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建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城市建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城市建设的意义

篇1

用地矛盾:城市林业的最大“痛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国家林业局等专家开展的联合调查发现,亚太地区城市林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用地矛盾,接下来是薄弱的管理、缺少公众参与、缺乏资金投入、缺少城市林业专家以及较低水平的经营,使得城市林业发展很不平衡。

调查还显示,亚太地区一些城市森林中很多是幼林,城市森林的健康水平还需提升。公众对城市林业减少水土流失、调控雨洪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还关注不够。这些都是当前城市林业面临的各种“痛点”。

向城市要地:让“黑点”变“绿点”

专家指出,拓展用地面积是森林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除“向建筑要地”之外,不少城市还开始探索“向城市要地”。珠海市利用城市陕速发展遗留的边角闲置土地,建成了梅华城市花园等284个社区公园,把众多“黑点”变成了“绿点”。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程红表示,要紧紧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个主题,切实做好“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动员和凝聚政府、社会两方面的积极力量,通过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修复和完善城乡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目前,全国已有170多个城市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其中96个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统计,森林城市建设期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森林绿地面积20多万亩,折合覆盖率近1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形成城市绿化群

“面对环境特点多样、地域文化各异的不同城市,制定符合城市特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中国林科院党组书记叶智说。

据悉,林业部门将抓紧编制全国和地方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积极谋划启动一批有利于推动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要围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发展,推动实施跨区域的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篇2

请根据描述作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打“×”)

1.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3.城市森林是指在市域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及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4.我市创森四大体系有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保障体系。()

5.《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的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且分布均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县森林覆盖率应达35%以上。()

6.《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要达80%以上。()

7.桉树是xx的乡土树种。( )

8.城市森林网络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城区和郊区各类森林斑块,与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片、带、网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9.森林城市突出以高大乔木及灌木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体。()

10.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11.我市的市树是榕树。( )

12.我市的市花是杜鹃花。( )

13.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

14.森林城市可减少噪音,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减小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

15.我市的创森口号是“构筑xx屏障 建设生态xx”。 ()

16.我市现有森林面积占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竹林。( )

17.xx市位于xx省南部,有着“等美誉。( )

18.xx是xx省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

29.xx是我国重点集体林区之一。( )

20.xx是我国xx重要的生态屏障。( )

21.我市林业用地面积xx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xx%。()

22.我市森林覆盖率xx%,名列全省第一。()

23.我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市区是xx区。( )

24.我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年销售收入最高的县市区是xx区。( )

25.我市从事xx产业,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的县市区是xx县。( )

26.我市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个。( )

27.我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x个。( )

28.我市有国家级湿地公园x个。( )

29.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

30.《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于1982年2月27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31.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32.1982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33.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

34.森林能释放二氧化碳,增加空气负离子。()

35.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6.森林能减少地下水储量,清洁水源。()

37.森林能降粉尘,降低城市噪音。()

38.森林能消减病菌和有毒气体。()

39.森林能提供休闲场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

40、树木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逐步吸收并储存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具有固炭功能。()

41.森林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

42.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园面积。()

44.林木绿化率是衡量一个行政区域林木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它是有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林木覆盖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

45. 树冠覆盖率是区域内树冠面积之和与区域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46.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

47xx县阳xx国家级森林公园(xx)位于xx省xx市xx县南郊。( )

48.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xxx乡境内。( )

49.xx国家湿地公园,位于xx中心城区内,总面积xx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88.2公顷。()

50.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

51. 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52.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 )

53. 12119是森林火灾火警电话()

54.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

55.我省4月的第一周为“爱鸟周”。( )

56.发现有人在街上贩卖野生动物要向当地林业部门举报或直接报警。()

57.按森林起源划分的类型有人工林、天然林。( )

58.人工林是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

59.天然林是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

60.四旁绿化是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

61.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62.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 )

6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64.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65.xx峰国家森林公园(古称xx山),位于xx市xx县城西北郊3公里处。( )

66.xx国家森林公园位于xx省xx县。( )

67.xx国家森林公园于2006年12月由xx批准建立,位于xxxx区xx镇。( )

