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篇1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向学生传递各项专业知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育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从化学实验室中对各项知识进行探究。从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中开展各类实验需要各种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比如剧毒药品、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化学药品等,仪器设备有高压钢瓶、干燥箱等,对其此类药品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安全操作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问题的发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性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回流、萃取、蒸馏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电加热或是明火加热等,此类化学反应对环境条件具有相应要求,对于此类实验条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1]。

当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有的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院校化学室中尚未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设施。化学实验实验台不能阻燃、线路老化问题严重等,都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未能结合化学实验室管理要求对师生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相关人员缺乏工作重要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直接将实验中应用的重铬酸洗液、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倒入下水道中。所以,当前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内容,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措施探析

(一)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拟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在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上,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出发,拟定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自检自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覆盖内容较多,主要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检车制度、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方法、器械领取记录、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等。在对化学实验室各类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应用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设备仪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在最新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标注实验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在实验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执行,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二)对化学试剂及药品展开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应用的各类化学药品自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与毒性,此类药品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易燃易爆等性质,所以当前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化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化学药品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药品购置、应用、废弃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化学药品在购置过程中需要对药品应用有效期、库存、具体应用方面拟订完善的使用计划。根据化学药品不同的性质需要进行分类保管,对药品应用进行记录,明确掌握药品使用与存放等基本情况。对于诸多易制毒化学品,需要根据对应的管理条例执行。组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采购,到符合安全要求的药品供应单位进行购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活动涉及各类危险药品,教师需要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控制药品应用量,避免产生较大危害性。等到实验活动全面结束之后可以将剩余药品有效回收,然后进行保存。将废弃药品产生的具体定量申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废弃药品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危害[3]。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当前仪器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各类实验仪器安装及使用环节,需要明确各项责任,确保应用程序的规范性。其次是设备的正确应用,需要根据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最后,需要结合设备仪器基本应用现状定期对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讲述各类仪器设备基本应用性能,对设备合理应用。在实验活动开展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中,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整合各项问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实验安全工作能够稳定开展。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到各类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材质易碎,在实验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玻璃仪器破碎导致液体溅出产生各类实验事故。

(四)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从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出发,强化实验人员消防认识。在化学实验室中消防器材是必要的基础设备,根据化学实验室实际建设情况需要对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常识,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疏散能力以及灭火抢险常识。在实验室日常防火安全管理中对电源、火源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控制火灾问题等。

篇2

关键词: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模式;构建

动物实验是生物学与医药学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手段及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作为“活的精密仪器”的实验动物用量在口益增大,因此,在实验动物生产、饲养、使用和后期处理过程中的管理规范成为动物实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验动物行业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其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管理和使用也有严格的执行标准〔}-z}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动物饲养管理和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危及实验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健康并且污染环境,因此,建立严格的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规范应引起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管理者足够重视[3]。随着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小而分散的饲养场所已经开始向集中化、规模化的动物实验平台过渡,在经济较发达、科研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型的动物实验中心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探索绿色、环保、高效、人性化的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动物实验平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高校动

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国家和各地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室认证管理体制,要求动物饲养场所必须具备标准管理规程(SMP)和标准操作规程(SOP),但很多高校的动物实验平台只注重条件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设备的购置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些动物平台为了通过审查认证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仓促制定的制度其实用性和可行性较低,使其在口常运行中没有发挥有效的安全保障作用,为动物实验平台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在一些实验条件相对落后的高校,私设动物实验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私自将实验动物饲养在普通的实验室里脱离了监管视线,使动物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制度长期得不到落实,大大增加了动物实验的安全风险。

1.2安全与环境设施建设不达标

为了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各高校普遍重视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和实验设备的投入,而安全设施往往被忽略,导致安全环保设施成为动物平台建设的薄弱环节[L4-5}。如动物饲养场所洁净级别不符合要求、实验场所没有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没有专用的人流(物流)通道等。有的动物实验平台是由过去的普通办公楼或教学楼改造而来,在排水、通风、消防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使动物实验室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3实验动物接触人员安全知识贫乏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注重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缺乏对安全知识的常态化教育;注重对学生或实验人员的科学技能培养,忽视对安全防护技能的教育。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对物理性安全认知率为28.9%,对化学性安全认知率为47.6%,对生物性安全认知率仅为13.6%,而全部安全知识都知道仅为0.9%+},这就暴露了国内高校对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的问题。只有提高动物接触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护知识和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才能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损失降至最低。但是,目前高校中有50%以上的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动物实验的生物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问题不了解[7],因此,加强对学生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1.4化学试剂及实验废弃物管理不善危险化学

试剂是动物实验室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动物实验室的化学品流动性比较大,数量也较多,品种较繁杂,性质各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A],但对这些危险品的管理容易被忽视造成管理盲区。有些实验人员没有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有些甚至随意丢弃到生物垃圾箱或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引起危险品外流危害社会安全[[9]。动物尸体、组织和接触器材是动物实验平台的另一个安全隐患。动物实验平台要经常大量使用动物、动物尸体和组织,甚至于是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和组织,而这些动物尸体和组织可能使与它接触的器材,如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受到污染。这些生物性污染物需要进行焚烧处理,如果随意丢弃,会给环境和相关人员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加强高校动物实验平台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动物实验平台的现状,广大动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动物实验平台安全管理的新情况,积极研究探索适应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对策,建立高效、可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动物实验平台管理新模式。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动物实验平台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实验平台制定了一整套现代化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实验人员准入制度、标准实验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生物性污染物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动物实验平台标准化管理。2.1.1建立标准化动物实验平台运行体制:制定可全面覆盖动物平台运行的管理制度,保证平台各项口常运行工作有据可依。并将督查工作纳入到主管人员口常工作内容中,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2.1.2建立标准化的动物实验平台安全设施:平台建设和改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动物实验平台与传染病实验室、感染实验室以及解剖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相分离形成了独立的建筑单元。设置标准的屏障环境,包括大、小鼠独立通气笼具IVC系统(每个单元鼠笼盒内需达局部百级标准)和超净工作台。配备专门的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对鼠笼盒、饲料、垫料等各种实验材料和用品以及动物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废弃品进行消毒灭菌,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污染的传播,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2.1.3动物实验平台安全操作标准化: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过程(SOP),实现实验技术操作标准化。特别是针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实验流程或实验仪器,实行考核制度。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合格证上岗。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安全事故的实验环节不但要追究实验操作者、管理人员的责任,还要追查培训教师的责任。此外,还建立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采用「〕禁指纹授权方式控制人员出入。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被授权门禁指纹,准许进入工作。实行人员、动物和物品分流通道单独出入并实时登记。

