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7 20: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学专业

篇1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

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

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

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

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

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

5.“双证书”较难对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

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

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

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构建基于“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合作,即通过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一是基于校园合作,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只是学校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幼教机构专家的作用。二是基于校园合作,探索“2+4+4+6”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指两周的职业和教育见习,第1个“4”指四周的保育和教育实习,第2个“4”指四周的专业综合实习,“6”指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三是依托校园合作优势,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采取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然后以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以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两类五模块”课程体系。两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五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应依据上述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缺失的问题。

3.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1)要持续扩充教师数量。既可从往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择,又可从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选聘。(2)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注意选拔领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带头人,二是注意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注意年轻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主动参加观摩会、鼓励参与示范课、深入幼儿园学习等举措,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要求。(3)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一是要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定期参加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挂职到幼儿园锻炼。三是注重“双师”素质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双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适应幼儿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督促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4.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科学规划,体现专业急需,统筹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2)要统筹规划。坚持把基础性实训和特色性实训两类基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本着基础够用、特色优先的原则,建设一批完善的内部实训设施。(3)要校、园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幼儿园紧缺的现实需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或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在理清产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幼儿园,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4)要虚实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适合学前专业实训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破解经费不足、建设缓慢、场地不够的问题。(5)要协同发展。本着适应、相近、共享、共进的原则,从当地区域遴选一批符合校外实训基础的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效益。

5.开展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

篇2

>>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激励机制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 如何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热点问题解答 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主要内容的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实施现况探析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会计核算探析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征求意见 严禁有偿补课 聚焦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 认真探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探析 六项指标测量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水平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陈永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6,46,62,2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06-06-09)[2013-09-21]. http:///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2006-06-29)[2013-09-21]. http:///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 htm.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3-09-21]. http:///jrzg/ 2010-07/29/c ontent_ 1667143.htm.

[6] 江雪梅.校长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析 [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9-21.

[7] 多专业才能当好校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8.

篇3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5.“双证书”较难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篇4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在发展中,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有许多特教教师之前是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普教等工作,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期间,靠自己点滴摸索,难免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应该聘请知名特殊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培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引专家入校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学校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学校校还努力应该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有效促进了他们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特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有压力就有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学校要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坚持手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详细的布置基本功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将手语、三笔字等学习安排到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期末进行单项的基本功验收考核或竞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走进去。安排有一定特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更新专业知识。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培训,有计划的培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带任务学,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内容,达到一人学习多人提高的目的。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特教专业领域上立足和发展。

4、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课题研讨会、读书汇报会,承办省、市各类大型教学活动,接待参观、调研等人员,从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使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发展愿望,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追求。

5.加强教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5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教育跨学专业研究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37-02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方法、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有利发展状态的能力。跨专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超越原专业界限,从事其他专业的学习,如跨专业考研、跨专业就业;二是指横跨两个以上学科门类的专业,如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广义上的跨专业是指跨越《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设置,因此既包括狭义上的跨专业,也包括跨学科,本研究主要是指第一种类别。

当前,国内外大力推崇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然而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却存在着适应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其学习与生活。

一 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时确立了三条标准:(1)研究对象所学专业相对于本科而言属于跨专业,且跨度较大;(2)研究对象在一年级学业成绩位居班级前30%;(3)研究对象在学校或学院的社团中表现突出。由此择取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小王,她的本科主攻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为教育学原理,属于跨学科跨专业,其学习适应性较好。通过个案分析,以寻求较好适应跨专业学习的原因。

首先,编制访谈提纲,进行预调查。访谈提纲的编制主要围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三个维度,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最终定稿。其次,对本研究所选取的小王同学做深入访谈(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相结合)。访谈前,研究者已与访谈对象建立深厚的友谊,增强了研究的真实性、有效性。除访谈外,还就其作业、笔记、公开日记等进行分析。