68.xx省飞播造林主要树种是xx。( )

69.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格局是一核两廊、三屏三网、多星多点绿色城市组团。( )

70.xx大力推进木材储备基地、优质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丰产竹林基地、林下种养基地、碳汇造林基地等6大绿色产业基地建设。()

71.xx是唐代历史文化名城。( )

72.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能够不断提高森林质量,确保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

73. 营建城市森林时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建设森林城市的树种筛选应乡土树种为主,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建设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74.《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一核两廊、三屏三网、多星多点的总体布局一核是xx四位一体的大城区。( )

75.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两廊”是指xx两大河流廊道。( )

76.《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三屏”是指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xx山脉、xx山脉、xx山脉。( )

7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三网”是指绿道林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 )

78.《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多星”是指xx之外的十四个县、市、区的城市森林建设。( )

79.《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多点”是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树木园、林业科技生态文化示范园等斑块状绿地。( )

80.《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森林城乡绿化工程包括:主城区建成区绿化、县域建成区绿化、村镇绿化、郊野公园建设,通过统筹城乡绿化,建设城市森林。( )

81.《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包括: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城市绿道网络建设,通过修复和建设道路、河流绿色廊道,打造城区绿道网络,优化廊道视觉景观。( )

82.《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通过抽针补阔、采取抚育改造、补植改造、调整改造等综合措施提高森林质量。( )

83.《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全市的矿山以及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等生态脆弱地实施高标准攻坚造林,局部区域实行封山育林。( )

84.《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林业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85.发展林业产业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是“生态文明”的经济推动力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

86.《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木材战略储备工程主要包括:珍贵阔叶树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径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 )

8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林业惠民产业工程主要包括丰产毛竹林培育示范、优质高产油茶示范园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和林下经济。( )

88.《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主要是开展包括特色花卉培育、绿化苗木培育、花卉苗木集散中心、优良花卉苗木繁育研发交易中心、苗木交易市场等建设。( )

89. 林下经济是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森林环境,发展森林蔬菜、林下菌类、森林禽畜等林下种植、养殖业等。 ()

90.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建设开发森林、湿地及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事业,是xx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

91.xx森林城市建设不仅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还应该重视生态文化建设。( )

92. 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和生态文化传播等。( )

93. xx是xx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94. 《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组织群众参加科普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形成。( )

95.参加义务植树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96.参加义务植树能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

97.《xx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在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基础上,要建立《xx市古树名木管理系统》,进行建档、编号、归类、挂牌工作。( )

98. 古树名木是xx市的宝贵财富,不仅给城市生态带来巨大效益,还代表着城市悠久的历史。( )

篇3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生态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内而得其名。全县面积278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太白横跨黄河、长江大流域,北连秦川,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道。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著名关中八景之一。

县内气候独特多变,年平均气温7.7℃,降雨量多达800mm,无霜期158天,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夏季平均气温19℃,凉爽宜人,具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是避暑度假的天然胜地。

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川、河、谷兼而有之。太白山、鳌山、青峰山雄秀险峻,县城所在地虢川,地势开阔平坦,草场广袤。森林覆盖率高达95%,远望太白,好一个绿色世界。

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综合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成。简言之,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平衡、城市机体内部协调就是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是创建清洁、绿色的、全面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建设和谐的生态森林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同时又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现,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有重大意义。

1、生态城市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善原有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中,建设新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首先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从生态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具体到太白县,要考虑的是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森林覆盖率、动植物等天然条件,尊重它们的客观存在,并结合这里的一切有选择性的提出发展方向: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做为县城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的主轴。广袤的森林,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循序发展林产品加工作为工业基础;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业发展;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凉爽的气候,是国内难得的避暑度假去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在城市机理方面,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设置、组织交通、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把城市能源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对环境的破坏。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灌木搭配及花卉点缀等,并充分考虑文化特点、历史脉络、地域风俗,将其融入园林绿化之中,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人文内涵品位的方向发展。