2.2加强动物实验安全教育与考核力度

对于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平台进行动物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定期组织培训讲座、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授权门禁指纹后持证进入。对于从业人员入职前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于安全知识和意识重点培训,实行安全知识一票否决制。随时进行安全知识抽查,不合格的人员取消其在动物实验平台工作或实验资格。

2.3规范化学危险品和生物污染物的管理

由于动物实验的特殊性,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化学品和具有感染能力的微生物在动物实验中被广泛使用。这些危险品如果储存或处理不当,不但会危及实验人员的安全,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危险品的管理对于动物实验平台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2.3.1实验动物的购置: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采购实验动物时要求向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购买。购买的实验动物必须具备有效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接受实验动物时核对所购动物的数量、种(系)、来源、年龄、性别、体重范围是否符合要求。2.3.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动物实验平台不允许长期或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短期储存时,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在专用的通风储存柜中;有毒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使用时间、使用量进行严格登记。2.3.3危险化学品与生物污染物的处置:对于危险化学废弃物根据种类装入专用容器中,粘贴标签,交于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置生物污染物时严格履行相关程序:首先要求实验者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动物尸体或组织必须使用专用生物垃圾袋密封后置于指定冰柜冷冻暂时保存。指派专人对冻存的动物废弃物进行管理并定期与医疗废弃物回收公司进行交接,交接档案存入档案室保存。其次,要求实验者对二次污染物进行灭菌处理。与接触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或组织而受到污染的器材,如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废弃物等,必须由实验者本人包装完好并经过高压灭菌确认安全后再行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4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

由于动物实验室的特殊性,应该将预防工作摆在首位。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预备方案,以降低对人员、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并定期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以提高各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动物突发疫情是动物实验场所需要高度警惕的突发事件,其危害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对于实验动物传染性疫情事故,一旦发生要求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动物传染病和疫情预防工作,并做好前期处置工作,上报相关部门,防止疫情扩散。

3结语

篇3

关键词:生物安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活的病原微生物或者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标本。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教授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操作意外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指对病原微生物、基因修饰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其目的是防止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感染或意外泄漏导致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避免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1]。

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197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CDC/NIH)首次出版了《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一书;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随后,CDC/NIH又制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在我国,由于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02年卫生部首次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但没引起足够重视;直到2003年SARS 爆发后,我国才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力度,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该法规的颁布使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逐渐走向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崭新阶段。

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1)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医学检验实验课涉及医学检验、口腔、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因此实验室使用频率较高,对于不同群体的实验教师管理难度也较大。

(2)个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针对我校医学生,大多数学生对个人防护措施仅限于了解,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一部分学生缺少无菌操作意识,偶尔会有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没有彻底消毒洗手,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一系列不良的个人习惯折射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匮乏。

(3)由于我校实验条件以及实验教师人数的限制,不能对学生逐一辅导,以至于学生对实验技术操作不熟练,现学现用,易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1.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使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达到普及化

(1)实验教师要对卫生部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的主要内容做详细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纠正不良实验习惯。

(2)实验教师要从根本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室管理中,由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实验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教学理论及实验教学技术环节,但忽略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忽视了本应该承担的安全防护责任。因此,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非常必要。

2.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各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各医学检验实验室实际情况,以国家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地落实和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每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均采取人员登记制度;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手册以及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要实行危险标识制度,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制定实验室消毒灭菌制度,建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本,严格进行消毒记录;实验室要建立各种使用记录,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立个人防护制度以及提供必需的急救设施;为了应对实验室里的突发事件,要建立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

3.加强培训

(1)加强学生操作技术培训。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包括:微生物气溶胶吸入、刺伤割伤、皮肤黏膜污染、食入、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等;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皮肤接触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接触动物等;产生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主要包括:倾倒毒液、离心、抽取培养液、玻片凝集实验、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刷衣服拍打衣服等。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内发生感染的途径,强调个人物理防护[2],反复强调规范学生的操作技术,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加强急救知识的培训。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出现有害飞溅物不慎进入眼睛或皮肤,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紧急喷淋和洗眼器等冲洗设备的使用;对于实验室的有毒化学药品如二甲苯、甲醛、EB、苯酚等,以及放射物的泄漏采取有效的防护知识培训。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实验室内会出现学生在实验室不穿白大衣,不戴手套、口罩;实验完毕不用消毒液彻底洗手;不摘手套触摸生活用品;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这些不良的实验习惯,说明师生从根本上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我们要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实验室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为此,学生们不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储藏食物、涂抹化妆品、摘戴隐形眼镜或吸烟。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好工作衣,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自觉做好手的清洗和消毒。

4.医疗垃圾的处理

作为医疗垃圾的实验室废弃物应该严格地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显微镜、试管、滴管等回收的实验器材要由实验教师统一收回,严格消毒清洗;应配备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以及相应的标识、标签及封口,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如纱布、棉签、棉球、标本等直接丢入专用污物袋并且每个包装物或者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损伤性废物如采血针等应丢入利器盒中。