二 研究结果

1.学习现状

小王目前的学习成绩靠前,自我效能感较高。专业课程方面,小王回答“学得凑合吧”,“教育学课程的难度没有那么大,还是比较好学的”,“有空的时候会去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关注下最新的研究动态”;学术研究方面,“导师把我也列入项目组了,对我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也会翻译一些外国资料,受益很多”;学习态度方面,小王从容不迫地答曰:“我觉得自己挺努力的,上课比较喜欢记笔记,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很兴奋,有时课上遇到问题,我会课后找时间慢慢研究”;教师评价方面,小王提及任课教师会表扬她所准备的材料丰富。根据笔者了解,小王研一时的专业课成绩全班排名第四。

2.学习态度

第一,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态度。小王对目前学习的学科专业是比较满意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导师和任课教师满意。小王说她在准备调剂之前就了解过,认为“导师很有水平”,“硕士点的老师挺不错的,有的老师是名校的博士,有的是从中科院出来的,水平相当高”。小王认为学校具有良好的学风以及学术氛围,能够促进她很好地成长。此外,小王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导师的科研精神、人格魅力使她较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分配导师后,跟着导师学习如何做研究,导师也特别负责,在学习、生活方面对我都很关心。”(2)对目前所学专业满意。小王对所学专业持肯定态度,“现在的专业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我以前就想做老师,现在读教育学原理专业,让我更清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同时,她也认为,以前学的英语专业与现在的教育学原理专业相结合,对其就业帮助很大。

第二,对跨专业学习的态度。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是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故跨专业学科领域人才辈出,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王认为,“我觉得跨专业很好。如果一直执着于一个专业的学习,你的思想就会被束缚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跨专业的。不管从英语跨到教育,还是从教育跨到英语,应该都算是个全新的世界。而且在写论文的时候更能提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想法也更加的不同。所以跨专业、跨学校对个人帮助很大,而且跨度越大越丰富。”(小王同学访谈录,2012/12/20)

笔者认为小王对跨专业持积极的态度,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挑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她对教育专业的热爱,对学习执着的精神,使她的思维独树一帜、视野开阔,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强的个性特征,才有如此突出的表现,受到任课教师及同学的赞许。

3.学习环境

第一,学习方面的困难。在学习上常会遇到困难,小王也不例外。“首先就是科研方法不太懂,还有论文的程序我也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以前写的英文与现在不同。我觉得写作业的时候就是边学边写,遇到困难我会想办法去应付它。”此外,“上课的形式比较多样,比如高等教育、学前、心理学。反正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笔者经常看到小王去图书馆借书,去上自习,她的确是把很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习上。

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目前,跨专业的研究生比例越来越高,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基础学生的不同要求,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跨专业研究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

第二,本科专业对学习的影响。跨专业程度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如果把A作为跨学科大类,B作为同一学科大类的跨学科,则A、B两类研究生在知识转移的跨度上存在差异,A类研究生相对于B类研究生来说,在知识转移上的跨度更大,因而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小王从英语专业跨到教育学专业,跨度不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我觉得以前的专业对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很有优势。首先,本身我很喜欢英语。其次,大家也比较熟悉的,一个是文献翻译,还有教育里涉及有关英语方面的东西,我都比别人更感兴趣,也更加容易接受。英语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结合可以说是完美,翻译外文文献比较多,一个是保持自己继续对英语的接触,此外就是,接触到英语方面的东西能更加让我兴奋起来。”(小王同学访谈录,2012/12/26)

4.学习方法

第一,请导师帮忙。“我会让导师推荐一些和我专业相关的书,此外,我本来就比较喜欢看书,不论是与教育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书的题目、封面,无论哪个方式、哪一点可以吸引到我的,我就会去看。有时候也会去图书馆里翻翻,找些有用的书读读。”

第二,做笔记。“你看,我笔记做的满满的。我每堂课都会做,我从小学到现在都比较喜欢做笔记。记下来以后也方便翻,而且这是防止自己开小差的好方法。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特别的长,两节课三节课的。”

第三,学习有计划性。计划是学习的指引,没有计划,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只会形同枯槁。而有计划,人的学习效率倍增,每天生活充实,相信人生会活得很精彩。小王同学是一个有计划的人。