2、生态策略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进行技术改革创新。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生态产业体系,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供需平衡,生态循环发展。目前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变“三废”为“三宝”: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冲刷厕所、绿化用水;固体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部分粉碎处理成化肥,不可回收部分再利用材料进行解体燃烧发电;工业废气经环保处理后做为热源可以发电或冬季供暖。另外,结合太白地理环境特征,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生态技术的应用。

3、环境保护,以法建设

生态城市应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一要靠宣传教育,二要靠法制。通过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同时必须加强决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遵守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强制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只有在国家强制性法规指导下才能有效完成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使生态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城市是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怡人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全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指定用书(之三)]

[2] 周家高,世界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发展[J]城市开发

[3] 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71-1

1 森林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保障。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和培育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区的基本情况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度12分~121度02分,北纬39度59分~41度12分之间,中心地理方位是东经120度38分,北纬40度56分。南北垂直最大跨度约133千米,东西垂直最大跨度约150千米,土地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葫芦岛市土壤共有11种,主要土类为棕壤、褐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6个土类。

3 葫芦岛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葫芦岛市始终把建设生态葫芦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林业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扎实推进,认真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辽西绿色走廊等国家和地方林业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森林稳步增长,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林业四大体系正日趋完善,为实现“森林走向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2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

葫芦岛市城市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自1989年以来一直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乔、灌木为主,草坪为辅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体系。中心城区已建成龙背山公园、龙湾公园、报晓园、南山公园、望海市公园、茨山公园、海滨公园、三角公园、连山河公园、人文纪念公园、葫芦山庄等公园及若干街头小游园,形成国营苗圃和私营苗圃相互补充的生产绿地构成,并对城市主要干道两侧进行了自主建绿和拆墙透绿,立体绿化,节约用地增加建绿空间,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

3.3 葫芦岛市城市森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葫芦岛市林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3.1造林难度大、成本高 宜林荒山荒地多为立地条件很差的石质阳坡,加之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造林绿化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低下。部分山体需采取爆破整地的方式造林,绿化成本较高和投入能力不足。矿山开采、“小开荒”造成山体破坏严重,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为造林带来更大困难。

3.3.2 城区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 葫芦岛市主城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压力造成土地过度开发,各区、县建成区绿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不能满足出门500米有绿地的要求,为创建森林城市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3.3 城区绿化树种结构简单 葫芦岛市建成区绿化树种虽有十多种,其他的树种只是以伴生的形式少量出现,格式单调,缺乏层次感,立体观赏性较差,生态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3.3.4林龄组成不合理,整体林分质量偏低 葫芦岛市整体林木蓄积量偏低,每公顷不足25立方米,主要由于中幼龄林林分比重过大,占乔木林总面积的94.14%,且林分质量偏低,因此整体林分蓄积量偏少。

3.3.5林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葫芦岛市林业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体系、专业化生产体系、以及科技、服务体系都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资源优势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良好的森林旅游资源也尚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引领第三产业发展。

4 完善城市森林资源系统的保障措施

4.1 坚持依法护绿,稳固发展基础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滥砍乱伐、滥捕乱猎、滥采乱挖、滥垦乱占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的违法案件。

4.2 实行机制稳绿,确保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森林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制定鼓励政策,对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策倾斜;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横向协调,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清洁生产、城乡绿化与土地占补平衡等有关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加大对造林绿化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逐步建立畅销稳定的财政投入动态增长机制。

4.3 实施人才强绿,提供发展保障

为保障森林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葫芦岛市政府应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提供有力的治理支撑。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建立不同学历层次与教育培养方式协调配套的灵活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推动葫芦岛城市绿化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5 结语

篇5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sand source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which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urban water and environmen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Hebei province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city livable level,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promote the city '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Started fro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Hebei provi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city in Hebei province.