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医学检验专业师生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实验教师的职责。因此,要加大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1.1美国美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十分重视立法建设,早在1994年国会就通过了《学校安全法》,随后又制定了《危机事件响应和学校应急管理指南》(CriticalIncident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ManagementGuide)、《危机响应和学校应急安全管理指南》(CriticalResponseandSchoolEmergencySafetyManagementGuide)等法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上述文件来制定具体的校园安全管理行动方案。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学校备有各栋建筑物和文体活动场所的详细位置图,建筑和房间的每个入口,包括窗户、门、通风口等都有专门标注。美国的中小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权威性机构如学校安全服务署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学校安全服务署是美国著名的为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培训、学校安全评估以及其他有关青少年安全服务的专门组织。除此之外,美国中小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获得必要的安全管理资金资助。这些拨款主要用于购买物资和装备,培训工作人员和组织学生应急演练等。

1.2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体制,由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实行科学、规范、标准的直接管理。各个中小学都通过网络系统与国家教育部门进行直接联系,从而保证信息的通畅。在具体的中小学资源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新加坡制定了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方式,主要包括:1)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制定计划定期进行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2)硬件设施有问题,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维修;(3)至少指定一位专职员工管理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维护必须形成书面记录;(4)中小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对硬件设施的投诉;(5)必须制定防止硬件设施损坏的计划;(6)对于硬件设施维护的响应时间要设立目标进行考核;(7)中小学管理层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硬件设施资源;(8)确保校园的安全,确保紧急通道的畅通,定期进行防火演习;(9)确保校园内的人身安全,安装保安报警系统。

1.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具备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为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小学科学实验室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生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实验室成为中小学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澳大利亚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1)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完成入门课程,了解实验室基本配备和操作方法,对于复杂或新的设备维护,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2)在实验室安全保障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门配备实验室管理手册,在设施设备上标注安全标识,同时配置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设备;(3)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澳大利亚中小学制定了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对故障设备的隔离维修、化学物品的运输存储、废弃物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1.4日本2003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施建设方针》,2007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订了《中学设立标准》,这两个文件对中学的校舍、室内外运动设施设备、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以及相关照明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排水设备、空调设备和防震防火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综合以上国家针对中小学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意识较高,制度较为完善,安全管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好的管理实效,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2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整体协调性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主管部门,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或出台过相关文件。各地方或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具体的安保措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为什么校园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发生,甚至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学校的领导过分重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升学率,而学校的安全管理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畏惧承担安全责任,将单杠、双杠等器械拆除,跳马、跳山羊等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对文体活动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缺乏主观推动力和事先预防,使很多本能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形成了被动管理的局面。

2.2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有效的手段支撑任何制度的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有效的手段支撑。近年来,各地在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安保制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校园安全,规避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相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缺少相应的标准支撑。尤其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茫然无力。

2.3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具体实施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时,有些地方中小学的管理者存在职责不到位,这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排除。不可否认,定期评估、监测、检查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器材、教室、会场等工作负担较重,但是这些场所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践中,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疏于维修、更新老化设施设备,检查活动走过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甚至擅离职守,最终导致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3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立足我国现实需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加紧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制定工作为了能够使我国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客观上需要加紧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一方面,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构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使中小学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有法可依而且便于操作,为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3.2建立健全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是否完善合理是标准化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分析现有标准的适用情况,做到协调互补,又要重点制定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标准,从设施设备的选购、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使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修、安全事故报告、设施设备淘汰更新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从而增强各方面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3注重中小学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针对我国已出台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实践中还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安全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说教上,必须切实遵守,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篇5

关键词:检验 预防 感染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医疗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形成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个别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敷衍于检查,未认真执行管理。

二.目前检验科预防感染工作的现状

目前一些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够,硬件上检验科房屋紧张,更谈不上布局的科学,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的甚至工作区与生活区同在一个区间,从而就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忽视此现状,都易造成感染的发生。

三.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负责感染病人相关化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向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中相关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制度,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负责医院感染科研工作中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院长、主管医疗副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针对检验科如何做好预防感染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 检验科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 。 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3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求检验人员定期在本院或上级医院体验和接种,并有应记录,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以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4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 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5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 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改善环境必须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正规化设置,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分别进行管理,增加自我防护的有关设施。

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 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

7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并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各类知识,自觉提高自我防护知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对各项措施和制度不断完善,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检测常规化,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篇6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心理安全;安全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09-04