“研一就不用说了,计划满满的,任务也比较多,要完成很多论文任务。研二的时候也有目标,我们要开题,翻译,找资料。研二几乎没有课,所以要有目标,不能虚度光阴,导师也会盯的比较紧。但是,学校里也有计划,本身有任务在身,就要根据任务来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小王同学访谈录,2013/1/4)

冯廷勇等认为学习适应性个体自我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周步成认为,个人学习的努力程度包括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等等。从访谈中可知,小王自身学习比较认真,有着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努力程度是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谈话中可看出,无论是课堂内外,小王总是保持学习的热情。因此,树立正确可行的学业目标,努力的付出实际行动,重视课堂内的学习和消化与课外的补充,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 研究结论

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方面若要努力提高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情境,对新的学习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将新专业学习这一被动的适应变为主动适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短板知识。其次,面对学习“瓶颈”,可寻求导师或同伴的帮助。此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适应跨专业学习的关键。总的来说,研究生应该遵循心理调适规律,通过自身努力或借助外在力量对心理进行有效调整,以提高自我对跨专业学习的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仕鉴、陈杭渝、孙守迁.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76~77

[2]项蓓丽.跨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7~98

[3]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20~23

篇6

一、会计专业本科生学风态度调查

(一)良好学风标准的讨论 在进行学风讨论前,首先要分析在学生心中什么是良好的学风,通过表1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进度”的比例最多,表明这部分同学更多将学风看作是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笔者认为学风是个系统工程,能够在学习态度、学习氛围、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组织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如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考试作弊、学习和学术氛围等方面都可以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学风体现出来。选择“班级同学间比、学、赶、帮、超,课外活动丰富精彩”的比例仅为30.55%,可见在大部分同学心中并没有将学风看作一种综合的行为风尚,这也折射出本专业学风宣传与建设的迫切性。

(二)本专业学习兴趣的调查 提高学习兴趣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情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大学会计专业教育要精心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和相关课程的认识,做到鼓励直接兴趣,引导间接兴趣,启迪被动兴趣,使学生能够满怀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然而,表2的调查结果却反映,有高达72.93%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可见当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虽然有66.17%的同学选择“并不十分喜欢但尽量学好”,但可以想象,这部分同学也只是抱着应试教育和择业的心理,很难保证其能够积极地投入本专业的学习。可见,当前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这应当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落实。

(三)自身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习态度是对学习的一种自我认识,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有坚韧的自控能力,有了这种自控能力,学生便能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未来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又称Bedfo~委员会)的报告,“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培养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我要学习”的学习态度,很难想象他会在毕业后能够主动地进行“终生学习”。因此,大学会计本科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如考证、考研、择业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学生的大学学习、甚至毕业之后的实际工作都是受益匪浅的。根据表3的调查结果,只有15.13%的同学选择“全力以赴,精益求精”、45.39%的同学选择“比较努力,力争上游”,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大学的学习机会不够珍视,对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由此可见,如何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这部分同学引导回学习是当前学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相关课程看法调查

(一)对基础课的态度我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一般采用“3+A+B”模式,“3”指作为培养基础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A”指专业选修课,“B”指可供学生选择的其他选修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三大基础课(外语、数学、计算机)、军事教育和体育等课程;学科基础课是管理学类学科所属各专业都应掌握的学科共同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必修课主要是体现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专业主干课,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特点,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多数学生对基础课比较重视,选择“非常重视”的占45.58%,选择“听从学院的安排”占34.01%。重视基础课也是会计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的原理,在其毕业时应该可以看懂诸如《科学》、《自然》等这类科学杂志中的科普性质的文章;我国清华大学要求学生要学习物理学导论、物理试验、现代生物导论、大学物理(双语)等较深入的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在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学风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其对基础课程的兴趣,通过课外讲座、模拟实验、校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其走进科学、了解社会,真正体现应用性本科会计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特点。