关键词: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eco-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93-01

1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针对河北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九五”以来,河北省一直在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全省环境污染问题有所好转、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以森林覆盖率为例,仅“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造林面积就大2280万亩,全省林地面积达到7400万亩,森林覆盖达到26%。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河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河北省也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运用城市景观公园的生态环境优化作用促进城市生态的改善。同时,河北省还针对湿地对城市生态的重要影响正在积极筹建环抱京津的湿地保护区。该计划将新建19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促进河北省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1.2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中由于过于注重传统经济增长领域造成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取投入过少。这也造成了河北省全省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利用效率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不协调,影响了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虽然,各级政府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城市的建设,但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过低使得全省水生态、土地生态以及大气环境为核心的全省生态环境仍然向着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加快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加快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2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

2.1 加大生态城市建设投入,促进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针对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各级政府应从根本上认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加大生态城市建设投入、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以此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2 注重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绿化管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结合河北省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全省应加大对新建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提高住宅小区绿化面积以及后续管理工作改善小区局部环境,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3 注重城市景观公园的生态作用,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现代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生态作用日益凸显。这也使得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正在走向城市生态公园的道路,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河北省的城市公园多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目前已有城市公园数百座。但是由于建设年代较长,其功能仍为传统的休闲、锻炼等传统功能。为了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河北省城市公园应加快改造的步伐,积极利用城市公园的生态作用进行现有城市公园的改建。利用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理论突出城市公园景观、生态作用。在城市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景观生态环境,促进河北生态环境的改善。

2.4 加快路旁绿化建设与管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在现代城市道路建设中,路旁绿化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利用路旁绿化面积能够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河北省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中应加强路旁绿化的设计,合理利用路旁绿化面积,促进河北省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 加强河北省河流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河流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全省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河流,其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不合理的利用与过度开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理论指导河流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快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以此促进改善全省的生态环境。以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针对河北省六大河流水系生态环境的现状,河北省应加快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河流断流恢复、水质修复改善、鱼类多样性恢复以及对河流岸坡防护、周边绿化修复等多项工作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在注重河流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应积极利用现代生态修复理念加强河道周边植被修复、加强河道绿化景观建设,以生态、水工、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改善,为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3 以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其招商引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技术人才的引进与落户。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城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为城市科技化人才储备、城市科技企业落户奠定基础。因此,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河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河北省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目前河北省的生态环境现状使得生态城市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省市政府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相关的规划管理促进生态城的发展。而且,河北省风沙、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也影响了全省生态城市的建设。针对这样的情况,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应在风沙治理与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以此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脚步,实现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玉玲.河北省河流生态环境现状与修复[J].环境保护信息,2009,12.

[2]邓强.河北省风沙源的治理[J].河北农业资讯,2009,10.

篇6

关键词:城市林业误区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4.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强《绿色城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篇7

1.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可概括为“位居主体,效益显著”。

1.1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维系生态平衡、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如公园、专类园以及森林公园等处处体现其重要地位。

1.2生态效益为主,多效益并存的体系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生态效益方面,如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噪等;经济效益方面,林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旅游收入以及生态节能所带来的间接收益;社会效益方面,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可为市民或游人提供休息、交流以及释放自我的空间,以达到缓解压力、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启动啊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

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是一个应用理论,也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实际上这是全球公认的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现今而论,国内外大都集中于对相关效益的研究,对该问题的评价鲜有问津。笔者认为,针对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2.1准确核定评价内容如上文所述,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效益凸显,而就评价内容而言,应包含改善小气候效益、水文生态效益、森林游憩效益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等等。

2.2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评价

2.2.1体现综合效益

森林系统效益体现主要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当树立的主要目标,在效益评价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围绕三大效益确立投入产出利率、投资回收率、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通过上述指标的全面系统的分析,能够正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2.2.2定向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为了力求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中要掌握定向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不仅要针对某一特定目标,而且要从质量、数量以及时间等方面进行多因素评价。有时在直接评价中也会遇到一些待评因素或指标不好预测、定量或计价,这时就应当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从其侧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2.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为追求评价及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要从多角度进行比较。从系统本身而言,要对其不同阶段的效益评价;对不同系统而言,还要对相同阶段的进行比较。因此,只有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才能如实反映其现实状况以及系统发展趋势。

2.2.4与发展规划相结合

通常,在评价时往往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也就是项目基期、项目执行期和项目后期阶段,这样评价结果会相对准确、客观。

3.林业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逐步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城市环境的优劣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我国主导文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林业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