一、引言

在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中,安全管理工作有自身特定的内容和重要性。在高校连年扩招以及部分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许多高校的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和投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传统的教学实验室相比,开放型科研实验室承担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由于使用频率高,人员流动性大,配备设备贵重,数据资料集中,并且通常大量存放和使用化学危险品等,管理不善导致的仪器设备事故(包括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损坏及运行中伤人、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的火灾等)、危险品事故(使用不当致实验者受伤、违规外携流入社会等)频繁发生,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保证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细致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起因来看,事故的发生跟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否有效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有密切关系,并且和相关人员在特定情形下的判断、应变和沟通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非单纯的设备、技术或制度问题。自从美国的工业安全先驱海因里希提出了“海因里希88-10-2比例(Heinrich's 88-10-2 ratios)”的概念――即8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因素,10%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仅有2%是因为不可控因素――以来,研究者们达成共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1]。统计数据也显示,约有80%的安全事故都跟人的行动有直接关系,实验室安全事故也不例外,所有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并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可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超越精良的仪器设备、全面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安全管理工作也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来展开,而人的思维及心理主导行动,在科研开放型实验室这样一个聚集了各个层次的人才,又集中了各类危险因素,并承担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各类检查评估和参观展示任务的场合,应用工作场所安全(workplace safety)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评估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感和行为安全水平,关注实验室的心理安全氛围,将对有效进行安全管理、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管理和科研工作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对实验室人员的关注和要求,更多是以专业和技术资质方面的考量为主,很少涉及心理和心理安全方面的内容。大量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文献也都是从更新设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等方面分析,很少有系统地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高校开发型科研实验室人员的特点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和整理。本文拟从实验室中的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和实验室人员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两个方面对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这一特定的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工作场所安全包含两块内容,即行为安全和心理安全感:行为安全(如安全绩效),是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心理安全感是关于个体在工作情境中对于人际风险后果的感知,它是一个认知型的概念[2]。具体地说,安全心理学,研究的是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意外事故中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等;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身体条件、工作经验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职业适宜性检查等。心理安全感,如上所述,是指一种人们能够在其中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氛围,即员工认为在表达自我时,个人不会遭受负面的后果的感知,它可以影响个人的工作参与度和动机,当员工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安全感时,他们就会做出更高的工作参与[3]。以下将通过这两个概念,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二、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的内容包括:研究分析人们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岗位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状态,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安全防范措施。针对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人员流动性大,配备设备贵重,并且通常存放化学危险品等的具体情况,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整理出以下这些容易发生实验室事故的心理类型:

1.侥幸:出于对自身或环境的盲目自信,虽然明知某些行为可能造成危害,但仍然做出违反安全规定的举动,把保证安全的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是形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例如,个别实验室人员因场地太小而占用消防通道堆放物品,认为只要不使用明火一般不会发生火灾,消防通道不一定用得上,但没有考虑到电路电器老化等也是火灾隐患;或为图省事一次性领入大量化学危险品存放,认为只要自己注意些不损坏包装容器就不会出事,但没有考虑到化学危险品本身也有有效期限、包装容器本身也有老化等问题,实际上极易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2.疲劳:包括体力上、心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疲劳。例如连续加班加点、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身体不适等都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人在疲劳时,身体机能下降,感官敏锐度变低,应急和判断能力随之下降,容易低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对突况的应对措施考虑不周,甚至出现严重错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3.省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寄望于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做最多的事情,虽然初衷无可厚非,但如果忽视了安全工作流程,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例如,为保证人员安全,实验室为化学危险品操作了配备了专用设施,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指导流程,但个别学生或技术员在使用化学危险品时,为了方便,不使用指定的设备,不按规程操作,也不佩戴相应个人防护用具(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

4.逆反: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由于安全管理中教育、沟通方式不当,不能使相关人员客观冷静地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而产生对抗心理,引发冲突,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错误的方法应对安全问题。例如,为了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对进入实验区的着装有严格要求,实验区域不允许穿短裤、短裙、凉鞋等以防因体表暴露而导致的化学危险品不慎外溢、泄露时造成伤害,但有时因说明解释不够充分,被部分实验人员视为对个人自由的不当干涉,和管理人员之间产生矛盾,甚至采取避开工作时段进入实验区的对策,增加了自身的风险。

为减少或杜绝上述这些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上改进工作,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和氛围:

1.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及时校正和维护仪器设备,尤其是保证高使用频率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导师或负责人应随时关注学生或技术人员工作量和心理压力,避免操作人员因工作压力,造成紧张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引发安全事故。

2.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注意区分不同实验人员的个性心理,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在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准入培训,在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过程中,对仪器操作和危险品操作进行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可指定熟悉实验室环境和操作的技术人员或高年级学生对新进人员进行传、帮、带,并由管理人员随时巡视,通过再教育纠正容易发生危险的行为和习惯。

3.严格管理化学危险品,专人保管、按需领用。对初次领用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指导,使其能够在发生污染、外溢/洒等意外时及时正确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人员和工作场所的影响。严格管理还能有效防范恶意外携而导致的社会不良事件发生。

4.通过对实验室环境的设置,不断从外部强化安全教育,例如在实验室的污染区、化学危险品储存区、消防逃生通道等张贴数量足够的醒目标志,配备充足的安全设施,如消防用品、洗眼喷淋装置、急救箱等。在每一台仪器设备前张贴安全操作规范,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和化学危险品泄漏演习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监控设备确保工作处于有效的监督审查状态。

5.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可尝试多种途径和多种宣传方式。除了常规的集中学习、个别教育,也可以通过发送微信、开发测试安全知识的移动端软件,或不定期举行一些安全知识趣味竞赛,使安全知识更加容易获得。此外,鼓励不良事件无责呈报,对主动消除和上报安全隐患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使安全操作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安全操作成为相关人员内在的动机,形成大家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氛围。

6.由于实验室岗位的特殊性,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或安排工作岗位时,也可通过合适的心理测量(职业适合性检测)进行初步筛选,如:将具有事故倾向性格的人员调离有危险的工作,谨慎选择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将具有亲和力、擅长沟通的人员安排在培训新人或经常需要沟通交流的岗位上。

总而言之,在一切的生产、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都是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提高人员的安全素养,能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安全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三、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人员的心理安全感