(二)对选修课的态度 一个学校的学风状况在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在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学分制培养模式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自由组合空间的选修制度,保证每个学生既要学完规定的基础类必修课,还要学习足够学分的选修课。选修课一般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自由选择,但选修课一般管理相对宽松、学习和考核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如果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话,容易出现课堂纪律差、不交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等风气,给学风建设造成负面的影响。表5对学生对待选修课态度的评价进行了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有高达41.72%的同学选择“挣学分”,这也暴露了当前会计专业学风建设中的弱点――学生缺乏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国际上一流大学非常注重学生通过选修课来加强自我主动学习能力的锻炼,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给学生选课以极大的自主性,学生在入学时不需要定专业,可以自由听课,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专业的时间放在第二学年末,即使是选择了会计专业,也基本是选修课,“必修

课”的数量非常少。

三、影响会计专业学风相关因素的看法

(一)是否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进入会计专业 为了了解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6,从中可以看出,出于自己喜欢想从事该方面职业的同学仅占29.25%,绝大多数学生出于“该专业热门、父母决定、专业调整”等原因进入了会计专业。如果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而进入会计专业,教师只能通过大学期间的专业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仅将大学会计教育当作职业选择的敲门砖,这些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语四、六级、电算化培训、CPA、ACCA等证书中,反而忽视了大学期间各种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是一种片面的应试化学习行为,使大学会计教育所强调的“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教育目标失去了意义,这种教育模式也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势必会导致一种短期、功利、浮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造就严谨、扎实、富涵底蕴的学风

篇7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视障学生; 病理学;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位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视障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如果不具备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视障学生在学习后续的伤科、内科等疾病时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在推拿处方的变换方面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推拿作为视障人群普遍所选择的职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视障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学习病理学,做到中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师需要认真思索并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讲授病理学既要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又要与临床技能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1 从问题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多数视障学生认为病理学是西医学科且为基础学科,对于推拿来说没有实际用处。加之在对病理学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的学习方面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视障学生产生了厌学和畏难情绪。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视障学生能够掌握与推拿相关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能够使视障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因此,激发和培养视障学生病理学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可采用建立相关性方法,所谓相关性就是所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自身成长存在相关,是否为学生的兴趣所在或是对学生来说很有用。和学生的目标建立相关,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目标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的价值,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2]。对于推拿专业视障学生来说,学好推拿技术、较高层次就业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目标,而病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疾病辩证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就业层次的提高,在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这方面予以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和激发视障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动机,可以让视障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方面同时要注意对视障学生意志的磨练。意志作为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动机行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个体的动机行为总是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这就需要个体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动机水平与力量来达到预期目标[3]。所以在病理学教学中注意意志的磨练对于视障学生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及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学生多为视力障碍。由于视觉缺陷,使得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总是比较零散,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掌握视障学生的视障程度及学习能力有利于更好的设计教学环节,应用适合视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采用临床常见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的综合教学法来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病例,于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并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4]。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授重点放在与临床现象和临床疾病紧密相关的病理学知识上[5]。

在本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视障学生由于视觉感知能力非常薄弱,对于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把了解到的视障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以补充、替换病理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视障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特别是对视障学生来说听觉是他们进行缺陷补偿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有利于视障学生理解的生活化语言。教师语言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例子教学,化解难点[6]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严谨且有条理,形象具体,重点突出,画龙点睛,符合视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和保持视障学生的听觉注意。

2 优化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要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进行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结合推拿专业学科特点及学生的残疾类别和临床应用对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还应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普通学校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即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的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在疾病的全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改变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加强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在讲授各论过程中要经常联系总论。在总论和各论内容的教学上可结合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对于镜下病理变化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将重点内容放在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在总论教学中可将“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四章作为重点章节讲解。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可结合推拿专业接触较多的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性疾病的专业特点,增添并重点讲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疾病状态下的形态改变,在教学中注意多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进行简单讲解。

在经过上述的教学内容优化后可以在后续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有关病因病机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西医知识的整合,从而节省病因病机的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手法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学内容优化及调整更加符合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够用、适度”,动手操作技能强的教学改革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病理学教材的选取可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残疾类别采取特殊的编著。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的病理学教材相对匮乏,为此可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自编部分教材和习题提纲[7]。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灵活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及时添加到教材中,变陈旧性为先进性,记忆性为启发性,叙述式为模块化[8]。