林业建设与城市发展步调一致:现代城市建设中,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为导向。城市建成区建筑密度比较大,是人们工作、生活比较集中的场所,应保留部分廊道或斑块;城市,往往是人们游憩、休闲等场所(崇尚自然的回归),因此,在规划时,除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外,还要在其附近人工营造相应斑块,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凸显“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此外,城市内外的廊道要注意有机密布与衔接(嵌块体),这样有利于增加绿地率,进而构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2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多学科同行

林业建设的主要要素是植物,而植物又是有生命的物体,因此,在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同时要以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学等多学科作为指导,兼收中西方文化,注重造景艺术,达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的城市森林系统。此外,城市中的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也在不断演替,我们还要根据其变化特点适时进行林分改造,通过人为的方式促进其向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形成稳定、多层次的生态结构,进而提高三大效益。

3.3其他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尽量减少硬质景观(地面铺装、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应用,以提升城市人均绿地率为主。出增加绿地面积之外,还要尽量考虑绿化用地面积的有限性,要通过先关技术,采取复层混交种植模式,即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此外,还要充分优化城市绿化或造林植物资源的选择,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注重乡土植物、抗性树种的应用,关注森林结构优化等等。最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还要从源头上真正重视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识。

篇8

关键词 城市林业;发展措施;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80-01

城市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准。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美学观念的建立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建立了城市林业的概念,并使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当前,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城市噪音、热岛效应等,这些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1-2]。

城市林业主要是由林学、园林学、园艺学、生态学以及城市科学等组成,以服务城市为主旨,将城市内林业与园林有机融合,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3]。近年来,城市林业作为一门前景广阔的边缘性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林业的功能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功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密切相关。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

1 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林业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城市林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利用其特有的生态功能解决城市的许多问题,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快,城区内高楼大厦林立、路桥纵横交错,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针对这一现状,城市林业需要结合现代城市的特点,将城市核心区域的林地、林网以及散生木等高效整合,合理提升城市林木数量,通过城市森林、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有机一体化,逐步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林木廊道为森林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森林生态脉络,最终建成城市环境有效改善、城市活力显著提高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林业生态系统[3-5]。

2 城市林业发展的思路

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完善的发展思路。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结构布局必须以我国林业的建设思想和城市林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其布局的三大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了生态保障林、产业发展林和文化传承林。三大体系是从我国城市林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森林的主要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划分,共同构成了城市森林资源的整体[6-7]。其中,生态保障林体系是城市林业的基础,能够有力保障产业发展林和文化传承林2个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产业发展林和文化传承林体系则有效完善了生态保障林体系的生态功能,避免或延缓生态保障林体系可能面临的破坏压力,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需求。为此,城市林业发展的思路要逐步从注重人们视觉效果为主向兼顾视觉美感与生态效能观念的转变;从注重提高绿化地面积向提升土地立体利用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城市区域内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6-8]。

3 城市林业的发展措施

3.1 发挥乔木生态功能

城市绿化必须强调以树木、森林为主,灌丛、草地为辅。通过发挥单株、带状、小片状乔木林各自的不同作用,提高单株树冠、带状和片状林冠的边缘伸展效应,增强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5]。由于高大的乔木具有庞大的树冠,所覆盖的面积通常是其占有树盘面积的若干倍,其生态功能是单一草坪无法比拟的。此外,单位面积内的乔木体积也是草坪体积的百余倍,所以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高大乔木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改善居住的环境。

3.2 树木多整枝少截干

在城市林业建设中,为了提高城市地上空间利用率,绿化树木一般不应截干。但是,我国城市园林乔木普遍进行截干处理,定干高度一般在2~3 m,由此形成的树冠可正好处于行人视野。然而,这种截干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空间的协调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乔木的抗雪压和风折能力。同时,由于截干造成树冠过低,阻碍了人群活动区域空气的流通和扩散,从而加剧人群密集区的空气污染。如果对乔木采取不截干,辅助修枝提高乔木枝下高度,使乔木自然成冠,可以大幅提高乔木本身美观度,既可以避免上述弊端,也能够减少因树冠过低造成对商店等经营场所门面的遮挡,同时有利于车辆的通行。