在利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和建设的同时,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心理安全感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起到巨大的影响。波士顿大学William Kahn教授提出,心理安全感能够促进人们对工作的专注。而且,在一个已经形成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的团队内部,成员们的心理安全水平更高,更容易提出质疑[3]。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的人员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相关人员包括了管理人员、本校师生、客座研究人员、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各种来访者,不同的人员需求和目标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差异。管理人员比较熟悉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专注安全管理和制度维护;专职技术员熟悉特定仪器的操作、实验技术、试剂性质等,更关注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和实验流程的正确性;学生和研究人员可能更清楚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设计思路,关注实验结果和预期的差异,但不完全了解实验室的各种规则和注意事项,不了解实验室的仪器环境。所有这些人之间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氛围,进行有效的沟通,将为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但心理安全感不是靠命令或规章制度能够建立或改变的,而是通过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各个团队的领导模式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贯穿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以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例。理想状况下,管理人员以理为主,以管为辅,更多时候致力于各种流程和规范的建立、维护和改善,并不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人员实行从头到脚式的管理;而实验人员在一个井然有序、规范清晰、各种资源使用都有明确流程的环境下开展研究,除非遇到突况,也不需要和管理人员进行太多额外的沟通。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管理人员日常忙于处理各种具体事务和突况,对制度和流程的整理往往限于年终总结或应付评估检查,许多时候并不乐于处理额外的意见或批评。实验人员中,有些过于谨言慎行,由于担心在资源使用上被“卡”,对管理人员敬而远之,即使被征求意见,也只说优点,不提缺点;也有一些完全不理会规章制度,做事随心所欲,遇到问题再去搬请导师/科室负责人出面协调。这些都是心理不安全的表现,不利于在实验室营造开放沟通的氛围,也不利于研究的开展。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准入培训、日常指导等工作营造开放沟通的氛围,表明愿意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的态度,实验人员需要明了一切规章制度目的都是调整人际关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制度本身也可以不断改进。在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之间应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为建设心理安全的氛围,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一个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中,通常存在多个不同研究内容的课题组,由各自课题负责人领导,管理人员又另成一组,由科室负责人管理,对上一级管理部门负责。这些科室和课题组负责人对实验室心理安全具有最重要影响,他们决定着实验室内各团队相互交流的基调。当遇到安全问题时,如果负责人的态度是支持性、指导性的,团队成员就会感到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会更倾向于建言献策。相反,如果负责人的态度是否定性、惩罚性的,就会降低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感,阻碍成员们的合作和贡献。为了提升心理安全水平,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团队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在团队内部,负责人应鼓励大家有错误就呈报,鼓励每一位成员提供自己的见解,并表明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意见,感谢团队成员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不同的团队之间,课题组和管理人员之间,也要形成友好合作、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氛围,养成及时沟通的习惯。从而在开放实验室内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并有利于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相反,如果相关负责人行为专制或者过度防御,容易导致实验室整体心理安全感下降,影响团队内部成员以及各团队之间分享观点,更不用说检查或上报错误了,这种情况下,一些事故隐患或不良事件会在当下被掩盖起来,并逐渐叠加,形成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甚至最终爆发事故。为避免为这样的情况出现,可通过以下这些措施,建设心理安全的环境。

1.负责人通过参与具体的研究项目或安全工作,使自己易于接近,以此鼓励团队成员一起学习和交流。由于有负责人的参与,当团队成员遇到具体的困难或问题时,他们更容易公开地说出来。切忌负责人高高在上,以对团队成员发号施令的态度行事,造成隔阂,不利于相互之间沟通交流。

2.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负责人如能公开承认面临的困境,而不是试图掩盖或直接无视,并表明虚心求教的态度,更能鼓励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知识、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3.对待失败或错误,负责人要从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角度和相应的态度去看待和处理,勇于担责,而不是推卸、批评指责。通过表明宽容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大家正视错误和失败,并从中学习,提炼出经验和教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可整理成文用于案例分享,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走向成功。

4.积极地看待失误不代表放弃问责,事实上当发生过失行为时,负责人越能及时划清责任主体,团队成员越能感到心理安全,相反,对危害安全的错误行为不加处理,只能增加成员的侥幸心理,不利于团队心理安全建设。所以当涉及安全管理的流程或仪器有任何疑问时,决不能忽视不管。同时,当必须处分某人时,应向大家清楚地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并让大家知道,这是一视同仁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会理解这是为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的必要措施。

5.邀请参与:无论在管理人员还是各课题组,都有定期举行例会的习惯。在这类会议上,让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更有利于分享个体成员所拥有的有价值的、原创性的知识。

6.在许多情况下,因为担心批评会带来负面作用,团队成员们会尽量避免互相批评,尤其是针对负责人进行批评。为避免这种情况,既可以鼓励大家使用直白的语言,也可以在必须表决或征集意见的时候,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四、总结

参照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每一起工作场所发生的严重事故背后,都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可见:事故的发生都是多个隐患和漏洞的叠加;同时,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操作层面,再先进的设备,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无论是利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还是努力建设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心理安全,都是为了提高相关人员行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支持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品质。目前,随着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实验室投入力度的加大,实验室的硬件、制度、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近年来实验室相关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涉及到消防、化学危险品泄漏、生物安全事件等多个方面,并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从更新设备、健全和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指标和加强安全教育等角度分析问题,也有少量从行为安全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但针对相关人员在开放实验室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的心理安全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4-10]。人的心理活动对工作表现的影响极大,在实验安全工作中,与其说相关人员都与设备、试剂、实验对象等物打交道,还不如说都是在与人打交道。因此,在高校开放型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相关人员的心理情感的认知和协调,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气氛,不仅可以激励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科研和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障碍,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认识和掌握安全心理学和心理安全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开放型科研实验室的作用,为科研成果的取得提供良好的环境,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http:///wiki/Herbert_William_Heinrich.

[2]Amy Edmondson.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2):350-383.

[3]Kahn,W.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33(4):692-724.

[4]郑东伟.构建学生安全员参与的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169.

[5]刘霞.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5,(1):154-156.

[6]黄飞,张慧风,胡立双,赵海霞,胡双启行为安全管理在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30-236.

[7]任颖.模糊综合评价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186-190.

[8]应窕.浅谈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建设和管理[J].山东化工,2015,(44):111-113.