3 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

特殊教育学校推拿专业从事病理学教学的教师均为医学院校毕业,对于特殊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掌握及应用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要加强特教教师师德的培养,亲其师,信其道。可以通过与视障学生家长座谈、家访等形式来了解视障学生的成长经历,通过让专业教师与视障学生每年共同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到视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场所实地工作、考察的方式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在教师心中萌发“爱”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还能够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在师德的培养方面还要注意敬业精神的培养,敬业所表现出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习者的教育是潜移默化且持久深远的,它将对学习者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显著影响,是无可替代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方式[9]。视障学生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二要进行高效、合理的岗前培训,对于新入职的从事病理学教学的特教教师要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能力本位”理论的培训,使教师用“能力本位”理论去指导病理学课堂教学实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三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在职培训,进行病理学、相关医学及职业教育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到校讲学或定期选派或轮派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培训,使推拿专业病理学的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

通过上述形式的教学改革可以将病理学知识通过符合特殊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更高效地传授给视障学生,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4(8):91.

[3]施良方,崔允漷.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3.

[4]吴迪,童虎.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59.

[5]邹少娜,阮建阳,王化修.提高成教专科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72.

[6]彭秋玲.“走向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究[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14(3):105.

[7]史君,王静,李志军.蒙医本科专业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12):123.

[8]朱月庆.中职卫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26-127.

篇8

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育哲学方向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高等教育管理学方向 高校战略发展与管理方向

高校资产管理与教育经济方向

比较教育学专业:

欧美教育方向东亚教育方向

教育史专业:

中国教育史方向外国教育史方向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方向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职业教育管理方向

一、全国统考通过率排名第一

授课均为知名教授,80%以上为博导,且多数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或阅卷成员。权威名师系统面授学位课程,根据每年考纲重点变化,紧扣考点,历年通过率名列前茅。

二、权威师资

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在教育部10个全国高校文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中,有多位委员会的副主任由南开大学教授出任,居全国高校前列。

三、超级社群体验

课余可以参加专业沙龙、名家讲座或文体俱乐部活动,融入南开校友网络,汇聚高端人脉资源。

招生对象:

免试入学、资格审核;入学时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两年以上(含两年);研修且非申请硕士学位学员可放宽至大专学历。

学位与证书:

1.具有学士学位两年以上(含两年)者,通过国家教育部同等学力申硕统一考试外语、学科综合考试,可申请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通过答辩后,按国家规定授予硕士学位(国家学位办统一监制、统一编号)。

2.本科无学士学位及大专学历的学员,研修且非申请硕士学位的,根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要求,经过考核,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专业课成绩均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者,颁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成绩单(红印)。

学费与学制:

学制:两年(注:学分四年有效;共有四次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机会)

学习方式:每两个月连续3天集中授课;每年两次寒暑假在杭州教学中心集中授课,每次10天左右

学费:2.4万(含校内专业课考试费、不含教材费)

报名费:800元

篇9

关键词:继续教育 燕山大学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学历达标

2003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张占永老师对河北省11个城市52所县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学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具有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51.14%,专科学历占44.32%,中专学历占3.98%,高中学历占0.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为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县级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本科或其它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河北省县级中学学历不达标的体育教师占48.86%。要快速使教师学历达标,合理配置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拥有多种途径,如人才引进、招收本科毕业生和现有教师队伍学历进修等。诚然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录用应届本科毕业生是最直接快捷的方法。然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并不缺编。《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统计显示,河北省52所县级中学共有教学班2021个,按6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计算,供应配备体育教师337名。目前,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352名,师班比例为1:5.74,专职体育教师总量总体超编4.45%[1]。因此,加强河北省现有中学体育教师在岗培训,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将是使其学历达标有效途径。

一、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承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办学实力