3.3 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结构

由于森林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生物量和叶量的占有率,其生态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1-2]。为此,城市林业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建设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近自然城市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空间边缘效应,以实现单位面积土地上最大的植被覆盖。

3.4 增加攀援植物的比例

攀援植物,如爬山虎、紫藤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攀援能力、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旱性。在城市的楼房、桥梁以及道路护坡等区域可以种植适宜的攀援植物,能够达到极佳的美化绿化效果。同时,由于攀援植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抵抗氯、氟、硫污染的能力,对于改善环境污染、减轻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具有较好的效用。同时,攀援植物的垂直绿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缓解城市绿化空间有限的突出问题。因此,攀援植物的应用在城市林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 参考文献

[1] 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文化,2007(G):23-26.

[2] 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几点思考[J].浙江林业,2005(11):29-34.

[3] 张鼎华.城市林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聂磊.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7(3):26-31.

[6] 王俊海.城市林业发展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1,28(6):850,852.

篇9

环保城市创建发言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先导深入推进环保城市创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市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兴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去年全市“五城同创”动员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市“五城同创”总指挥部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的工作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环保城市创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生态环保建设,城市人居环境和综合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一是大力开展了城市绿化建设,加强了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和绿化配套,全面推进了城市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建设,2006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二是切实加快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土建及部分收集管网已完成,今年内投产运行。三是切实加大了城市供水管理力度,集中开展了城市水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城市一水厂、二水厂水源保护区的管理,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今年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年,做好今年的环保城市创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城乡建设职能部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五城同创”总指挥部正确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为先导,以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和建筑施工场所规范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我市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环保优先,致力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本着“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集约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把生态建市、生态立市的城市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快我市环保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步伐,不断做大城市管道燃气规模,加大供气管道铺设力度,今年确保完成燃气管道铺装10公里,通气2000户建设任务,切实提高城区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区在建工程建筑施工场所管理,限制夜间施工作业,减少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将建筑施工噪声降到最低点。进一步加大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强化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和绿化养护,逐步配套完善小区公用设施,全面清理小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图乱画、乱栽乱种”现象,努力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成环保城市创建亮点。

二、绿化先行,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绿化建设是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开展城市创建工作一条主线,今年我局将继续以绿化建设为重点,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环保城市创建工作的突破口,力争用一年时间,组织重点突破,确保到今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大于8平方米。通过规模造绿,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化用地,逐步形成以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以绿地广场为中心、以沿河沿路绿地为骨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点上,重点实施板桥竹石园、城市森林公园和水上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同时在城市街头规划建设街头小游园,确保建设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城市绿色新景观。线上,突出城市主干道的绿化配套,加快推进道路绿化带、景观路建设,实施长安大桥南桥头、英武大桥南桥头等桥头绿化建设,将道路绿化带、桥头绿化和濒水景观带连成一线,整体提升城市绿化效果。面上,突出推进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建设,大力营造全民造绿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年底确保全市省级园林式单位达到10家以上,省级园林式居住区达到3个以上。同时,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不断开拓绿化空间和视野,扩大城市绿化区域,形成城市绿化整体格局,将我市生态绿化环境进一步做美做优。