篇7

关键词:基层;兽医实验室;考核;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5-0052-03

Abstract: Vet lab is the core in 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 of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vet labs in Liucheng County, to promote technical level and working ability of vet experiments, this paper has explained the preparation work for grass-root vet labs construction in ten aspects: To pay attention to by the leader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fund guarantee; appropriate site selection; workable training plan;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on in place; equipment and facility in place; improving relevant system; acquiring job qualification;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in place; timely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etc;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to grass-root vet labs for how to pas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Grass-root; vet labs; examination; problems; measures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控中心)是畜牧兽医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畜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工作。兽医实验室则是技术支撑体系的核心,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凭证,在动疫病防控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加强兽医系统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农业部要求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的兽医实验室,必须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方可承担相应的工作。通过考核可以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充实人才队伍,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能力,使各项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依法防控动物疫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柳城县兽医实验室严格按照《考核办法》管理要求,狠抓了兽医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及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十个方面的积极准备,终于于2012年11月通过了自治区兽医实验室考核专家组严格评审,成为柳州市首家、广西第七家通过兽医实验室考核单位。现将其在考核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做法及注意事项报告如下,与同行商榷。

1 县级兽医实验室在考核评审中遇到的问题

县级兽医实验室在考核评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下列几个方面:

1.1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兽医实验室重要性认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造成许多县级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开展工作必须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不齐,工作经费未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是许多县级兽医实验室无法开展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力量弱,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农业部对兽医实验室明确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不少于3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0% ,但以往许多基层实验室只有1-2个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实验室的常规检测及各级审核制度的要求。此外由于以前基层实验室无法开展常规的检测工作,造成技术人员对血凝、血凝抑制及ELASA等常规的血清学检测试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好,无法确保检测工作准确性;

1.3 实验室管理体系不健全,实验室各项工作无法做到规范、可控

许多县级兽医实验室没有达到农业部要求编制完整的《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生物安全手册》、《 作业指导书》、《 程序文件》、《 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也没有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造成实验室的工作无法规范、可控。

1.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突出

实验生物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按《生物安全手册》的要求进行工作,对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护以及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试剂等等无害化处置不规范,存在着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泄漏引起疫情流传扩散的隐患。

2 通过考评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领导重视到位

2.1.1 政府及部门领导重视到位 柳城县兽医实验室建设历时3年,期间得到了自治区、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以及县委、县政府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首先县党政部门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到实验室调研,深入了解筹备工作进度情况和存在困难。而本部门领导自治区局及各级单位的领导专家先后13次亲临柳城县兽医实验室作现场指导,对实验室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各项管理软件材料的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等进行现场指导。与此同时柳城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也相应成立了筹备工作小组,直接坐镇指挥各项工作的开展。

2.1.2 经费保障到位 柳城县兽医实验室于2010年动工,201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农业部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先后安排专项资金共100多万元,县政府也及时划拨15万元专项经费,为实验室硬件建设及仪器设备购置提供了经费保障。

2.2 筹划工作到位

2.2.1 选址规划到位 兽医实验室在选址、规划过程中,多次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及工程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选址上,保证了实验室与周边环境保持有一定距离,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目前建成的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业务室等8个功能区。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建设要求。

2.2.2 学习培训到位 为确保兽医实验室建设,考核验收通过,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方学习和积累成功经验。一是针对原实验室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软件材料准备不完善等问题,先后多次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到现场指导和预验收,及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二是组织实验室技术骨干前往已通过考核验收的市、县学习观摩。筹备工作小组曾先后3次组织20多人次前往学习观摩,为兽医实验室建设少走弯路、争取时间打下基础。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在实验室建设中我们坚持两手抓,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技术人员进修学习,使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以来,先后选派8人次参加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局举办的兽医实验室检验操作技术,实验室管理培训等,通过学习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能熟练使用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熟练开展各项实验操作,理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实际考核时,本实验室8名实技术人员理论考试成绩均达80分以上,顺利通过考核。

2.3 组织实施到位

2.3.1 基建装修到位 兽医实验室通过选址、规划设计后,立即由筹备工作小组进行工程招标建设。实验室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墙面装修光滑平整,内部地面铺贴耐腐、防滑瓷砖;解剖台、操作台等实验台均采用耐腐蚀、防水材料;水、电设计安装要合理,利于工作的开展。

2.3.2 仪器设备到位 根据农业部《兽医实验室考核办法》和《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柳城县兽医实验室设置有8个功能区。拥有酶标仪、自动洗板机、调速多用震荡器、生物安全柜、真空检测仪、低速离心机、普通离心机、磁力搅拌器、生物显微镜、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精密PH计、高压灭菌器、普通冰箱、医用低温保存箱、恒温水浴锅、通风橱、电子天平、多道移液器、单道移液器、紫外线杀菌灯车、超纯水仪、热空气消毒箱、洗眼器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达到农业部关于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为实验室最终顺利通过考核评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3 制度完善到位 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认真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程序文件》、《质量和技术记录》等六个层次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同时还制定完善了停电、停水、防火等特殊情况应急安全措施、实验室检验工作流程、样品接收程序、重要仪器操作规程、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病料采集保存及运输制度、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等管理制度,并在检验工作环节中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质量和技术记录,实验室记录统一规范,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原始记录包含的信息完整,内容真实,严格执行检测、校核二级签字审核制度,所有实验记录随检验报告副本归档案室长期保存。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及时、规范,结果报告准确、客观,严格实施批准人、审核人、制表人三级审核制度,检测报告封面及检测报告骑缝盖有检验专用章。上述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必须遵循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 是确保检验工作质量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是实验室考核评审能否通过必要条件之一。

2.3.4 岗位技能掌握到位 柳城县兽医实验室配置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兽医化验员资格证书3人。为使实验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试验操作及检测技术,能够用仪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学习《动物防疫法》、兽医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并自行组织考核,及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技能。

