,三班和四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时间为2010年3月-7月,学时为36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过程性教学评价和传统评价方法为评价手段。每所学校研究对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任课教师均保持一致,只有评价方法不同。实验后由排球教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综合评分,所获得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用±S表示。当P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体能测试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决定学生成绩[4]。此种评价体系下,必然会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造成高起点者上课轻松且能获取高分,使其认为排球选项课缺乏挑战性,逐渐失去上课兴趣。而低起点的学生反而会认为排球选项课太难,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取得好成绩,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我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设计了高校排球评价方案。将排球选项课分为三部分进行评价,由技术考核、身体素质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技术占60%,包含技术评定(30分):动作规范程度(10分)、提高幅度(10分)、学习态度(10分)和达标(30分):提高幅度(10分)、完成规定动作(10分)、学习态度(10分)。身体素质占20%身体素质评价(20分)注:男1000m,女800m(10分)+运动成绩提高幅度(10分)平时成绩占20%:教师评价(10分)+集体评价(5分)+自我评价(5分)。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球的测试成绩对照分析
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学习产生了不同影响,现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专项素质成绩、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专项素质的技评成绩(24.33±3.65)和达标成绩(22.60±3.37)均高于对照组的技评成绩(21.93±3.21)和达标成绩(21.33±2.28),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3,P=0.018)。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18.40±0.89)和身体素质成绩(18.43±1.01)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时成绩(19.18±0.95)和身体素质成绩(19.18±0.95),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P=0.001,P=0.000)。由于过程性评价是具有鼓励和发展意义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评价次数越多,学生获得的反馈越多。可使原来处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成绩。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对照分析
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发放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为(37.81±3.2741)而对照组的得分为(35.92±3.428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29)。在第1、2次的测试中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第4、5次发放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兴趣分别为(40.11±3.3511)、(40.98±3.1705)而对照组指标为(36.03±3.4187)、(36.77±2.1340)。实验组学习兴趣的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29,P=0.000)。在前两次的测试中两班的学习兴趣的变化不大,可能是刚开始学习专项体育课学习兴趣敏感性不强导致的,而过程性教学评价是将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在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所有的学生都获得鼓励,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使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但很刻苦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态度测试结果对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体育学习态度在前两周没有明显的变化,第3周后,平均分明显提高,说明过程性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情感体验转向积极方向,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寻求知识,从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第3次发放学习态度的调查问卷实验组的学习态度(36.81±3.1578)明显高于对照组(36.81±3.1578),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38)。第4、5次发放学习态度调查问卷表明实验组的学习态度分别为(38.27±3.1204)、(39.53±3.0872)而对照组分别为(34.43±4.1257)、(35.27±4.195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14,P=0.001)。过程性教学评价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激发了教师积极思考,进而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正面。
三、结语
过程性教学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相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并且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谈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144-145.
[2]陈蓓蓓,王文丽,宋立.普通高校发展性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13,(2):230-233.
篇10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美操 模块化
一、前言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西方心理学界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1]。模块理论认为,如果一个问题由多个问题组合而成,那么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将大于分别考虑每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之和。依据模块理论,笔者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将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划分为专项基础内容和专项能力拓展能容两个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又按其功能划分成学校教学与训练、社会健身指导、体育表演设计编排三大模块的教学模式。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教学与课程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论著,查阅近10年来我国有关模块教学、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相关论文。
(二)问卷调查法:对从事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相关专家对健美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相关问题制定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有效回收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93.3%。
(三)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统计。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专项课程模块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明确模块化学习的目标,督促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转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是模块化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模块之间不同的授课顺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模块的教学顺序。根据问卷调查,100%的专家认为专项基础模块应在课程的最开始完成,78.6%的专家认为完成专项基础模块之后,专项能力拓展模块应按照社会健身指导模块、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顺序进行。首先完成社会健身指导模块的学习,能让学生尽早参与到健身指导实践当中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必修内容,把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安排在教学实践前最为合适;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学习对学生专项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排在最后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能力训练都得到了相应整合,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能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目的与意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根据每个模块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是实现模块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健美操专项课程模块学习的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是评价课程效果的具体手段和方式,评价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维度、全面的评价方式,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及标准的设计
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不仅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对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习与评价一一对应,才能使评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这里统称为专项知识指标;再者,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即学习的过程也应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情感,即情感态度指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专项知识的各项指标评价的标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专项知识指标评价标准
五、结论
(一)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功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专项基础模块应在课程的最开始完成,专项能力拓展模块应按照社会健身指导模块、学校教学与训练模块、体育表演、编排与指导模块的教学顺序进行;
(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模块化教学可选择专项知识指标和情感指标对进行评价。
- 上一篇:自治区住房公积金政策
- 下一篇: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