篇10

关键词:园林养护体制;改革;森林城市;合肥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81-03

合肥市委市政府2005年掀起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大拆违风暴,2006年实施“三大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战略,按照空间布局拉开合肥“十一五”城市发展大幕,并取得辉煌成果。“十二五”更加快速发展之势锐不可挡。2011年8月安徽省关于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巢湖市,其中大部分合并到合肥市,使得合肥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合肥成为唯一拥湖的省会城市,实现通江达海,远航的梦想。合肥适时调整空间布局为1331模型,努力打造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名片。如此快速发展,导致园林行业原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合肥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果断决策,于2012年底将原市林园局管理的部分单位下划到各辖区。2013年初各区委区政府在安顿好下划单位人员同时,积极投身到全市开展的绿化大会战工作中,争先恐后抓紧本辖区绿化项目的建设,为合肥市创建森林城市目标共同努力。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合肥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合肥作为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始终没忘“园林”这张城市名片,不甘落后,其实已经落后。2011年提出合肥创建森林城市目标,2012年合肥聘请中国林科院对《合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江淮锦绣森林城市,环湖魅力新合肥”的森林城市建设定位,提出了“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最近又提出886增长行动计划,即中心城区着力构建8河(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和店埠河),8湖(巢湖、天鹅湖、翡翠湖、南艳湖、柏堰湖、五咀湖、方兴湖和少荃湖),6片森林公园(大蜀山森林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塘西河金斗公园、牛角大圩生态公园、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森林公园)。为森林城市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并在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建设机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合肥连续多年实施的绿化大会战、实施“五森”工程,为创森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3年9月,全市森林面积快速增加至17.04万hm2,林木绿化率达3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绿地率达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m2。合肥森林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据市行政主管部门介绍合肥今后4a内每年还要新造林2万hm2左右。如此一来,合肥人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合肥梦一定会实现。

2 合肥市园林原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统筹全市绿化建设的关系不顺 各县区、开发区各自为战开展绿化建设,没有一个统筹管理机制。因为不是市局出资,因此市局难以监管。即使监管,各自未必听从。这样导致项目建设标准有高有低,质量有好有差,最后出现效果不佳时,领导和市民就怪罪林园局。市林园局在这种形势下很被动,很尴尬,很委屈,形成不作为的印象。另外,近几年来,市政府把全市绿化权交给市重点局,只是叫市林园局参与监管,同样会出现上述现象。市林园局在建设中不是主持工作,而是协助工作。市重点局本身事务较多,又何以顾及绿化呢?即使能顾,但重点局都是道路、桥梁、土建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包括监理也是这样,而非园林绿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合肥道路绿化是打包在道排施工中,有些道排单位找一个草台班子拿个绿化资质就可以施工了,施工完了管护跟不上,这样就难以出效果。因此合肥的绿化建设出现关系不顺,统筹不力现象。

2.2 合肥市林园局统管全市绿化养护的精力不足 大建设的绿化项目到期以后都移交市局管护,市局通过招标进行管养。合肥道路这些年快速发展,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绿化的战线长,面积大,仅靠市局的一两个处室去监管已是力不从心了。因此平时的检查考核只能走马观花,只能侧重于主要道路、公园、广场的监管,抓一些面上的事务。另外,合肥的养管经费较低,养管企业通过恶性竞争获取养管权。近年随着物价上涨,管理成本较大。时常有养管企业投入不足,同时抱有侥幸心理与监管部门玩藏猫游戏,即使考核不合格扣除部分养管经费也无所谓,曾经有家公司被逐出合肥市场,但改观不十分明显。绿化管养企业没有从大局出发,从合肥园林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缺乏责任心、自觉性,如此乱象对合肥创森工作有较大影响。同时还涉及一些侵绿、占绿、毁绿等破坏行为,难以及时制止。因为有执法权的城管多侧重于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两部门不能及时高效融合,协调一致,导致绿化成果的保护工作不力。

2.3 合肥市园林管理包袱较重 由于历史的原因,合肥市林园局下属有十几个单位,分别是全额、差额、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制。各单位经营状况有好有差,普遍人员多、负担重,人员结构老化,思想保守,抱有吃大锅饭意识,不思进取,难以适应新形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在行使政府职能方面有时充当建设的运动员,管护的教练员,考核的裁判员,统筹的指挥员,集四权于一身。因此包袱较重,难以自拔,必须重新厘清,轻装上阵。

2.4 绿化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绿化队伍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力军,这些队伍素质的高低,技术水平的高低,责任意识强弱等,直接影响绿化作品质量的好与差。目前合肥企业大小有几百家,不仅各自为战,而且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没有制定相关先进的、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3 园林管养体制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合肥大园林理念 合肥提出“大湖名城”的战略发展目标,那么园林行业必须以合肥大园林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因此应加强全市园林行业从业人员思想教育,深刻认识园林管养体制改革的意义,树立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积极投身合肥园林事业的跨越发展。同时合肥市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为园林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让园林主管部门拥有统筹大局的权力。全面增强市民建绿、护绿的意识,加大执法检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共同为生存环境群策群力。