2.3.5 模拟验证到位 为确保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一次成功。我们首先对照农业部关于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标准,列出考核验收材料清单和要求,再安排技术人员分工负责,限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其次开展自查自检反复模拟训练。根据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标准,在每项筹备工作完成后,都进行自查自检,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通过进行反复模拟验证,既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又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转打下基础,确保验收成功。

2.4 实施监督到位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准备工作后,还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根据其他通过考核评审单位介绍的经验,本中心每月开展1次质量监督检查, 每年开展2次内审和1次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并对整改后的程序文件再次监督演练,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3 实验室在考核评审中应注意的事项

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内容包括: 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实验室管理检测工作档案管理及现场考核7个部分,共24条84 项, 其中涉及关键条10 条,共24项,任何一项考核不通过,整个实验室考核定为不合格。其余的非关键项考核超过10%不合格,整个实验室考核也定为不合格。因此在实验室考核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抓关键项,但不忽略非关键项

很多实验室在硬性规定完成的关键项中没有问题,但常常在非关键项上犯错误。比如:漏贴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仪器检定标识等;原始资料在记录、保管上没有注意其完整性、真实性、可查性。

3.2 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工作状态

有些实验室尽管在仪器设备配备上已经达标,但常忽略仪器设备的管理,没有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

3.3 注意模拟验证,开展自查自检

要反复模拟训练。有的实验室虽然制定了完整质量管理体系,但没有进行运行,造成在考核中无法将整个实验室工作置于可控、有序、规范。因此通过模拟验证,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通过反复模拟验证,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转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 农医发[2009]15 号. 北京:农业部,2009-08-11.

篇8

一、整体情况

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后勤安全工作检查的通知》(苏教安函〔2020〕38号)文件精神,参照《江苏省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检查评估标准(2020修订版)》,结合学院安全工作实际,成立学院后勤安全工作自查小组,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亮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健全

学院成立了院长、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自管理职责与分工,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扎实做好学院后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是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院在工作队伍建设、安全经费投入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二)落实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目标

学院严格执行《校园准入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防管理及应急处置预案》、《宿舍安全工作管理条例》、《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规范的信息上报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后勤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先后制定各类安全制度近30余项。

学院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除了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组织全院性质安全大检查,还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坚持日常安全检查、每月定期安全检查及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机制,采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过程管控,保障重点部位安全

1、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学院各项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开展了“食堂安全生产”活动,对食堂不断投资改造,规范加工操作流程。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及配送流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餐具消毒、剩饭剩菜处理、食品留样、食堂后场安全管理等,并指定专人负责、专门记录,并且不断完善狠抓管理,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2、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学院除每天安排专门管理人员查房外,还定期组织大规模集中查房,宿舍管理员在学生宿舍宣传栏上公布学生宿舍个人卫生成绩和排名先后顺序情况,严格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宿舍区的安全。定期进行全院性包括学生宿舍范围在内的消防演习,参与人数近千人次;积极开展文化建设进宿舍工作,每年举办“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宿舍文化节”,着力把学生宿舍建成大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场所。

3、各类建筑物物业管理

学院根据物业外包服务管理合同,要求各区域楼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院实施“月查制度”,对教室、实验室、活动场地等进行逐一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重点对控电线路、电梯、绿色通道等部位进行巡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事件的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到位。同时,各楼宇物业加强对强弱电、消防、治安巡查,消防器材配备充足,并多次组织物业员工进行安全和消防培训。

4、配电房安全管理

学院高压配电房实行24小时双岗制,工作人员持有高压电工作业证,对校区内配电房实行巡检。进出配电房、设备机房等特殊场所需要做好进出登记,运行巡视记录完整,并做好运行数据记录工作。工人作业严格实行工作票与操作票制度,对配电房内的安全用具定期进行检测,并提供实验报告。

5、商铺安全管理

学院每学期与商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各经营商户需证照齐全,依法经营。为各商户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规定商铺内外环境整洁,货物商品摆放规范整齐。在日常管理中,后勤管理处一贯重视各商铺的安全管理,至今无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无乱拉私接电线、无假冒伪劣商品,无超范围经营行为。

6、设备安全管理

后勤管理处定期开展校园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定期联合维保单位对配电房、天然气管路、电梯、空调、消防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设置专人管理,持证上岗,并做好设施设备的定期年检。对供水、供电、供气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7、卫生安全管理

学院医务室与卫计委、疾控中心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投入了近40万元的防疫物资和医疗设施。每年定期开展预防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健康宣传工作,向广大师生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

(四)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1、安全培训常态化

学院充分利用网站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专题报道,利用板报、展板、电子屏等多种媒体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服务场所张贴安全标识,并开展专项互查,狠抓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通过培训、讲座、演练、竞赛等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倡导安全规范操作,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后勤联合保卫部门采取多种培训模式,详细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相继开展了火灾预防与自救、宿舍安全管理、水电管理、职业安全操作、风险管理等专项培训,平均每学年安全培训达到10余次,一线员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提升了各岗位安全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

充分认识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院积极组织各项消防演练活动,同时,各部门加强人员的应急处置、救援等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学生公寓、员工宿舍消防等专项应急演练,平均每年达到5次,提高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并以此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篇9