燕山大学成人教育始于1958年,1993年成立燕山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8年经原河北省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四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成人毕业生30000余人,这些毕业生多数成为各岗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学院现有教职工170人,专职教师83人(体育教师6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26人(体育教师2人),部分专业的教学由燕山大学相关院系教师承担。现有各类在校生11000余人。学院具有脱产、函授、夜大、短训班等多种办学形式和本科、专升本、专科、高职班、第二学历、专业证书班等多种办学层次。在河北、湖南、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省设有25个函授站、点,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冶金工程、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22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学院有独立校区,占地150亩,400米标准体育场、学生室内体育活动中心、灯光篮球场、教学楼、阅览室、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8个(可同时容纳1100人上课),微机室6个,语音室6个(可同时容纳400人上课)。凡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取得正式学籍后,在校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近年来,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办学效果显著,2001至2005年本科毕业生共有59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04年学院获得全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

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多年的办学经验、齐备的办学设施、良好的办学条件、规范的管理模式为承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燕山大学体育系将是继续教育学院承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坚强后盾和保障

燕山大学体育系下设的教学部门有专业理论教研室、田径教研室、球类教研室、武美教研室。管理部门有教学科、科研科、群体科、竞训科和综合办公室。现有教职工4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15人,助教4人,其中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8人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6人。学校现有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19640平方米,主要包括:综合体育馆1座,标准400米田径场地4块(其中塑胶场地1块),篮球场地27块(其中塑胶灯光场地8块),排球场地20块(其中塑胶灯光场地8块),室内羽毛球场地4块,灯光塑胶网球场地2块,乒乓球馆1个,健美操馆1个,武术散打教学房1个,台球教学房1个,单、双杠等多功能练习场地4块,联合健身器械健身房2个,健身路径4处,体育设施较为齐全,另外配备有专业图书资料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以及3个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燕山大学体育系与继续教育学院只有一墙之隔,多年来在燕山大学党委的共同领导下,共同进取,同步发展。院系之间无论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燕山大学体育系良好的教师资源、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继续教育学院承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保障。

小结

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从数量上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甚至略有超编,但学历要求未能达标;提高现有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是达到国家标准的有效途径;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燕山大学体育系为依托,凭借自身多年的办学经验承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方案可行。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教材,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教材建设,对中职学校和广大教师寄予厚望,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3.21)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因此,编写、选择和补充适合中职学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精耕细作,精心打造,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和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质量较以往下滑教育学论文,出现了实验教材偏难,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脱钩现象。以往的中职生录取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分数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数段以下,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源质量下滑,而教材内容和形式变化少,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特别是近年来,这一问题不但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实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风格接近,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特点,难以实现实验教材的创新。课程总框架上理论课重而实践课轻,而且专业课也是重专业理论而轻技能训练;授课模式上仿效理论教学,实践课无法形成体系。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附属。

三是实验教材建设未与市场需要接轨,与用人单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实验教材建设没有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市场了解不多不深,出现了编写实验教材所选素材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是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慢,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实验教学教材和实验教学环境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中职生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学论文,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实验教材,不断完善教案、讲义,进行模块化整合,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本满足专业要求、学生爱不释手的实验教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配套相适应的三类实验教材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或编写三类教材,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级别的实验教材来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类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2)组织编写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的编写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教育学论文,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以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总体来讲就是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和做好“三个结合”。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其实是先洗脑。具体来讲:一是打破高教系列和中职系列实验教材一体化混编模式;二是打破将理论教材的编写模式应用于实验教材编写模式之中;三是打破单一实验教材版本,不分层次。做好“三个结合”就是要与时俱进。具体来讲:一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二是要将实验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与企业对接,与社会融合;三是要将实验内容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结合起来,实现实验内容与实验环境同步。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团队,有科研院所参与,有企事业精英加盟,通力合作,把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编写好,既要有内容丰富和适合实验教学的纸质教材,也要有各种风格的视频和音频教材,同时辅之以虚拟实验室,为中职学生奉献教材精品和提供访问友好的虚拟实验室平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如何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鸟从教材到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洪恩集团计算机教学软件使很多人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等等,我认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要从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入手,建立和规范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反馈机制教育学论文,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其次就是引进、学习一些知名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就是加强职业教育校际间的交流,联合编写教材或讲义,通过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师教学比武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本地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一定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卫红.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