3.2 必须充分发挥县区政府对园林工作积极作用 绿化项目分布在全市各县区,由县区政府管理起来更方便快捷。因此市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人、事、物等权力下放各县区,有利于园林事业更好地发展。但县区政府必须做到: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园林,创造本区域上下联动参与建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提高街道社区、市民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意识。二是建立和完善区一级园林行政主管机构职能,充分发挥下划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形成从区域绿化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监管、养护考核、应急抢险、执法检查等方面规范的工作机制,协调区一级其它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作用。三是区级政府必须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和相关园林绿化指标情况,按照合肥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有效投入,依目标有序实施,逐步改变本区域生态环境不足的现状,为安徽生态强省、合肥创森目标打牢基础,发挥最佳生态效益。

3.3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合肥园林全面均衡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县区经济状况、所处位置、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别,因此必须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应客观认识问题,差别化目标考核,差别化实施奖补,充分调动各县区的积极性。学习交流一方面学习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另一方面增强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市级园林主管定期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年终奖补及时兑现,并实施问政问责办法。同时应对各区域不均衡现状,提出全面发展目标,让园林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位市民。

合肥园林管养体制改革现已实施,但必须措施到位,让改革凸显更好成果。今年以来,各区积极实施部分干道绿化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景观环境整治,以及各县特色的重点亮点工程项目建设。如包河区的滨湖森林湿地公园,蜀山区的四季花海,瑶海区的滨河公园,庐阳区的三十岗湿地公园等,真是精彩纷呈。让我们充分发挥改革的强大动力,早日实现合肥森林城市目标。

4 合肥森林城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思想认识 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做到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一点就是领导要高度重视,提出发展大目标,由各县区有计划实施。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践行,但我们必须看到践行的好成果,还必须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4.2 加大规划建设统筹力度 合肥创森工作的绿文章应由市林园局总负责,曾有领导说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从城市绿地系统的总规划到各县区具体项目建设要把关审查、监督考核,不能多头管,出问题就扯皮。建议合肥向先进城市学习,建立绿色图章制度。如开发商小区绿化覆盖率缩水,最后验收交房时不予通过,使得房子不能出售,这样就能保障绿文章建设的良性循环,保护市民购房的消费权益,维护主管部门的权威。同时要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因为园林是有生命的。

4.3 加强专业队伍的治理整顿 目前合肥的绿化施工企业很多,但专业性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公司仅几个人员也是公司,这样的公司资质能否达标,必须全面治理一次。另外,还必须组织园林技工的培训学习。现在不仅是园林技工人数少,而且有技术的不在岗,在岗的没真正技术,大多就是农民工,技术水平低,且多数为老弱病残者。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4.4 增强公民爱绿护绿意识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适度采取强制措施,严格惩罚,营造爱绿护绿氛围,增强公民的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爱绿护绿工作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职责,假如公民没有很好的生态观念、环保意识;职能部门没有全面的长期性、常态化监管力度,绿化成果无法保护,那么合肥创森工作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存在有门面占道经营,拉挂晾晒侵绿现象;有市民乱穿绿带毁绿现象;有在公共绿地和小区绿地占绿毁绿种菜现场;有偷倒垃圾占绿毁绿现象;有乱摘花果偷苗现象等。这些现象反映公民爱绿护绿意识淡薄,必须尽快治理。

4.5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园林体制改革后,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更加明晰,但必须发挥监督和考核职能,对各县区项目建设过程监督好,项目成果考核好,这两个环节十分重要,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牢牢把握(下转93页)(上接82页)住。针对年年财政投入,收效甚微,甚至有虚假数字现象,2013年7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文件,非常及时。让全市从事园林行业工作的人有一个统一执行的标准,对指导工作实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应该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N].经济日报,2011,3.

[2]从园林城迈向森林城的理论思考[N].安徽园林季刊,2012(4).