风险评价是连续循环的动态管理过程,风险就是对实验过程中的行为与物及环境三个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控制(处于正常程序中人的行为动态;物由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过程中人的行为动态;处于时间、空间转变过程中人的行为动态),目前现场流动实验室主要采用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装备来控制风险。对设备、样品的风险控制实验室就每个检测仪器编制“五会操作卡”,明确岗位职责,细化操作标准和岗位风险及对应的应急处置。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环境、物品放置、警示标志等方面要求应用色彩标示的管理方法,确立现场目视化管理。对样品的风险控制,对于样品执行标识管理,样品标识清楚,同时实验室配备灭火器。对环境、检测方法的风险控制根据实验室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防止危害人员的事故发生。实验方法主要依据检测标准,在没有参考标准的情况下必须与客户沟通,共同商议检测方法,商议的内容包括检测的目的、检测设备、人员等,还有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此商议的人员中必须要有监督方、委托方、检测方的人员参加。必要的时候可以编写新的实验检测标准。对抽样过程的风险控制现场抽样需要检测人员攀爬液罐车,抽样数越多,攀爬液罐车次数越多,也越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危害。因此对检测人员配备专门的防滑劳保鞋,每次安排两人抽样,同时编制应急专项处置预案,对检测人员进行抽样安全培训和抽样检测前的安全讲话。定期进行抽样过程中的安全经验交流。对现场检测人员的风险控制编制《乘车人员安全提示卡》、《消防设备、设施检查操作提示卡》、《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并定期进行宣贯培训。同时实行领导干部与基层单位重点生产场所建立联系点制度,强化领导的安全意识,落实“有感领导”,展现“领导承诺”。

为便于联系点领导全面掌握联系点的基本情况、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风险,同时引入HSE“安全观察与沟通”工具,为领导提供了一个关注安全工作和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双向平等探讨交流的平台,编制《安全观察与沟通指导手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做了详细的提示,便于观察和操作。现场监控强化直线责任,推进属地管理,即:现场检测人员要对检测工作涉及区域内的安全环保工作负责,包括对区域内的设备、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实验检测研究院质量安全运行科或专职安全员在有现场检测任务时对现场流动实验室不定期进行现场HSE大检查,检测人员岗前岗后进行检查。对于检查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及时关闭。做为实验检测研究院重要岗位之一,出发前要进行安全讲话和安全提示,每月安全第一责任人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

应急能力的提高流动实验室配备有专业急救包,对于简易包扎、急救等措施也纳入到培训计划中,定期培训。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的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汇编》、《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2]等,掌握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做的过程会有哪些危害和后果,怎么做才能使风险降低等,只有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使员工更好的进行检测分析工作,才能使流动实验室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实验室。现场检测过程需要与多方合作,压裂现场主体多为压裂大队等相关方,当危害发生在实验室,执行流动实验室应急预案,当危害发生在现场其他地方时,执行相关方应急预案,服从现场应急总指挥的命令。罐车取样,通过爬上罐车,取样,从罐车下来,按照单元取样原则进行抽检,依据GB6678中7.6进行(50样品单元中抽检11个,10个以内全检),压裂一口井至少需要爬罐5次,上下10次,极易发生高空坠落事件。压裂现场还有可能出现H2S气体,造成现场人员中毒等危害(具体见表1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危害(环境因素)辨识与风险(环境因素)评价表),编制现场流动实验室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不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同时对演练作出评价,对应急预案中不适用的部分及时修订。通过工作循环检查(JCC)提高操作规程的适用性就是对目前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管理,发现操作规程以及实际对操作规程培训中的缺陷和偏差并持续改进.中心领导、检测小组组长与检测人员不定期讨论实际操作情况与程序的差异,找出潜在风险及其他不安全事项。院质量安全运行科或安全员在有现场检测任务时对现场流动实验室不定期进行现场HSE大检查。每月安全第一责任人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

2012年3月至今流动实验室共完成现场检测99井次,检测压裂液84000方,参数3916个,完成了2012年安全目标,全年无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现场流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初见成效,绿色实验室初具规模。特别是吉172H井中流动实验室及时、准确的完成检测任务,保障了吉172H井的顺利施工,获得油田公司嘉奖令。流动实验室是压裂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就必须牢守安全之责,立足于实验检测,用高度负责的态度,打造现场绿色实验室。

作者:刘静 张秀丽 张翠林 莫建军 刘国凤 单位: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内涵,提出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促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它有更多的优点:首先,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实现规模化教学。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课程的安排、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在各个系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则可以在学院的框架下进行统一的调度,有利于实验课程的统一协调。

(二)强化实验室硬软件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对其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人手。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派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并对硬件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注意签订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事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购买安装后更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学期初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无误。遇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做出标记,及时解决。学期中,遇到试验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应及时解决,保证试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以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套教学软件往往贵则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也要上千元,所以,要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放置在安全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防止出现软件丢失和损坏现象的发生。购买软件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有些课程内容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变化,例如,会计学实验软件,会计制度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学生实验内容最好也能随之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软件及时更新,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省建设成本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管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课程的主体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管理。经管类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电子商务实验课,如果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堂纪律管理不好,势必会有学生偷偷摸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有些实验课程可能不需要网络,只要计算机设备即可,但是,因为现在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加大,上课教师如果看管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看电影、打单机游戏等与实验课内容不相关的动作,如果这类事情发生的话,实验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避免上述事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强实验课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安装的电子教室设备不时查看学生屏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实验内容上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熟悉试验流程与内容。也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流动巡视,既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监管学生的目的。

(四)加强卫生环境管理,营造优良教学环境。环境管理,重在教育。实验室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优雅干净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自觉维护才是根本,所以,在上课之前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强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维护要求,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卫生环境靠大家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按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以便提醒学生注意和学习。

(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随着先进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的耗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检查电源接口是否老化和松动,查看灭火设施是否健全有效,摆放位置是否铭记在心,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利用每年的消防演习熟练消防设备的功能和用法,做到知识熟在口,技能熟在手。

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所以价值较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要对设备安全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安装摄像设备。

数据的安全保管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一些重要数据是某些事件发生后查找线索的重要依据,比如监控数据、学生上网数据等,要按照主次定时备份这些重要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成挂牌悬挂墙面,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毕业生为宗旨,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